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800000007

第7章 《豆棚闲话》民俗语汇研究(1)

《豆棚闲话》民俗语汇研究

钱许闽

$研究缘起

《豆棚闲话》是成书于清代初年的一部拟话本小说。它以豆棚下乘凉的人们轮流说故事为线索,将十二则故事串联起来,结构形式类似于西方的《天方夜谭》、《十日谈》等,在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历史上可谓首创。石昌渝先生认为“中国白话短篇小说如果在《豆棚闲话》的起点上再向前迈进,那就要走进近代小说的范畴”。韩南先生也认为它“标志着和中国白话小说本身的基本模式和方法的决裂”。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抒写胸中不平,常常就历史故事做反面文章,冷嘲热讽,意味隽永,淋漓酣畅,在清代拟话本小说中堪称上乘。它处在白话短篇小说走向式微和长篇章回体小说开始兴起的交接点上,在小说体制的演变飞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引来诸方学者的关注。但长久以来,国内外研究者的成果多为专著、文学史和单篇论文对《豆棚闲话》进行的文学、文艺方面的评述和研究,局限于文学领域;其余亦有一部分是对作者身份、版本等方面的稽考,而语言词汇方面的研究则几乎是空白。

关于《豆棚闲话》作者圣水艾衲居士的身份籍贯已不可考,但开篇第一则便言道“江南地土洼下……”,纵观全书,所述多为水乡风物,作者以妙笔丹青描绘了一幅士农工商熙来攘往的江南风情画。胡适认为“圣水艾衲居士”中的圣水,所指就是明圣湖(杭州西湖),故艾衲居士或为杭州人氏。而个别篇章又纯由苏白写成(《虎丘山贾清客联盟》),可以肯定作者与吴地有着极深的渊源,全书蕴藏着丰富的方言土语词。作为一部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其叙事设定为以平民百姓劳动闲暇之余轮流讲故事为主线,其语言通俗平实,常引据方俗语句和古语谚谣,作者将其博古通今的阅历与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转化为书中人物的叙事言谈:从市井的生产生活到官场的腐朽倾轧,从对历史故事的另类解读到岁时节令的来历,从宗教信仰迷信活动到对世情的渲染和对时事的影射……书中运用大量白话,人物语言中所包含的民俗语言元素丰富多彩,而其中民俗语汇更是俯拾皆是。

民俗语汇的研究在“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的倡导下发端于20世纪初的日本民俗学界。中国学术界对民俗语汇的关注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但主要是从训诂学角度进行的阐述,虽颇有成果,却不免陷于重辑录轻理论、重考源轻阐释的局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进行的民俗语汇研究兴起于近二三十年,民俗语言学家曲彦斌突破陈规,把语言与民俗相结合,建立了民俗语言学,在其标志性著作《民俗语言学》中,作者设置专节对民俗语汇问题进行讨论,自此,民俗语汇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现象被纳入民俗语言学的范畴。但现代民俗语汇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以民俗语汇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和以某部专书中的民俗语汇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数量较少,且尚未形成研究体系。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把这部富有特色的明清时期小说《豆棚闲话》看做是研究近代汉语民俗语汇的一个很好的语言材料,以书中出现的民俗语汇为研究对象,以逐渐达成共识的民俗语汇理论为依据,对书中的民俗语汇进行系统搜集并详尽分析,探索它们所蕴藏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民俗语汇的分析研究,把握书中所反映时代的社会风情和民俗文化,从而达到实践民俗语汇理论的目的,填补《豆棚闲话》研究在语言词汇方面的空缺,为今后汉语民俗语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二、民俗语汇的界定和民俗语汇研究现状

(一)民俗语汇。中国当代民俗语言学家曲彦斌先生认为,所谓民俗语汇,是指“那些以某种民俗形态或具体民俗事象的概念、性质、源流、特征乃至名称等为语义内容,和与民俗有着某种特定联系的语词”,“是各种反映了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汇”。也就是说,民俗语汇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方面,作为语言单位,它是语汇;另一方面,从民俗语言学角度来看,它是一个涵化了民俗事象的语言单位。

首先,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对民俗语汇进行分析。从语言的角度审视,民俗语汇属于一种语言现象,无论它具有怎样的特征,归根到底它属于“语汇”范畴。从“语”着手。《说文·言部》:“语,论也。从言吾声。”语的本义是指议论、辩论、谈论。《诗经·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毛传:“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在议论、辩论、谈论中,为增加说服力,常引用民间流行的或古人说过的一些“现成话”,称之为语。在先秦文献里,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然而长期以来,“语”都被认作是词的等价物,直到温端政先生首先提出“语”的概念,建立语汇系统并指出“语”是由词和词组成的、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语义的特征是叙述性而不同于词义的概念性,语在结构上也具有比词更大的灵活性,而且语还具有更强大的独立成句和被引用的功能。他最终将“语”定义为:词和词组合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叙述性语言单位。语应当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语汇即“语”的总汇。

可见,语汇除了“词”之外,同时还兼顾到结构的灵活性和固定性,以及意义的独立完整性,因而民俗语汇具有两层含义:除了代表民俗语言中所有词或词的等价物总和的“语言的民俗语汇”之外,民俗语汇还应包括民俗言语活动中某些特定的反映了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词,即“言语的民俗语汇”。

其次,从民俗语言学角度来看,在“民俗语汇”中,“民俗”作为修饰限定语,体现了民俗语汇的语言文化特质,表明这一类语汇具有民俗的性质。民俗指的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并积累沿袭而成的生活、生产、风习等情况,涵化了民间习俗惯制、礼仪、信仰、风尚等文化传承现象,因而民俗语汇具有民俗的传承性、变异性、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意识性等属性特征。

民俗语汇本身既是一种民俗现象,又是一种语言现象,我们不能单纯从语言学角度来理解它们,亦不可仅从民俗学角度来分析它们。就“民俗语汇”本身而言,我们认为,民俗语汇是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言材料,但不等同于是“民俗”与“语言”的简单相加,它们在被使用过程中是经约定俗成、获主体认知的。

(二)民俗语汇研究现状

1.民俗语汇研究沿革

20世纪初,作为“日本民俗学之父”的柳田国男先生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以采集到的民俗语汇为索引,整理和考释这些民俗语汇中包含的民俗事实,进而加以分类解说和汇编,出版了多卷本的《综合日本民俗语汇》。其中的“民俗语汇学”实际是民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以方言调查为基础,研究对象也多为方言土语。

严格地说,到目前为止,笔者目力所及,真正意义上的民俗语汇辞典或民俗语汇大全之类的专著在中国几乎还是空白。但是事实上,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学术史上就出现了民俗语汇研究的萌芽,尽管当时没有明确提出“民俗语汇”一词,而主要是从传统的训诂学角度出发进行的一些搜集、辑录和考释之类的工作。扬雄的《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简称《方言》)在这方面开辟了民俗语汇研究之先河,可以说是民俗语汇研究方面具有标杆意义的著作。《方言》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同时也是第一部方言民俗语汇比较词典,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语言与民俗进行综合考究的著作,可谓是中国民俗语汇研究的主要源头。

在《方言》影响力的带动下,唐代以来,我国俗语辞书的编纂颇具规模,这一时期的民俗语汇研究,也主要表现为各种专辑、专门辞书以及笔记体小说杂著等。这些文献迄今可知的已达百种,是融合了语言学和民俗学研究的珍贵资料。这些辞书,有的在内容上专门设置风俗掌故的门类,也有的并不专门列出,只是一概而论,但大多数条目是与民俗事象息息相关的。另外,在卷帙浩繁的笔记小说杂著中,也凝聚着古代语言学家辛勤考证民俗语汇来源方面的成果。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著作已然显现了民俗语汇词典的雏形并初具功能,它们都是民俗语汇研究的重要文本资料。但因为当时的语言学和民俗学研究不够成熟等种种历史局限,这些辞书作者在编纂辑录过程中,并没有对“词”和“语”进行区分收录。

“民俗语汇”首次被作为专著名称,是当代方言学家侯精一以他家乡山西平遥的方言为调查研究对象,编写出版的《平遥方言民俗语汇》。这本书收录了逾四千条的方俗语汇,将这些语汇按照民俗事象划分,共二十八类,在具体阐释每个大的类别时,先是对此类民俗事象进行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继而详细解释这些民俗事象在平遥当地的具体含义。书中所涉及的每个词条,均是先以汉字形式列出,并于其后标注读音,难解词语后面会附有简明的标注解释。就体例来看,它算是一部方言词典。

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对民俗语汇进行研究的历史仅有二三十年。曲彦斌先生在他的《民俗语言学》中设置了专门的章节,用来明确讨论“民俗语汇”问题。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语言现象,民俗语汇方才被纳入民俗语言学研究的范围之内。曲先生在其《民俗语言学》中谈到“民俗语汇问题”时,认为“民俗语汇,是指那些反映不同习俗惯制主要特征或民俗事象的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等俗语,和一些江湖切口、行话、隐语等社会习俗语”。在他的另一篇专门讨论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口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语汇的论文中,又说:“民俗语汇,是各种反映了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汇。”并对民俗语汇的品类进行了一定的修正,认为民俗语汇具体品类有:方言土语词、俗语词、詈语、秽语等粗俗语词,禁忌、口彩语,以及语词形态的民间秘密语、民间流行习语、口头禅、非隐语性行业习惯语等。较近一次对民俗语汇品类的划定相比前一次显然增加了新的内容,把反映民俗事象的“词”也算作民俗语汇的范畴。

2.民俗语汇与俗语的区别与联系

单纯从字词的表面意义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俗语也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即“俗”和“语”。“俗”明确表达了它的语言文化特征,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俗语具有“约定俗成”的意思,曾经或正在流行于某个历史时期和地区,并不可避免地带有俚俗的性质;而“语”正规定了它在语言学上的属性,也就是指它是语句的形式,且能独立完整地表达意义。

将民俗语汇和俗语的语言文化外部特征相对照,民俗语汇之“民俗”与俗语之“俗”,它们基本上都强调了修饰对象的通俗性、流行性、结构固定性等特征,因此,在这个层面上,民俗语汇与俗语是大致相同的。

就民俗语汇和俗语的语言学属性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作为语言材料单位的形态构造,民俗语汇之“语汇”表示的是“词或固定短语的总和”,虽然它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但是一般而言无法表达完整的意义,只作为概念的形式充当句子的成分。至于俗语的“语”,则指“语句”,顾名思义,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可以充当完整的句子。由此可见,民俗语汇和俗语的主要区别在于,民俗语汇是“词或固定短语”,俗语则是“语句”,俗语和民俗语汇并不完全相同,分属民俗语言的两大语类,但是二者之间的关联度非常高,具有可观的交叉空间。实际上,许多民俗语汇往往充当了构成俗语的语言材料。比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这个俗语里面,“烧香”和“抱佛脚”就是民俗语汇。

三、本文研究方法和研究材料与工具

本文选用了三个较为权威的版本,分别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3)、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1)和凤凰出版集团(2009.4)出版的《豆棚闲话》,通过比照阅读,对其中出现的少数异文进行比对,增强文本分析和材料搜集的准确性。

阅读相关理论专著,在全面了解和把握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通过阅读分析文本,对全书出现的民俗语汇进行初步搜集整理。这期间所用到的参考书籍有《汉语语汇学》、《汉语语汇学教程》、《中国民俗语言学》、《民俗学概论》及《民俗文化语汇通论》等。

使用工具书,对文本中出现的不确定是否属于民俗语汇的词语进行考证,对经过初步筛选出来的民俗语汇进行进一步鉴别。这其中主要用到的有:《语海》系列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之《中国惯用语》、《中国俗语》、《中国俗成语》、《秘密语分册》及《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

结合《豆棚闲话》这部小说自身语言特点以及其中民俗语汇的语义内容特征,对民俗语汇进行分类研究,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这些民俗语汇按意义类别进行逐一描写,词目次序安排基本上按语义进行分类排比。释义分析时,主要使用共时描写和历时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共时研究方面,充分利用相关典籍和已有的电子文献以及网络资源,对文本中涉及的每个民俗语汇进行分析描写,判定其词汇意义,弄清其命名依据;历时研究方面,理清这些民俗语汇在小说写作时代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并对其在清代以后的演变情况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留存情况作出描写分析。

我们尝试按民俗语汇的语义内容,将所搜集的民俗语汇分为社会活动类、衣食住行类、精神生活类、称谓类、风土人物类及其他(“其他”包括一部分难以归类的语汇)五个门类,在每一大类里,又可分为几个小类。在每一小类汇释研究的基础之上,采用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统计出各类数量分布情况,从而观察这些民俗语汇传承至今的状况、传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这些研究的数据能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豆棚闲话》中民俗语汇的分布情况,以窥民俗语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发展演变的规律。

$《豆棚闲话》民俗语汇的来源

《豆棚闲话》民俗语汇来源丰富,有的来源于世俗生活,有的出自于前代文献,有的脱胎自民间文艺,有的语出宗教经典,还有的则是作者独创,它们从最初产生开始,经过了数代传承,期间受到了人民大众在使用过程中的锤炼和口耳相传,流传于世俗社会,带有浓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形态特色。这些民俗语汇大多数来源于明清时代的世俗社会,涵化了当时社会生活方面的民俗事象。

一、来源于《豆棚闲话》时代世俗社会的民间语汇

这类民俗语汇数量最多,共有83条,占全部民俗语汇的38%。

在这部分的民俗语汇中,大多数是涵化了当时社会生活领域民俗事象的语汇,它们既涉及生产经营的各行各业,也涉及市井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时代特征。

同类推荐
  • 混在明末当痞子

    混在明末当痞子

    本书是一部会让你爽到喷血的明末乱世穿越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内容轻松幽默。在书里你会看到白莲教、明教、神龙教的江湖争斗;看到李自成,张献忠,多尔滚等风云人物的斗智斗勇;看到秦淮八艳的花前月下;看到文官集团、阉党的尔虞我诈;自然也会看到同西方列强的海上交锋。挽大家闺秀,戏贴身丫环,逗江湖侠女,诱世外仙姝,人生快事!然而天下兴亡,谁也难避。且看痞子英豪如何携美共寻真谛,挥戈笑傲强敌。
  • 宋杀

    宋杀

    因为一场爆炸,他被送到了异时空的大宋。因为一场争斗,他被一帮海贼抓走。但作为一名高级杀手,他怎能在海贼窝中度过这本该繁华的一生。杀手行于世间,只为刀屠异辈。在这遍地反贼,周遭无数凶恶贪狼环伺的国家,他必须打破国家现今这积弱的局面,以一人的血性,唤起整个大宋的国魂。战场之上,处处回扬着他那铿锵的肃杀之声:“尔等既不愿俯首称臣,那本王便代宋而杀!”
  • 北平记忆

    北平记忆

    这不仅是一个老北京人真实的记忆,更是一曲新中国的颂歌。本书真实再现了在北平解放前后那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整座北平城的战时风貌以及当时老北京人真实的生活状态。面对战争无论是泱泱大国还是升斗小民,都承受着空前的苦难和矛盾。 在建国60年的今天,再现那一段历史,更让人回味……
  • 战官渡

    战官渡

    尊重原著,构思出的一部情节紧凑,悬念迭起的历史奇幻小说,读者读到最后才可知道作者真正的思维和立意,希望大家能在笔者刻画的酣畅的战斗与角色互动之中得到享受!
  • 紫绝情缘

    紫绝情缘

    这是一本力求全景式反映五代十国经济,政治,文化,战争等的作品,宏大的战争场面,浓郁的文化描述,强烈的历史责任等都让人对其耳目一新。本书结合历史和演义小说,稗官野史,全方位、多角度描写了五代十国动乱时代出现过的一些敏感事件,及在五代十国历史舞台上曾经风靡一时的人物……
热门推荐
  •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

    《中医儿科处方手册》以实用为原则,缩减理论阐述,力求简明扼要,对指导临床有实际意义。全书共10章,选择中医药有一定优势特色的病证88个。在病证下立法处方,以病统方,方证相对。每一种疾病均按照诊断要点、辨治原则、处方、警示四项编写。诊断要点一般按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三段式编写,以求精简易掌握。在处方中大多数是辨证用药,也有少数是辨病用药,力求临证用之有效。儿科处方用药剂量应根据小儿年龄、体重、疾病轻重缓急、药物多少及配伍而定,《中医儿科处方手册》除新生儿疾病外,一般中药汤剂处方用量,适用于4~7岁儿童;中成药剂量仅供参考,临床选用时以其药物说明书为准。
  • 医妃冲天:冥帝独宠废材妃

    医妃冲天:冥帝独宠废材妃

    国际上让人闻风丧胆的女特工,一朝穿越成人人可欺的废物大小姐。爹不疼娘不爱,还被未婚夫退婚!好不容易从废物一跃成为天才,却又被赐婚给残疾丑陋的二皇子。某女斜睨了身旁“残疾丑陋”的妖孽男人一眼,扶额轻叹:心好累,男人一把将某女扑倒:只是心累?那咱们还可再战三百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乖乖萌妻怀里来

    乖乖萌妻怀里来

    她,一朝穿越,成为门派弟子。时空中一些对于她来说奇异的事物,她一一体验。她想,不管前世今生,一生无忧,却不想命运辗转如梦,似玩人于掌。烟雨红尘,多少爱恨过往,多少情愁化成烟。我带着使命穿越,是为了遇见你,是为了和你在一起,我不要拥抱,我只想紧挨着你。命运多舛,一切都是说不准的劫。如何能够渡过这乱世的生命劫,不过是死,过是以死换生。在这乱世,由不得她一丝的犹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战史·地狱决斗

    二战史·地狱决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宗教信仰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

    宗教信仰与中国古代小说叙事

    本书为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本书对古代小说叙事与宗教信仰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和展开,将古代小说和宗教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的关系以丰富的例证考论其源流。宗教对小说家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和小说的题材、体裁、语言、结构等,都有着巨大影响,而文学又以审美的形态为宗教的弘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道教、佛教、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等诸种不同宗教类型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试图对宗教信仰与小说的叙事关系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无论是对宗教还是文学的研究,都将开辟学界研究的新局面。
  • 缘错之冷宫囚凤

    缘错之冷宫囚凤

    她是天朝附属国的二公主,为了姐姐和国家,毅然请命代嫁。错误的结合,错误的怨恨,让他无时无刻不在伤她的身心。爱情总在一刹那间芳华永驻,却又在消逝间再也寻不回来了。
  • 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要略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夏桐的异世生活

    夏桐的异世生活

    新人挖坑,大家进来看一看,瞧一瞧。此文甜文,无虐。天朝少女夏桐穿越到只有男人的异世。
  • 青春不绕弯

    青春不绕弯

    《青春不绕弯》所述的青春故事,内涵丰富,视角新锐,蕴含了关于人生、人性、社会、命运等最基本的命题,书中蕴含的思想光华、情感厚度和文辞言语,处处涉笔成趣,于潜移默化中提高青少年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读之收益无限! 《青春不绕弯》由吴万夫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