这三个人都有弱点。赵丽妃妓女出身,李瑛有这么一个不光彩的老妈,能有什么权势?风雨飘摇,待宰羔羊。王皇后,又没儿子。
没儿子就是弱者。
有儿子的,出身不好,贱。
武惠妃相信,有了玄宗的宠爱,对付这几个人,不费吹灰之力。
她错了。
武惠妃犯了左倾冒进主义错误。
急躁冒进,全线出击,打“阵地战”。错误的战略选择,不仅耗费了精力、拉长了战线,也让她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赵丽妃和王皇后,地位不同、出身各异,但都有人脉积累。
赵丽妃虽出身贫贱,但毕竟受过宠幸,论行政级别,也是一品夫人,小瞧不得。皇后,就更甭说了,再没儿子、再怎么不受宠爱,皇后废立也不是小事;即便皇上答应,大臣还未必答应呢。
历史上,不少皇上想换皇后,都遭大臣阻挠。
武惠妃的历史课,显然不及格。
她眼中只有姑奶奶,只有武则天。
冒进,冒进。
论级别,赵丽妃和武惠妃相同,都是一品,武惠妃却瞧不起她。
赵丽妃很自卑。从社会最底层的青楼,一夜之间成了一品夫人、皇帝身边的红人,做梦一般。
她的青少年,在社会底层摸爬滚打,深知民间疾苦,从众多的民间传说中,她知道了宫廷险恶。伴君如伴虎,这是民间对皇宫的最朴实描述,她深信不疑。恐怖的是,皇帝的反复无常,果然就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幸运的是,这个皇帝,还算仁爱,不滥杀。
不幸的是,皇帝不滥杀,周围却布满刽子手,血腥,恐怖,嗜血。无辜地站着,马刀也会砍向你的脖子。
和所有来自民间的母亲一样,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到儿子李瑛身上。
受宠之时,唐玄宗把李瑛立为太子。失宠后,只要儿子好好活着——甚至不当太子,也无所谓,只要活着。
武惠妃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危险。
她担心的不是自己,是儿子。这种担心在724年,寿王李瑁出生之后,加重了。
她很明白,一旦李瑁长大成人,凭唐玄宗对武惠妃的宠爱,自己的儿子,不仅地位难保,且性命堪忧。
但即便势单力薄、毫无背景,她也随时准备挺身而出,为儿子阻挡飞来的子弹。
赵丽妃和王皇后的联合阵线,在无形中形成。
赵丽妃出身低贱,王皇后出身高贵;赵丽妃有儿子,且立为太子,王皇后没儿子。曾经的敌人,在咄咄逼人的武惠妃面前,不约而同走到了一起。
面对赵丽妃这个“贱人”,以及其他下人,武惠妃完全没有了皇帝面前的乖巧可人,变得性格乖张,举止粗野。王皇后恰恰相反,对下人比较厚道。
在皇后面前,武惠妃不知收敛,这让皇后十分恼怒。再怎么着,你只是妃子而已,离皇后还差得远呢!盛怒之下,皇后找机会臭骂了武惠妃一顿。
下人幸灾乐祸。
武惠妃哪肯善罢甘休,到皇帝那里,舌头就嚼上了。唐玄宗色令智昏,怒道:“不给宠妃面子,就是不给我面子。正想把你废了,还没找到借口呢,自己送上门来了!”
于是气呼呼找到皇后,怒骂一通,扬言要废掉皇后。
皇后的眼泪,当时就下来了:“果然是夫妻可同贫寒,难同富贵吗?我不过说了你的妃子几句,就如此发作。即便臣妾无德,难道陛下忘了当年落魄之时,臣妾的父亲,为给您过生日,把一件袍子典当了,来给您做生日面的事情了吗?”
一番哭诉,玄宗有些醒悟。
毕竟,现在这个皇后,在自己成为太子之前,就一直陪伴自己,属于老婆中的“原始股”,和那些攀高附贵嫁给自己的,不可同日而语。武则天朝、唐中宗朝时期的李隆基,有过一段落魄日子。
念及此,玄宗心也软了,废皇后的事情成了空头支票。
王皇后有了相对稳定的一段时光。然而,随着寿王李瑁的长大,危机再次袭来。
武惠妃有儿子了,她更加骄纵,更加放肆,搬弄是非,胡搅蛮缠,让玄宗昏了头脑,再次想起废皇后的“支票”来。
皇后废立,不是小事。玄宗犹豫不决,找来一名姓姜的大臣商量。大臣说,皇后没什么大的过错,如果废掉,只有一条把柄:她没儿子。
这一点,和唐玄宗不谋而合。
出乎玄宗预料的是,该大臣嘴巴没毛办事不牢,把皇上和自己的密谈,泄露出去,弄得尽人皆知。
舆论,一下子对唐玄宗、武惠妃十分不利。
是啊,皇后没什么过错,凭什么废掉?何况,现在已经立李瑛为太子,皇后有没有儿子,又有什么打紧?
唐玄宗十分恼火,贬了那个大臣。
舆论风向,倒向了王皇后这边。这本是大好时机,借此反攻,未尝不可。可惜王皇后,貌美如花,智商却低。
昏招。一记可怕的昏招,足以致命。
姜姓大臣泄露机密,唐玄宗十分被动,这时候,王皇后应加强和太子的联合,形成同盟,共抗武惠妃,保住了太子,皇上以“没生儿子”为借口废王皇后,就很牵强。继承人都确定了,您还想让皇后再生一个?再生个嫡子,让他们自相残杀、血流成河?
保太子,是大义;自己有无子嗣,是小节。
大小之间,王皇后错误地选择了后者。
她觉得,自己没儿子,就有风险,她把“求子”,当成了最紧迫的任务。可她忘了,即便有了儿子,至多能保住后位,能保住皇帝的宠爱吗?
按说,“求子”也没什么大问题。毕竟,有了儿子,皇帝就少了一个借口,自己就补上了一个漏洞。
千不该万不该,王皇后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人。
皇帝换后的风声传出,紧张的不仅是王皇后,还有族人。因为舆论不利,唐玄宗不敢妄动,犹豫之间,又是几年过去了。
哥哥王守一,给王皇后出谋划策。思来想去,没什么好办法,只有拼命求子,今天拜观音,明天求菩萨。
拜来拜去,没什么效果,皇后的肚子,依然如故。有一个叫明悟的和尚趁机巴结,给王守一占了一卦,结论是“大吉”,但有个前提,要祭南北斗,刻天地文及皇上名字,在一霹雳木上。
什么叫霹雳木,不得而知,想必是桃木一般的吉瑞木,或许可以更玄虚一点。
如此,不仅皇后能得贵子,甚至还能步“则天皇帝”后尘。
和尚居然敢说“则天皇帝”诸语,王守一倘若清醒,就该痛斥一番。他也不想想,妹妹是何等人物?武则天又是何等心计?且不说王皇后根本没这个念头,能保住皇后之位,就已经烧高香了。
利令智昏。
高级馅饼摆在面前,难怪他迷糊。妹妹做了女皇帝,自己岂不平步青云?诱惑,让他失去理智。
哥哥昏庸,妹妹糊涂。
和王皇后一说,皇后也没多想——估计是想孩子想疯了,听了明悟和尚的建议。
错误之路上,兄妹俩迈出了关键一步。
兄妹的密谋,被人听见,悄悄转告武惠妃。这也是两人没有政治斗争经验,对身边人防范不足。
武惠妃大喜,镇定了一下,摆出严肃的表情,迅速向唐玄宗汇报。
话到她那里,自然大变,无非是“皇后把您的名讳刻在木板上,随身携带,意在魇您”云云。
如此说法,和当年武则天陷害王皇后如出一辙,是巧合?是天意?
玄宗大怒,找到皇后,果然搜出物证。皇后百口莫辩,苦不堪言。
有诏降下:皇后失德,废为庶人。
可怜个王皇后,弄巧成拙,被打入冷宫,恹恹成病,一病而终。
武惠妃虽然犯了左倾冒进主义错误,却利用王皇后的失策,给了王皇后致命一击。
大家都犯错,就看谁错得少,谁运气好了。
运气,似乎站在了武惠妃这边。她灭了王皇后,时间是公元723年。剩下一个赵丽妃,不足挂齿。三年之后,失宠的赵丽妃,郁郁而终。
大获全胜的武惠妃,更加趾高气扬、志得意满,目标更明确:第一,王皇后被废,皇后的位子,非我莫属;第二,做了皇后,李瑛还有什么资格当太子?太子当然是李瑁,必须是李瑁!
奇怪的是,表面看来唾手可得的目标,一个个成了幻影。
命运,和心高气傲的武惠妃,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武惠妃哭着喊着要当皇后,玄宗“于我心有戚戚焉”。
两厢情愿、水到渠成的事情,却遭迎头痛击。
谁这么大胆,敢和皇上对着干?
民主。
皇权在封建社会,也不是绝对权力,尤其在唐朝,还是有那么点民主风气。若非如此,唐太宗如何混了个“善于纳谏”的名声?
唐玄宗固然好色,并不刚愎自用。立皇后这件事情,也可以向唐高宗爷爷学习,独断专行,自己说了算,但那样,对当前的开元盛世而言,会成为污点。
顾虑再三,他决定:开会,讨论讨论。
听说新任皇后将是武惠妃,朝堂之上,炸开了锅。固然也有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但几个重臣、宰相,纷纷反对。
这倒罢了,大不了和宰相们唇枪舌剑,论战一番,少不了还是“爱情自由”与“传统道德”之间的较量。当年,唐高宗就这么辩论过来的。
有了思想准备,唐玄宗也没懈怠,连着几天都在考虑怎么对付这几个大臣。此时,胜利的天平还是倾向于武惠妃的。
但一封不起眼的奏折,改变了一切。平衡被打破,武惠妃输了。
玄宗打开大臣的奏折,不少是劝阻立新皇后的。玄宗扫了一眼,没啥新意,不“抓人”,随手扔下。
往下翻,是御史潘好礼的奏折。打开一看,也是关于立皇后问题的。唐玄宗正想略过不看,奏折的“导语”吓了他一跳:奶奶个熊,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骂我干啥?
导语是这样的:
父母仇不共天,春秋子不复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惠妃为后,何以见天下士?妃再从叔祖非他,三思也,从父非他,延秀也。二人皆干纪乱常,天下共嫉。……
翻译过来,意思是: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小孩子都知道。《春秋公羊传》说:“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仇,非子也。”有奸贼了,做臣子的不去讨,不配叫大臣;有仇事了,您当大老板的不领着复仇,就不配做大老板。您居然想把武惠妃立为皇后,亏您想得出来!您还有脸见天下人吗?武惠妃什么来历,您不知道吗?她堂叔伯,不是别人,正是犯上作乱被李重俊、李多祚干掉的武三思。若不是他们杀了武三思,您爹唐睿宗能当皇上?武惠妃的伯父,不是别人,正是勾结韦皇后、安乐公主作奸犯科的武延秀。武三思、武延秀行为不法,人人得而诛之,您怎么能如此黑白不分呢?
这个奏折,写得高明。
说到武三思、武延秀,不过是幌子,核心的问题,直指武则天——实际上是提醒唐玄宗:当心这个武惠妃,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为什么不直说呢?
因为武则天,依然是唐玄宗的亲奶奶。唐中宗时,她在宗庙中还是按皇帝供奉,后来改成皇后标准,但没有被打倒。而武三思、武延秀,是被判死刑、板上钉钉的人物,不可能翻案了,把他俩作为批判对象,既有效果,又不会有风险。
再者,唐玄宗和武则天,是直系血缘关系,再怎么着,也是血脉相连啊。武三思、武延秀,关系就疏远了。
所以,把二武作为靶子,批判武惠妃,再合适不过了。
这篇奏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通过两个方面,一针见血,刺到唐玄宗内心。
第一,你要知道春秋大义,照顾好大唐江山。朝廷上,不能再出现武三思、武延秀,更不能出现新女皇,断送大唐血脉。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到现在不过几十年,好了伤疤忘了疼还行?
第二,你不能忘了家仇。要知道,你的生母窦氏,就死在武则天手上,尸骨无存。你现在却要把武则天的侄孙女立为皇后,对得起惨死的母亲吗?百年之后,母子阴间相见,如何面对?
两把利剑,刺痛了唐玄宗。
他长叹一口气,把奏折重重合上,闭上眼睛,几滴泪,在眼睑中徘徊不去。
武惠妃的热情期待,就这么延宕下来。失望、折腾之余,她改变策略,把目标对准了太子李瑛。
皇后的位子虽然没得到,但整死了王皇后、赵丽妃,武惠妃的胜利果实,也已不小。既然把自己立为皇后,皇帝还有顾虑,把我儿子立为太子作补偿,总可以吧?
儿子做了太子,将来登基做皇上,自己就成了皇太后,连封都不用封。甚至,到时候学姑奶奶武则天,废了儿子、自己做女皇,也不是没有可能。
曲线救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