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000000036

第36章 古蜀鱼凫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意义(2)

从地形与地理环境方面看,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四周为高峻连绵起伏的山脉以及丘陵所包围,是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复合冲积扇平原。正如一些著述指出的,因来自平原西部山区的河流一出山口后即呈扇形散开,使得整个平原河网密布。同时,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河水不易外泄,遇上低洼之处,便积水成湖,或成沼泽,洪水一来更是一片汪洋。所以,几千年前的成都平原是一个洪水到处泛滥、河网湖沼遍布的地区。这正如《华阳国志》所载:“江、潜、绵、洛为池泽。”这种地理环境显然对人类的聚居相当不利,“这就决定了蜀人的祖先在进入成都平原时,必须首先同洪水和湖沼作顽强的斗争,也就必然有一个辗转迁徙治水的过程。事实也是如此,最早进入成都平原的古蜀族,就是在不断治水的过程中逐渐从岷江上游沿江而下进入成都平原腹心地区的”。谭继和先生等学者也认为,古蜀时代岷江进入成都平原后的水流是散漫的,平原一片沼泽,难以农耕。古蜀人自蚕丛、柏濩、鱼凫到杜宇等各个时代,长时期内主要是与水患作斗争,在排水泄水、治理沼泽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农耕文明。最近考古新发现的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包括新津的宝墩、都江堰市的芒城、郫县的古城、温江区的鱼凫城、崇州市的双河和紫竹等6座古城遗址,多分布在成都平原的西部和西南部到腹心一带,说明“古蜀人为了寻找合适的城市聚落生长点,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先从平原西南部边缘治水建城起,然后再逐渐推进到平原腹心地带。这批古城代表着成都平原地带最早诞生的城市文明”。也就是说,成都平原上古蜀早期城址的营建,与治水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这些古城的分布地点以及独特的围堤形式的城垣,都显示出了这一鲜明特点。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古城的废弃,很可能也与洪水泛滥有很大的关系。当暴雨成灾,河流改道,致使位于冲积平原上滨河而建的古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时候,便只有迁地另筑新城了。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加上改朝换代的因素,从而构成了史前时期成都平原上的古蜀流动筑城史。

关于古代筑城防洪,并不是成都平原特有的现象,其实在黄河流域等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徐中舒先生就指出:“古代黄河下游广大平原半穴居的村落,必须在地面上构筑城垣,以防河水泛滥时的侵入。《北史?勿吉传》说:‘其地下湿,筑城穴居。’这就是城子崖遗址最好的说明。”只不过比较起来,成都平原上古蜀时代那些斜坡状不留城门的古城遗址,其防御洪水的功能显得更为典型和突出,并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也正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相同与差异之处。

古代城邑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根据传世文献透露的信息,城的出现可上溯至夏代之前乃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史记?封禅书》便记载有“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之说,《吕氏春秋?君守篇》则有“夏鲧作城”的说法,《世本?作篇》也有“鲧作城郭”的记载。据闻一多先生“天问疏证”考证,认为鲧作城即龟作城,指鲧在成都平原上作城。谭继和先生由闻一多的考证进一步探讨,认为鲧作城“在成都平原上一定经过了一个作城迁徙的时代”,结合四川地区的考古发现看,宝墩、鱼凫等“六座古城呈现从平原西部和西南部边缘,向平原腹心发展的走向,这正与这一传说相合,时代亦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所以成都平原古城遗址文化“应该称之为先夏文化”,这对研究夏禹文化西兴东渐提供了重要线索。著名学者徐中舒先生也对传世文献记述作过考证,认为“鲧是夏禹的父亲,为夏之所自出。西汉人屡称‘大禹出西羌’,而《世本》又言‘夏鲧作城郭’,是城郭之建筑,在居于山岳地带的姜姓或羌族中,也必然有悠久的历史。城垣的修建,在低地穴居则为防水的必要设施,在山岳地带也为防御猛兽侵袭的屏障。这都是我们祖先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就利用这样的工事,作为保护他们自己和他们家属、部族,并为镇压居住在他们四周原野上的被征服部族之用”。鲧作城起源于治水修筑堤防,这与我们前面提到的宝墩等古城址斜坡状城垣的防洪功能,基本是一致的。这里还应特别提到都江堰市的芒城与崇州双河古城两座古城址,都是“回”字形的双圈城垣,这在黄河流域的早期城址中是比较罕见的。林向先生认为这种成都平原上独特的建城特征,“肯定与‘夏鲧始筑城郭’的传说有关系”。综合以上所述,不论是传世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现,都说明了长江流域上游的成都平原是中华城市文明的最早起源地之一,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看,古代城邑的出现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也是分不开的。与城邑起源密切相关的,便是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世本》张澍补注转引《吴越春秋》说:“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说明早期城址的出现,一是卫君,二是守民,都是为了保护统治阶级以及聚落城邦和整个方国的利益。伴随着这些城邑的涌现,则是青铜器的铸造使用和文字的出现,以及宗教和礼制的发展。黄河流域夏商早期城址,便清晰地展示了这种发展规律。长江流域和成都平原上的古蜀早期城址,也遵循着这一发展规律,同时又显示出自己的一些特点。从宝墩、鱼凫等古城址到规模宏大的三星堆古城遗址,便充分表现出了早期蜀王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社会等级的分化。要修建三星堆古城这样宏大的都城,不仅需要充裕的物力和财力,而且需要统一调动和指挥大量的人力,这说明早期蜀王国已形成了一个权力强大的统治集团,而且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秩序。

到开明王朝迁都成都的时候,古蜀时代的统治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成都十二桥考古发掘揭示的商周时代大型木结构建筑群,既有宫殿庑廊,又有干栏式建筑,相互联结,错落有致,分布范围约1万平方米。在成都羊子山发现了高10米以上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土台,这个三级四方形用土总量估计在7万立方米以上的土台很可能是举行礼仪活动或大型祭典用的。在成都指挥街遗址春秋文化层发现了木柱桩和竹编拦沙筐,显然是城市治水用的。而成都方池街遗址第四文化层发现的黄泥卵石砌筑成的数条石埂,则无疑是春秋战国时代成都的一处防洪排泄工程。这些都表明了成都这座古城的庞大规模,和它在较长时期内的繁荣发展。成都十二桥和羊子山两处建筑遗址告诉我们,无论是从建筑学或是从社会人类学的角度分析,这两处遗址的建成均需要动员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大批的建筑者、运输者、手工业者、一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以及为他们提供食物的大批农业生产者,这显示当时有一个强大的权力政治中心支配指挥着这一切,并由此而反映出了一个早期文明社会的广阔的时代背景。从另一方面看,工商业的兴盛,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也显示了成都在城市聚合模式上与三星堆古城以及宝墩、鱼凫等早期古蜀城邑的不同,显示了它在继承早期古蜀城邑一些重要特点基础上的许多新的发展,比如没有封闭的坚固城墙,基本上没有城防体系,这使得成都成了一座古代自由都市。这种开放的格局,从商周延续到秦朝灭蜀后,仍遗风犹存。

总而言之,古蜀时代众多古城遗址的发掘以及异彩纷呈的大量出土器物,为我们揭示了古蜀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兴旺发达,与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基本处在同一发展水平线上,构成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的发展格局。如果说宝墩、鱼凫等早期古城遗址所处的时期尚是古蜀文明的孕育时期的话,那么在宝墩、鱼凫文化基础上脱胎发展而来的规模宏大的三星堆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则显示出古蜀王国在这个时期已完全进入文明社会,形成了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可以同殷商中原文明和西亚文明以及世界上其他青铜文明媲美的文明形态。而成都这座大规模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则使古蜀文明进入了更加繁荣兴旺的时期。

总而言之,成都平原上的这些古蜀城址,不仅为我们研究探讨中华城市文明起源发展提供了重要而珍贵的资料,同时也在世界城市文明发展史上谱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作者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同类推荐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四川人的安逸生活

    外地人说四川人“不成器”,因为老子说“君子不器”。这是四川到道家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迥异之处。他们也爱自由,诚如裴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四川人并不是默默无闻的,试看当今文化界、娱乐界乃至企业界,哪里没有四川人的身影。
  • 中国鱼

    中国鱼

    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杭州千岛湖发展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与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本书将以杭千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热门推荐
  • 九天宝鉴

    九天宝鉴

    沦落到捡破烂维生的世家子弟,意外获得九天宝鉴传承!究竟是大造化还是巨坑?一次次挣扎在生死边缘!拒绝被掌控的命运,修炼只为超脱九天,万古先贤!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守护!守护只为钟情!
  • 惹上坏男

    惹上坏男

    她,脾气火爆却不失乖顺;他,性格温和却不失决绝。一场被安排的婚约,她闯进他的生活。“跟你结婚,我不过是为了老爷子,至于别的,希望你能分清楚。”才领下证,她便先一步将话说的明明白白。他看着她,轻笑不语。分清?夫妻之间要分清什么?
  • 穿越山野奔小康

    穿越山野奔小康

    一朝不慎,大龄女青年被老天爷发配至莫名朝代莫名山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每日望天吐槽老天不长眼一百遍啊一百遍挖空心思想着吃肉喝汤奔小康,没错,就是吃肉,在这么个贫困山村,别跟姐谈人生和理想还有帅哥那谁,走开,不要拦着我过庸俗的生活什么?不满意,来吧,让姐教教你什么叫生活!
  • 鬼绝阴阳师

    鬼绝阴阳师

    小时候我做了一场梦,然后,我的人生就完全变了!灵瞳开启的我被一个阴阳师收为关门弟子。六年之后我奉师傅遗愿来到迦南市,寻找着那传说中的秘籍。然而,在迦南市我却发现了更为重大的秘密,妖门、鬼魔、道符会,一连串的事件渐渐牵引着我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
  • 绝色天仙:无良庶女太妖孽

    绝色天仙:无良庶女太妖孽

    一朝穿越,竟然穿越在一个祸水灾星身上,被欺被辱。凤凰涅槃,韬光养晦,一番奇遇,好运爆棚,丹药传承,七彩圣灵根。各种强悍的灵宠,统统收入囊中。可为毛人家的宠物都是各种萌,而她的却是一只莫名其妙的蛤.蟆,还各种狂霸拽的跟个大爷似的。从此带着一只蛤.蟆闯天下,蛤.蟆在手,天下我有!生杀予夺,翻云覆雨,且看她在这一片大.陆,掀起怎样的狂澜。
  • 看破官红颜:裙带当风

    看破官红颜:裙带当风

    她们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力量?雷区遍布的官场,到底谁是中心?谁是关键?山雨欲来风满楼,裙带关系正如蜘蛛网般四处辐射……一起来翻阅《裙带当风》吧!
  •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故事

    辛弃疾的少年时期是在国土沦陷、外族欺压的痛苦中度过的。钦宗赵桓靖康元年(1126年)北宋王朝宣告覆灭,中原地区沦人敌手,此后不久,山东地区也被金兵攻占。辛弃疾从记事起,就目睹金统治者对其占领区内的汉族人民实行残酷的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
  • 重生之我是单身贵族

    重生之我是单身贵族

    已经23岁的罗清颖是个宅女,在睡梦中被重生回四岁年龄,当她在医院的病床上睁开眼睛时,整个世界都改变了!看我家萝莉如何努力学习,智斗野蛮包子!看我家窈窕淑女长成后,如何俘获一颗冰山美男心!
  • 香港之邪帝来袭

    香港之邪帝来袭

    香港七十年代,张国荣、梅艳芳、周润发刚刚出道。古惑仔横行之际,张世豪、陈浩南等人物叱诧风云之时,一位唯美的少年强势崛起。
  • 朕龙传

    朕龙传

    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突发脑干肿瘤却是惊动了真武七行宫等处八位道长和玉帝,紫薇。从此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战美国,慑日本,收台湾,吓印度,复山河,轰轰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