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1500000009

第9章 清凉著奇——五臺山與元代的佛教崇奉

提要:名列佛教東方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蒙古皇帝統治以後,迎來了一個輝煌的時代。本文以所搜羅到的資料進行相關方面的考察,得出如下結論:一、在佛教東方“四大名山”中,當有元一代,唯有五臺山有皇帝、皇太后、皇太子的“巡幸”。自世祖在位起,中經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數帝,皆有相當規模、由朝廷出資出夫進行的營造。二、五臺山的高僧見有正順、信明、慧印、文才、了性等人,由這些高僧主持,頻繁地進行爲朝廷或國家的祀神或祈福的活動。本屬自然而人們又未能理解其原因的種種怪异現象,爲茲夏猶“清凉”的名山添上了“神聖”的光華。三、終孛兒只吉氏一朝,五臺山一直保持著尊崇的地位,前來朝游的僧、俗紛至遝來。在他們中,不僅有來自南中國的向往者,尚有來自高麗、日本的參拜者。四、爲便於采辦、修築或管理,元代在五臺山破例設立了不少官府,而莅臨或裁决事務的貴臣,有帝師等。卻爲給當地百姓平白增加了許多負擔,遭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責難。五、追究元代五臺山興旺發達的原因,不外乎“人杰地靈”與朝廷對佛教的高度重視。難以枚數的送行詩文,正是這種興旺發達程度的一個反映。

佛教東方四大名山,蓋各以爲文殊、普賢、觀音、地藏菩薩爲香火叢林的五臺、峨眉、普陀、九華。傳爲文殊菩薩“示現之處”的五臺,又以“清凉勝境”著稱。《續清凉傳》卷上張商英《清凉山賦》:“夫清凉山者,燕、趙西南,山名紫府,地號清凉,乃菩薩修行之地,是龍神久住之鄉。冬觀五頂如銀,夏觀千峰似錦。實文殊之窟宅,號衆聖之園林。”倪謙《倪文僖集》卷三二《五臺山倡和詩集序》:“五臺山在雲、代之間,峰巒有五,巍然若臺,故以名焉。在昔相傳爲文殊示現之地,往往有神光之异,號爲靈山,又名清凉山”。楊慎《升庵集》卷七六《五臺山》:“今北臺即是中臺,中臺即是南臺,大黄尖即是北臺,栲栳山即是西臺,漫天石即是東臺。惟北臺、中臺古時無异,東臺、西臺古今無别。無恤臺,恒山頂是也。昔趙襄子名無恤,曾登此山觀代國,下瞰東海,西瞢躠山,有宫池、古廟。隋煬帝避暑於此而居,因天池造立宫室,龍樓鳳閣,遍滿池邊,號爲西埵。南繫舟山上,有銅鐶,船軸猶在,昔帝堯遭水,繫舟於此。世傳文殊見於南臺,號爲南埵。北有覆宿堆,即夏屋山也。下見雲州,謂之北埵。中臺稍近西北,有太華泉。東臺去太華泉四十二里,西臺去太華寺泉四里,南臺去太華泉八十里,北臺去太華泉十二里。”

在以上四大名山中,蒙古皇帝足迹所到者,唯距離京畿區域最近的五臺。《元史》卷二八《英宗紀》、卷一三六《拜住傳》:“(至治二年五月)車駕幸五臺山。禜星於五臺山。六月,車駕幸五臺山,禁扈從宿衛,毋踐民禾。”“至治二年,帝幸五臺,拜住奏曰:自古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爲本,失其心則失天下。錢穀,民之膏血,多取則民困而國危,薄斂則民足而國安。帝曰:卿言甚善,朕思之。民爲重,君爲輕,國非民,將何以爲君?今理民之事,卿等當熟慮而慎行之。”袁桷《清容集》卷一六《開平第四集序》:“至治二年三月甲戌,改除翰林直學士。四月乙丑,出健德門買小車,臥行。八日,至開平,舍於崇真宫,有旨:道士免扈從,宫中闃無人聲。車駕五月中旬始至,書詔簡絶,僅爲祝文十三道。”“閏五月,上幸五臺山,以實録未畢,趣史院官屬咸還京。是月丁巳發,癸亥還寓舍。五月灤陽大寒,閏月道中大暑,觀是詩者,亦足知夫馳驅之爲勞、隱逸之爲可慕也。六月丁卯朔,桷叙。”許有壬《至正集》卷六一《普顔神道碑銘》:“[至治二年,普顔]改燕南道[肅政廉訪使],黜牧守之不才者。英宗幸定興、五臺,皆以行部進見,賜賚優渥,衛士不敢肆暴,上有命,公力奉焉。”

除皇帝外,來到五臺山者,尚有皇太后和皇太子。皇太后有二位:一爲成宗鐵木耳之母“裕宗徽仁裕聖皇后”闊闊真,姚燧《牧庵集》卷一二《報恩寺碑》:“[韓氏]乃削髮爲比丘尼妙法,即聶營别業,創殿像佛,第建食堂、厨庫,前翼三門,後敞丈室,而贍衆有田如千頃,及山林、園圃、水磑等利,號曰報恩寺。德趣向孤夐,名達於徽仁裕聖皇后,召見,命坐,賜之僧衣。而元貞璽書及皇太后教兩下,以麻衛其寺。是年(元貞元年),裕聖幸五臺,德實從,眷睞優渥。”蘇天爵《滋溪稿》卷二三《王忱行狀》:“時成宗初即位,奉事太后惟謹。於是,太后親幸五臺,大建佛宇,爲民祈福。上敕中書遣官護作,工部司程陸信者,驅民數千人入山伐木,山深險多虎豹,民被傷死者百餘人。公曰:民未獲福,已先受害,殆非國家建寺之始意也。入言太后,太后命稍損其役,仍賜死者家鈔人若干貫。”一爲武宗海山之母“順宗昭獻元聖皇后”答己,《元史》卷一一六《后妃傳》、卷九九《兵志宿衛》:“至大二年正月,[昭獻元聖]太后幸五臺山,作佛事,詔高麗王[王]璋從之。”暨,“武宗至大二年,太后將幸五臺,徽政院官請調軍扈從。省臣議:昔大太后嘗幸五臺,於住夏探馬赤及漢軍内各起扈從軍三百人,今遵故事。從之”。

皇太子也有二位:一是未及登基、後被追謚爲“裕宗”的真金,《元史》卷七《世祖紀》:“至元九年正月,敕燕王(真金)遣使持香旛,祀岳瀆、后土、五臺興國寺。”一是二年後君臨的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清容集》卷二六《玉吕伯里伯行神道碑》:“至大元年,今上皇帝(仁宗)時爲皇太子,[伯行]以本部官見,問:今何階官?再拜謝不敢,遂加正議大夫,俾稱其職。值營繕推佛寺恩賞,悉謝不受。[二年]從皇太子如五臺山,頓遞如法,而不病於民,賜白金、名馬以寵之。”黄溍《金華集》卷四三《柏鐵木兒家傳》:“至大二年,王(柏鐵木兒)侍仁宗至五臺山,還京師。十月,拜中奉大夫、陝西等處行尚書省參知政事,以陝西重鎮,且東宫湯沐邑也。”《元史》卷一三一《拜降傳》、卷一七八《王約傳》、卷一七四《郭貫傳》:“至大二年,仁宗奉皇太后避暑五臺,拜降供給道路,無有闕失,恩賚尤渥。比至都,改資國院使。”“至大二年,仁宗在東宫,雅知[王]約名,思用以自輔,擢太子詹事丞,從幸五臺山,約諫不可久留,即日,還上京。”“至大二年,仁宗至五臺山,貫進見,仁宗因問:廉訪使滅里吉歹何以有善政?左右對曰:皆副使郭貫之教也。因賜貫瑪瑙數珠、金織文幣。”

根據也許是稍有誇張的説法,該處的佛教建築要到甲寅歲亦憲宗四年宗王忽必烈自雲南北返後,始得基本恢復。虞集《道園學古録》卷四八《佛國普安大禪師塔銘》:“世祖征雲南還,劉公(秉忠)請承制錫師(至温)號曰佛國普安大禪師,總攝關西五路、河南、南京等路、太原府路、邢洛磁、懷孟等州僧尼之事,刻印以賜。師鋭意衛教,凡僧之田廬見侵於豪富及他教者,皆力歸之。馳驛四出,周於所履,必獲其志乃已。自其門人或勸之少憩,弗懈也。五臺山清凉勝會凡百晝夜,既得請,興廢於兵火數十年之後。師假貸以經始,既而四方雲集向應,金穀之施,與瓜果之供養,反有過承平之時,而山之真容等院,因以完實而新美。若此者,特其材略之緒餘也。”不過,就在位天子發起的“造作”活動來説,最遲也在至元中就已展開。《元史》卷一二《世祖紀》、卷一八《成宗紀》:“至元二十年三月,御史臺臣言:平灤造船、五臺山造寺伐木,及南城建新寺,凡役四萬人,乞罷之。詔伐木建寺即罷之,造船一事其與省臣議。”“元貞元年閏四月,爲皇太后建佛寺於五臺山,以前工部尚書涅只爲將作院使,領工部事;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使宋德柔爲工部尚書,董其役;以大都、保定、真定、平陽、太原、大同、河間、大名、順德、廣平十路,應其所需。”

元貞初在五臺山開始的“造作”,其肇端亦即選址工作,完成於元世祖至元末。此舉,乃是出於吐蕃高僧膽巴的建議。釋念常《佛祖歷代通載》卷二二暨《膽巴傳》:“帝(元世祖)於五臺運工建寺,有澗無水。興工之日,段、張沿澗覓水,突然涌出,給濟不乏。”“癸巳(至元三十年)夏五,上患股,召師(膽巴)於内殿,建觀音獅子吼道場,七日而愈,施白金五十錠。叙及相哥譖師之語,師以宿業爲對,宰臣莫不駭服。上謂師曰:師昔勸朕五臺建寺,今遣侍臣伯顔、司天監蘇和卿等相視山形,以圖呈師。師曰:此非小緣,陛下發心,寺即成就。未幾,上宴駕。”稍晚,又由成宗派遣重臣前往籌措,以“繼述”之。趙孟頫《松雪齋集》卷外《五臺山文殊菩薩顯應記》:“聖上即位之二年(元貞元年),以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遺旨,將建寺於五臺山。春三月,詔中書右丞張公九思偕平章政事段公那懷,往相其宜。公奉詔星馳,越四月既望,至五臺,寓宿金界寺。寺僧五臺僧録出宋張商英所著《[續]清凉傳》示公,載當時所見圓光金橋、聖燈菩薩、獅子顯現之异甚詳。公意商英固文士,容有增飾,未之信也。十七日,訖事,言還。閏四月廿二日,再被旨至五臺山,鳩工興事,祠后土、龍王。”

其後,五臺山的類似營建時斷時續,頗具規模。爲了便於采木和運送,一度專派官員,並擬從保定路西的五回嶺開闢道路。《松雪齋集》卷八《蔚州楊氏先塋碑》:“皇太后幸五臺山,以侯(楊贇)爲中順大夫、知宣德府,仍領采木之役,特賜鈔二千五百貫,貂裘一。”《元史》卷二二、卷二三《武宗紀》、卷三〇《泰定帝紀》、卷一七〇《吳鼎傳》:“大德十一年八月,建佛閣於五臺寺。十一月,建佛寺於五臺山。至大元年二月,發軍千五百人修五臺山佛寺。五月,御史臺臣言:比奉旨罷不急之役,今復爲各官營私宅。臣等以爲俟旺兀察都行宫及大都、五臺寺畢工,然後從事爲宜。有旨:除()頭、三寳奴所居,餘悉罷之。十一月,皇太后造寺五臺山,摘軍六千五百人供役。”“至大二年九月,三寳奴言:冀寧、大同、保定、真定以五臺建寺所須,皆直取於民,宜免今年租税。從之。三年正月,營五臺寺,役工匠千四百人、軍三千五百人。”“泰定三年二月,建殊祥寺於五臺山,賜田三百頃。”“至大元年,改正奉大夫、保定路總管。時皇太后欲幸五臺,言者請開保定西五回嶺,以取捷徑。遣使即[吳]鼎,使視地形、計工費,鼎言:荒山斗入,人迹久絶,非乘輿所宜往。還報,太后喜,爲寢其役。”

工程繁浩,難免役夫死、傷。孛术魯翀《菊潭集》卷二《王忱神道碑》:“元貞二年,五臺大建佛廬,敕中書擇鋭事吏董役。工部司程陸信驅民夫數千,冒險伐木,死虎豹蛇虺者百有餘人。其時皇太后幸其所,公入言:以寺福民,福未及而害已甚,非初意也。徽聽開悟,减其役,仍賜?死者家。”《元明事類鈔》卷一九《五臺山寺》:“《筆麈》:五臺山寺,元太后宏吉剌氏所造。創寺之役,民夫伐木,運石死者萬人。”不過,“成績”顯著,有元一代所修築佛寺,計在十座以上。《光緒清凉山志》卷二《伽藍勝概》、卷五《帝王崇建》:“普恩寺,東山,舊稱西天寺,元建。”“鎮瓦寺,玉花池南,元建。”“壽寧寺,在三泉寺南嶺。成宗及英宗幸山,命重葺焉。”“西壽寧寺,元碧峰建”。“護國寺,鷲峰南三里許。元成宗敕建。”“萬聖祐國寺,交口東山麓,元海印大師居此,注《肇論》。英宗爲建寺,賜號弘教大師。”“金燈寺,南臺東北麓,元建。”“望海寺,東臺,元建。”“温泉寺,臺東南五十餘里。元重修。”“净名寺,臺西北繁峙縣南。元天曆二年,推官郭琪重葺”。“清源寺,大黄尖下二十里,元建”。暨,“元貞二年,帝幸臺山,睹靈現有感,敕建萬聖祐國寺”。“至治二年,帝幸臺山,見文殊化身,晃若臨鏡。是年,復建普門寺。”

作爲佛教名勝的五臺山,自然少不了高僧。《光緒清凉山志》卷三《高僧懿行》:“正順,蔚州高氏子,詣臺山壽寧用公座下,祝發披緇,依年受具。結廬深樹,唯閲華嚴數盈千部,常作華藏觀。嘗建華藏閣,下爲海水,出大蓮華,毗盧金像,坐蓮華上。每對佛禪觀,三五日方起。大元皇太后三詔不赴,授五路總攝之職,固辭不受。成宗幸山,大加禮重。”“信明,五臺高氏子,依本山清凉寺洪公披剃。年二十四,業講二十四受大戒,述盂蘭等鈔,名振叢席。日誦大乘,殊無少怠。元主詔入燕京,賜座殿庭,應對稱旨,命貴戚從菩薩戒,授以僧統之秩。”“慧印,關西張氏子。從普救月公學圓覺了義,又從白馬寺大慧國師學華嚴圓極之教,復從栖岩益公學唯識等論。二十一歲,從五峰信公受苾蒭,大戒於鄢陵。二十四,以靈峰燦公之勸,嗣法於栖岩。又從律師秀公講四分律。二十五,從心崖和公學因明等論。二十八,從大通驗公講華嚴疏。三十,居太行之阿,修一相三昧七年。皇慶元年,承詔至京,於安國寺講經。及歸山,上賜紫衣、香藥,遣旌幢送至臺山萬聖佑國寺,以主法席。至治元年,從帝師受秘密之訣。二年,英宗幸臺山,賜幣及玉文殊像、七寶念珠。文宗詔住承天寺,授司徒一品銀印,師固辭。”

除正順、信明、慧印外,尚有文才、了性等。《歷代佛祖通紀》卷二二:“師諱文才,楊氏,弘農人。所著懸談詳略五卷、論略疏三卷、惠燈集二卷,皆内據佛經,外援儒老,托譬取類,其辭質而不華,簡而詣微,取其達而已。隱居成紀,築室樹松,將以終老,然以行修乎邇,德加乎遠,雖自韜晦,其道愈彰。人尊其德不敢名,以松堂稱之。佛教之興,始於洛陽白馬寺,故稱釋源,其宗主殁,詔以師繼之。世祖嘗以五臺絶境欲爲佛寺而未果也,成宗以繼志之孝,作而成之,賜名大萬聖佑國寺。以爲名山大寺,非海内之望不能尸之,詔求其人於帝師迦羅斯巴。會師自洛陽來見,帝師喜曰:佑國寺得其人矣;詔師以釋源宗主兼居佑國。”“公諱了性,號大林武氏。依耆德安公爲浮圖,歷諸講庠,探賾經論,研精秘奥。始遇真覺國師,啓悟初心。既而周游關、陝、河、洛,歷汴、汝、唐、鄧,放於襄、漢,尋幽覽勝,以博其趣。所至必訪其人,詢至道之要。其所師而學者,如柏林潭公、關輔懷公、南陽茲公,皆以義學著稱。後從真覺至臺山,真覺殁,北游燕、薊,晦迹魏闕之下,悠悠如處江海之上,與世若相忘焉。會萬寧既建,詔公居之。至大中,太后創寺臺山,寺曰普寧,以茲擅天下之勝,住持之寄,非海内之望莫能勝之,故以命公。”

與其他地方一樣,五臺山的高僧也爲朝廷或國家舉行祈福和祭神的活動。後者,常由皇帝指定人員主持。胡遹《紫山集》卷一九《祭五臺山神文》:“某官某,謹遣某致祭於五臺山神。方今聖天子在上,百神受職,岳瀆之外,名山大川在一方者,望秩禮畢,守土官歲時致祭,未嘗廢祀。聖天子恐土人之不誠潔,黍稷之非馨,時遣名僧作佛事以祭。國家敬恭明神,匪懈匪怠,惟神歆受明禋,不可不垂報佑。興雲霈雨,潤枯蘇旱,神之職也。雨澤愆期,年穀不登,灾及於民,豈神之欲也?”“比歲秋旱,太原一方之膏澤,神實主之。聖天子禱祀之誠,惟神其鑒之。”前者,則又被稱爲“佛事”。《元史》卷一〇、卷一四《世祖紀》,卷二八《英宗紀》,卷三二、卷三四、卷三五《文宗紀》:“至元十六年六月,五臺山作佛事。”“是歲(至元二十四年),命西僧監臧宛卜卜思哥等作佛事坐静於大殿、寢殿、萬壽山、五臺山等寺,凡三十三會。”“至治三年四月,敕京師萬安、慶壽、聖安、普慶四寺、揚子江金山寺、五臺萬聖佑國寺作水陸佛事七晝夜。”“天曆元年十一月,作佛事於五臺寺。”“至順元年五月,遣使詣五臺山作佛事。”“至順二年四月,命西僧於五臺及霧靈山作佛事各一月,爲皇太子古納答剌祈福。”

五臺山的魅力,還在於足以令時人感到神奇的自然“靈异”。《松雪齋集》卷外《五臺山文殊菩薩顯應記》:“公(張九思)時行初獻事,奠畢,寺東南有雲氣如兜羅綿狀,漸升至日邊,遂成五色,中有億萬菩薩升降出没,至於旌旛、幢蓋之屬,亦以億萬計,不可名狀。一時同行者,若殿中所遣使、若軍官、若從者役徒,莫不具睹。廿三日,中殿飯四千僧,食時,東南方復見光景,如獻奠之日。日既西,還自山中,方據鞍次,復見如初。行三十里,餘光亦隨之,其靈祥若此。寺僧乞記於公,以傳久遠,公以命孟頫。蓋聞諸佛菩薩,以神通力,放大光明,自短見淺聞,莫不以爲誕。然古書所載,亦往往而有,不可盡以爲怪而非之。元貞元年六月十一日記。”李繼本《一山集》卷一《喜雨賦》:“辛亥(至大四年)夏,余寓繁峙,彌月不雨。五月二十有二日大雨,作喜雨賦。五臺之北,五原之陽。太行削雲間之老翠,滹水落天上之銀潢。澮畝縱横,池館清凉。雞犬静其無嘩,花竹秀兮有香。臥雲子游而樂之,遂解裝林下,而卜鄰於暖泉之傍。鄉大夫喜其來,而懼其遑也,相與劌荒榛、締草堂,開蔬圃、拭藥囊,有琴在御,有書滿床。奚奴舂久陰之白粲,鄰父過墻頭之緑觴。步明月而歌窈窕,臨逝波而咏滄浪。迹絶於城市,心息乎紛攘。”

終元一代,五臺山一直保持著在釋門中的崇尊地位。黄鎮成《秋聲集》卷三《用鷲峰師韻送澗泉上人游方—五臺》:“去禮文殊寳刹開,倚空巒岫鬱崔嵬。金函奉旨傳香至,白圖形載法來。心鏡象懸天外月,教筵獅吼地中雷。還將拂子閑拈起,更上翻經第一臺。”顧瑛《玉山璞稿·五臺山》:“海涌如來室,清凉即五臺。春風山頂雪,飛度雁門來。”前往求醫者有之,《元史》卷一九七《孝友傳》:“丁文忠,許州(偃)[郾]城人,業鼓冶。母和氏疾,與弟文孝竭力調侍。母卒,文忠廬墓側,不與妻面者三年。父貴又疾,醫不能療,文忠造車一輛,兄弟共御之,載父禱於嵩山、五臺、泰安、河瀆諸祠,途遇异僧,遺藥而愈”。前往朝拜者有之,戴良《剡源集》卷一三《送鄭聖與游闕里序》:“東南慷慨士大夫,异時局於地狹,不得遠游以爲恨。自中原道開,游者響奔影赴,惟恐居後。然皆不能無所健羡,未有無求於人而往者也。余惟見吾里中僧六七輩,相結約徒,步禮五臺、天臺。一黄冠思慕嵩高、緱嶺,踴躍既至其地而歸,皆侈然以道自重。”《秋聲集》卷三《贈了上人游方》:“上人携月自西來,又擬乘風過五臺。山到白雲應駐錫,地逢滄海衹浮杯。黄梅再熟傳宗去,貝葉初收説法回。我亦尋幽少吟伴,幾時看瀑上天臺?”

當代的許多高僧,都有足以羡稱的訪禮五臺山經歷。馬臻《霞外集》卷四《贈顛上人》:“越僧號顛叟,遠自鑒湖來。携詩扣我門,一見心顔開。自説蚤行脚,見佛向五臺。倜儻了不羈,談笑無塵埃。乃知顛非顛,俗眼徒見咍。達士心地空,明明本無猜。詩成作回向,此道何悠哉!春風亦浩蕩,飛花下蒼苔。”《松雪齋集》卷九《圓明大師定演塔銘》:“七歲入大崇國寺,事隆安和尚爲弟子,遍習五部大經,服勤左右,朝夕不懈。隆安亟稱之。於是,遂使之研精抄疏求第一義。及隆安順世,遺命必以師補其處。法兄總統清慧寂照大師,亦退而讓之,師固辭。是夕,其徒有夢净室中一燈燁然,旦爲師言,且勖師曰:正法不可以無傳。人天眷眷,望有所歸。師計不得已,遁去。三游五臺山,還居上方寺。”王惲《秋澗集》卷二三《送僧印東還鍾離詩,並序》:“予寓居安貞里東,行百舉武,有精舍曰文殊。僕方謝事需命,間一往焉。與僧法印,號無文晤言,以適吾懷,因知師係出濠之郭氏。”“師幼讀儒書,長習陰陽、風角等術。既而悟塵世虚幻,遁入招信嘉山,尋師學浮圖法,清修苦行,致價重一時,爲兩淮朱制閫所尊敬,特起華嚴禪院爲栖息之所,仍誦其品目,追報母恩。江淮平,飛錫五臺,禮文殊光相。遂抵京師,參叩叢林,富觀大乘氣象。其安心枯寂,脱屣榮利,飄飄然如孤雲野鶴,任其去來,若不然形迹所得者。”

尚有經游五臺山而遁入“空門”的出家人,陳旅《安雅堂集》卷九《平江路歸元興國禪寺碑》:“姑蘇人曹聚,因予友俞伯康見余而言曰:吾世居長洲縣之武丘鄉,曰歸元興國禪寺者,吾家所創也。吾父諱如理,母張氏,皆儉勤以治生,貲殖日殷,而皆向慕佛乘。吾父以至元十八年,爲杜多禮文殊五臺,有竒應,遂游京師。會世祖皇帝度僧,得賜僧牒以歸。乃入虎丘雲岩禪寺,從雲夢南禪師爲弟子,吾母亦去爲比丘尼。”《松雪齋集》卷外《仰山栖隱寺滿禪師道行碑,奉敕撰》:“師名行滿,號萬山,俗姓曾氏”。“師生而穎异,不爲兒嬉,齠齔日記數千言,學問之暇,常黙然宴坐,有出塵之態。先生曰:此兒非吾家可有,遂舍送雲亭蕩原彌陀院爲童行,名福可,時九域甫一師,自念曰:佛祖出世,爲一大事。因緣我等,溺於塵勞,何日撒去?挈包笠北游,首登五臺。至元庚辰,至仰山,有會心處,遂留剃髮,禮澤庵公爲師,更今名,受具於大同大普恩之圓戒會。”不用説自五臺山請到大都新成寺院作“主教”的“大師”,猶曾得到朝廷的封爵。《道園録》卷二五《大承天護聖寺碑》:“至順三年,[大承天護聖]寺大成。於是,召五臺山萬聖寺釋師惠印,特賜榮禄大夫、司徒,主教於寺”。

蒙古皇帝治下的五臺山,也是東瀛各國衲子、俗客瞻覽的勝選。有來自日本者,程本立《巽隱集》卷一《送日本僧游五臺》:“中國有僧來日本,鐵船過海是耶非?三更地底金烏出,萬里雲邊白鶴飛。性本圓明能作佛,迹無拘礙已忘歸。五臺到日應殘臘,看取天花滿衲衣。”有來自高麗者,權近《陽村集》卷三八《正智國師碑》:“智泉,至治癸亥(三年),與今王師無學俱入燕京,謁指空於法泉寺。又往五臺山謁碧峰和尚,有名士趙氏仲穆爲書叢源古篆二大字以贈,師之號也。”甚至還有緣“朝覲”一時逗留的在位國王,《高麗史》卷三三《忠宣王世家》:“忠宣王元年三月,元太后幸五臺山,王(王璋)扈從。”更不用説“混一”後的南宋故土浙東西、淮東西等處了,方回《桐江集》卷續一一《送起上人》:“嘗徒步游五臺,至松漠。同予至嚴瀨,留南山兩月還徑山。福唐人,孫氏。五臺秋雪外,一缽幾年歸?名刹今無數,真僧似此稀。萬山供破屩,九月耐單絺。定憶穿南麓,同聽落葉飛。”成廷珪《居竹軒集》卷三《送清淮叟上人游五臺》:“雁門西畔是靈山,山作青螺五髻鬟。春日花開殘雪裏,僧房人在白雲間。善財會問何時遍?文暢嬉游幾日還?淮海清公更瀟灑,早將聞見動禪關。”

與其他三座佛教名山不同,當有元之時,五臺山自有不少派設的宫廷機構。程文海《雪樓集》卷六《靳用墓碑》:“大德八年,會建寺五臺山,詔選可任本寺規運所提點者。有司以君(靳用)應詔。到官期月,廪庫充溢。”柳貫《柳待制集》卷一一《劉德智墓誌銘》:“[劉]德智,稍進壽福院掾。壽福出納五臺諸寺錢糧,其田入隸浙西數郡。”《元史》卷二四、卷二五《仁宗紀》,卷三九《順帝紀》,卷八四《選舉志》:“至大四年三月,罷五臺行工部。皇慶元年三月,置五臺寺濟民局,秩從五品。”“延祐三年十月,敕五臺靈鷲寺置鐵冶提舉司。”“後至元四年五月,立五臺山等處巡檢司。”暨,“延祐四年,部議:隆禧院令史、譯史、通事、知印、典吏,同五臺殊祥院人吏一體常選内委付。其出身若有曾歷寺監並籍記各部令史人等,考滿同二品衙門出身,降等叙,白身者降等,添一資升轉;省部發去者,依例遷叙。後有闕,令史須於常選教授儒人職官並部令史見役上名内取補,宣使於職官並相應内參補;通事、知印從長官保選,仍參用職官,違例補充,别無定奪。殊祥院人吏,先未定擬,亦合一體。”

在佛教事務的管理中,見有“西僧”、“帝師”的作用。《滋溪稿》卷一二《董士良神道碑》:“[大德中]五臺敕建佛宫,西僧入京師者,道出其邑(曲陽縣),供億浩穰,民不堪命。公(董士良)言於朝,請裁省其冗濫,仍令分行旁縣,少舒民力。從之。”王禕《王忠文集》卷二三《陳仲晋哀辭》:“先是,陳仲晋在宣政,從帝師至五臺山,風土不宜,因感羸疾。明年(至正十年),入京師,扈駕上京,往來勞勩,感疾益深。”受委官員,亦有蒙古貴臣。《雪樓集》卷一三《應州覺興寺長明燈記》:“去年夏,承詔祝釐五臺山,還過應州,造覺興寺,向佛作禮,仰見長明燈炯炯静照,若有所感。因念曰:俾吾(也先帖木兒)子孫世世克忠克孝,毋忝乃祖,聨輝繼燭,不當如是燈乎?遂捐白金五十兩、楮幣五百緡於寺,以續是燈之明。”而於講經法會,更不乏精彩絶倫者。《松雪齋集》卷外《五臺山寺請謙講主講清凉疏》:“説方便法,開方便門,誘群生於漸悟;住清凉山,講清凉疏,演諸佛之真乘。須得碩師,庶開後覺。恭惟性天開廓,心月朗明,萬論千經,皆爲正受。七處九會,久巳圓融。遍恒河沙,覆以廣長之舌;作法界觀,普宣微妙之音。香風吹天雨之花,甘露灑海雲之會。請升猊座,便發麈談。寶光現五臺,贊佛恩之難盡;金輪鎮萬國,祝聖壽之無疆。”

面對因崇奉佛教給地方居民帶來的負擔,“中朝”、“地方”的反對意見都十分强烈。《秋澗集》卷九〇《停不急之務權停一切工役》:“竊見大都雜役、五臺拖木等夫,及諸寺院營造,比年以來,未嘗停輟。”“况今真定至大河迤南,年穀不登,百姓嗸嗸,例皆乏食,自捄不暇。據上項工役,似合權且停放,以見國家罷不急、節浮費,救灾恤民至意。”張養浩《歸田稿》卷二《上時政書》:“庚戌年(至大三年),比見累年,山東、河南諸郡蝗旱薦臻,沴疫暴作,郊關之外,十室九空。民之扶老携幼,累累焉,鵠形菜色,就食他所者,絡繹道路。其他父子、兄弟、夫婦,至相與鬻爲食者,在在皆是。”“今聞創城中都,崇建南寺,外則有五臺增修之擾,内則有養老宫展造之勞,括匠調軍,旁午州郡。或渡遼伐木,或濟江取材,或陶甓攻石,督責百出,蒙犯毒瘴,崩淪壓溺而死者,無日無之。糧不實腹,衣不覆體,萬目睊睊,無所控告。以致道上物故者,在所不列,似此疲氓,使佛見之,陛下知之,雖一日之工,亦所不忍。彼董役者,惟知鞭朴趣成,邀功覬賞,因而盗匿公費,奚暇問國家之財詘、生民之力殫哉?”“况五臺新寺等役,其費豈止百金?其勞豈特一宫之役?其直又豈止中人十家之産而已?”

就是“臨幸”,也曾遭到嚴厲的批評。《元史》卷一九《成宗紀》:“大德元年三月,五臺山佛寺成,皇太后將親往祈祝,監察御史李元禮上封事止之。”《道園録》卷一〇《題故國子司業李公挽詩後》:“李公(元禮)拜監察御史,上疏論東朝建五臺寺,天子爲之改容,臺省爲之竦懼。”《元文類》卷一五李元禮《諫幸五臺疏》:“伏見五臺創建寺宇,土木既興,工匠夫役不下數萬人,附近數路州、縣供億煩重,男不暇耕,女不暇織,百物踴貴,則民將有不聊生者矣。又聞太后親臨五臺,布施金幣,廣資福利。”“時當盛夏,禾稼方茂,百姓歲計全仰秋成,扈從經過,千乘萬騎,不無蹂躪,其不可一也。太后春秋已高,親勞聖體往復,暑途數千里,山川險惡,不避風日,輕冒霧露,萬一調養失宜,悔將無及,其不可二也。陛下即位以來,遵守祖宗成憲,正當兢業持盈之日,凡上舉動,必書簡册,以貽萬世之則,書而不法,將焉用之?其不可三也。夫財不天來,皆出於民,今朝廷費用百倍昔時,而又勞民傷財,以奉土木,其不可四也。佛者本西方聖人,以慈悲方便,爲教不與物競,雖窮天下珍玩供養不爲喜,雖無一物爲獻亦不爲怒。今太后爲國家爲蒼生崇奉祈福,福未獲受,而先勞聖體,聖天子曠定省之禮,軫思親之懷,其不可五也。”

毫無疑問,在五臺山的佛教史上,元代乃是其中極其輝煌的時段。究其原因,無外有二。一是人杰地靈和由來已久、膾炙人口的傳説,《乾隆清凉山志》卷一八釋明本《送斷崖禪師游五臺歌》:“五臺山在天之北,獅子吼處乾坤窄。我兄曾解獅子鈴,擬向山中探幽賾。文殊老人雙眼黑,一萬菩薩滿坐莓苔石。衹憑倒卓鐵蒺藜,一齊趁入無生國。諸子去時誰繼踵?盡將五臺攝入草鞋雙耳孔。虚空滿貯赤玻璃,小看秘魔岩石動。歸來説與傍人知,德山臨濟皆兒嬉。今生元無佛與祖,就手拗折烏藤枝。坐斷高高峰頭那一著,銀山鐵壁人難窺。翻思少林九載面空壁,千古萬古知誰知?信手拈起一莖草,總是金毛獅子威。”二是對佛教的空前重視,正是諸如皇帝、皇太后、皇太子的傾心,才使五臺山有資金大事修築,有巨匠、高僧參與相關的事務。在巨匠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雕塑巨匠尼婆羅人阿尼哥。《雪樓集》卷七《阿爾尼哥神道碑》:“元貞元年,公(阿尼哥)又建萬聖佑國寺於五臺,裕聖臨幸,賞白金萬兩,妻以戚里女囊和爾沁(囊忽真)資送中給。”“大德五年,建浮圖於五臺。始構,有祥雲瑞光之异。”“公平居,恒誦生滅滅以寂滅爲樂,先於五臺北山構招提一區。四年而成,浩然有退休志。”

五臺山之成爲各方紛至遝來之地,自有同時代衆多的“送行詩”作爲見證。薩都剌《雁門集》卷一《送法聞師之五臺》:“聞子初識面,天涯任去留。西風洞庭樹,落日楚淮舟。歲月棕鞋底,江湖竹杖頭。丹陽纔洗缽,又入五臺游。”傅若金《傅與礪集》卷詩六《贈壽上人之五臺,約歸同虞學士游匡廬》:“飛錫初聞度嶺頭,看山復作五臺游。天花雜還來獅座,海樹微茫滅蜃樓。即可是中依上首,更於何處覓同流?頗聞李白匡廬下,遲子歸來共泛舟。”王冕《竹齋集》卷上《送僧游五臺》:“南國看雲故有愁,燕山那忍送君游?天風五月能生雪,野氣四時渾似秋。適興何須窮險絶?忘機不必論公侯。歸來著我門前過,莫把羈懷對白鷗。”王逢《梧溪集》卷四《過佘山聰禪師道場,同曦南仲送昭晦岩上人游五臺》、《留曦上人會海禪林,送體用庵上座游南岳祝融峰》:“踶嚙神駿姿,一日千里馳。道林愛成癖,蓋抱才不羈。惟昭東佘土,十載蠅鑽紙。夜形駱駝夢,欲飲流沙水。茲爲五臺别,其山絶惱熱。鷲來照春冰,羊角摶夏雪。塞向鵙歇鳴,啓户緑暗樾。空中青猊駕,雲端寶花闕。地昔安坐具,石壁光素發。北朝旃裘君,無復薦游豫。凡所相屬妄,自見性乃悟。聰老望歸來,金精立雙樹。”“名緇五臺英,將釡祝融峰。杯俯洞庭小,一螺媚山容。雲衲灑飛瀑,霜磬度疏松。扶桑既入望,老對夕陽舂。”

非常有趣,後世有元太宗朝中書令耶律楚材的相關記録。《光緒清凉山志》卷六《名公外護》:“先是,元世祖將西征,有司奏:五臺等處僧徒,有能咒術武略,及有膂力者,爲部兵扈從西征。移剌楚才止之曰:釋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殺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證鵝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玉法令,拳拳奉行,雖死不犯,用之從兵,豈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無志行,在彼既違佛旨,在此豈忠王事?故皆不可以從王師也。帝從之。”檢閲《元文類》卷五七宋子貞《耶律楚材神道碑》,有相似文字而與元世祖、五臺山僧無關:“乙未(太宗七年),朝議以回鶻人征南,漢人征西,以爲得計。公極言不可,曰:漢地、西域相去數萬里,比至敵境,人馬疲乏,不堪爲用。况水土异宜,必生疾疫。不若各就本土征進,似爲兩便。争論十餘日,其議遂寢。”當然,這位卒年在太宗后稱制二年、較元世祖亦即宗王忽必烈西征之憲宗二年尚早九年的“相臣”,並非與五臺山没有丝毫關係。耶律楚材《湛然集》卷二《再過晋陽,獨五臺、開化二老不遠迎》:“高岡登陟馬玄黄,落日西風過晋陽(太原路)。道士歡迎捧林果,儒冠遠迓挈壺漿。五臺强健頭如雪,開化輕安鬢未霜。誰會二師深密意?趙州元不下禪床。”

最後,仍須分辨:被稱爲“五臺山”者,當時也遠非一處。見在宣德路懷來縣之“東五臺山”,《霞外集》卷三《經懷來縣》:“策馬懷來縣,明朝始秋節。遥看東五臺,三峰兩峰雪。大野人烟稀,穹廬白明滅。寒風恐牛馬,狐兔號古穴。故山丹桂開,念此惜玄發。”慶元路鄞縣之“五臺山”,錢惟善《江月松風集》卷一〇《送域無住律師住四明五臺》:“大士無心過海行,胡僧卓錫此經營。龍能護法壇場潔,花不沾衣戒律精。長夏雲中雪山冷,高秋河上月波清。故人衹在鄰峰住,何日爲賓學許生?”集慶路上元縣之“五臺山”,楊維楨《東維子集》卷一〇《送用上人西游序》:“浮屠氏之游,天臺、廬阜、羅浮、南岳,蓋嘗遍歷焉。將自虎丘達金陵,(馭)[馴]致乎五臺之山。其徒自妙聲而下,凡十餘人,贈之言而去。”嘉興路嘉興縣之“五臺山”,《至元嘉禾志》卷一四:“五臺山在精嚴寺之西北,昔寳安禪師住北岳五臺,親運土石,卓庵居之,因名焉。”除外,還有高麗國境内的“五臺山”。《陽村集》卷三八《正智國師碑》、卷三七《普覺國師碑》:“丙申,[正智]還國,入香山,歷五臺、小白、智异、彌智等諸山,所至必獨屏一室,不隨從會。”“[普覺]又入五臺山,居神聖庵。時懶翁(慧勤)和尚亦住孤雲庵,數與相見,咨質道要。”

同类推荐
  • 不问苍天问鬼神

    不问苍天问鬼神

    “驱除鞑虏,天道残缺匹夫补,虎贲三千,不破黄龙誓不休!”一个现代人回到了兵荒马乱,烽烟四起的元朝末年。从郑斌变成了邵强,在这段风雨飘摇,视人命如草芥的历史中,他将如何安身立命,命运是否真的可以掌控!?一个英雄草莽,世道离乱的时代,震撼你的不是杀伐决断的暴戾,而是天地不仁,义无反顾的一种坚持;冷眼旁观,世事洞明的一份悲悯;生死之交,惺惺相惜的的一种温情;死神手里,彼此眷顾的一份感情。这里有你感同身受得苦难,也有让你热血激昂的传奇!用泣血的文字,触动我们麻木的心灵。
  • 逆秦传

    逆秦传

    秦!一个强大有短暂的朝代!始皇帝死后,大秦犹如大厦将崩!战乱四起,风雨飘摇!而这一切都被一个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看在眼里!大秦是如历史一样走向灭亡……还是……大秦不灭;秦魂不朽!
  • 二战史:铁胆勇士

    二战史:铁胆勇士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教胡马度阴山

    某集团军军长公子夏言毕业后参军,在军队里迅速爬升到了炮兵团营长一职。可是在一次醉驾的时候竟然穿越,来到明朝成了建文皇帝朱允炆。在这里他该如何让适从?且看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如何让扫平燕逆、革新利弊、内修文武、外伐征战、一扫宇内建立横跨几大洲的中华帝国!
  • 热血钦差

    热血钦差

    现代混混穿越大清后偶遇钦差被白莲教杀死,发现自己与其一摸一样,混混欣然接受了钦差的一切,在大清官场争权夺利,举兵起义,逍遥非常…
热门推荐
  •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杀纵横异界

    三国杀纵横异界

    平凡的李浩,携带一副神奇的三国杀扑克来到了异界,也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
  • tfboys相约在盛夏

    tfboys相约在盛夏

    三个万人瞩目的明星,三个走丢的亿万千金,他们能在一起吗????
  • 绝地苍狼:黄河之源

    绝地苍狼:黄河之源

    野狼、鳞鼠、火蚁、巨蛇,怪兽层出不穷。火蚁红、鳞鼠草、天蓝叶、碧云针、黑蔓藤、蛇焰果,奇物世间难寻。只因一片玉莲花,众人命悬一线,个个各怀鬼胎,一同踏上探险之旅;黄河寻源,竟有神秘组织百般阻挠,一路陷阱密布,杀机重重;周遭强敌环伺,恶兽横行,玉七能否带着一帮损友逃出生天?
  •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名家名作精选:林语堂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神眠

    神眠

    荒凉而孤寂的大山,突兀的降落下一具巨大龙尸;龙尸死去万载,但龙首却扣有金刚之环,龙身被铁链所穿;是何人能以龙为奴?是何人能踏龙而行?万载龙尸,为何有滔天不甘之意?日月暗,乾坤倒,群雄争锋;玄黄血,苍天崩,神眠不醒……※※※※【ps:登陆后请点左边“加入书架”或“投推荐票”∩_∩】
  • 世界上最成功的销售方法Ⅱ

    世界上最成功的销售方法Ⅱ

    以充实的事例阐述这样的事实,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有通过有效的运用推销术,持续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成功条件并高校的完成一切工作,你的成功才能得到保障,同时,全书介绍种种正确运用推销术以提升自身价值和亲和力的方法和途径。
  • 凤飞翱翔

    凤飞翱翔

    三思做了一场梦,一场诡异的梦。她本是魏国的公主,却梦见自己变成了凤凰……
  • 蛰龙变

    蛰龙变

    少年龙毅,神龙后人,真龙之血觉醒,一部《化龙诀》炼化人体三百六十穴位、十二大筋脉,成就真龙之身。
  • King Lear

    King Le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