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3700000117

第117章 新闻价值论(11)

刘建明先生认为,对新闻价值的内涵如何界定,新闻界许多人都陷入“语差误读”,把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要素和新闻价值的标准视作同一个对象。如果说要素是指事件构成新闻的因素,标准是记者对新闻事件选择的依据,那么把标准当作“决定事件或观念具备新闻价值的因素”,那就极为荒谬了。

麦道格尔指出:“撇开政策考虑,作为新闻评判的决定因素,所有的报纸和其他传播媒介无论有何差异,它们在每天从千百万发生的事件中作出选择时,都有确定而潜在的新闻价值的大体一致的标准。从心理学上说,这些标准可能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它们已经受到年复一年的考验,在一批数目不容忽视的新闻编辑部内盛行,用得正确与否这里就姑且不论了。”

可见,把新闻价值同时视作新闻价值的标准和新闻的构成因素,是在三个范畴中来回跳跃,强行拆掉两个范畴的明显界碑。也许德国学者迈克尔·昆齐克说得更明确一些:“新闻价值就是选择新闻的标准。”这就埋下了自我颠覆的祸根。

但美国新闻学者德弗勒和丹尼斯抛弃了标准说和因素说,把它们归属为事实的“程度”。他们写道:“新闻价值就是新闻报道的潜在兴趣的程度”,“这些标准经过了长时期的孕育,代表了某种智慧的历史积淀,以确定公众要求在报道中读到什么、听到什么或看到什么”。

密苏里新闻学院在自己的教科书里对新闻价值不作解释,只对“标准”作了如下的释义:“新闻价值的传统标准是指历代新闻工作者用以判断什么样的事实能构成新闻以及衡量什么样的新闻报道胜过另一些新闻报道的尺度。”

刘建明指出,这里使用了“传统”一词,预示新闻价值有传统与现代之分。

以上引文出现明显的歧义,但新闻界普遍认为,新闻价值、标准、要素这三个不同概念是相同的东西。正如我国教科书上通常解释的那样:“新闻价值是记者衡量事实可否成为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中存在的那些特殊素质。”既然价值等于新闻构成的标准,又等于新闻的素质要素,那么标准就是新闻素质了。

这类释义不能不说是混乱的。正如我们向别人发问:“这张桌子有什么价值?”对方回答:“它是木头做的,有桌面和桌腿,具备了桌子的标准,也构成了桌子的要素。”这种所答非所问的解释,不会让发问者满意。传统新闻价值理论就是如此推定自己的逻辑,不仅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且设置了矛盾重重的范畴叠合,把不同范畴的概念混为同一个称指。

刘建明认为,所谓新闻价值的要素或标准——“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这些属性不是新闻价值,而是某些新闻事实的特征。

传统新闻价值观

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一书中谈到如何给新闻下定义时写道:“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人情味这些都是每一个老练的记者和编辑在决定一条新闻、一张报纸或一则新闻广播应该包含什么内容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予以考虑的因素。这些是新闻的特性,并非新闻本身的定义。”(威廉·梅茨著,苏金琥译《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语》,新华出版社,1983年5月第一版)

另一位美国记者杰克·海敦则认为,那些要素实际上讲的是什么是新闻,他举例说:“如果在智利发生的飞机失事中死了三个人,那就不是新闻。但是,如果在你居住的区里发生了飞机失事,死了三个人的话,那就是新闻了。或者说,如果在智利的飞机失事中丧生的三个人中有一个是本地人的话,那也可能成为新闻。”(杰克·海敦著,伍任译《怎样当好新闻记者》,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判断事实构成新闻的标准或事实中包含的新闻要素,或许在逻辑上同新闻价值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与新闻价值没有任何同质性。如果把它们视为具体新闻的特性,那么它们根本就不再属于价值范畴;如果认为它们回答了什么是新闻的问题,那么它们只能是新闻事实的属性。内在的理论冲突摧毁了以往新闻价值的逻辑根基,使传统新闻价值学说因为背弃价值本身的含义而遭到自我颠覆。

传统新闻价值说,产生于报刊商业化时期,报人们为了争夺每个发行份额,不得不把新闻的卖点视为“命门”,强调“读者兴趣是新闻价值的试金石”。希伯特和麦道格尔两人几乎一致提出的所谓“读者兴趣因素”就是:“个人关心的、同情、反常、进步、斗争、悬宕、两性关系与年纪、动物、死亡、暴力行为、犯罪、冲突、仇恨、愤怒与恐惧的感情和状态,以及奇特古怪的爱好”,以此招揽读者。这种新闻价值说从20世纪中期开始注入大多数记者的神髓,梦魇般的报道相继猖獗起来,使西方许多媒体充满了凶杀、性爱和恐怖的内容,引起许多学者的批评。

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社会责任理论是,向这种新闻价值观挑战的开始,但由于商业利润的命脉地位,它对新闻界的诱惑越来越难以挣脱。当时,日本新闻学者小野秀雄虽仍强调新闻价值的要素,认为报纸在不违反本性的范围内尽量刊登吸引大众的新闻。但他提出,什么才是重要性?有时确实是重要,有时只是相对的重要。什么才有吸引力呢?这个问题要由编辑的判断来决定。某一报纸认为很有价值的新闻,对别的报纸可能就没有什么价值。

小野秀雄总结说:“报纸出版罪恶和不道德的新闻的任务,在于暴露它的丑态、规模和危险,这才是一种真正必需的服务。报纸有一种选择的责任,它要区别什么是对人有用的,什么是对人没用的;它要区别什么是正当的公共趣味,什么是不正当的公共趣味;它要区别什么是合法而有价值的新闻,什么是仅能满足淫秽好奇的新闻;它要区别什么应当刊登,什么不宜刊登”。

到20世纪60年代,汤姆森基金会编写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在谈到乐趣、丑闻、内幕、猎奇这类“有价值的商品”受到欢迎时,提出十分严肃的批判。

书中写道:“报纸的责任不仅仅是提供娱乐,也不是想使读者觉得自己消磨那半小时的闲工夫是重要的。它还担负着提供信息、教育、研究和评价国内外大事的责任。它的力量取决于它的影响范围以及是否提供真实的记录。它提供的信息与估价对政治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实业家和其他专业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到了70年代,赞成传统新闻价值理论的西方学者在推崇这种价值学说时,几乎都要指出它的弊端。

麦尔文·曼切尔《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认为,这种价值学说是缺少活力的:

“这些标准并没有告诉我们这样一点,即最有生命力的报道是关于人们生活的报道,虽然它可能是没有时间性的,甚至是没有趣味的。介绍我们现在怎样生活,这样的报道是不会有人拒绝的。同样,这些标准也没有告诉我们新闻价值的变化,而且没有就新闻编辑部的实际情况——它的压力和它的政策——向我们提出任何的指点。”(麦尔文·曼切尔著,张争译《新闻报道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德弗勒和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一书中则明确指出,这一价值学说会对新闻价值判断产生误导:

“用这些标准确定新闻价值所付出的代价是,许多新闻报道从其他角度来看,实际上很有意义,却很可能被判定为太平淡,例如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些能改善人类环境的事件或扩展人类知识领域的事件等。有关这些事件的报道很可能只会在报纸的最后几页或新闻广播的末尾才能找到,如果它们有幸被报道的话。”(梅尔文·L·德弗勒,埃弗雷特·E·丹尼斯《大众传播通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973年台湾学者李瞻教授对传统新闻价值观提出强烈的质疑:

“根据传统新闻自由的观念,新闻价值的标准是冲突性、传奇性、刺激性、显著性、临近性……这些观念大部分都是‘黄色新闻’激烈竞争的产品。它提高大众化报纸的销数,但却忘记了本身对读者及社会所负的基本责任。报业主要协助读者了解正常的社会,促进人民与人民间的了解,保障世界和平,以便他在社会中贡献他的才能,创造更多的幸福。假设用这种角度衡量新闻事业,无疑会令人感到无限沮丧。”

“由于传统新闻价值观念的狭窄标准,报纸仅使读者认识了社会的反常现象、突出现象及其黑暗面。这些消息绝大部分都与读者无关,不仅无益于读者,危害读者,而且造成社会的重大灾难。”(刘建明《创立现代新闻价值理论》,《新闻爱好者》,2002年12月)

这里,李瞻教授再次提出“传统新闻价值观念”这一概念,认为这种新闻价值学说只能引导受众了解反常、突发和阴暗面事件,容易造成社会灾难。

为了说明传统新闻价值观对人和新闻业的危害,李瞻教授在自己的著作中介绍了几位国际新闻界知名人士的意见。

例如,印度联合通讯社库尔地卜·纳雅社长说:“饥荒是新闻,为何印度努力克服饥荒不是新闻?印度发生饥荒后,各国竞相报道,但对印度政府努力克服饥荒的四项计划,各国从无一字报道。”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霍亨伯格教授是获普利策奖的著名作家,他说:“新闻记者并未负起促进国际了解的责任,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战争、革命、凶杀、灾难是重大新闻。这种传统新闻观念的最大危险,是将社会的正常现象匿藏于反常现象的后面,将人类导入一个迷惘的世界。”

1961年,“国际新闻学会”出版的《积极的新闻屋》一书,要求记者改变新闻价值的观念,要生动、综合、系统而有意义地报道社会的正常现象,将人类重新导入一个和谐而幸福的世界。

刘建明先生提出,从严格意义上看,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既然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那么,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这样,人们会发现,新闻本身的重要、新鲜、有趣或接近性,不过是新闻事实的一些属性,而不是满足受众需要的获益性。这些事实的品类属性,能够派生出新闻价值,但不是新闻价值本身,它们不具有直接的价值效用。说人们需要重要、有趣或接近性,不仅在语义上不通,而且在逻辑上根本不会发生人们对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的需要。我们只能说人们需要重要的新闻、有趣的新闻或有接近性的新闻;等等。在这种语境中,“重要、新鲜、相关、显著等种种的性质,恰恰是事实的特征,而不是价值。”

文章指出,传统新闻价值的目标背离了价值的内涵,谈的根本不是价值问题。

当代社会生活改变了新闻价值观。1980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在《新闻写作教程》中提出:“近年来新闻价值的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且在继续发生变化。”

他们提出的根据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件事的新闻价值是由传统的标准来衡量的。我们也看到,新的标准如何在发展,新形式的报道如何与传统的‘正统’新闻争夺版面和读者的兴趣。我们也注意到新的变化使新闻工作者面临困难,但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新的机会。”

这里所说的新的新闻价值标准正是现代新闻价值标准。

生活变迁与新闻观的变革

刘建明指出,现代新闻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动因,同当代社会对媒体的影响及社会生活的日趋复杂直接相关,展示了新闻观的变革方向。对此,西方某些新闻学者首先作出了探索,他们研究的结论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活类新闻大量进入报道。

多年来,西方许多严肃的媒体用更多的时间和篇幅报道了不能以传统价值标准衡量的新闻。这些报道往往不包含冲突,也很少猎奇,而是有关公众日常生活的新闻。这类被称为“生活方式”的新闻将继续拥有读者,甚至拥有更多的读者。这是因为它们具有最重要的新闻因素,即事件的影响力。

美国新闻学者认为,最受人欢迎的新闻是所谓“怎么办”的报道。对新闻工作者与对读者一样,大部分时间是同上司、同事、丈夫、妻子、儿女、医生和修理匠打交道。买卖保险、买汽车和食品,甚至选择一家饭馆或是看一部好电影,都有个怎么办的问题,这类报道指导他们买车,如何对付要求过严的上司,题材几乎是取之不竭的,而且读者反映强烈。这类“生活新闻”潮水般涌进编辑部,包括保健事业的发展情况、税法的更改、有关商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成为许多报纸和电台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者与读者们发现,重要的新闻不一定有冲突,生活永远不会失去引人兴趣的力量。

事实上,这些生活新闻满足的是人们对新的生活方式、新的活法、新的体验的认知需求。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本身就是财富。而且,现代生活不仅色彩缤纷,而且每一刻都充满变动——新闻传播业到了“即时刷新”的时代。这正是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认知需求。

同类推荐
  •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城镇化:中国与欧洲

    本书是中欧社会论坛多年组织中国与欧洲城市建设参与者与城市问题专家多层面、多形式的对话、讨论的记录和成果的展现,以中欧互动的视角解读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通过推介欧洲城市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引进当代欧洲对自身城市化的反省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考。
  • 站在常识一边

    站在常识一边

    腾讯思享会主持人、记者杨子云在5年的时间里,对60多位来自实业界、法律界、思想界、文化界的影响力人物进行深度采访,直面当下问题,大胆设问,话锋凌厉。被访者大都坦诚相见,坦露肺腑之言。本书精选的21篇访谈,内容涉及当下众多热点议题,比如:政商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法治专业主义VS专制主义、民办教育的空间、房价、政府公信力与社会信任、公益事业与社会发育、儒家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上帝崇拜”的宗教信仰,等等。被访者以他们自己独特的阅历、渊博的学识、坦荡的良知,回应这些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他们的深入思考与洞见,无异于迷雾中的星星烛火,照亮前路,引领人们寻见有益于社会、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共识。
  •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做的数学游戏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是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在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的一门学科。基础数学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对于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一些同学却视为畏途,兴趣淡漠,这使一些教师、家长乃至专家、学者大伤脑筋。事实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钻研的冲动,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兴趣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小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和美妙。
  •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本书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大众传播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电视接触特点及使用模式:在现实收视情境中,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考察中国电视节目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传者素养提高与未成年人媒介教育两方面的改善策略。
  • 祝酒词全集

    祝酒词全集

    本书共分为十一章,介绍了不同场合的祝酒词,内容包括:生日祝酒词、婚宴祝酒词、社交祝酒词、庆典祝酒词、职场祝酒词、商务祝酒词、政务祝酒词、节日祝酒词等。
热门推荐
  • 风土记

    风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众生的悲心

    为众生的悲心

    悲心不只是同情心,而是你深切体悟到:那个正在受苦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悲心,不语而深刻。这不是一本关于佛理的书。但作者在变幻无常中,在人生的起起落落里,仿佛一一经历过佛陀证悟的瞬间。他一下笔,就是苍生,没有一行不是在写生命。让我们明白,原来感动可以不停留在落泪、煽情,更可以无关人间悲喜。他写生命的苦,写众生的多难,写文明的残忍……时时引你思考那些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随着本书,深深地往自己的内心世界瞧去,我们终于在慈悲里得到最深的安静;也在天地和众生面前,了然自己的苦,放下把自己看得太重的负累。
  • 超时空超市

    超时空超市

    “客人需要什么?”“我们这里可以满足您的任何要求。武器有斩天剑,大龙刀。宠物您是要吞天雀,青天鹏。法器啊。有有混沌鼎您看行吗”“遮天手?”“有有。这是您的秘籍。”“我们这里还有超级机甲,战舰,虚拟游戏系统。”“我们超时空超市的口号是,只有您有需要。我们都可以办到。”
  • 活墓轮世战

    活墓轮世战

    被妈妈硬拖到城里读高中的卫小靳,遇上一连串怪事:舅舅给了会说话的怪瓶;女同学成了有法力的魔女;妈妈手中握有一本诡异秘籍;核心问题是灵童和金王尸,其背后隐藏着2500年的冤孽轮转;而一向受欺的屌丝卫小靳居然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平时一本正经的校花及其他各位美女,拼了命地想跟他睡上一觉……他想盗墓,却也成为别人追踪、奋力争夺的“唐僧”,也沦为前世对手极力猎杀的危险目标……最终能跟他睡觉并且能一起拯救世界的人,连他自己也料不到。
  • 盗棺记

    盗棺记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条皮口袋,绝对真皮。只要有一口气在,它永远是填不满的,不管你塞进去多少珍馐美味,玉液琼浆,到最后没有半点踪迹,只剩下一堆羞于留世的臭屎。我们对于这个有漏洞的皮囊只能不断地填下去。因为它是我们的主人,我们只不过是它的奴仆,每日里把那些好吃的喂养侍奉它,把些个好看的绫罗绸缎尽管地给它披挂着包裹着。稍有一些不如意它就要给我们脸色,让我们吃尽苦头,轻则烦恼忧愁喜怒哀乐终日缠绕,重则悲欢离合疾病困苦日夜折磨。只要皮口袋在,就会有永不满足的欲望,于是就有永无止境的诱惑,就会感觉到永无止境的挣扎。小说讲述了人对诱惑和欲望的挣扎和无奈,希望给这个浮躁的世界带来一丝清凉,给狂乱的世态降降温。
  • 北冰熊第二小组

    北冰熊第二小组

    我已经不想再当那个无能为力的自己了!------从今以后我不会让任何人从我身边死去!------结束了!我的这个人生!------他,从那个没有任何感色彩只是充斥的血腥味的杀手界退出回到都市,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但,他却从没来有忘记,他还有仇没报——他叫萧征,没有人认识他,但他却有一个让许多人恐惧的名字叫做——Hades!
  • 一品妖娆妃

    一品妖娆妃

    新婚之夜,她要夺去的他的性命,却被迫承欢,受他折磨。她穿越而来,是一品妖娆王妃,与他斗智斗勇斗功夫。朝廷风云暗涌,后宫皇后歹毒,王府众姬算计,她步步为营,一身血红,而他却早已布下一个杀局?王爷太腹黑,王妃太妖娆,谁落在谁的手上还没有定数呢!
  • 时光印痕

    时光印痕

    盖闻文章之道虽千变万化,但究其蹊径,唯天趣与学力二端耳。以学力胜者,冶铸百家,下笔高古,然非老成宿儒不办;以天趣胜者,则自出机杼,情见乎辞,虽不能核综群籍,其自然之妙, 亦别有心会, 令人于霁月光风中, 有蓦见惊鸿之慨。
  • 队长温柔妻:妈咪惹不起

    队长温柔妻:妈咪惹不起

    丫丫的呸的,她就是失个恋,来喝个小酒,至于狗血的被人吃干抹净还不留名吗?难道是因为自己这么写小说写得太多了?她不就是写小说没有换过开头吗?啥,人不留名给她留了一颗小蝌蚪,还长成了一个娃。好吧,她这个没有娘,爹不爱的遗世小孤女也有亲人了,就原谅那个没留名的家伙吧。“女人,这是我儿子。”呜呜,帅的掉渣的兵哥哥来要她孩子了,怎么办,怎么办?“笨笨妈咪,军官爹地追上门了,你快跑啊。”
  • 偶像活动之星光学院

    偶像活动之星光学院

    一个女孩,入学考试引发了3个特殊效果;一场比赛,赢下了学院的顶级偶像;自己的母亲和星光新任校长比赛偶活,竟然能够高分过关……所有之后,一切的都是崭新的开始,新一代的STAR☆ANIS出场,新的偶像活动即将开始,所有新一代的STAR☆ANIS自己的母亲竟然都是原一代的STAR☆ANIS,只是多了两个新人偶像,成为了十人的组合,一切都变了……不同的性格,高级的表演,一定会给你带来绝对的惊喜。【仍旧是我们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