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02600000035

第35章

二别废立者。随增说我事者。废立五蕴也。对法云。何因蕴唯有五。显五种我事故。谓身具我事。受用我事。言说我事。造作一切法非法我事。彼所依止我自体事。如其次第配释五蕴不减不增。又俱舍云。随粗。染。器。等。界别次第立。此亦是废立。亦是次第先后。论云。色有对故诸蕴中粗。无色中粗唯受行相。故世间说我手痛言。待二想粗。男女等想易了知故。行粗过识。贪。嗔等行相易了知故。识最为细。总取境相难分别故。或从无始生死已来。男女于色更相爱乐。此由耽着乐受味故。耽爱复从倒想生故。此倒想生由烦恼故如是烦恼依识而生。此及前三皆染污识。由此随染立蕴次第。或色如器。受类饮食。想同助味。行似厨人识喻食者。故随器等立蕴次第。或随界别立蕴次第。谓欲界中有诸妙欲。色相显了。色界静虑有胜喜等。受相显了。三无色中取空等相。想相显了。第一有中思为最胜。行相显了。此即识住。识住其中。显似世间田种次第。是故诸蕴次第如是。由此五蕴无增减过。处界次第颂云

前五境唯现。四境唯所造。余用远。速。明。或随处次第(恐繁不能别释)。依对法论第一废立十八界云。由身。具等。能持过。现六行受用性故。释云。身者谓内六根。具者谓外六境。过现六行受用性者。谓六识。能持者。谓六根。境。能持六识所依。缘故。过。现六识。能持受用不舍自相故。当知。十八以能持义故说名界。问何因处唯十二。答唯由身。具。能与未来六行受用为生长门故。所言唯者简六识也

第四以蕴处界。与百法相摄。于色蕴中摄十一种色。受蕴摄遍行中受数。想蕴摄遍行中想数。行蕴摄相应心所四十九法。及摄不相应行二十四法。合七十三法。识蕴唯摄心法八种。总摄九十四法。唯除六无为。故俱舍云。蕴不摄无为义不相应故。十二处摄者。内五处外五处摄十种色。意处摄八识。法处摄四类法。所谓色法法处所摄色有五种。是相应法有五十一。不相应法二十四。无为法有六。合有八十六法。十八界摄者。唯开意处立六识界。余并与处同

第五十种蕴等分别。虽无一处具说。总究诸论亦可具立一无漏善蕴。二加行善蕴。三生得善蕴。四不善蕴。五有覆无记蕴。六异熟无记蕴。七威仪无记蕴。八工巧无记蕴。九变化无记蕴。十自性无记蕴。一无漏色蕴。有说唯有定所生色色蕴少分。无五根等。正义皆具涅槃经言。舍无常色获得常色等。胜鬘经云。如来妙色身。佛地经言有五种法摄大觉地。唯识第十。佛地论云。如来功德蕴。处。界摄。如是等文诚证非一。不能烦引。下皆准知。故五蕴法皆通无漏也。于百法总有七十法通无漏。第一心法八识是识蕴性。第二心所法。有二十三通无漏。谓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不定二谓寻伺。第三色法有十一。谓五根五境。及法处摄圣所爱戒。并定自在所生色。不相应行取二十二。除无想定。无想事。除异生性取非得。若取异生性唯有漏。第五无为有六。并唯无漏。以依真如假立故。对法云

空。非择灭。胜义无记者。亦随转门。二加行善五蕴。有五十二法。心有六除七八识。因中唯无记故。至转依位便无漏故。第二心所有法有二十五。遍行。别境各五。善有十一。不定有四。第三色法有三。以色。声二表加行善心发故。及定共戒并一分散无表。是加行善故。第四不相应行法有十八法。除命根。同分。无想天。并名句文身对法云。五蕴一分是善。又云。加行善者。谓依止善丈夫听闻正法。修习净善法随法行。五十四云。威德定色亦通有漏。此等总说因闻慧等所发身语。定境色等为色蕴性。故通五蕴。三生得善五蕴。总四十九法为性。色蕴中三。谓色。声。表。并法处散无表一分。心所法二十四。遍行。别境。善十。除轻安。及四不定。不相应十六。除命根。同分。三无心。及与名。句。文身。识蕴中取六识。除七。八识。故对法云。生得善者。即前所说发起善身语等。由先串习感得如是报。乃至广说。与信等俱任运起故。此意即说。宿习为因。生得善心所发身语为色蕴性。四不善五蕴者。以六十五法为性。色蕴唯三。谓色声二表。并法处不律仪无表。心所法中四十。遍行。别境。并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识蕴中取六识。除七。八二识。不相应中取十六。谓得。非得。四相并后十。五有覆无记五蕴。有五十四法。色蕴唯二。谓身。语表。梵于释子执手行诳故。心法有七除第八识。余七通有覆故。心所有法二十九。谓遍行。别境。及根本烦恼五。除嗔。随惑有十一。除忿等七。及无惭。无愧二。不定中取三唯除悔。不相应法取十六谓得。非得。四相。及后十。对法第四云。若欲界系分别烦恼随烦恼。是不善。若任运生一切烦恼。发恶行者亦是不善。所余皆是有覆无记故。五蕴一分是有覆性。不善五蕴准知。六异熟无记五蕴。色蕴有十。谓五根境。唯除法处色彼非异熟故。对法云八界八处是无记者。约全分说。今取色声据容有说。声通异熟。依菩萨地。常行爱语如语谛语故。感得大士梵音声相。同余相好通异熟故。声属第三。第五转者。随转小乘声非异熟故。色蕴十皆通异熟。心法通七识。唯除末那。心所有法取十一。谓遍行。别境。并不定中取眠除余三。不相应法取二十二。唯除二定。第七威仪路五蕴者。对法云。谓怀非染非净心所发威仪路有三十九法。色蕴中有四。谓色。香。味。触。心法中有五。谓意识缘发威仪。眼。鼻。舌。身。四识缘威仪。以声非威仪故不说耳识。若第八识缘四尘故得名缘威仪。萨婆多更立似威仪心。即总有六识。为威仪路识蕴也。心所有法有十四。遍行五。别境五。及不定四。不相应法有十六。谓得。非得。四相。及后十。第八工巧处五蕴者。对法云。谓怀非染非净心所起工巧处。是无记性法有四十二法。色蕴中有五。身工巧四尘性。语工巧即是声。心法取七识。唯除末那。发工巧第六意识。缘工巧五识及第八。心所有法取十四。遍行。别境。及不定四。不相应取十六。得。非得。四相。并后十。第九变化无记五蕴者。瑜伽第三说。变化有二。一善。二无记。说定境色亦通无漏。五十三说。若依胜定于一切色皆得自在。诸定加行令现在前。九十八说。神通不能变化四事。谓根等。由此。但有法处色。声。香。味。触五。为色蕴性。若为利乐便是善性。初二门摄。瑜伽虽说欲界亦有诸变化此通三性。生得变化非是通果。设无记者异熟生摄。此变化蕴有三十五法。色蕴取五尘。兼取法处色。心法唯取一。谓第六意识。心所有法有十二。谓遍行。别境。并不定中寻伺。不相应行有十六。得。非得。四相。并后十。第十自性无记五蕴。有四十七法。色蕴中有五尘即外器世界。及长养五。既非四无记。是故名自性。心法唯取二。谓第六七两识。心所法有十。谓遍行别境二乘起法执不障彼果。故非染污。是自性无记。不相应行有十六。准前应知。依瑜伽第三。说无记有四。无此自性。唯识亦说。法执不障二乘故异熟生摄。准瑜伽六十六。说无记有五。初四如前。更加第五自性无记。谓诸色根是长养者。外诸色处。非异熟等之所摄者。皆名自性无记。除善。染。色处声处。案此文唯说色蕴是自性无记性。不说四蕴通自性无记。今解四蕴亦通自性。如二乘等所起法执。是异熟生亦名自姓。然异熟生有二种。一是业感。二是从生。所以本地第三说四无记已摄自性尽。六十六中开第五者。以从生者体非异熟立为自性。前后二文不相乖返。故五蕴法并通自性。诸师于此阙而不论。后学之徒遂无凭据

极微章

略以三门解释。一辨眼缘。二释违难。三说胜利

一辨眼缘者。一肉眼。业等所生故。二天眼。修方便起故。此二皆是色蕴眼根。三慧眼。四法眼。此二皆是无漏慧根。五佛眼。即前四故。下六通中当广分别。五十四说。除肉天眼所余眼用一切极微为所行境。以彼天眼唯取聚色中表上下前后两边。若明若暗。必不能取极微处所。由极微体。以思分析而建立故。天眼尚不能。况乎肉眼

二释违难者。花严经说。菩萨能知无色宫殿若干微尘成。第五十四云。略说极微有十五种。五根。五尘。四大。并法处实色。如是等教处处非一。极微无者彼如何通。虽无真实极微体性。如慧所析彼量亦成。说知彼极微如所析量故。五十四说。非集极微成粗色故。成唯识说。诸识变时。随量大小顿现一相。非别变作众多极微合成一物。瑜伽亦说。由诸聚色。最初生时全分而生。最后灭时不至极微。中间尽灭犹如水滴。此即意显如热釜水煎。微灭时不至边际诸色顿尽。长读上文。又翻解此。诸色顿灭不至极微而即灭尽。非如水滴微至边际。诸色终灭犹不至边。况有真实极微可见。故但知慧之所析。又有体用中最极小者。所谓阿拏。说此名极微。此复何失

三说胜利者。既无极微。说有何义。五十四有五胜利。谓由分析一合聚色安立方便。于所缘境便能清净广大修习。又能渐断萨迦耶见。断诸憍慢。伏烦恼缠。及能速疾除诸相执。此中意说。修法空观。要析诸色。先至极微。断诸烦恼。后入空故。由是大义故说极微。能析彼心何人所作。何谛所摄。皆别思之

胜定果色章

略以三门分别。一凡圣起。二境多小。三大种生

一凡圣起者。有义此色通凡圣起。五十四言。心自在转微细性者。谓色无色二界诸色。如契经说。有平等心天。曾于人中薰莹心故。随此修力住一毛端空量地处。展转更互不相妨碍。又阿含云。无色诸天泪下如雨。佛边侧立。如是等证处处皆有。彼处既说上二界天现身住此。复言此色亦通有漏。引教如前。故知凡圣皆能现起。显扬唯说诸佛菩萨。据大威德胜人说故。岂二乘等亦不能变。无色界天许雨泪故。瑜伽又说虽非出世定之所行。然由彼定增上力故有能现者。彼说圣者具有世间出世间智。显非出世智之所行。非简异生不能现起。故知此色定通凡圣。有义此色非异生起。显扬十八说法处色十二相中。唯言诸佛菩萨等变。此瑜伽又说离非出世定之所行。然由彼定增上力故。有一能现。尚非一切圣者能起。况诸异生。六十五说。要具威德极静定心。方能为缘生此定色。亦非不具大威德心。及不定心。所缘境界。岂异生类能获威德极静定心现起诸色。又言此事不可思议。若异生起应思议摄。由此唯圣非凡所起。然瑜伽论三十三说。诸圣神通随所变事。随所作事。随所胜解。一切皆能如实成办。无有改异。堪任有用。非圣神通不能如是。犹如幻化唯可观见。不堪受用。故前解是

二境多少者。五十三说。胜定果色于一切色皆得自在。又显扬论第四卷说初胜处云。若胜若劣者。谓净不净色。声。香。味触之所摄色。由如是等诸教诚证。故知此色若假。若实。有漏。无漏。皆具五境。八十九说。变化不能为四事。谓业果。心。心所。及根。故余一切皆能变化。六十四说。胜定果色当知唯有显色等相。于彼香等生因阙故。及无用者。此言意显。异生定前加行因劣故。不能变化香。味等色。设复变之无彼实用。非诸圣者。又有漏定势力微劣。唯能变起色。声。触三。香。味无前加行因故不能变起。设变无用非无漏心。又二乘不能变起香。味二种。非诸菩萨。又以欲界为本质者。具有五境。以上界色为本质者。无香味二。上界地无种子。所托二种因故。又变欲界具有五种。变色界境但唯有三。随有无故。设托变彼亦无实用。本质无故。若定果色不变香。味。花严经说。菩萨鼻根闻无色界宫殿之香。法花经云。持此经故。光音。遍净。乃至有顶。初生退没闻香悉能知。彼界异熟先无香。味。若非定果此是何香。非独变香而不变味。故知定果通香。味等。法花论云。此是智境。鼻根知故。诸根互用。不可说言六十五说威德定色虽不与彼十有色处自相相应。然得似彼自性显现。眼等五根既无相用。香。味二法其用亦无。色声触三有实用故。根为识依。所变之根识不依止。可无实用。香味不尔。其用宁无。香。味。色触其类同故。似根但是色等五摄。如前道理既广成立故。定果色定具五境。香积佛界定具五故

同类推荐
  • 卢乡公牍

    卢乡公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颜乐堂记

    颜乐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戒消灾经

    佛说戒消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琴赋

    琴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本读本在浙江大学通识课程立项建设基础上编撰而成。通过对二十五位电影名家与其代表作的阐释,帮助大学生丰富电影艺术方面的必要修养。
  • 逆道

    逆道

    万念俱灰,身心以死。柳暗花明之后,如何让逆斩仙道,且看如何逆战天下群雄,傲视古今。用步步辛酸血泪抒写人生传奇,成为一代宗师。
  • 影舞倾城:墨殇琉璃

    影舞倾城:墨殇琉璃

    千墨璃,星宇大陆十大家族排行第二的家族的大小姐,修炼天赋极高。十三岁那年,家族排位赛,在至关重要的一场比赛中,赢得了胜利,千氏从此排行第一。但是,她却莫名其妙的穿越了!!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21世纪,她能否生活下去?亦或者是找到会星宇大陆的方法,回到哥哥、父亲的身边?2014年7月25日,现代的千墨璃,千氏家族的大小姐,出车祸身亡,星宇的千墨璃穿越了,她获取了原主的记忆,学会了原主所会的,这个世界她已了解了,如果找不到回去的方法,那就在这生活吧。这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她感到很好奇,但是聪颖的她却忘了自己的身份是千氏集团的大小姐······21世纪么?她千墨璃不怕!!!
  • 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

    小说:洞达人性的智慧

    本书从“人性的枷锁”、“存在的荒谬”、“愿望的喜剧”、“心理的黑洞”、“好人的报酬”等十二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小说如何洞达人性,以及在其古老外衣下那无与伦比的现代性。
  • 传法正宗记

    传法正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族皇后

    古族皇后

    她,聪明灵慧,文武全才。身处谷中,悠闲度日,本无需涉入皇室争斗。却在机缘巧合下,谨守族规,出谷涉尘。他,野心勃勃,深沉而内敛。与她几翻暗斗中,渐生情愫。无奈佳人芳心早有所托,因此情深而生恨。他,潇洒飘逸,谋略过人。与她情深意厚,却为宿命所累,终其一生无缘私守。
  • 高血压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高血压食疗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大圣天

    大圣天

    诸天万域,种族林立;天骄逐鹿,至尊争霸;太古神魔乱天地,蛮荒凶兽动山河,远古巨人啸星辰;更有人族天骄修仙炼道,上击九天之巅,下抵幽冥轮海......问苍茫大地,吾主沉浮!
  •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宗法社会,生活像河水一样平静地流淌。平静地流淌着愚昧和艰苦,也平静地流淌着恬静的自得其乐,在这里生活着的是《呼兰河传》的人们。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讲述了作者的童年故事。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她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 古罗马神话

    古罗马神话

    全书共分为:古今卜筮术数图书集成、古今星命图书集成、古今相术图书集成、古今堪舆图书集成、古今术数图书集成、古今选择图书集成等六部分,包括古代拆字、挂影、射桩等术数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