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这首诗题下自注:“元和十年(815)冬作。”这一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旅雁”,雁系候鸟,随气候变化而迁徙,春天北来,秋天南飞,故称“旅雁”。诗中特指在旅途中的鸿雁。“放”,放飞也。意寓一种反战、厌战的情绪。
九江十年冬大雪,江水生冰树枝折。
百鸟无食东西飞,中有旅雁声最饥。
雪中啄草冰上宿,翅冷腾空飞动迟。
江童持网捕将去,手携入市生卖之。
我本北人今谴谪,人鸟虽殊同是客。
见此客鸟伤客人,赎汝放汝飞入云。
雁雁汝飞向何处?第一莫飞西北去。
淮西有贼讨未年,百万甲兵久屯聚。
官军贼军相守老,食尽兵穷将及汝:
健儿饥饿射汝,拔汝翅翎为箭羽。
前四句诗点明地点、时间,说明事情,且照应题目。元和十年冬天由于九江郡大雪,使江水结冰树枝劈裂。“析”,《说文》:“析,破木。”即劈开,劈裂。因此,所有的鸟儿东飞西飞找不到食物,其中数旅雁的哀叫声最哀切。多种版本“析”作“折”。
“雪中啄草”四句由“最饥”引发而出,因为在雪里啄草充食,冰凌上歇宿,以致翅膀冷冻,连升空飞动也很迟缓,于是就被江边的儿童持网捕捉而去,用手携带到市集活生生地卖掉。
第九至十二句写诗人对旅雁因同情而赎买放飞。诗人说我本来是北方人,今因被贬谪而来;我是人你是鸟,虽然相异却同是客。见了你这只客鸟,引起我的伤感与同情,所以赎买你放你飞翔入云。“伤”,伤感,同情;“客人”,指旅居在外的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最后八句是诗人借以抒写感慨和同情。“雁雁汝飞向何处?”先诘问,接着叮嘱鸿雁,首先千万不要飞到西北去。“第一”,首先,诗中具有特别强调的意思。为什么“第一莫飞西北去”呢?后面六句可以说是回答。因为淮西地方为讨贼正在打仗,双方有百万甲兵多年了聚集屯驻在那里。官军和贼军相互对峙时间很久了,由于“食尽兵穷”很快就要涉及到你:兵士们因为饥饿不堪会射杀你来充食,而且会拔掉你的翅膀翎毛来做箭羽。“淮西有贼”,元和九年八月,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取代之,并以蔡州拥兵拒唐,唐宪宗遣数十万军马平叛,相持对阵,胜败难分。“老”,即《左传》僖四年、二十八年所谓“师老矣”、“且楚师老矣”。意即两方相持的时间很久了。“健儿”,《唐会要》卷七十二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二十七日,于京师招募十万众,号曰‘天武健儿’。”(《军杂录》)卷七十八又载:“大历十二年五月十日……兵士量险隘召募,谓之‘健儿’”(《诸使杂录》)诗中即指兵士。“箭羽”,古代箭由三部分组成:前端系金属或骨、石所制的箭簇,中间为竹制的箭杆,尾端是鸟羽所做的箭羽。
白居易于元和十年(815)冬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写了很多首诗。尽管遭贬斥,他仍然对唐王朝忠心一片。《放旅雁》就写他对藩镇割据的斥责,称之“淮西有贼”、“贼军”。同时在江州路上作的《登郢州白云楼》自注云:“时淮西寇未平。”诗中“说道烟尘近洛阳”,是说吴元济未平,另一地方割据者李师道暗使部将在洛阳城内叛唐,响应吴元济。足见白居易对藩镇割据的反对,这也是诗人对劳苦大众深受战乱之苦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