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的缺陷性决定了人的大脑中只能考虑到自己、只能看到自己。要实现有效沟通,需要避免人心的缺陷性,需要转变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有存在许多分歧。当分歧存在的时候,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
◎围棋高手在比赛的过程中,常常扮演两个角色——对方的进攻和己方的进攻。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对方出什么招,大概就胜券在握了。
◎当我们考虑某一问题时,眼中仅能够看到自己,而完全忽视他人,往往就会失之偏颇,甚至做错事情。
先来说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很多的小故事,能够让人看到他睿智的一面,也能够让人看到他的另一面。
有一次,马克·吐温去教堂听牧师的演讲,最初感觉牧师的演讲很生动,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在进行着说教。马克·吐温有点不耐烦了,决定放弃捐款的念头;又过了一刻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已经有些厌烦了。
一刻钟之后,牧师的演讲终于结束了,开始募捐时,气愤难平的马克·吐温不仅放弃了捐款,还从捐款的盘子里偷了一美元作为自己的精神补偿。
安德鲁·卡耐基的严格是出了名的。作为美国钢铁巨头,他为钢铁厂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促使员工的服从意识空前提高。
在钢铁厂逐步走向全美的时候,安德鲁·卡耐基发现,车间技师对他的“严格要求”微辞颇多。诸多管理关系中尤为突出的,就是批评的效果越来越糟糕了。
为了提高车间的工作效率,卡耐基对那些违反钢厂规定的技师,总是毫不留情地进行批评。有一次,一位技师在检验钢铁的过程中,未按厂里规定的“技师复核制度”复核,就将钢材销售给铁路部门,铁路部门发现产品的验收者不是自己指名想要的卡耐基,于是找钢铁厂进行了调换,并向卡耐基投诉了那名技师。卡耐基按照钢铁厂的规定,对技师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卡耐基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到此本该结束。但是,在以后的几次见面中,我常常把这件事挂在嘴边,督促他们在检验钢铁时一定要“引以为戒”,甚至三番五次在会议上将这个案例搬出来,并直接道出了技师的名字。
半个月之后,我收到技师的辞职信:我要辞职。顺便说一句,生产器械出现故障,希望你能够在下批订单来临之前检修好。
我这才意识到是自己的行为过了火。
心理学中有一种“超限效应”,指在沟通过程中,如果对对方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对方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事例一中的牧师在演讲的过程中,对马克·吐温刺激过多,时间过长,和事例二中的安德鲁·卡耐基出现同样的问题,结果导致与预期效果完全相反的事情出现。
要避免“超限效应”,人际沟通中,需要注意沟通的方式、方法,把握“度”,最重要的是换位思考。
再来说一个故事:
有一段时间,我去天津出差。
双方交谈得很顺利,在履行具体的合同事项时,他提出了异议。两个人喋喋不休地轮番轰炸,无外乎现在物价飞涨,生产成本提高,要提高价格之类的。
面对他们的轮番轰炸,我没有乱了阵脚,而是这样告诉他们:
当然,现在生产成本提高,站在你们的立场上,我希望你们多赚一点钱,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也这样想。现在让我来帮你分析一下,价格提高以后你是多赚钱了,还是少赚钱了。看起来价格提高你多赚钱了,但这一单的价格我们公司当然可以承担得起。但是,以后我还会与你们合作吗?我这一走对你来说丢掉了一单很重要的生意,而且我是做生意的,如果我给你宣扬出去,谁还会来?相反,现在成本提高,如果我将你没有提高价格的事情宣扬出去,等于是给你做了广告,让很多人都知道你是一个诚信的人。
你觉得提高价格好还是不提高价格好呢?
他们考虑了一下,认真地点了点头。
为什么呢?
当你站在别人的角度帮别人思考问题的时候,别人同时也会站在你的角度帮你思考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会存在许多分歧。当分歧存在的时候,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样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再根据对方的立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心的缺陷性决定了人的大脑中只能考虑到自己、只能看到自己。要实现有效沟通,需要避免人心的缺陷性,需要转变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才能了解对方的思想立足点、意识支撑点,才能对对方有个基本的了解。在各种交往中,你就可以从容应对。
围棋高手在比赛的过程中,常常扮演两个角色——对方的进攻和己方的进攻。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对方出什么招,大概就胜券在握了。
当然,有太多的人不懂得如何运用这条规则,这也是导致他们人生失败的一大原因。
然而,很多人低估了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的力量,由此,他们也丧失了许多可以成功的机会,因为他们对别人一无所知。
人性的劣根性,决定我们无法用简单的对与错的标准来衡量某一事情。只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得出的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因此,当我们考虑某一问题时,眼中仅能够看到自己,而完全忽视他人,往往就会失之偏颇,甚至做错事情。
要实现有效沟通,需要凡事设身处地,换一个角度思考,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可能就变得豁然开朗了。在思维上,这又称为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