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15600000011

第11章 读书说法:爱你就像爱自己

写这一组以书名为流行语的想法是,尽量把严肃的事简单化通俗化,照学人的说法就是解构和颠覆。因此这也是这一组中自我感觉最好写的一部分。因为谁没读过几年书,谁没读过几本闲书呢?

我对读书的态度是:书不可读得太多,但又不可不读;读得太多成了专家或书呆子或书虫子,食而不化僵而不死,那多无趣啊!一点都不读没有了谈资,在今天谈资是比知识还重要的东西,如果你不看痞子蔡安妮宝贝等网络文字,你对流行文化就没有什么发言权,同样也无趣。因为我们就生活在流行之中,因为我的理想就是做个通俗的读书人(我还不敢说知识分子),读点书做点事,人生也就莫过如此。当然书还是敲门砖,比如读书做官,读到研究生博士生,其他不说,在“简历”和“任前公示”中也要好看点,说起来总比你“相当于”和“XX生班”要过得硬吧。我举个例子,凡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都很愿意在各种场合写清楚,如师范等一般大学,往往是免提的,这就跟女作家的年龄似的。当然,如果没上过什么大学,有的时候又是一种资历,可以反证你是人才啊!

敲门砖的另一个意思是,做书也可以赚大钱,做书商是今天读书人的一大梦想。我也经常这样想,但只想不做,于是就成了一种梦想。

所以我说读书其实也是很俗的一件事,一些人一定要将它说得很雅,这就像一首广告歌中所唱的那样,爱你就像爱自己,听起来有点自慰的意思。

这一组流行语先写的是外国部分,那是随手拈来的,都是看过的书。后来写中国现当代部分感觉有点累,因为它的书名很少构成一种价值判断,没有判断就看不出流行趋向,到最后还差几个时只能翻辞海了。去“海”里一看,自己所选的就只是一粟而已,做好一粟的工作,我就忙乎了一阵子。当然这里面有自己的喜好和价值判断在。比如对中国文学部分,因为有排位子之说,而我又不代表哪派学说,所以我能避则避,比如我对李吉(?)人先生的喜欢,实际上是贬了其他名气更大的作家。青菜罗卜还各有所爱呢,何况是书。其实有很多书可拿来说说,但一看书名有时也就放弃了。有的书名也挺好,比如《创业史》《暴风骤雨》《公开的情书》,但有的书看过印象不深,有的又怕带出其他问题,怕不是百把字能打得住的,故只能割爱。

另外有一个想法,大概是看鲁迅书看来的,那就是认为,中国的书大可不看。我在三十岁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后来感到自己毕竟不是学外语的,看人家翻译的东西看得太累,中国的书中也有些好看的东西,所以也就兼容并蓄变得杂食。但是我不放弃一个基本的立足点,那就是一切都是拿来主义为我所用,根本不必去考虑谁是谁非。我也知道《大学》《中庸》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读物,但我看不下去是没有办法的事。初中里看什么“家训”“格言”之类,是为了丰富句子,以写出一些华而不实的文字。现在不行了,泰戈尔和聂鲁达也看不进去了——我不认为我已经读懂了什么,我只是说现在我不需要这些东西,白白吧。至于我们一些国人把文章写得跟洋文似的,我想要么他们有病要么是读者有病要么像赵健雄先生的一本书名那样——《都有病》。

以上是写读书流行语的一点体会,好像有点不正经,其实我还是很严肃的,严肃久了需要放松一下,便有了这些体会。我想流行语毕竟不是学术著作,即使你叫辞典什么的,既不是“马桥”也跟“哈扎尔”无关。它不过是日常精神用品,既是用品又是日常哪怕你是精神,那也是速朽的,不可能比书本身活得长久,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太认真。

另外,这些书也并非我最爱之书,只不过她们的名称,芳啊菊啊英啊,琅琅上口,像女孩的名字,仅此而已。这中间会有几本喜欢的书,但喜欢不一定常常要提起她,喜欢只是读的时候喜欢,回忆的时候喜欢,但让你天天读,那就成了“语录”和“圣经”了,不好玩。

社会超市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关键词

媒体用来提醒读者注意的一种手法,并未真的有什么关键,比如春秋时装的“关键词”无非还是露脐露背等一类货色。而在外国电影译介时,更是标上——色情/阴谋/同性恋等,这等于是一种观赏提示。与此相应的还有“搜索”一词,本来都是电脑网络用词,现在用于平面,也算是一种提醒,让大家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抛掉垃圾而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但此种词用多了,也是垃圾之一种。

WTO

这个词出现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但在今年,它出现的位置是作状语用,即“随着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我们怎么样怎么样”,而在此之前则作主语的多,如“WTO将给中国电子工业带来什么”,诸如此类的报告会已经不少了,而谈判中各种实质性问题也已解决了不少,只是状语还是状语,没有改变它的位置。另,此类英文简缩词汇如今也越来越多,如CD、VCD、DVD和DNA鉴定等。看这种词多了,也能得出印象一二,一它是好东西,但可能是盗版货;二它可能很便宜但会冲击民族工业。

网络股

网络一跟股市联系起来,就是一个泡沫——有人就这样断言。所有炒股票的人都想赚钱,所有搞网络的人眼睛都盯着上市,哪怕借腹生子借壳上市,借什么的都要上市,仿佛上市就是赚钱。但是利空的消息不断从海外传来,让人忐忑不安,即使那些持高新(科技)股的人也开始怀疑自己了。在中国,你要想炒好一只股,要么学提菜篮子的老太太,一有菜铜板进帐就开始逃;要么你有内线在“做”,否则不管什么股,套牢的时候永远要大于春风得意的时候。

悉尼奥运会

从一开始的低调减员反兴奋剂到最后一举夺得28块金牌并跻身第一集团,这届奥运会成为“假日经济”之前真正的节日。从媒体看,相对理智和低调,不是一味煽情奢谈精神,这样常人就能接受了;从前方看,代表团计划外金牌的夺得以及澳洲华人的热情等,都是文火炖老鸭,很有回味的。而且人们普遍认为这对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大有益处。当然也有不少遗憾之处,像游泳的全军覆没,像田径的越来越弱,好不容易夺得一块金牌又差一点要大唱“集体主义”赞歌,像女排和女足最后都只有“精神”而没有技术等,还是反映了体制所带来的一些问题。

兴奋剂

不完全跟奥运有关,就是一般洲际比赛也有兴奋剂检查,比如曾传出乒乓球选手刘国梁的兴奋剂检查事件,说是曾对他造成巨大压力,后来才知道输球还是技不如人。中国某些项目的选手服用兴奋剂本来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但一些教练比如游泳教练嘴硬就是不承认(游泳教练说话都跟打机关枪似的),这个责任不是哪一个人能承担得了的。后来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态度很明确,一个字:反。再不反就要被开除出某些协会的会籍了。本届奥运会前,马家军神秘消失在多巴训练基地,一个队员也去不成。这样倒不是就能推论马家军全服用兴奋剂了,这只是表明我们的一种态度,我们宁可全军覆没,也要换个清清白白,这多好啊!

不过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带薪休假

一种拉动消费的方法。国人一年忙到头,有时连国定休假日都要加班,不是为了加班费,而的确忙,文山会海,跋山涉水(对一部分人来说已意味着公费休假);更不要提年休假了。不去花钱或曰没有时间花钱,这是一种现象。但是这部分人把钱给屯起来了。这起码给人一种印象,这部分人特有钱。我们也常听说人家老外工作的时候拚命干,而玩的时候尽情玩,我们现在特想跟老外看齐。所以会带出不少鼓励消费的方法。另外旅途应该是个出故事的地方,有人说国人太板,只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或者只知道搭长城等简单的娱乐,可能是跟国人少旅行有关。

假日经济

国家规定从2000年劳动节起,“五一”“十一”均为放假三天,这样再加上前后两个双休日,七天长假就诞生了。而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对于带薪休假的动议也频频见报,目的只有一个,拉动内需。据媒体报道,“五一”期间,只要是个景点就到处人满为患,乘车难上厕所难住宿难,特别是后一点几乎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于是为了迎接假日经济的再一次到来,各地到想尽办法,像杭州都开出了家庭旅馆,但国庆的假日经济并未人们所想像的那样火爆,家庭旅馆大都成了摆设。于是有人说了,都是媒体给炒坏的,五一节这样“闹猛”,所以大家只好呆在家里了。后面几天倒真有媒体拼命地想拉动,但为时过晚。于是更有人感叹,这假日经济会不会又是一个泡沫?不过老百姓想得也简单:水果什么的也有个大年小年的,这假日经济怕也是这样吧。

库尔斯克号

前苏联切尔诺贝里核电站的核泄漏,曾经惊动世界,俄罗斯这样的事情也总是不少,所以当他们的库尔斯克号全体沉没之时,整个俄罗斯和全世界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但媒体却说,普京的形象也随着潜艇一起下沉了。这肯定是比泰坦尼克号更悲壮的事件,它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地用“事故”两个字可以概括的,因为涉及到核机密,所以整个援救打捞工作显得很迟缓,有人说这也是一种官僚体制的反映。

常德劫案

凡涉及抢劫银行皆是大案,而湖南常德的犯罪团伙以杀人多手段凶残而见“长”,所不同的是,本次常德劫案因为公安部及时在全国的媒体上发布通缉令,所以整个追逃战役几乎是和媒体的报道同步的。有人不高兴,说那罪犯看到报纸不是更容易躲起来了吗?然而人民群众看到报纸不也更心明眼亮觉悟高了吗?媒体同步参与事件报道的做法,美国审讯辛普森案早就有过先例。倒是有的媒体报道主犯有几个女人之类的文章,显得稍微有点离谱了。不过你想想,那些警匪片、枪战片基本也离不开(子)弹头和枕头,所以你还不能怪媒体品位不够高。

可录以下备考的一点是,常德劫案被列为共和国第一大案,而侦破时间仅为20天。

拍卖

耳边常听说某某被拍卖了,拍了多少多少钱;电视上也见拍卖师数数敲锤的镜头,觉得很酷。而至于拍高拍低,据说跟拍卖师的现场把握很有关系。而普通读者只会关心几个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二是退休职工的权利保障问题。想想国家也够累的,不把你们“卖”出去,家里没饭吃了——一想到这样朴素的道理,我们就不要争论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资的问题了。

峰会

港台用语即首脑会晤。高手碰撞,电闪雷鸣;巨人握手,暗中较劲——这就是峰会?为什么这样叫,每人都是一座山,此峰看彼峰,峰回路转;每人自成一山头,山头与山头碰面便叫峰会。看看报纸峰会还真不少,国内有五大网络高手作武林高手比武状,在杭州惺惺相惜地峰会了一回,请金庸金大侠作评点,一时成为美谈;而国际上的峰会又多得不得了,一是固定的,双边多边地区框架协定(像木匠开会),二是临时的,如巴以又发生冲突了,那些双边的高层领导人包括美中在内的西方首脑就要峰一次了。

另,峰又叫波,波就是女人胸前那两点的俗称,峰丰相通,全民丰乳运动在这一年仍方兴未艾。据说,还有人想搞伟哥峰会,后改名。

韩流

跟下围棋无关,围棋有宇宙流而无韩国流。现在我们说韩流,其实有两个意思。

一是韩国影视剧突然火爆市场,这是前几年迷日剧的延续,韩国电影我们能见到的大约有《生死谍变》《八月照相馆》、《飞天舞》等。东方极纯粹的那种表现方法,或许工作和功课累了的人是需要这种轻松和放松的。而且我们所能引进的也只能是这种东西;

二是由上海中学生韩寒所引发的韩流,理科都开红灯,却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重门》和《零下一度》,一时成为中教界和媒体的焦点。这里涉及几个问题,一是如何看待培养人的标准,确切地说如何对待有残缺的天才;二是如何引导青少年往正确的路子上走,三是学校教育往何处去。

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网上名言。最生动地诠释了什么叫虚拟。因为它有距离呀,距离大到了没有距离,没有了性别之分年龄之分党派之分职业之分地域之分,威胁也就不存在了。这跟国与国的双边关系及地区冲突的危害性是同一个道理。由这句话还可推断出不少其他意思,比如,那个在台上作报告者,说不定就是一条狗,白天舔比他更高的官员,晚上舔用钱买来的女人——也许有人认为这话太俗,但是“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论断,证明了人性的多种可能性,也就是说,心理距离并非长江天堑,而完全可以是一桥横跨南北的。但前提是,你要准备做一条狗,再起码也要人模狗样。

人心隔肚皮

人心隔肚皮,谁心里没有一本帐呢——常听到这样的台词,如果这是一对革命夫妻,还会有更精彩的——我把我知道的都咽下去带给马克思了,希望你能谅解。

这是临终赠别,也是枕边物语之一种。我们知道,有关方面对领导干部的配偶和子女经商等有所规定,以限制某些领导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子女等以方便。但是如果我们从深层次的角度去看,有的干部宁要“人性”不要“党性”,这你怎么办?世界之大人员之杂,有人心隔肚皮的,也有同穿一条裤,建立攻守同盟的,而这背后的原始驱动力,并非理想信念,而恰恰就是利益。

面对面,背靠背

甩同名电影,一个县城文化馆里的一点破事,勾心斗角,可以作为办公室故事的范本之一。可以有多种理解。

面对面,这不是说主持人和观众面对面,而是指同事间大眼瞪小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但也看不出个究竟来。为什么,因为没感觉呀,这感觉不是说爱情什么的,而是指人心不可测,谁都不敢交心交底。

面对面的另一意思是指“公开公平公正”这三公,这是政治术语,即一些事当面跟你讲清楚。

背靠背,可理解成大家都是贴得很近的,是一种利益的共同体,就像连体婴儿似的密不可分;也是指一种考察人的方式,其中有一项就叫无记名方式,即不公开的但据说又讲公平公正的方式。

办公室故事

一般意义上的办公室故事有几个版本。

一是属于男女私情类的,近水楼台先得月,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是一种地域距离上的优势,穷追猛打,连上食堂听报告都不放过,这便容易撮成一段婚恋,用最俗的话说就是缘。虽然天涯何处无芳草,但窝边芳草萋萋,倩影翩翩,为什么要舍近而求远呢。远有远的浪漫主义,可以煲长话可以鸿雁传书可以伊妹儿,近也有近的现实主义,吃饭分房今后入托什么都有个便宜和照应;

二是街道菜场的一个缩影,仍有张三长李四短的议论,且是带有功利色彩的,无非是谁带长谁成了主任科员或调研员,谁又在外面请客还到歌厅里搞潇洒还把发票拿到单位里报销了——有的属于一地鸡毛,有的则是反腐倡廉生死抉择;

三是隔墙有耳。上午在A室议论的,下午就被B室的同志知道了;或者说董事会或常委会讨论的方案未有定论下面早就传开了。所以在看到机关距离远的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近的一面,有的时候会近到咬耳朵。

好朋友不能共事

好朋友之好,一是在于双方不会有细枝末叶的利益冲突,二是大可以纵论天下事,小可以褒贬单位里的狗男女,所谓共同的情趣爱好也就这样形成了,或者这是一个广义上的利益共同体,一个场一个圈子。以前大家庭里的兄弟就不能这样了,因为有利益的冲突,往往会祸起萧墙。现在再来说好朋友不能共事,也是这个道理,因为相距太近了,容易看清彼此身上的弱点。这个时候自己或他人也是狗男女中的一个,那就没有什么好说了,甚至以前大力渲染的桃色新闻也不过尔尔,何况好朋友之间知根知底,成为同事,难免有个制度上的约束,情和理就会冲突,这个时候要共事就难了。共事的原则是,只有一个人成为主人,其余则做奴才,开口闭口“喳……”。

害人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前一句基本是废话,因为即使害了人,一句我不是故意的也就很轻飘飘的过去了,而后一句才关系到主旨——防人之心,这可以说是中国人为人处世几千年的基本原则,与此有关的很多名言警句包括什么家训之类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就从我们幼儿园孩子的——不要跟陌生人讲话,他们是大灰狼,诸如此类的就可以领教了。既然已经以防为主了,那么戒线已经在了,我们所说的心理距离就是这个东西。今天我们说中国人内向,中庸,创造力不够,这差不多的毛病也是从基因那儿遗传过来的。以防为主,本身就是取守势的,而“害人”如果有主观动机,那倒是攻势的,可惜就是这一点“美德”在各种名目的“运动”中也殆失得干干净净。

此语也可作安全套的广告语。

圈子

或叫场,有时也叫沙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圈。丑而温柔的赵传所唱的歌中就有这样的意思。圈有气味圈有死党圈有生死之交。一个圈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圈就是一个酒吧,一个圈就是一桩买卖,一个圈就是一个心理磁场,像电台经常所说的,热力磁场。如果用到社交场所,即圈外的人总想进去,圈内的人总想保持纯洁性。主流社会和街边街角有不同的圈,以此可判断世风人情。当然圈子和圈子也是交叉换位的,比如早些年有所谓傍大款之说,美女傍老板,这不奇怪;后来是官员傍大款,官员的江湖化和世俗化,这就是圈子与圈子的交叉换位了。而用到更广的领域,可以师徒相传或叫嫡传等,即使在政治局内,毛主席晚年也说过“你们不要再搞四人帮了……”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农业社会的某种写照,老子心中的理想境界。从楼房到公寓再到别墅,从房地产业的广告宣传策略来看,老子不是没有知音的。再从坐公交车的例子看,如果车上有单人座,是没有人愿意到双人座上去的;如果有双人座空着,也是不会再挤到已经有一人所在的双人座上去的。一个人一个家都有排外的一面都有其隐私的一面,或者说都有不开放的一面,这是人性还是民族性?我们很难得出结论,不过老子的想法只有在太平盛世行得通,一遇到突发事件,哪怕停水停电,整楼的人都会忍不住相互交流,都会想办法,如果是更大的事发生,那我们就会读到诸如血浓于水相濡以沫等成语了。但这真的是人性的靠近吗,是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消失吗?未必。

祸起萧墙

有成语也有新时期的小说。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兄弟之情和兄弟之祸在当今社会孰强孰弱。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乡镇企业(民营经济)如火如荼的浙江,有不少创业史的版本都是“兄弟集团”式的,简单地说发家时都是家族制的模式,因为这个放心呀,肥水不落外人田。就在全国范围看,希望集团的刘氏兄弟更是声名显赫。国外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但是过不了多久,第二次创业或第三次革命时,兄弟同盟就成问题了,发展、素质、权力、欲望等等,即使是双胞胎也有志趣迥异的。于是有企业家率先提出要打破家族制锁链的,把七大姑八大姨清除出管理集团的中心,或者说推行年薪制等不算太新的办法,这其中由靠养蜂出身的企业家陈金义最为典型,为此他还上了中央台《实话实说》节目。

不过,很快有人会说,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初见成效,用不了很久,连表兄堂姐这样的称呼都将不存在了。舅舅的舅,不但字难写,笔画难数,连意思都讲不清楚了——妈妈怎么会有弟弟和哥哥的呢?

独木桥

唐代的版本是说如过江之鲫,都入我李家囊中。现在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反映高考或中考旺季,就像节假日的火车站似的,那个挤啊挤啊,过不了独木桥就入水,那就不是莘莘学子,不是天之骄子了。一种人才选拨的方式,存在着的就是合理的。后来劝世者越来越多了,说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呢?这跟找对象差不多了。好了,现在加强了“道路建设”,二选一,三选一了,大家认为只要有钱,大学总还是能读的,无非是不是名牌大学的区别。也许再过若干年,独木桥就成一种古迹了,再来个国家地理的摄影师,弄不好又是一段遗梦。但就人生的境遇来说。何处不是独木桥,何处不是过了这村就没那个店了呢?

减负

千家万户、各种人出于不同的心态来对待这个词,因为就具体某一事件来说,它是用血和命换来的,好像也显得弥足珍贵。就具体某件事来说,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比如怎么看待激情杀人,子女怎么看待父母的婚外恋等,但如何评价中小学生的课业和素质问题,至今仍缺乏说服力和权威性。学校教育由谁说了算,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大概也是有不少的科学家、企业家,甚至文学家、经济学家,但惟在“教育家”这顶帽子上,搞得很羞涩,能想得起来的也就是蔡元培陶行知等,都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人和事,有些是校长时间做得长了,也就成了“家”。当然了解一点中国当代史的人都知道,凡重大运动总是先跟学校有关,因为那里读书人成堆,另外,我们的开国元勋毛泽东对读书人有他独特的看法,所以今天来看“减负”,千万要多一点时代背景的知识。前一段日子因电视剧的缘故,媒体又掀起一股保尔热,实际上这还是一个谁解放谁的问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这是一种;只有解放了自己才能解放全人类,这是另一种——这两者是互补的,不可偏废。如此来看减负,可触类旁通。

重点

应该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其对立面就是非重点和一般,它的优劣目前也不值得去评估。对有些人来说,重点几乎又是天生而定的,因为户口学区关系等等,有的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都是重点,但一走上社会反而就不适应了。另一个方面,重点总是少数粥多僧少,所以很多人一方面感到不公平,一方面又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挤进重点的行列。直到出现“贵族学校”“私立学校”等,其格局才被打破(钱打破许多坚冰),相应而生的就是重点学校扩办民办班,以扩大影响和财源,于是便有电脑派位的说法。

奥林匹克

因为国际上有相应的比赛,社会上就有相应的各种辅导班,据说是天才少年的摇篮。不过跟体育无关,体育项目分奥运和非奥运两种,说是重在参与,但也排个座次,我们的口号是为国争光,那是一种国与国的较量了。而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则是在为自己为父母为学校争面子了。相对应的,我们又可见到“少年院士”的说法,本来“院士”是个特定称谓,有严肃性和权威性,但我们动辄要活学活用。因为是重在参与,所以“奥林匹克XX竞赛”其面之广、人数之众,也可列入吉尼斯之最。

家教

不是家庭教育的缩写。当人们说请家教或做家教时,我们才知道,这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的,即所谓吃点小灶。吃小灶者,一是吃不饱者,又特别需要补充营养的;二是身体虚弱者,急需要调理。前者是为了能出人头第遥遥领先,后者是为急起直追跟上主力红军。因为新长征的路又开始了。而做家教对老师来说又是一种副业,有不少即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八小时内做春蚕,默默奉献;八小时外做海绵,悄悄吸纳。也可理解是堤内损失堤外补。而那些大学生做家教的,算是一种有偿的社会实践,既可勤工俭学,又能熟悉社会,岂不一取两得。这也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跟道德层面无关。

游戏机

它差不多是当年手抄本的翻版,有些家长和老师说起它一付恨之入骨的样子。至于店家打出“未成年人不得入内”当然是不得已,后来节假日是允许入内了。据说青少年玩游戏机很容易上瘾。因为它有一种成就感,打到多少多少分,就是一种成就,而近来有媒体称它跟毒瘾相似(瘾就是一种病)。总之是一付毒蛇猛兽之态,又有不少地方的学生搞千人万人签名宣誓——不进游戏机房,大有跟游戏机斗争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之势。如此的作法显得幼稚而假。话说到底,人跟游戏机玩,已经够可怜了的,还要跟游戏机斗,岂不是可怜之至。

第十名现象

简言之,学校里的第一名第二名到社会上到单位里,并没有成为第一名和第二名,倒是大致在第十名的位置上,出去之后很出挑的——据说这是一位老师做了大量调查之后得出的结论。现在暂且不说这个调查的文本是否可靠,但就“第十名现象”的提出,就是对当前教育制度的一种很温良的批判。说是批判,因为你这个第一名第二名没用;说它批判得很温良,因为第十名也是好学生的范畴(当然也应该是重点学校的第十名)。而作为一种现象提出来,就很有意思。不过有一种观念也要扭过来,好像学校能管人一生似的,学校里什么都学好了,到社会上就可以包治百病了,这种想法本身就很是谬误。

双肩包

小学生的书包和小姐们的双肩包,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前者是越背越沉,后者越来越趋于迷你型卡通型,包里几乎放不下一本书。而对于包(书包)的背法,也大有讲究。以前是侧着背,调皮的学生则套在脖子上把书包晃荡在前面,后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背”了,以前只能叫挎。后来更有一种叫什么“带”的让小孩子们去矫正。而我们所说的双肩书包,也是从日本引进的。而中日学生的一次大比拼,更是90年代初的一个事件和话题。有时结论往往会这样的,学生不行,则教师和家长不行,教师和家长不行,则什么什么不行——这种推导很危险。

望子成龙

可以跟“减负”一词相响应。有两种可能,一是自己就是条龙,望龙子龙孙香火绵绵不绝;二是自己是条虫,希后代能咸鱼翻身。龙的形象本来不好看,却成了我们的图腾,特别是在龙年唱起《龙的传人》的时候,总要让人想起“我骄傲,我是龙的传人”这样的高调。在现在的社会里,人想有出息,望子成龙没有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更没有错,都可以找出那种很绝对的例子,只是要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行行出状元”中也有出“咸水妹”的,龙子龙孙中也有不争气的,更有叶公好龙者。

直升生

想到在高层建筑中坐电梯,中间虽有人上上下下,但可保证你直到达目的地。即不经过考试直接升入学校的,目前在X市还是职高生这一项,据报道学生和家长是凌晨就已经排队了。问学生何以如此热衷此项选择,原因不外乎不想考试。就像有一天你看到街上又排长队,那不用说又在卖便宜货或厂家又在免费赠送什么了。都怕考试,但考试不考是不是就是一种趋势呢?或许全世界的学生都是怕考试的,学生和考试,永远是一对矛盾。

保送生

不是指直接保送上大学,而是上重点中学。跟直升生的概念略有区别,直升生是大批大批的,而保送生则是极个别的,要选拨最优秀的,但因为是极个别,社会上所有的眼睛都盯着,因为社会信誉度的降低,大家都不放心,认为这会回到开后门的老路上去。教育成为热点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平时我们可说,第一名有什么了不起的,但如果一个班只有第一名才可推荐,这话你就说不出口了(如果真这样倒也是公平的)。连考北京大学都是机会均等的,怎么上一个重点中学(含外语学校)会如此难呢。机会均等,不仅仅是指学习受教育的机会,更是指考试受选拔的机会。真搞不清楚,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社会的话语权和良知又在哪里呢?

素质教育

有时看大家很热闹地不断说一件事,其实大家说的又不是同一回事,如“素质教育”,这有点像以前所说的看《红楼梦》似的,有的读出政治,有的读出中草药和饮食文化,有的只看到色和空。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可能都想到一点上的,比如有的想赚钱,如办各种各样的校外辅导班;有的想卸责任,有的想机会均等,有的想社会太平等;好像都没什么不对。但是教育是只大航船,想要掉头也难,一不小心还要撞冰山。所以素质教育这张网,有时也能捕些小鱼小虾。

换种方式宠爱孩子

见某银行前挂着的横幅,好像是某教育会的一种宣传口号,是为孩子作教育储蓄还是什么(讲座)?就看不太懂了。换种方式肯定是对的,只是换了之后还万变不离其宗,还是一个宠字,就有问题了。当然有人会辩护,说宠爱又不是溺爱,有什么不对?我们知道,宠爱或溺爱的反面是索取和报答,如果没有回报,你再换方式也不行。从思维的角度说,换种方式很有脑筋急转弯、当头棒喝的味道,但也总有人不开窍的,因为有些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如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等问题,又是只准生一个,于是所有的骰子都只好孤注一掷了。

老师不是人

一部美国电影的港式译法。国外电影中以学校为题材的很多,像《教室别恋》(不是不要恋,而是一种另类的恋),而且他们的教师形象,不是很沉重,一定要载道的那种,搞笑的也很多,说说“老师不是人”也没什么。不过在现实生活中,灵魂工程师管不好自己的灵魂或者自己的灵魂已经烂掉的也并非少见,报上披露的在课堂上乱搞女生的事令人发指。其实,人们常提的教书匠,倒是比较正确的定位,把书教好,像做一门技术活似的,这是最关键的,而至于育人,如果太强调和突出,就会适得其反。何况你不能要求教师做灵魂工程师,家长就可以不管灵魂了。当一个社会把太多的塑造灵魂的工作交给老师而并非交给政府公务员和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代表,这不是玩笑又是什么?

学习的革命

打着革命的幌子进行商业的运作是今天的一大特色,至于用名人来作个托炒本书或炒冷饭,那更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谁都恨不得给谁来那么当头一棒,谁都想叫谁立马趴下。但是说到底,学习也罢,革命也罢,都是老老实实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当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在讨论小学生的书包到底该多重,要不要背回家时,有关方面令旗一挥:要作业还是要校长脑袋?好了,两者必取其一,这才是真正的学习的革命。在中国,有人说了,有校长但没有教育家;有教育家,但不知道教育到底该听谁的。

马尾马的功能

葛优的爸爸葛存壮的杰作,台词不多,就这一句过目不忘。当然那似乎是回到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时代,李向阳(郭振清饰)举起一妇女的手掌大声地说:这就是资格(上大学,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资格)!在此种背景下看“马尾马的功能”就能理解它在讽喻什么。权力就是资格,谁的喉咙响谁的话语权就大,当然时代不同了,“马尾马”教授到现在也可能在养马场做顾问了。而至于“马尾马的功能”本身,可能是新版“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一本,想想当初我们是怎么嘲讽的,整个社会是怎么嘲讽的吧,现在是遭到“报应”了,其他不说,奥运会马术比赛我们是一点也拿不到成绩的。不过也有人可能会说,要那种牌子干吗?我们草地那么少了,养一匹马的钱能养好多下岗工人呢!

新概念

读书时最烦概念,它几乎就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总是记不住,比如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真是苦煞我也。所以后来学“新概念英语”也是一愁莫展,本以为要比许国璋容易得多,谁知天下英语一样难。好了,现在动辄叫新概念的很多,而惟有一本叫“新概念”的中学生作文,在市场上卖得火热,让老先生跌眼镜。而所谓“新概念”,学生写出来的东西已完全不是老师所能教的。老师教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件小事”式的点题,当然也很管用,那是在传统的考试方式中。你想要换换新花样吗,那你对高考就不要抱太大希望。现在好了,一些大学支持并承认这种“新概念”作文方式,可破格录取优秀写作者。此种尝试或许会触动整个体制,大家都不写八股文了,改革的基础也就有了。

当今更多的新概念也摇身一变,变得形象而物质通俗又易懂了。VCD、手机、服装广告乃至住宅公寓等,无不披上新概念的外衣。丰富和贫乏便可略见一斑。实际上这里的关键意思还是“新”,只要是“新”就能符合喜新厌旧之心态,至于“新”到何种程度,“概念”里卖的是什么药,就不管了。也许现在学校里所教的概念要容易多了,所以“新概念”也就普及了。普及之义也就是偷换概念,即没有明显的界定。大家不在乎概念叫什么,而只要是新就可以。因为现在连吃饭和购物都有新概念了。包括打电话——电话新概念,请用XX卡。

跳舞机

跟跑步机所不同的是,它更多的是一种游戏,让你跟着机器的指令而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为中小学生所喜爱。而年纪稍大一点的当然是喜欢跳舞时能抱一个搂一个的——那是两码事了。由游戏机、跳舞机到打鼓机吉它机等,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仅许多事可由机器来代替,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很严肃的音乐等,都可以游戏的方式为大家带来快乐。当然“未成年人不得入内”还是另一付面孔,但是请记住,童话是为孩子而写的,游戏是为孩子们设计的,玩物丧志没错,但最终丧钟又将为谁而鸣呢?

金学/钱学

跟钞票无关,是红学的延伸和补充,金是金庸,自称为庸肯定非平庸之辈;钱是钱钟书,以《围城》和《管锥篇》成名。一个人的作品再加人品竟成一门“学”,可见此人的厉害。钱生前曾力拒《东方之子》的采访,一时成为美谈;而金出任新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一时成为新闻,外加正版盗版、与王朔过招等,好不热闹。比较好玩的是金对那些评注本并不买帐,这让“金学”者们不知如何是好,说文品吧他不认,说人品吧怕吃官司。反正人一旦成了国宝,人言可畏这是逃不掉了。当然总有人喜欢钩沉和打捞,翻翻历史老账,说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惹得人生气。但是喜欢的人多那是没办法的事,网上“金学”者的那些文字,大侠本人会在意吗?当然凡要成为“学”的,先要普及,然后才是垄断。

猎头

专门做人才生意的,有所谓猎头公司的,专挑顶尖人才的。因为我们的逻辑是——要发展什么什么,最后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才,所以才有了公选,才有了后备人才库,这些应该都是好事。只是猎头公司在称呼上稍微俗了一点,因为凡称“头”的,容易想起鸡头(妈妈桑)、蛇头之类的,前者组织卖淫嫖娼,后者搞偷渡,都应在严打之列。而猎头可能属于公司间的竞争,不应该在打击之列,何况换一种说法马上就变成伯乐了。

超市

幼时看罗马尼亚电影,看人在商场购东西,随意挑而无人看管,要想买什么就往兜里面放,然后再一起结账。这时内心那种“偷窃”的念头便油然而生。而等到中国的乡镇也都开出超市时,我们已经被灌输了多少遍要拉动消费,但有时去超市,只为买一根牙刷。这时超市的语义就开始发生变化。比如夜总会什么的就叫娱乐超市,健康节目就叫保健超市,书店不管大小都叫图书超市。从这一层面说,我们似乎已经太“超”了——那种跳跃性的发展,令人惊喜,惊喜之余又感到无可奈何。特别是一个超字,最早是要超英美,现在头脑不太热了,但超霸之类的还是俯拾可见,足以反映出我们的膨胀意识。而这种意识和心理的背后,仍是自大和狭隘。

边缘]

首先可以肯定,它不是地理学上的名称。它跟民间有点相像,颇有点“百搭”的味道。有时边缘又写作另类,把无法归类者说成是边缘也是一种办法。有一些非主流人士、地下歌手和自由撰稿人也喜欢称自己为边缘人士,以保持和主流的距离。当然边缘人士还是很想进入主流渠道的,但由于进入不了,所以只能把主流骂个狗血喷头。

另,跨学科什么的也叫作边缘(学科),包括新兴的学科。

民间

它由以下语义构成。一它是与官方相对的;二它是非正式途径的;三它是一种大众口味的代表;四它代表了一种精英的边缘立场;诸如此类。换一种表达方式,又可以这样表述——它不是通常所说的民间文学;它也非民间艺人;跟通常所说的来自民间也不一样。何为民间——只有打这招牌的人才知道。诗界就曾有民间写作和知识分子立场之争,依笔者所见,它们既非民间,也不能代表知识分子,但对于自以为是和急于有依托感的人来说,这样的争论除了伤和气不好,其他则带来了更大的名气。从另一个角度说,掌握话语权的人也急于要与众不同,因为我们缺少一种贵族的背景包括知识分子的背景,所以动辄提民间就显得格外可笑。在野的心里想着朝廷,嘴上喊着民间——一般读书人的嘴脸大抵如此。

载体

相对于主体而言的。现今的意思是一种方式方法或手段,常见文中“我们以此为载体,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云云。但说得多了,人云亦云了,也就难免以讹传讹了。黑板报是载体,那么黑板就是主体了;女人是载体,那么男人是主体了;电视是载体,菜场是载体,广场是载体——动辄讲载体的,实际上往往忘了主体。动辄用新词的,往往旧瓶装新酒,而且是我们之一大习惯,毛泽东在延安时就批过此种习气,可惜现在已不是毛体时代了,这载体也就满天飞了,就是不知道“载”不“载”得动这千古民心的。

春运

春节过年,常回家看看,引成了海陆空运输高潮,遂成春运,后面常跟高峰二字。春运给我们的信息有两点,一是春运期间票价要上浮,二是要防止在车上被挤死的惨状(确已发生),三是仍说明我们很不发达,虽然你一身正气加一身名牌,但仍要去复习坐棚车之记忆,甚至还不如棚车,因为大串联或坐棚车还鲜见有被挤死的。由这个词还能想到民工潮什么的,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路上。

另,春还跟艳情等有关,比如卖春女。好在我们所说的春运无此义,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春运大军中,也有为数不少的卖春女,她们回家过年的念头与常人无异她们就是常人。

福利房/末班车

跟公交公司的时刻表无关,只是指刚刚赶上了最后一批社会主义的福利分房。在转轨转制阶段,有本事者(或好运常在者)能双轨(管)齐下,而另外一些人一三五不靠,二四六也不搭,活脱脱一个亚细亚的孤儿。有些话要看具体的语境,说“我刚刚赶上了末班车”,并不是说赶不上就要夜不归宿了,招一招手的士还是满大街有的,只是坐公交车很便宜,甚至能买月票,而打的则费用不薄了。所谓的区别就在于此,所谓改革也就是利益的一次再分配再调整,在常识都懂的情况下,赶不赶得上,不仅仅是运气更是一种实力的较量。对一大批人来说,赶上了末班车,也就所谓多年媳妇熬成婆,接下来的一切就可能变得无足轻重了。

零口供

开始见诸于《南方周末》等报纸,即公安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不靠口供而完全凭事实靠证据的一种做法。言下之意,即不刑讯(训?)逼供。对此执法部门也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的刑侦技术还相对落后,取证的困难程度更大,所以零口供是一种不现实的做法;而另一种说法是,法律的东西迟早要跟国际接轨的,迟还不如早,虽然为此要经历阵痛。我们概括前一种说法,即不能放过一个坏人,后一种的观点其实就是,不能冤枉一个好人。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讲过这样的意思:中国为什么叛徒比较多,不能光说中国人的骨头软,而是中国人的刑罚也实在太厉害——仅作参考。另外在手机、轿车乃至房产销售中,都有了零首付的说法。零,还真是一个诱惑的洞。

末位淘汰

一些部门对人事制度的改革,方向肯定是健康的,但人的心理承受力还是个问题。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都面临一个问题,即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为了不排在末位(有的科室三个人,就要选出一个末位来),就要想尽办法,好话说尽,坏事做绝,这就使得人人自危,对面对坐着,有一个要扫地出门,你说心里会怎么想。这哪像农业社会里,人像放羊一样放在土地上,说话都要大声喊叫——据说山歌民歌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想说的是社会形态的变化,肯定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变化,工业社会、资本社会及市场经济,人与人之间为了利益要么是老死不相往来,这没有什么可以批评的,而我们现在的价值观差不多都是诗经时代创立的,有什么值得怀念的呢?

安全套

以前叫避孕套,现在名称一改,透出的信息也大不相同。以前主要用于夫妻之间,而现在则用于更广泛的“男女关系”,可见风气和风情。有三点信息值得一说:一是有生育能力的健康男女每月每年可以免费领若干个套,但事实上是无处可领;二是售套机上了街,在文教区和民工聚集点尤其多,是不是这些区域的人性需求特别厉害?三是央视只播了一天安全套的广告就不得不撤下了此“套”。

背景是性病、艾滋病多多,套的质量也大有问题,艺术家(主要是行为艺术的倡导者)有拿套儿充气后当大汽球赠送的做法,早已不新鲜。报上还说自动售套机老有问题,估计一是质量本身就有问题,二是有人爱玩些恶作剧。因为总有些人找不到所爱的人,也就不需要什么套子,但不妨碍跟机器开个小玩笑。电话亭不也老出问题吗?

此地又有人有“打套儿”一说,比较中性地说是“找女朋友”女朋友又称为“套儿”。

知本家

翘舌音在于北方人仿佛与生俱来,而吾等南蛮子要念准却并非易事。从资到知,少了一个贝字,意思却大不相同了。进口的我们能举出诸如比尔·盖茨的大名,国产的也有王选等(电脑上有“王选”这个词组,而无“毛选”),好好读书看样子总不会有错,当然读四书五经要想读出个知本家还是一件难事,关键还是要入对行。

要么读书要么赚钱,总要搞通一门。而且学工的学理的搞开发的,他们管理一个行业,成为“家”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最好不要成为“政治家”什么的。从知识越多越反动到知识越多越赚钱,反映了社会形态的变化。仅此而已。

风暴

廉政风暴、头脑风暴、金融风暴、岁末风暴以及其他过目即忘的风暴,形成了一股词语的风暴。

稍有点文学背景的人知道,安徽有一作家叫陈登科的写过长篇《风雷》,笔者小时候将它当爱情小说看(包括《艳阳天》)。当时为什么取风雷而不叫风暴,现在不得而知。跟这个词有关也比较接近的是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据说列宁颇为欣赏,像毛泽东颇为欣赏鲁迅一样。暴风雨也成了革命的代名词,即荡涤一切污泥浊水是也。后又有刮红色台风之说,即今天的“严打”和“打黄扫非”。也有喻唇枪舌剑的,如有一书叫《你嘴上有风暴的味道》。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风暴”,本市一大商场披下一大幅,每字有一层楼那么高:钻饰5.9折,实惠大风暴。

而回到世纪末的“风暴”,如果是属于“头脑”的,即能看到一夸张的老外的形象,或头发飘飘或脑壳里装着一电脑或拎着手提双脚起跳——这就是对风暴的几种形象演绎,平面上似乎也只能这样点到为止,知识革命不太好表现。而在休闲领域,“风暴”则会引伸出更多的内容,请看某报的一段导读:

科技越来越先进,地球上的风暴却还难以预料。上海近日遭遇了一场“风暴”,有人早有预知,因为它有先兆,如同“人来疯”——这些“先知”都是些“大师”,这场“风暴”就是——斯诺克。

倒记时

香港回归和澳门回归,让我们时不时地碰到“倒记时”。为庆祝回归,各大城市还都竖起了倒记时牌以作纪念。更早一点的经验是1993年北京申奥时,也有倒记时之说。再宕开去说,我们人的生命从一出生,实际上就开始死亡的倒记时了,只是不知那大限在何时何日,如果知道,那又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是不是能让人变得更理智或更狂热?在20世纪末的“世界末日”我们不已经碰到过一回了吗?一点都没有爆炸,爆炸的只是信息。当然罗,现在我们所说的倒记事时都是好事,所以值得期待和纪念。而人之将死,也像挂个挂历似的,岂不好玩?

宣言

你肯定会想到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他老人家在世纪末被西方媒体评为一千年来最著名的名人,仅次于他的是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等(注意这些都是自然科学家)。而今天充斥于各种媒体的“宣言”实际上是这个消费时代有计划有预谋的发嗲和在纸上的叫春之声。以前我们常听说有男子汉宣言(在寻找男子汉之后),后来小女子也发宣言(在有人抨击小女人文章之后),再后来新人类也发宣言了,就是未见赚钱人发什么片言只语,可见“宣言”在这里的概念已大不相同了,它丧失的是批判的锋芒(在这批判斗争的日子里),剩下的只是自恋和造作(如罗兰·巴特的一本书名《恋人絮语》)。目前最典型的“宣言症”是如同狂人似的滔滔不绝而又自以为是。

同类推荐
  • 寂寞烟花梦一朵

    寂寞烟花梦一朵

    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本书就为你全景展现陆小曼烟花般灿烂辉煌的爱情诗篇和充满争议的一生。
  • 被诅咒的“石头”

    被诅咒的“石头”

    《被诅咒的“石头”》作者晓立以充分的阅历,展现当代人的所想所思所为,让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发生碰撞,从中看到世间的淡定与从容,生活的美丽与庄严、理想和希冀。《被诅咒的“石头”》由怪味篇、思考篇、人生篇三大部分组成,汇集了作者晓立别出心裁创作的百余篇经典的小故事。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 感受德意志

    感受德意志

    我国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界诺贝尔奖——“歌德金质奖章”得主杨武能教授,自1982年始赴德国进修、研究、讲学,亲历了德国的发展,对德国的文学、历史和自然景致熟稔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杨武能教授用人文的笔触描绘了德国神秘的古堡、茂密的森林、流淌的河流、高耸的教堂和油画般的建筑,和德国的节庆、城市的建设、对环保的关注、对教育和历史的重视以及德国民众的生活画像,目睹并亲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两德统一前后的对比与变化,对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因政治格局造成的隔膜、柏林墙倒塌前的种种状况及两德统一后人们的心态大量真实的细节描写,读来犹如一部活的德国史。
  • 生活之甜系列:很老很老的童话

    生活之甜系列:很老很老的童话

    本书是“生活之甜”系列丛书之一,全书所收录的老童话,不是老生常谈的身边故事,而是一个个富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的神奇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真善美,让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热门推荐
  •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学习和生活一切都按部就班,当人的思想中不再有创新的观念,那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唯有挖掘和激活人类潜能中的创新思维,生活才能更加五彩斑斓,人类才能以更快的速度进步与改造世界。本书汇集了几百个最让读者开拓进取的创新故事,以创新点拨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启发,进而更加富有创新精神。
  • 玄冰

    玄冰

    倚剑向天,斩情仇,削是非。不为成仙,只为正道人间!
  • 成实论

    成实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星宿传之东之恋

    星宿传之东之恋

    芬芳春月,铃兰花开,悬崖峭壁,一株小小的花朵,正在顽强生长。炎炎夏日,荷花正旺,碧水青池,一支粉红的花朵,正在肆意绽放。潇潇秋夜,翠菊初绽,雨水之下,一朵秋天的花朵,才刚刚开放。飞雪冬季,百花凋零,神秘园林,一棵碧绿的竹子,还屹立磐石间。东方的青龙,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北方的玄武。世间万物,花朵和星宿,都和人间永远存在,永远,永远,一直到时间的尽头,他们也不会消失。这就是他们……
  • 花千骨之倾于君心似我心

    花千骨之倾于君心似我心

    上一世的爱恨情仇,恩怨干戈,都随着她的死去,已然不见踪影。而这一世,一切尘缘也将随着她的转世再次掀起。
  • 圣经的智慧(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圣经的智慧(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在《圣经的智慧》中,我为大家讲述的是关于圣经的故事,我写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认为你们应当掌握更多的关于圣经方面的知识,但我又实在不清楚你们从哪里可以找到这方面的知识。
  • 道初

    道初

    .穿越。一切只为了穿越。这里穿越者的故乡。。。我码字较慢,请多多包涵qq群367093885只要有读者看我的书,我就会写下去,哪怕只是一个。
  •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本书介绍了秦汉、六朝、唐代、宋代、明清的诗歌。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纵剑天下

    纵剑天下

    这是一个高手辈出,波澜壮阔的时代。这是一个百圣争锋,万剑争鸣的时代。无生剑道、无缺剑道、无败剑道、无情剑道、极情剑道、无我剑道、唯我剑道……在这个被一尊剑神洒满剑道种子的大陆上,无数的剑道天才,横空出世,相竞第一。王庭!一个前世为剑道奉献了一生的人,降临到了这个世界!……继《剑噬天下》、《无上真身》、《星神祭》、《求败》、《一剑凌尘》后的第六本小说,诚邀诸位共品剑修盛宴。本书书友群:244200264!本书订阅群:87966951!纵剑剑楼群:51211792!
  • 小受受你别跑

    小受受你别跑

    “郁芊芊!你这么忍心把我自己留在这里啊!”“……”“你要走的话我就在这里跳下去”那个身材高挑的男生指着阳台说。“我说,郁梓矅,我是你姐不是你媳妇儿别像你媳妇儿要跑了是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