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18700000116

第116章

论。如是且就容有至除预流等故者。前说六时等。据容有钝根次第者说。若说利根。即除练根。前六.五.四.三.二位皆除一故。即有五.四.三.二.一。若超越二果。即除预流。若超越三果。即除预流.一来。若钝根次第。通取世俗道。得即有七时。若利根次第及超越。通世俗道。即有六时等。然治生时有其二种。世俗治生是正断惑。无漏治生即有二种一者断惑无间.解脱。二者重印。随重印道亦得名为无间.解脱。超越忍智亦得名为无间.解脱故。烦恼先断亦名远分。又正理论云。随离少多入圣道者。彼得离系。随其所应有具六时。乃至。唯一以利根故 又六十一云。依根本地起暖等善根。彼于此生必定得见谛。以利根故厌有深故 准正理。超越是利根也。详其随信行人入见道有七十三人。故知超越虽利根。非是利种。所以重起无间.解脱。以二乘钝故。欲起后道必依前道次第而起。诸佛超次第起。正理论云。诸有先离无所有染入圣道者。唯除菩萨。余亦定于二界一切修断离系得无漏得。彼皆必于二界修断自胜果道遍现前故。如是理趣以何证知。说圣者生第四静虑已上诸地定成乐根。及说圣者生于无色定有色贪尽断遍知得故。菩萨何缘不亦如是。不由加行。一切功德能现前故。如灭定等。谓声闻.独觉无自在功力能超间起诸对治道。欲证后道必藉前道以为加行方能证故 准此。重修对治道。即是更重修印。证无间.解脱道也。与四道不违。婆沙一师。鳞觉佛同菩萨。又准正理论。已至果位更不却修此果向道。如先离欲超得阿那含果已。不更却起欲断对治亦不更得断欲无为。乃至。得罗汉果毕竟不得。以先无无漏得故。无得可舍。后亦不得。准阿那含果。超越一来义亦准此。故正理论云。先断六品入见谛者。彼见所断六品离系。亦五时得。除一如前。彼修所断六品离系。唯世俗道治生时得。必不起彼无漏对治。是一来果向道摄故。非住果时起彼向道。以住胜果不起劣故 那含准此。已后起印证见道得见道六品。不起修道六品故。不得修道六品无为。超越那含若依根本入见谛者。彼欲界见所断九品离系亦一时得。如前应知。根本非欲断对治故。若依未至。若依根本。彼修所断九品离系。亦一时得。必不起彼无漏对治。是不还果向道摄故。根本地虽起见道。非对治故不得欲界无为 又云。前言断欲六品.九品入见谛者。彼先修断六.九离系无无漏得。为永不得。暂不得耶。应决定言彼永不得。岂不证得阿罗汉时。必得先时见.修所断一切离系诸无漏得。若彼先时所断离系有无漏得。今时舍者于彼今应得无漏得。若先无者。今时亦无得离系时。唯自治起。及舍劣道得胜时故 问离欲得根本。根本非欲断对治。起见道时不得欲无为。离下三禅得第四。第四非是下对治。依四起见道。亦应不得下三地无为 答正理论云。谓设先离无所有染。随依何地入见谛时。必得二界诸见所断无漏断治。彼见所断。是一断治顿所断故。上地见道现在前时。必修未来下地道故。下静虑遍能为上断治故 解云。上地道所断惑。下地道遍能断故。上地道所断之惑。即皆是下地道能断也。起上地道修下地道。是同治修。下地道。所断惑上地道非皆能断。故下地道不修上道 正理又云。岂不已离无所有处染。依第三定等入见谛时。应修未来上地见道。同为有顶断对治故 不尔。未离此地染者。即依此地入见谛时。自及上诸地见谛所断。见一一谛时。能顿断故。如有未离第四定染。依第四定入见谛时。顿断五地见所断染。乃至未离初静虑染。依初静虑入见谛时。顿断八地见所断染。上地曾无断下地故。非第四等与第三等。所对治法一切皆同。由是已离第三等染。依第三等入见谛时。虽上地能治自上地。而非与下所治恒同。故依下时不能修上 又云 诸异生位以世俗道断见所断所有离系。唯由下地见道势力。于自.上地无漏得起。谓依上地见道现前。必修未来下地见道。由彼势力于下离系。得无漏得非上地故。由此学位。定应遍于色.无色摄见断离系得无漏得。非欲理成。欲唯未至地见道所断故(已上释也) 岂不应如第四定等非第三等下地对治。然第四等见道现前。能修未来下地所摄一切见道。由彼道力于诸下地见断离系得无漏得。如是根本虽非欲治。然根本地见道现前。应修未来未至地摄一切见道。由彼道力。应于欲界见断离系得无漏得(已上难也根本不断欲。不得欲界断。上地不断下。如何得下断也) 此例不齐。见道有二。一欲界对治。二上界对治。欲治有三。谓断对治。厌患对治。远分对治。色无色治三种亦然。欲治三中。初断对治唯未至摄。余通六地。上治三种皆通六地。然上二界断治见道。唯能对治自.上地染。余治见道亦治下地。上地虽非下地断治。而上见道现在前时。遍修未来下地见道。下与上地同所治故。无有欲界断治见道。能与根本同一所治。可根本地见道现前。能修未来未至地摄欲见断法断治见道。由彼道力。能于欲界见断离系得无漏得。故彼所引为例不齐(已上释也) 又云。诸根本地欲界厌患远分对治。色.无色界三种对治见道现前。还修未来未至地摄。如是二种三种对治。非由未来欲界厌远对治力故。便于欲界见断离系。得无漏得。唯断对治力能断系得故。诸先离欲。若依未至入见谛者。欲界厌患远分对治见道现前。亦修未来欲断对治。欲断对治地道正现在前故。由如是理。非先离欲入见谛者。皆于欲界见断离系。得无漏得。诸先离欲入见谛者。毕竟无容于欲修断所有离系。得无漏得以未至摄欲界修断断对治收无漏修道。于不还果身中现前。及未来修俱非理故。理无容有不还果身中有一来.不还二向道故。诸有先离无所有染入圣道者。唯除菩萨。余亦定于二界一切修断离系得无漏得。彼皆必于二界修断。自胜果道遍现前故。如是理趣以何证知。说圣者生第四静虑以上诸地定成乐根。及说圣者生于无色。定有色贪尽断。遍知得故 一断欲见道不与上地同断。依根本地虽修未至。俱修余二对治。不修断对治。依未至等断初禅等惑。必与上地同一道断。由斯依上地道修下对治 二上二界修断不合治故。依第二禅已上道得修下地。不修断治。超越者胜果道中必修断治。以是后果向故。其道必须次第修故 三诸后果道已上必不却起前向道也。以无用故。准此。超者未必次第。亦得超起上道。以超越那含等不起向中下地断治道。即起初禅断治道等故 有人。于此作问答云。已断断治既不现行。如何名为自对治起。前言自治唯是无间.解脱道故。解云。似自治故名为自治。或自断治得现行故。名自治生。非断治起。或此所言自治生者。非要断治。远厌治起亦自治生 今详论意。自治生者有其二种。一正断惑。二不断惑。正断惑者。如前四道。不断惑。者。谓无漏道。拟仪无间.解脱。起胜果道。如先所断惑烦恼品次第所起之道。名自治道。非是正断。亦可望正断惑名为远分对治。拟仪无间.解脱。不同余胜进道。名自治生也

论。即诸离系至此于果上立因名故。已下第六明断遍知。先明遍知有二。一智遍知。谓无漏智能遍知苦等四圣谛故。二断遍知。体即离系 问能遍知故名为遍知。是智异名。如何目断 答是智果故。如业.解果。谓契经说六处名业。是业果故。又说无为应果名解。是解果故。如是遍知目断无失 问若尔忍果应非遍知 答忍皆是智眷属故。于忍所为立智作名。如臣所为亦名王作。或金刚喻定等持相应无漏智力。能总集诸断无漏离系得故。忍果尔时亦成智果故。又渐得果等得一来.不还忍果无漏离系得已成智果故

论。为一切断立一遍知。已下问答分断为九。文中有六。一分断为九。二明六对果。三明建立缘。四明成就位。五明总集处。六明得舍。此一行半颂分断为九也

论曰至立三遍知。此释初句。总答九也。谓见六修三

论。且三界系至立六云何。且问见断

论。谓欲界系至立三遍知。答也。谓欲界见苦.见集合一遍知。见灭.道各一遍知。合成三也

论。如欲界三至六种遍知。类释上二界也。上二界亦同欲界。苦.集合一。灭.道各一。合成三也 如是名为三界见谛所断法断六种遍知者。总结

论。余三界系至三云何。问修断

论。谓欲界系至并前立故。答也。断欲修断第九品时。立一遍知。名五下分结尽遍知。所以不名欲贪尽。名五下分结尽者。以尔时度界.得果集遍知故。集遍知法并前立故

论。色界所系至三种遍知。答上二界也。离色界染名色爱尽者。尔时不集遍知。唯以色界修道断无为为体故 断无色染名一切结尽遍知者。尔时度界及得果故集遍知也。尔时次第者。以三界一切择灭无为为体故。名一切结尽也 如是名为已下。是总结也

论。以何因缘至非见所断。问也。何故见断无为两界合立为三。修道无为两界各立为一

论。以修所断治不同故。答也。断见惑时二界合断。同用一道对治是同。断修惑时二界别断。对治不同各别立也。由此遍知合开有异

论。如是所立至几何道果。已下两行半颂。第二明六对果异也。依婆沙有八对十六门。六对如此论。更有两对治。此论已重故不述

论曰至是修道果故。此释忍.智果多少也。忍果有六。智果有三。如文可知。婆沙六十三云。问几是见道果。答六谓前六。有说七谓前七。问几是修道果。答三谓后三。问几是忍果。答应说如见道果。问几是智果。答应说如修道果 两说无评 问两说之中何者为正 答据义别立并不违理。六据次第。七兼超越。所以诸论多说得六。不说七者。有二因缘。一根本建立遍知。就次第者立故。二合说方成故。谓超越者虽得五下分结尽遍知。尔时不得色.无色道谛下遍知。尔时集遍知故。于前位中唯有其五。即超越者极多。唯成五遍知也。次第之人多成六种。两人合说故成其七。若据次第。唯六者正。若兼超越决定有七。若不尔者。超越人至道类智时。所得遍知为名何物。不可说彼得上界道下遍知。尔时集遍知故。亦不可说不得遍知。评家云。菩萨.独觉。尔时得五下分结尽遍知故。亦不可说是智果。尔时忍为无间道故。亦不可说上界见断是客。欲界修断为主遍知。不名欲贪尽故遍知。既名五顺下分结断。欲贪即是顺界下。上二界见惑兼顺界下有情下及防逻故。俱顺下分。[烈-列+就]为主客亦不可以是第三说故不是正义。婆沙上下无此例故。第二说正例非一故。亦不可多论说为正。诸论多据次第说故。如俱舍虽说有六。而得舍中舍五得一。谓五下分结尽遍知。故知俱舍许是忍果等。据次第说言得六也。亦不可言得名不得体。随所得者即是体故。亦不可说得体不具故不名得。超越那含得罗汉时。亦得一切结尽遍知故。独觉.菩萨依根本禅得五下分结尽遍知故。此释决定无烦多解。顺婆沙评家义故

论。如何忍果说为遍知。问也

论。诸忍皆是至同一果故。答也。有二义。一以忍是智眷属故假名为智二以智.忍同一果故 同一果者。有两释。一无间.解脱同一果故。二忍所得者至不还.阿罗汉果。亦为智果故。应依后释。正理.婆沙皆同有此释

论。今次应辨至烦恼等故。此释第二对也 就第二对中。先释未至。后释根本。此释未至也。谓此地能断三界烦恼。所以具得九遍知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爱情么么哒

    爱情么么哒

    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痛苦的过去,但是我们都相信,拨云见日的美,会迎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路雪有个不愉快的童年,家庭的阴影,初恋的美好,学业的压力,青春的叛逆,她会怎样选择?命运多舛的她将历经怎样的人生洗礼?最终等待她的又是怎样的美好?史上最虐心的情节尽在这里......
  • 漫趣人生

    漫趣人生

    出生平民,为爱好而奋斗,不弃不离,一直走完
  • 灵天世界

    灵天世界

    一个神秘的小铁塔,一个奇幻的空间,且看意外得到巅峰强者武学的尘灵,会如何跨过无数域,走向他的强者之路。
  • 君华天下:倾世九小姐

    君华天下:倾世九小姐

    她本是现代神偷,却意外穿越到了异界大陆众人耻笑的废物身上。没爹没娘父母双亡,天赋低下还是家族耻辱,那又怎样?吾非尔等肖小可仰望之人!把她关在笼子里喂灵兽?抱歉,那群灵兽现在是她的契约兽。送她个残废脑残未婚夫?Sorry,她已霸占了天下第一美男。唆使散云门强者攻击她?对不起,她现在已经取代了散云门老门主。屠戳一族之长,废弃一国之君,残害一门之主,毁灭一界之瞳,穿越就是要玩得彻底。但是,尼玛为什么让她有这么多的变态小伙伴?一个多愁善感的风流才子,一个霸气傲娇的不明种族受,一个性格不明的变态人妖男,还有一个高冷霸气的冰山美男,求拯救求放过!
  • 孤岛之谜

    孤岛之谜

    一场毁灭性的地震在太平洋深处暴发,引发了一段离奇的海上之旅……神秘的孤岛……诡魇的大墓……奇异的宝藏……谜底最终被一步一步揭晓。
  • 靓女的生活艺术

    靓女的生活艺术

    美女,一般解释为容貌美丽的女子。黍匀营养专家提出的营养学上的美女定义,是从脸蛋比例、体质指数、健康指标和发育程度等方面进行要求,更倾重于一种健康的标准。要想成一个让人眼光一闪的靓女,就感快来买这本书来学习吧,看完这本书,也许下一个靓女就是你。
  • 小妖来袭之相公你别跑

    小妖来袭之相公你别跑

    身为一只低等小妖,整天提心吊胆的躲闭收妖师。好不容易附到个美女身上,有了人形。悲催,遇到个冷酷无情的相公。活葬她,鞭抽她,完了还要休了她,没有一点点人性,你当姐是病猫啊,猫急了也会跳墙滴。(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让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160个经典故事

    让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160个经典故事

    本书精选了160个关于自信、乐观、孝顺、诚实、设定目标、关注细节、时间管理等27个方面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中渗透着习惯的力量,对青少年朋友的阅读可以产生强烈的导向作用。
  • 妖皇之路

    妖皇之路

    上古时期,妖族独掌天地!其中大能者不可数计,然一朝之间两大妖皇俱被暗算身亡。妖族情势每况愈下,至今竟再无立足之地!现代小青年重生妖皇血脉,誓要将妖族荣光重现洪荒时盛况!
  • 待月西厢去

    待月西厢去

    苏洛意外穿越成了将军府不受宠的三小姐,被迫嫁给残疾王爷,大婚当日逃婚,但兜兜转转该来的缘分还是会如期而至。她终究是爱上了那个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