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33900000032

第32章 榔头与钟摆(2)

在本书第27章中已有详细叙述,上一个冰期快结束的公元前15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之间,尤其在其中的公元前14500年至公元前12500年之间,或更精确地说在公元前11000年至公元前10000万年之间,曾经发生过非常大规模的变动。在一个地质学家认为非常短暂的期间内,厚达2英里面积,广至上百万平方英里的积雪,突然不知什么原因全部融化了。“很显然不是因为冰河期气温逐渐变化所致……积雪快速融化,必定是因为有一些非常不寻常的原因,肇始天候改变……”

文明的处刑者

会有什么不寻常的原因,肇始天候如此突然地改变呢?

肇始北半球冰河时代突然结束的,会是因为地壳突然移动了30度的关系吗(迫使冰河最厚的地区,从北极圈往南移动,而使冰河期结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为什么同样的地壳30度大移动,没有使得面积达600万平方英里,为冰所覆盖的南半球大陆,从温暖的纬度往南极移动?

在有关南极大陆移动的问题上,我们确知南极大陆不但会移动,而且曾经也移动过。从化石中,我们已发现了以南极的纬度,和一年有半年没有阳光的条件,是不适合树木生存的。

但是我们不知道(而且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南极的大陆移动,是因为地壳移动,还是大陆漂移,还是其他尚不为人知的原因肇始的。

让我们考虑一下南极大陆的条件。

我们已经看到它占地广大,面积达550万平方英里,而土地上面则被700万立方英里的冰块所覆盖。据估计,这些冰的重量约有19×1015吨(19后面加上15个0)。支持地壳移动说的人很害怕的是,这个巨大的冰原重量每年都在增加的冷酷事实。“冰每年增加293立方英里,等于每年在南极大陆加上相当于一个安大略湖大小的冰块。”

而可怕的是,在岁差运动、黄道的倾斜、公转轨道的偏心率,以及自转的离心力,太阳、月亮及其他行星的引力等影响同时作用下,南极大陆不断扩大的冰河重量,可能会成为地壳大规模移动的最后决定性因素。

休·布朗(Hugh Auchincloss Brown)1967年稍嫌夸张地写道,南极冰帽越变越大,已经悄悄地、秘密地、无情地成为一股自然的力量——一股由自转而产生的能源。

冰帽本身不知不觉地成为最大的危机,明显的威胁,文明的处刑者。

这个“处刑者”是否即为公元前15000年到公元前8000年的7000年间,为上一个冰河期画上休止符的重要因素?地壳变动最激烈、最具破坏性的时期,应该就在公元前145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之间。或者,这个时期,在北半球的气候突然发生了某种戏剧性的变化,而引发了这一场大变动,造成了几百万立方英里的冰雪溶化,并触动了全世界火山活化?

现代地质学家反对这种大灾难、突然间天变地异的说法,而倾向于一种“齐一论”,主张“从现存的地质现象中,我们可以找到过去的改变成因”。然而大灾难论者却主张“地球表面的改变,大体而言,是因为突然的物理力量所造成”。然而,有没有可能,造成上一个冰河期的机制,也就是最近一个造成地球冲击性变化的力量,同时具有“灾难”和“齐一”的特质?

伟大的生物学家赫胥黎(Thomas Huxley)爵士,19世纪时曾经说过:

对我而言,天变地异说或齐一说之间的思考对立并不存在。相反地,我认为突然的异变,很可能是一贯运动的本质,它的一部分。容我举例说明。时钟可谓为一贯动作的典范,好的时钟表示它经常能保持一贯的、整齐划一的动作。可是锤子敲打钟钟,基本上却是一种突发性的变动性动作。同样的敲打动作,我们可以用榔头敲打火药使它爆炸,或敲开水库,让大量的水流出;经过精心的安排,我们也可以让时钟在不规则的间隔,以不同轻重的力量和回数敲打不同的东西。然而这些不规则的变动性动作,最后造成的却是齐一性动作的结果。所以,我们可能在研究时钟上,便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学派:一个研究敲打时钟的锤子,另一个研究钟摆。

有可能大陆漂移就如同钟摆一样?

而地壳变动则如同锤子一样?

火星与地球

科学家相信,地壳变动不仅在地球,在其他行星也曾发生过。《科学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1985年12月号中,刊出了彼得·修兹(Peter Schultz)发表火星表面有陨石落下的痕迹之说,而引起世人的注意。根据该文,南北极地方的陨石痕迹,有其特别的“签名式”,因为只有在极地的陨石,会落在厚实的灰土和冰雪上。修兹在火星的极地以外地区,还发现了两个陨石痕迹,都具有极地“签名式”:“这两个地区恰好在同一个星球的正反两面上,难接近赤道,却显示出多方面极地堆积物的特征……”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研究证物后,修兹提出了一个理论,认为“火星的外侧坚硬部分为一个大地块。在地块移动的机制下,火星的表面地壳整体快速、激烈的移动。然后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动静……”

如果火星上都会发生地壳移动,地球上何尝不可能发生?而且,如果否定地壳曾经移动过的话,我们还能怎么解释,为什么南北极的冰帽下,都没有上次、或上上次冰河时期的痕迹?相反地,有冰河痕迹的土地,却散落在地球的好多角落中。如果我们否定地壳变动的可能就必须要另外想办法解释,为什么三个大陆(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的热带附近,都可找到冰帽的痕迹?

哈普古德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简单明了,而且合乎常理的答案:

我们惟一能够合理说明的冰河期,就是现在还在南极大陆发展中的冰河期。我们能够将这个现象解释得非常清楚:冰帽存在,只因为它地处南极,与太阳温度的变化、银河尘、火山爆发、地壳下的运动、土地的高度、海流等都没有关系。也就是说,说明冰河期最好的理论,就是“冰河位处极地”。因此,我们可以说印度在很古以前曾经为冰床,但现在却在热带。大陆规模的大型冰床,也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解释。

这个理论非常合乎逻辑。我们要不然便承认南极冰帽是第一个曾经出现在极地圈内大陆规模的冰床;否则,我们就必须假设地壳变动,或类似的机制,曾经在地球上发生过。

极地晨曦的记忆

我们的祖先很可能传承了有关地壳变动的记忆。有一部分记忆,在第四部中,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些人很可能是北半球上一个冰河末期天变地异大变动的目击者。有关大变动的神话,一般也认为大都传承自公元前15000年至公元前10000年之间。神话中,有一些描述过去天堂的神明,而所有的神明都住在南方(例如埃及人的塔一奈特鲁),更有许多曾经历过极地状态。

印度伟大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Mahabaratha),描述了属于神明土地的梅鲁峰(Moune Meru)。

在梅鲁,太阳和月亮每天从左走到右,星星们也一样……梅鲁山峰光辉灿烂,战胜了夜晚的黑暗,使日夜难分……日与夜相加,便成为地方居民的一年……同样地,正如本书第25章中所述,伊朗的亚利安族人的故乡“亚利安纳乐土”,似乎突然因为被冰封闭,而无法供人居住。几年后,“亚利安纳乐土”提到那个地方“太阳、月亮和星星,一年只升起和落下一次,一年就好像一天”。

在印度的古经文苏雅西德汉塔(Surya Siddhanta)中,有这么一段:“一年只升起一度的太阳,落下后神明保管半年。”李格维达(Rigveda)第七篇曼陀罗(Mandala)中,有许多关于“曙光”的诗歌,其中一首(VII,76)提到,曙光一直停留在地平线上,发出光亮,第三首则说太阳从刚露出曙光,到看见它升起之间,要花几天的时间。还有一首则说:“曙光乍现,到世纪太阳升起之间,好几天的岁月已经流过。”

这难道不是目击过极光的人的证言?

根据印度传统,维达(Vedas)应该为神的启示语言,从神明时代便代代相传下来。这一点或许和上面所叙述的目击极光是相关的。同时也可能相关的是,所有的口传神话都描述世界曾因大灾害而遭到空前的灾难,将原来的文字经典一并毁灭无遗。不过,在每次的大破坏之后,都会有某种形式的“贤明之士”存活下来:

(贤人们)在新时代的开始前,将前一个时代的祖先所遗留下来的知识,当作神圣的财产,传给下一代……因此,每个时代(Manvantara)都有一个自己的维达,或许表达的方式不同,不过,与太古的维达基本上并没有什么相异之处。

混乱与黑暗的时代

所有孩童在学校念地理时都会发现,正确的北(北极),与罗盘针上所指的正北是不同的。罗盘针上所指的北方,为现在的北加拿大位置,离北极约有11度的偏差。不过根据最新考古磁气学的研究,地球的磁铁极性,在过去8000万年中,倒转了170度。

为什么磁性会倒转170度?

地质学家蓝孔(S.K.Runcorn)最近在剑桥大学教书之余,在《科学美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认为:

地球的磁场与地球的自转有某种程度的关系。而这一点带领我们认识一项有关自转的惊人发观……(无可避免的结论是)地球的自转轴曾经过改变。或用另外一种说法,地球这个行星一面旋转,一面正在改变其地理上的两极位置。

蓝孔假设两极曾经历180度的大反转,也就是说,地球整整地翻了一个筋斗。而类似的考古磁场测定,则认为地壳曾在地理上的两极上滑过。不论是哪一个,这些变动对文明与全球生命的影响,都是无法想象的恐怖。

当然,蓝孔不一定是正确的。或许磁场反转并非因为自转轴,而是因为其他大变动而起的。

不过,他也可能是对的。

根据《自然》(Nature)和《新科学》(New Science)等杂志的报导,上一个地球磁场反转,发生在大约12400年前——也就是在公元前11000年到公元前10000年之间。

这1000年,正好就是安第斯山的帝华纳科文明传说被摧毁的时期,也是一般相信基沙台地上巨大的天文建筑的配制及设计完成,以及狮身人面像被大量雨水侵蚀的时期。同时,这更是埃及“太古开始的农业实验”突然之间失败的时期,以及,大量的哺乳类动物在全球各地突然绝灭的时期。另外,在这个时期中,海面突然上升,飓风一般的暴风刮起,雷雨交加、火山爆发……

证据十一

百里大学理学部教授艺夫·洛卡(Yves Rocard)说:“现代地震仪的精密度越来越高,地球所有振动的‘杂音’,甚至在没有地震波的情况下都可探测得知。因此地震仪可能收录下一些人工的振动,如4公里以外的电车跑动,风在地面赋予的压力变化,或大都市10公里以外发生的事情等,也会记录下大气的动态。有的时候,从地震仪上,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远方暴风雨的影响。然而,在这些以外,我们一直还可以观测到一种来自地球的,好像火花打闪的声音一般,微弱但明显,找不到原因的噪音,持续地……”

证据十二

“北极从1900到1960年之间,沿着西经45度子午线,往格陵兰的位置,移动了10英尺……,以每年移动2.5英寸的速度。不过,从1900到1968年之间,北极移动了20英尺,也就是说,1960到1968年间,北极移动了10英尺,每年移动的速度高达4英寸……如果这个观测是正确的话(参与观测的都是一流而值得信赖的学者),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地壳不但在变动,而且正在加速变动之中……”

证据十三

《今日美国报》(USA Today)1994年11月23日,星期三,第9页:

与南极大陆的对话:学生与南极科学家通讯

17岁的芝加哥高三学生伊沙·法顿(Etha Fadden),明年1月10日,将通过南极的卫星,直接做遥控广播。法顿将利用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部的资料,修正地球地理上的南极位置,并将标识南极点的铜制标记予以移动。由于冰床每年移动的关系,因此南极点的标记也必须时时修正。

移动的难道仅仅只有冰床吗?地球的地壳全体是否也在移动?而且,1995年1月举行的,只是一个单纯的“互动式特别教育计划”,还是一场盛会,使得伊沙·法顿不自觉成为地壳加速变动的记录者?

科学家不认为地壳在加速变动中。如下一章所示,古代预言与传统信仰之间,互相对应地极为紧密……

证据十四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

地震来得突然,几乎到残忍的地步。一分钟前,我们还沉睡在梦乡,下一分钟,地板——整个大楼的地板——都成为果冻,不断地摇摆,而那种摇摆并非轻缓的液体振荡似的摇摆,而是嘎嗒嘎嗒,好像要把心脏摇出来一般,令人忍不住颤栗、发抖的那种摇动……”

设想你正在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床上。你的床就放在地上。向来,你就以为地是最牢靠的基盘,安全的来源。但是在毫无预警之下,世界开始变成一个令人晕眩的大云宵飞车,你想下车。”

而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应该是那声音。并不是那种遥远的雷鸣,而是震耳欲聋的怒吼,从各处传来,无所不在,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样。”

(目击者报告神户大地震的经过,1995年1月18日,伦敦,《前卫报》〔Guardian〕,记者丹尼·凯斯勒〔Dennis Kessler〕:神户地震前后20秒,震度7.2,5000人以上因此丧生。)

同类推荐
  • 月光花

    月光花

    有这样两个女孩,她们曾一起在云南的群山中冒险,邂逅神奇的植物——月光花。成人后的她们分别走出大山,重逢在都市。程妙耿直机敏,当记者、办杂志、把揭示真相当做自己的天命;何琴则有着激烈的内心,绘画的才能不足以让她步上坦途,在命运的转角,她喝下召唤记忆、似有魔力的“月光”。程妙在尽失所有之后开始寻找昔日的好友何琴,等着她的不仅是何琴的曲折经历,更是那些旧年月的共同记忆。她能否找到何琴?能否解开新型毒品“喜梦”的谜团?什么是瘾?记忆如何影响人?
  • 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1

    什么才是中篇小说的佳作?在我看来,至少应该包括两点:它既应该是好看的小说,也应该是有文学意蕴的小说。找好看的小说不难,找有文学意蕴的小说也不难,但要找二者兼于一身的小说就有点难了。收入这本集子里的中篇小说虽然不能说都做到了二者完美的结合,但我们能够感觉到作者在两方面都有所追求。一个作家在写中篇小说时,能够做到既追求好看,也追求文学意蕴,就已经站在佳作的起点上了。中篇小说写作的难度也就在这里,因为作者在追求好看的时候难免伤及文学意蕴,在追求文学意蕴时又难免伤及好看。中篇小说作家实在是面临一个“鱼与熊掌”的难题呀!但中篇小说的佳作必须是“鱼”与“熊掌”的复合体。
  • 热血!中国军校

    热血!中国军校

    军校一个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地方,一个将象牙塔和绿军装结合在一起 的地方,《热血!中国军校》向读者一一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书中主人公 王天航经过军校的磨练,经受住了铁血考验,从文弱书生成长为了真正的男 子汉、人民的钢铁长城。小说中人物特色鲜明,矛盾冲突跌宕起伏,既为读 者展现了一幅80后军校学员的励志画面,又描述了新时代军人的爱情观和价 值观。在书中读者不仅可以读到精彩的故事,更可以满足无尽的好奇心!
  • 于公案

    于公案

    《于公案》,系侠义公案小说,叙于成龙任直隶抚院私访红门奇遇难除凶事。本书察清朝佚著者。其底本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特藏部。读古典小说,明于成龙断案道理。
  • 黄雀

    黄雀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热门推荐
  • 大道无音

    大道无音

    小小孤儿道三千,起的名字很霸气,可惜祖宗八代皆是乞丐,到了他这辈还是乞丐,机缘巧合,一个算命老头看他面相不错,便收为徒弟。道三千还没来的急高兴老头便驾鹤西去,,,留下一本祖传的老书。。。伟大的新纪元从次开始了。。。。。。
  • 异世皇道无极

    异世皇道无极

    在华夏智商于妖的全才,在研究时光机中失败,在轮回是带着记忆转世到卡撒大陆的一个还没出生的皇族身上,一个新的开始慢慢掀开!
  • 混沌之主的无限

    混沌之主的无限

    一本十分纯洁的无限流小说!一本十分纯洁的无限流小说!因为很重要所以要说两遍!黑暗死亡七罪鬼畜男主角的无限之旅!
  • 亚洲王朝

    亚洲王朝

    年轻的驻外武官穿越到了1850年的南洋,他眼见华人的悲惨生活,被土人抢掠,被西方人盘剥,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他作为一个军人,忍无可忍了,决定带领南洋华人,一起站起来驱逐西方洋人,保护华人利益。并且带领南洋华人打回老家,建立一个真正属于全体华人的亚洲王朝,和西方列强争夺世界的主导权,让华夏文明再次普照天下,让亚洲的文明再次笼罩在全球。西方各国大呼:“狼来了!”
  • 一纸休夫:代嫁王妃要出墙

    一纸休夫:代嫁王妃要出墙

    魂穿而来的受气包,刚穿越就被父亲送去代嫁!代嫁也就算了,偏偏路上还被人卖了!卖了也就算了,毕竟人家在青楼也混得不错!可是突然冒出来的断袖王爷突然看上她的温柔美男了这算怎么回事?!混进皇宫要找宗卿王才发现王爷不住皇宫,莫名其妙搅乱了四皇子的心这也不是她所想的啊啊啊啊!一纸休书滑落,竟然没过几天就和好了?!作者大叹,你们能不能有点骨气啊啊啊?!!
  • 盛世嫡女:多面王爷独宠妃

    盛世嫡女:多面王爷独宠妃

    他是神秘莫测的静远山庄庄主,还是慕容皇朝体弱多病的二皇子?但对于楚筠惜来说,他始终都是那个救了她、护着她、又爱上她的慕容灏。所以,慕容灏,无论你是谁,我楚筠惜都跟定你了。
  • 异界之装备强化专家

    异界之装备强化专家

    穿越者已死,有事请烧纸。修魂为主的天魂大陆,已故穿越者的几点灵魂碎片,以及一本位面规则之外的技能书,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风浪呢?看一个普通的平民少年,如何走出一条自由之路。
  • 重生之进军娱乐圈

    重生之进军娱乐圈

    沈文泽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的青年:“所以说这就是我的任务?”少年同样面无表情的说:“恩”沈文泽额头青筋暴起。世界上最坑爹是什么?不是一睁眼发现自己重生了,也不是发现自己不知道重生到了一个不知道是什么城市的城市,更不是发现自己被强行绑上了一个什么破系统!而是要谨遵系统圣旨要他重操旧业进军娱乐圈!!!!经过了一系列挣扎,沈文泽这高(话)冷(唠)面(逗)瘫(比)也忍不住了果断摔剧本,嘶吼着:“系统君!你特么给我滚出来!老子要罢工不干了!……等等!你那是什么眼神!不要过来啊!!”
  • 《公主和校草的约定》

    《公主和校草的约定》

    她,顾雪琳。被老爸踢到了中国,又去老爸旗下的樱柿学校读书,遇到了个霸道小子!这霸道小子怎么会在我的梦中出现?霸道王子的争风吃醋,温柔王子的温柔贴心,在两大王子的爱情招式下,她!究竟会选择谁,是他还是他?
  • 九州仙录

    九州仙录

    话说人间,人间有中土。自古中土分九州。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八荒、乃八方荒芜之地。那么,四海呢?《尔雅.释地》中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中土辽阔,其以中原为最,豫州、徐州是也。两洲地理居中,民气风俗及气候地貌并无多大差异,故合称中原。中原之地,多为平原,江河密布,土壤肥沃,养育人口为九州之最。乃九州文明之祖脉,自学术成派而立,人物作品,流派思潮,逐向其余七州扩散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