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01900000035

第35章 小说鉴赏(17)

【赏析指要】

《潘先生在难中》历来被称为最能代表叶圣陶短篇小说创作成就的作品,这篇作品最初发表于1925年1月《小说月报》第16卷第1号。

作品以1924年秋天直系军阀齐燮元和皖系军阀卢永祥为争夺上海而发生的江浙战乱为背景,故事的发生地点是上海附近的小镇让里,描写了小学校长潘先生在战乱中举家逃难的种种可笑而又可鄙的行径。当战争逼近让里时,潘先生率领全家到上海租界避难,而让王妈看家。到上海的第二天读到报载让里教育局长主张照常开学的消息,又抛妻离子匆忙只身返回让里。正当他在校“忠于职守”之际,战争情况又趋于紧张,于是赶紧躲进洋人的红房子。但战争最终并未危及让里,只不过受了一场虚惊。战争结束之后,潘先生一方面怨恨自己无先见之明,既花了一笔冤枉的逃难费,又受了几十天的孤单,另一方面又应邀欣然为军阀歌功颂德。作品塑造了一个自私自利、怯懦虚伪、苟且自得的小市民习气十分严重的知识分子形象。作品的布局严谨,采用能体现人物性格又能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的情节、细节和语言;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强烈的对比和心理描写等。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指出:“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的地、写实的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是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充分地体现出了这个特点。

【辑评】

在叶绍钧的作品,我最喜欢的也就是描写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几篇;现在还深深地刻在记忆上的,是那可爱的《潘先生在难中》。这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义,precaution(戒备) ,琐屑,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等心理,描写得很透彻。这一阶级的人物,在现文坛上是最少被写到的,可是幸而也还有代表。

(选自沈雁冰.王鲁彦论[J].小说月报1928-01,19(1). )

拜 堂

台静农

黄昏的时候,汪二将蓝布夹小袄托蒋大的屋里人[1]当了四百大钱。拿了这些钱一气跑到吴三元的杂货店,一屁股坐在柜台前破旧的大椅上,椅子被坐得咯格地响。

“哪里来,老二?”吴家二掌柜问。

“从家里来。你给我请三股香,数二十张黄表。”

“弄什么呢?”

“人家下书子[2] ,托我买的。”

“那么不要蜡烛吗?”

“他妈的,将蜡烛忘了,那么就给我拿一对蜡烛罢。”

吴家二掌柜将香表蜡烛裹在一起,算了账,付了钱。汪二在回家的路上走着,心里默默地想:同嫂子拜堂成亲,世上虽然有,总不算好事。哥哥死了才一年,就这样了,真有些对不住。转而想,要不是嫂子天天催,也就可以不用磕头[3] ,糊里糊涂地算了。不过她说得也有理:肚子眼看一天大似一天,要是生了一男半女,到底算谁的呢? 不如率性磕了头,遮遮羞,反正人家是笑话了。

走到家,将香纸放在泥砌的供桌上。嫂子坐在门口迎着亮绱鞋。

“都齐备了么?”她停了针向着汪二问。

“都齐备了,香,烛,黄表。”汪二蹲在地上,一面答,一面擦了火柴吸起旱烟来。

“为什么不买炮呢?”

“你怕人家不晓得么,还要放炮?”

“那么你不放炮,就能将人家瞒住了!”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既然丢了丑,总得图个吉利,将来日子长,要过活的。我想哈[4]要买两张灯红纸,将窗户糊糊。”

“俺爹可用告诉他呢?”

“告诉他作什么? 死多活少的,他也管不了这些,他天天只晓得问人要钱灌酒。”她愤愤地说。“夜里哈少不掉牵亲[5]的,我想找赵二的家里同田大娘,你去同她两个说一声。”

“我不去,不好意思的。”

“哼,”她向他重重地看了一眼。“要讲意思,就不该作这样丢脸的事!”她冷悄地说。

这时候,汪二的父亲缓缓地回来了。右手提了小酒壶,左手端着一个白碗,碗里放着小块豆腐。他将酒壶放在供桌上,看见了那包香纸,于是不高兴地说:

“妈的,买这些东西作什么?”

汪二不理他,仍旧吸烟。

“又是许你妈的什么愿,一点本事都没有,许愿就能保佑你发财了?”

汪二还是不理他。他找了一双筷子,慢慢地在拌豆腐,预备下酒。全室都沉默了,除了筷子捣碗声,汪二的吸旱烟声,和汪大嫂的绱鞋声。

镇上已经打了二更,人们大半都睡了,全镇归于静默。

她趁着夜静,提了蔑编的小灯笼,悄悄地往田大娘那里去。才走到田家获柴门的时候,已听着屋里纺线的声音,她知道田大娘还没有睡。

“大娘,你开开门。哈在纺线呢。”她站在门外说。

“是汪大嫂么? 在哪里来呢,二更都打了?”田大娘早已停止了纺线,开开门,一面向她招呼。

她坐在田大娘纺线的小椅上,半晌没有说话,田大娘很奇怪,也不好问。终于她说了:

“大娘,我有点事……就是……”她未说出又停住了。“真是丑事,现在同汪二这样了。大娘,真是丑事,如今有了四个月的胎了。”她头是深深地低着,声音也随之低微。“我不恨我的命该受苦,只恨汪大丢了我,使我孤零零地,又没有婆婆,只这一个死多活少的公公……我好几回就想上吊死去……”

“嗳,汪大嫂你怎么这样说! 小家小户守什么? 况且又没有个牵头[6];就是大家的少奶奶,又有几个能守得住的?”

“现在真没有脸见人……”她的声音有些哽咽了。

“是不是想打算出门呢? 本来应该出门,找个不缺吃不缺喝的人家。”

“不呀,汪二说不如磕个头,我想也只有这一条路。我来就是想找大娘你去。”

“要我牵亲么?”

“说到牵亲,真丢脸,不过要拜天地,总得要旁人的;要是不恭不敬地也不好,将来日子长,哈要过活的。”

“那么,总得哈要找一个人,我一个也不大好。”

“是的,我想找赵二嫂。”

“对啦,她很相宜,我们一阵去。”田大娘说着,在房里摸了一件半旧的老蓝布褂穿了。

这深夜的静寂的帷幕,将大地紧紧地包围着,人们都酣卧在梦乡里,谁也不知道大地上有这么两个女人,依着这小小的灯笼的微光,在这漆黑的帷幕中走动。

渐渐地走到了,不见赵二嫂屋里的灯光,也听不见房内有什么声音,知道她们是早已睡了。

“赵二嫂,你睡了么?”田大娘悄悄地走到窗户外说。

“是谁呀?”赵二嫂丈夫的口音。

“是田大娘么?”赵二嫂接着问。

“是的,二嫂你开开门,有话跟你说。”

赵二嫂将门开开,汪大嫂就便上前招呼:

“二嫂已经睡了,又麻烦你开门。”

“怎么,你两个吗,这夜黑头从哪里来呢?”赵二嫂很惊奇地问。“你俩请到屋里坐,我来点灯。”

“不用,不用,你来我跟你说!”田大娘一把拉了她到门口一棵柳树的底下。低声地说了她们的来意。结果赵二嫂说:

“我去,我去,等我换件褂子。”

少顷,她们三个一起在这黑的路上缓缓走着了,灯笼残烛的微光,更加黯弱。柳条迎着夜风摇摆,荻柴沙沙地响,好像幽灵出现在黑夜中的一种阴森的可怕,顿时使这三个女人不禁地感觉着恐怖的侵袭。汪大嫂更是胆小,几乎全身战栗得要叫起来了。

到了汪大嫂家以后,烛已熄灭,只剩了烛烬上一点火星了。汪二将茶已煮好,正在等着;

汪大嫂端了茶敬奉这两位来客。赵二嫂于是问:

“什么时候拜堂呢?”

“就是半夜子时罢,我想。”田大娘说。

“你两位看着罢,要是子时,就到了,马上要打三更的。”汪二说。

“那么,你就净净手,烧香罢。”赵二嫂说着,忽然看见汪大嫂还穿着孝。“你这白鞋怎么成,有黑鞋么?”

“有的,今天下晚才赶着绱起来的。”她说了,便到房里换鞋去了。

“扎头绳也要换大红的,要是有花,哈要戴几朵。”田大娘一面说着,一面到了房里帮着她去打扮。

汪二将香烛都已烧着,黄表预备好了。供桌捡得干干净净的。于是轻轻地跑到东边墙外半间破屋里,看看他的爹爹是不是睡熟了,听在打鼾,倒放下心。

赵二嫂因为没有红毡子,不得已将汪大嫂床上破席子拿出铺在地上。汪二也穿了一件蓝布大褂,将过年的洋缎小帽戴上,帽上小红结,系了几条水红线;因为没有红丝线,就用几条绵线替代了。汪大嫂也穿戴周周正正地同了田大娘走出来。

烛光映着陈旧褪色的天地牌,两人恭敬地站在席上,顿时显出庄严和寂静。

“站好了,男左女右,我来烧黄表。”田大娘说着,向前将表对着烛焰燃起,又回到汪大嫂身边。“磕罢,天地三个头。”赵二嫂说。

汪大嫂本来是经过一次的,也倒不用人扶持;听赵二嫂说了以后,就静静地和汪二磕了三个头。

“祖宗三个头。”

汪大嫂和汪二,仍旧静静地磕了三个头。

“爹爹呢,请来,磕一个头。”

“爹爹睡了,不要惊动罢,他的脾气又不好。”汪二低声说。

“好罢,那就给他老人家磕一个堆着罢。”

“再给阴间的妈妈磕一个。”

“哈有……给阴间的哥哥也磕一个。”

然而汪大嫂的眼泪扑地落下地了,全身是颤动和抽搐;汪二也木然地站着,颜色变得可怕。

全室中情调,顿成了阴森惨淡。双烛的光辉,竟黯了下去,大家都张皇失措了。终于田大娘说:

“总得图个吉利,将来哈要过活的!”

汪大嫂不得已,忍住了眼泪,同了汪二,又呆呆地磕了一个头。

第二天清晨,汪二的爹爹,提了小酒壶,买了一个油条,坐在茶馆里。

“给你老头道喜呀,老二安了家。”推车的吴三说。

“道他妈的喜,俺不问他妈的这些屌事!”汪二的爹爹愤然地说。“以前我叫汪二将这小寡妇卖了,凑个生意本。他妈的,他不听,居然他俩个弄起来了!”

“也好。不然,老二到哪里安家去,这个年头?”拎画眉笼的齐二爷庄重地说。

“好在肥水不落外人田。”好像摆花生摊的小金从后面这样说。

汪二的爹爹没有听见,低着头还是默默地喝他的酒。

一九二七年六月六日

(原载1927年6月10日《莽原》第2卷第11期)

【注释】

[1] 屋里人:即内人。

[2] 下书子:即过婚书。

[3] 磕头:即拜堂。

[4] 哈:作还解。

[5] 牵亲:即傧相。

[6] 牵头:指儿女。

【作者简介】

台静农(1903—1990年)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字伯简,笔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霍丘县叶集人。中学毕业后,曾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旁听,后转至北大国学研究所半工半读,其间积极参加鲁迅支持和影响的文学社团未名社,和鲁迅关系密切,友谊深厚。1927年后,任教于辅仁大学、山东大学等。抗战爆发后在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书,任中文系主任。1946年赴台,后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著作有《地之子》《建塔者》等。

【赏析指要】

《拜堂》描写了年轻的汪二因为家里贫穷娶不起媳妇,而自己的哥哥于一年前去世,于是汪二和寡嫂打算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件很难堪的事情,叔嫂二人为遮羞,也为度日、图吉利,决定拜堂成亲。小说选取了旧时代农村中很特殊的这样一件事情加以描述,作品中细腻地描写了叔嫂二人复杂的心理与拜堂时特殊的场面。尽管汪二觉得叔嫂成亲“总不算好事”,但是生活极端贫困,不娶寡嫂可能一辈子也娶不起媳妇;又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已故才一年的大哥,而且又怕别人知道笑话。汪大嫂对此事也很羞愧,但又认为“总得图个吉利,将来还要过活的!”于是请了两个见证人,按照本地规矩习俗极为简单地举行了结婚仪式。尽管是喜事,但气氛的寒伧悲凉,让人透不过气来。

小说在结构上采取了以场景展示为主,主要的场景是“请牵亲”与“拜堂”,在具体的描述中融合了民风习俗和自然环境描写,而自然环境的阴森寒冷又衬托出叔嫂二人无奈、凄苦的心境,渲染了一种凄婉悲凉的气氛,使喜事中透出深深的悲剧意味。此外,《拜堂》的语言也多用安徽方言“哈”,显示了乡土小说的特色。总之,作品通过旧时代乡村中底层民众黯淡凄楚的生存状态,揭示了他们凄凉苦痛的内心世界和在命运的边缘苦苦挣扎的悲凉社会现实。

【辑评】

二十年代,中国小说家能够将旧社会的病态这样深刻地描绘出来,除鲁迅之外,台静农是最成功的一位。

(选自刘以鬯.台静农的短篇小说[M].台北:远景出版社,1980. )

为奴隶的母亲

柔 石

她底丈夫是一个皮贩,就是收集乡间各猎户底兽皮和牛皮,贩到大埠上出卖的人。但有时也兼做点农作,芒种的时节,便帮人家插秧。他能将每行插得非常直,假如有五人同在一个水田内,他们一定叫他站在第一个做标准。然而境况是不佳,债是年年积起来了。他大约就因为境况的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这样,竟使他变做一个非常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但也就更贫穷下去。连小小的移借,别人也不敢答应了。

在穷底结果的病以后,全身便变成枯黄色,脸孔黄得和小铜鼓一样,连眼白也黄了。别人说他是黄疸病,孩子们也就叫他“黄胖”了。有一天,他向他底妻说:

“再也没有办法了。这样下去,连小锅也都卖去了。我想,还是从你底身上设法罢。你跟着我挨饿,有什么办法呢?”

“我底身上? ……”

他底妻坐在灶后,怀里抱着她刚满五周的男小孩———孩子还在啜着奶,她讷讷地低声地问。

“你,是呀,”她底丈夫病后的无力的声音,“我已经将你出典了……”

“什么呀?”她底妻子几乎昏去似的。

屋内是稍稍静寂了一息。他气喘着说:

同类推荐
  •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我是家政服务能手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大事、实事、好事。建设新农村,关键是培养新农民。农村要小康,科技做大梁;农民要致富,知识来开路。本书的出版发行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本书主要介绍了家政服务人员所需具备的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家政服务人员面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家政服务人员择业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好家政服务、家政服务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常见家政技能须知、家政服务涉及的工作范围、如何照顾老年人等知识。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阅读中华国粹)

    《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东北二人转》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萌萌狐狸妻

    萌萌狐狸妻

    “小狐狸乖乖,把门开开”“傻小七,不能开,外面是坏人!”顾青青拉着准备开门的顾小七语重心长的说“三娘亲,为什么你知道外面是坏人?”小七傻傻的问道"因为你三娘亲法术厉害"小七的二娘亲顾眫畔瞧了一眼,缓缓说道"那大娘亲认为呢"小七傻愣愣的看着顾琴琴“哐……”飘飘然倒下的大门扬起黄沙阵阵,某男不好意思的摸摸头“娘子你家大门太……不禁敲了”“看,叫你不听三娘亲话。”顾青青瞥了一眼小七
  • 爱情九十九

    爱情九十九

    全文免费!九十九个不同的爱情故事,不同的恋爱,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浪漫,不同的表白,不同的……一切,都是不一样的。(更文很慢,愿者上钩!)
  • EXO校园:美男团团转

    EXO校园:美男团团转

    哎!自从夏楠楠遇到了这十二个人后,生活就发生了三百六十度大转弯。“楠楠,你不要整天抱着个电脑,这样会对眼睛不好的!”朴灿烈搭住夏楠楠的肩膀。“就是啊,快把电脑关了!这么漂亮的眼睛,近视就不好了。”边伯贤心疼的看着夏楠楠。“楠楠,用得着整天写那小说吗?感觉到你都快冷落我了……”黄子韬那可怜的眼神啊……“楠楠……”“楠楠……”“楠楠……”“天啊!别吵了,我的灵感都没了!!”夏楠楠真是要发怒了!“没关系,你不是写言情小说吗?我给你灵感……”吴亦凡托起夏楠楠的下巴,能有多暧;昧,就有多暧;昧……靠!!!!
  • 陛下的麻烦女人:妃子爱惹祸

    陛下的麻烦女人:妃子爱惹祸

    什么!她穿越到古代一天不足,竟然被暴君安上淫乱后宫的罪名?有么有搞错啊,想她苗芷云二十年来一直守身如玉,现在居然被说成淫娃荡妇?啧啧,怎么半途跑出来个太子啊,且年纪比皇上少不了多少,相貌好,品行好,行,暴君怀疑她偷腥是吧,那她偷给他看好了,给他戴顶绿帽子瞧瞧…气死他个大叔!
  • 一路开挂腹黑殿下晚上好

    一路开挂腹黑殿下晚上好

    某人淡定的看着眼前的腹黑男,诡异的说着:殿下晚上好。
  • 深宅大院的故事

    深宅大院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本县堡则镇有个李家大院,那时候只知道这原来是一家大财主的院落。在我十多岁时,正是文革时期,还戴着“红小兵”的臂章,排在长长的队伍里头,步行二十多里到这个李家大院去用小锤子敲过大院墙上的小石人呢。那里一直喊着破“四旧”的口号,现在看来真的太幼稚了。直到这几年,山西的晋商文化研究新兴起来,我这个爱钻牛角尖的穷酸文人,也对此产生了兴趣,于是便抽暇重新来到晋商中小有名气的李家大院考察。在这里,我不仅仔细研究了李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室内陈设等,同时采访了村内许多老者,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 假死公主闯江湖

    假死公主闯江湖

    她多重身份,隐于江湖,武功卓绝,美男相伴,温香楼初见,顽劣如她,买下了他一夜;隐雾山赛轻功,他将心丢失……生死关头,他们以性命相救,隐世归来,她又是何重身份?她记忆全失!美男相争,只为红颜!朱颜如玉,得美男一世相爱!
  • 少年异界梦

    少年异界梦

    我们永远都是快乐的少年,我希望所有人能够快快乐乐的,有时候也会有点小忧伤,有点小伤心,我希望都开开心心的,这是我第一次写。
  • 重生之黑医

    重生之黑医

    既然有了新生,还身负那样逆天的异能,那么,她就要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本土人士,有钱了就好吃好玩,看谁不顺眼了也不会再忍着。人敬她一尺,她会还人一丈。如果有人想要害她。那么对不起,想要害她,那害她的人就先去死一死吧!
  • 毁灭争霸

    毁灭争霸

    这是一部魔幻题材的小说,讲述大陆上人族帝国与兽族联盟展开决战之时,一个带着死亡气息的种族驱赶着巨大的深海魔兽携毁灭之势而来,随着他们的争斗各种不可思议的种族在欲望、贪婪、仇恨的相继出现、建立,他们为了生存、力量互相战斗,就此拉开了一场充满法术、科技、恶魔、巨兽的争霸战场加入QQ群:16112336,你会知道各种奇特的种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