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25100000014

第14章 东亚同文书院(3)

王学鑫说:“中国的落后虽然是全方面的,但根本在于政治制度。原来的沙皇俄国在帝国主义列强中是落后的,连刚刚崛起的日本也打不过。但苏联成立后,有了共产党的领导,短短十几年,就从过去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迅速上升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中国要摆脱受人欺负的处境,就要学习苏联的自强的制度!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等帝国纷纷垮台,专制制度在欧洲瓦解,在全世界出现了共产主义的新兴潮流。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古时的老庄或陶渊明或许可以隐居起来躲避这滔滔的历史洪流,但作为现代人却不能够。尤其是作为被压迫的台湾人民的一员,一个有志青年,更要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任,投身于这历史洪流之中。”说到这里,他的眼光中充满了热情和鼓励。

李哲夫缓缓点头。“怎样才能救天下千千万万的受苦人?”他开始明白了。

“一个共产主义者,就要有这种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的气魄!”

王学鑫这句开诚布公的话,让李哲夫全身血液沸腾。

他问:“现在日本正加紧同化台湾人,老师,您觉得日本人会达到他们的目的吗?”

王学鑫一挥手,断然地说:“不能!台湾同胞都是从福建广东一带过去的移民,是中华民族一分子,中华民族自有五千年来,虽有同化其他民族,但至今尚未被其他民族所同化。”

李哲夫攥紧了两个拳头,感慨地说:“听老师一席话,胜过读书十年。”他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语的激动,彷佛是迷航已久的船只找到了久违的灯塔,以致握紧的拳头也在微微颤抖。王学鑫这番交心的谈话,等于是向他敞开了一条人生大道,这条光辉大道所通向的终点,正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那个“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

冬去春来,转眼就是1933年了。李哲夫在校学习努力,成绩优良,为人谦和,与周围同学老师关系良好,平日里和王学鑫保持着通常的师生关系,但在暗中,他已经被王学鑫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员。

东亚同文书院的校址位于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虹桥路,路权由租界当局所霸占,国民党政府无权过问。因此有些进步青年与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就用这里作藏身之地。在东亚同文书院的师生中,不乏同情并支持抗日斗争和革命活动的人士。一批日本学生如安斋库治、手岛博俊、中西功、西里龙夫、白井行幸等人也是由中共特科联系组织,成立了一个秘密的共青团小组,支部书记为安斋库治(战后他成为日共领袖),不久又进一步成立了革命组织“日(日本)支(支那)斗争同盟”。“日支斗争同盟”成员向前来同文书院参观的日本海军士官生散发反战传单,一些学员遭到了逮捕,因此,王学鑫有意不让李哲夫加入这个组织,以避免身份曝光。李哲夫与安斋库治等人相互之间并不认识,他与王学鑫的联系一直是单线的。

王学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地下工作者,深知情报工作的重要性,而情报工作的成败取决于情报员的个人素质,具体地说,这些素质包括政治信念、知识程度、勇气胆略、坚忍的意志、随机应变的机智等等。在这些诸多条件中,知识程度是前提,政治信念是根本。知识程度不够,即使打入敌方阵营,也只能做基层工作,无法进入高层,也就无法接近核心情报。政治信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左倾或右倾,而必须是共产主义者,忠实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若没有这一条,其他的都谈不上。李哲夫就读于东亚同文书院,机智聪明,有学历,也有前程,更有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具有成为出类拔萃的情报员的潜质。

这是他一直以来关注李哲夫得出的结论。

李哲夫不止一次地向王学鑫要求革命任务,但王学鑫告诉他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当年3月,长城上的关口树立起了一个个“王道乐土大满洲国”的界碑,日军开始向长城的冷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进行长城抗战。民族危亡之时,蒋介石却叫嚣“攘外必先安内”,认为共产党是比日本更危险的敌人。日军的刺刀已经伸到了华北,国民党的三十多万大军却忙于对中央苏区展开第四次“围剿”。李哲夫心情难以平静,再次向王学鑫提出要参加革命斗争,到苏区去,到前线去!

王学鑫劝说:“我理解你参加革命的热切心情,但是,最能发挥你所长的革命工作,并不是到苏区工作,也不是上前线打仗。”

李哲夫问:“那是什么工作?”

王学鑫沉吟片刻,说:“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在隐蔽战线上,你可以发挥所长,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他人无法替代的工作。”

李哲夫一怔,当年在东京日比谷公园沉思时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忽然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

王学鑫形象地比喻说:“看过《西游记》吧,你要像孙悟空那样摇身一变,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他进一步解释说,“日本在中国办过很多同文馆,日本间谍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同文馆学员。资深的日本情报人员,经过十几年甚至一代、两代人的潜伏,从外表上看完全中国化了,中文说得极好,甚至会好几种中国方言。日本这样的‘中国通’数量很大,危害也很大,以至有国人曾感慨:‘中华腹腋,几为倭人洞悉。’而相对的,中国这方面的人才就很稀罕了,‘日本通’很少。这和中国的国力贫弱有关,中国的统治阶级忙于争权夺利打内战,对于帝国主义从来都是软弱无能,没有足够的警觉和谋略。你精通日语,有阶级觉悟和民族意识,又有日本国籍作为掩护,这样兼备才智和先天优势的‘日本通’,对我们的情报战线来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哲夫问:“那我现在能干什么呢?”

王学鑫说:“忍耐!就像你中学棒球比赛时那样,继续忍下去,一直忍下去,把理想和愤怒统统埋藏在心底最深处。在表面上,你要努力地做一个正宗的日本人,做一个对天皇忠诚不二的人。这对你今后革命工作的开展有重要帮助。你要隐蔽在狼穴里,做一个不拿枪的猎人,但你会发挥比那些拿枪的猎人更大的作用,做他们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让更多的豺狼倒在猎枪下。”

李哲夫默默地点了点头,他感到自己肩膀上突然有了压力。

王学鑫最后说:“像内山书店这样的地方,你不要再去了。由于鲁迅先生经常去,国民党特务已经盯上了这个书店。”

学习之余,李哲夫会到上海郊外走一走,放松一下。阳春三月走在乡村土路上,到处是春意盎然的景象,沿着高低起伏的田埂,放眼过去尽是绽放的油菜花田,大片的油菜花宛如金黄色光泽的地毯蜿蜒无尽,交织成一幅和台湾乡间不同的美丽清新的田园诗画。王学鑫曾对李哲夫说,油菜花看似是一种最平常、最不起眼的作物花,它没有樱花的芬芳、牡丹花的富贵、梅花的高傲,但它是那样的充满朝气、独成个性,粗壮的根茎和茂密的叶梢象征着不屈的生命力。他今后要从事的革命工作,就是像这些油菜花一样,看似平淡、低调,实则壮丽。

这天一到学校,李哲夫忽然被喊到校长室,里面坐着的是东亚同文书院调查部主任北野丈吉。北野说:“晚上8点去一趟虹口海军俱乐部附近的‘菊町’酒馆,有人要见你。”

李哲夫有些奇怪,问:“什么事?”

北野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李哲夫按时到了“菊町”酒馆,老板娘将他带到阁楼最南边的一间包厢内,拉开门,只见里面坐着五个人,北野丈吉坐在一旁,其余四个人都从未见过面,应该不是同文书院的人。

北野丈吉说:“井上君,请坐。”

李哲夫盘腿坐到榻榻米上。

北野丈吉说:“这几位是同文书院的朋友,他们对你很有兴趣,你做一下自我介绍吧。”

李哲夫满腹狐疑,应了一声“哈依”,用日语开始了自我介绍:“鄙人井上哲夫,大正二年出生于台湾新竹州苗栗郡大锣镇……”

一个人用北京话打断他:“请说北京官话。”

李哲夫用北京话回答:“是。”继续自我介绍。他的北京话字正腔圆,和日语一样流畅标准。

接着,另外两个人又分别用客家话和闽南话轮番提问,这两种语言是李哲夫从小就说惯了的,更没有问题。

听了李哲夫灵活地在这几种语言进行切换,几个人连连颔首。

这时,一人“哈哈”大笑,从隔壁推门进来,李哲夫一看,原来是曾在东京请教过的桦山哲太郎先生,赶紧起身鞠躬。

桦山哲太郎说:“我应同文会之邀来上海办事,恰好和几个朋友在隔壁小酌,听到你的声音,这才过来相会。”对北野说:“北野君,不打扰吧?”原来他们早就是认识的。

北野丈吉说:“哪里话,先生请坐。同文书院和同文会一脉相承,不分彼此,桦山先生是前辈,我们平时想请也请不来。我们正在对井上君进行商事调查旅行之前的语言考试,机缘巧合遇见前辈,请多多指教。”

桦山哲太郎问:“考得怎么样?”

北野说:“可以打满分。”

两人一起大笑,房间里原本拘谨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桦山问李哲夫:“调查旅行?唔,去哪里?什么时候?”

李哲夫这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学校选中参加调查旅行,说:“这个还要听学校安排。”他并不觉得意外,在东京读了那么多东亚同文书院的调查报告,对此,他早已有心理准备。

东亚同文书院从第一届开始便组织学生对中国进行实地调查旅行,每届学生以三个月至半年时间,单人或者数人一组,或乘车坐船,或骑马徒步,沐雨栉风,风餐露宿,足迹遍及中国城乡各地,有的调查组直接目睹中国近现代的大事变:如辛亥武昌起义、北洋军阀混战、“五四”运动后全国范围的反日浪潮、1928年的“济南事变”等等,并都留下了观察记录。这些调查的内容涉及广泛,事无巨细,调查项目包括:地理(沿途形势、气候、都市、人情风俗、交通运输、税关)、经济(经济单位、资本家、劳动者、田园及住宅、农业、畜牧业、林业、矿业、工业、物价、生活水平、外人企业及势力)、商业(贸易状况、商贾、公会、度量衡、货币、金融、商品、商业惯例)、政治(现在政情及过去政情)等等各个方面。调查旅行历时最长的一次是第二期学生林出贤次郎1905年的新疆调查旅行,共历时二百七十四天,跋涉天山北麓直抵中俄边境城市伊犁(今伊宁)。

北野丈吉在地板上展开一张中国地图,上面描绘的调查线路如蛛网般分布于中国东南西北,他用自豪的语气说:“我们历届学生的足迹,遍及除西藏以外的中国所有省区,有的还涉足外蒙古、东南亚和西伯利亚。”说到这里,他指着华南的一块空白之处,换了一种口气,“但是,成为国民政府最大的心腹之患的中国共产党,他们的根据地还是我们调查的盲区。中共分国际和国内两派,国际派为第三国际控制,国内派则在数个省份交界的山区活动,蒋介石利用地方军阀围攻共产党,结果这些军阀和他们同流合污,致使共产党势力更为壮大。尤其是赣南和闽西的共产党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共最大的一块地盘,这里原来是不被重视的穷乡僻壤,现在根据形势的发展,很有必要做一次全面的调查。”

同类推荐
  • 天眼

    天眼

    小说起于2004年一个九旬老人的临终遗言,而故事则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民间抗日志士与伪满政府一个为给亡妻报仇的神探因一件离奇的盗墓成为莫逆之交,一切皆由盗墓而起,却因为“天眼”而无法结束。一个价值连城古盒,3道巧夺天工的暗锁,里面埋藏的不仅仅是秘密,还有人间最为珍贵的东西,亲情、友情、爱情、国家民族之情,而在整个事情的背后却是两个响当当的人物——皇太极与袁崇焕。一切都是那样的扑朔迷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是一本历史小说,更不是一本单纯的推理小说,它承载着多方面的内涵。
  • 木每私生活

    木每私生活

    一出现实真人版《廊桥遗梦》,注定以遗憾收场。女主人公木每无数次对着天空说,我想要一场恋爱,然后,一个男人掉下来。然而那一天,她还没有准备好。世界上最好的遇见和最糟的离别,无非如此。一场中年男女的意外相恋,一段现实与虚幻间的短暂激情。爱与真实,哪个更重要?
  • 李氏家族

    李氏家族

    这是一部引起读者关注的长篇小说。它全景式、多侧面地描绘了一个家族繁衍发展的兴衰史。在李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上,有闯皇城、告御状的男子汉;有心黑手辣、精明干练的少奶奶;有苦读三载、一举成名的新科状元;有万贯家财、可号动九州十三县的亏帮头子……生活在改革大潮的李氏后人中,有飞黄腾达的市长,为富不任的经理、醉生梦死的情人、离婚不归的媳妇……历史和现实的强大反差,祖先和后代的不同人物命运,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人生画卷。
  • 夜还年轻

    夜还年轻

    《夜还年轻》关注的是活生生的普通人,他们的爱情,人性的挣扎和对自我的寻找。
  • 爱上两个你

    爱上两个你

    和枫认识已经是去年了。应该是刚开学时,我收到了好多的信,不宵都是因为我那好奇的心惹的祸……看了一本杂志上的交友栏目,所以嘛我也写了一篇,其实就是打算玩玩的,没想到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来信呢!那么爱写信的我对此却真的有点让人大伤脑筋了。一天面对5、6封信,开始倒觉得挺认真的,一个个的回信,就因为此事还被老爸狠批一顿的枫,他就是我笔友中的一个。
热门推荐
  • 异界之魔卡时代

    异界之魔卡时代

    当魔法文明突然崩塌,魔卡文明应运而生。
  • 大小姐的杀手保镖

    大小姐的杀手保镖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超级杀手,更是收割人命的恐怖梦魇,但在厌倦了杀手的生活以后,却只愿意做一个平凡的都市青年。回到都市,他成为了千金大小姐的保镖,混进了美女如云的大学,与异域风情的老师玩玩暧昧,和天之骄子们玩玩心机。他和清纯的邻家小妹建立纯洁的友谊,和漂亮的警花玩躲猫猫,调戏天然呆的美女杀手,逗一逗腹黑的可爱小萝莉,调教一下傲娇的女王。生活,从来没有如这般美好。(本文:11,俗套,狗血,女主众多,yy强大,卫道士止步)
  • 古书隐楼藏书

    古书隐楼藏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域圣主

    天域圣主

    天域大地,万族林立,群雄荟萃,一名名天之骄子开启绝世道种,璀璨天地间。少年从南灵域走出,纨绔之身雄霸天地间,一枚能进阶的道种,一部吞噬万物的法决,剑魄藏心,剑意冲九霄!圣主之争,谁主沉浮,一沙一世界,蛋养天地间……
  • 炼狱天国

    炼狱天国

    一名老者来到人间,他受神族的指示来探查人世间的善恶,老者来到人间八十几年了,在一天夜里,他遇到了一个少年,老者认为他和其他人一样,心里只有贪婪,卑鄙,他看到少年愁眉苦脸的,于是问少年的心事,他叫少年闭眼感受,老者则探查他的心灵,当老者探查完后,他赋予了少年强大的能力,从而少年以后的生活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 tfboys我们永远陪伴你们

    tfboys我们永远陪伴你们

    tfboys遇上公主,会怎么样呢,嫉妒,报复,还是什么?......
  • 回眸中的感悟

    回眸中的感悟

    本书坦诚地回忆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情趣和爱好、事业和奋斗。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岗位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系统第二宠妃

    系统第二宠妃

    第二宠妃?许金陵冷笑:“即为宠妃,哪有一二之分?上头那一,我自然是要拿下来的!”宠妃斗宠妃,一步不能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战争女王

    战争女王

    在超能力横行变异种统治地球的年代,人类少女夏莎不畏强权勇敢斗争。操控机械?那是她的强项!机甲合体?那是她的天赋!且看平凡少女,如何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成为战争女王,开启人类的逆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