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62300000008

第8章 天文岂易述(1)

——汉字与天文

古人云:“天文岂易述,徒知仰北辰。”对天宇气象、日月星辰的种种秘密,古人是怎样去探索和诠释的呢?这些,在汉字中都有体现。

日月争辉——“日”、“月”、“明”字趣释

“日”是最早出现的象形文字之一,距今四五千年前,中国、古希腊和埃及都出现了篆形文字,表现太阳的象形字都是一个圆圈,圆圈之中有一个点。学者们认为这一点是指太阳的黑子。以下是“日”字的发展演变:

在古文字里,月字也是象形字,是极容易认识的。

(甲骨文)(上篆)为什么要把“月”字写成月缺的形象呢?这是因为,古人在观察中发现,月满的时候少,月缺的时候多;如果把月写成圆月,就容易和“日”字相混,所以便用缺月作为“月”的基本形象。

《易·系辞下》记载:“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这里意思是说天空中日月交相辉映的现象使大地更加明亮。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这种理解,从“明”字的造字中可见一斑。

后两个“明”字与前两个“明”字结构不同,有人认为这是由“明”讹变而来,其实是古人另造的一个“明”字,“明”字左边的形状是房屋窗户的条形字,意思是:夜间日光照进窗子,使整个房子亮起来。其后在古文中两字并用,简化字则又取用了古文的“明”。简化字为何要取用“明”呢?主要因为“明”表示光明的意思比“朋”更准确、形象,写起来又方便。

也有人对“明”作了不同的解释,他人认为今人正是从“明”字的日月相映中,推知古人通过对天象的观测,已经了解到“月”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有依靠太阳才发出反射光。由“明”的结构可以了解到古人对天象研究之深。

日出——“旦”字趣释

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在《登泰山记》中,这样描写日出景象:“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便是五千多年前古人创造的“旦”字所反映的景象。

甲骨文和金文都是旭日初升、太阳未完全离开地面的样子。篆书中用一条横的标准线表示地平线,以后,在隶书中,这条线依然没有改变。

“旦”的原意为早晨,历来是光明的象征。典籍还有“旦旦”一语,喻天天、明亮,又可表诚恳,最著名者莫过于《诗·卫风·氓》中的“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了。

传统戏剧中扮演女子的各种角色称为“旦”,如花旦、老旦、小旦、色旦、正旦、副旦,诸如此类的“旦”则属借用。

据《尚书大传·虞夏传》记载,舜将帝位禅让给禹时,曾唱过一首《卿云歌》,歌曰:卿云烂兮,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意为明明相代,日月光辉长久照耀。《卿云歌》在1921年曾被国民政府指定为正式国歌。据说复旦大学校名中的“复旦”二字也源于《卿云歌》。

仰望星空——“星”字趣释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屈原问天……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这个浩瀚的世界是多么神奇,这个神奇的世界充满了未知。从古至今,静谧的夜空下,有多少人抬起头,遥望美丽的星月。“星”字便是古人仰望星空的产物。

《说文解字》云:“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甲骨文的“星”字,像夜空中繁多的星星,即用五个方块来表示星星,“生”代表读音。金文、小篆的“星”字,上面用三个“日”来代表星星,这是因为在上古时以“三为数之众”,“三”表示“多”的意思。此后,随着汉字的不断简化,“星”字逐渐成上“日”下“生”的形状。

科学地讲,星通常是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星斗天体。如“星移斗转”指星斗变换位置,表示季节改变,比喻时间流逝。由于我们用肉眼看,星星在天空中是细小的,所以星字又指细碎如星之物,例如“星火燎原”,比喻小事可以酿成大变,现比喻为开始时弱小的新生事物有伟大的发展前途。由于星星在夜空中很光亮,所以人们还用“星”比喻某一方面新出现的杰出人物,如“影星”、“歌星”等。古代专门以星象来推算吉凶祸福的行业也叫“星”(如医、卜、星、相)。除此之外,“星”的意义还有很多。

草长莺飞二月天——“春”字趣释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读罢清代诗人高鼎这首《村居》,我们不禁感叹:春天,是万物生息繁衍的季节,是美好的季节,是希望的季节。古人在创造“春”字的时候,也紧紧抓住了春天的特点。

在甲骨文中,“春”字的形体是三个“木”、一个“日”、一个“屯”,其中“屯”(zhūn)既代表春字的读音,同时又是草木嫩芽的象形,整个字表达出来的意思是:阳光普照,草木萌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

“春”的本义原为“阳光普照、草木丛生”,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只有在一年之首的春天才能看到,所以后来便以“春”作为一年四季的第一季节名,相当于农历的正、二、三月。又表示“生机”和“生意”等义。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季,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冬眠的动物苏醒,许多以卵过冬的动物孵化,候鸟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春季也被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

仪表堂堂的中国人——“夏”字趣释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我们中国人古代自称“夏”或“华夏”。我们的民族何以称“夏”呢?这从“夏”字字源可见一斑。

小篆的“夏”字,从页,从臼,从攵。页代表人头,臼代表两手,攵代表两足。整个字形像一个头身手足俱全的人。这个形体比起汉字中其他表现人的各种形态的字来说,所描绘的人“确也仪表堂堂”。因此,先人借用这个美好的字眼作为民族的用字。后来,“夏”字被借用为表示季节的用字。

由于“夏”本指仪表堂堂的人,所以“夏”又引申出“大”的意思。“夏”有“大”的意思,大概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因为战国以后,封建大一统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夏”与“大”的意义便日益相合。其实,在此之前,禹所开创的“夏朝”就已经是大一统王朝的楷模。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据推测,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为夏朝时期,夏朝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他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

“夏”由“大”又引申出“华彩”之意。《周礼·天宫·染人》中有“秋染夏”之说,唐贾公彦解释说:“夏谓五色,至秋气凉可以染五色也。”《尚书·孔氏传》中有“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之语,孔颖达疏为:“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大抵“华夏”自古以来便是我们汉民族先民的庄严自称,后来更成为整个中华各民族的合称。

关于“夏”字,有这样一个故事:陈嘉庚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华侨领袖,是一位著名的大实业家。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他不但在国内创办了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远近闻名的厦门大学,创办和赞助了近百所学校,而且在海外也创办并赞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20世纪30年代初,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陈嘉庚先生在南洋的生意也大受影响,但陈嘉庚先生对厦门大学的援助有增无减。为此,他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三座大楼。当时人们称赞陈先生是:“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

天凉好个秋——“秋”字趣释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秋词》,把秋天的景致、心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古人在创造“秋”字的时候,把秋天的特点也表现得细致入微。

“秋”字在甲骨文中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写法的“秋”字,像一只蟋蟀的形状,上面是蟋蟀的触角,背上突出的部分是蟋蟀的翅翼。蟋蟀在秋天鸣叫,又叫秋虫,因此古人把蟋蟀鸣叫的季节叫“秋”。 第二种写法的“秋”字是在前一“秋”字下加“火”而成,是会意字。秋天,除了秋虫鸣叫这一特征之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禾谷成熟了,而成熟的禾谷似火一般,于是古人就在前一“秋”字的基础上加上“火”构成另一个“秋”。所以有的学者认为“秋”的本义是禾谷成熟了。对此字形,也有的学者认为:古人在庄稼收割后,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一方面作为地肥,另一方面可烧杀害虫,在虫下加火,表示烧杀蝗虫之意。篆书的“秋”字简化为从火从禾,突出了庄稼成熟似火这种典型的景物特征,或者是秋天焚烧禾草之意。

“秋”字从甲骨文到小篆,以至楷书,其构形几经变迁,虽然表义各有侧重,后人解释也各有千秋,但始终围绕着秋天的特征来刻意对秋天进行描绘。

关于“秋”字,有很多词语。例如,“秋波”是指秋天的水波,用来形容美目清如秋水。“秋毫”是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十分微小的事物。成语“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取民间一点一滴。“落叶知秋”比喻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看清事物的发展方向。

秋季草木凋零、秋风萧萧,会让人产生悲凉、伤感的情绪,因此,秋被文人称作悲秋。如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写尽秋天的肃杀、残酷,以此抒发他的悲愁,并用秋景暗喻社会现实。然而,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是金色的季节,所以有人唱出了与悲秋完全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认为秋天的景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时序终了——“冬”字趣释

《山海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神话:传说我国古代有一个神兽叫烛龙,他是人脸蛇身的怪物,红色的皮肤,住在北方极寒之地。它的本领很大,只要它的眼睛一张开,黑暗的长夜就成了白天;它的眼睛一合上,白天就变回黑夜。它吹口气就乌云密布,大雪纷飞,成为冬天;呼口气又马上赤日炎炎,流金铄石,成为夏天。这个神话故事说明,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已经有了对四季的认识。古人是如何表现“冬”字的呢?

甲骨文中没有“冬”字,却有一个与“冬”有关的字,这就是“终”字,“冬”、“终”古相同,在商周甲骨文卜辞里都将“冬”作“终”字用。甲骨文中的“终”字像一挂丝线已经用到了尽头,表示终极、终结之意,会意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之意。此字的产生,说明我国已进入农业社会且已有了蚕桑缫丝业了。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文化遗产集成(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精选中国最有代表的文化遗产,从历史背景、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传承意义等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 五轮书

    五轮书

    《五轮书》作者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剑圣,“二天一流”的鼻祖,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引起无数人的巨大兴趣。《五轮书》中所述均为作者亲历杀场的经验总结,不仅揭示了武学兵法的奥义,也折射出了人生的深刻哲理。宫本武藏穷其一生所得著就了《五轮书》,《五轮书》,即是其把自己亲历沙场的经验,通过地、水、火、风、空五卷,由浅入深、层层环扣地做了详尽解说,使其成为既简单易学,又至深至奥的兵法秘籍,其销量和影响力在日本长盛不衰。20世纪80年代,一直在寻找日本商业奇迹秘密的欧美商界人士发现了《五轮书》,从此在西方,《五轮书》和《孙子兵法》一样,成为希望在商场竞争和人际关系中取胜的商界人士的必读之书。
  • 中华喜事大观

    中华喜事大观

    喜——是百姓生活的福气标志;有喜——就有了生活中的居家之祥气;民间有喜——就有了极力向上的如日中升之瑞气。喜,是民间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标志。喜,是一种好日子、好心情、好时光、好前景。喜,是一种民间传承明光的文化。喜,总是异彩纷呈:大年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五节、清明节等,诸多时节,百姓都会张灯结彩、披红挂绿、歌舞蹁跹。喜,是艺术作品:喜字、喜花、喜联、喜礼仪、喜乐、喜歌、伴嫁情歌、祝颂寿诞、喜寿星座、剪纸泥塑、匾额壁挂、绣品礼花等等。喜,无处不在,是一种吉祥文化。
热门推荐
  • 霸宠无度:宅门娇妻斗妖夫

    霸宠无度:宅门娇妻斗妖夫

    无奈嫁给城中大户做冲喜媳妇。本已是满腹委屈,却奈何丈夫当日就要休妻。婆婆说要将她卖到花街才作罢。大宅内钩心斗角,面如鬼枯的大少爷。不善的大少奶奶。各有盘算的各房姨太。诡异的丫鬟,死而复生的二姨太。谁才是鬼!真鬼?假鬼?还是人心里有鬼?
  • 首任军长

    首任军长

    您想知道解放军70个军的首任军长都是谁吗?你想知道唯一一位被授予大校军衔的首任军长,为什么没有被授将军军衔的原因吗?本书将一一为您解开谜团!
  • 墨上王妃

    墨上王妃

    一朝穿越回古代,还是个架空的世界。初来乍到便招惹了两位皇子,背后还有敌意满满的二公主觊觎,殷墨表示我的内心是崩溃的。夏始春余,叶嫩花初。当殷墨重新睁开眼睛,两个不同世界的灵魂交换,一切才刚刚开始。且看相府嫡小姐玩转古代,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无姨娘庶女争斗,基本无宅斗。
  • 蛟龙衍

    蛟龙衍

    一个新的世界,和远古蛮荒类似的世界,一个由伟大开辟的世界,类似的世界却走出了不一样的妖族。同样是妖族,蛮荒妖族在东皇统治下走向了没落,那么新世界的妖族呢,他们的走向又是什么?千万别和我们的世界搞混,他们是新世界
  • 尸兄好腰

    尸兄好腰

    被算计了一场冥婚,从此诡事不断……洞房花烛夜,没等来鬼老公,却等来另外一只男鬼。
  • 第一专宠,匪姐不好惹

    第一专宠,匪姐不好惹

    今晚不从了他,就要小皮鞭伺候?孽债啊!她虽“胸肌勃勃”,但那事,真不能干!她假模假式叫两声,他就气血乱涌?!不能啊!他是个非男勿扰的怪王爷,女人,从来不碰!是他激发出她的“土匪本能”,还是她另他轰烈开荤?!关起门来,翻翻账本,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他扑倒过来,她反扑回去!
  • 傲世灵尊

    傲世灵尊

    家,什么是家,何为家,家不需要家财万惯,不需要百亩良田,只需要有父,只需有母三个人,就算是三餐粗茶淡饭,只要三人能在一起就是家。强者为尊的兽魂大陆,一处平凡的村子,有着一名坚韧的少年,他有父从未见,身怀圣级兽魂不能觉醒,这一切的一切都犹如谜一般,看坚韧的少年,如何斩破荆棘,找到父亲维持一个家。
  • 夺宠

    夺宠

    宋楚惜没想到,随便救个人都能把小命给弄没了。再睁开眼时,她重生成了不受宠宫嫔,而那堂上之君……竟是她曾救下的少年。
  • 阴阳宙

    阴阳宙

    宇宙遭劫,化为阴阳两极。他,十世轮回,只为凝炼阴阳。
  •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孩子不听话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从孩子的天性、父母的表达方式深入分析孩子“不听话”的真实原因,联系父母的亲身经历体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经历的挣扎——如同种子破土而出的艰难历程,浇灌作为一个好园丁应有的关爱和智慧雨露,架起亲子之间相互理解的彩虹。书中引用了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两百多个小例子,细细分析亲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和问题,以最直接实用的“计策”为指导,让你在会心一笑间拉近你同孩子的距离,伴随你的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