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9600000043

第43章 书生秋点兵(10)

臣昨日面奏滕宗谅事,天威震怒之际,臣言不能尽。又章得象(时任宰相)等不知彼中事理虚实,皆不敢向前。惟臣知从初仔细,又只独自陈说,显涉党庇。宗谅虽已行勘鞫,必能辩明虚实。然有未达之情,须至上烦圣德。今具画一如后。

一、梁坚原奏滕宗谅于泾州贱卖人户牛驴,犒赏军士。臣切见去年葛怀敏军败之后,向西州军官员惊忧,计无所出,泾州无兵,贼马已到渭州,只是一百二十里,滕宗谅起遣人户强壮数千人入城防守。其时兵威已沮,又水冰寒苦约十日,军情愁惨。得滕宗谅管设环庆路,节次策应军马四头项一万五千余人,酒食柴薪并足,众心大喜。当仓卒之时,有此才力,虽未有大功,显是急难可用之人,所以举知庆州。缘其时贼马逼近,收买牛驴犒军,纵有亏价,情亦可恕。

二、梁坚奏滕宗谅在邠州声乐数日,乐人弟子得银碟子三二十片者。臣与韩琦到邠州宴会一日,其时众官射弓,各将射中碟子散与过弓箭军人及妓乐,即非宗谅所散与人,而罪归于滕宗谅。又云“士卒怨嗟”,况边上筵会是常,当直军人轮番祗候,因何得其日便函有怨嗟?

三、梁坚奏称滕宗谅到任后,使钱十六万贯,其间有数万贯不明。今来中使体量,却称只是使过三千贯入公用,已有十五万贯是加诬。钱数料是诸军请受,在十六万贯之内。岂可诸军请受,亦作宗谅使过?臣在庆州日,亦借随军库钱回易,得利息二万余贯,充随军公用支使外,却纳足官本。今来宗谅所用钱数物料,必亦是借官本回易,所得将充公用。

四、环庆一路四州二十六寨,将佐数十人,兵马五万。自宗谅勾当,已及八九个月,并无旷阙;边将军民,亦无词讼;处置蕃部军马公事,又无不了。若不才之人,岂能当此一路?

五、边上主帅,若不仗朝廷威势,何以弹压将佐军民,使人出死力御捍强敌?宗谅是都部署、经略使,一旦逐之如一小吏,后来主帅岂敢便宜行事?亦无以立威,人皆知其自不可保。且将帅树威者,是国家爪牙之威也,须假借势力,方能济事。

六、防秋是时,主帅未有显过而夺其事任,将令下狱,若遇贼兵寇境,未知令何人卒然处置此路?又差王元权之,况王元在河东沮法,已曾责降,今且在边上备员,岂可便当一路委寄?恐更误事。

七、宗谅旧日疏散及好荣进,所以招人谤议,易为取信。

八、台谏官风闻未实,朝廷即便施行。臣目击非虚,而未蒙朝廷听纳。臣若是诳妄之人,不当用在两府[51]。既有目睹之事,岂可危人自安,误陛下赏罚?兼西北未宁,见搜求稍可边上任用之人即加奖擢,岂宜深旋破坏,使边臣忧惕不敢作事?虽国家威令不可不行,须候见得实情,方可黜辱。……

仍乞以臣此奏宣示台谏官,候勘得滕宗谅、张亢确有大段乖违过犯及欺隐入己,仰台谏官便是弹劾,臣甘与二人同行贬黜。臣所以极言者,盖陛下委寄边臣,使一向外御,而无外忧之祸,则边上诸路人人用心,不至解体,有误大事。

如果说此奏还多在陈述事情经过原委,不多彰显范仲淹深心深意的话,那么,在《再奏辩滕宗谅张亢》中,便锋芒闪烁了。其重复部分不录,兹取特别段落如下:

臣闻议论太切,必取犯颜之诛;保任不明,岂逃累己之坐?彝典斯在,具僚式瞻,臣自边陲误膺奖擢,授任不次,遇事必陈。……

臣所以激切而言者,非滕宗谅、张亢势力能使臣如此竭力也,盖为国家边上将帅中,未有曾立大功可以威众者。且遣儒臣以经略部署之名重之,又借以生杀之权,使弹压诸军,御捍大寇,不使知其乏人也。若一旦以小过动摇,则诸军皆知帅臣非朝廷腹心之人,不足可畏,则是国家失此机事,自去爪牙之威矣。唐末藩镇多杀害、逐去节度使,于军中自立帅臣,而当时不能治者,由帅臣望轻,易于摇动之故也。……

(今滕、张)其干连人党,盛寒之月,久在禁系,皆是非辜。若令燕度勘问二人,既事非确实,必难伏辩。或逼令认罪,又是陛下近臣,不可辱于狱吏。或至录问有辞,即须差官再勘。其合干人党,转不聊生,兼边上臣僚见此深文,谓朝廷待将帅少恩,于支过公用钱内搜求罪戾,欲陷边臣。且塞下州郡,风沙甚恶,触目愁人,非公用丰浓,何以度日?岂同他处臣僚,优游安稳,坐享荣禄。陛下深居九重,当须查此物情,知其艰苦,岂可使狱吏为功,而劳臣抱怨?……

如在臣则已有不合保此二人罪状,乞圣慈先次贬黜,免令臣包羞于朝,受人指笑。倘圣慈念臣不避艰辛,尚留驱使,即于河东、河北、陕西乞补一郡,臣得经画边事,一一奏论;或补二辅近州,臣得为朝廷建置府兵,作诸郡之式,以辅安京师。臣之此请,出于至诚,愿陛下不夺不疑。况臣久为外官,不知辅弼之体,本是粗材,祇堪犬马之用,若令臣待罪两府(指宋之最高军政衙门中书省和枢密院),必辱君命,且畏人言。臣无任祈天望圣请命,激切屏营之至。

仁宗皇帝你可听好了,我范仲淹可不是只为滕宗谅和张亢讨公道,我可是冒着“犯颜之诛”和“累己之坐”,替你大宋江山着想。假如这些边将儒臣“一旦以小过动摇”,让广大士兵知道你朝廷连这些边帅都不信任,那么,距离唐末藩镇之祸可就不远了!

数九寒天,把无辜边臣一直关在牢里,“辱于狱吏”,生不如死,居然在“支过公用钱”这样可笑的苛责中“搜求罪戾,欲陷边臣”,这也太过少恩而绝情了吧?你皇上“深居九重”,哪里会知道“塞下州郡,风沙甚恶,触目愁人”?这些真正为国家出力的人,日子过得多么艰难困苦你知道吗?你只能听到那些“优游安稳,坐享荣禄”的小人之言。“国病”的症结就在于此啊!

反正你皇上连我范仲淹也不信任了,那就干脆再把我贬出京城,随便放个地方算了,待在你身边,你看着我别扭,我还怕你左右这帮叽叽喳喳无事生非的犬儒呢!

从这些奏议中,完全可以感觉出来,范仲淹面对国家当前的种种弊端,早就忧思忧虑,痛心疾首,此次不过是滕宗谅、张亢事由,可巧触发其思虑与心痛,不免有点义愤填膺,不吐不快。当然,这是给皇上的奏折,还得有所收敛,不敢太过秉性而发。但在另一篇《答窃议》中,面对一群谀君害政的小人儒,则笔锋锐利雄沉,于上下捭阖间精光闪烁,更其彰显范仲淹之刚烈心性了。是为雄文,录主体于后。

汉高祖以黄金四万斤付陈平,而不问其出入,时陈平未有功也。唐高祖将斩李靖而恕之,时李靖未有功也。是前代帝王先布之以恩,后责之以效也。我太祖尝谓近臣曰:“安边御众,须是得人心。优恤其家,厚其爵禄,多与公用钱及属州课利,使之回图,特免税算。听其召募骁勇,以为爪牙。苟财用丰盈,必能集事。朕虽灭后宫之数,极于俭约,以备边费,亦无辞也。”命将帅李汉超等十三人分守西北诸州,家族在京者,抚之甚厚。凡军中事,悉许便宜。每来入朝,必召对命坐,赐与优厚,抚而遣之。由是边臣率富于财,得以养士用间,洞见番夷情状。每戎狄入寇,必能先知,预为之备,设伏掩袭,多致克捷,二十年间,无西北之忧。故兵力雄盛,武功盖世,由此而致也。

今滕宗谅为一路经略安抚使,兼兵马都部署,以公用钱回图,管设使命将校并蕃部酋豪,或赠遗官员游士。而梁坚弹奏滕使过钱十六万贯,有数万贯不明。及置狱研穷,才用三千余贯,复有所归,无分毫入己。是未见贪吏之状也。宣抚田舍人,朝之端人也,至庆州,目击军民蕃部等借留滕侯,遮壅于道,足下何得谓之豺狼?主上仁圣,不深责宗谅、张亢二人,仍降诏诞告边臣,依祖宗故事,使回图公用,一如平日。中宪不知内朝有此诏命,闻群口横议,遂伏阁请加责二人,以正宪律。既下法寺,则宗谅合赎铜而不当去官。是前断已重。亢坐将公用钱并酒散与军人,当更追一官。又朝廷既已降诏贷之,亦难反讦。足下责我保庇此人,固不敢避。自古文法,常害边功。今天子仁圣,有西北之忧,孜孜求人,以捍大患。帅臣用度小过,不害边事。居辅弼者,固当竭力辨明,恐误朝廷机事,为天下之忧,岂暇私于二人哉!

……

今之士大夫高谈时政,皆谓不能拔人,限以资级,使才者多滞,而朝廷乏贤;及见殊命越一等,则嚣然聚议,以为过优,何薄之甚耶!

假如宋仁宗能读到此文,或可大为震动且长思之。重温一下这些汉唐故事和乃祖行状,对照一下自己不谙实际,偏听偏信,背离“祖宗家法”所造成的种种弊端,不该好好地反省吗?想想不久后他即重用范仲淹、韩琦等人,掀开“庆历新政”一页,或者正是发端于此吧。

说大宋“积弱”病因不在“重文轻武”,而在皇帝不争,又“轻文”又“轻武”,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反证。

李元昊自从继承西夏王位,便正式立国大夏,自称“始文英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他在发给宋朝的通知书中很有底气:“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革乐之五音为一音,裁礼之九拜为三拜。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鞑靼、张掖、交河,莫不服从。军民屡请愿建邦家,是以受册即皇帝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三》)于是,很快就气盛兵雄,空前崛起,以边地小国而屡败大宋。欲问其中主要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像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一样“以文人治国”,像重用赵普一样重用西夏文人,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个“赵普”大多是投奔过去的汉族知识分子。

且说陕西华州有两位书生,一位叫张元,一位叫吴昊,“负气倜傥,有纵横才”,慨然有经略天下之志。不幸科场不利,屡试不第,遂结伴出游塞上以广胸怀。这期间,向一宋廷边帅毛遂自荐,受了大冷遇,一气之下狂饮三日浇其块垒,在项羽庙乘醉题壁,有“秦皇草昧,刘项吞并”之壮语。从此,叛宋西去,决心在西夏讨前程。结果被以间谍嫌疑抓了起来,送至元昊处。李元昊早就有令,注意搜罗从中原过来的文士,定有藏龙与卧虎。因为张元和吴昊二人的名字连起来是元昊,大犯忌讳。所以李元昊亲自审问,即从这一点发话。大胆!你们俩怎么敢自称元昊?二人神色自若,反讽道:“姓尚未理会,乃理会名耶?”因为此时李元昊还叫赵元昊,那是大宋皇帝恩赐的“国姓”,还没有更改过来,遂有此讽。你赵元昊还有脸打问我们的名字吗?李元昊又惊又喜,亲解其缚,敬为上宾,授官赐爵,尊宠用事,成为西夏国最重要的两名“谋主”。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记有此事并发千古之叹:“西夏元昊‘之叛’,其谋皆出于张元、吴昊。”后来“三川”“三大败”,那可不是西夏偶胜大宋呀!还记得那首讽刺诗吗?“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落款是:“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平心而论,以夏竦之学识才具,以韩琦之文韬武略,真就不及张元、吴昊吗?当然不是。光这写诗作词的水准,就高出张、吴不知凡几。问题就出在:张、吴有赵普之大运,元昊有太祖之雄风,君臣相得,风云际会,不胜而何?反过来,夏竦投机取巧,韩琦“将从中御”,全怨这个宋仁宗一无乃祖之风,又轻文又轻武,不败而何?

宋仁宗还算头脑清楚,有所自省,接下来这才重用范仲淹、韩琦等“庆历新人”,大搞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划过一道闪电。笔者将在下一章有个交代。

庆历元年(1041)十月左右,五十三岁的范仲淹在西北前线写了一首《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笔者不揣冒昧,意译如下:塞上秋景与内地大不同,一片萧杀苍凉,南飞的大雁都一点儿不留恋它。连营军阵的号角四处响起,但见崇山峻岭间,长烟缭绕,残阳斜照,守着一座紧闭的孤城,真是让人感慨无限。乡关万里,谁不思亲,可只能把酒遣胸怀,人家东汉窦宪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可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早着呢。夜深霜重,羌笛声声,让人难以入睡,想想战争是多么冷酷,将军悲白发,无数征人泪。

据魏泰在《东轩笔录》中说,这首被欧阳修誉为“穷塞外之词”的《渔家傲·秋思》,原为组词,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但流传至今的却只有此首。有评家如是说:“作为两宋边塞词之滥觞,这首《渔家傲》剑走偏锋,风骨遒劲,把民族命运、动荡时局填入词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有王维《使至塞上》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千古悲凉,更有‘小范老子胸中自有百万甲兵’的冲天豪迈,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风导夫先路。”遂发浩叹曰:神仙一阙《渔家傲》,读破希文一片心!

说到人夸范仲淹,猜猜还有哪位大名人夸过他?笔者说出来,准是惊大家一跳。盖棺论定的大奸臣秦桧,专门写过一首诗,真心实意地赞颂范仲淹和韩琦。诗题是《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后》,诗曰:

高贤邈已远,凛凛生气存。

韩范不时有,此心谁与论?

秦桧此诗真乎?伪乎?笔者考证不来,先道出它的出处。吾友杨璐兄原为北京古籍出版社总编辑,退休后挟“三才”之利,独辟蹊径,专门搜集、整理、注释历代大奸大才名臣的诗词歌赋,已正式线装出版的有《和珅诗词全集》《严嵩诗词全集》,目下正在做秦桧诗词搜集。上引此诗,即杨璐兄刚刚发给我的。在此作为本章收束,或也别致。

同类推荐
  • 华西列夫斯基

    华西列夫斯基

    本书分热血男儿、展露才干、红军高参、智勇双全、威震四方5部分介绍了华西列夫斯基的一生。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宋美龄传

    宋美龄传

    宋美龄(1897—2003),民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集美貌、财富、权力、荣誉于一身。本书是一部严谨的宋美龄人物传记,作者参阅了各种历史资料,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宋美龄。本书在台湾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岛内石之瑜的《宋美龄与中国》一书曾请作者杨树标作序,岛内公共电视台曾专程赴大陆采访两位作者评说宋美龄。
  • 谍海幽灵

    谍海幽灵

    本书内容包括卧底东京的“红谍”、德英两国间谍战、无声战场的较量、双面巨谍的蜕变、转败为胜的密码本、格鲁乌王牌特工、夏威夷窃取“珍珠”等。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热门推荐
  • 最美的名言佳句

    最美的名言佳句

    无数的杰出人物以其非凡的经历和超人的智慧,为人类写下了一句句精彩凝练的句言。这些名言佳句,思维新颖、形式精练、美感强烈,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每一条名言,都富含从生活中酿制的丰富营养,它们犹如浩瀚星空中的群星,给后人以启迪。
  • 剑傲蛮荒

    剑傲蛮荒

    万灵大陆,宗门林立,强者如林。一个小家族的外门弟子在没有修行心法,丹药辅助的情况下依靠一块可以隐藏气息和自主吸引灵力的三角铜块低调修行,一路向前,刹那崛起!飞刀刺苍穹,穿万里,攻诡异,破万法。一剑傲八荒,斩妖邪,悟天道,震七界。PS:此“蛮荒”非彼“蛮荒”,想知根底,请细品之。【32275118】,建了个群,有兴趣的加了大家交流一下!
  • 双剑魔神传

    双剑魔神传

    这里是一个尊崇练武之道的世界。在众多武者之中,有一类人格外出众,引领了整个大陆的主基调。他们的武器,是剑!这种剑并非印象中那种由铸剑师打造出的冷兵器。而是万年前人类从大陆的远古遗迹中发现的一种修炼秘法。本命剑!
  • 狼君

    狼君

    不过是偶发善心救了一个血淋淋的男人回家,小七就开始发现,她的生活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做梦老是梦到一只大灰狼趴在自己身上,吐着大舌头舔她的脸,舔她的嘴,舔她的脖子。夜夜带给她惊悚的销魂。那个躺在床上帅得缺德的男人却漫不经意。为了将自己嫁出去,她还得劳心劳力的将他们变成直男再说,最后还是那个忘恩负义的白眼狼见义勇为。她色小七安分守己一辈子,如今被逼的,一包蒙汗药,扑倒,借种,天衣无缝。直到肚子隆起,某男爆发雷霆大怒,竟敢在他眼皮底下偷他的人?色小七依旧呆萌,谁叫她只想要个孩子,对孩子他爸没兴趣呢。某人继续大怒,以后,就别想嫁人了。老老实实的呆在他身边。
  • 清风山

    清风山

    一个忠厚朴实的妇人,在河边救起了一只受伤的白鹤,却不料引来一场灭绝全村的屠杀,妇人在白鹤的拼死救护下,逃过一节,最终却因为难产而死,婴儿的降世,会对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
  •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纪晓岚一生的处世哲学,在于把世间的一切力变为己力。他知道,借物为小借,借势为大借。只有善借力者,才能平地起风雷。他有一套自己的法则和战术,巧妙处世,迎上取下,侍君才媚兼施,为政刚正不阿。他的官场经验可以简单归纳为几点:第一,靠山要找得准。他明白,没有靠山,在官场上举步维艰。选靠山,一定要有眼力,看准了。不可选小人,不可选庸人,不可选不办事之人。第二,看大势。乾隆禅位之际,纪晓岚毅然决然和一帮正直大臣站在新皇帝嘉庆一边。第三,不要放任自己的物欲,“心肥为取祸第一事”,只有保持对物欲的节制谨慎态度,方可不为暗处虎视眈眈的敌人留下把柄。纪晓岚为人为官的策略还很多,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有所收获。
  • 净土晨钟

    净土晨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送刘山人归洞庭

    送刘山人归洞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奇武圣

    传奇武圣

    拥有逆天圣体的叶想被人算计,意外跌入一位封号武帝陵墓之中,激活了逆天圣体,从此踏上了逆天之路!!!没事耍耍天宫,再虐虐魔殿,最后超越巅峰,成为传奇武圣!!!
  • 曹锟传

    曹锟传

    他是北洋军阀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虽出身贫寒,却因缘际会成为袁世凯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后又成为手握重兵并占有大量地盘的一方军阀:因其在军阀争斗中左右逢源,在冯国璋死后,终于成为直系的新首领。后又通过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但其合法性却遭到了各界普遍质疑。不久,在全国的一致反对下,其势力日益削弱,直系内部也四分五裂,终于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下台,结束了其政治军事生涯。称雄中原的直系也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