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35400000064

第64章 社会现代化(1)

学习目的与要求: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是与人类起源的变化和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变化相比拟的复杂过程,它包含着人类思想和行为的一切领域的变化。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要从理论层面上了解不同学者对现代化内涵与特质的界定,形成对现代化的整体认识,进而以系统的现代化理论体系为参照框架,深入分析现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现代化探索的成败得失。

现代化起源于15世纪和16世纪的欧洲,它以史无前例的深远影响推动着世界历史前进的步伐,它所创造出的全新的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仅在随后数十年中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而且以磅礴的气势,迅猛的速度将原先散布在地球上的上百个国家、民族联成一体,共同卷入了一场世界性的现代化大潮。

第一节现代化的内涵

20世纪,现代化大潮席卷全球,人类新文明走向辉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成为奋斗目标。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理论的传播,现代化成为一个大众化词语。然而,关于什么是现代化,迄今没有统一的定义,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现代化的词源涵义

“现代化”一词在英文中是一个动态的名词:modernization,意为to makemodern,即“成为现代的”之意。它作为一个一般性术语表述人类自科学革命以来的高速变迁过程,还是一个比较新近的事情,而“现代”作为表述当代社会性质的概念可以追溯到6世纪晚期的拉丁语。首先是拉丁语,继而是英语和其他语言用这个词来区别当代与“古代”的作家和作品。到17世纪,“现代性”、“现代派”和“现代化”被用于各种多少有点限定性的和专门性的场合。

早先“现代”一词常含有平凡、陈腐等贬义,但后来人们逐渐在比较客观的意义上使用它,欧洲的学者就曾放弃了基于基督教的历史分期,开始使用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的分期法。

二、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界定

1.布莱克的比较历史观

美国的比较史学家布莱克在《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一书中曾指出:“‘现代化’在这里指一种动态形式,对于历史悠久的改革过程来说,它是近世以来知识爆炸性增长所带来的结果。其特殊意义,来自于它的动力特征和对人类事务影响的普遍性。现代化首先起始于渴望变迁的态度,以及社会能够而且应该转变的信念。如果有必要定义,那么‘现代化’或许可以被界定为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历史上形成的制度发生着急速的功能变迁——它伴随着科学革命的到来,反映了人类知识的空前增长,从而使人类控制环境成为可能。”布莱克主要是运用比较历史的方法来研究现代化的进程,属于结构功能学派关于“现代化”理论的代表观点。他认为在科学和技术革命的影响下,社会正在或已经发生着巨大的转变过程。这一变革过程涉及知识、政治、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这个过程以西欧而言,开始于16世纪和17世纪的科学革命,17世纪英国和18世纪法国的政治革命,以及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的工业革命,由这些引起的变化影响(或冲击)了整个世界,形成世界性转变,影响全人类的相互关系,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2.亨廷顿的政治发展观

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试图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描述现代化总体特征的一部分,即提出了政治等级上的现代化进程的概念。他认为政治现代化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所谓“权威的合理化”,即以单一的、世俗的、全国的权威取代分散的、宗教的、集团或地域性的权威。“人们可以有秩序而没有自由,但他们不能有自由而没有秩序。必须先有权威,然后才能对它加以限制”。因此,亨廷顿指出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就是建立强大的、为全体人民一致接受的政治权威,即民族的国家。第二,应达到政治职能的区分化,国家官僚机构的出现便是其集中的表现。职能区分化的目标在欧洲大陆发展得很早,专制君主时期就在向这一方向发展。第三,“政治现代化涉及整个社会中更多集团的参政”,人民的大规模参政是“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的最大区别”。在现代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在政治上变得积极起来,或者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央政府施加越来越多的压力。这是因为,社会流动性的日趋频繁,使人们产生了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所不曾有过的企图。经济增长首先会导致不平等的加剧,而这又意味着更多的“政治参与”。如果政治机构无力接受这种越来越多的“参与”要求,就会出现各种形式的动乱,或者导致腐败。因此对于新兴国家来说,尽管面临着各种复杂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扩大参政仍然是第一位的任务,它关系到新制度的稳定与否。

3.马克思的历史演进观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就表述了现代化的思想,“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这一思想被今天西方现代化论者认为是关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工业化问题的重要提示。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刊载的“现代化”条目中,一开始就引用马克思的这句话作为阐释现代化涵义的第一条根据。马克思对于现代化所持的标准,与当前社会科学文献中广为流行的标准非常相似,那就是突出具有普遍性的、具体的和成就取向的标准,高度的灵活性,以及基于成就的阶级开放体制。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现代世界的兴起做出了经典性的描述。他强调人类活动的普遍化与合理化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决条件,肯定了资产阶级社会及其社会关系的非神秘化和合理化,并把这种新的社会形式推向全球,从而支持了他的关于历史发展序列的划分,“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把19世纪称之为现代,并非当时时代的泛称,而是指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从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带来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像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这个不同于中世纪的“现代生产方式”所引起的一系列革命、变革开辟的新时代,就是马恩著作中的“现代”的涵义。

三、中国学者对现代化的界定

现代化近几十年在中国几乎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众多学者著书立说,为寻求国家的发展不倦探索。政府更是把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其实,现代化研究早在“五四”时期就已经在中国开始,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明确使用“现代化”一词,而是以“西化”与“欧化”来谈论。因为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方即欧美列强是现代国家中独立富强的典范,中国要走向独立自主,只有向西方国家学习,奋起直追,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便是中国人的早期现代化思想。但是很显然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西方现代化社会对非西方社会的这种以科技性为主要特征的“同化”过程具有历史的偶然特性。现代化固然发源于西方近代文化并以此为中心向全球扩展,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也已经被证实为现代化的典范,但却并不能就此将西化与欧化完全等同于现代化,毕竟前者包含了许多非现代化、非科技性的因素,诸如宗教、文艺、民族等个性的特质,以局部夸大为全部,不免有文化中心主义之嫌。这也就是为什么众多学者热衷于进行现代化的本土研究的原因,以西方国家为借鉴,寻求中国社会发展之道路才是现代化研究的关键所在。

1.金耀基:科技作用下的现代化

香港中文大学的学者金耀基先生从现代化、工业化、发展这三种现象的比较出发指出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利用科技之知识以宰制自然,解决社会与政治问题的过程;并进一步对现代化的类别加以说明。他认为从现代化的内容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心智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和心理的现代化,等等;而按照现代化的源头来划分则有自我本土的发展或内发性的现代化和外力促使而生或外发性的现代化之别。前者是一个社会本身经历长期的创新性发展而形成的自然历史过程,如英、法、美等国的现代化历程;后者则与之相反,是指一个非现代化社会在接受了现代文明的强烈冲击后,“借取”现代化的经验而进行的改革发展过程,德国、前苏联、日本国等则属于此种范畴。概括地讲,内发性的现代化是经由社会内部的创新而形成的,它可以由点点滴滴的积累或某种科技的突破而促成,西方国家一般属于此种发展模式;外发性的现代化则是在受到外力的刺激与挑战时,自愿或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赶超性的发展过程,非西方国家大多数属于此类情况,例如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

2.钱乘旦:全球视野下的现代化

在全球的视野下研究现代化问题,南京大学的钱乘旦认为现代化便是一个全球性的运动,光从字面上来理解现代化是不够准确的。它并不表达明确的时间概念,不可把“现代化”等同于“现代”。同时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不能简单地把经济增长与“现代化”之间划等号,把高度发展的经济和高度发达的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标志。因此他总结道,现代化是一次巨大的社会变动,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转换,它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换句话说,现代化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工业文明)逐渐确定的过程,它包含着整体的社会变动。旧有的一切将依据能否适应工业文明而决定取舍,不能适应者将消失,能适应者经过改造而融入现代。判断“传统”与“现代”的标志就在于工业文明这个衡量尺度。

3.殷海光:文化层面的现代化

台湾大学的学者殷海光在深入研究西方近代文化在世界规模上的扩张以及中西文化的接触后,从文化的层面上对现代化的涵义进行了阐释。他认为现代化至少应在两种程序里进行。其一是世俗化,其二是革新。从圣化的社会变迁到一个世俗的社会,这一过程叫做世俗化。在圣化的社会里,社会的结构,行为规范,甚至为学致知都以远古时代传承下来的圣典圣则为张本。即使这些圣典圣则已不为实际情况所适用,也得奉为标准不得改变。而世俗化则是消除这种制度思想,办事只问便利与否,不问是否合于古老的章制,说话只求表情达意不必一定合于圣典。简言之,就是从古制圣则中解放出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革新的出现,革新被视为一种比革命更稳妥、实惠的运动。它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和浪费。在这两种程序中进行的现代化,可以说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的变迁。对于这种变迁,社会要想获得进步,只有顺应和因势利导,并需要现代化的文化思想和这一趋势配合。

四、现代化内涵的综合分析

要想一般化地给现代化下定义并不是十分困难,但是寻找明确的、公认的定义却极不容易。从上述介绍的众多观点即可看出,常常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但这并不妨碍对此问题的深入认识,恰恰是多层次各方面为我们开拓了研究的视野。在此方面,北京大学的罗荣渠教授作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贡献,将各种现代化的涵义和概念归纳为四个类型。

第一,现代化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的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领导人在阐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针与政策时所一贯表述的思想,其思想源于列宁的著名公式: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第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这种观点与前一种的实质并无区别,只是前者的特殊之点在于它的政治立论,后者的注重之处是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从这种意义上讲现代化就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第三,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按照此观点,人类社会现阶段发生的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限于工业领域或经济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知识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调适等方面,它与上一种观点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不是着眼于工业化的纯粹经济属性。第四,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即现代化可以看作是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这种观点基本上进行的是一种横向研究,对现代化的过程、现代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各方面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的分析模式。

由于现代化是一个包罗宏富、多层次、多阶段的历史过程,很难一言以蔽之,因此从不同角度研究现代化,自然会形成不同观点。而且现代化还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进程,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必将进一步丰富拓展现代化研究的内涵与外延。

同类推荐
  •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从磨合到整合——贺州族群关系研究
  • 中国教育史导论

    中国教育史导论

    本书介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历史,内容包括学校的产生和奴隶社会的教育、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传统学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西学东渐与传统教育的危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导入及其本土化历程等。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此书一出版,便轰动了法国与整个西欧,影响巨大。卢梭通过对他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表达了他从自然人性观出发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这些对今天的儿童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经典超译本:爱弥儿》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本书是继《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之后,又一本研讨课堂教学秩序的书稿。在这一本书中编者们探讨课堂教学内涵性的一些东西,着手研讨教师素养的提高,内容包括:赢在课堂对话——塑造“我的”亲和力;赢在课堂管理——提高“我的”执行力;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赢在课堂整合——抓好“我的”细节力等。
热门推荐
  • 每天懂点幸福心理学

    每天懂点幸福心理学

    是什么让我们幸福?钱、汽车、房子?还是某些虚无缥缈、不可控制的事情?幸福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吗?要维持永恒的幸福是不可能的,我们可能很难改变自己性格、身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相对地改变我们的“幸福观点”。 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心理学知识,从影响幸福感的各个因素,如性格、心态、爱情、金钱观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上的阐述,详细介绍了许多提高幸福感的实用策略,并在每一篇文章的最后介绍了一个经典的幸福心理学定律。相信在阅读本书后,读者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快乐。
  • 异界超级商店

    异界超级商店

    叶青在被叶家驱逐而出后,得到了父亲遗留下来的灵魂店铺。功法、武技、脉器……在店铺内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少年重临,卷动异界风云。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重生系统之娱乐女皇

    重生系统之娱乐女皇

    人生总有那么些遗憾,如果有一天重生的话...陈晓菲前世是个普通的人,内心是个渴望被关注的人,她重生拥有了一个神奇的系统,于是她决定实现从前的奢望,她努力了,奋斗了,甚至面对爱情也勇于追求......男主是最大boss,女追男,男强女强,由于男主太强女主可能会被镇压的说,有槽点,有雷点,欢迎大家踩雷......
  • 侠骨柔情之豪门逆女

    侠骨柔情之豪门逆女

    江湖多险滩,问丽人如何敢独闯?侠客豪气冲霄汉,同许愿,共相伴,真情可作梯,妹子敢登天!君臣恩,豪门怨,不敌三生订约一世姻缘。弱女子,泪涟涟;穷家子弟,真心比铁坚,两情相悦,意绵绵。不惧恶魔贪狠如狼,何屑登徒之子巧舌如簧,此心早已决,独哥哥可依傍。儿女情长,奈何家国恩仇;故园已破,爹娘亦双亡,此恨无涯,苦叹凄怜!妹子深情款款,何人敢承欢?
  • 时空旅盗团

    时空旅盗团

    时空旅盗团,一支穿越时空盗宝的团队。一次意外的穿越,肖飞获得了精灵之体并加入了时空旅盗团。他的奇妙旅程也就此徐徐展开。火龙圣珠、骑士勋章、女巫法杖、海盗之眼、撒旦圣经......在寻找这些传说中的宝藏时,他也慢慢熟悉了自己的奇葩队友:怪力神、扑克脸、魔术师、小丑、狸剑客、驯兽师...他忽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进入了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而最让他头疼的是那位性格阴晴不定的老团长.......“你们全是一群怪物!”肖飞咆哮。众队友:“最怪的人好像是你吧...”ps:本书为冒险文,非搞笑流。
  • 重生之凌天

    重生之凌天

    第一次写看看好不好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我
  • 诸天之祭

    诸天之祭

    异世穿越,人世挣扎,红尘久迷离,只为寻那无垠长生。磅礴星空,浩瀚世界,谁能执那命运乾坤于手中?神圣时代,道魔争锋,谁又能抵达那最终的巅峰王途?这一切都在《天祭》中。
  • 道门女侯之血色飘香

    道门女侯之血色飘香

    误中迷香,古屋中出现的昏睡男女,一起起诡异的脱衣事件,神秘失踪的警界精英,人间蒸发的奇怪家族,一时弄得人心惶惶。为解开这一系列的谜团,欧阳雪和她的伙伴们踏上了寻秘探险之路。随着事件的深入,乡下小镇笼罩层层迷雾。三百年前茅山道长的制邪秘术,不为人知的禁地奇书,封沙诡影的宏大场面,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 总裁de女佣美人

    总裁de女佣美人

    简介龙家老太爷的遗嘱——限命两个曾孙谁在他死后一年内结婚、三年内生下两个孩子就可以继承龙帝集团全部财产!否则,龙家财产尽数捐献慈善机构!轮椅上的龙竞轩听完遗嘱,冷鸷的眸光瞥了一眼自己残废的双腿,唇边泛起让人脊背寒透的冷笑。他早就已经生活在炼狱里了,心已死,还在乎那些俗物吗?!一场车祸夺取了他的双腿,让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子一夕之间变得火爆恣戾,身边照料的女佣换了一个又一个,直到有一天,来了她——当年遇上这个女人是他这辈子最大的不幸,如今她主动送上门来,他自然不会放过她!白天,她是照看他的女佣;夜晚,她是他暖床的情妇。为了报复,他的生命再次蓬勃——他要重新站起来!他要继承龙家所有的财产!他还要娶妻生子!唯一不要的只有她…蹂躏着她的身体,践踏过她的自尊,真心泣血,爱情荒芜……她未婚生子,远走他乡,为了赚钱养孩子,无意中成了孩子父亲的女佣!再遇他,她有悲有喜,爱深恨浓,却不知他对她毁天灭地的恨意究竟何来?要知道当年,伤害她的人是他,抛弃她的人也是他,她一个人远走他乡,独自舔舐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