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800000033

第33章 《朱子语类》比较句研究(10)

“X比Y”出现多种灵活运用的形式,有“X比Y,胜如D之R”;“X比Y,不似YR”;“X比Y,X类过于R”;“X比Y,如何比得”这几种形式:

24)有一日一番见得到,有一月一番见得到。比之一日,犹胜如一月之远。(《朱》卷三十一)

25)若以比王仲淹,则不似其细密。(《朱》卷一百三十六)

26)又问:“忿懥比恐惧、忧患、好乐三者,觉得忿懥又类过于怒者。”(《朱》卷十六)

27)太宗杀建成元吉,比周公诛管蔡,如何比得!(《朱》卷一百三十六)

(2)“X比之YR”式

1)如颜子已是煞周全了,只比之圣人,更有些未完。(《朱》卷九十三)

比较结果之前可以出现修饰词“较”:

2)缘他见处不彻,本无根本工夫,所以如此。但比之东坡,则较质而近理。(《朱》卷一百三十九)

其变体式有“X比之Y为R”;“Y比之X,X较R”;“X比之Y,R不似Y”;“X比之Y,(X)赶不上(Y)”这四种:

3)林少颖解“放勋”之“放”,作“推而放之四海”之“放”,比之程氏说为优。(《朱》卷七十八)

4)刘向文又较实,亦好,无些虚气象;比之仲舒,仲舒较滋润发挥。(《朱》卷一百三十九)

5)孟子比之孔门原宪,谨守必不似他。(《朱》卷九十三)

6)看程门诸公力量见识,比之康节横渠,皆赶不上。(《朱》卷一百一)

(二)、否定式。比较句式表示否定意义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用否定副词“不”和“非”,也可以用特殊语用句式,如:

(1)“X不比Y”式

1)亦缘当时列国世卿,每国须有三两族强大,根株盘互,势力相依倚,卒急动他不得;不比如今大臣,才被人论,便可逐去。(《朱》卷八十三)

2)《易》如此说亦通,如彼说亦通。大抵不比诗书,的确难看。(《朱》卷六十七)

李吉华指出:“关于‘不比’的差比功能,我们在清代的语料中尚未找到比较典型的用例。‘不比’差比句极有可能是现代的产物,其产生历程值得我们关注并作进一步研究。”

(2)“Y不比X”式

1)盖是他资质大段高,不比冉求公西华,那二子虽如此谦退,然却如何及得子路?(《朱》卷四十)

2)可将大学用数月工夫看去。此书前后相因,互相发明,读之可见,不比他书。(《朱》卷十四)

(3)“X比不得Y”式

1)这时节比不得那“利用禴”之事。(《朱》卷七十二)

2)颜子只据见在事业,未必及汤。使其成就,则汤又不得比颜子。前辈说禹与颜子虽是同道,禹比颜子又粗些。(《朱》卷九十三)

王赞考察了《聊斋俚曲》中此类情况:

3)乡党中人人来亲,逐日里贺客盈门,比不得坐监时无人问。(《聊斋俚曲·富贵神仙》)

(4)“以Y比之,X不及”式

今人喜苏子美字,以曼卿字比之,子美远不及矣!(《朱》卷一百四十)

(5)“X非Y比”式

1)韩退之却有些本领,非欧公比。原道,其言虽不精,然皆实,大纲是。(《朱》卷一百三十七)

与之相关的句式有“X非Y之比”、“XP非YP之比”、“X非Y可比”几种,例如:

2)圣贤之学,非老氏之比。(《朱》卷一百一十七)

3)蔡云:“无人理会得老子通透,大段鼓动得人,恐非佛教之比。”(《朱》卷一百二十五)

4)孔门之所谓文学,又非今日文章之比。(《朱》卷二十三)

5)孟子之时,徒众尤盛。当时诸侯重士,又非孔子之时之比。(《朱》卷八十四)

6)或云:“《集注》以太公伊尹之徒当之,恐非沮溺之徒可比也。”(《朱》卷四十四)

用反问形式表示否定语义的句式“X如何比得Y”:

7)又问:“东晋如何书?”曰:“宋齐如何比得东晋!”(《朱》卷一百五)

8)高丽自是臣属之国,如何比得契丹!契丹自是敌国。(《朱》卷一百三十三)

(三)关于“比”是何时虚化为表引进比较对象的介词的讨论

贝罗贝认为春秋战国到魏晋南北朝的“比”是动词,表“相比”或“比并”的意思,唐代时虚化为表比较的介词,宋元时期“比”字句成为汉语差比句的主要形式。

黄晓惠对“比”字差比句式的来源及历时演变进行过探讨,认为“‘比’字虚化为表比较的介词是在明清时期”。石毓智、李讷先生基本认同黄晓惠的观点。

太田辰夫和贝罗贝从句子本身的语义和结构出发,认为唐代文献中的“X比YR”这类句子在语义特征和句法结构上与现代的句子没什么差别,因而认为现代汉语的差比句在唐代即已出现。

石毓智、李讷则认为唐代“比”字句中“比”后的形容词常用“较”“犹”等程度词来修饰,明显不同于今天的差比句(比如“我比他很小”之类的句子在现代不能说),并由此认定那时的“比”字式尚不是专门表示比较的差比句。

张国光指出“XP比Y”比动句式至少产生在东汉初年,例如:

(1)孔子曰:“赐(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罪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餐,富比陶朱(范蠡)。(《论衡》卷二十六)

张赪这类句型于唐代产生。如:

(2)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李吉华对此作了总结:基本认同太田辰夫先生和贝罗贝先生的观点,即现代意义上的“比”字句在唐代就已产生。唐五代语料中的“比”字句基本只存在于诗歌类作品中,其他文献中绝少用例。“比”字句首先运用于唐五代的诗词歌赋等韵文语体中,之后才逐步扩大到散文语体。宋代,“比”字句已经开始出现于散文语体当中。但更多的用例还是见于韵文语体之中。

宋代用例如:

(3)芝田高隐去偕老。自别有、壶中永日,比人间好。(宋·晁补之《引驾行》)

(4)日长槐夏,凉生冰室,又是生辰来到。年年把酒对荷花,颜色比荷花更好。(宋·无名氏《鹊桥仙》)

元代用例如:

(5)(铁拐诗云)俺那里:洞门无锁钥,自有白云封。从他天地老,容颜只似童。比你好得多哩。(《全元曲·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6)(铁拐云)俺出家的藤冠衲袄,草履麻绦,长生不老,比你还受用哩。(《全元曲·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明代用例如:

(7)却如何来到这般去处?比单身房好生齐整!(《水浒传》第二十八回)

(8)谁知你比五娘脚还小。(《金瓶梅》第二十三回)

四、“比似”句

《汉语大词典》释“比似”为“与……相比;比起”。本书出现“X比似Y较R”和“X比似Y为R”两种句式。

比较结果可以是形容词和短语:

(1)五峰说得牵强,看来只是比似孔子较小。今看颜子比孔子,真个小。(《朱》卷二十四)

(2)然文定比似仲舒较浅,仲舒比似古人又浅。(《朱》卷一百一)

(3)凡言发于外,比似主于中者较大。(《朱》卷六)

(4)如今人记书,熟底非全不记,但未熟底比似这个较用着心力照管。(《朱》卷二十一)

(5)且如“笾豆之事,则有司存”,非谓都不用理会笾豆,但比似容貌、颜色、辞气为差缓耳。(《朱》卷十五)

该句式近代始见用例:

(6)翠眉淡淡匀宫柳,比似年时更清瘦。(宋·倪翼周《青玉案·四时》)

五、“较之”句

“X较之YR”式:

(1)杨氏壁立万仞,毫发不容,较之墨氏又难。(《朱》卷一百三十九)

(2)圣人固生知,终不成更不用理会。但圣人较之颜子又知得多。(《朱》卷二十八)

(3)到周时只千八百国,较之万国,五分已灭了四分已上,此时诸国已自大了。(《朱》卷八十四)

例(1)(2)中比较结果分别为形容词和述补短语。

比较结果(R)之前出现修饰性成分“较、尤”:

(4)公晦曰:“庄子较之老子,较平帖些。”(《朱》卷一百二十五)

(5)本朝因仍旧制,反更率略,较之唐制,尤没理会。(《朱》卷九十)

(6)如箕子之囚,比干之死,便是在死地上了,较之尤难!(《朱》卷四十八)

例(1)出现了比较差值(D)“些”。

该句式近代始见,又如:

(7)土地人户,财物甲兵,较之往年,岂不绰绰乎?(《新唐书》卷一百六六)

(8)予观行密时所征产钱,较之李氏轻数倍。(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一)

六、“与”字句

“X与YRD”句式:

(1)子升问:“人言虏中历与中国历差一日,是否?”(《朱》卷二)

此比较句式由“与”连接比较前项(X)和比较后项(Y),本例的比较结果为动词“差”,比较差值(D)为数量结构“一日”。

“与”《汉语大字典》释“比,相比”。《墨子·经下》:“一法者之相与也尽类。”高亨校释:“泛一法所出者,期相比页,皆类似。”又示例如:

(2)甘心与陈阮,挥手谢松乔。(唐·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

(3)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宋·陈师道《西江月·咏榴花》)

七、“对”字句

“X对Y不过”句式:

(1)天包乎地,天之气又行乎地之中,故横渠云:“地对天不过。”(《朱》卷一)

《汉语大词典》释“对”为“较量”义。示例如:

(2)遂往与棋工对,棋工连负三局。(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八、用程度副词表差比

“程度副词要显示所修饰词程度上的不同,自然会有数量上的差别,正如吕叔湘先生(1982)对程度的论述‘其实程度的差别也就是数量的差别’,既然有数量上的差别就会有程度上的级差,而这种级差是通过程度副词本身所隐含的比较意义体现出来的,只是不同级别的程度副词隐含的比较意义轻重不同。”

“先秦程度副词分为自在程度副词(如至、极、太等)和倚比程度副词(如:最、更、弥、愈、愈益等),前者独立地表示不同的程度,不受别的条件约束,后者需通过比较来显示程度,主要用于有比较关系的条件句中。”(陈克炯1998)

“只有倚比程度副词可以适用于此式表示比较。根据倚比程度副词表示比较等级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差比,如‘更’‘转’等;一类表示极比,如‘最’等。表示差比的副词,意义上表示性质状态或动作行为在某方面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可译为‘更加’。”

结构上可修饰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结构。表倚比程度副词总伴有比较的意思,但和严格意义上的比较句还有不同。比较意义有时通过前后语境得出,有时隐含在句子里。为了全面描述《朱子语类》的比较句式,也可将这些副词引导的句子看作比较句。例如:

(1)“可与立,未可与权”,权处是道理上面更有一重道理。(《朱》卷三十七)

尤更

(2)王辅嗣又言“纳甲飞伏”,尤更难理会。(《朱》卷六十七)

更是

(3)只是武侯也密。如桥梁道路,井灶圊溷,无不修缮,市无醉人,更是密。(《朱》卷六十七)

(4)当时楚甚强大,僭王已非一日。(《朱》卷八十三)

尤甚

(5)湖湘此等气象,乃其素习,无怪今日之尤甚也!”(《朱》卷一百一)

(6)阴变为阳,其势浸长,便较突兀,有头面,故谓之变。(《朱》卷七十七)

(7)尝见唐人画十八学士,裹幞头,公服极窄;画裴晋公诸人,则稍阔;及画晚唐王铎辈,则又阔。相承至今,又益阔也。(《朱》卷九十一)

(8)《乐记》文章颇粹,怕不是汉儒做,自与《史记》《荀子》是一套,怕只是荀子作。(《朱》卷八十四)

(9)《礼记》有王肃注,煞好。(《朱》卷八十七)

(10)宫以下则太浊,羽以上则太轻,皆不可为乐,惟五声者中声也。(《朱》卷九十二)

(12)唐初年服袖甚窄,全是胡服;中年渐宽,末年又宽,但看人家画古贤可见。(《朱》卷九十一)

(13)所谓君子,这三句都是不可少底。若论文势,却似“临大节不可夺”一句为重。(《朱》卷三十五)

(14)今不理会正当处,才见圣人书中有此语,便要守定不移,骎骎必至于行孙矣。此等风俗,浙江甚盛,殊可虑!”(《朱》卷十五)

九、小结

我们根据比较词的不同,将《朱子语类》中的质比句分为“于/乎/夫”字句;“与”字句;“如/似/若”字句;“比”字句;“是”字句、“去”字句、“较之”句;“XRY”的其他形式;“XYR”句式这七种类型。

$极比句

马建忠先生认为:“极比者,言将所以比之象推至于其极。”也就是说,所谓“极比”,就是将多种事物(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状态、性质等拿来比较,而表明其中一种程度是最高的。

一、“最”字句

(1)“变化”二字,下章说得最分晓。(《朱》卷七十四)

根据贝罗贝,极比的标记“最”在先秦已经出现。“最”字句上古时期即有所运用,并且一直盛行不衰。上古用例:

(2)故农之用力最苦,不如商贾技巧之人。(周·商鞅《商君书》卷二十二)

(3)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三)

“最”字句自产生以来,句法结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基本维持不变,唐五代文献中的用例可为一证。例如:

(4)因此树故,如上四兽,识得大小。鸟最居长,兔得第二,猕猴第三,白象最小。(《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七)

在原有句型的基础上,唐五代出现了“最是……”句,其后可跟体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该式与“最为……”并存。例如:

(5)世间何物重,夫妻最是好。(唐·王梵志《世间何物重》)

(6)难忍傥能忍,能忍最为难。(唐·王梵志《难忍傥能忍》)

(7)生住死,本来无住处,西方佛国最为精。(《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四)

宋元明时期,“最”字句依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清代,“最”后偶尔可接名词或小句。例如:

(8)惜春听了,点头道:“别的我做不来,若要写经,我最信心的。你搁下喝茶罢。”(《红楼梦》第八十八回)

(9)如今且说袭人自幼见宝玉……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红楼梦》第十九回)

从所见资料看,“最”字句在各个时期都运用广泛,其中广义极比句在数量上明显超出狭义极比句。在现代汉语中,“最”字句仍是最重要的极比句。

二、“尤”字句

(1)“诚无为,几善恶”,通书说此一段尤好。(《朱》卷五十九)

太田辰夫先生根据“尤”在古汉语中一律不用于表差比的“于”字句,而近古却用在带“比”的比较句的事实,分析“尤”也许是特别强调的差比。左凌姣发现《世说新语》中有两例用“尤”表示极比的句子:

(2)乔自及卿,然髦尤精出。(《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3)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

“尤”还可以作为词素与其他词素结合构成词语“尤甚、尤其、尤要、尤加、尤为”:

(4)想得春夏间天转稍慢,故气候缓散昏昏然,而南方为尤甚。(《朱》卷二)

(5)曰:“此一段,尤其切要,学者所当深究。”(《朱》卷十八)

(6)曰:“致知者,须是知得尽,尤要亲切。”(《朱》卷十五)

(7)问:“黎兄疑张子谓‘慊于己者,不使萌于再’,云:‘夫子只说“知之未尝复行”,不是说其过再萌于心。’广疑张子之言尤加精密。至程子说‘更不萌作’,则兼说‘行’字矣。”(《朱》卷三十)

(8)问:“‘终身行之,其恕乎!’如何只说恕,不说忠?看得‘忠’字尤为紧要。”(《朱》卷四十五)

三、“于”字句

(1)盖诚信感通,莫大于言行。(《朱》卷七十五)

(2)莫亲于父子,却弃了父子;莫重于君臣,却绝了君臣。(《朱》卷一百二十六)

胡斌彬考证,上古已见有此类用法,例如:

(3)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荀子》卷十一)

表示极比,比较后项为最高程度。

四、“至”字句

(1)冬间花难谢。如水仙,至脆弱,亦耐久;如梅花蜡梅,皆然。(《朱》卷四)

(2)神是心之至妙处,所以管摄动静。(《朱》卷九十五)

《汉语大字典》释此“至”为“极点;到极点”。《玉篇·至部》:“至,极也。”《易·坤》:“至哉坤元。”孔颖达疏:“至,谓至极也。”示例如:

(3)规矩,方员之至也。(《孟子》卷七)

《汉语大字典》又释“至”为“最好的”。

(4)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后汉书》卷十八)

(5)幼清静,有至行。(唐·李延寿《南史》卷三十六)

五、“极”字句

(1)书有两体:有极分晓者,有极难晓者。(《朱》卷七十八)

(2)至善只是明德极尽处,至纤至悉,无所不尽。(《朱》卷七十六)

《汉语大字典》释“极”为“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最’‘很’狠。”五代许锴《说文解字系传》:“极,屋脊之栋也,今人谓高及甚为极,义出于此。”并示例如:

(3)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易·节》)

六、“为”字句

(1)要之,三家孟氏最弱,季叔为强。(《朱》卷四十二)

(2)人之性惟五常为大,五常之中仁尤为大,而人之所以为是仁者,又但当守‘敬’之一字。(《朱》卷一百二十一)

(3)然孔子多说仁、智,如“元亨利贞”,元便是仁,贞便是智。四端,仁智最大。无贞,则元无起处;无智,则如何是仁?《易》曰:“大明终始。”有终便有始。智之所以为大者,以其有知也。(《朱》卷六十)

《汉语大词典》释“为”为“在比较句中作谓语动词,含有‘最’‘更’的意思,后面形容词多为单音节。”示例如:

(4)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卷一)

(5)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唐·李商隐《李贺小传》)

(6)荒政之施,莫此为大。(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

七、“无比”句

(1)且如秦最是不善继周,酷虐无比。(《朱》卷二十四)

(2)鸠之为物,其性专静无比,可借以见夫人之德也。(《朱》卷八十一)

同类推荐
  • 日落激流

    日落激流

    本书分为偷袭珍珠港、珊瑚海战役、中途岛大海战、日美瓜岛喋血、马绍尔群岛海战、登陆冲绳岛六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日本舰队奇袭美国军港、山本五十六的“未号计划”、美军攻占吉尔伯特群岛等。
  • 汉末小王爷

    汉末小王爷

    官渡口岸,刘义横刀立马望着曹操,眼中杀机尽显,四方联军军旗涌动,人山人海。刘备、袁绍亦是带领手下骄兵悍将参加了讨伐刘义的联军。“吾乃关云长,谁敢与我一战!”关羽骑赤兔马疾驰而出,手中青龙偃月刀闪着耀眼的寒光,刘义手下先锋乐进持刀跃马而出来战关羽,不过二十余合,乐进不支败走。典韦得到刘义授命飞马来战,张飞从联军军阵转出,直取典韦,两人真乃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走马灯般的厮杀了上百回合不分胜负。刘义想到赵云被刘备暗算,至今还在伤中,联军中还有许多猛将未出,自己这边就只剩下典韦,怕典韦有什么闪失,即令鸣金收兵。“主公,如今吾等必要退回青徐,再做商议,否则必定全军覆没!”郭嘉心中也是万分懊恼,因为自己的失误导致全线崩溃,诸葛亮果然非同凡响。。。。。。。刘义的三国路为何如此的坎坷,他该如何去完成统一大业,敬请书友们的关注!!
  • 大行台

    大行台

    梁武帝太清元年,东魏高欢病死,高澄继任,侯景据河南之地反,先欲投西魏,后又改投梁朝。高澄两路出兵,南讨侯景,武卫将军元柱等率数万大军日夜兼程,在颍川之北与侯景相遇,程阙的第二人生,就在这血与火的中原大地拉开了序幕......“杨忠,我见你家大儿子相貌非凡,却不知如何称呼?”“回都督,犬子杨坚。”“独孤公,听说你女婿李昞前段时间给你添了个外孙,当真可喜可贺啊。”“哈哈,你是说李渊那个小东西吧。”“二郎,若有一天,你能舍得下那个吃人的牢笼,便到西溪旁的花坞来找我。你说,那个地方也叫留下,我喜欢这个名字......”
  • 城墙边

    城墙边

    以独特的视角,轻松的笔调,幽默的风格,描写生活在城墙边的老成都人的故事,历史跨度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的事情是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有些真象永远是个谜,但作者本人并不是刻意去追究,去问责,而是以凡人的故事给人予启发......
  • 明末大越

    明末大越

    傅煜因一次海难,穿越到明末,将会带给大家不一样的历史结果,曲折又尽可能贴近历史。没有YY,只有一个年轻人为了保卫家乡而作的努力!大明、大顺、大西、大清到底谁主沉浮,谁为嫁妆!
热门推荐
  • 葬天至尊

    葬天至尊

    大衍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唯遁去其一。失意青年,意外闯进失落之地,得到那遁去的一,随其穿越星空,降临玄黄星。在这里,原来上古传说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一切的锌秘,会慢慢揭开。且看,在这个大争之世,万族争相竞逐,天才妖孽犹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各种上古圣体接连现世,当走到世间的极致的时候,一切又是什么样的呢?谁又知道,所有人一直争夺的都只是虚幻,当太古牢笼现世,谁又知道那是来囚禁谁的?多少风华绝代的万古英杰不顾生死,前赴后继,只为超脱,去看下永恒绝域之外的世界。。。
  • 虚无之界:两极无双

    虚无之界:两极无双

    两个误闯魔法世界的双胞胎兄弟,两条沉睡千年却失去记忆的龙。真龙小黑,嗜酒如命,阴差阳错与昊天缔结契约,一人一龙爆笑登场。奇幻世界,引发救世之说,当幻龙法师与真龙战士误闯修真界时,又会引发怎样的混乱?一切,且看《虚无之界:两极无双》为你一一解答!
  • 乔恩传记

    乔恩传记

    我叫乔恩。也许你的世界观够坚强,不容易被扭曲或者被摧垮。但是我要说,在你漫长的一生中,总会经历那么几次足矣撼动你的世界观的事情,就像在雷雨天里你在乌云里看到了传说中的龙一样,说出去没人相信,但你却对它坚信不疑。对此,只能说世界神秘,宇宙太玄奥,人类的认知直到目前为止,只是沧海一粟。如果有让你为之痴迷而坚信不移的东西或事情,那么请你坚信它,就像你看到了龙一样!(科幻,探索,猎奇,冒险)
  • 超银河之无敌战神

    超银河之无敌战神

    一个少年,一柄银河火花,几十枚火花人偶,他的人生就此改变,他的出现会给奥特曼世界带来这样的改变呢?
  • 帝道纪元

    帝道纪元

    天武大陆,无尽疆域,强者横行天地间。浩瀚武道,武脉为根,高武脉者,吞天纳地,进境如神,多武脉者,掌控神通,妖身神身杀伐天下。大世争锋,群雄并起,万千天骄,谁能无敌天地间?青龙学院弃徒叶石,得天降机缘,自边荒走出,逆流而上,虎视鹰扬,打爆一切敌手。
  • 冷漠王的天才妃

    冷漠王的天才妃

    她是杀手一场爱情使她成为将军的嫡女。父亲爱她如心肝,母亲要她消失,她是废材吗,上古神兽做保镖,极品丹药当糖豆。他是冷漠王传说无情无爱皇上对他礼让三分,皇后对他情有独中。你跟本王走成为我的妃天下任你行,云天龙你太自意为势拉,想要本姑娘的大有人在,请你排队。王爷王妃把皇后打拉,准备好算盘给皇后要王妃的劳动费,王爷王妃让你去卖,去准备一万两黄金给王妃说这是本王买给王妃的卖身钱。王爷王妃要嫁人。给本王准备好十里红装本王娶王妃
  • 信任,是靠挣出来的

    信任,是靠挣出来的

    学习《信任是靠挣出来的》赢得别人信任的方法,从现在开始挣得你的信任指数。因为被信任,奥巴马、普京等人才能成为政界领袖,因为被信任,李嘉诚、马云等人才能成就商业王国。做人没有信任必然失去伙伴。做事没有信任必然收获失败。生活没有信任必然变成荒漠。所幸的是,我们身边充满了信任。当我们努力赢得别人信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被人信任和去信任别人,是生命中最可赞叹的奇迹!
  • 紫云腾龙枪

    紫云腾龙枪

    天月大陆一统于天月皇朝千年之久,但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皇朝,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随着主角的到来,这一切会如何变化呢?故事的结局还是这样吗?
  • 怒满穹苍

    怒满穹苍

    他叫张殁灵,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他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就在他认为一生就将如此度过的时候,一些人的出现打破了他平淡的生活——你并不了解这个世界!跟着我们走,你就有肉吃!在热血与神秘的呼唤下,在爱与梦想的抉择下,他毅然选择走向了未知。陌生世界的大门向他缓缓开启。从此一个普通的小孩踏上了通往“神”的道路。维卡特斯学院处处透露出的神秘——年轻的校长、美丽的助理、疯狂的老师、骄傲的学生……张殁灵刚刚进入学校就遭遇了许多的怪事。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第一封印世界、宠物抉择、胡夫金字塔下的恶灵……这只是开始!圣三门、六大种族、“你注定走向不平凡的路”当圣剑插满大地,鲜血冲刷着每条沟壑,疯狂的风怒将充满苍穹!
  • 混沌逍遥王

    混沌逍遥王

    不甘呢,不甘心啊!忍辱负重的黄储一边嘶吼,一边苦炼混沌元气,一朝崛起,尽数斩杀昔日仇敌,一路杀伐,一路血腥,强大的敌人纷纷当场,又一个个倒在他的铁拳之下,更有数不尽的柔情侠骨,娇俏女仆、妩媚蛇女、大族千金、王朝公主,纷纷投怀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