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164

第164章

就初门中先总释名。次别后解。十八不共。如大品说。如来功德不与他同。名不共法。通而论之。一切功德。悉名不共。故地持中说百四十不共之法。今据一门且论十八。名字是何。三分数之。初六一分。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意无失。亦名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已舍。次六一分。欲无减。二精进无减。三念无减。四智慧无减。五解脱无减。六解脱知见无减。后六一分。一身业随慧行。二口业随慧行。三意业随慧行。四知过去无碍。五知现在无碍。六知未来无碍。以此通前合为十八。初身口意无失者。如来三业。离过纯净。故无过失。何因缘故得此无失。有四种义。一无习离过诸恶尽故。二常守念慧对治坚故。三修戒定慧对治具故。四住第一义对治故得此无失。无异想者。佛住等心。于诸众生。常行舍心。无怨亲想。名无异想。何缘能尔。佛无量劫。于诸众生常修平等一子想。故见无我人。离怨亲故。见法空寂。无彼此故。见诸众生同一佛性法身故。无不定心者。佛常一心无有散动。名无不定。问曰。定者从未来禅乃至灭定。若佛常定。云何能得为人说法具四威仪。龙树释云。欲界有定。佛出诸禅入欲界定。故能起说现四威仪。又佛住于实相定中。妄想永灭。故无不定。三昧法力。无所不为。故能起说。现四威仪。无不知已舍者。分别有二。一自行门。二化他门。自行门中分别有二。第一约对三受分别。如龙树说。余人钝根多觉苦乐。知乐生贪。知苦生嗔。心生厌离。于不苦乐。不能觉知。行于舍心。为痴使使。佛于三受咸皆觉知。知已厌离。无有不知偏行舍心为痴使使故。佛无有不知已舍第二约就止举舍等三门分别。如来善修七觉分故。心沈则举。心掉则止。离于二边方始行舍。非是不知望直行舍。化他门中分别亦二。一就四无量化心分别。如来善知无乐众生。慈悲应与之。有苦众生。悲应拔之。得法众生。喜应庆之。知其究竟得解脱者。方始行舍。非是不知望直行舍。二约身口化行分别。如来有时身口息化。入于禅定。一月二月。余人生疑。如来出世。为化众生。岂可不知我等须化而舍入定。佛言。我知种种因缘。故入禅定。非是不知。而舍入定。知何因缘须舍入定释有三种。一世人常见心生厌倦。不增渴仰。欲令渴仰故舍入定。二欲令人依说修行故舍入定。三欲以法付嘱弟子令其宣说故舍入定。具此多义故。佛无有不知已舍。欲无减者。佛德虽满。而于诸法常欲不息。名欲无减。问曰。经说佛断一切善法中欲。云何而言佛欲无减。论言。佛断善法欲者。欲有二种。一未得欲。二者已得求增长欲。佛德满故断此二欲。今不共中欲无减者。佛德虽满。以久习故乐欲无减。又知善法有大利故。乐欲不减。如转轮王所有马宝。虽到至处去心不止至死不已。又亦如彼劫尽之火虽无所烧火热不息。又如来白善虽满所化未尽。故欲无减。问曰。所化众生未尽。如来何故舍入涅槃。论言。众生有其二种。一现度佛已度竟。二者后度佛当度之。由今未度故入涅槃。精进无减者。龙树释言。如欲中说。欲与精进其义相似。问曰。若欲与精进同。今不共中何须别说。解有三异。一始终异欲为初行。是欲增长说为精进。乐欲之始。如渴须水。精进之终。如集灌绠方便求水。二满外异欲在内心。精进在外。造修在缘名为外矣。三通局异欲唯在意。精进之行。遍通三业。有是不同。故须别说。念无减者。于三世法。持念不共。名念无减。问曰。向前意无失者。经中亦名为念无失。与此何别。论自释言。前念无失离于错误。今念无减。离于减少。又念无失。于彼威仪所作事中。无错无失。念无减者。于诸禅定神通忆念去来现在一切法中。通达无减。问曰。声闻亦有四念牢固不失。何故偏说念无减失为佛不共。龙树释言。二乘之人。虽有四念牢固不失。而犹减失不能尽达三世之事。故于过去极远能知八万劫事已外不知。未来亦然。佛则尽知。又于见道十六心中。声闻不能念念具。知佛于此等生住灭时。念念悉知。故说不共。慧无减者。诸佛如来得一切智。于一切法善分别知。故慧无减。问曰。何缘得此无减。论自释言。以久习故。又从多佛广受持故。复以无量功德助故智慧无减。解脱无减者。佛具心慧二种解脱。亦具有为无为解脱。又具法界无量无边诸解脱门。名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者。佛于一切诸佛解脱中。知见了了。无有闇障。名为解脱知见无减。问曰。直尔说知。便是何劳说见。龙树释言。为明如来于所知事深知牢固。故说知见。如两重绳缚物则牢。此亦如是。又复如彼小乘法中。但说其知。摄慧不尽。但说其见摄亦不尽。故须并说。云何不尽。说慧有三。一知而非见。如彼五识相应之慧及尽无生智。以五识中慧心微劣。不能推求。所以非见。尽无生智。是息求心。亦无推求。为是非见。二见而非知。谓五邪见及见道中八忍之慧。五见推求故得名见。颠倒推求不知法理。故不名知。八忍推求故得名见。与疑得俱于法不决。故不名知。三亦见亦知余一切慧以有此别。偏举不尽。故须并说。又如从人闻法思量。可名为知。自身得证。方名为见。又复耳闻得名为知。自睹无疑。方名为见。故须并说。问曰。二乘于解脱中亦知亦见。何故偏说解脱知见为佛不共。释言。二乘于解脱中。虽知虽见。知见不尽。故有减少。佛于解脱。知见穷尽无所减少。故名不共。问曰。佛德无量无边。何故但说欲精进等六事无减。龙树释言。佛于自利利他德中有四种事。能有成辨。一者乐欲能为一切善法根本。二者精进能作诸善。三者念心守护根门。四者智慧观察得失有恶斯断。以此四事得二果报。报所谓解脱及解脱知见。故但说六。身口意业随慧行者。诸佛如来先用智慧观察得失。然后造作身口意业。故无过失。诸罗汉等身口意业。不随慧故多有过失。如憍梵婆提。食已吐竟而更食之。摩头槃比丘。至檀越家跳上栋阁。上树上壁。诸如是等身业失也。毕陵伽婆蹉。骂恒水神等口业失也。舍利习嗔难陀习贪。诸如是等意业失也。佛悉无之。问曰。如来亦骂调达。云何悉无。释言。此等为化故尔。不名过失。问曰。前说三业无失其义已足。何须复说三业随慧。论言。前说三业无失。未明何因得此无失故。今明其随智慧行故得无失。知三世无碍者。佛于三世一切事中知无碍也。问曰。过去已灭今无未来未有现在无住。云何言佛通三世事。释言。过去虽复已灭。非不曾有。未来当有现在假有。故佛知之。问曰。前说智慧无减无所不知。何须复说知三世乎。释言。前说慧无减者。于诸法相通达无减。此说于彼三世事中了知无碍。故复说之。辨相如是。

次第二门。辨定是非。十八不共有三种说。一说如前。二迦栴延尼子所说。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即为十四。大悲十五加三念处合为十八。此之一说。龙树非之。由作此说。是故名为迦栴延子说。若释子说则不如是。佛德如海。无量无边。云何还说如来十力四无畏等为不共法。又论说言。罗汉辟支及诸菩萨。亦能知于是处非处乃至漏尽。云何宣说十力功德为不共法。问曰。若言十力功德余人分齐非不共者。身无失等二乘之人亦有少分。云何说之为不共法。论自释言。我不宣说身无失等为不共法。我说身等常无过失为不共法。是故声闻缘觉无之。三大智论中更有一说。一者如来具一切智。所知宽广。二具无量功德。三具大悲心。四智慧自在。所知无碍。五禅定自在。六变化自在。七能授又无量记莂。八所记不虚。九言无失。十慧无减。所知不退。十一常行舍心。十二知时非时。谓知众生应受化时。及知众生未可化时。十三念无失。十四无烦恼习。十五无能如法出其过失。十六无能见其顶者。十七足下柔濡。众生遇者即得受乐。十八得神通力。转众生心令易化度。是为十八。此之一说。龙树亦非言。此是非三藏中说。斯乃声闻诸论师等。撰录经中赞佛之言为此十八。其言无失及念无失智慧无减常行舍心。此于大乘不共法中取以为论。无见顶相足下柔濡。是佛相好。若说此等为不共法。不共众多。何止十八。此三说中。初说为是。后二为非。是非如是。

次第三门辨其体性。于中曲有四门分别。一善恶无记三性分别。如龙树说。十八不共体性唯善。二就有漏无漏分别。如龙树说。十八不共体唯无漏。三就功德智慧分别。论说不定。从主为言。十八不共体唯智慧。故龙树云。大乘中说十八不共。一切皆以智慧为义。智慧为主。故说为慧。随相别分。十八不共功德智慧二门所摄。故龙树云。宣说如来智慧功德为不共法。不说自然相好等报为不共法。于十八中。无知己于智慧无减知见无减。了达三世。此六是慧。余是功德。亦可。前六及解脱中智慧解脱体性。是慧。余是功德。四约如来五阴分别。就十八中。身口无失及与身口随智慧行。此四色阴。无异想者。是其想阴。无不定心应是行阴。而论文中说为识阴。良以定中息用从体故说为识。非正论定。余是行阴。略无受阴。体性如是。

次第四门。就处分别。论有两说。一说十八在第四禅。佛成道时在第四禅得菩提故。第二家说身口无失。身口随慧。在欲色界五地所摄。欲界四禅是五地也。余不共法。遍通三界九地所摄。欲界八禅是九地也。就处如是。

次第五门三业分别。身业无失身随慧行是其身业。口业无失口随慧行是其口业。余不共法悉是意业。三业如是。

次第六门四缘分别。如论中说。身口无失及与身口随智慧行是色法故。唯二缘生。所谓因缘及增上缘。非心法故。不从缘缘次第缘生。余之十四心法功德。具四缘生。从其过去善业熏起是因缘生。心法相起次第缘生。缘境而起是缘缘生。万法不障增上缘生。十八不共。略之云尔。

百四十不共法义三门分别(辨相一 作业二 对十八不共共相收摄三)

同类推荐
  • 看山阁集闲笔

    看山阁集闲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华阳陶隐居集

    华阳陶隐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黄庭外景玉经

    太上黄庭外景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lcestis

    Alcesti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菩萨戒本

    菩萨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第一萌探

    第一萌探

    做为二十一世纪重案组的一员,你问顾泱泱如果穿越了能做什么?首先当然要拉拢一群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然后再重建重案组!结果重案组是建了,接的案子不是谁家鸡丢了就是谁家的衣服被偷了,顾泱泱忍无可忍仰天长叹,你们这些古人就不能整些什么大案子吗?见天的东家撕架西家丢东西的,她一个重案组成员快赶上居委会大妈了!
  • 泣红亭

    泣红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妹妹,你一定要幸福

    妹妹,你一定要幸福

    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一段刻骨铭心的兄妹亲情。妹妹,此生哥哥与幸福无缘,你一定要好好的,连带我的幸福好好的活下去!若有来世,我还要做你的哥哥,那时,哥哥定会陪你幸福的……哥哥,下辈子妹妹要做哥哥,妹妹要为哥哥弥补这一世的幸福!现在大部分小说基本都是以爱情而题材,释怀能通过此文为作为带领作为独生子女很少有机会感受手足之情的九零后,零零后切身体验一向手足之情的的弥足珍贵!
  • 腹黑守则

    腹黑守则

    前男友居然是慕氏集团掌控人、装眼瞎腿瘸未婚夫的哥哥!夏思婉瞬间感觉不淡定了,这这这……这叫什么事啊?!某日某地某男:思婉,我们和好吧。小鬼上前阻拦:她是我未婚妻!两家老爷子异口同声:(奸笑)想要在一起就滚出慕(庄)家************************************************PS:求各位看官给个收藏推荐,么么哒,前本《独宠萌妻》以完结,坑品保证,欢迎入坑╭(╯3╰)╮。
  • 九幽鼎帝

    九幽鼎帝

    一个大山里出来的没见过世面的毛头小子,居然身怀灵脉,有望踏上修仙大道,但是灵脉品质几乎是修炼废材。一尊神界飞下的神秘小鼎,拥有着超强炼丹能力。两者相遇,造就一代帝王。关注九幽鼎帝,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 方与圆的人生经营课(典藏版)

    方与圆的人生经营课(典藏版)

    《方与圆的人生经营课做人要本分做事要圆滑典藏版》是由胡善林编著的人生哲学读本。靠本分做人靠本事吃饭;守住本分才能守住根本;做人做的是人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事从人脉做起;不是教你诈,是教你看穿人心;跟对人才能做对事;做人是艺术,做事是技术。
  • 网游之纯洁盗贼

    网游之纯洁盗贼

    叶余虽然长的不帅,但的确还算有些气质。这一点,他和胖子还曾经深入的讨论过,最后得出一个让胖子有些骂娘的结论:上帝的确是不公平的,同样一把盗贼类匕首,握在叶余手里,看起来像是个带着艺术气息的邻家男孩儿,但要是握在胖子手里,就是个十恶不赦的杀人凶手。……“所以说,我是纯洁的盗贼。”叶余说。“胖子你别拦着我——我要砍死这个小王八蛋。”蔷薇雨啊啊啊地仰天长啸。“小雨姐,你要什么刀?菜刀砍刀西瓜刀还是轧刀?”胖子一脸愤慨。“咳……好吧,我也不是那么很纯洁。”叶余干笑。……简介:本书讲述的是当一个小废柴遇到一群大小不一滴牲口后,在网游和生活中开始风生水起拉风无比起义的故事。
  • 忘了告诉你我爱你

    忘了告诉你我爱你

    王之乔在想自己上辈子究竟是不是为了李淼,把头转过去就没往回扭,才让他这辈子对自己这么苦苦紧追不舍,自己要啥没啥,那里值得他垂青了,李淼觉得自己特别憋屈,想自己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不乏女生前仆后继的喜欢。王之乔这丫头怎么就这么不解风情了,不仅对自己的好视若无睹,还把自己视作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自己怎么在她那一点人格魅力都没有?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

    本书详细讲述了火的发明、利用与危害,以及火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密切关系。
  •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包括了关于“封建主义”与“现代化”、中国(近)现代化:在封建羁绊中步履维艰、封建制度的覆灭和现代化的起飞、封建主义:新时期现代化的沉重包袱、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