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18700000117

第117章

论。根本静虑至未至果故。此第二释静虑根本果也。就中有二。一述正义。二述妙音义。此述正义也。依婆沙宗。上地道不许断下惑。下能断上。依根本静虑唯断上界惑。不断欲惑。其得修诸道。若依未至见道能修三界见道断治。不修修道欲断治也。若依根本四静虑。皆通修上二界断治。以同治故。不修欲界见.修断治。以非同治故。所得无为得系属断治道故。所以静虑根本唯五遍知。正理五十六云。岂不依止根本静虑入见谛时。亦修未来依未至地欲断治道。得断治故亦应证彼欲见断法断无漏离系得。宁说根本唯得五果 此责不然。尔时所修依未至地断对治者。唯色。无色断对治故。根本地道。既不能为欲断对治。彼现起位。如何能修欲断治道。由彼所修未至断治唯治上界。故果唯五 婆沙六十三云。问几是根本静虑果。答五。谓第二.第四.第六.及后二。有说第二.第四.及后三为五 婆沙无评。何者为正。此论同何 有人解云。前师所以说得第六不说第七者。据全得彼第六体故。后师所以言得第七不言第六者。据能得彼第七名故。且夺第六与第七名。五下分中虽于欲界见.修所断不得遍知。能断上界见断三结。总相而言五中得三。以少从多。得第七名。若作此解。各据一义并不相违。俱舍说五。或同婆沙前师。或同婆沙后师。文不别显。随同无失 今详。此释未成分别。婆沙自有分明评文。正理.俱舍亦有明文。因何浪释。婆沙六十三成就遍知中云。问独觉学位为成就几。答部行喻者如声闻说。麟角喻者如菩萨说 此与正理不同。正理同声闻不同菩萨。无超越道故。论意各别不应和合。必若欲释应云。麟喻独觉有其二类。一猛利根。一少钝于上。于猛利根者如菩萨说。少劣上者起次第道 又云。问菩萨见圣位成就几耶。答有多说。一云如预流向。一说见断中唯得色.无色苦.集.灭二遍知。不得欲界三遍知 又问。菩萨何时得色爱尽遍知。一说道类智位即得。更有两解。评曰不应作是说。无一念顷得果.向故。应作是说。菩萨圣位决定不得色.无色界见道断法断遍知。及色爱尽遍知。总集遍知故。无容修彼断对治故 准此评家。依根本地得五下分结尽遍知集遍智故。此即是婆沙评家以后说为正。正理五十六得舍中云。超越人若依未至。舍五得一。谓五下分结尽。若依根本。舍二得一。谓五下分结尽 准此。正理同婆沙评家。亦以后师道为正。及许见道忍果得五下分结尽遍知也。俱舍得舍中云。超越人舍五得一。谓五下分结尽遍知。正理云。应言依未至定舍五得一。以依根本舍二得一故 准此。俱舍许见道及忍果亦得五下分结尽遍知。亦以后说为正。此即是文。凭何文意。以前说亦得为正。又于此时具二缘故定集遍知。不应此时得第六遍知。此即是理。故知前师全无理趣。忍果智果.见道果.修道果。二说容据次第.超越义别。静虑根本果前师定非。无异端故。此是得体不尽。非是得名不得体也。此如超越二果。不得前六品修道无为。及依根本地得阿那含果。后得阿罗汉果时。皆得体不尽。岂是得名不得体耶。由此论中亦应二说。此既不尔。彼云何然。婆沙六十三云。问若已离色染入正性离生者。彼何时得色爱尽遍知。一说道类智时。评曰不应作是说。非住果时名住向故。有说彼后若离空无边处染。尔时乃得色爱尽遍知。谓彼尔时修未来无漏诸静虑地彼断对治故。彼亦不应作如是说。尔时但修未来无漏诸静虑地。无色对治非色对治故。又说。得阿罗汉果。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乃得此色爱尽遍知。彼亦不应作如是说。尔时诸断总集为一。名一切结尽遍知。如何说得色爱尽遍知。应作是说。彼定从果起胜进道现在前时。方乃得此色爱尽遍知。若不许彼决定从果起胜果道现在前者。诸已离第三静虑染。依下地入正性离生。道类智时得第三果。既不起胜果道现在前。彼若命终生第四静虑。或无色界。应不成就无漏乐根。若尔便违十门纳息。如说谁成就乐根。答若生遍净。若生遍净下。若圣者生遍净上。勿有此失。故必应许诸得果已。彼定从果起胜果道。尔时方名得色爱尽遍知

论。所言八者至彼见道果。第二述妙音义。就中有二。一明根本静虑有欲断治。二明欲修断唯在未至。此即初也。准正理论五十六。一师亦同彼师计根本禅起见道时决定起四法智忍故。故知能断欲界烦恼。诸有先离欲界染者。依根本地入见谛时得修别道引无漏得故。由此亦得欲界见道三果。此非正义

论。除顺下分结至断对治故。明根本地无欲界修道断对治也。以依根本不起断欲修惑无间.解脱道故。亦不修下断对治故。彼师意以依第四禅入见道修六地断治。修道不尔。正理破云。此不成证。谓所修地虽复不同。然俱唯修上界治故

论。中间静虑如根本说。类释中间禅也

论。今次应辨至遍说知果故。明第三对也。依世俗道容依空处近分离第四禅染得色爱尽遍知。依上近分。无离色染之义故。唯空处近分得一果也。下三根本依无漏道。皆容断非想染得一切结尽遍知。由此三地根本亦得一也。非想无能断非想惑及下惑义故。此地中无遍知果

论。今次应辨与世俗道至三界法故。明第四对也。世俗道不能别断欲.色.无色见惑。由此不得见道忍果。有漏亦不能断非想修惑。由此不得一切结尽。六行能断欲.色修染。所以得五下分结尽。及色爱尽。圣道能别断见.修三界惑故。由斯得九

论。今次应辨与法类智至得后二果。第五对也。如文可解

论。今次应辨与法类智同品至通摄知及忍故。第六对也 此中言同品者兼忍说也 又云。类智同品果五者。谓类忍果三。谓上二界见断三也 类智果二。谓上二界修断也。此据次第者说。下文云。舍五得顺下分结尽遍知者。说超越也。若合说二种应言得六。婆沙六十三云。问几是类智品果。答五。谓第二.第四.第六及后二。有说六。谓第二.第四.第六.及后三 婆沙前师据次第。后师兼超越。二师不相违也。此论亦尔。据次第五。据超越亦许得五下分遍知。所以得知。得舍中云。舍五得五下分结尽遍知故。正理亦云。舍二得一也。婆沙更有两对。一见道.修道果。二静虑无色果。以重故此论不说

论。何故一一断不别立遍知唯就如前九位建立。问也。此下一行颂。第三明建立遍知缘也 何故一一断者。此是见道八谛。修道八十一品。一一断不立遍知。非谓随系事量立遍知也。故正理论云。何缘一一道所得断。不各各立为一遍知 若依婆沙.杂心等。见道四缘。修道五缘。此论见道三缘。修道四缘。以俱系离即是俱因灭时故 问何故三缘四缘方立遍知 答此显永断相故正理论云。何缘一一道所得断。不各各立为一遍知。以永断时说遍知故。如契经说。吾今为汝宣说遍知。乃至广说。此中何等名为遍知。谓贪永断。嗔永断。痴永断。乃至广说。说永断言。显所得断都无随缚方名遍知。云何名为有随缚断。云何名为无随缚断。断具三种。或四种缘。名无随缚。不具名有。谓或有断。虽得离系得。而阙余得故容非是永舍。或复有断。余得虽生。未缺坚牢生死之首。以八地染虽数曾离未能缺彼故。还堕恶趣狱。或复有断。虽亦缺彼。而余烦恼系缚未除。于永断义未得圆满。或复有断。余缚亦除。而犹未能越所属界。以同类惑未断无余。于永断义亦未圆满。如是诸断名有随缚。是故于彼不立遍知。唯九位中三.四缘具断无随缚可立遍知

论曰至阙即不尔。明见道三缘。显永断义 有漏法断虽多体者。随系事量。无为亦尔 虽多位者。谓见道八。及修道八十一也 而四缘故但于九位立九遍知也 且由三缘立六忍果者。其实忍果亦通第七。据次第说故言忍六 言三缘者。一得无漏离系得。二缺有顶故。三灭双因故。杂心论等有四缘。更加俱系离也

论。如异生位至不名遍知。此指事释也。于中有三位。此第一在凡位也。阙二缘故不立遍知。一未有无漏得。二未缺有顶 言缺有顶者。于彼地中有五部惑未断一分为未缺

论。若圣位中至未灭双因。第二位也。苦类忍现行以前。虽得无漏得得无为。尔时非想五部惑俱成就故不名为缺 言双因者。谓自部自品因名自因。自部他品及他部全名为他因。圣断见惑九品。同一品断故。若断自部自品。即断自部他品。不由自部他品不成遍知。但由他部不成遍知。修道所断但由自部他品不成遍知。不由他部不成遍知。以必先断他部因故。由此婆沙见道以他部为一因。修道以他品为一因也。所以但立双因不。立俱系者。正理论云。双因.俱系虽依一物 一物者俱是据断立也 而系与因其义各异。谓于五部令起名因。即于其中能缚名系(系因义别也)且苦智生集智未生。二部虽无互令起力。而有展转能为因性。见集断惑缚义如本。见苦所断缚义都无故。非灭双因。即是离俱系。又不可说因义即系。以无漏缘惑不系他聚故。由此我宗二种俱说。今不说者。但可说言说此彼自成。不可言无异。体.义宽故。且说双因(体宽者。谓相应.俱有法等。义宽者。谓同类.遍行。相应.俱有义皆是因也)

论。至苦类智集法忍位至诸遍行因故。第三位。尔时具二阙一不成遍知

论。至后法智至建立遍知。此明具缘位也。至集法智。集类智。灭法智。灭类智。道法智。道类智。于此六位三缘具故。建立遍知 问超越者第四.第五心项双因先灭。苦法智位得无漏得。苦类智位又缺有顶。三缘既具。何故不立遍知 答建立遍知。据次第者作法。其超越者当次第者立遍知位。方立遍知。于前位中虽具三缘。不立遍知

论。具由四缘至皆全离故。此明修道四缘也 问因何见道立三不立越界。修道立越界耶。答见道遍知唯是染法上无为故。至断双因永断相显。彼同缚烦恼皆已断故。修道烦恼不缘此故。修道遍知以染.不染无为为体。虽断双因等。由有同类烦恼未断。断相未显不立遍知 问准下文云舍五得一谓五下结尽遍知。正理又云。依根本禅舍二得一。谓五下分结尽遍知 准此。五下分结尽亦是忍果。何故但言智果三也。又准婆沙六十三。成就遍知中云。不还果成就一。谓五顺下分结尽。从道类智。或离欲染第九解脱道。乃至未起彼胜果道名不还果。彼成就一五顺下分结尽遍知。又评家云。应作是说。菩萨圣位决定不得色.无色界见道所断法断遍知.及色爱尽遍知。总集遍知故。无容修彼断对治故 准此第七亦有忍果。因何但言忍果六也 答建立门唯据次第故。言智果三.忍果六也

论。有立离俱系至方可建立。述杂心论等释也。若依彼立。见道四缘修道五缘

论。此离俱系至而不别说。述自不立意也。虽五缘中离俱系。与灭双因.及越界缘。虽义有异亦合别立。然说此俱因离时。即成俱系离等。虽义有异。用无别故而不别说

论。虽诸越界位至未立遍知。释疑难也。若双因灭时必离俱系。用无别故唯立四缘。越界之时必双因离。如何双因离外。别立越界。答云。虽越界时必俱系因。离色.无色界离下三地惑时。虽灭双因。而未越界。由此别立越界缘。非如离双因必定俱系离。若是俱系离。必定离双因

论。谁成就几遍知。自下有一行颂。第四明成就遍知果也

论曰至亦未成就。明不成就。有二位。一一切凡夫。二见道五心。谓从苦法忍至集法忍时不成遍知

论。至集法智至便成就。五明见道十五心前五心不成遍知。后十心成就五也

论。住修道位至皆成就六。此明修道。若未离欲。若离欲退。皆成就六。未集遍知故

论。至全离欲至亦一如前。明修道有学。未得色爱集遍知位唯成一也。集遍知故。准此论云。或先离欲从道类智未起色尽胜果道。前唯成一遍知。谓五下分尽。故知超越亦得五下分结尽遍知。及禅根本果五中。见道二修道三为正

论。有色爱者至名如前说。明有学位成二遍知也

论。住无学位至永尽遍知。明无学位也。集遍知故唯成就一。即三界一切有漏法。择灭无为为体

论。何缘不还至立一遍知。自下半颂。第五明集遍知也。长行释如文可解。婆沙六十二云。复次要具二义处方总集遍知。一者于三界中随越一界。二者于五趣四生中随尽一种。得初二果。二义俱阙。离色染时。有一阙一。得不还果时。二义无阙。一越欲界。二尽人趣胎生。得阿罗汉果时。亦具二义。一越无色界。二尽天趣化生 正理论云。所言集者是合一义。若于无色分离染故得预流果。全离染故得阿罗汉果 分谓见道。全兼修道 若于欲界分离染故得一来果。全离染故得不还果(分离。谓修道六品。全离。谓修道九品也)。若于色界分离全离。俱不得果。唯于二处具足二缘。谓得果时亦即越界。故阿罗汉.及不还果。集所得断立一遍知。尔时总起一味得故。余二果时得虽一味。而未越界。色爱尽时虽是越界。无一味得。故于彼位不集遍知。要具二缘方总集故

论。谁舍谁得几种遍知。已下半行颂。第六明得舍遍知也

论曰至离欲退。此中先明舍。后明得。舍中有舍一。舍二。舍五。舍六。无舍三.四。此即第一明舍一也。于中有三位。谓从无学退舍一切结尽遍知。色爱尽退舍色爱尽遍知。全离欲退舍五下分结尽遍知也。于此三位各舍于一

论。言舍二者至得阿罗汉时。明舍二也。于中有二位。一谓不还已离色爱退起欲缠舍二。谓色爱尽及五下分尽。二谓若得阿罗汉果亦舍二。如前说。准正理论。依根本禅入见道者亦舍二。谓色.无色见苦.集遍知一。见灭遍知一。集遍知故不得道下遍知

论。言舍五者至舍前五故。明舍五也。此是欲界见三。无色界见苦.集所断。及见灭断。集遍知故不得见道断也。准上舍二舍五。故知二论超越忍果。亦得五下分结尽遍知。前文言得六者。标次第也。准此文。俱舍.正理皆云舍五。或言舍二。故知禅根本果。见道二修道三为正

论。言舍六者至得离欲时。明舍六也。即是见道六遍知也

论。得亦然者至唯除得五.已下明得也。得同其舍有一.二.六。故言亦然。唯除得五。从多言亦也

论。言得一者至起色缠退。明得一也 谓得未得者。即是次第者断见道惑得六遍知也。及进断修惑于位位中渐得一故。及从无学起色缠退得五下分结尽遍知

论。言得二者至诸缠退时。明得二也。谓得色爱尽。及五下分结尽二也

论。言得六者谓退不还者。得见道六遍知也 已下结文。可知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二次元同人

    二次元同人

    喜欢二次元的亲点进来,写的不好,看在志同道合给个面子。不定期更新哦。望多多支持哈!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好不容易遇见爱

    好不容易遇见爱

    霸道总裁的协议,是日久生还是日久厌恶,调皮女孩与霸道总裁的搞笑恋爱...........
  • 乱世邪神

    乱世邪神

    是仙毁了春秋!那……我就毁了仙!可本该属于我的那个岁月…终究是回不去了……
  • 刘备的公司

    刘备的公司

    三国杀同人小说征文大赛参赛作品假如刘备拥有了一家公司……
  • 元素魂辐阵

    元素魂辐阵

    失传千年的上古魔神咒,尘封已久的元素圣器,强大的魂辐阵技能,就此崛起!一个平凡的少年,独自肩负起复兴恒氏家族的重任。天林家族的祖传秘籍,又隐藏怎么样的惊天秘密……全部答案都记载在“元素魂辐阵”,
  • 祸乱君心,妖后惹不得

    祸乱君心,妖后惹不得

    新文【庶女倾城,邪王的宠妾】现已开坑,亲们可以移步去开了,点击其他作品就可以看到!————————————————————————【全本完结】前世,她步步隐忍却惨遭暗算,含冤而死。临死前,她以最后一缕残魂对天起誓:“轩辕墨,如果有来世,我一定会找到你,要你生不如死!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要找到害死我的人,然后以百倍还之其身,让他也尝试一下眼睁睁看着自己死去的滋味!那种被剧毒侵蚀五张六腑,那种灵魂剥离肉体的感觉,那种对爱人绝望的感觉!”再世为人,她是心狠手辣的豆蔻皇后,世人皆知他宠她无度,却不知她恨他入骨。倾一世之力,他得到的是一代明君的称号;倾两世芳华,她却落了个恶毒皇后的骂名。一个绵里藏针,带着复仇之心刻意靠近,红绡暖帐相媚好。一个笑里藏刀,怀着探寻之意曲意接纳,花前月下相见欢。堆成山的柴火前,绑在木架上的她冷眼看着高高在上的他,他则漠然听着臣子的义愤填膺的高喊:妖后沐氏,祸乱君心,残害后宫,祸及天下,处以火刑,方可平怨。也许,并不是所有的恩宠都是美酒,芳香袭人;也许,他给她的就是一场毒宠,而她一直在饮鸩止渴……
  •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破译文化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本书讲述了苏美尔文化之谜、中国女神像之谜、神秘的古城楼兰等内容。
  • 三个人的青春童话

    三个人的青春童话

    三位女孩从小一起长大,个个出身豪门都有着美若天仙的面孔,她们三个有着深厚的友谊,刚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父母就让她们三个去幽珘学院读书(超贵族的哦!)父母说为了她们以后继承家族打好基础,三位千金大小姐要求父母隐瞒她们的身份进入学校,当她们遇到三位帅比王子时,她们的命运是否会像摩天轮一样旋转呢?是否会找到自己的王子呢……((*__*)...
  • 小小刁民

    小小刁民

    这是两个刁民和一个准刁民的故事。一个从小小刁民一路玩官、考官、做贤官,官运亨通。一个从小小刁民一路佐官、经商、掌兵权,玩个自在。还有一个跟着刁民们练兵、救急、当幕僚,累的要死。三个娃娃一台戏,何况刁民。各位,好戏即将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