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3700000039

第39章 新闻哲学的诞生(13)

解释性报道的崛起

20世纪以来,客观新闻思潮在遭受方方面面质疑的同时,也得到进一步拓展。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都是对新闻的客观性理念的继承和发展,开拓了客观新闻思潮发展的道路。

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解释性报道开始勃兴,并在20世纪60年代在报纸上占有主导地位,新闻报道进入崭新的解释性新闻的时代。

此时,新闻的认知属性得到了体现和发扬,新闻报道对推动社会认知、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解释性报道,即“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它对明天的含义”,也就是指将新闻置于一个适当的环境中,并用另外相关的背景材料装备起来。它意味着为读者解释、详述并分清形势。

就像哈钦斯委员会在1947年指出的,记者不应仅仅如实地报道事实,还应该报道出事实背后的真相。

其实,用一个更简约的表述:记者的使命是报道事实的真相。

解释性报道的出现,源于20世纪以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不断提高。

正如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所言:“各种事件接踵而至,而这些事件本身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于是,一个‘为什么’变得与‘是什么’同样重要的时代开始了。”

新闻学者沃尔特·福克斯在《写新闻》一书中认为,在现代社会,记者必须成为分析家。

“为了满足不断要求深入了解新闻的读者的需求,作为分析家,记者必须透过事件的表面探索其根源。一位欧洲政治家总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下属:‘不要对我说出了什么事,而要对我说这意味着什么!’这句话已经成了现代新闻记者的座右铭。”(吴高福著《西方新闻思潮简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这实际是对新闻“意义层面的真实”的要求。

解释性报道出现,是人们为理解工业社会以来的世界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面对复杂性越来越强的社会生活而找寻的一个出口。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方新闻界,一大批调查性报道涌现出来。以“水门事件”为巅峰,调查性报道的地位不断提高。一些较大城市的报纸纷纷成立了调查报道小组。1969年,“调查报道基金会”成立,该组织以“对影响大众生活深远的事件,增进大众对其复杂、隐藏、晦暗面的了解”为宗旨。1975年,“调查报道记者及编辑协会”成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调查性报道记者之间的联系,推动了这一新闻形式的发展。

调查性报道实际上是对纯客观报道的扬弃。

传统的客观报道推崇直接的报道,是一种纯新闻的报道方式。在被动地记录事实的方式下,才使新闻报道偏离客观公正的轨道,导致了麦卡锡之类事件的发生。而调查性报道虽然有更多主观的参与,少了一些表面上的“客观”,却是在用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追求新闻客观性的真谛。

客观主义的争议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客观新闻思潮的发展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争议。

许多人坚称新闻的客观性是可以实现的,并且绝大多数记者编辑们认为,他们向公众提供的大都是客观的报道。也有不少学界、业界人士持新闻客观性无法实现的观点。

1964年,葛本纳在研究新闻报道的意识形态观点与政治趋势时提出:“基本上就没有非意识形态的、非政治性的、非党派的新闻搜集及报道系统……所有的新闻都是观点。”

1975年,以威廉士为首的学者们同样否定了实现新闻客观性的可能。他们认为,偏见来自“不偏见”,但是“不偏见”却是一种构想出来的而不可能达到的状况。所以如果将客观性理想构思成没有偏见,是一种错误的构想。

1984年,《路易士威尔信使报》责任编辑哈普提出同样的质疑。他指出,客观性理念的基本假设是有个真相,或者若干真相,而记者的任务则是去搜集他们,然后传输给读者。他认为,客观性本身就是偏见,不能替代有结论的报道;追求客观性的新闻报道,容易使记者成为简单的传递工具。

对此,约翰·C·梅里尔曾总结,客观性可能是一个崇高的目标,但在新闻领域自然无法实现。记者无法做到超脱、毫无偏见、不固执己见、没有成见和无所不知;记者必须挑选、组织和摆布事实,这是新闻的属性;从头到脚,新闻业都是主观的事业;记者是主观的、受个人条件限制的,仅仅只能给受众提供真实情况的肤浅介绍。

总的来说,虽然对于新闻的客观性能否实现等问题仍然存在诸多的争论,但在西方新闻史上,新闻的客观性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1974年,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记者编辑中,有98%的人“实际上把新闻定义为对客观性标准的尊崇”,“客观性准则构成了新闻产生的定义逻辑和职责的核心”。

1982年,另一项对153名记者进行的调查同样发现,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把新闻等同于“客观性”报道。客观性俨然成为“点燃新闻业发动机的燃料,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形态”。

职业记者协会的伦理准则也强调了新闻的客观性,认为它是“资深职业记者的标志和我们奋斗的方向性的行动标准”。

在客观性的理论论证之中,纵观整个新闻界,没有任何一种新闻理念可以与客观性的理念相媲美。从一定意义上讲,客观性的理论论争过程,实际上是对客观新闻思潮发展的一个有力推动,引发了人们对于新闻客观性深入全面的思考,促进了客观新闻思潮的开拓和发展。

新闻客观主义在中国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国门打开,西学东渐成为时代潮流。正是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开始起步,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客观新闻思潮流传于我国,影响了一代学者和报人。梁启超、黄远生、徐宝璜、邵飘萍等人的实践和推介,对于近代我国新闻界的新闻客观性研究、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03年,梁启超提出“报之以客观”的主张。1904年,梁启超在著名的《〈时报〉发刊例》中提出:言论上的四字方针,即“公、要、周、适”;新闻记事上的五字方针,即“博、速、确、直、正”。1912年,梁启超创立《庸言》,提倡用平允之言、实用之言、独立之言,宣称“本报极力保持言论独立自由精神,与一切个人关系及党派无涉”。

黄远生在他的报人生涯中,一直将“新闻报道要客观”作为追求,并提出了新闻报道和评论应力求真实、客观、公正、全面的思想。他在《庸言》上发表的《本报之新生命》社论,系统阐释了这一观点:

“吾曹此后,将力变其主观的态度,而易为客观。故吾曹对于政局,对于时事,乃至对于一切事物,固当本其所信,发挥自以为正确之主张,但绝不肯以吾曹之主张为唯一之主张;绝不以一主张之故,而排斥其他主张。且吾曹有所主张以及撷取其他之所主张之时,其视综合事实而后下一判断之主张,较之所凭恃理想所发挥之空论,尤为宝贵。若令吾人所综合事实,尚未足令吾人下笔判断之时,则吾人与其妄发主张,贻后日之忏悔,不如仅仅提出事实,以供吾曹及社会异日之参考资料,而绝不急急于有主张。”(许正林著《中国新闻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

徐宝璜在其“新闻界破天荒之作”的《新闻学》一书中,已经有了对新闻客观性的理论性论述。在“新闻之定义”一章中,他指出,新闻为事实,故凡凭空杜撰闭门捏造之消息,均非新闻。同时,他对西方早期客观新闻思潮中所提倡的并且在中国广为传播的“有闻必录”也是持否定态度的,并阐述了有闻必录导致新闻报道不客观、不真实的缘由。

但是,实际上,20世纪以来,近代我国资产阶级在新闻实践中都没有能够遵循新闻的客观性,许多报纸都利用新闻报道为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第一张资产阶级革命派报纸《中国日报》就倾向于在报纸上刊登大量未经核实的各地会党起义、变革动乱的报道,以营造天下大乱的情势。《苏报》则伪造有利于革命党的电讯和“上谕”,“凡可以挑拨满汉感情,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公开声称:“过渡时期之新闻,不妨略张声势。”

到了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号召反对党八股,提倡实事求是。

“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毛泽东反复强调,对新闻报道讲真话、实事求是提出了要求:

“我们的情报要真实,不要扯谎。要把自己领导的工作的缺点向人家公开,让大家参观……关于要讲真话,我们现在发了一个通令,要各地打仗缴枪,缴一支讲一支,不报虚数。我们曾经有个时期分对内对外,内报一支是一支,外报一支是两支。现在我们专门发了这个通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43年9月,陆定一在解放日报发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也对坚持新闻的真实性问题作出了论述。他的主要观点有:

“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

“因此,唯物主义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尊重事实,无论在采访中,还是在编辑中,都要力求尊重客观事实。”

陆定一认为,新闻仅有“五要素”是不够的,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还必须把尊重事实与革命立场结合起来,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新闻界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的理解已逐渐突破了原来的观点,逐渐深化、内化。人们普遍认为,新闻报道的客观与真实,不仅要求所写的事例、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语等准确无误,而且要求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对于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新闻界提出了细节真实与客观、总体真实与客观、揭示事物的本质等三个层次的要求。

江泽民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要从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这实际上是对新闻的“复杂性”有了清醒的、自觉的认识和把握。

客观主义与新闻真实

在客观新闻思潮的推动下,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成为一个标尺。

今天,“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已作为新闻人的警句广泛流传。新闻必须真实,成为新闻界公认的法则。但是,由于新闻的真实性问题的复杂性,大家对此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吴高福《西方新闻思潮简论》中提出了一系列十分重要的观点:

“新闻真实性的含义是多层次的,从本质上看,它既不是主观臆造、精神创造,也不是纯粹的自然事实的罗列,而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客观公正地如实反映。

“客观新闻思潮的发展过程也是研究和接近新闻真实的一个过程。

“由于新闻从业者每天都必须处理庞杂、繁复,甚至真假混杂的信息……新闻工作者必须有一套准则,来使之在短时间内尽量作出正确公允的判断,完成新闻报道的任务。

“客观新闻思潮中的新闻客观性原则,可以使新闻从业者借以确立新闻报道的准绳,在处理纷繁复杂和千变万化的消息、挑选和评核新闻事实时,有据可依。这样既加快了新闻从业者对新闻素材的处理,又保证了新闻报道内容上向客观、准确靠拢,使新闻报道更加易于趋向真实。”(吴高福著《西方新闻思潮简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

吴高福的探索,已经初步揭示出了新闻真实的层次性、过程性、主观性、条件性,只是还没有进一步对这一问题的实质进行剖析,没有明确到记者的认知能力与世界的复杂性这一根本上来。对这一问题,整个新闻界至今还处于经验层面,缺乏深入的哲学思考。

客观新闻思潮的演进,促使新闻媒体向广大受众提供越来越多的客观报道。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力量源泉。新闻记者致力于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事实,忠实地记录新闻事件,使得新闻报道中新闻的客观性理念得到肯定和提倡,同时否定了用主观意见代替客观事实的观念,这也符合人们对于新闻报道的一贯要求。

人们往往乐于在充满太多不确定的、不够可信的世界中,沿着客观的印记,找寻真相的影子。记者通过相对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更加真切地了解自身所处的世界和时代,了解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究竟什么样,将来还会怎么样等等。

正如许多学者的认识,新闻的客观性理念在于强调公正,以未经修饰过的世界图像呈现事实,而不在于主观的解释、判断。客观而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魅力所在,也是新闻报道引起受众关注的重要因素。

但是,客观新闻思潮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吴高福先生在《西方新闻思潮简论》一书中总结了三点:其一,标榜“纯客观”,这是客观新闻思潮的“致命伤”;其二,由于一味强调客观而导致对主观能动性的忽视和否定;其三,由于各种各样的外在因素而造成无法阻止的偏见。

同类推荐
  • 电视采访

    电视采访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本书紧贴国内外形势,围绕气候变化涉及的自然科学、国际政治和国内政策选择等领域,分析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的重大影响,阐述了低碳经济和产业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主要国家温室气体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着眼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碳排放格局,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对策建议。
  •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

    《人口原理》是学术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出版以来社会科学领域争议最多的一部著作,它对世界人口理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

    20几岁,是决定整个人生格局的关键时期。对20几岁这一时期把握得好与坏,未来的人生境遇会有天壤之别。20几岁要懂的2000个社会常识,精彩揭示了做人与做事的深刻道理。2000个社会常识,荟萃名人经典,浓缩前人精华,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一本改变你一生的智慧书,二十几岁不懂,三十岁后要悔。
  • 中国人的性格

    中国人的性格

    本书作者通过列举不同的中国人的性格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们民族传统性格。作者在中国生活了22年的经验为基础,诚实而仔细地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的多个侧面。
热门推荐
  • 诛小三:完美婚姻

    诛小三:完美婚姻

    钟小漠,一个时尚的都市知性女子,有着殷实美满的家庭。突然有一天,丈夫带来一个怀孕女子,要和自己离婚。面对丈夫情感的背叛,小三那甜蜜笑脸后冷暴力的同时,她还要面对不同情感遭遇的三个闺蜜的婚姻危机。经历过情爱纠缠,目睹朋友们婚姻的分分合合,她学会了从七个角度去把握自己的婚姻……,最终用自己的智慧从容而潇洒的完成了蜕变,用强者的姿态演绎了一个在婚姻的十字路口的艰难抉择,成全了自己对爱情的坚守。
  • 神魔养成

    神魔养成

    被神灵遗弃的少年,体内却藏有两道上古残魂,一神一魔,一正一邪。懦弱平凡的他是遵循神的遗志找回光明的信仰成就万人敬仰的英雄,还是被无尽的黑暗蛊惑,一念成魔,化身罪恶的魔王。
  • 三国之风云再起

    三国之风云再起

    刘跑跑除了腿长跑得快,似乎就有一个特点,能挖到各种人才为己用。黄月英:对不起刘将军,我家亮亮已死,有事烧纸。刘跑跑:--!
  • 诡宿命

    诡宿命

    学生时期怪事连连,坟地幽魂,陵园起尸,荒漠古国,群尸争王……等一一发生在我身上。也许有一天你会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天黑了,关上灯,我就在你身旁”
  • 七皇子的安然妃

    七皇子的安然妃

    叱咤商海的女强人叶殊一朝穿越变身流浪街头小乞丐,左肩锁骨一朵朱砂色梅花胎记,暗藏着迷离的身世。温和正直的国师收养了她,在苍落山上过了一段简单快乐的日子。华洲大陆风云骤起,国师回朝,却发现了一个让人心痛的事实。邂逅阳光潇洒的七皇子,宿命的轮回碰撞出璀璨耀眼的火花。叶殊的加入,让这块风云大陆走向了另一个未知的命运。貌美如花的丞相千金,刁蛮任性的小郡主,冰冷邪魅的萧王爷、深沉内敛的六皇子、狂傲不羁的胡虏王子勒川、一双桃花眼的风流公子谢欢,谁又是谁的宿命?谁又是谁的轮回?
  • Psychology 精神碎片

    Psychology 精神碎片

    这世界没有鬼,因为鬼在人们心里。心里有鬼,比现实有鬼,更加令人恐惧。
  • 花花女遇痴情男

    花花女遇痴情男

    一个花心的女生遇到痴情男生,看如何转变、、、他们的故事好有趣的,快来看哦!
  • 在北大听演讲

    在北大听演讲

    北京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无数文人学者、国家政要、商界巨子都把能来北大演讲作为一种荣幸。他们相信,在北大里会有他们的知音和听众……
  • 浮山法句

    浮山法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护甜心之折翼的复仇天使

    守护甜心之折翼的复仇天使

    (1v1,几梦,唯梦党慎入)静寂的夜,命运发生了改变。转学生的到来,使得昔日的光彩不复存在。她冰冻了自己的心,在黑暗与光明间游走。你们准备好了么?复仇之夜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