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15100000005

第5章 总论(4)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则文王固未尝改正朔

也善乎隆山李氏曰一阳复十一月至已为干则阳

极阴生一阴姤五月二阴遁六月三阴否七月四阴

观八月方建丑月卦为临二阳浸长逼四阴当此之

时阳势方盛至于八月建西卦为观四阴浸长逼二

阳则临二阳至观危矣故曰至于八月有凶所谓至

于八月有凶者言之于临则当自临数而不当自复

数以临则当数至观而不当数至遁临观乃阴阳反

对消长之常理文王于临以八月有凶为戒其义甚

着岂可外引遁卦谓周八月哉然则文王奉商正者

也而此所谓八月乃夏正八月则商周之不改时与

月者观于此亦可见矣

书三正之说始于夏书怠弃三正之文传谓观此则

子丑之建唐虞以前当已有之愚则以为唐虞以前

固不可考伊尹谓商革夏正汲冢周书亦谓汤改正

朔以建丑之月为正则改正自商始也董仲舒谓舜

承尧改正朔此则谬妄观尧老而舜摄也书曰正月

上日受终于文祖舜老而禹摄也又曰正月朔旦受

命于神宗则舜始终用尧之正朔也明矣至于禹承

舜亦以建寅为正未闻其迭建子丑三正并用也则

子丑之正固非当时之制有扈氏何为而怠弃之乎

盖三正必有所指意如三极三纲之类非后世之所

谓三正也泰誓曰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武成

曰惟一月壬辰旁死魄戊午师逾孟津蔡氏以为孟

春建寅之月是矣汉孔氏以一月为建子之月而泰

誓又系之以春故遂以子月为春是谓周人改时与

月可谓谬矣班固作前汉志亦因其说以武王伐纣

为建子之月而又引伶州鸠言武王伐纣之日岁在

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辰在斗柄星在天鼋近世

汪氏谓以唐历囗而上之日月星宿无一不合是皆

惑于子为岁首之义耳要之武王伐纣不在子月又

何必揆以子月之星象而实其所无之事哉曰何以

知武王伐纣之不在子月耶曰周未改时与月也曰

何以明之曰于周诗周礼而见之也周人作诗其论

阴阳皆合乎四时之序周公作礼其陈法制禁令皆

顺乎四时之宜此皆昭如日月而不可掩者后儒不

信圣人之经而信传记之说亦独何哉又如金縢曰

秋大熟未获必酉戌之月然后可谓大熟如仲夏季

夏为秋何以谓之大熟乎穆王命君牙曰若蹈虎尾

涉于春冰必孟春东风解冻然后冰不可涉如仲冬

季冬为春则何冰之不可涉乎是周之不改时与月

者观于书为可见矣

诗豳风之诗说者皆谓豳乃夏之列国故周公述先

公豳俗之事必以夏正为言殊不知历数之纪三代

一辙何必谓周公以夏时述夏事也借使豳风为然

则何故他诗之言时月者亦皆从夏正乎且尧时仲

夏日在鹑火大火昏中至周公时岁差既多则六月

日在鹑火大火昏中七月日在鹑首而囗中大火已

西流至未矣故周公据目前所见而曰七月流火使

以夏时追述夏事则又何不验以夏时之星象而据

当时之星象以言哉至于下章云十月改岁言时至

冬岁时事将改亦犹尧典称冬为朔易之义或曰以

正朔之始于子终于亥者为改岁非谓改十一月为

正月也曰流火曰改岁是周公即当时之星象正朔

以告成王使之易晓岂以夏时而述夏事哉东莱吕

氏不察其说而谓三正通于民俗尚矣周特举而迭

用之耳朱子亦谓周历夏商其未有天下之时固用

夏商正朔然其国僻远无纯臣之义又自有私记其

时月者故三正皆尝迭用是谓周之先公私有纪候

之法故云十月改岁然既以十月为改岁则又何以

云二之日为卒岁乎是其一篇之中自相矛盾而不

可通矣元张敷言因其说又谓周之月数皆改必其

朝觐聘问颁历授时凡笔之史册者则用时王正朔

其民俗岁时相与话言则皆以寅月起数史伯璇又

因其说谓诗咏歌之词所言以寅月起数者即所谓

民俗岁时相与话言者也是不知周礼朝觐之类皆

从夏正而诗人之咏歌者未必皆民俗之言如出车

之劳还帅臣工之戒农官是果民俗之言乎且三代

三正之建各新一代之制在上者不可纷更迭用而

惑生民之耳目在下者不可徇时立法而违时王之

制度子思子生于周末犹谓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以见制度之归于一也岂有三代盛时而使民家异

政人异法者哉或又谓一之日二之日者是以子月

起数殊不知一之日者一阳之日二之日者二阳之

日三之日者三阳之日四之日者四阳之日是以六

阳先后之序数日而非数月也变月言日者以文之

顺尔是岂以子月起数而私立纪候之法哉然而诗

之与夏正合者不止于豳风而已而出车之诗云春

日迟迟卉木萋萋则夏正之春也如仲冬季冬为春

何以见草木之荣乎四月之诗云秋日凄凄百卉具

腓则夏正之秋也如仲夏季夏为秋何以见草木之

瘁乎曰四月维夏如子月起数则当云二月维夏也

曰六月徂暑如子月起数则当云四月徂暑也小明

之诗云二月初吉载离寒暑乃大夫西征之日也其

后作诗则曰昔我往矣日月方燠如以十二月为二

月何以谓日月之燠乎此周之不改时与月者观于

诗为可见矣

周礼新安汪氏谓周礼凡言正月指子月岁终指丑

月正岁指寅月州长正月属民读法正岁读法如初

言初则正月居先可知矣若以寅月为正月不当又

有正岁也陋哉言乎如周既以子月为正月则明年

之亥月方为岁终也何遽以次月之建丑者为岁终

哉既以寅月为正岁则子月方读法而寅月又何遽

读法如初哉盖正月指寅月言岁终指亥月言正岁

指新岁言周礼每以正月岁终正岁为序盖正月既

举其事岁终则会其成而来岁复举之如初故州长

于正月属民读法岁终会其政令正岁读法如初言

来岁之正月又读法如今岁之正月不曰正月而曰

今正岁以上文正月为嫌故别而言之犹俗云新正

之岁也又冢宰以正月悬治象之法于象魏而小宰

岁终则令群吏致事正岁则帅治官之属观治象是

冢宰之悬治象者言于今岁之正月而小宰之帅属

观者言于来岁之正月彼此互文以见每年冢宰悬

治象小宰帅属而观者皆在正月也况冢宰悬治象

者挟日敛之则不过旬日而即敛之矣如汪氏之说

则子月冢宰悬治象又何待至寅月而后小宰帅属

往观哉不特是耳如周改时与月则凡周礼所载如

山虞之仲冬斩阳木者乃在九月仲夏斩阴木者乃

在三月而失阴阳之义矣冯相氏之冬夏致日者非

冬至夏至春秋致月者非春分秋分而失日月之次

矣大司马之春搜夏苗秋狝冬狩者取非其时不亦

暴殄天物乎雍氏之春令为阱擭沟渎秋令塞阱杜

擭者动非其宜不亦反失民利乎至于凌人十有二

月斩冰与诗言二之日伐冰者如合符节是皆周公

所作灿然昭白不待辨而明者也若以十二月为十

月则又何冰之可斩乎是周之不改时与月者观于

礼为可见矣

春秋春秋春王正月之书程子谓周正月非春也假

天时以立义胡氏谓建子非春也以夏时冠周月朱

子亦谓周人改月而天时不可改春秋月数乃鲁史

之旧文而四时之序则孔子之微意是三子者皆谓

周人改月而不改时意如十一月为正月而时则仍

为仲冬十二月为二月而时则仍为季冬正月为三

月而时则仍为孟春然以今年之十一月为正月而

系之仲冬继以明年之十月为十一月而系之孟冬

以月论时则时之孟仲失其伦以时论月则月之始

终紊其序岂圣人平秩四时之义哉若然则周诗所

称寒暑之节皆失其度周礼所载法制之事皆违其

时矣鲁用周正朔者也周之诗礼鲁之春秋皆周正

朔之所在又皆孔子之删定笔削者其制何得而异

哉可堂吴氏谓周人不特改月而又改时以齐其年

春秋所书之春即夏之仲冬正月即夏之十一月此

则袭汉儒之谬而不足辨者也新安汪氏亦谓鲁史

名以春秋则似元书曰春王正月是周历已改子丑

月为春又谓周以子月为岁首而春秋以寅月为正

月每年截子丑月事移在前一年若然则春秋之所

谓正月者乃鲁史之三月而二百四十二年之事皆

非当时之日月矣圣人岂为之哉盖周之正朔以子

月为首而历数仍以寅月为首商不改夏之历数周

不改商之历数鲁不改周之历数春秋不改鲁之历

数但鲁史纪年必始于冬十一月所以遵周正朔也

春秋纪年则始于春王正月所以垂法后世也是春

秋之于鲁史未尝改其时月但其编年所始之月为

不同耳曰鲁既奉周正朔则鲁公即位皆当以正朔

行之而在十一月何乃书于正月乎曰按周礼朝觐

会同巡狩祭享凡国之大事皆从夏正初不始于正

朔之月书载四月成王崩而旬日之后康王即位亦

不用夫正朔之月则鲁公即位岂必以正朔行之乎

故春秋公即位书于正月者七书于六月者一各据

其事以书也曰若从夏正则灾异之纪多所不合如

隐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电庚辰大雨雪若以三月

为建辰之月则大雨震电何足以为异乎曰不然左

传大雨霖以震又云雨三日以往为霖盖建辰之月

同类推荐
  • 道德经-龙兴观碑本

    道德经-龙兴观碑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越先贤志

    百越先贤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锦江禅灯目录

    锦江禅灯目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闲中今古录摘抄

    闲中今古录摘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夏官司马

    夏官司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宝贝我们重恋吧

    宝贝我们重恋吧

    “少扬哥哥,你去哪我就去哪?”情窦初开时。“少扬哥,我忘不了你”久别重逢时。“秦少扬,你我从此再无瓜葛。”痛定思痛后。男人啊,就是手中的风筝,紧了,他要挣脱,松了他回不来。所以金颜宁愿自己是一只风筝,其实放风筝的人不重要,这只大家都要抢的风筝才有价值。当她成了风筝时,“颜颜,你去哪我就去哪!”“颜颜,娶我回家吧!”“颜颜,摘不了星星给你,我做个电灯泡也行,只要能照着你。”..............................................................................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 汉书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
  • 换颜妖妃倾天下

    换颜妖妃倾天下

    ……一朝一暮一枯荣,一人一影一世灰。……她,一只心思单纯的鱼妖,只因为隔水相望的一眼,从此便爱上了惊为天人的南泽皇……逆反天理,她凭借着满口的谎言,踏着别人的鲜血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入了他的世界,用他最不能接受的方式去诠释自己的爱慕,他却冷眼旁观着……最终,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他决绝地揭穿她的谎言,在一瞬忘记所有温情,将她作为棋子远送他国,却不知不觉发现自己冰山一样的心已经慢慢地融成了眼泪……她成全了他,一身素衣,远走他国。上天爱怜,阴差阳错地,她脱胎换骨竟成为了绝世妖后,只不过,是他国的后,只为她的王歌舞,任凭天下人羡妒……------------------完美分割线-----------------小妙新文,谢谢大家捧场,希望大家喜欢~有空留评哦,催更滴,提意见滴,喜欢滴,心疼女主滴……统统滴告诉小妙吧……小妙会尽量满足大家滴~
  • 意乱情迷:囚爱情人(全)

    意乱情迷:囚爱情人(全)

    死了都要爱,你敢吗?只要你勇敢,跟我来……《意乱情迷:囚爱情人》视频:http://www.56.com/deux_80347955.swf推荐《囚爱情人》的前续故事《王子爱上小魔女》http://novel.hongxiu.com/a/76790/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三生石之降仙问情

    三生石之降仙问情

    屏山暗影空凝伫,萧浸寒香结玉露;枯藤老树,月浮照千古。天上人间为谁舞,繁丝摇落归尘土;心绪如雾,泪洒花飞处。光阴几许,凝霜半觚;暮云引宫调律,声声堪比落珠。此生情缘何苦?
  •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傲世预言

    傲世预言

    狂,若我为帝,无人为王。狂,求永生,求乱世,解轮回。劲爆小说,小狼笔下的创世神话。
  • 山河忠义情

    山河忠义情

    乱世至,妖星降世。在生与死的边缘,爱恨情仇交织。生耶?死耶?一个现代人忽然来到了北宋末年,成了一个不受宠的皇子。是争权夺利,还是宁静淡泊。是逃避现实,还是力争求存。权利、钱财与亲情、友情、爱情人生就是抉择,无论悔不悔都要继续走下去,而赵枢会如何选择呢?----------------------------------------------------------------------------兄弟们,清风新书开张,求推荐,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