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周立国近百年之后依然存在的开国世家,曹家、方家、郭家,每一家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骄傲。
他们历来是大周皇帝眼中的中流砥柱,比之李家、薛家这样的天下望族,他们更得苏氏皇帝的信任。
说实话,这次的皇位争夺胜出者会是六皇子齐王苏秉桦确实让他们有点意外,但想到云家和郑家,感觉倒也还在情理之中,所以除了刚开始时的一丝意外也没有其它疑惑。
虽然比之朝堂其他两大势力慢了半拍,但他们还是就苏秉桦当上皇帝之后可能出现的种种变故做出了推演,制定了很多不同的计划来应对新的格局,甚至他们连这次大变故之后他们想要取得的好处都想好了。
可千算万算,却把最大变故苏秉桦的性格算错了,在他们的考虑中,苏秉桦当上皇帝无非就是一个傀儡,这次变局真正的对手应该是以云家和郑家为首的一干势力,对于怎么从这些人身上撕下一块肉来,他们也已经考虑妥当,只等第一次大朝会之后就可以开始以预定的计划进行。
但苏秉桦的突然改变着实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本想着会是摆设的皇帝成了朝会主角,一下就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整体发展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可能对苏秉桦而言那次朝会除了刷了刷存在感以外,就没什么用处了。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那股存在感可谓是打乱了很多人的算计,如果不是他的突然改变,那么那场朝会绝不是下道没什么实际意义的圣旨就能结束的,而是会成为大周新一轮利益分配大会。
一直以为会是背景墙的皇帝成了主演,自然本来的很多计划都用不上了,所有大家一起闭嘴重新商量对策成了默认的事实。
身为天下顶级望族的李家、郑家、薛家家大业大,虽然顾虑会有很多,但总体实力摆在那里,就是你皇帝变了又如何,他们照样不惧。
只是其他各方势力可没有那股底气,他们迫切的想要在层层变局中找到一条出路。在很多人看来宁王就是那个先行者,而且他已经成功取得了现任皇帝的好感,这让很多人有点坐不住了。而当天下午云曜的再次进宫可谓是加了最后一把火,让这些人彻底决定不再观望了。
这些人主要指的就是这些京都勋贵,在他们的局势分析中,李家、郑家这样的家族可以不在乎,东方烜、徐元达这样的寒门士子已经在倒向新皇,云曜的进宫再次强调了云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他们这些人至今还在犹豫不决。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京都开国勋贵们已经从近百年前的以十二大国公府为首到了现在的以“两公三侯府”为首的地步,大周开国时总共封了二十一家世袭公侯,传到现在,就是加上郑家也只剩下九家了,其中有五家还是在其后的岁月中出现的。他们的大多数中间都断了传承,至于原因绝不是因为没有子嗣断了,而是他们站错了队。
这次应国公、淮安候、琳琅候联袂而来,就是为的站队,但来皇宫见苏秉桦却绝不是他们决心倒向这位新皇,而是为了看风向。皇帝的智慧会是影响这股风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他们这次来可以理解为是在试探皇帝的智慧。
这一点苏秉桦还是有所准备的,在和云曜见过面之后,他就有了这种准备,这些人要来试探他,不同于宁王的真正的试探,而云曜要借这次机会试探所以人。
只是这些人试探的方式倒是苏秉桦没想到的。
在苏秉桦来到皇帝平时单独接见朝臣的紫苑阁后不久,就有内侍领着应国公曹青浦、淮安候郭燕平、琳琅候方应物进了门,规规矩矩的行礼,没有一丝挑剔的拜见,配上三张略显严肃的脸,让气氛显得有点死板,总让他觉得有点不得劲。
之前和宁王从无聊到愉悦,和云曜从平静到气愤,和云太后从紧张到惭愧,无论如何总让他有一种动力在里面,可现在面对这三位,从见面就让他有一种压抑的感觉,或许这才是皇帝和大臣见面时正常的相处模式,只是他却非常不适应。
不适应就要改变,这是苏秉桦现在的想法,这次他没有和宁王、云曜见面时刚开始的和蔼,没有赐坐,让早就在旁边准备上茶的内侍又把茶端了回去,在等三人行完礼之后直接开口:“不知三位卿家今日来所谓何事。”
曹青浦三人也感觉皇帝的态度不是很好,不过也没感到意外,要是皇帝真的态度好了,反而会引发他们的警惕,三人互相看了一眼,最后还是为首的曹青浦回道:“启禀陛下,臣等今日进宫是想向陛下禀告右武卫的事。”
听到是右武卫的事,苏秉桦一下就明白是什么事了,今天早晨在去长乐宫以前,就听苏业说右武卫刺杀已经顺利完成,只是没想到会是这几个人来说这件事,不过想一想他们的身份,问这件事到也无可厚非,不过他还是装作不知道的样子问道:“哦!右武卫?右武卫统领我记得是陆言陆卿家,怎么是你们三位来的。”
“回陛下话,陆言陆将军已经在家卧床病重两年,右武卫一直是军中的几位副将在管事。微臣身为枢密院枢密使,今天早晨突然接到他们的禀告,说是在今早右武卫军中出现三十一位死者,都是一些职位不算太高,但资历却不低的军领,而且死者多事一击致命,臣觉得此事颇为古怪,更是涉及京都守军,臣不敢妄加决断,在和方大人、郭大人商量过后,决定进宫向陛下禀告此事,请陛下决断。”
其实本来三人要说的不是这件事,但今天早晨接到禀告后,又紧急商议了一番,觉得此事实在是天赐良机,毕竟三人本来要说的也是没事找事想出来的,如今有个现成的事出现了,而且还是在先皇死后的“三不管”地带右武卫,用这个理由着实是恰到好处到了极点,不仅可进可退,又不影响大局,还说不定能捞到一定好处,毕竟右武卫的油水还是挺多的。
虽然他们问这事按理来说是应该的,但这个理由倒也让苏秉桦还真有点始料不及,本来他还想这事怎么都轮不到这几位管,毕竟这三位说好听点是枢密院枢密使、枢密院枢密副使、兵部侍郎,但是有个卵用,他们要真有他们官职上说得掌管全国军队能是这幅德行,刚有点风吹草动就坐不住了,他们顶多能管管左武卫,影响影响城防军,就是离京都最近的宣武军他们都指挥不了,也就是挂着个名头,出了京都这地界,他们也就是个没实权的贵族。所有在他本来的预想中,这件事应该是由陆言进宫禀告,自己在虎躯一震,王霸之气一出彻底收服他,也就完成了对右武卫的收服。他一直以为宁王所为的右武卫是陆言投入了其麾下,现在看来确是原身的记忆误导了自己,怪不得刚开始苏业极力反对自己帮宁王。
想到这一切不免让他有点沮丧,这两天自己真是太自以为是了,竟犯了这么多错误,不过嘴上可没停顿,接着曹青浦的话道:“有三十一位军中兵领被人杀害确实不是小事,而且还是护卫京都的右武卫,这事是要好好查一查,不过,军中有人死去,还是死者为大,都赐予厚葬了,对其家人的补贴也不能少,决不能寒了军属们的心,这事就交给三位卿家去办,至于查案,就不用三位费心了。”
对于皇帝的决断,三人明显不是很开心,毕竟他们临时改口说这件事,不仅想要试探皇帝,更想着能趁机控制右武卫,增加他们的势力,但现在皇帝一句话他们成了管料理后事的了,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活,明显和他们的初衷不符,但要让他们反对,他们又怕引起皇帝的不满而反惹一身骚,最后只能不情不愿的应下这门苦差事离去。
到了宫外,在紫苑阁一直没支过声的郭燕平率先开口道:“这皇帝的意思,曹公爷、方侯爷怎么看?”
对郭燕平的话,曹青浦想了想不屑道:“什么怎么看,这不明摆着欺负咱们这些军中粗人,果然是云老狗的外甥,两人真是一个德行。”
听了这话,本来打算开口的方应物闭嘴不言了,在眼角深处闪过一丝嘲讽,不是对苏秉桦,而是对曹青浦,面上倒是一直没什么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