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103

第103章

味望净定亦三句说。一具缘多少。除其因缘有余三种。二就地分别。于自地中具足三缘。望下亦尔。上味心后起下净定。防自地退。故望下净有其次第增上缘义。依下净定学观上味为苦集观。故上地味为下缘缘。望上净定得有缘缘增上缘义。是义云何。他人上净缘我下味生厌恶心。故有缘缘。我味不障他人上净。故有增上。三品数分别。于为缘处不分上中下品差别(此两门竟)。

味望无漏亦三句说。一具缘多少。唯有缘缘。增上缘义非自分。故无其因缘。非亲起故无次第缘。二就地分别。望同地者。有其缘缘及增上缘。望下亦尔。上地味定为苦集境故有缘缘。上不障下故有增上。望上无漏与下无漏亦具前二。我味与他上地无漏为苦集境。故有缘缘。我味不障他上无漏。故有增上。三品数分别。于为缘处不分上中下品差别。缘别如是。

第八门中。大小不同略有十三。一体性不同。小乘禅定事识为体。大亦始习事识为体。次除事识妄识为体。终除妄识真识为体。二常无常异。小乘所得一向无常。大乘法中始修无常。终成是常。真为体故。三漏无漏别。小乘初禅至无所有通漏无漏。非想一地唯是有漏。成实设有但有顺旧游观无漏。大乘八禅皆通有漏及与无漏。故龙树言。云何菩萨非想处定。与实相俱是名菩萨非想处定。四灭障不同。小乘禅定但能灭除四住粗乱。大乘禅定能灭一切。五深浅不同。小乘定浅。可为缘动。故龙树说。大树紧那罗王鼓琉璃琴。迦叶起舞。阿难歌吟。以定浅故。如诸菩萨禅定深静。乃至天雷不能发动。六缘心不同。小乘禅定有想有缘。大乘始习有想有缘。终成离缘。故地持云。如佛先为迦旃延说。比丘不依一切修禅。云何不依。若地地除。乃至一切一切想除。七缘境不同。凡夫禅定事相为境。二乘禅定苦无常等法相为境。诸佛菩萨实性为境。八出入不同。小乘所得有出有入。大乘法中始有出入。成则不尔。于一切时无不定故。九超越不同。小乘超禅不过一地。诸佛菩萨于一切地随其多少皆悉能超。十受生不同。二乘得禅不能回来欲界受生。菩萨悉能于禅定中离系缚故。十一起行不同。小乘修禅但为自乐。大乘俱利。十二生德不同。小乘禅定但能出生少分功德。菩萨禅定出生一切。故地持云。菩萨禅定出生功德。声闻辟支不知其名。况复能起。十三得果不同。二乘禅定但得小果。菩萨所修得大菩提。不同如是。

上来第一通解八禅。自下第二别解八禅之中。先解四禅。后解四空。解四禅中。别有六门。一辨定所释。二开合辨相。三支因同异先后体具多少废立。四约对道品彰其通别。五修成之相。六随文释义。

先定所释。禅有三种。一味二净三是无漏。味是烦恼。非功德法。今废不论。无漏禅果。今亦不释。且解净禅。净有四分。一者退分。二者住分。三胜进分。四决定分。言退分者。释有两义。一下品净定邻下烦恼。喜为下地烦恼所败。故名退分。此可退故名之为退。非是已退。二为自地烦恼所杂故名退分。谓从净定入味烦恼。从味烦恼还入净定。如欲界中微劣善心还为欲界恶法所杂。此亦如是。虽复为彼烦恼所杂。不名失定。同地法故。言住分者。释有两义。一坚守自地。不为下地烦恼所败。故名为住。简上初退。二坚守净心。不为自地烦恼所杂。故名为住。简上后退。胜进分者。厌自地过趣顺上禅。决定分者。学观诸法苦无常等。趣顺圣道。而未得圣。

第二门中。开合辨相开合不定。总唯一禅。谓三学中唯一定学。六度之中唯一禅度。或分为二。一是远离。二是寂灭。如地持说。初禅远离欲恶不善名为远离。二禅已上息觉观等名为寂灭。或分为三。三有两门。一约受分三。初禅二禅名喜俱禅。三禅乐俱。四禅舍俱。二就觉观有无分三。初禅名为有觉有观。中间名为无觉有观。二禅已上无觉无观。或分为四。所谓四禅六义不同。故分为四。一灭障不同。初禅远离欲恶不善。二禅地中灭除觉观。三禅灭喜。四禅灭乐。二灭受不同。如经中说。初禅灭忧。二禅灭苦。三禅灭喜。四禅灭乐。问曰。初禅忧苦并灭。今云何言初禅灭忧二禅灭苦。若依毗昙。初禅地中有眼耳身三识身在。此三识身苦根所依。故不说灭。若尔。意识忧根所依初禅有意。应不灭忧。释言。忧根其过粗重。定在欲界。是故宣说初禅灭忧。云何粗重。忧从欲界贪欲心起。贪著欲界五欲境界。见彼散坏方生忧故。苦不如是。故不说灭。又后忧根退定方生。苦则不尔。出定便起。为是不类。成实所论。不由初禅有三识身欲故不灭苦。但彼初禅近欲界地不定之心。不定心中能生苦受。故不灭苦。若近欲界。亦应生忧。何故说灭。释言。忧从贪喜心起。退定方生。若不著欲。终不生忧。苦不如是。故有苦受而灭忧根。三别地法异。初禅觉观异于余禅。二禅内净。三禅安慧。四禅地中不苦不乐。皆各别异。所以须分四。定心粗细。故分四禅。如经中说。初禅定心如密和麨。心性散动。以法摄持。故能住缘。二禅定心如山顶泉。水从中出。不从外来。三禅定心如池中华。内外盈溢。四禅定心如密室灯。怡然不动。五受果不同故分四禅。初禅能得梵众梵辅大梵天果。二禅能得少光无量光光音之果。三禅能得少净无量净遍净之果。四禅能得福爱福生乃至阿迦尼吒天果。第六住处宽狭不同故分四禅。如毗婆沙说。彼有二论。一家说言。初禅住处如一四天下。二禅住处如一千界。三禅住处如二千界。四禅住处如三千界。复有一说。初禅住处如一千界。二禅住处如二千界。三禅住处如三千界。四禅住处无量无边。以斯不同故分为四。若随法别。亦得分五。所谓觉.观.内净.安慧.不苦不乐。地别不同亦得分六。谓未来中间根本四禅。心数不同亦得分九。初禅五支即为五数。觉是觉数。观是观数。喜是受数。乐是猗数。一心定数。第二禅中加一内净。通前为六。此内净支依阿毗昙。是其信数。信下觉观动乱多过。信二禅法寂静安稳大智论中亦说为信。喜乐一心与初禅同。第三禅中更加舍念安慧三数。通前为九。舍者。是其善大地中舍数。念与安慧是通地中念慧两数。乐与前喜同是受数。一心与前一心支同。故不别论。第四禅中舍念清净与三禅中舍念支同。不苦不乐与前喜同。一心支者同前一心。为是不说。行名不同离分为十。初禅五支即以为五。内净为六。舍念安慧通前为九。三禅中乐心数分别与前喜同。行名分别与前乐同。不苦不乐通前说十。此不苦乐心数分别与前喜支同。是受数故不别论。行名分别异前喜乐。是以别说。第四禅中舍念一心名不异上。故不别说。行义不同离分十一。如毗婆沙说。就前十中。分乐作二。故有十一。何故分者。初二禅乐是其猗乐。三禅中乐是其受乐。所以分之。若依地论。灭障等别则有十六。初禅有四。一者灭障。谓灭欲恶。二者对治。所谓觉观。三者利益。所谓喜乐。四者彼二依止三昧。所谓一心。初禅既然。余三类尔。故有十六。支别不同分为十八。就前行名十种之中。觉.观内净安慧不苦不乐。当分守一。即以为五。喜及舍念各分为二。通前十一。喜分二者。所谓初禅二禅喜。舍念分者。所谓三禅四禅舍念。乐分为三。通前十四。初二三禅并皆有乐。故分三种。一心分四。故有十八。四禅地中各有一心。故分四种。以实具论。心法不同有二十三。谓十通大地。想欲触慧念思解脱忆定及受。十善大地。所谓无贪无嗔惭愧信猗不放逸不害精进舍。加觉观心王为二十三。地别具论。有八十六。初禅地中有二十三。后三禅中各二十一。除其觉观。开合如是。

第三门中义别有四。一支因同异。二支因先后。三定体具。四明支因多少废立。言同异者。依如毗昙。初禅五支体性各异。乃至四禅支别亦然。若依成实。始终通论。皆即于心心外无数。随其行相非无同异。如初禅中。觉观体同前后为异。彼说。粗心初思名觉。细心后思说之为观。而体是一。初二禅中喜乐体同。故彼论言。彼喜初来在身名乐。后时名喜。彼说。初禅二禅中乐亦是受乐。故与喜一。二禅内净与一心同。故彼论言。内净支者。即二禅体。三禅安慧与念体同。故彼论言。三禅安慧与念同。故后分禅中不立安慧。无漏三禅望有漏禅说为后分。又三禅中舍与乐同。故彼论言。我不说舍外别更有乐。即舍说乐。第四禅中四支各别。大乘法中心识有三。一是事识。二是妄识。三是真识。彼事识中心与数异。于中说禅。支因各别。妄识之中义别六重。如马鸣说。根本四重心数无别。于中说禅。支因体同。末后两重心与数异。于中说禅。支因各别。真识之中心数无别。于中说禅。支因体一(此一门竟)。

言先后者。依如毗昙。初禅五支体性同时。用有先后。乃至四禅类亦同然。若依成实。初禅五支定在先后。不得一时。彼说心数不同时故。不同时故。前四灭已方得一心。问曰。若言前四灭已方得一心。是则初禅非五支成。又经中说。初禅地中有五支俱。云何先后。又一心时若无觉观。与二禅何别。彼成实论二禅品中释通此义。向言初禅非五成者。我不说五支尽是初禅。但近初禅有觉观等。故说五支成其初禅。经言初禅五支俱者。虽小相违。亦名为俱。如言弟子与师俱。虽小前后。亦名俱矣。言与二禅有何别者。初禅近乱。定未深静。出入皆有觉观之心。二禅不尔。出入皆无。是故不同。问曰。初禅近觉观故说为支者。亦近五欲。何故不说五欲为支。论言。五欲背故不名为近。又复五欲不住为因故不说近。问曰。若言至一心时已无喜乐。喜乐云何得至二禅。释言。彼宗心法不并。故一心边无其喜乐。非断无故。至二禅支。初禅既然。余禅类尔。彼论偏执用相先后。故违一时。大乘所说与毗昙同。故龙树言。譬如昼日众星不现。非无众星。心法如是。随时受名。非无诸数(此二门竟)。

言体具者。如毗昙说。就彼初禅五支之中。一心支者。是禅是支。言是禅者。是禅体也。言是支者。是支别也。余四是支而非是禅。是其支别非禅体也。问曰。此五望何说支。释言。总望初禅之位故说为支。一切经论悉同此说。唯璎珞经说。有第六默然之心。以为禅体。五支为因。何故不同。当应彼经凡圣通说故为此论。前五是其世俗禅心说之为因。第六是其圣默然心说为定体。成实云何。论无定判。人释左右。有人释言。与璎珞同。亦用第六默然为体。以一心等名为支。因故是因非体。若依璎珞。凡圣通论。理亦无伤。若当直就世俗禅中。言用第六默然为体。是义不然。云何知非。如彼论中解三昧义。言心住一缘名三昧相。解一心支。言离觉观喜一缘中住。是名为禅。与解三昧其义相似。若一心外别立第六默然为体。则三昧外亦应别立三昧之体。而三昧中住一缘外不可更立三昧之体。禅中亦尔。住一缘外何为更立默然为体。若言经中说一心等为禅支故更立体者。是则经中说七觉支。应七觉外别立觉体。又复经中说八道分。应八道外别立道体。彼既别无。此亦应然。何得更立。问曰。若用一心为体。何故名支。释言。此望初禅总位说支。何妨。如望见位八正名分。望修道位七觉名支。此亦同彼。于中别分。前四是支。后一是体。亦如八正正见是体。余者是因。问曰。若尔则同毗昙。云何得别。释言。成实但非毗昙五支同时。不非一心以为禅体明知共用。初禅五支体具既然。余禅类尔(此三门竟)。

同类推荐
  • Histories

    Hi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石簿九五数诀

    金石簿九五数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孔子集语

    孔子集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太上灵宝洪福灭罪像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周生烈子

    周生烈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十字丧钟

    十字丧钟

    当人类社会原本和谐安宁的时候突然变成了充满危机与未知的现实游戏你还能淡定吗当你只有一条命还得面对如同疯虎的怪兽你还能淡定吗当你看见人类社会已经完全变成了史前社会当你身边的爱人亲人逝去时你还能淡定吗我能!不仅能,还要复仇!当你身边的爱人亲人逝去时
  • 喵孽难逃

    喵孽难逃

    这一定是哪个环节出现故障,要不然怎么会把咱好好的人类变成毛茸茸的小东西呢?吃的东西奇怪,住的地方奇怪,更不用说穿的了,在内心深处的深刻剖析之后,除了裸奔,想不出任何词汇,有种“啊,上辈子只看别人裸奔,这辈子轮到自己也开始裸奔了。”的即视感。还有其他讨厌的家伙一直围在身边嘲笑,“看,她居然夹着尾巴走路!”废话!你还想看姐姐的小菊花吗?!好吧,还是有点好处的,恩,就是会了兽言兽语,这也是不可多得的技能不是?
  • 红色英勇勋章

    红色英勇勋章

    本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青年,他在美国内战中入伍,希望成为一名英雄。但由于初次参加战斗,他的内心也怀着恐惧和各种复杂心理。因此战斗打响时他被吓得当了逃兵,脱离军团。待战斗结束后他又返回去,一路见到部队死伤的残酷场面。他感到内疚,深怕自己的胆怯行为被战友们发现。后来他在逃跑途中偶然被一名士兵打伤头部,回到自己连队便谎称自己在火线作战时受了伤。伙伴见到他头上的伤口——红色英勇勋章——都称赞他是个英雄。他不敢说出真情,内心感到羞愧。经过内心的激烈冲突和斗争,他决心要勇敢地参加作战,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他英勇杀敌,最后成了一名受到大家赞赏的英雄。
  • 读懂领导

    读懂领导

    这本书是写给每一个对工作认真、对自己认真的人。领导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事,领导无处不在,领导不仅仅是一个职位,领导更是一个过程。领导不仅令存在于工作中,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自身也都处处存在着领导,并时刻都在进行领导活动。在这个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时代,我们已经明显感觉到各种处世技巧的枷锁带来的桎梏,人们需要一种更接近本质的东西来打破这种从一出世便开始缚着人的各种经验和教条。所以,在本书中,我们竭力摒弃那些自称是决胜秘诀的愚不可及的言语,我们不是要使作为读者的您掌握某种肤浅的处世技巧,而是希望您可以从技巧中掌握另一种东西——方法论,这正是可以打破“经验枷锁”的东西。
  • “啃老”战争(财蜜eMook)

    “啃老”战争(财蜜eMook)

    曾经我妈拿出一笔钱敦促我买房的时候,我不想啃老,没有珍惜,等限购令一出才后悔莫及,几年后看着房价5k涨到5w,简直悔青肠子了,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当一次‘啃老族’,坚决把房子买下来!” 广义上来说,成年后还用父母的钱,就算是“啃老”了,哪怕你并不是失业在家游手好闲,而是有稳定的工作收入,个人也很努力,只是买房时希望父母有能力且愿意支持首付,仍要面对尴尬的“啃老”质疑。 但另一方面,房价飙升让工薪族筹集首付金遥遥无望,父母的钱的确是唯一可用的稻草。
  • 三千弱水皆美男

    三千弱水皆美男

    明明是女扮男装的皇子,却要娶娇蛮公主。府上养了六位极品美男,却只能看不能吃。防老爹,防老娘,还要防英俊潇洒的酷皇叔。天呐,谁当皇子当得像她一样憋屈!
  • 重生之校园绝霸

    重生之校园绝霸

    一位被同学欺负的人,家境十分贫寒,最后终究还是想不开,选择了自杀,然而自杀时碰到了绝世高手,才得挽救一命,并获得了重生。。。。。。
  • 爱情密码

    爱情密码

    为了给肚子里的孩子找一个爸爸,她决定嫁给一直爱她的男人。那人带她回家,给她介绍:“这是我哥。”抬眸看去!怎么会是他?当她脱胎换骨成为万人瞩目的影后.重新出现在他面前时,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
  • 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大战中的大战: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本书纪录了凡尔登—索姆河战役,包括凡尔登战的起因、在空山中、在人性的边缘上、消耗战、大战收场的前夕等内容。
  • 赵怀德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赵怀德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古人的这句名言可以说是对中医世家这一学科特色的高度概括,同时也说明中医世家所传经验较之一般医家的经验来说弥加珍贵,而父子相传这种形式更具有中医特色,其中有不少真传,也是其他方式常常无法实现的,这种情况也从反面佐证了祖传世家经验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套《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对以祖辈相传的中医世家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总结,就显得极为迫切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