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74

第74章

次辨灭定时节分齐。毗昙法中。欲界众生所入灭定时虽能久而不久入。于中极远不过七日。若过七日出定即死。何故如是。欲界众生段食养身。段食之势不过七日。故过七日出定即死。上界众生离段食。故入灭定者能经多时。虽经多时不得过于彼报分齐。过出即死。成实法中。破毗昙家欲界众生段食养身七日须出。彼说一切入灭定者。正受持身纵迳多劫出亦不死。于中或有出而死者。以本命根垂尽之时而入灭定。是故出时即便命终。不由在定多时故死。大乘法中。诸佛菩萨所入灭定时无限齐。问曰。经说。摩诃迦叶在鸡足山待弥勒出。从山而起礼觐弥勒现十八变然后灭身。彼今在山为般涅槃为入灭定。释有两义。若依成实彼入灭定正受持身。故后能出礼佛现化。若依毗昙彼入涅槃。非是灭定。若是灭定出即身坏。何能诣佛礼事供养广现神化。又复依如阿育王经宣说。迦叶欲涅槃时往辞世王。云入涅槃。定知所入非是灭定。又复世尊付法藏中说。佛灭后迦叶持法经二十年。摩诃迦叶般涅槃后阿难持法复二十年。如是次第。故知彼今入般涅槃。问曰。若彼入涅槃者。后时何能诣佛礼觐广现神变。释言。彼是留化神力故能如是。如佛世尊般涅槃时摩诃摩耶来至佛所。佛为起坐。亦如舍利目揵连等化火烧身。此等皆是留化力也。时分如是(此三门竟)。

次就界论。界谓三界。于中别以三门分别。一明得处。二明入处。三明成处。言得处者。修得之所名为得处。小乘法中。最初修得要在欲地。非上二界。藉说起故。欲界地中有佛宣说灭心之法。故得修起。上二界中无佛宣说。故不修起。问曰。上界无佛说法得修诸禅。何为不得修起灭定。释言。凡夫过去已来曾得诸禅。以是凡夫常所得法故上修起。凡夫本来不得灭定。以非凡夫常得法故上不修起。若退重修上界亦得。问曰。上界修得之时为得已得为得未得。释言。斯乃得于未得非得已得。何故如是。彼非心法不得冥通三世成故。如人得戒念念之中皆得未得。彼亦如是。大乘法中。始同声闻欲界修得。终则不尔。三界皆得。于一切处灭心法门常现前故。言入处者。随身所在堪能入中名为入处。小乘法中。欲色两界堪能现入。非无色界。何故如是。入灭定者断绝心虑。欲色界中灭心色在命根犹存。故得现入。四空无色。复绝心虑命根不立。故不入矣。大乘法中。诸佛菩萨随身何处皆能现入。问曰。无色灭心即死。云何大乘一切处入。释言。大乘说无色界犹有形。故虽灭心命根犹存。又大乘中说有真心常而不灭。无色界中入灭定时虽息心用心体犹存。故不命终。言成处者。随身所在成就不失名为成处。修得已后于三界中随身何处皆得成就。依如毗昙灭定是其非想法。故三界皆成。成实大乘宣说。灭定不系法故三界皆成。处别如是(此四门竟)。

次就地论。地谓欲界乃至非想。就此诸地以明灭定。先明定体。次论入心。后辨出心。灭定之体宗别各异。毗昙法中宣说。灭定是非色非心有为法故系属非想。与非想定同招一果。成实说为无为法。故不属三界。大乘法中。义则不定。若说六识七识心灭为灭定体。是无为故不属三界。若说第八真心体寂为灭定体亦非三界。若说第七妄识心寂为灭定体系属三界。总相系属不别诸地。次论入心。声闻灭定非想心入。余心粗强难可灭故。菩萨法中始同声闻。成则不同。云何不同。始从欲界乃至非想一切地心皆能入故。次论出心。毗昙法中或非想出。或无所有出。次第正受非想心出。超越正受无所有出。声闻超禅不过一故余地不出。问曰。灭定非想地摄。从灭定起无所有心应是次第。以何义故说为超越。释言。就地应非超越。论家约就九次第说。中间隔于非想定故。成实法中。虽无文证以义推之与毗昙同。毗昙所立彼不非故。大乘法中诸佛菩萨于禅自在。一切地心皆悉得出。地别如是(此五门竟)。

次就有漏无漏分别。先论定体。次辨入心。后明出心。灭定之体诸论不同。毗昙法中一向有漏。体是非想。有漏法故。成实法中一向无漏。体是数灭无为法故。大乘法中。总相论之体是无漏故。地持中说为圣住。于中分别亦有有漏无漏之义。若说六识七识心灭为灭定体一向无漏。若说第八真识体寂为灭定体亦是无漏。若说第七妄识心寂为灭定体。相似无漏性是有漏。次论入心。毗昙法中入心有漏。非想入故。成实入心一向无漏。问曰。灭定非想心入。成实论家无漏唯依四禅三空。欲界电光不依非想。云何说言入心无漏。释言。成实非想地中亦有无漏。有何无漏。谓有顺旧游观无漏。何者是乎。先依下禅发无漏观。观非想地苦无常等。断非想结。然后用彼非想地心。观非想地苦无常等名非想地游观无漏。依此无漏入灭尽定。大乘法中有漏无漏皆悉得入。次明出心。毗昙法中。出定之心或是有漏。或是无漏。非想心出一向有漏。无所有处或漏无漏。无所有中具有有漏无漏心故。成实法中出唯无漏。云何得知。如彼成实灭定品中。破毗昙云。有人宣说。入心有漏。出心或漏或是无漏。是义云何。答曰。非漏。以其行者欲入灭定先破一切有为行已然后入中故。入无漏。出缘泥洹。故出无漏。大乘法中。诸佛菩萨有漏无漏皆悉得出(此六门竟)。

次就人论。总相论之唯是三乘贤圣所得。别相论之小乘人唯有那含罗汉人得。就彼那含罗汉人中论说不同。毗婆沙中十人得之。谓非想地九品惑中。从断一品乃至九品即为九人。非想地中具缚为一。令为十人。此十人中始从具缚乃至断除八品惑来是阿那含。断第九品是阿罗汉。成实法中无有非想具缚能得。要分断除方乃得云分断几品。论中不辨。有人释言。于非想地九品惑中断前八品唯一品在。患心劳虑故入灭定。或可如此。或断一二三四品等亦能灭心。断之未尽。是阿那含尽。是罗汉。大乘法中。种性已上一切皆得。若复通论十信已上亦渐得之(此七门竟)。

次对经中第八解脱以辨同异。毗昙法中正用灭定为第八解脱。成实法中灭定与彼第八解脱一向别体。第八解脱偏在果中。灭尽定者通因及果。故成实言。灭尽定者学人亦得。第八解脱唯无学得。又彼论言。灭尽定者灭心心法。第八解脱灭诸烦恼。彼论复言。灭尽定者灭想受等。第八解脱灭无明爱。故知全别。大乘所说与毗昙同。故大品经六度摄品中宣说。菩萨第八解脱灭定为体。涅槃亦尔(此八门竟)。

次释其文。如经中说。过一切非想非非想处。想受灭身作证名灭尽定。言过非想非非想者。论释不同。毗昙释云。过者名到。到非想地即能灭心。故名为过。非谓要断非想烦恼超出名过。成实释云。超出名过。故彼论言。学人能见非想地中一切行空断非想结。名之为过。但断未尽。不能不生故名学人。非是始到说之为过。大乘法中文无定判唯义判之与毗昙同。菩萨虽未断非想惑随分亦得灭尽定故。想受灭者。依如毗昙理实通灭一切心法。但想及受二数强故偏说灭之。此云何强。如论中说。烦恼法中受为爱根。想为见本。净法之中受修诸禅。想修无色。故说为强。成实非此。若说想受二数强故偏言灭者。心王最强。何故经中不说心灭。又复想受皆依心王。何不说心。若欲释通就主而言。应云心灭。但彼灭定灭八禅心。八禅定中受修诸禅。想修无色故对想受以彰灭矣。成实所立灭尽定中灭一切心灭。一切法通名为受。受有二种。一者想受。二者慧受。有为缘心名为想受。无为缘心名为慧受。言灭想者。明有为缘想受灭也。隐受在想。故云灭想。言灭受者。明无为缘慧受灭也。隐慧彰受。故说灭受。问曰。心灭通摄空有。何不就通说心灭乎。为彰空有二心灭。故余经论中多同毗昙。身作证者。是中无心唯有色身。定与身合名身作证。故成实言。八解脱等皆是身证。何故独说灭定身证。答曰。是中更无有心。唯有身故。灭定如是。

一乘义二门分别(释名义一 辨体相二)

第一门中释其名义。所言乘者对人名也。行能运人。为人所乘故名为乘。所言一者释有四义。一简别名一。二破别名一。三会别名一。四无别名一。言简别者。据实以论唯一大乘随化分三。简别彼三。是故言一。言破别者。佛随众生假施三乘。众生闻已执为定实。佛为破其所执假三。是故言一。故经说言。十方佛土唯一佛乘无二无三。又经亦言。唯此一实。余二非真。言无二者。一大乘外无别声闻缘觉二乘。言无三者。一大乘外无别声闻缘觉二乘。并无随化所施大乘。问曰。直说无三之时无二已竟。何须别说无二无三。释言。声闻缘觉乘者。是大乘家对。然大有二。一者实大。二者权大。声闻缘觉非直是彼实大家对。当知亦是权大家对。言无二者。无实大家所对二也。言无三者。无权大家所对二乘并无权大。故言无三。何者实大。如华严等所说是也。彼说菩萨实修一切十三住中无漏真德。息除妄想证性成佛。故名为实。何者权大。如彼三乘别教之中所说是也。彼说。菩萨三阿僧祇但修有漏六波罗蜜。不习诸地无漏真德度三僧祇。次于百劫修相好业。于最后身修世八禅。厌离断烦恼后观四谛道树成佛。言不称实故名权大。破斯权大并破余小。是故言一。言会别者。总唯一大。佛随众生分一为三。今还摄三以归一大。因无异趣。果无别从。是故言一。故经说言。说大威仪以为木叉毗尼法等。木叉毗尼即大乘学。又经复言。声闻缘觉乘即是大乘。法华亦云。汝等所行是菩萨道。良以根本无二法故。问曰。向前破三辨一。今复何故会三为一。释言。对情破其别取。故说破三。废情就法一外无三。是故会别。即是一也。问曰。乘者人之所行。三乘人别随人说乘。乘应定别。云何为一。释言。此以理一故尔。故经中说三乘虽异同一佛性。其犹诸牛色虽种种乳色无别。三乘如是。佛性无别。性无别故。证之未圆唯一佛因。证之圆极唯一佛果。是故就实唯一大乘。故经说言。世若无佛非无二乘证二涅槃。一切世界唯一佛乘。更无余故无别二乘得二涅槃。会别如是。言无别者。就实论乘由来无别。非有三别可会可破。犹如虚空平等无二。是故言一。问曰。一乘以行为体。行别千殊。云何乘一。释言。法门有其二种。一别相门。二共相门。若就别相乘有无量。今就共相。是故言一。其犹众木共成一车。此亦如是。然此一乘经论之中亦名大乘。解有两义。一随人解释。诸佛菩萨是其大人。大人所乘故曰大乘。二当法辨释。备摄宽广。是故名大。名义如是。问曰。乘义道义何别。总相释之。能通名道。能运名乘。于中别分乃有三种。一就行法相对辨异。乘者是行。道者是法。行能运人。故说为乘。法为行履能通行心。故说为道。然就乘中非无有法。今对道法唯说为行。道亦有行。对彼乘行偏说为法。二就行中随义分异。一切行德能通名道。能运名乘。又复诸行体通名道。用通名乘。云何体通。行无障故。云何用通。能运人故。三就法中随义分异。能通名道。能运名乘。又复诸法体通名道。用通名乘。问曰。乘义门义何别。总相分之通入名门。能运名乘。于中分别亦有三种。一就行法相对辨异。门唯就法。通行人故。乘唯就行。能运人故。二就行中随义分异。一切诸行门别名门。能运名乘。又复诸行通入名门。运通名乘。三就法中随义分异。一切诸法门别名门。运通名乘。又复诸法通入名门。运通名乘。问曰。道义门义何别。释言。体一随义名异。通入名门。通到名道(此一门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血色梦境

    血色梦境

    你有过说走就走的旅程么?你乘坐的大巴车,真的属于这个世界么?一辆诡异的大巴车,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墓,一段家族往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小姑奶奶,你的嘴唇好温柔……”“晓薇老师,有件事情想和你商量一下……”“鬼姐姐,僵尸妹妹,你们怎么也来凑热闹……”
  • 嫡女皇后

    嫡女皇后

    她费心入宫,只为接近他的身;她天真烂漫,只为留住他的心;她龙榻跪爬,只为勾住他的魂!她是妖女,人人诟骂的祸水!世人却不知,她已不是‘她’,缱倦在他的怀里,她瑟瑟发抖,喃声叫屈,眸色却冰凉而深沉……
  • 棋与道

    棋与道

    本书是当代作者从自己的学棋经历出发,结合中国道法自然精神写的表述围棋与道之间的关系的杂文集。
  • 菜鸟修炼手册

    菜鸟修炼手册

    看小白在游戏中奋斗,由弱小到强大的蜕变过程,看他如何遇美收美,看他是怎样用菜鸟之名迈上巅峰的!一切精彩尽在《菜鸟修炼手册》!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娇帝少:太撩人

    傲娇帝少:太撩人

    新婚之夜,顾天依无故失踪,让新郎东方泽陷入绝望之地。一年后,她刚一出现就被抓了个正着,他用尽各种方式对她折磨,目的是要将她留在身边。她越是想要逃走,他就越是穷追不舍。这一辈子,无论天涯海角,顾天依也别想逃脱他东方泽的手掌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楼外楼

    楼外楼

    一场特别的航班,突然出现的兽潮。末世忽然来袭。拔地而起的高楼,末日的避风港。
  • 伪保守派领袖

    伪保守派领袖

    陈元铭,似乎、仿佛、大约是因为栽入厕所下水道而成为穿越一族成员。有改变历史的想法,却又不愿打头阵。幸好有张居正等人冲锋陷阵,咱暗地帮一小手,改革派、保守派左右逢源。出力气的活他们干,改革成果咱来享,悠哉游哉,不亦乐乎!纯粹靠运气的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有实力加上顺应大背景,才是不断超越过去的王道。另:坚守坑党的贞洁,必需滴!
  • 总裁的猫咪妻

    总裁的猫咪妻

    枪林弹雨,生死之争,奇门遁甲,阴阳双眸。只因为母报仇,一时间掀起风雨云涌。唐七七,S市唐家的私生女,寻回唐家,只为做棋子一枚,联婚工具。却不想,这场婚姻只是她谈笑间算计好的结果。废物一枚,人皆可欺。婆婆不喜,姑子不爱。怎么可能?淡然笑,婆婆被公公训斥;弹指挥,姑子被亲人暗骂;嫣然转,玩弄众人于鼓掌之间……这才是真正的她。一念善,诱得能者相助;一念恶,获取奇门认主,从此阴阳之眸,为她所用。只不想,唐家倾然覆灭,二十年前的爱恨情仇浮于水面,真相却是这样……
  • 局

    本书选录了在商业史上的十五场商战实例,包括纯黑色的较量、360度激斗贩卖、运动赛场龙虎斗、拖延就是胜利、胜者成就规则、胜者制定规则、天空的主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