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41500000005

第5章 秀似谷中花媚日,清如潭底月圆时(4)

道向形而下的贯通还有另一个阶梯,就是气。关于“气”,《庄子.人世间》说:“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气表现=F自然界,有“天气”、“地气”、“六气”、“云气”、“春气”等等;表现于人的方面,有“人气”、“血气”、“志气”、“神气”等等。气的具体存在形态则只有两种:阴和阳:“阴阳者,气之大者也。”(《庄子·则阳》)。阴阳的形态,庄子描述到:“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天道》),“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人世间》)。这是就静态而言。就动态而言:阴阳错行,则天地大。(《外物》)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田子方》)

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片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则阳》)

阴阳这两种性质的气相互作用,天地原始的存在状态就会发生变动,就要产生万物。总之,阴阳措行,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契机。这导致无穷无尽的宇宙中“始卒若环”而又“自因”、“自化”的“万物皆化”。气的运动不息,就表现为万物的生成、发展、灭亡的过程,从横向来看,这就是宇宙的面目:

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至乐》)

由此得出结论:“通天下一气耳”(《知北游》)。

气无所不在。道也无所不在。那么,道与气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庄子说:“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公,,者共也,物、气中均有道,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对“气显现道”,庄子只是说:“夫道,覆载万物者,洋洋乎大哉!”(《庄子·天地》)道的作用只有在气中才能发挥出来,因为万物都是在气中产生和运动变化的。不过,对这一点,庄子讲得还不是很清楚。

道向术的贯通

道向术的贯通,庄子比老子有了更加自觉的意识。《庄子-山木》提出了“人与天一也”的命题,并解释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庄子的天是无为而自然之意。这样明确地以天人合一为根据把天道与人道的联系打通了。具体来说,天道下堕到人道,有两把关联紧密的梯子,一是性,二是命。

《老子》中“性”字未见,“命”字3见。《庄子》内篇“性”字未见,“命”字16见。《庄子》外、杂篇中“性”与“命”直接联结对偶,约12见。关于“性”,《庄子·庚桑楚》说:“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对一个具体的事物而言,性是从道这个本源产生万物时,道在该事物上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事物独有的特质。在大多数情况下,“命”是作为命运、自然之理、人面对大干世界的无可奈何的意思而言的,这与道联系在一起。另外的“命”则是指生命,如说:“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庄子·骈拇》)这说明从一开始,道家的“命”概念就有生命和性命的双重含义。这是基于天道自然的立场,以个体为本位的观点。庄子以命为自然的必然性而非人格神的主观意志和前在命定,与儒家有别。庄子所谈的性也是指自然本性:“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庄子·达生》)

性与命是先天馈赠给后天的内在于身中的基质。这种基质只有通过活动才能把自己的存在表现出来。这样的活动,首先是心的活动。关于“心”,《老子》提出了“虚其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老子·第三章》)的主张,强调要使“心善渊”(《老子·第八章》),从“愚人之心##上升到“圣人之心”(《老子·第四十九章》)。老子言“愚人之心”与“圣人之心”,主要是就个体修养和社会治理而言。如果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角度着眼,或者就心的虚静与否而言,就是理想与现实意义上的两种心。现实的心存在于实在的身中就决定了它与气有关联,可以从气的角度给予解释。理想意义上的心,由于道是反扑归真的最后归宿,所以可以从道的角度给予解释。虽然老子没有把心与道或气联系起来,但他毕竟开创了心的二元划分。庄子继其踵。根据统计,《庄子》中有180多处使用了“心”的概念。从得道的角度,庄子着重讨论了现实意义上的心,即“人心”。庄子认为,“人心”是因为追名逐利而产生的,它有“成心”、“滑心”、“机心”、“忧乐之心”、“相害之心”等多种表现。《庄子》初步提出了心与气的联系:“未尝敢以耗气,必齐以静心。”(《庄子·达生》)

“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庄子·庚桑楚》)。这显然是把心静作为平气的条件来看待。但这又不仅仅是就聚气功夫而言,治理天下等等事项同样要如此:“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庄子·应帝王》)这就把心和气的关系提高到较高的理论层次了:“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世间》)气、道、心被关联起来,通过虚静的心斋功夫,可以聚气,进而可以得道。

心的安静与否,实际上是内在于人身中,作为道的化身的性能否充分发挥主宰、控制、规范的作用的体现。这种形之于外的东西,就是情。但情一旦形之于外,就必然受来自于社会、自然界的各种欲望的干扰,就有偏离性的本真的可能。所以,从回归性的本真的角度,庄子主张“无情”。

《庄子·德充符》说:“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即所谓“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情是与生俱来的本源自然性。无情并非否定、消灭情,而是不为情所动,超越种种情感活动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反归本然的情。

从心的一般存在状态对情的约束力的角度,庄子又提出了“神”的概念。庄子认为,神能够完美地约束情,那么,情也就是性。《庄子·天地》说:“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同乃虚,虚乃大。”联系到庄子把心斋、坐忘作为得道的功夫来看,可以间接地推出他是以道在人身上所体现的性为体,而以心为用。心之用的落实就是神。

总之,天道衍生出了人的身,天道具体内在于人身中的存在形态就是性,天道所给予人的生命的活动样态和可能的限度就是命。生命的活动首先是心的活动。性的活动表现于外就是情。心对情的约束力的体现就是神。有了心神,人就可以通过它与外界发生联系,从而为术的使用提供了可能。《庄子·天下篇》说:“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日:无所不在。”道术无所不在,使得心神对术的使用由可能变为现实。

术的铺设

如果说,老子对术的阐发,只是作了一个启端性的工作,尚未上升到自觉的程度,那么,庄子则是自觉地为道向术的贯通作了努力,并为术作了有意识的铺设。这表现在,《庄子》中所涉及的术的种类比《老子》中的多得多,对术的描述也细致多了。

首先来看王道之术。《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进而把这深入到性命的层次。《在宥》说:“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但这种无为,是相对于君主而言的,对应于天道。对臣民则不然:“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在宥》)。天道无为,人道则要有为:“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明确地提倡君道无为、臣道有为,这是庄子继老子之后的一个发展。但是,庄子倡导君无为而臣有为,本质上仍然是以顺任自然、因顺人民的性情来治理国家,所以,在《应帝王》、《至乐》等篇里,庄子甚至提出了无君的主张,认为就人类的自然本性来说,如同鸟儿和老鼠有能力逃避伤害一样,人也有能力自己保护自己、自己治理自己,自由自在生存而不需要“君人者”用“经式义度”规范制约自己,一切政治体制、规范、仁义礼法都是不必要的。这样社会才能返回到本真的朴实状态,成为“建德之国”的理想社会。在那样的社会里,人人根据自己的本真之性,男人外出耕田获得粮食,女人在家纺织而制作衣服,每一个人都天真纯朴,用不着结党营私(《马蹄》),人们行为端正而不知道这是义,相爱而不知道这是仁,诚实而不知道这是忠,正当而不知道这是信,出于本能地相互帮忙而不知道这是赏赐(《天地》)。《马蹄》篇写道;“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这与老子所描绘的“小国寡民”的社会是一致的。这实际上是当时统治阶级的贪残和社会的阴暗面在庄子思想中的反映。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混世之术。他区分了三种可能的生存方式,提供了三种活命之方:超然而鄙夷世俗,削迹捐势而隐迹山林,圆环无隅而与世周旋。超然者厌恶世俗事务,否定伦理规范,守真贵本,“与造物者为人”。隐居者潜隐于众人之中而不显露,“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处”(《山木》),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游世者则虚而代物,与世浮沉。

庄子倾向于后者,他主张“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天下》)。在他看来,在动乱的战国,世情险恶,才与不才都难以全生葆真。成材的大树,因其材大而被伐;不鸣之雁又因其不鸣而被烹,所以他只好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了。要这样就只好安于命,化于时,顺于人,随俗应变,与世浮沉。“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耶?”(《山木》)

“虚而能和”、“化而不僻”,不计毁誉,或现或蛰,浮游于未始有物之先,不为物累,凡事无可无不可。这样可以如处“环中”(《齐物论》),“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必有余地”而游刃有余(《养生主》)。后来好好先生的思想原型就出自这里。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养生之术,而且把它作了更为系统的论述,阐释得更加周密细致。基于反对世俗对生命的桎梏,强调个体生命的价值的总原则,庄子提出了一套“活身”、“全形”、“卫生”、“养生”、“达生”、“尊生”的程序。

首先,要“活身”,“全形”。“活身”,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生命存在,不为祸患灾害所夺。“全形”,则进一步要求在生存下去的前提下不使身体受到伤害,因为“形非道不生”(《天地》)就意味着形体是道所生,得道必须依赖形体的完整保持。所以,庄子主张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系形。他认为,小人为利,士为名,大夫为家,圣人为天下,都得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代价,这是得不偿失的,甚为可悲。为此,要讲究“卫生”,“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庚桑楚》)“抱一”、“勿失”就是“不以好恶内伤其身”,不图虚名,不用巧智,不对任何事负责,不把任何事放在心上,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方法。接着,庄子开出了“缘督以为经”的养生方法。身体背后的中脉就是督,“缘督”,就是以清洁妙运之气,顺其自然,循着督脉上行至百会穴,再经身体前面的中脉即任脉下行至丹田。这实际上是小周天气功。庄子认为,这一方法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精(《养生主》)。从这一生理内容引申开来,就是立身处世要顺着中道而行,不走极端,随俗应变,与世俯仰。养生是全面的,“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达生》)。通过这样的养生,才能“达生”,即达到生命本来该有的限度,保持生命的本真。关于“达生”,庄子也为我们开出了修炼之术的原则。“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在宥》)具体的修炼之术是“心斋”、“坐忘”。所谓“心斋”,就是排除心中的杂念,心志纯一,虚以待物。所谓“坐忘”,即凝神静坐以忘心,彻底忘掉一切,在内不感到自身的存在;在外不识有天地万物。庄子编造了一个颜回向孔子讲自己“进步”的故事,颜回首先忘记了仁义,过两天又忘记了礼乐,最后达到“坐忘”。“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大宗师》)。“心斋”与“坐忘”都是使内心虚寂与道合一,从而达到“朝彻”的境界。“朝彻##者,旭日初现,心境豁然开朗,此时思虑俱寂,道我合一。“朝彻而后能见独”(《大宗师》)。“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是惟一的、没有对待的,故曰“独”。此时,人与“道”同体,随。“道”俱往,与变化常在。道即我,我即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无古今之异,无生死之别,不管世间有多少矛盾、困苦,都不动心。可见庄周与天地精神往来,也就是自我和“道”相合一的过程。这样的“达生”,实为反回到道生万物的阶段去,此时生机蓬勃,精力最为旺盛。这才是真正的“尊生”,重生。

同类推荐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 弗洛伊德的智慧

    弗洛伊德的智慧

    本书是弗洛伊德原著代表作的精选译本,是集弗洛伊德思想之大成的作品。书中作者以大量实例阐释了其理论,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的心理结构,了解病态精神及其起源的相关知识,了解人类的性爱问题,还可以了解精神与梦的关系。当然,原著亦有不足之处,比如书中存在很多令人费解的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与理论,并且书中的某些内容由于缺乏连贯性和用词晦涩难懂,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对原著的用词和段落进行了适当的删节和改动,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弗氏的理论。读弗氏的书,可以使我们认识现代生活造成人们某种精神疾病的根源,从而有效地调节、完善我们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冥妻

    冥妻

    分手三四年的漂亮女朋友突然找上我,还要和我……少郎为你还原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在这里吾辈皆出苍龙山,今生情缘前世牵!
  • 野蛮合租

    野蛮合租

    为寻找家族遗失的龙图,秦浩被逼潜入都市,身怀高超古武,横扫华夏四大家族,只身潜入神秘血族,邂逅神秘血族女皇……又凭借那张迷死人不偿命的脸蛋儿,迷倒众多女土豪,可却在烂醉如泥的警花的石榴裙下栽了跟头,结果“英雄”变成“流氓”,还被逼签下了不平等条约……
  • 嗜血杀手妃:拽拽三小姐

    嗜血杀手妃:拽拽三小姐

    她本是三十二世纪被全球通缉的冷血杀手,一朝穿越,沦为宰相府最不待见的废物嫡女——三小姐。世人欺她,辱她,骂她,打她。对此,颜冷只是笑三声。欺她,就杀了吧。辱她,也杀了吧。骂她,宰了吧。打她——呵呵,你确定你打得到她?【看什么看,打的就是你。】【打你?不,我是要杀了你。】全能控制系,植物界的霸主,炼药界的鬼手。啥都不说,咱用实力说话!就这么吊,不解释。╮(╯▽╰)╭
  • 枯骨离情

    枯骨离情

    她,从小被认为是妖魔。她从小被妖魔带走。她,不再回归神界将要去的是魔界;她,含冤弃魔界,去神界辅助报仇。她们,同一母亲,从小相亲相爱却落到如此地步,战场上,骨(带着面具)我魔族与你无冤无仇,你为何执意攻击,;枯(与战场远隔千里)我与你无仇,但我要将灭你族,因为他们与我有仇。灭了这世间所有害人之人【此文弃更,纯属无聊想看的可以看一看,如果不喜欢弃更的文文可以不看。实在抱歉,写不下去了。】
  • 宠宠美男

    宠宠美男

    “啥?你们想让我去穿越?”忌落躺上沙发,轻蠕朱唇,“不要!”“徒弟啊!那里有好多好吃的哦,”忌落撇了他们一眼,不语,“那里有很多好玩的哦,”继续不语,“去那里你就是名人了哦,”还是不语,“那里有很多美男,”不语,……等等!美男?忌落立即从沙发上站起来,坚定地说道:“我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是比赛作品,时间仓促,所以匆匆完结了,虽然字数有点少,但是还是希望亲们能继续支持!
  • 七锋裂世

    七锋裂世

    清朝民初,天下大乱,上古七件宝物纷纷现身,在人间搅起腥风血雨。日本间谍,末日杀手,围绕这七件神兵利器展开殊死争斗。国仇家恨,儿女情长,灵异古物,恐怖非常。
  • 迫进地星

    迫进地星

    科学的发展,也是进化,它比自然进化要快几万倍。今日世界百业千机天地轰隆隆,原材料的消耗,终有一日消耗尽!因为向未来,创造的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坚固庞大,消耗材料远大于自然慢长的进化,人志驾驭科学技术可兴衰,兴也人智也,衰也人智也!人类在地球的生命可能是来自宇空星系。这本书遐想宇空智猿,因不科学的消耗创造,导致能源失衡,使生存的星球已经接近毁灭开始展开。
  • 心灵甘泉·草叶集

    心灵甘泉·草叶集

    本书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读它,会引导我们对环境、历史、生命进行思索和咏叹,并指引我们的民主不断向前。
  • 灯火阑珊处:妃命不可

    灯火阑珊处:妃命不可

    三年前灯火阑珊,女子洞庭湖匆忙相遇男子。三年后,女子待嫁闺中,却被指为秀女。从此跳入万丈深渊,不复回头。只是,那心灵深处,又有何人藏匿?
  • 庶女毒妃

    庶女毒妃

    她是黄飞鸿的后人!一生未嫁!可又有谁知她前世是天南国庶出五小姐,被嫡母与嫡姐推入火坑!失了身,丧了子,又没了命!98年仇恨不灭!却不想,在养老院逝世后竟穿越回到了前世的天南国,那一年她12岁!这一次,她巧施妙计,先断鹤头,再引天雷,先声夺人,入皇宫,神断案,借刀斩腿,诈死计,逼真身,火药送行。这沉积了近百年的恨定要用他们百倍偿还!再活一世,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待百年的爱人,必要厮守终身。确不想,掉入层层局中,待她突破迷局之时,才发现真相原来如此伤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