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议已定,她密令心腹,搜罗太子罪状。
两个关键人物,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个,就是她的女婿,咸宜公主的老公杨洄,另一个,就是拼命巴结、寻找靠山的大奸臣李林甫。
太子李瑛,毕竟年轻,果然被抓住把柄。
那时候,李瑛因为母亲去世,武惠妃横行霸道,自己无力抗衡,难免牢骚满腹。和自己关系很好的两个弟弟——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三人经常凑在一起,喝酒解闷。
酒壮胆气,难免说些气话,甚至大骂惠妃。
一次,几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凑到一起,又是胡吹海侃,大骂了武惠妃一通,恰被李林甫听见。李奸臣不露声色,回头转告杨洄,杨洄添油加醋,向武惠妃汇报。
武惠妃正愁没这样的线索,暗自得意,酝酿了一下感情,满面愁容,去找老公:
“老公啊,您还是把我废了吧。您不废我,将来太子登基,也会把我废掉,晚废不如早废,早废还能保命……”
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添枝加叶,表演一番。
玄宗勃然大怒:“太子本就不是嫡出,反了不成!明天就废了他!”
他是真的这么想。武惠妃没做成皇后,废了李瑛让李瑁做太子,正好补偿一下。
不过,太子废立,比皇后废立更重要。皇后的问题,就是皇帝换老婆,毕竟还有点“个人问题”性质。太子就不同了,那可是皇位继承人,国家二号人物,马虎不得。
程序必须走:讨论。
著名诗人、宰相张九龄,坚决反对:太子没什么过错,凭什么废?我不答应,全国人民不答应!于法无据,于理不通!
辩不过大臣,唐玄宗又一次败了。
唐玄宗败在面子上,武惠妃败在了心里。
总结经验,她发现,太子的问题比皇后更难办。外部势力,必须强大,朝廷重臣,必须瓦解。
她企图拉拢张九龄,和当年武则天拉拢长孙无忌,如出一辙,结局也一样:碰了钉子。
好,不吃软的,就来硬的,先礼后兵。密令李林甫,寻找机会,扳倒张九龄。
李林甫作为大唐二号奸臣,自然有些功夫;张九龄生性耿直、潇洒、飘逸,不屑与这帮人为伍。在李林甫的鼓噪下,唐玄宗越来越昏庸,张九龄的官,越做越小,终于远离朝廷,远离了政治中心,做他的诗人去了。
搬走了这座大山,武惠妃密令女婿杨洄,明枪不够,还要再放暗箭!
杨洄一肚子坏水,密奏唐玄宗,说太子联合鄂王光王,企图造反。可惜,坏水有了,坏招不足,玄宗看了,将信将疑,把密奏扔在一边,没当回事。儿子都信不过,自己这个皇帝还有什么当头?
——这时候,唐玄宗还是清醒的。
让他昏迷的,是奸臣李林甫。
李林甫这人的坏,非一般人可比,非一般的奸臣可比。
这个奸臣,绝对不一般。
杨洄见唐玄宗迟迟没动静,知道计划又要泡汤,情急之下,来找李林甫。
李林甫蛤蟆眼一闭,嘴巴撇了撇,道:“皇帝对你的奏折,压根儿就不信。他不信,怎会动手?”
杨洄紧张地问:“那可麻烦了。时间久了,再怀疑我诬告,我可就毁了。”
李林甫冷笑道:“哼,这点小事难得倒你,难不住我。只要你保证,在武惠妃面前多保举我,让皇帝相信你的奏折,易如反掌。”
杨洄大喜过望,道:“一定,一定。您快点支招吧。”
一番密谋之后,杨洄把李林甫的计策转告武惠妃,武惠妃大喜。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
一天,太子李瑛突然接到命令,说皇宫最近闹贼,让太子和鄂王光王带上兵器,保卫父皇。
事情有点蹊跷。堂堂皇宫,难道对付不了几个蟊贼?但命令来自皇宫,三个人以为是皇上的旨意,不敢妄加怀疑。父皇有危险,做儿子的岂能不管?三人穿戴盔甲、带了兵器,来到皇宫。
却是羊入虎口。
刚到皇宫,武惠妃早派人禀告玄宗,说三人串通谋反,兵甲入宫。
玄宗当初看到杨洄密奏,没当回事,现在听人这么一说,不由重视起来,命人查看。一查,果不其然:盔甲在身,兵器在手,有何话说?
三人连分辩的机会也没有,被抓了起来,废为庶人,随后被逼自尽。
武惠妃目标再次实现,先灭皇后,后灭太子,功德圆满。
未成想,这一次,也是功亏一篑,而她自己,则坠入深渊。
原来,唐玄宗整死仨儿子之后,越琢磨越蹊跷,越想越后悔。一是因为他为人仁爱,重感情;二是因为,他对这几个登基前出生的儿子比较了解,觉得他们不可能谋反。
再弱智,他们能傻到就三个人,带几个随从造反?最起码,也得有几百兵士吧?可兵士呢?有吗?谁发现了?
暗中调查,发现三个儿子兵甲入宫,事出有因,并无大过。肠子都悔青了的玄宗,虽然还贪恋武惠妃的美色,但内心,已经开始对她怀疑、提防了。武惠妃越是怂恿他把李瑁立为太子,他就越怀疑,越犹豫。
犹豫的工夫,武惠妃突然病了,病得厉害,胡言乱语,疯疯傻傻,口中大喊“三庶人杀我”、“三庶人饶命”等语。三庶人,就是太子、鄂王、光王。
唐玄宗顿悟,又恨又怜又悔。恨的是自己被表象迷惑,杀了三个儿子;怜的是,武惠妃经受不起后果,病成这样;悔的是,自己没能阻止武惠妃,避免悲剧。
武惠妃一病,内幕彻底暴露。但此时,唐玄宗顾不得这么多了,三子已死,人死不能复生,先救活的吧。
巫婆也请了,药也吃了,武惠妃的病却越来越重。737年阴历十二月,终于一命呜呼。
此时,距三庶人被杀,只过去了七个月。
说走,就都走了。一夜之间,唐玄宗如同换了个人儿,形容枯槁,神色衰微。
赵丽妃死了,王皇后死了。如今,武惠妃也死了。
太子死了,鄂王死了,光王死了。这仨儿子,都是当年登基之前出生的,感情深厚。
可是,说走,都走了,走得那么仓促,那么突然,仿佛一阵风儿,把他们刮入了政治漩涡,随风逝去。
作为音乐家的唐玄宗,内心感情十分丰富。
巨大的空白,需要填补,需要安慰。
梅妃和杨贵妃,就在这时,恰如其分地出现了。
3.挑肥拣瘦,醋海扬波
梅杨之争,像雾像雨又像风
阅读第一眼
势利眼也会看走眼
杨洄是个势利眼。他的升官之道是:送美女。家族美女杨玉环,顿时奇货可居。皇帝老了,太子李瑛遭冷落,只有寿王李瑁,仿佛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未来是皇帝的,也是李瑁的,但归根结底是李瑁的。
于是,鞍前马后,包办婚姻,杨玉环嫁给了寿王李瑁。
官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杨玉环属“未来股”概念,能不能暴涨,要看李瑁能不能成为太子。可惜,“利好”迟迟未兑现。武惠妃一死,李瑁的太子黄了,杨洄懊恼不已:严重的投资失误啊!
虽然看走了眼,他还是力挽狂澜,ST股杨玉环,终于“资产重组”,重获新生,而且一飞冲天,连拉无数涨停板。
风光总是有限的。若干年后,有关部门发现此股有重大“内幕交易”嫌疑,在马嵬坡上,直接摘了牌。
主要人物关系谱
武惠妃的战争,没有胜利者。
胜利,对她来说,始终是虚幻的、缥缈的,宛如美丽肥皂泡。
斗赢了王皇后,自己却没当上皇后;灭了太子,自己儿子也没当上太子。
武惠妃死后,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建议——既然宠妃死了,还是从年长的儿子中选太子吧。最终,李亨成了新太子,即后来的唐肃宗。
武惠妃辛苦半辈子,为他人做了嫁衣,太子宝座,与李瑁擦肩而过。这就是“武王之争”的最终结局。
女人的战争,往往只有暂时的胜利者。
“武王之争”如此,唐玄宗时代另一场著名的战争——梅杨之争,又何尝不是如此?
醋海扬波,最终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开元二十二年,即公元734年七月,唐太宗和武惠妃最疼爱的女儿,咸宜公主,终于出嫁了。
新郎名叫杨洄,此人的突出特征是:有奶便是娘、翻脸不认账。
这时候再回过头来说两人的婚礼,有点奇怪。这场婚礼,为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的一些重大事件,埋下了伏笔。
婚礼的奇怪之处在于:咸宜公主使出浑身解数,努力让自己成为焦点,但无意之中,她发现,自己似乎只吸引了现场的女性,她们对服饰的豪华、婚礼的排场,赞不绝口。
男人的目光,总在不经意间,掠过她,向一侧扫去。
她用了最大的排场,用了最豪华的伴娘。
伴娘的风头盖住了新娘,是件悲哀的事情。超豪华伴娘提升了婚礼的排场,却毫不留情地夺走了本属于新娘的艳羡目光。
伴娘不能太好看。从古到今,这都是真理,新娘眼中的真理。
咸宜公主的伴娘却是杨玉环。
因为生父早就去世,杨玉环寄养在叔父家。养父并非达官显贵,地位不高,因此,她没有胆量抢风头。
但是风头还是来了。
杨洄结婚,选择亲戚杨玉环做伴娘,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杨家在历史上很有渊源,他们是隋朝皇室血脉之一。
隋亡已经一百多年,当年的杨氏血脉,有的难觅踪迹,有的则几经努力,重新成了官宦人家,杨玉环这一脉,正是如此。只不过,她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做大做强”。
武惠妃的另一个女儿太华公主,也嫁给了杨家,老公杨锜,是杨玉环的堂弟。而杨国忠,名义上是杨玉环的堂兄。
如果把武惠妃、杨玉环、杨国忠都看做导致大唐衰败的因子,那么就很容易发现,这些因子,勾结得十分密切。
咸宜公主的婚礼上两个男人,同时盯上了这个“绩优股”——杨玉环。
大唐男人间,敢说“我看上谁就是谁”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自然是当今天子,唐玄宗。
另一个,本该是国家二号人物,太子李瑛。当时是734年,李瑛还在世,只可惜,母亲赵丽妃失宠,皇帝对太子不咸不淡,太子随时可能被废掉。因此,实际上,他已不是国家二号人物了。
大家一致看好武惠妃的儿子李瑁。李瑁取代李瑛,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作为权力黑马,李瑁志得意满,以国家二号人物、帝位继承人自居。当然,要谦虚,要克制,不能招摇,毕竟皇帝还没死。
但对女人,没必要克制。
杨玉环,是我的了。老爹自然也看到杨玉环了,或许也看上眼了,可守着老妈,你敢咋样?
先下手为强。寿王李瑁跟老妈武惠妃说:“胖妞不错,赏给我吧。”
老妈满口答应,满心欢喜:“这孩子成熟了。”
老爸哼哼哈哈,无奈答应,暗自后悔:“这小子有招,雷厉风行,抢在我前边了。”
急不可耐的李瑁,年底就和杨玉环结婚了。
之所以这么急,也有可能是担心自己的色老爹。说不定什么时候,一道诏书,就把杨玉环召进宫,打你个措手不及,让你后悔不迭。
抢女人,要讲先机。在这方面,寿王蛮聪明。
737年之后,太子李瑛、武惠妃等人都死了,李瑁的太子之争,也成一场空。皇宫里少了明争暗斗、醋海扬波,似乎平静了许多。
这种平静,让唐玄宗不适应。
高力士看出来了,给他找来梅妃。
梅妃虽然口味独特,却太清高,吃多了,不好消化。恰好,汉王踢足的事情,让玄宗和梅妃产生了隔阂。大坏虫杨洄乘虚而入,出了个鬼点子:让皇上到著名的皇家洗浴中心——华清池游乐。
单纯游乐也就罢了。这个杨洄,还想让皇帝洗鸳鸯浴。
大唐风气开放,皇帝老婆多,洗洗鸳鸯浴,没什么大不了。
可气的是,为了让皇帝洗鸳鸯浴,他打起了自己小舅子的主意,宁愿给舅子戴一顶光辉闪亮的绿帽子。
人前人后差距大,人死人活差距更大。奸臣,小人,就这特点。
武惠妃在世时,杨洄可是拼命巴结丈母娘和小舅子李瑁。李瑁看上了伴娘杨玉环,杨玉环又是自己的亲戚,杨洄下足了功夫、做足了文章,弄巧卖乖,鞍前马后,促成好事。
杨玉环,就是杨洄仕途上的“原子弹”,保他一飞冲天。
人算不如天算。武惠妃一死,寿王失宠,太子旁落,原子弹,成了哑弹。
不行,要废物利用,要让哑弹重新发挥威力。只要重新安装引信,杨洄深信,杨玉环这颗哑弹,依然威力十足。
哑弹毕竟是二手货,放寿王那里虽然浪费,给皇帝,皇帝能要吗?悬。如果能要,高力士还用跑到福建,弄个梅妃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