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116

第116章

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九门(十智义 十一智义 十一净义 十二头陀义 十二巧方便义 十三住义 十四离垢业义 离隐六方离四恶友摄四善友义 十四化心义)。

十智义八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体性二 同异相摄三 辨境四 就处分别五 诸智相缘六 诸根相应七 辨境修智八)

第一门中先释其名。后辨其相。所言智者论释不同。依如毗昙决断名智。异诸忍故。成实法中无著名智。异想识故。大乘俱有。智别不同。一门说十。十名是何。一是苦智。二是集智。三是灭智。四是道智。五是法智。六是比智。七是尽智。八无生智。九是等智。十他心智。就此十中初五后一从境为名。等智一种约境立称。比智从其方便为目。尽无生智就能彰号。逼恼名苦。聚积称集。寂泊名灭。虚通曰道。照斯之解名为苦智乃至道智。言法智者亦名现智。轨则名法。又如论释。自体名法。初知法故名为法智。以知现法故名现智。言比智者准前度后。目之为比。因比得智故云比智。又复即此比度之解亦名比智。言尽智者无学圣慧能尽诸漏故名尽智。无生智者若依成实无学圣慧能令当苦永更不生名无生智。大乘亦尔。毗昙法中亦有此义。但不就此说无生智。于彼宗中利根罗汉随所断结保更不生名无生智。言等智者世俗之慧等知诸法故名等智。他心智者非已之虑称曰他心。照斯之解名他心智。理实亦知他想受等。心是主故偏云他心。又想受等通名心故(此一门竟)。

次辨其相。先论苦集灭道四智。宗别不同。所说各异。若依毗昙知有漏果。苦与无常空与无我。四义冥通名为苦智。知有漏因因集有缘四义冥通名为集智。知无漏果尽止妙出四义冥通名为灭智。知无漏因道如迹乘四义冥通名为道智。若依成实了知四谛用名虚假无性之空名为苦智乃至道智。大乘法中有止有观。若入止门于四真谛不收一相。故地持云。不于身等妄想观苦若妄观集。亦不于断起灭妄想。不于得因起道妄想。亦复不取一切非性。若入观门种种悉知。于中所说开合不定。如就苦中或总为一或分为二。如地持说。如离言性及知无量处方便法。知离言性犹是真谛。故涅槃云。菩萨之人解苦无苦而有真谛。无量方便犹是世谛。故涅槃云。分别是苦有无量相。是名上智。或分为三。如涅槃说。所谓知苦知谛知实。了知三苦及八苦相名为知苦。知彼苦法因缘有无名为知谛。知苦实性名知苦实。此实即是如来之藏。故胜鬘云。于圣谛处说如来藏。亦是法身。故涅槃云。不知如来秘藏法身。是名为苦不名圣谛。若知如来常住法身名苦圣谛。此名苦实以为谛矣。亦是如来虚空佛性。故涅槃云。如来非苦非谛是实。虚空佛性亦复如是。凡佛同体。据佛望之从本已来清净无染。不须更灭。是故苦实即是如来。据凡望之现为惑染。与后显时净德为本。是故此实名为佛性。就体离相故复名空。菩萨于此皆如实知。或分为五。一知苦事。苦者实苦。不可令乐。二知虚假。假有四重。一因和合假。揽别成总。二法和合假。苦无常等同体相成。三妄相虚假。如幻如化。四妄相虚假。如梦所见。但从心现心外无法。此是第二。三知苦空。空有五种。一知苦法。非我我所。故名为空。二因和合中无性名空。三法和合中无性名空。四妄相法无相名空。如阳炎水近见全无。五妄想法无实名空。如梦所见于寤全无。此是第三。四知苦实。谓如来藏。于中有二。一如实空从本已来离一切相离一切性。二如实不空从本已来具足无量过恒沙法。此义如前四谛章中具广分别。此是第四。五知苦用。知如来藏不染而染缘起生死。或分为十。如地经说。始从世谛乃至第十如来智谛广则无量。菩萨于此悉如实知名为苦智。知苦既然。余谛类尔。法智比智宗别不同。所说亦异。毗昙法中时通处别。并知三世苦集灭道。故曰时通。处分上下名为处别。法智唯知欲界之法。比智唯知上二界法。问曰。何故知欲界法偏名法智。知上界法偏名比智。毗婆沙云。初入圣道必在欲界。于欲界苦有二现见。一知苦现见。二知轻重现见。具此二现故名现智。于上界苦但有一种知苦现见。不知轻重。故不名现。说之为比。故彼立喻如二担物。一则自持。二令他持。于自持者有二现知。一知是物。二知轻重。于他持者但知是物不知轻重。知欲界苦如自持物。故名现智。知上界苦如他持物。少一现知故不名现。但得称比。知苦既然。集等亦尔。若依成实义别有二。第一约就时处分别法比二智。处通时别。并通三界名为处通。法智唯知现在之法。比智唯知过未之法。说为时别。何故法智唯知现在。现有法体易现知故。何故比智偏知过未。过未之法现无其体。难可现见。要依现在比度知故。二约法分别。时处俱通。于现法中随观一法虚假无性。比类三世一切诸法虚假无性悉名为比。现见三世一切法空同名为现。前门之中先现后比。此后门中先比后现。如牧象人先观象迹后见象身。观迹如比见身如现。大乘法中义别三阶。一据修治法智一种时处俱别。唯知现在同处法故。比智一种时处俱通。于一切时一切处法比度知故。故彼相续解脱经言。现前得相知现在世苦无常等。依现得相比知余处及他世事中苦无常等。现前得相犹是现智。依现得相犹是比智。良以始修现智难成故。唯知于现在世中同处法矣。二据修次法智一种时处不定。于一切时一切处法在前知者即名为现。以此类余三界三世一切诸法悉名为比。以修转胜于一切时一切处法能现知故。三据修成唯一现智通知三世一切处法。更无比知故。地持云。十方诸佛于一切生一切诸法现知见觉。问曰。至佛若无比智佛智应少。释言。比度方能知法。此智微劣。少复何患。又佛虽不假比知法而知诸法彼此相似。如此比智诸佛最多。故知不少。问曰。法比不异前四。何劳别说。释言。辨义有二种门。一摄相门。举前四种即摄法比。不须更立。二分义门。前之四种约境别智。法之与比约时约处约修别智。与前义异故须别说。成实约时毗昙约处大乘约修。于一切法先观名现。后知称比。所言尽智无生智者。依如毗昙用前六智以之为体。若以苦智断非想结。彼惑尽已即说彼智为尽无生。集灭道智类亦同然。若观欲界灭道二谛断非想惑。即用灭道法智为体。若观上界苦集灭道断非想惑。即用四比以之为体。此前诸智至无学果。在钝根人唯名尽智。此人不能保已当结永更不生非无生智。利根人得初名尽智后名无生。若出观后重更入中则名无学等见之智非尽无生。于十智中前六收故。若依成实用彼四谛现智为体。现观谛空尽诸结故。于彼宗中比智但伏不能永断。是故不说为尽无生。彼尽无生同体义别。无学圣智能尽有因即名尽智。令苦不生即名无生。大乘法中亦用四谛现智为体。现见谛实尽诸结故。比伏不永。与成实同。同体义分亦似成实。问曰。尽智及无生智不异前六何须别说。为分果德异前因故。如前四眼至佛果德名为佛眼。此亦如是。言等智者成实法中名名字智。在圣非凡。圣人以其名用之解知于世俗假名之法。名名字智。毗昙法中不简凡圣。以有漏慧等知诸法。名为等智。大乘法中义有通别。通如毗昙说。故涅槃云。一切众生有三等智。别则知法幻有名等。此知何等。解脱有通有别。通则能知二谛诸法。问曰。等智云何能知第一义谛。虽不能证非不能解故得知之。别则唯知世俗等谛。问曰。等智二谛俱缘。云何说言唯知等谛。释言。等智于世俗法缘而能了故说为知。于第一义缘而不了故不名知。他心智者依如成实。圣人以其名用之解了知他心名他心智。凡夫之人虽知他心是他心通。非他心智以取著故。毗昙法中不简凡圣。但知他心悉皆名为他心智也。大乘法中通如毗昙别如成实。问曰。此智唯知他心亦知所缘。论说不同。毗昙法中唯知他心不知所缘。若知所缘不得名为他心智矣。成实法中通知所缘。故成实云。通知何咎。若知所缘何故偏名他心智乎。依彼解释知有兼正。正知他心兼知所缘。从正立称名他心智。大乘法中文无定判。多同成实。

第二门中辨其体性。于中有五。第一有漏无漏分别。二三性分别。三见智慧忍四义分别。四学无学非学非无学三义分别。五见断修断无断分别。漏无漏者初四谛智义释不定。云何不定。四谛之智泛有两门。一者独法但令观谛莫问浅深。有漏无漏一切通皆名四谛智。于此门中通漏无漏。二者共法约对余解。共为十智。或复说为十一智等。于此门中分取无漏为四谛智。其有漏者判属等智四智不收。法智比智义亦两门。一者独法。一切观行通为法比。于此门中法比两智通漏无漏。二者共法。约对余解共为十智。于此门中分取无漏为法比智。其有漏者判属等智。尽无生智一向无漏。等智一种毗昙有漏。成实法中名用无漏。非是观空断结无漏。大乘法中通漏无漏。知事有漏。知法幻有是其无漏。他心智者成实法中与等智同名用无漏。毗昙法中通漏无漏。知他众生有漏之心。是其有漏。等智摄故知他众生无漏心者名为无漏。是其道智法智比智三智摄故。问曰。若此前九智摄何劳别说。解有三义。一胜故别立。以离欲人之所得故。如尽无生。二通故别立。前九有漏无漏隔别。此智含通。三要故别立。了知他心化人要故(此一门竟)。

次就三性分别十智。成实法中十智唯善。毗昙法中前八唯善。等智一种义通三性。他心一种修得是善。报得无记(此二门竟)。

次就见智慧忍分别。推求名见。决断称智。观缘名慧。安法曰忍。先就见与非见分别。依如毗昙他心智者一向是见。推求性故。尽无生智一向非见。息求心故。余之七智通见非见。彼四谛智法智比智尽无生摄一向非见余悉是见。等智之中一切意地善相应慧皆悉是见。以推求故。五邪见慧亦皆是见。以其捷疾推求性故。意地钝使相应之慧一切非见。不捷疾故。如彼贪使相应之慧。二使覆故所以非见。谓贪及与相应无明。嗔慢痴等类亦同尔。独头无明相应之慧。虽无二使一无明使极深覆故所以非见。一切五识相应之慧悉皆非见。非推求故。不隐没慧亦皆非见。不捷疾故。若依成实一切十智皆通名见。以照境故。次就智与非智分别。依如毗昙无漏慧中八忍非智。与疑得俱不决断故。余皆是智。有漏慧中一切五识相应之慧皆名为智。以决断故。意识地中善相应慧亦皆是智。染污法中五见是智。邪决断故。余皆非智。不决断故。成实法中一切意地无漏圣慧及随名用照有之慧悉皆是智。以离著故。一切凡夫取性之解悉皆非智。以取著故。大乘法中一切无漏通皆是智。有漏法中有决断者亦皆名智。不决者非。次就忍与非忍分别。毗昙法中八忍是忍。余者悉非。成实法中一切十智通皆名忍。心安理故。大乘亦尔。如五忍等。次就慧与非慧分别。一切十智通皆是慧。是通数故(此三门竟)。

次就学等三义分别。依如毗昙初四谛智法智比智。此六通于学与无学。尽无生智一向无学。等智一向非学非无学。非向果故不名为学。非得果故不名无学。他心一智备含三义。阿那含人无漏地心说之为学。以是学人等见摄故。学人无碍解脱心后游观无漏名学等见。阿罗汉人无漏他心名为无学。是其无学等见摄故。阿罗汉人尽无生后游观无漏名无学等见。有漏他心非学无学。成实法中初四谛智法智比智说之为学。尽无生智名为无学。等智他心名为非学非无学矣。若依大乘因中十智通名为学。菩萨修学一切智故。果中十智斯名无学。以成满故。于彼等智及他心中有无记者说为非学非无学矣(此四门竟)。

次就见断修断无断三义分别。见谛所除名为见断。修道所离名为修断。二道不遣名为无断。依如毗昙前之八智一向无断。等智一种备有两义。五邪见等是其见断。自余一切有漏等智悉是修断。于中若有染污之者断其体性。不染污者断其系缚。他心一智义亦两兼。有漏他心是其修断。断系缚故。无漏他心是其无断。若依成实十智皆是无漏法故斯名无断。以无断故得灭尽定。及得无余涅槃之时方始灭之。大乘法中备有三义。若是妄想缘心为体通其见断及与修断。真心为体一切无断。

第三门中明其同异相摄之义。先论其异。初四谛智及与等智。此五相望一向别体无相通理。苦等四智境界别故不得相通。等智望前漏无漏别亦不相通。法智比智二种相望。亦一向别不得相通。依如毗昙。上下别故不得相通。法智缘下比智缘上。若依成实。随时别故不得相通。法智缘现比智缘过未。尽无生智及他心智依如毗昙。此三相望。亦一向别。不得相通。彼宗所说现尽诸过名为尽智。保已当过永更不生名无生智。两义全别故不相通。此二是其息求之心。他心智者是推求性故不得通。异相如是(此一门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中华营养百味:健康瘦身食谱

    中华营养百味:健康瘦身食谱

    减肥养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着,一点都不能耽误,想要变漂亮的你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时间哦。合理的分配饮食与时间就能适当的排出体内的多余脂肪,让你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轻松完成减肥、美白、去水肿、防暗疮的保养工作。减肥养颜一步到位,健康吃出来。
  • 驭天路

    驭天路

    聚气九曲折人肠,化灵三斩遥无期,真灵九重负如山,扬尘九洒知天命,化繁为简方为圣。圣中自有圣中路,漫漫长路何为圣?且看养马少年如何化平凡为不凡,成就入圣之路。驭天路,踏天行,执乾坤,主沉浮,故事才刚刚开始……
  • 天谕之夏之大陆

    天谕之夏之大陆

    “白家男儿,铮铮铁汉。险道穷途,逆命破道。”当世界被荒流所踏践,一个手持双剑,腰挂银白色的轮纹双枪,肩上扛着巨剑的人出现,他就是救世主,与魔化人类——墨魔所战!他挺身而出,当击退敌人之后,生灵涂炭,荒流乘机攻破人类的防御,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人类正面临着危机,后才明白原来自己是鸿蒙所钦点的救世主,为了使人类生存,决定去寻找传说中的天辰之力,在路途中结交了五大圣帝的后人门派人,此次战友之间的故事便开始了
  • 女人的28个家庭掌权习惯

    女人的28个家庭掌权习惯

    本书主要阐述女性科学,正确的持家方法,如何处理家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怎样使婚姻生活和谐美满,引导读者用平和的心态面对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处理夫妻间的关系,为女性读者在家庭中处于主导地位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 雷霆战机:编年史

    雷霆战机:编年史

    无尽世界的神秘,足以让任何人忘记曾经的恩怨。未来拥有着无尽的可能,在无尽的世界,不!在这个宇宙人类还只是弱小的孩子罢了。他成长的故事依然会继续……
  • 国龙在都

    国龙在都

    第一次写出来的东西,只能试试,能看就看着呗。
  • 轩辕翔龙传之幼龙初翔(中)

    轩辕翔龙传之幼龙初翔(中)

    在魔族的进攻之下,安定祥和的锡安世界陷入了战火与混乱。创世神平息了混乱,但锡安世界也被分成了东西两块大陆。东方的龙大陆在一千多年中,始终维持着相对和平的状态;而西方的圣大陆却随着魔法师教廷的暗中介入,变成了野心家与暴君的乐园。然而历史却发生了变化,出身于龙帝国皇家的少年龙翔天在天神的指引下,踏上了一统圣大陆的旅程,没有人知道这是福,还是祸……
  • 网游三国之谁可争锋

    网游三国之谁可争锋

    三国一个英雄辈出,名将如雨的时代。卧龙诸葛、冢虎司马、毒师贾诩、武圣关羽、恶来典韦、虎痴许褚、枪神赵云、猛虎孙坚、上将华雄、天公张角.......数不尽的风流人物!黄巾力士、先登死士、白马义从、无当飞军、陷阵勇士、西凉铁骑、虎豹精骑、南蛮象兵、藤甲蛮兵、白耳精兵.......道不完的传奇故事!看现代武者齐林如何在游戏里面,攻城掠地、争锋天下。“我欲问鼎天下,试问谁可争锋。”——齐林
  • 江山恋

    江山恋

    江山如画,陶尽了古今多少帝王?美人如酒,醉倒了世间多少英雄?试问,哪个英雄好汉宁愿孤单?美人泪,英雄冢,万里河山,埋葬了多少红尘美梦?江也醉,山也醉,金樽一杯,美人一笑,今宵一醉方休,从此山亦是山,河亦是河。——《江山恋》将演绎一场颠倒历史的铁血传奇故事,带给你非一般的至尊享受!
  • 穿到异界当画圣

    穿到异界当画圣

    王凯旋很郁闷。身为最年轻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此刻本该风光无限的享受幸福生活。可谁知一副诡异的古代油画让他来到了一个陌生而神秘的大陆——艾斯大陆。王凯旋没想到,自己这个艾斯大陆的新晋黑户在穿越后不但身体素质变的超强,而且在战场上捡回一条小命的他居然还获得了一个神奇的画魂神宫!神秘的艾斯大陆上风云涌动,人类的各大王国明争暗斗。人族,精灵,兽族,矮人,巨人,地精,巨魔,海族之间有争斗,有同盟。而各种族共同的敌人——深渊恶魔也在蠢蠢欲动。作为一名东方大陆画修者的传承人,王凯旋为了完成传承诺言,为了在艾斯大陆结识的挚爱和朋友,展开了自己惊险奇幻的冒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