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拾得的钟声
提起寒山寺,我们不由想起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当年张继进京考试却名落孙山,归途中夜泊苏州枫桥,写下了这一首千古绝唱。
寒山寺位于苏州阊门外枫桥镇,始建于梁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寒山寺最初的名字是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年间,天台山的高僧寒山和拾得来到这里,才改名为寒山寺。
寒山寺最吸引人的,正是那口大钟。寒山寺的钟,历来受到诗人们的题咏。相传张继诗中所描绘的那口大钟,在明代末年流落日本,不知去向。后来,日本一位名叫山田寒山的先生四处探寻,但始终没有找到下落,他便募捐集资,在明治38年请工匠精心铸成一对青铜钟,一口留在日本观山寺,一口送到苏州寒山寺,这在中日民间文化交流史中写下了美好的一页。苏州寒山寺在日本几乎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每年都有许多日本人前往寒山寺聆听钟声。
寒山寺拥有古寺、古桥、古关、古镇、古运河。古寺即寒山寺。古桥是寒山寺两侧大运河上的江村桥和枫桥,也就是张继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这两座桥。古关指大运河和上塘河交汇处的铁铃关,为明代抗击倭寇的关隘,城楼雄伟。古镇即枫桥镇,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一派水乡风光。开凿于隋炀帝时的京杭大运河,承载着悠悠岁月,从寺前流过。
来到寒山寺,走进“寒拾殿”,抬头就可以看见在一座巨大的莲花座盘上,有两个袒胸露乳、蓬头赤足的僧人。两手一上一下、手拿方棱圆口净瓶的叫寒山。左手持腰带、右手持一枝荷花的,就是拾得了。
诗僧寒山、拾得确有其人。寒山曾经隐居在浙江天台山寒岩,自号“寒山子”,他很能作诗,且善于将深奥的佛学玄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拾得原来是个孤儿,被天台国清寺高僧丰干在赤城山道上拾得收养为僧,所以名叫拾得。据说寒山、拾得本来是冤家对头,经过丰干禅师点化后,两人终于亲密无间,一个持荷花,一个捧净瓶,一“荷”一“瓶”,谐音为“和平”,意思是和和气气,平平安安,百年好合。民间推崇的和、合二仙,就是寒山、拾得。
佛教界一直流传着寒山和拾得之间的一段对话,很值得品味。
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笑着回答:“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