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0700000001

第1章

一、心法真言

康熙二年,岁在癸卯,十月之吉,昆阳子说戒于金陵碧苑。谓凝真子邵守善,扶摇子詹守椿曰:“余自髫年慕道,识透浮生不实,幻境无常,要免轮回,早修至道。但崆峒虽近,广成子未许相逢;蓬岛非遥,凡夫身安能得到。务必远离污染,扫尽尘埃,涤荡心胸,洁涓志虑,消磨结习而俗念如灰,淘汰欲身而妄根截断。诸缘顿息,俱从戒定中一步步行来;万虑归空,悉自智慧里一层层看到。拔得开则孥得定,看得透则忍得来。是以竖起眉毛,手掣割情刀子;放开脚步,直登渡世般儿。翻身则解脱轮回,转念则超离罗网。悲心不泯,古云自度度他;慈愿常存,我欲自度度彼。”

“记得昔年寻真访道,曾参王屋,得遇明师。上蒙三宝之洪恩,亲闻法宝;下仗一身之膂力,苦行修身。皈依无上法王,行持大乘妙道。当逢盛世,安乐清平,万劫难闻,千生罕见。敢不阐扬三宝,答报四恩!少尽涓埃之愿,聊输方寸之明。”

“是以不忘僭妄之愆,开坛说戒;莫避笑讥之谤,演教谈经。非关好事沽名,只为闢邪解惑。天律不容绮语,至道惟在直言。谨将龙门第七代家风,告诸大众。敬录碧苑一腔直话,普利人天。不敢虚文,何妨直说。今将授汝,正以接引愚迷,阐明正法。”

“若夫上乘法器,明眼高人,则贫道下风有幸,正欲请慈领教,以印证其所闻,贫道之愿也。”

子闻是训已,作礼而退,东西序立。

于是广陵弟子施守平稽首颂曰:“法原无法因心有,心本无心为法空。心现法王心现相,法皈心主法皈空。要明定法非圆相,须悟凡心即圣心。心法法心心法法,法心解脱是知音。”

二、皈依三宝

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沈沦邪道,颠倒昏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得遭逢之想。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此三皈依,乃昔之圣贤,度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门。成仙成道,成圣成贤,莫不从此,三皈依起首。何以故?盖性命生死,大事因缘,微妙秘密,难可见闻。最上乘解脱妙法,若无师真垂慈开示,引诱灵机,安能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而不致堕落邪见,错入旁门也耶。所以未能明道之士,先皈依经。未能明经,先皈依师。若能皈依师宝,则经宝可闻于不闻之中。能闻经宝,则道宝可见于不见之际。昔日之不可见闻者,一旦豁然贯通,皆由皈依师宝之力也。自然解悟真文,得明正法,超脱生死,不落轮回。

但我所说皈依三宝法门,须要皈依真三宝。何以故?大众!如今三皈依视为泛常,早晚在圣像之前,日诵礼拜而已,并不曾嚼破皈依端的,为何而来。故尔毕竞沈迷邪法,不免轮回。如何得明大道,得脱生死哉!〈谢氏按:上两段乃理上事。〉

所说皈依三宝者。皈依意,使念无生灭,则道宝可得而明;皈依心,使机无障碍,则经宝可得而悟;皈依身,使眼无见,闻无闻,臭无嗅,舌无尝、手无妄动、足无妄行,不染邪淫巧浊,躬行苦行,劳其筋骨,饿其肌肤,惰其肢体,舍其形骸,则师宝可得而感矣。〈谢氏按:所谓皈依意、心、身三宝者,已是实际功法。丹道初步若能皈依意自然真士生,皈依心而真火现,皈依身而身不动而精固真水生。丹道初功就在于水源清浊,水源清浊最大关键有二。一、身不妄动则水清,身妄动则水浊;二、火清则水清,火浊水亦浊。所以皈依身,皈依心,自然筑基不难。而三宝皆皈依者,功夫更能层层递进。〉有能感动师慈,传经授道者,必自己皈依自己之身心意,为真三宝也。我身之耳目,未能忘其见闻,非迷于色,即着于空。声色尚存,则身非真矣。非真何以感师?苟能持身端正,习养寻根,意合真常,则念念虚空,谌然泰定,名为皈依三宝〈谢氏按:皈依三宝,即是最上乘天仙功夫,即“端正其体,空洞其心,真实其念,”辙始辙终不过如此,何等直截了当,功夫虽无段落,自然层层递进,昆阳子慈悯后学,大泄仙机于是经,可惜今人忽忽而过,未能词外见意,既将此书当作一般规戒经忏之书。〉身不邪淫,则师宝可感;心不昧灵,则经宝可悟;意不二用,则道宝可明。〈谢氏按:意不二用,至诚无息也,参见天仙心传,雨香天经咒注等〉身固则精全而体健,心灵则气清而慧通,意诚则神凝而性现。精气既足,神智变化,元妙不测,皆从皈依身心意自己三宝来,然道经师即从而出也。

且说如何皈依身心意三宝之法。大众!汝等各各志心谛听,我今说明皈依身心意三宝之法,使汝等破暗除疑。大众!此身乃父精母血,交媾成形,情性容颜肢体,俱从胞胎长就。一团污秽,四大皮囊,眼视耳听,足动手摇,囗说舌尝最非长久善良之物。善用者,则成仙佛,成圣成贤;不善用者,则成魔成怪,成鬼成畜类。向上一转,则天堂可登;向下一转,则地狱可到。受福报者,以此为外物,受恶报者,以此作根基。何况大众,既已出家欲超生死?必须皈依此身,方为妥当。不然则六根外用,三毒内生。万祸千灾,九魔十难,皆由身起。如何能修行入道?

若要皈依,惟有一法,能制此身。须是行持戒律,收伏狂骸。以四大威仪为主,行住坐卧,约束端庄。使耳不听声,目不视色,庄严妙相,端正慈悲,人见欢喜,又生恭敬者。戒律拘制狂身,变为法体,而师宝可皈矣。大众!此第一段法,既已指明,须是皈依心。

大众!此心又比此身不同。险恶异变,不可测度,如风吹海,海水深深,风势涌烈,波涛潮浪,涌撼汹翻,起落不测,转辗难凭。历劫以来,所谓出头无日,苦海无边也。今欲皈依此心,当明此心是一团血肉结成,更非长久善良之物。食声娱色,不畏犯法遭刑;甘食好甜,那顾丧身失命。沈于饿鬼畜生不怕,送之刀山炭火不惊;流于瘟惶疫疠不辞,弄出星殒山崩不避。种种祸因,皆是此心招遥起首。六贼先锋,七情魁帅。若欲修行而不自皈依此心者,岂能降魔伏怪,七障除邪,悟透元机,得明正法,精参宗旨,直入上乘。

然欲制此心,又须持行戒律中冥心入定,勒马兜鞭,回风熄焰。此心无明火发,便以忍水克之。化烈焰为慧风,变无明为大智。移恶因为善果,解哀怨为欢娱。拨声色为浮埃,转怠慢为恭敬。无起昏垢,不辨是非,不使去留交战,往复低昂,得失推移,旋转动荡。自然气定心平,心平气定,而经宝可皈矣。大众,既将定力,摄服血肉狂心,便浪静风恬,波平月起,珠透光明,慧通经蕴,智达经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实用祖传药浴

    实用祖传药浴

    中华医药博大精深,不但在历史上名医辈出,在民间也大量流传着珍贵的偏方、秘方。例如一颗葱、一头蒜就可治病;一杯白开水就能止住打嗝……这些偏方、秘方简便易行,疗效显著,甚至很多偏方不花分文就能治好疑难杂症,以致于西医拍案称奇,如非亲眼所见,好像天方夜谭,使西医不得不承认中医之伟大以及中国偏方之神奇妙用。这些偏方、秘方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苦苦探索,它不仅是众多医家心血的结晶,更是造福广大人民的巨大财富。有人说中医药是国粹,更有人认为民间偏方、秘方是“国宝”。
  • 莫里哀(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莫里哀(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在巴黎热闹的大市场附近,耸立着一幢古老的建筑。这里居住着一对新婚夫妇。丈夫叫做约翰·波克兰,是一位有名的室内陈设商。他在大市场开设了一个店铺,另外,在巴黎其他地区还有几处铺面和作坊。在当时,他算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人物。
  • 超梦催眠师

    超梦催眠师

    宇宙级催眠大师向全世界催眠,让所有人三观变得相反。丑的变得漂亮,难吃的就是美味,高富帅被人鄙视,穷屌丝受到追捧。这个世界肿么了,还能不能和小伙伴们愉快正常地玩耍。孟凡半年前被一道闪电打成脑震荡,从精神病院醒来后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了。作为一名三观健全,‘正常人’眼中的‘神经病’,他立志要当一名空前绝后的催眠师,然后,把周围所有人统统整成‘神经病’……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还历史以本貌,还现实以真实。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在雀跃,在欢笑,在悲泣,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建言,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
  • 陌上花开,情香醉

    陌上花开,情香醉

    似水的流年,总有一些爱的小插曲让你心跳不已,总有一些伤痕让你不想回忆,总有一些幸福的感动让你一世眷恋,总有一些桃花,开在你的梦里,总有一些别样的情怀,冷暖自知。似水的流年,如花的美眷,别样的情怀,我们就这样的与爱一起走过岁月,与爱一起苍老……
  • 赤雅

    赤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舒氏家族

    舒氏家族

    舒宵云不知道什么时候失去了色彩,更要命的是,她的爸爸妈妈听不到她说话了!医生的诊断是宵云得了选择性缄默症,治疗的办法是带她去体验田园风光!于是,一家三口动身前往爸爸的故乡狐狸谷……
  • 枪神之路:月光下的向日葵

    枪神之路:月光下的向日葵

    一只菜鸟特工和高级腹黑特工的情仇故事,一段由真实演绎出来的传说,谱写一曲枪神纪引发的情缘。
  • 通天魔尊

    通天魔尊

    中土四万八千国,巨头,霸者,至尊犹如恒河沙数。强者几何?任你绝代天骄,终要化为一抔黄土,最终,谁也无法征服谁。而他,只是一只人元巅峰都不到的蝼蚁,耀眼的光环,从奇遇开始时就剥离他的身体,他咬牙坚忍,从一个蝼蚁逐渐成长为凌驾至尊,焚灭一切阻挡的存在。
  • 借我春秋五十年

    借我春秋五十年

    本书是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作者的又一部宏篇巨著。作品叙述并描写了一个英俊少年从戏剧舞台到政治舞台的人生历程。洋洋洒洒、流畅生动的文字展示着作者精彩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有众多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句时髦的词语——我们很快就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作者对亲历的数十个文化事件的详细描写真实地揭示了 座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堪称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配有百余幅历史图片,展现着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色,书稿更加显得生动而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