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40400000024

第24章 东隅虽逝,桑榆非晚(4)

过了几天,我再一次来到窑前组,这次我要采访的对象是李贞将军的堂侄李益池。李益池和我同龄,当年我插队时,他是队上的保管员,我是队上的政治队长兼记工员,我们不仅出工在一起,还经常在一起开会,也合得来。我离队后,还和他常有往来。李益池虽然只有高小文化,但他人聪明,为人热情,亲朋好友家办红白喜事,他是少不了的药中甘草。我向李益池问起将军第一次探家的情景,李益池说:“李贞姑第一次回家乡探亲大概是1951年,那时我才3岁,没有什么印象。听父辈讲,那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家乡不通公路,社会秩序还不稳定,将军是骑马回家的,还带着警卫员,给人的印象是威严中不失慈祥。将军参加革命离开家乡20多年第一次探家,她踏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走访了日夜思念的亲人。李贞姑非常重情义,我的祖母曾给李贞姑喂过半年奶,自这次探家后,李贞姑每年都要送给祖母一顶绒帽,两斤驴胶,或托亲友带回,或从邮局寄来,从不间断,直到祖母去世。”接着,我又问了李贞将军母亲贝兴生家的情况和窑前李氏香火堂的变迁兴衰史,李益池都做了较详细的说明。

通过对李贞将军故里的几次走访,我深切地感到:永和是将军的生命摇篮,永和是生她养她的故土,永和曾留下她青少年的足迹,永和在她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祝愿永和李贞将军故居陈列馆能早日建成。因为李贞是共和国的第一位女将军,其历史地位,天地昭然,相信人民的愿望是不会落空的。

九、以文会友遇故知(一)

自从我写了《岁月飞歌》,赠送了一些书给我的亲戚朋友以后,也陆续结交了几位新的文友。一次,我的好友符阳明对我说:“我们浏阳有一位名叫沈博爱的退休教师,他写了一部70万字的个人回忆录,书名叫《蹉跎坡旧事》,被国内和香港地区20多家知名媒体誉为‘民间《春秋》,乡土《史记》’,是描写一代中国农人耕读梦的第一人。”后来在符阳明的介绍下,我有幸结识了沈老师。和沈老师第一次见面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他的精神风貌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听说沈老师很时尚,既是一位网络高手,又能自己开汽车(只是最近两年,他的子女为安全起见,不同意他开车了)。沈老师性格开朗,健谈,言谈举止中看不出他曾是一位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老人。沈老师送了一本《蹉跎坡旧事》给我,听说我是永和人,他对我说:“我对永和是有感情的,我的祖父母年轻时曾在永和半边街生活过几年,那时祖父做染匠,在外到处漂泊。过几天,我准备去趟永和,一是去看看当年祖父母生活过的地方,二是去看看永和火车站。永和火车站既是醴浏铁路的终点站,也是起点站,醴浏铁路作为浏阳修的唯一一条铁路,运营了40多年,为浏阳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矿石资源枯竭,现在已退出了历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我要把永和火车站画下来(沈老师的硬笔书画堪称一绝),留在浏阳人民的心中。”我说:“欢迎您到永和来,到时我陪您去永和采风。”大约半个月后,一天下午我接到沈老师的电话,说他快到永和了,我即赶到永和大桥旁接了沈老师。沈老师是他女婿开车陪同来的,我要沈老师先到我家休息一下,他说时间不早了,上午去达浒参观了浏阳保存最好的天主教堂,参观完永和火车站和半边街后,还要去沿溪沙龙村看浏阳唯一的一座贞节牌坊。听沈老师这么说,我即刻上了车,首先来到永和火车站,当年熙熙攘攘的火车站现已面目全非,钢轨已经拆除,站台堆着乱七八糟的垃圾,不过车站几栋站房虽然破旧,但还基本保持了原貌。沈老师拍了几张相片后,我陪同他去看了两座醴浏铁路的货运站,途经浏阳磷矿的露天采场,沈老师说:这样的大型矿山,说倒闭就倒闭了,真可惜。看完火车站、矿山,来到了半边街,追寻到了相依为命的祖父母当年的足迹,沈老师驻足凝视,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了却了他多年的一番心愿。

看完半边街,路过一栋两层楼房的土木建筑,沈老师问我这是什么场所,我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前永和地区收养弃婴的“育婴堂”。沈老师说这是个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机构与建筑。我说这育婴堂的墙上至今还留有当年的红军标语,“红军是帮助劳苦大众的,白军是帮助土豪劣绅的”,字迹清晰可见。于是沈老师又去“育婴堂”拍了几张相片,然后,又风尘仆仆坐车离开永和去了沿溪。

一次,我到了浏阳,邀上符阳明去拜访沈博爱老师。沈老师住在教师公寓四楼,进门落座后,我看到这间约20平方米的客厅,墙上四周挂满了沈老师的书画、竹雕艺术字画,还有蹉跎坡芸香居槽门外的那副“友其风雨,本系玄黄”的篆体墨书对联也移来了新居,与其说是客厅,更像是一间个人书画展览室。沈老师真不愧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大师。

沈老师拿出厚厚一沓国内知名媒体发来的信函给我们看,这些信函都是高度评价《蹉跎坡旧事》的文章和邀请沈老师出席各种文化活动的邀请函。沈老师还拿出一本他正在创作的钢笔画集,这本画集是沈老师走遍浏阳各地,搜寻到浏阳幸存的老街古巷、门楼牌坊、泉井园林、宗教会道,按一定的比例尺寸临摹下来的,看了这本画集,能引起人们对浏阳古建筑精工细琢的遐想和怀旧之情。

沈老师的钢笔画,独树一帜堪称一绝,细腻逼真,线条流畅,看了叫人眼前一亮。在他几十万字的回忆录《蹉跎坡旧事》中没刊一张照片,却有他数十年来亲笔绘制的数十幅插图,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其贫乏简陋的年代,这些绘画发挥了相机的功能,忠实地记录那个年代的人物、山川、河流、建筑、草木、劳动工具的形貌,为读者了解和想象那个年代的人物形象、劳动场景、生产技术、地形地貌、建筑空间布局等方面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图形资料,起着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当我们在欣赏画册谈意正浓之时,沈老师的女儿、女婿下班回家了,我们才觉得时间已经不早了,就起身告辞。因我还要赶回永和,感觉意犹未尽,相见恨晚,相约下次再叙。

十、以文会友遇故知(二)

在符阳明的介绍下,我认识了在《浏阳河》杂志社任编辑的王雄文老师。王老师担任小学教师、校长近30年,退休了从事写作,出了3部作品,现为长沙市作家协会会员。我和他相识时,他正在收集浏阳市的民俗民风、宗教文化、古代建筑等方面的材料发到网上。王老师说:他缺少永和地区的材料,问我能不能帮他收集一点材料,我答应尽力而为。接着,我邀了好友邓启良,走访了永和地区的民俗民风、宗教庙宇、古老建筑,写了两篇稿件,发给了王老师,王老师表示满意。

王雄文老师待人热情、诚恳,他经常帮助新入门的文学爱好者批改稿件,从不收报酬,工作上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他在《浏阳河》杂志社工作,因人手比较紧张,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也很少休息,但他从无怨言。王雄文老师把他写的《围城漫笔》、《寻淮洲故里》和《夜歌声声挽淮洲》3本正式出版书籍送给我,并向我讲授了一些写作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在王老师的介绍和推荐下,我加入了浏阳市作家协会,成为一名新入门的文学爱好者。

自从我去李贞将军故里采访,认识了李贞将军的侄子李益岐以后,他向我介绍了他的朋友范日葵。范日葵是浏阳市小河乡的一个村党支部书记,从小在革命老区长大。小河乡曾作为从秋收起义至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总后方。这里有小河范家祠堂的红军总医院,有工家红军造币厂,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浏阳县苏维埃政府,红军随营学校以及修械部、裁判部、保卫部、演兵场、列宁图书馆等近30处革命遗址。范日葵书记为展示和弘扬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小河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经受了血和火的洗礼和考验。几年来,范日葵费尽周折收集了300多件革命历史文物,在当年的红军总医院范家祠堂办了一家“中国工农红军浏阳市小河革命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正在作最后的布展,定于2014年上半年择期开馆。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文化不高的范书记多次去浏阳,跑长沙,上北京,寻访历史的见证人,得到了开国少将裴周玉和李志民上将夫人刘平的支持和鼓励,并为《风云录》题了词。范书记组织人员编写了一部170万字的《罗霄山脉百年风云人物录》,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罗霄山脉风云人物录”“浏阳烈士英名录”“在浏阳牺牲的外籍烈士名录”“在小河工作过的红军部分人员名录”等,是一部目前不多见的罗霄山脉英雄史书。这部书得到了有关方面的认可和推介,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2013年7月10日发出红头文件,文件称:“经审读,该书内容丰富,史料真实,观点正确,不失为一部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现经作者广泛征求意见并反复修改完善,可以正式出版发行,请各级各部门给予指导支持。”

我非常钦佩范日葵书记的坚毅和执着,编写了这么一部内容翔实的历史人物名录,书中收录的人物名字就有3万多人,真不简单。2013年11月的一天,李益岐和范日葵来到我家,我们谈了很久,我询问了范书记举办博物馆和编写《风云录》的艰辛历程,并相约博物馆正式开馆,我一定前去祝贺。从此,我与范书记经常有电话联系。

结交了这几位文友,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我们可以相互走访,甚至一同外出采风,既可陶冶情操,又可感受浓郁的文化情怀,启发创作的灵感,用沧桑而多情的笔调去描写大自然,去描写家乡的变迁,丰富我们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远充满阳光。这正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个人只要精神充实,才会活得有滋有味,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呀!

同类推荐
  • 张睿的时光机

    张睿的时光机

    《张睿的时光机》是80后优质偶像张睿的第一本书,你会在书中看到他是如何从一点一滴努力做起,从一个平凡人成为我们眼中耀眼的新星。从《新红楼梦》的蒋玉菡到《新还珠格格》的五阿哥;从《隋唐英雄》的罗成到《花非花雾非雾》的齐飞,张睿正在用他的努力与汗水谱写着自己的青春,张睿的每一次演出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阳光、睿智、有正义感是他的标尺和写照,而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的他,坚信靠自己的努力,希望总会出现在转角。透过张睿真挚而感性的文字,我们能看过一个平凡的张睿、一个真实的张睿、一个永远在追求梦想的张睿、一个跌跌撞撞的张睿、一个拥有正能量的张睿,一个在挫折中成长的张睿……谨以此书献给爱张睿的你们!
  • 世纪行吟:夏衍传

    世纪行吟:夏衍传

    本书详细真实地记载现代剧作家、电影艺术家夏衍的生平活动、思想发展、学术成就、社会交往,并注意叙述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学术思潮、师承传习、历史影响等。
  • 泰戈尔

    泰戈尔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泰戈尔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厕家,曾创作2000多首歌曲和1500多幅画,其中歌曲《印度命运的创造者》已被定为印度国歌。一起来翻阅《泰戈尔》吧!
  •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伤心的政治:袁世凯的宦海残局

    写史,最难的是写人。历史是人折腾出来的,说史,即使是单纯的大事记,也免不了有人在里面,不能把人和事剥离开。但是,现在做历史的,往往见事不见人,写来写去,干巴巴的,就那么点事儿,里面当然有人,但是人都“事儿”化了,没血没肉没性情。说实在的,不是写史的人不想写人,一边是多年的积习难改,一边是写人也的确有难度。
  • 细说汉初三杰

    细说汉初三杰

    韩信之死真的是应了那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究竟是谁向他举起了屠刀?张良胸有韬略,胸有奇谋,为什么却没有受到刘邦的猜忌,反而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刘邦的尊重?萧何受到了刘邦的多次猜忌,为什么却一生权倾朝野,名闻天下?本书为您拨开历史的尘埃,解开重重的谜团,却发现这段历史是如此的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热门推荐
  • 启新纪

    启新纪

    一场陨石雨过后地球上的人莫名其妙地陷入沉睡,醒来时地球已经面目全非。动物植物都有可能以人类为食,人类所依仗的高科技都化为乌有,无法再造。人类再不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那么人类是否才能活下去?又是否能够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法。
  • 杀戮竞技场

    杀戮竞技场

    老将军玩红警,神枪手打CF,球星踢实况,车王开卡丁车,武林高手刷魔兽战场……“我去,这一个个是要成神的节奏啊,那你是干什么的?”“我?哈哈,我教他们怎么玩游戏。”
  • 湘西鬼事档案:赶尸客栈

    湘西鬼事档案:赶尸客栈

    与众不同的诡异客栈,赶尸家族的断命诅咒。绝色女鬼的一片深情,让人战栗的十三血尸!赶尸客栈,通往灵异世界之门!!
  • 关系为王 人脉是金

    关系为王 人脉是金

    本书着重是以人脉为核心,来探讨人脉建设的重要性,并一步步分析了如何建立、拓展、经营和维护人脉关系,并穿插了一些利用人脉的方法和技巧。
  • 修真全典

    修真全典

    从世俗到仙门,从仙门到仙界,从仙界到神界,从神界到……修真的极限究竟在哪儿?修真的尽头又在何方?修真的意义又在何处?最终的大道又如何终结!且看本书为您描述一个不同的修炼世界。一个有血有肉的修真框架!一份荡气回肠的史诗之恋!
  • 单色旋律

    单色旋律

    一届不如意的高考过后,色盲少年威廉遇见了分手以久的恋人——林旖旎,引起了一段悠长的记忆。现实终究还是现实,他与早就在网络上认识的人慕容遥上了同一所大学并相恋了。失踪音信多年的夏羽绯与威廉本身就颇具渊源,而知道了夏羽绯与威廉相爱的林旖旎,却与其反目成仇……
  • 道门鬼闻抄

    道门鬼闻抄

    清朝末年,天下大乱。关东奉天行省辖下昌图府,有一门捉鬼降妖的师徒,有一众光怪陆离的鬼怪山精。官兵、富商、八旗子弟,戏子、书生、道士、和尚,无非都是在世的皮囊。胡黄常白各路仙家,在人间上演了一出出好戏。魑魅魍魉种种鬼怪,未必是天生的孽障。讲书的一落惊堂,众客官细闻其详。本书内容纯属鬼说鬼话、鬼言鬼语、鬼哭鬼笑、鬼打鬼闹,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昭阳趣史

    昭阳趣史

    《昭阳趣史》拼奏了多种写赵飞燕姊妹故事的小说以成篇。赵飞燕出身微贱,只是凭着她的天生国色与轻盈舞姿而进入昭阳宫,受到汉成帝的宠爱,登上了"母仪天下"的皇后宝座。
  • 医学概论

    医学概论

    本书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医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需要分16章,主要介绍了医学发展过程、发展趋势及人才培养现状。同时,从人文教育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的兴趣与刻苦学习的决心,以及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与情怀。
  • 天珠圣魔传

    天珠圣魔传

    神秘古天珠将李扬带入异世界,自此李扬承载天珠意志,纵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