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13900000075

第75章

次辨乘体。于中略以五门分别。一乘法分别。乘有二种。一者乘法。二者乘行。法有三种。一者教法。所谓三藏十二部经。二者理法。所谓佛性。于中分别二谛一实缘起法界是其理也。三者行法。六度等仪。言乘行者要唯三种。一闻。二思。三是行修。依教生闻。依理成思。依于行法集起行修。问曰。经说闻思修证。今此行中何不说证。摄入修故。二行断分别。行德虽众无出三种。一智。二福。三者是报。波若是智。五度是福。又复波若一向是智。施戒及忍一向是福。精进与禅亦福亦智。寿等八种是其报也。此三种中依智起福。依福起报。故地持言。若报报因及与报果皆依福起。福依智起。此三至果转名波若解脱法身。智为波若。福为解脱。报为法身。行德如是。言断德者。要唯三种。一烦恼断。五住结亡。此前智慧所断灭也。二者业断。分段变易二种因亡。此前福德所远离也。三者苦断。分段变易二种报尽。此前净报所出离也。此三种中断烦恼故诸业不生。业不生故苦报不起。苦不起故得大涅槃。以斯行断为一乘体。三自利利他二行分别。自行有二。一厌有为起离过行。二求佛智起集善行。利他亦二。一大悲方便。拔令出苦。二大慈方便。化令得乐。以斯两行为一乘体。自行之乘至果便住。化他行乘毕竟无尽。所化众生不可尽故。四证教分别。无始法性显成今德。名为证行。依教修起方便行德。名为教行。此之两行该始及终。五因果分别。因虽众多无出灭道。果虽无量不出菩提涅槃之德。问曰。因行运人至果可名为乘。果德穷满更无进趣。云何名乘。释有三义。一乘因至果。果仍因名故说为乘。二者至果。虽无去处非是果德不能运去。如劫尽火更无所烧非火不能。此亦如是。以其能运故说为乘。三至果中自行虽竟化他未息。乘大涅槃周旋齐度一切众生。故得名乘。乘体随别难以具论。略举斯五行无不摄。一乘如是。

二种庄严义四门分别(释名一 就位分别二 辨体三 就人分别四)

二种庄严者。一福德庄严。亦名功德。二智慧庄严。言福德者。善能资润福利行人。故名为福。福利是其善行家德。如清冷等是水家德。言功德者。功谓功能善有资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言智慧者。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说以为慧通则义齐。此福与智经中或复名为庄严。或复说之为菩提具。或名助道。或称律仪。言庄严者。如涅槃说。分别有四。一能严人。二能严心。第三严果。第四诸行共相庄严。故曰庄严。能为佛因亦名菩提具。资顺菩提名助道法。言律仪者。如地持说。内调名律。行合真则。故曰律仪。亦可调法名之为律。行合戒律。故曰律仪。能严行人。故曰庄严。名义如是(此一门竟)。

次辨体性。于中别以三门分别。一就行分别。二体德分别。三体用分别。言就行者。行谓六度。摄此六种以为福智。相状如何。经论不同。乃有四别。一依优婆塞经。施戒精进以为福分。忍禅波若以为智分。何故如是。施之与戒随事修行资助行人。福利义显故说为福。不能照见。故不名智。精进虽能遍策诸行而彼精进性是发动。随事修行精进相显。故从戒施摄之为福。余三种中。波若正是照见之性。故说为智。即彼波若安法名忍。忍体是慧。故摄智中。如五忍等。然就忍中义别有三。一他不饶益忍。加损能受。二安苦忍。逢苦堪耐。三法思惟忍。于法能安。此三种中前二非慧。后一是慧。彼经偏说法思惟忍为忍度。故摄入智中。即彼波若住缘名定。定体是慧。故摄智中。然就定中义别有二。一者事定系意住缘。二者理定慧心不动。彼经偏说理定为禅。是故禅度摄入智中。二依相续解脱及地持论。施戒及忍同为福分。波若智分。精进与禅亦福亦智。施戒及忍但能资润。故说为福。体非慧性。不能照见。故不名智。波若慧性。故说为智。简别前门。故不名福。精进与禅那体性是福。从其所生故。分二种福之与智。故地持说。依精进故修行施戒四无量等。是其福分。起闻思修是其智分。依禅修习四无量等是其福分。修阴界入巧便观等是其智分。问曰。向说。依精进故修行施戒四无量等以为福分。何故依禅唯修无量以为福分。释言。精进遍策诸行。是故通起施戒等善以为福分。施戒散善不依禅生。是故唯起四无量等以为福分。又问。精进起闻思修通为智分。何故依禅唯起修慧巧便之观以为智分。正以精进遍策诸行。是故通起闻思修等以为智分。闻思二慧乃是禅因非是禅果。是故依禅唯起修慧以为智分。三依大品等经。前之五度是其福分。体非慧性照明法故。故彼经中说之为盲。波若是智体。是慧性照明法故。是故论中说之为眼。四依涅槃经。前之五度及事中波若同为福分。以其不能见实义故。照理波若说之为智。见实义故。故彼经言。福庄严者从檀波罗蜜乃至波若非般若波罗蜜。慧庄严者是波罗蜜。何者波若。非波若波罗蜜。何者波若是波罗蜜。彼说六度。各有二种。一者布施乃至波若非波罗蜜。二者布施乃至波若是波罗蜜。随事修行不到实义。非是自性清净度故非波罗蜜。合理成者是其自性清净度故是波罗蜜。于中前五体非慧性一向为福。就波若中分取波若非波罗蜜助成前五亦判为福。分取波若是波罗蜜为智慧也。上来第一就行分别。次就体德以分福智。真心为体。从缘修生诸行为德。心体本净从缘说染。后息妄染真心始净。真心始净内照法界。说之为智。从缘修生方便行德。资顺义强。通说为福。体德如是。行体虽众无出证教。无始法性显成今德。是证行也。方便修生是教行也。教行修起资顺义强。通说为福。证行体明照穷法界。说之为智。体德如是。次就体用开分二种。体谓证如涅槃之行。用谓随缘世间之行。用随世间同世福善。说之为福。体则合如照第一义。说之为智。随世行中非无有智。隐而不彰。合如行中非无有福。隐而不说。故涅槃云。福庄严者。有为有漏以有果报有碍非常。是凡夫法。慧庄严者。无为无漏无有果报。无碍常住。是贤圣法。是凡法者。诸佛菩萨常在世间同凡行也。以同凡故有为有漏有碍非常。是圣法者。诸佛菩萨舍离世间合如行也。以合如故无为无漏无碍常住。此二即是地经之中常与无常二种爱果。福德是彼无常爱果。智是常果。然此二种性不相离。故经中说。无常共常常共无常。二种庄严体性如是(此二门竟)。

次就位论。位别有二。一世间出世间相对分别。地前世间。地上出世。然福与智义有通别。通而论之并通世间及与出世。所言别者如法鼓经说。地前之行名为福德。地上所行说为智慧。良以地前在相修行随事犹润故说为福。于深法性未能证见。故不名智。初地已上于深法性证见分明。故名为智。简别前门故不名福。二约眼见闻见分别。如涅槃说。初至九地闻见佛性未能眼见。因名为福。十地若佛同能眼见说之为智。位别如是(此三门竟)。

次就人论人。谓凡夫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约就此人以辨福智。略有二门。一对理分别。凡夫所行随事资润。说之为福。未能见理故不名智。三乘所行见理而成。故通名智。简别前门故不名福。二对实分别。实谓不空如来藏性。凡夫二乘于实未见。一切所行通名为福。诸佛菩萨见实性故。一切所行通名为智。凡夫二乘非无智慧。隐而不彰。诸佛菩萨非无福德。隐而不说。二种庄严略辨如是。

二种种性义三门分别(行位相对定其先后一 就分别二 就行分别三)

第一门中。约就行位辨定先后。二种性者。一习种性。二性种性。此二种性若据位分习种在前性种在后。若就行论性习同时。以同时故前后不定。依体起用先明性种后明习种。寻用取体先明习种后明性种。与彼证道教道相似。就位以论教道在前证道在后。世间之行为教道故。所以在前。地上之行为证道故。所以在后。据行论之证教同时。以同时故先后不定。依体取用。先证后教。寻用取体先教后证。先后如是。

第二门中。就位分别。为辨种性通对解行十地以论。于中义别有其四门。一释其名。二约解以分。三就行显别。四通解行以彰其异。名字如何。言种性者亦名十住。若言十住当分为名。解观成就不退名住。若言习种对后立称。依前观解习后性种所成行德。修而未成。说之为习。望后佛果能生曰种。第二性种亦名十行。若言十行当分以名备具法界一切行性。故名为行。言性种者对前望后以立其名。前习种中所修行德至此位中成就不坏。故名为性。望后佛果能生曰种。解行之位名有四别。一名解行。二名发心。三名回向。四名道种。言解行者。对出世道以立名也。于出世道解而行。故名为解行。言发心者。对果以名。于大菩提起意趣求故名发心。亦可发求出世之心故名发心。言回向者。亦是对果以立其名。回己善法趣向菩提。故名回向。言道种者。当分望后以立其名。当分中之如观道立故名为道。望后佛果能生曰种。十地之位亦有四名。一名十地。二名行方便。三名菩提分。四名圣种。言十地者。当分以名。行德成就住处名地。亦可望后能生名地。行方便者。当分以名。善起诸度名行方便。菩提分者。当分为名。出世之道名曰菩提。道行差别名菩提分。亦可此言对果以名。佛果之道名曰菩提。地上所行与彼为因名菩提分。言圣种者。当分望后以立其名。当分之中会正名圣。望后能生故说为种。名字如是(此一门竟)。

同类推荐
  • 皇明恩命世录

    皇明恩命世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aptains of the Civil War

    Captains of the Civil W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乘四法经

    大乘四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永嘉集

    永嘉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九转创世录

    九转创世录

    百战轮回,只为伊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只因未到伤心处。寻六合,灭异类,开天道。英雄垂暮,叹暮朝。大梦千万载,梦醒了成空;开天又辟地,逍遥恒宇中。
  • 无良炼妖师

    无良炼妖师

    浑噩而繁华的大都市里,李子凡命中注定般的拥有成为炼妖师的能力,一个本来自卑的男孩慢慢脱变为一个沉稳的男人,友情,爱情,李子凡从此便开始他炼妖寻宝,除妖复仇之旅。
  • 别随意改行

    别随意改行

    员工能够以说到不如做到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准则,对于员工个人和他所服务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其实,人对命运及工作的选择,其紧要处往往取决于自己。各种归途与结果,悬于一念!这一念就是你的观念和心态。智慧的选择比天生的才能更重要,执着的追求比盲目的奋斗更重要。人的命运不在出身,人的成功在于持有正确的心态,合理的做事方法,执着与舍弃。
  • 苍生为祭:捡来的祭品

    苍生为祭:捡来的祭品

    莫府之嫡女,一天一地,一生一死,一个万人之上母仪天下,一个扒皮抽骨以血祭天。传说祭品血色透明,无声无息,生而沉睡,醒来成祭,体香可乱兽,血液可起死回生。莫了了就是这个祭品,生来就注定要死的活死人,她不伤心,她并不知何为生何为死,承受剥离之痛后,一切又回回到混沌的最初。然而有一天她在沉睡中被唤醒,第一眼见到的那个男孩让她的命运脱离了原来的轨迹。那个小乞丐说:一个天下如果需要用一个女娃的血来换安定昌盛,那这个天下覆灭又如何?我们只是想活着。一起活着。
  • 武狂

    武狂

    “习武之人当为武狂,待吾登上凌绝顶,再笑世上无高峰”多年以后,青天对着眼前的一群听自己讲着故事的孩子说道。
  • 轮回孽缘:邪王的叛逆妃

    轮回孽缘:邪王的叛逆妃

    他,古邪,魔界之主,天纵之姿,却千年不愿飞升!她,无念,轮回之体,天之宠儿,却终得红颜消陨!一次相遇,她成了他的妃,是偶然,亦或者是命中注定?他宠她,她爱他,终知真相,她绝望,他无情!虚伪的宠爱之下只是谎言,为的不过是利用她,只因她是轮回体!
  • 绝色丑颜

    绝色丑颜

    绝代美人到了古代成了丑女却依然备受宠爱,颜夕沫苦恼不堪,为什么,她都已经变成无盐丑女了,依旧桃花成灾!面对一朵又一朵开得又大又绚烂的桃花,她无语问苍天。老天爷,你是在耍我吗?
  • 太子请纳妃

    太子请纳妃

    这是一个让你看了之后会笑的故事……一个很坑的坑……跳此深坑只能说明你是条真汉子!至于男主女主……我真的不想剧透……好吧还是没忍住……此文男女主身心干净!鄙人真的发誓!
  • 单车和别处

    单车和别处

    在无人觉察的夜里,他离家出走了。无从前瞻,也不想后顾,少年开始了一段看不见终点的巡礼。
  • 第三千零一条大道

    第三千零一条大道

    三千大道,早已被占完,成神已无大道之基可用……不过那又怎样,既然无道,那我便自创一道,成就我无上神位!同样能屹立于宇宙万族之巅!或许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