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2300000003

第3章 绪论缘起与变迁(2)

印巧文道:我说乙字,像一条蛇;

柳瑞春道:我也说个一字,像一条扁担。

这则酒令说到的且、非、母、山、酉、伞、册、出、皿、乙等都是象形字,“一”和“甘”为指事字。许慎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视而可识”是一看就能识别它是什么事物,“察而见意”就是仔细考察才会发现这个字的含义。通俗地讲,指事字就是利用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有些指事字是象形字加象征性符号。例如表示树根的“本”,表示树梢的“末”,表示刀锋的“刃”等。“刃”字甲骨文是在一个“刀”的象形字上,在表示刀的刃口的地方加上一个点,指出这里是刀刃,酒令中说到的“甘”字本义为甜,在甲骨文中,“甘”字外形似口,中间一横表示衔着的甜美事物,这一横就是指示符号。

指事字和象形字不同。象形字是一个独体实物的形象;指事字是在独体实物形象(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或者是纯粹的抽象符号。象形字的特点是“指点”,表意没有象形字那么明显,一般可以单独画出来;指事字所表示的东西是抽象的,或者虽不抽象,却是局部的,不便单独表示出来。用简单的符号表示抽象的、复杂的、不能象形的意义,终究是比较困难的,于是,会意字应运而生。

院中的树该砍吗——会意字

从前,有一户人家,院子中央种了一棵桂花树,每当桂花盛开之时,香气四溢,沁人心脾。一天,儿子放学回家后,看到父亲正挥动斧头,准备将桂花树砍倒。儿子大惊,急忙上前制止,问父亲为何砍树?

父亲放下手中的斧子,叹息道:“这院子四四方方的,中间长着这么一棵树,看上去好像一个‘困’字,我怕不吉利,所以准备将它砍掉。”

听了父亲的话,儿子笑道:“父亲,照您的说法,如果您将这棵桂花树砍掉,此院中就只有人了,那不又成了一个囚犯的‘囚’字,岂不是更不吉利吗?”

儿子的回答,驱散了父亲心头的疑云,父亲一边收斧子,一边对儿子说:“你讲得有道理,任何事都要靠人去做,与字有什么关系呢?”随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屋里去了。

故事中讲到的“困”和“囚”字为会意字,会意是指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以表示一种新的含义的造字方法。以上文为例,从“困”字可知种植在庭院中的树木,由于受到空间和范围的限制,不能自由生长,因而会意为“围困”、“受困”中的“困”字。“囚”字则是由人在围墙中引申出来的。

会意是为了补救象形和指事的局限而创造出来的造字方法。和象形、指事相比,会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第一,它可以表示很多抽象的意义;第二,它的造字功能强。《说文解字》收会意字1167个,比象形字、指事字多得多。直到现在,人们还用会意的方法创造简体汉字或方言字,例如“灶、尘、国、孬”等。

会意突破了象形和指事的某些局限。可是它本身的局限性也很大,第一,它所表示的意义是含混、不确定、不准确的。例如:“莫”是日在草中,表示“日暮”,怎么就不可以理解为“日出东方”?“休”表示“人在树旁休息”,怎么就不可以理解为“人在树旁劳动”?第二,代词和虚词没法会意,很多抽象意义也没法会意。

秀才识字读半边——形声字

“文革”时期,盛行“外行领导”,某人不学无术,靠造反起家混到某大报主编的位置,开大会作报告时,常常把“墨西哥”错念成“黑西哥”。听众大笑,主编生气地说:“墨也是黑的,有什么可笑的!”这真应了我国那句俗语:“秀才识字认半边”。

“秀才识字认半边”,主要是对形声字说的。许慎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以事为名,指用与事物相关的字来造字,表示新的意义,这是就形而言。取譬相成,指取读音相近的字表示新的读音,这是就声而言。可见,形声字是一种形旁和声旁并用的造字方法。例如“一唱一和”的“和”,“口”是形旁,表示“和”是口的动作;“禾”是声旁,表示“和”的读音。

纯表意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是形声字的造字素材:形旁的来源主要是象形字,如“口、心、衣”等;声旁的来源主要是象形字(如“禾”)、指事字(如“刃”)和会意字(如“旦”)。后起的形声字也有用原来的形声字作声旁的,例如“影”字的声旁“景”,本身就是个形声字,“日”是形旁,“京”是声旁。

形声字有两大优点:第一,它有表声成分;第二,它的造字方法简单。选择一个同音或近音字作声旁,再配上一个合适的形旁,就可以造出一个新字来。而且,同一个声旁加不同的形旁、同一个形旁加不同的声旁,就是不同的字。

为他人作嫁衣——转注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语言是发展变化的。一个词,读音变化了,或者各地方音不同,为了在字形上反映这种变化或不同,因而给本字加注或改换声符,这就是转注。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转注下的定义是:“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建类一首”是说,转注出来的字和本字属于同一个部首;“同意相授”是说,转注字和本字意义相同,又可互作解释。

相传,在清朝晚期,有一个童生虽有才华,但因家境贫困,无钱打通关节,年近不惑,仍然没有考中,被人嘲笑。

这年,童生的准备尤为充分,又抱着侥幸心理去应试。主考大人见他仍不死心,于是出了个上联,加以奚落:

上钩为老,下钩为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

童生觉得主考大人有失礼教,欺人太甚,当即属对,以抒怨愤:

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

上联中的考、老反复交替使用,论其字形和本义,互为转注。这是因为在古代,“老”字与“考”字是同一个字。“老”字甲骨文的写法像长发、屈背老人扶杖的样子,后来读音有了变化,为了反映这种变化,成为“考”。先有“老”,后有“考”,“考”是“老”的转注字,是从“老”分化、派生出来的。“老、考”同属“老”部,意义相同,可以互相注释,声音相近,这就是转注的条件。

假作真时假亦真——假借字

现在,如果有人说起“东”的原意是口袋,西的原意是鸟入巢息止,听的人也许感到很新奇,因为这样的解释与“东”、“西”两字的通常用法相差很远。但是,从文字学的观点来看,这样的解释是很正常的,这是“东”、“西”两字的本义,而“东”、“西”作方位词则是假借义。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许慎给假借下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本无其字,指某种事物已经产生,但没有字来记录它;依声托事,指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例如“请柬”的“柬”,它是“简”的假借字。简,竹简,古人将字写在竹简上,所以把请帖称作“简”,但偏偏不写“简”,而要写另一个同音字“柬”,成了习惯,谁要是写成“简”,反成别字了。

假借是说腊用已有的文字表示语言中同音而不同义的词。由于假借字的字形与借用它的词的词义没有任何关系,使汉字出现了以声表意的倾向。它与形声字的出现,从不同的角度促进了汉字由表意向标声的方向发展。

承前启后——谈汉字的发展演变

考古和文献记载说明,至少在四五千年之前,汉字已经诞生并日趋成熟了。汉字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早期的图画文字、甲骨文、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印刷术发明后为适应印刷要求而逐渐派生出来的各种印刷字体等漫长的发展历程。在整个发展历程中,尽管汉字在形体上、读音上或字义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性质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能吃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人们在占卜和祷告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符号和标记。用以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说起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些趣闻。

相传一百多年前,河南安阳小屯的一位村民患了疥疮,浑身瘙痒,久治不愈。一日,他在村头河沿耕种之时,疥疮发作,痛痒难忍,情急之下,他随手捡起一块散落的龟甲,碾碎涂抹在身上,居然奇痒即止,仔细一看,疮脓也被龟甲粉末吸干了。他随即将河边的龟甲、兽骨都捡回家,如法炮制,几次之后顽症竟然治愈。这一奇事,一传十,十传百,人们都说这是龙骨显灵,此后,这些不起眼的龟甲、兽骨便以龙骨之名入药。

1899年深秋,一位名叫王懿荣的京城官员身患疟疾,药方中需要龙骨这味中药,在验看药物之时,他发现龙骨上有人工刻痕。在此之前也有不少人发现龙骨上有奇特的符号,但大多认为是龙骨的奇异,都未深究。而王懿荣是当时有名的金石学家,对文字颇有研究。他大量收购药铺中的龙骨,经仔细识别研究,确认这些刻痕就是商代使用的文字。因这些文字刻于甲骨上,因此被称为“甲骨文”,而王懿荣亦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甲骨文是用金属刀在龟甲、兽骨上刻写,通行于殷商时代的文字。主要特点是:笔形为细瘦的线条,拐弯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的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个。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 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饕餮的背后——金文的出现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勇敢正直的龙夫妇,感情非常好。他们共生下9个儿子,但这9个儿子外貌都不像龙,性格、脾气、爱好也不大相同。其中第7个儿子叫饕餮,它的外形像老虎,威风凛凛,很有生气,喜欢同别人打官司,仇恨恶势力。饕餮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因此它是贪欲的象征。商周时期,青铜器已经被大量使用。人们将这个有头无身的贪食怪兽的形象铸在青铜器上,这种青铜器上的花纹,就叫饕餮纹,亦称兽面纹,是西周早期的钟鼎彝器的常见饰纹。

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于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金文的主要特点是: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也较多。

金文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与甲骨文十分相近。商周金文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吉祥、勉励和庆功的话。金文的出现,对文字的完善和改革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为汉字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章友直的技艺——篆书的特点

相传,北宋书法家章友直,擅长写篆书,当时无人能及。有一次,章友直被召到京师。听说章友直来了,有几位翰林院的篆字待诏(官名)去见他。这些篆字待诏都是术有专攻,虽早已听说章友直的大名,可耳听为虚,还不太相信。

这些篆字待诏就说:“您的绝妙技艺我们很早就知道了,愿意当面领教领教您的笔法。”章友直让人用数张小纸粘成两张大纸,他提起笔饱蘸墨汁,在一张大纸上纵横各画十九画,成为一张围棋盘;又在另一张纸上画了十个圆圈,成为一个箭靶。那笔道的粗细疏密全都一样,丝毫不差。几位篆字待诏一看,心悦诚服,惊叹不已。

那些篆字待诏为何对章友直的技艺惊叹不已?这是因为篆书讲究横平竖直,多半为圆或圆形的笔画,需有善于画圆的功夫,章友直正是通过画圈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篆书技巧。

篆书又分为大篆和小篆,是汉字书体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大篆通常以籀(zhòu)文、石鼓文等为代表。狭义的大篆指籀文而言,一般认为这是秦统一六国以前的文字。大篆较之金文,只是作了某些省减或改变,笔画更加线条化,形体更加匀称。

秦始皇灭六国后,为统一文字,采取了“书同文”的措施,改大篆为小篆。小篆与以前字体相比,具有如下特点:线条圆匀,笔画粗细大体一致;字体结构趋于定型,大大减少了异体;文字的图画意味减弱,字成长方形,奠定了汉字方块的基础。从甲骨文到大篆,从大篆到小篆的文字变革,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占有重要地位。

程邈献字赎罪——隶书的出现

相传,程邈是秦朝的一个小官,曾当过县狱吏,负责文书一类的差事。因他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狱中。他在狱中度日如年,心想,何不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求赦免罪过?

当时正值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用小篆写公文固然比以前方便许多,但小篆不便于速写,仍费时费事,影响工作速度和效率。程邈以前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若能创造出一种容易辨认又书写快速的新书体,不是更好吗?

同类推荐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热门推荐
  • 启明星的指引

    启明星的指引

    在黑暗中,有人踽踽独行,唯一能指明道路的,只有头上的启明星,告诉她光明即将来临,当太阳照耀到大地时,启明星也就消失了……
  • 会移动的房子

    会移动的房子

    作者的小小说风格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 世界幽默小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

    世界幽默小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

    《世界幽默小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主编李超。《世界幽默小小说佳作选/精品文学书系》精选了世界各国多位作家的100多篇幽默小说的佳作,这些作家当中还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书不但能使你欣赏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最精美的幽默小说艺术,而且几乎每一篇都能使你在笑声中一气读完。
  • 大道称皇

    大道称皇

    虚影老者暗道:“不好,果然这个地方还留有十方地狱的后手,没想到至圣人死后那么多年,十方地狱一直窥视此处,那么多年过去了……”虚影老者注视着在场的众一辈年轻人,然后玄黄色灵气运转,顿时一张巨手包裹着吴逍遥,一声“炸”,顿时天空中长了一道半开的口子,顿时虚影老者包裹着吴逍遥带着镇魂谷那块石碑冲了出去。
  • 总裁的落跑娇妻

    总裁的落跑娇妻

    在秦萱萱小的时候父母离婚后,她和母亲与后爸生活在了一起。童年不幸的遭遇让她有着和同龄人不一样的经历,她非常喜欢小孩,但不是却不想结婚,不想重蹈当年母亲的覆辙。在某次聚会上,她邂逅了顾家少爷顾邵林。因为从小对男人的不感冒,在不小心冲撞了顾邵林之后,秦萱萱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对不起。身为一个顾家的少爷,对于秦萱萱这种蛮不讲理的女孩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于是,顾邵林决定想要追求秦萱萱。
  • 琴剑山河之剑客行

    琴剑山河之剑客行

    火鸦祸,大漠郎,从师修,再出山,天下惊五方密,镇河山。剑客不需剑,剑只为剑客手中客。
  • 武逆天穹

    武逆天穹

    曾经的废材秦炎,因一次意外,龙脉觉醒,开启生死八门,从此踏上逆天修行之路!然而当他站在巅峰那一刻,万年前的惊天大秘,也随之逐渐揭开……
  • 世间游神

    世间游神

    这是一个为了三十岁后提前过上退休生活的预备役神仙的自传。再详细点就是,某个经常上夜班的宅男的吐槽史。
  • 少爷,别闹!

    少爷,别闹!

    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司徒顾君,本来是有着公主梦的女生。可是穿越到古代,被家中人命令杀死。卿凌天将其带大,但是对她不好。杀人太多的她慢慢的变得很冷漠,不爱说话,不爱笑。对人很有防备之心,话语中几乎不带一丝感情。常常喜欢盯着自己的手掌发呆。古纳觉应的出现,慢慢唤起了她心中残留的爱。有着一身好武艺,见血封喉。懂岐黄之术,心里厌倦现在的生活,并想拥有平静的生活。
  • 御妖道

    御妖道

    妖,来自异界的访者。他们有着千奇百怪的外形,不可思议的能力,他们抱着各种目的穿越时空来到这个叫地球的星球上。有的是为了寻求真理,有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野心,有的为了工作,有的为了生存。不管他们因为什么目的到来,总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些干扰、破坏,有时甚至是毁灭。不过自从人类文明初建就有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人,隐藏在人群之中处理和妖有关的事务。他们就是御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