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7800000001

第1章 修炼说话的魅力,做超级交际明星

§§§第1章 你不可不知的魅力口才法则

法则1 说话一定要准确

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别人听懂,这是对说话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人说的话语言不准确或者意思表达不清楚,就不能反映出他的真实面貌和实际思想,听者也就不能理解和接受,结果不仅会给说话者带来不少麻烦,而且还可能引起无法挽回的误会。

“二战”期间,由于德军经常空袭伦敦,所以英国空军总是保持着高度警惕。在一个浓雾漫天的日子,伦敦上空突然出现了一架来历不明的飞机,英国战斗机立即升空迎击,到飞近对方时,才发现这是一架中立国的民航机。

飞行员向地面指挥部报告了这一情况,并请求指示。地面指挥部回答:“别管它。”于是,英国战斗机发射一串火炮,把这架民航机打落了。后来,英国为此支付了一笔巨额赔偿才了事。

飞行员的责任是在听到这样可作完全相反理解的命令后,应该再次请示,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样就不致于铸成大错了。

一个公司的人事流动是正常的,对一个高明的部门主管来说,当有人走了以后,他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如何通过自己的语言影响力来稳住留下来的人。但是,有很多部门主管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比如,一个公司的部门经理手下有6名职员,有一天,2名职员提出辞职,这位经理感到很不安,他对留下来的4名职员说:“那些精明能干的人都走了,我们的将来可是前途未卜了!”显然,这句话得罪了留下来的4名职员,使部门的气氛更加紧张。

也许这位部门经理对留下来的4名职员并无贬低之意,可是由于他的语言表达不准确了,使这4名职员心理上产生了阴影,在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产生对抗情绪。

一个说话准确的人,总可以准确、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也能够把道理说得清楚、动听,使别人乐意接受。当然,说话能够做到雅俗共赏是最理想的,那将使你拥有更多的听众。但无论如何,为了准确传达你的信息,应尽量不说有歧义的话。

说话要通俗易懂。如果听者不是专家学者,那么说话者应用浅显、平易、朴实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更不可咬文嚼字,故作高深,否则无异于在难为听众。如果听者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那么说话者的语言可以稍微文雅些,让自己的谈吐符合他们的水平。由此可见,准确地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是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基础。

法则2 说话要尊重对方

尊重原则就是说话人所表达的言辞要能尊敬、重视对方,而不能侮辱、歧视、损害对方。尊重原则的把握不仅是言辞表达的要求,而且体现着说话人的品格修养。

汉代徐干的专著《贵言》提出:“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此理。你不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你,结果,彼此都不沟通、合作,显然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90高龄的文艺界老前辈夏衍可以说是尊人的典范,他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身边的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待秘书开门欲出时,夏衍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便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想不到这一句简短的尊重言辞,竟成了他的临终遗言。他在临终前还注意尊重别人,纠正秘书的失误,因为这是他一贯的作风。

尊重原则,在下级对上级、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这些层面,是容易做得到的。但倒过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他们彼此间分明存在着一种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稍不注意,就会表现出不尊重的色彩。这一点,我们应该认真对待。

法则3 说话必须有修养

众所周知,美国出色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的口才很好,事实上,这和他十分重视语言修养有很大关系。早年的富兰克林曾做了一张表,上面列举出各种他所要养成的美德。经过几年的实践力行,富兰克林获得了相当成就。可是,他又找出了一件和谈话艺术有极大关系且应该养成的美德。我们来听听他的自述吧。

我在自我完善的计划里,最初想养成的有十二种美德。但是我一个教徒的朋友,有一天对我说大家都认为我太自傲,原因是我的骄傲常在谈话中吐露。当辩论一个问题时,我不但固执地满足我自以为正确的主张,而且有些轻蔑别人的样子。我听了他这话,立刻就想矫正这种缺点,因而在计划表上的最后一行加了“虚心”这一条。

这样不多久,我发觉改变后的态度使我获益不少。因为事实告诉我,我无论在哪里,若陈述意见时用谦虚的方式,会令对方容易接受;说错了的话,自己也不致受窘了。

在我矫正的过程中,起初的确用了很大的毅力,但后来习惯渐成自然。数十年来恐怕很少有人见过我显露骄傲之态吧!

在我改善这个习惯的过程中,我更能处处注意到谈话的艺术。我时常提醒自己,别去做一个雄辩者,因而我和人谈话时字眼的选择常常变成迟疑,技巧也时常有意愚拙,不过结果是我仍然什么意思都可以表达出来……

言语能力并非人天生的本能,而是后天练习的结果。口才的完善是很长一段时间思想、语言行为、仪态、情绪等各个方面综合磨炼的过程,也是内在修养的过程。

1.尊重他人的意见

言语是人的思想的反映,尊重他人的意见,也就如尊重他这个人。但有些人为使自己的意见突出,引起他人对他谈话价值的充分认同,常自觉不自觉地对他人意见加以贬低、否定,结果引发对方的不满和对抗,不仅自己意见未得到重视,遭到冷落和否定,自己的形象也受到了贬损。有些人在发表己见时,恰恰采取相反的态度,他们会巧妙地从不同角度对已发表的意见加以肯定和褒扬,甚至采取顺势接话、补充发言的方式陈明己见,这样别人就会保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倾听他们的高论,他们的意见圆满发表了,他们的目的也达到了。

2.不与他人抢话争话

自己有真知灼见希望尽快发表出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同样也要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不能在他人侃侃而谈时,硬是打断对方的话头,让自己一吐为快;或者他人正欲发言时,你捷足先登,把别人已到嘴边的话硬是挤回去。发表意见首先应具备的修养就是耐心,待别人充分发表了意见之后,或轮到你的次序时,你再发言也不迟,这不仅不会减轻你发言的分量,还会调动大家的情绪。

3.不说侮辱性话语

说到口才修养,不得不提口德,“德”可以说是口才的灵魂。生活中,有些词语我们应尽可能避而不用,尤其是有关生理特点的胖猪、矮冬瓜、瘸子、聋子,身份卑贱的乞丐、私生子、白痴……

一个注重言语修为的人,自然易于为他人所接受,他的话也就可能被别人认可。“文如其人”是从写作角度说的,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说“言如其人”。

法则4 说话要讲究规矩

说话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规矩。它是指说话人在沟通交际过程中,必须遵守语言规范的要求,不能因为语言表达的混乱、不完整而词不达意,让人不知所云。

语言的规矩主要包括两方面。

1.语音清晰准确

说话人要表达意见,必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让人一听就明,一听就懂。这样,表达才有作用,交际的目的才能实现。

做好下列三个方面,有助于达到语音清晰准确的要求。

第一,与非本方言区的人交谈,最好不要用方言。

我国地域辽阔,方言千差万别。如果都属北方方言区域,交流基本没有问题。而其他区域就有些麻烦,像长沙、南昌、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的人,与外区域的人交谈就大成问题。不仅语音完全不同,甚至连用词也有很大差别,这叫外地人如何明白呢?

第二,遇到容易产生歧义的读音,应予以适当解释。

比如贵州思南人分不清“前”(qian)与“情”(qing)、“建”(jian)与“进”(jin)、“军”(jun)与“娟”(juan)等。一次,一位年纪不轻的思南籍女士介绍身边一位男士说:“这是我的情夫。”其同事吃惊不小:世风竟开化到如此地步!许久才弄明白,是她早已离婚了的前夫。像这类不清晰的发音,如不适当补充、解释,是非常影响交际效果的。

第三,对一些关键字词的发音,尽量说得慢一些,说快了、急了,容易语音含混,让人听不清楚或产生误听。

2.语句通顺明了

语言通顺明了主要指用词前后协调准确、意思完整,不多余、不错乱等。

要做到语句通顺明了,以下两点应该注意:

第一,不生造词语。生造,是指按照自己的意愿杜撰、编造出别人不懂的语词。虽然语词在人民群众的交际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但它的产生应有一定社会基础,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用,为交际区域的群众所接受才行,绝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生造。像前几年出现的“打的”“打工”“撮一顿”“大款”“倒爷”等已被人们熟悉,用于言辞交谈当然可以。但如有人说:“我来迟了,实有抱惭。”这就会让人费解。其“抱惭”就是生造。何不用通俗的“抱歉”或“抱愧”呢?

第二,符合习惯要求。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规矩、风尚,有些虽然从逻辑或语法的角度看并不规范,但既然已经形成,就应当按约定俗成的原则来处理。比如“打”,其词义一为用手或器具撞击物体——打人、打鼓;一为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打官司、打交道;一为制造——打毛衣、打镰刀,等等。但“打的”“打工”“打瞌睡”“打酱油”“打折扣”“打圆场”之“打”,就无上述意义。使用这些词汇时,只能是约定俗成,大家都按习惯办。

由于国别、民族、地域、信仰等差别,习惯要求也不是一致的。表达者需要入乡随俗,使自己的言辞符合接受者的习惯,否则就要出差错、闹笑话。

一个美国人应邀参加一个中国人的婚礼,他觉得新娘很漂亮,便按美国人的习惯,老老实实地向新郎赞美说:“你妻子真漂亮!”新郎基于中国人谦虚的习惯,连忙说:“哪里,哪里。”美国人傻了眼,他想:“怎么?还非得具体指明是哪里漂亮吗?”于是,他仔细说:“眼睛。”见新郎不解地盯着自己,他赶紧补充说:“还有鼻子、嘴唇、眉毛、头发……”

双方都按自己的习惯表达,而忽视了对方的习惯要求,当然要闹笑话了。

法则5 说话也要讲分寸

“分寸”二字无处不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与人说话、交往,还是办事,时时处处都蕴藏着分寸的玄机。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不会把握分寸,就说不好话,办不好事,更不用说愉快地与人交往了。

综观古今,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把说话讲分寸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蜚声海内外的周恩来,他谈话机敏睿智,言辞柔中有刚,就连谈判对手也情不自禁地露出赞许之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称赞周恩来在谈判时“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面前表现得泰然自若,恰得分寸”。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同时在北京揭晓,著名演员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的主角焦裕禄而同获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李雪健在颁奖会上致辞的时候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

李雪健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比,既歌颂了焦裕禄的高尚品质,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话头话尾很有分寸感,给人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什么是“分寸”?从一定意义上说,分寸是一种不偏不倚、可进可退的中庸哲学。但中庸之道的抽象,不足以恰当地表述其中的内涵,而分寸之道,却是一种被形象化了的尺度,更易于让人明确地把握。

通常所说的“掌握火候”“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讲的都是这种“火候”和“分寸”的问题。一方面,话说不到位不行,说不到位,别人可能理解不透,琢磨不出你的真实用意,你提出的想法或要求也不会被人重视和接受,非但事情办不成,也常常不被人瞧得起,这样怎么能换取别人的欣赏与亲善呢?另一方面,话说得太过头也不行,要求太高,言辞太尖刻,让人听了不愉快,觉得你不识大体,不懂规矩,被人敬而远之,也同样无法与人正常交往。

懂得讲话技巧的人,能把一句原本并不十分中听的话,说得让人觉得舒服。有一位著名企业的总裁,当他要属下到他办公室时,从来不说:“你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而是讲:“我在办公室等你!”

中国人办事儿讲人缘,中国人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人缘靠什么来维护?靠的就是嘴上有分寸。一句话说对了,可能扶摇直上,平步青云。而一句话说过了,则可能“一着走错,满盘皆输”,毁掉一生前途。因此,要想立足于社会并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第2章 魅力出于“理”,更出自“礼”

称呼对方时要考虑对方的状况

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忽见一位赶路的老汉,他便在马上高声喊道:“喂!老头儿,这儿离客店还有多远?”老汉回答:“五里!”年轻人策马飞奔,急忙赶路去了。结果一气跑了十多里,仍不见人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年轻人一边想着,一边自言自语道:“五里,五里,什么五里!”猛然,他醒悟过来了,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于是拨转马头往回赶,追上了那位老人,急忙翻身下马,亲热地叫声“老大爷”,话没说完,老人便说:“客店已走过去了,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

这是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它通俗而明白地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讲究礼貌的重要性。“人而无礼,不知其可”,粗俗的言行与得体的礼貌将产生截然相反的交际效果。

和人打交道,总是以称呼开头,它好像是一个见面礼,又好像是进入交往大门的通行证。称呼得体,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交往便有了基础。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快甚至愠怒,致使交往受阻甚至中断。那么,怎样称呼才算得体呢?

1.考虑对方的年龄

见到长者,一定要呼尊称,特别是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比如:“老爷爷”“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师傅”等,不能随便喊“喂”“嗨”“骑车的”“干活的”等,否则会使人讨厌,甚至发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还需注意,看年龄称呼人,要力求准确,否则会闹笑话。比如,看到一位20多岁的妇女就称“大嫂”,可实际上人家还没结婚,这就会使人家不高兴,不如称她“大姐”更合适。

2.考虑对方的身份

有位大学生一次到老师家里请教问题,不巧老师不在家,他的爱人开门迎接,学生当时不知称呼什么为好,脱口说了声“师母”。她感到很难为情,这位学生也意识到有些不妥,因为她也就比这学生大10岁左右。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称呼?要看对方的身份。按身份,老师的爱人当然是“师母”,这是旧称,人家不愿接受。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老师”,不管她是什么职业(或者不知道她从事什么职业)。称呼别人老师含有尊敬对方和谦逊的意思。

3.考虑对方的语言习惯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习俗各异。在说话时,还要注意各地的语言习惯。违背了当地的语言习惯,就可能碰钉子。

几个年轻人结伴去承德旅游,这天他们从避暑山庄出来,想去外八庙,为了抄近路,两个小伙子向一个卖蛋的农家姑娘问路。一个小伙子上前有礼貌地叫了声:“小师傅!”开始这姑娘没有答应,小伙子以为她没听见,又高声叫一声,这下可激怒了这位姑娘,她嘴上也不饶人,气呼呼地说:“回家叫你娘小师傅去!”两个小伙子还算有涵养,压了压火气,没有发作。

本来是有礼貌地问路,反倒挨了一顿骂。这是为什么?后来才知道,当地的农民管和尚、尼姑才称“师傅”,一个大姑娘怎愿意听你称她“小师傅”呢?两个小伙子遭到痛骂也就不奇怪了。

4.考虑自己与对方的亲疏关系

在称呼别人的时候,还要考虑自己与对方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一公司的同事见面时,还是直呼其名显得更亲密无间,否则,见面后一本正经地冠以“同志”“经理”“小姐”之类的称呼,反倒显得疏远了。当然,为了打趣故作“正经”,开个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与多人同时打招呼时,更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关系。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在外交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先后有序更为重要。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招待会上这样称呼:“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种称谓客气、周到而又出言有序的外交家的风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称呼对方的名字一定要亲切

在向人打招呼时,要使对方有一见如故之感,最好的办法就是称呼他的名字。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在交际中最简单、最明显、最重要、最能得到好感的方法,就是记住人家的名字,使他有受到重视的感觉。”

遇见熟人,脱口叫出他的名字,显得自然而亲切。如果叫不出人家的名字,就会感到语塞,交往的大门就不容易打开。和陌生人第一次接触,应先问问“您贵姓?”“您怎样称呼?”。要尽可能在不十分熟悉之前就记住他的名字。否则一旦很熟悉了还叫不出名字,这时再去问“您贵姓”,就有点问不出口了。

许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记住别人名字的多少与交往范围的大小和事业的成败成正比。一个政治家,记住幕僚的名字可博得拥戴;一个管理者,记住下属的名字能指挥自如;一个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可赢得威信;任何一个人,记住他所结识过的人的名字,都会受到对方的喜爱。这是因为,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记住他的名字,是尊重他的最简单的表示。

说话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

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一定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别小看这些礼貌用语的作用,每个人听到这种有礼貌的话都会为之所动,都会报以友善的回应。

见面时的礼貌用语

两人见面说:你好;您好

回敬时说:你好;您好

初次见面说:久仰

回敬时说:久仰

久别重逢说:久违;别来无恙

回敬时说:好久不见

探望时的礼貌用语

看望他人说:拜访

回敬时说:别客气

客人来到说:欢迎;请进

回敬时说:打扰

招待远客:洗尘;接风

回敬时说:不必

贵客亲临说:惠顾;光临;驾临;莅临;俯就;赏光

回敬时说:恭敬不如从命

陪同客人说:奉陪

回敬时说:不客气

中途离去说:失陪

回敬时说:请便

客人归去说:承蒙款待;告辞

回敬时说:怠慢;招待不周;失敬

送客出门说:慢走;走好

回敬时说:留步

与客握别说:再见;有空常来

回敬时说:再见

馈赠时的礼貌用语

受人之赐说:谢谢;感谢;破费;费心

回敬时说:不谢;不客气;应该的;笑纳;不成敬意

谢人帮助说:有劳;劳驾;多谢

回敬时说:不谢;不客气;举手之劳

感德难忘说:铭刻在心;永世难忘

回敬时说:不必;不必挂心

知恩必报说:来日必报

回敬时说:不敢当;不必

赐教时的礼貌用语

请人改稿说:斧正;雅正

回敬时说:班门弄斧

请人解惑说:指导;赐教;指点迷津

回敬时说:共商;商量

受人教导说: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回敬时说:过奖

求人办事说:拜托;请多关照;请多费心

回敬时说:应该的;照办;不麻烦

向人提要求说:恳请;恳求

回敬时说:尽力;效劳

请人原谅说:海涵;包涵;海量;抱歉

回敬时说:好说;没关系

自提意见:浅见;肤见

回敬时说:高见

祝贺时的礼貌用语

贺人荣归说:锦旋;凯旋;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回敬时说:过奖

贺人生日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大寿;寿诞

回敬时说:何劳挂齿;多谢

贺人年高说:德高望重

回敬时说:年老无用

贺人喜庆说:恭喜

回敬时说:同喜;谢谢

询问时的礼貌用语

询问姓名说:贵姓;尊姓大名

询问年龄说:贵庚;高寿

询问职业和工作说:高就;供职

尊称与谦称

称对方:您;仁兄;贤弟

称自己:鄙人;在下;本人

称对方父亲:令尊

称对方母亲:令堂

称对方儿子:令郎

称对方女儿:令爱

称自己父亲:家父;家严

称自己母亲:家母;家慈

称自己兄弟:家兄;家弟;舍弟

称自己儿子:小儿;犬儿

称自己女儿:小女

称自己丈夫:外子

称自己妻子:内人;内子

雅称

胖:富态;丰满;丰腴

瘦:苗条;纤细;清秀

高:高挑

矮:小巧;短小精悍

生病:欠安;贵恙

死:仙逝;去世;辞世

说话要讲究以礼待人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谁要是遭到他人言辞上的污蔑和攻击,也都会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还击和自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矛盾,也大多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要学会说话,首先在言辞上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做到以礼待人。语言上的以礼待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嘴巴干净,不说脏话

脏话最容易把人激怒,人只要一发怒,谈话就难以进行。所以,与他人谈话时,一定要在嘴巴上放个“哨兵”,切忌让“他妈的”“你小子”“笨蛋”等有损对方人格的脏话溜出口。

2.注重尊严,不揭人短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别揭短。寻错揭短也是话不投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抓住别人的一点过错、短处不放,数落、埋怨、搞批判,怎能有良好的交谈效果呢?

3.控制情绪,不说气话

无论是对熟人还是陌生人,无论是对老还是少,带有严重情绪的话尤其是气话,不管在何种场合,都是让对方难以接受的。对方不是当即与你吵起来,就是拔脚就走或闭口不言。所以,我们在交谈时,千万不要带有丝毫的不满情绪,更不能说气话。倘若对方生气时,我们也应在语言上给予劝慰。

4.友好热情,不揭隐私

隐私是指人们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事,这种事人皆有之。对方不愿告人的事,你给公开了,这是对对方人格最大的不尊重,也最容易伤害对方的心。

5.平等相待,不打官腔

不要以为自己的职务比对方高,或者认为“真理”在自己这方,因此在与对方交往时,拖腔带调,哼哼哈哈,甚至以势压人。而应把自己摆在与对方同等的位置上,以商讨的口气,温和的语调,用容易被对方接受的言辞与对方交谈。

6.相容与共,不争强胜

争强好胜并非总是坏事,在工作中,争强好胜是应该被鼓励的,是人有进取心和上进心的表现。但在交谈中争强好胜就不太妙了,往往会把交谈变成争辩,争辩发展为抬杠,最终导致强词夺理,甚至是人身攻击。争强好胜在年轻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7.主动检讨,不说空话

主动地、实事求是地检讨自己的过错,求得对方的谅解,是尊重对方人格的一种最实际的表现。同时也能唤起对方的同情之心,继而作出友好的表示。

8.真诚相见,不说假话

赤诚相见说实话,道真情,是求得对方帮助的一个有效方法。因此,一定要以心换心,说真话,讲实话,切忌用假言假语或花言巧语来欺骗对方。

说话举止与表情上的礼貌要求

说话风度是一个人说话时的言谈举止与表情的综合体现。它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情操、气质、性格、知识、感情等综合性的外部表现。注意把握下面这些问题,你便可以成为一个有风度的人。

表情自然,态度安详

不少人在众人面前说话时容易怯场。首先是呼吸不正常,这样就无法说好话。说话时呼吸紊乱,氧气的吸入就会减少,势必影响大脑的正常工作。

说话时是按下列程序发生不正常情况的:怯场一呼吸紊乱一头脑反应迟钝一说支离破碎的话。调整呼吸会使这一情况恢复正常。

说话前深呼吸,使全身处于松弛状态,在吐气时稍微加一点力气,这样一来,心就踏实了。同时,作出有意识的笑的状态也可保持镇定。笑的时候,吐气中加入力气。笑对于缓和全身的紧张状态有很好的作用,笑能调整呼吸,还能使头脑的反应灵活。

神态专注,注意倾听

交谈一般是由双方进行的,而每一方都担负着两个任务:说和听。你的“说”是为了对方的“听”,你的“听”又促成了对方的“说”。

但是我们周围的许多人在与人交谈时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顾不上听对方说了些什么,或是匆匆忙忙地打断别人讲话,或是心不在焉地听别人谈话,或是断章取义地对待别人谈话,或是滔滔不绝地大吹大擂。

很明显,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你若能耐心地听对方倾诉,这等于告诉对方“你说的东西很有意义”“你是一个我喜欢交往的人”。无形中,对方的自尊得到了满足。于是,对方对听者就会产生一个感情上的飞跃。彼此心灵间的交流使双方的感情距离缩短了。

说话可适当做些手势,但不要过大,更不能手舞足蹈。交谈双方距离不宜太远,也不宜太近,要根据双方关系的亲密程度而定。

声音适度,语速适中

当你与人交谈时,声音是一个要注意的问题。

(1)你说话是否太快?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说话像放连珠炮。有的快而清楚,有的快而不清楚,让人听了以后不知所云。因此说话时声音要清楚,快慢要适度。

(2)你说话的声音太响吗?在嘈杂的公共场所提高声音是不得已,但绝不适合平常环境。在日常交往中,太高的声音会使人感到难堪。除非对方听力不佳,你说话时要记住,说话声音不能太大。

抑扬顿挫,这是调节声音大小强弱的方法。若想你的话语如同音乐一般动听,切记在应快时要快,应高时要高,应缓时要缓,应低沉时要低沉。毫无节奏的说话,是最易使听者疲倦的。

辅以身体语言,加入多人谈话

与没有反应的人说话如同对着木偶人谈话一样,使讲话人兴趣索然。适当地做些手势等动作,可提高谈话者的兴致。交谈中的反馈方式,包括眼神的交流、点头示意、手势以及显得轻松而有礼貌的表情、姿势等。

加入别人的谈话,要先打招呼。若是恰遇对方在个别谈话,就不要凑前旁听。若要插话,最好待别人把话说完。别人与自己主动说话,应乐于应答。有第三者参与谈话时,应以握手、点头或微笑表示欢迎。交谈中有事要离开,应向对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交谈现场超过三人时,应不时与在场所有人攀谈几句,不要只与某个人谈,或只谈两人知道的事情而冷落第三者。如果所谈问题不想让别人知道,则应另找合适的场所。

结束说话时你不可不知的礼貌

人们在交谈中往往容易陷入这样的误区,许多人都非常重视开头,但却忽视了结尾。其实,用怎样的方式结束谈话十分重要。比如,一方没说完话,对方就不愿听了,怎么结束?两人在交谈中争得面红耳赤,又各不相让,如何结束?两人谈兴正浓,而客观条件又不容许再谈下去,又应该怎样结束?

一次交谈,欲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就要有一个很好的结尾。那么,怎样结束谈话,才能给人留下难忘、美好的印象呢?

1.切忌在双方热烈讨论某一问题时,突然将对话结束,这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如果一时出现僵持的局面,应设法把话题转变,一旦气氛缓和就应赶紧收场。

2.不要勉强把话拖长。当发现谈话的内容已渐枯竭时,就应马上道别。否则,会给对方留下言语无味的印象。

3.要小心留意对方的暗示。当对方对谈话失去兴趣时,可能会利用“身体语言”作出希望结束谈话的暗示。比如,有意地看看手表,或频繁地改变坐姿,或游目四顾、心神不安。遇到这些情况,最好知趣地结束谈话。

4.要把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在准备结束谈话之前,先预定一段时间,以便从容地停止。突然结束,匆匆忙忙地离开,会给人粗鲁无礼的印象。

5.在有些交谈结束时,说一些名人格言、富有哲理的话,或是美好祝愿的话,往往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6.最后的印象往往比较深刻,会长期停留在对方的脑海之中,因此笑容是结束谈话的最佳句号。

§§§第3章 说话是一场带给耳朵的盛宴

有效掌握说话的节奏

一个人说话的节奏,取决于说话的内容和交谈的语境,节奏要靠起伏的思绪遣词造句,靠波动的情感多层衍进。因此,要想说话节奏得当就应该做到快慢有素。适当的节奏,有助于表情达意,使语言富于韵律的美感,加强语言的感染力。

口才出色的人,就像一个出色的钢琴家,将语言的节奏当做钢琴的琴键,弹奏出一曲动人心弦的“高山流水”。

下面几种语言节奏较为常用,若能有效地掌握,也能起到打动人心的效果。

1.凝重型

这种节奏听来一字千钧,句句着力。声音适中,语速适当,既不高亢,也不显低沉,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滑不促。用于发表议论和某些语重心长的劝说、抒发感情。

2.轻快型

轻快型节奏是最常见的,多扬少抑,听来不吃力。日常性的对话、一般性的辩论,都可以使用这类型的节奏。

3.高亢型

高亢的节奏能产生威武雄壮的效果。声音偏高,起伏较大,语气昂扬,语势多上行。用于鼓动性强的演说,或叙述一件重大的事件,宣布重要决定及使人激动的事。

4.紧张型

紧张型节奏,往往显示迫切、紧急的心情。声音不一定很高,但语速较快,句中不延长停顿。用于重要情况的汇报,必须立即加以澄清的事实申辩等。

5.低沉型

这种节奏具有低缓、沉闷的效果。语速偏慢,语气压抑,语势多下行。用于悲剧色彩的事件叙述,或慰问、怀念等。

6.舒缓型

舒缓型节奏,是一种稳重、舒展的表达方式。声音不高也不低,语速从容,既不急促,也不大起大伏。说明性、解释性的叙述,学术探讨等宜用这种节奏。

以上6种节奏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但又互相渗透,有主有辅,只有适当把握,才能显示出技巧的内在力量。而有些人对语言的节奏毫不留意,常犯8大禁忌:

一是连篇累牍、语无伦次、无的放矢、文不对题的废话。

二是颠三倒四、七拼八凑、文理不通、是非混淆的胡话。

三是荒谬绝伦、子虚乌有、装腔作势、故作高深的玄话。

四是滥用辞藻、自鸣得意、吟风弄月、华而不实的俏话。

五是牵强附会、大言不惭、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混话。

六是张冠李戴、不着边际、平淡乏味、冗词赘句的空话。

七是言不及义、陈词滥调、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套话。

八是无中生有、低级趣味、风花雪月、斗鸡走狗的俗话。

一个讲话缺乏节奏感的人,其谈话让人感觉平淡呆板。而一个讲起话来节奏感强的人,语言抑扬顿挫,必然会对听众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说,语言节奏不仅是说话者感情的表露,更是其思想水平和涵养的体现。

说话流畅才能更好听

没有人不想拥有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呢?造成语言不流畅的原因很多,比如口讷、口吃、思维逻辑混乱等,只要我们掌握了造成这些障碍的根本原因,就可以消除这些阻碍,使说话流畅起来。

1.口讷

不少人在人前讲话十分费力,说出话来结结巴巴,正如俗话所说:“茶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这种现象叫做“口讷”。

口讷的人多属于羞怯型。他们过分注意别人的评价,过分注意自己言语的细节,对自己的失误尤其敏感。这种太强的患失意识,往往干扰语言的流畅表达,造成表达的困难。你越是集中精力注意自己说话的动作,嘴就越发紧张得不听使唤。

口讷的毛病是能够矫正的。比如平日说话时尽量保持冷静,放慢速度,等一句完整的话想妥了再张口;坚持练习朗诵,最好找一些上口、易记、接近日常用语的优秀散文作品,经仔细玩味后反复朗读,直到背诵如流为止。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可以丰富口语词汇和表现力,而且能养成言语流畅、出口成章的习惯;多参加歌唱、演讲等活动,多出头露面,以克服羞怯心理。

2.口吃

口吃又叫“结巴”,就是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有些人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会出现“口吃”的情形。

要想治愈“口吃”,除药物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去除自身的心理障碍。要努力创造条件,不断变换方式,消除自卑心理,培养说话的兴趣。另外,要有意识地说一些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因为人们对日常生活大都感受真切,这样会增强说话的信心。另外,有口吃的人不能消极地一味依靠外部力量,还要不断地训练自己。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就是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这个缺陷,他常常朗诵、慢读课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嘴形和舌根部位,最后他成了一个著名的政治家、演说家。只要坚持不懈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一定会产生好的效果。

3.思维逻辑混乱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由于缺乏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又不注意逻辑思维的训练,导致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条理不清,逻辑混乱。这种词不达意的言语,不但使对方听着吃力,而且会阻碍交往的进程和深度,影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要纠正这个毛病,应努力做到:

(1)多学习,勤实践。

除了看一些必要的语法、修辞和逻辑方面的书籍外,报纸杂志上的好文章也在学习之列。多看多读能培养语感,加强对语言的控制力;另外,平时应注意语言实践,多听、多说、多练,这样能够提高语言的丰富性、逻辑性。

(2)有准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话前,特别是在叙述一件复杂的事情或者阐述某个观点,或者驳斥某种论调前,最好先在脑子里打一遍“草稿”,先思考后表达。分层次,讲条理,会使言语的逻辑性大大提高。而对那些可长可短的话题,要力求短,对可有可无的铺垫话语,则尽量不说。

语言的逻辑性,来自于缜密的思考。这就需要把握问题的前因后果,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并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自己的意见,使人心悦诚服。

(3)克服紧张、焦虑、恐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谈话时态度沉着、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就会使语言自然亲切,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观点。

总之,要增强自己口头表达的逻辑能力,应注重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在谈话过程中发现漏洞,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另外,要做到语言流畅,就应尽量避免下列现象:

1.口齿不清

这里指功能正常而“口齿不清”者,这种现象是与过去缺乏训练有关。在口语表述时心里一紧张,加之原本不习惯朗声说话,结果难免口齿不清了。这种情况要纠正不太困难,只要有意识地加强朗声阅读和当众表述的训练即可。

2.表述散漫

其特点是表述时把握不住中心,东拉西扯,而且越说越远,甚至到后来连自己都不知道最初的话题是什么了。

3.语不连贯

同一话题有时可看做几个子话题和分话题,话题的完整表述应该由各个分话题的完整表述综合而成。而“不连贯”性则表现为多个分话题表述得不完整。

4.赘语过多

赘语词占据了表述时间,因此会干扰信息的交流。

学会使用不同的语气

语气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有其特定的稳定性,一般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我们不能用大声吼气来抒发自己的柔情蜜意,也不能用粗声粗气来称赞别人,更不能用恶声恶气来表现激动的心情,否则我们将不能正确地表达我们的本意,甚至还会招致麻烦和痛苦。由此可见,在说话时,我们一定要遵循声和气的语义特点,运用适当的语气。

1.慷慨激昂的语气

慷慨激昂的语气给人以气壮山河之感,其酣畅磅礴的气势将增强语言的震撼力。

2.抑扬顿挫的语气

是指句子里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同样一句话,语调升降变化和轻重缓急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可能不同,甚至会截然相反。抑扬顿挫可以加强语气,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打动他们的心弦。

3.平和舒缓的语气

我们有时置身于某些特定的场合中,说话不宜高声喧哗、慷慨激昂,需要用平和缓慢的语气,起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所有使用有声语言的场合,都离不开语气。若想成为一个说话富有感染力的人,就一定要熟练掌握驾驭语气的能力。

1.注意谈话的场合

一般而言,较大的场合要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速,使语势呈一定幅度上扬,以突出重点。反之,小场合则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紧凑词语,使语势呈下降趋向。不同的场合要懂得运用不同的语气,比如,论辩的场合和对话的场合,严肃的场合和轻松的场合,安静的场合和嘈杂的场合,等等,都应该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语气。

2.用语气影响听者的情绪

语气能够影响听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如喜悦的语气能带给对方喜悦之情,愤怒的语气则会引发对方的愤怒之意,埋怨的语气会使对方心生不满,生硬的语气会使对方有不悦之感,等等。

在口语表达过程中,语气的变化不仅可以反映讲话者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还可以展示说话内容的逻辑性和形象性。据说意大利一位演员用悲怆的语气朗诵阿拉伯数字,听者竟进入悲剧的氛围而凄然泪下;而我国著名演员赵丹朗诵菜谱则能像朗诵诗歌般优美动人。由此可见,语气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顺畅,在表情达意方面,有时甚至超过语言本身。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语气,让口语真正显得声情并茂、充满生机。

适时停顿非常有必要

在语言表述中,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在声音上的间断称为停顿。说话时如果不注意停顿,就不能很好地传情达意;如果停顿得不恰当,则可能造成表意的错误。因此,恰当地处理语言交流中的停顿,不仅是表达说话意图的需要,而且也是增强语言表现力和精确性的需要。

论辩中巧妙地运用停顿,能使表达新意顿增,有出人意料之功效。

有一次,周恩来与谈判对手论辩。在他义正词严的雄辩面前,对方理屈词穷,进而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叫嚷说同他讲理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听后灵机一动,随口接着说:“对!牛弹琴!”

如此一答,同样文字,不同内容,巧妙地把敌方的恶意攻击化作了对他们自身的嘲讽。

在一般情况下,停顿可分为以下4种:

1.逻辑停顿

文字语言中有标点的地方一般需要停顿,但在一个句子中间,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揭示语言的内在联系,可根据文意,合理地划分词组,做一些适当的停顿。词组之间的停顿千变万化,是停是连还须以表意准确清晰为出发点,作出适当的选择。

2.语法停顿

标点符号是语句停顿的主要依据。不同的标点符号其停顿的时间、方式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最长,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的时间次之,逗号、分号、冒号再次之,顿号的停顿时间最短。

3.感情停顿

也称“心理停顿”,是为了表达语言蕴涵的某种感情或心理状态所采取的停顿。恰当地运用感情停顿,可使悲痛、激动、紧张、疑虑、沉吟、回忆、思索、想象等各种感情和心理状态的表达更加准确。感情停顿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语言表达技巧,它能充分展现“潜台词”的魅力,使听众从“停顿”中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和难以言表的感情,从而使语言更加生动。

4.生理停顿

即停下来换口气,一般来说,生理停顿是与以上3种停顿结合在一起进行的。这种停顿必须服从语法、逻辑和事态的需要,一般不单独进行。

要掌握停顿艺术,还要把握停顿的疏密长短和停顿的气息处理。

停顿的气息处理,必须根据语言的内容合理控制,有时急停,有时徐停,有时强停,有时弱停。这种气息强弱急缓的变化,是停顿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

要进行停顿训练,就要从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生理停顿等概念的理解和各种标点如何停顿方法的介绍开始进行,逐步深入到个体语言现象的分析,归纳出语流中的间隙停顿的规律。

有活力的声音才最美

作为听众,谁不喜欢听有活力的声音?一个声音有活力的说话者能获得更多的认同和共鸣。比如,响亮而生机勃勃的声音给人以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之感,每个人都喜欢听。当你向某人传递信息、劝说他人时,这一点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当你说话时,你的情绪、表情同说话的内容一样,会带动和感染听众。

要使自己的声音充满活力,则要注意重音,即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把重要的音、句或语意强调说出,使思想感情表现得清楚明晰,以引起听者留意并加深他们的印象。说话的声音不可千篇一律,而要通过轻重抑扬来恰到好处地进行表达。

当你情绪激动,如生气、激愤、违抗命令时,你的辅助肌肉就必须多费力量,因此绝不该提高音调。你的声音在情绪激动时是否易于变尖?那么请练下列句子,记住每说到一个你希望强调的字眼,一定要从心底予以额外的辅助力量,要是你无法强调,不妨试着拍击桌子!以深具信念、挑衅、愤怒、烦闷、喧闹、权威、命令等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说。

(1)我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2)身为一个泱泱大国的子民,我们该因此庆幸,并要求应得的权利!

(3)在此种情形下,需要坚强的意志、勇敢的心灵、恒久的信心及坚定的双手!

(4)我们独力奋战,但却非仅仅为己而战。

(5)我们需要梦想家、思想家、实行家——我们需要你!

(6)我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行动,且我的行动绝对不负于我的良心、我的国家及上帝。

声音色彩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声音色彩与感情色彩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当人心情愉快时,声音是明朗的;而抑郁不欢时,声音就较黯淡。若没有这种对应关系,就不可能用声音传递情感信息,也就无法引起对方情感上的共鸣。但在运用声音色彩进行表达时,却不能采用简单的“对号入座”的办法,即见喜用喜声,见怒用怒声。这是因为,声音色彩只不过是感情色彩的外部体现,如果失去了感情的运动变化,声音色彩便没有内在依据,声音就失去了活力,成了空洞僵滞的东西。感情色彩的变化丰富细致,因而与它相适应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也必须是生动丰富的。

控制自己说话的音量

适当的音量是展示口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与别人交谈时,千万不可忽视了自己的声音大小。

除了在特殊场合下,如火车、飞机上,或者在机器轰鸣的工厂里,不得已需要提高音量说话以外,平时没有必要大声说话。试想四周一片宁静,或树下谈心,或围炉叙旧,高声谈话是如何煞风景啊!在客厅里,过高的声音会使主人讨厌;在公共地方,同伴更会觉得难堪。

苏珊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最关心和留意客户的销售问题,并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但她的声音却让人听来讨厌,那尖叫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孩发出的叫声。她的老板私下说:“我很想提升她,但她的声音又尖又孩子气,让人感到她说的话缺乏认真。我不得不找一个声音听来成熟果断的人来担任此职。”

显然,苏珊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音量不合适而失去了提升的机会。

有时,当我们想使自己的话题引起他人兴趣时,便会提高自己的音量。有时,为了获得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又会故意降低音量。但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在自身音量的上下限之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

查理是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投资研究部门经理。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表现得异常活跃和激动,为了让大家听到他所说的话,他总是大声叫喊。每当他打电话时,隔几个办公室也能听清他所说的每一句话。同事们对他的这种行为感到迷惑不解。

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语言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与声音的大小是两回事。

演讲中音量的高低是否恰当、适度,影响着表情达意的准确程度,左右着听众的听觉感受、精神状态,甚至关系到整个演讲的成败。缺乏经验的演讲者在这方面往往认识不足,有人气如牛,声如雷;又有人有气无力,声音出不来;还有人忽而大声,忽而小声,一下提高音量,一下压低嗓音,让人弄不清他的用意。

对于音量的控制还有一个妙用:运用音量的变化来吸引听众。

人们常说:“会议中,大声疾呼才是胜利者。”这是因为声音大,具有扰乱对方说话的作用。

那么,向来声大如雷的人,如果突然变得轻声细语,会带给对方何种反应呢?一般而言,“轻声细语”让人联想到悄悄话或秘密。因此,当对方忽然降低音量时,即使不是重要内容,也会让人自然而然去细听话中内容。

一次,某企业因发电影票问题,引起员工不满。有几个人怒气冲冲地来到会务组兴师问罪。会务组组长确实是语言老手,他向对方解释时的声音越来越小,嘴巴也越来越靠近对方的耳朵,最后简直就是贴在对方的耳朵上说悄悄话。对方的脸色也由阴转多云,之后多云转晴。最后,组长拍拍对方的肩膀,亲热地问了一句:“明白了吧?”对方点了点头,微笑着告辞了。事后,有人询问组长:“组长,您跟他说了些什么,这么见效?”组长的回答令人大吃一惊:“其实我什么也没说!”“那对方为什么消了怒气呢?”“我跟他说话的方式使他消了气。”

愈是大声疾呼,其接踵而来的轻声细语也愈具效果,说明两者间有相辅相成的效果。因此,在会话中想领先一着,最好是音量大小配合。简单地说,先以大声疾呼来威吓对方,再以轻声细语来吸引对方的注意。把威吓与引起注意的效果交替使用,利用两者间的差距,让对方在大声疾呼和轻声细语中疲于奔命,从而乱了阵脚。

同类推荐
  • 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马云的14堂心理能量课

    在中国,有人比马云聪明,更多的人拥有比马云创业时丰足的资金,但是却极少有人能取得马云这样辉煌的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犹豫和畏惧,他们从没有像马云那样在艰难的环境中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在艰难的世界里全力以赴》为读者献上马云最正面、最积极的人生能量课。
  •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最让孩子受益成长的故事(青少年阅读故事书系)

    其实在人生旅途中,支持你内心世界的,常常是一两句素朴、简单的话而已。而在人生成长的阶段,又难免会遇见一些迷茫、失落、困惑的时刻。孩子们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教导,需要家庭里父母的细心呵护,但更需要一本经典的好书做指导。这是一本伟大的成长故事书。所汇集的经典故事都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是人类精神成长的最高境界。
  • 感悟生命的可贵

    感悟生命的可贵

    本书精选了39篇有关身心健康的故事。本套作品是我们为你端上的热喷喷的心灵鸡汤,滋润你的融融情感,浇灌你开满人生道路的朵朵鲜花。它是我们的心灵之源流,智慧之宝典,更是我们无数人士的心灵结晶。品味着故事的甘醇,感悟着心灵的交融,一股涓涓的清泉流淌过心田,在这雨露阳光的滋润中我们顿时感到了心灵成长的力量!
  • 名媛晋升术:职场女性晋升的10堂课

    名媛晋升术:职场女性晋升的10堂课

    本书既精选了一些典型的职场名人案例,也有普通女性的职场故事,同时还为读者提供了工作实践中的具体行动方法。
  • 名人的交友之道

    名人的交友之道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历史命题,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尤其是他们的人文学者,进行长期、艰难的心血智慧投入的伟大工程。中国精神的博大精深而又生机蓬勃的现代体系,建立它的特质和内在逻辑,它的品格和气度,它的价值观和范畴,它的理论积累和运行机制,这些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有关人的素质、情趣、价值追求、终极关怀、精神家园和人生设定的工程。可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化是我们的生命,以及外延如平原、山脉、湖泊、河流这些构成我们存在空间的核心。这种诗一般的语言深处,蕴含着历史的理性,读来有一种深邃厚重之感。
热门推荐
  • 爱让我们宿命相连

    爱让我们宿命相连

    一场生离死别带来了一段誓死守护的爱情故事……一个为了爱情,一个为了报恩,同一具躯体,承载着两个灵魂。当她爱上萧寒安的那一刻,也就成了魏以山灵魂脱体的那一天。知道真相的她,该如何选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迈向最强之路

    迈向最强之路

    张川,穿越大军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原本连成为主角的资质都没有,不会魔法,没有异能,身体素质更是烂到极点,虽然苦练拳法励志成为一名真正的强者,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别人一个霸气侧露他就会吓得摔倒在地,原本这一世他也会默默无闻地度过,直到有一天他傍上了一位看起来非常厉害的魔女,在其威逼利诱下将明显走错了片场的某个道具整个吞下之后,化身为让人谈之色变的哥斯拉(雾这只是一个抱大腿的死宅和色气度满满的女主角之间的故事
  • 武道沧桑:宋代军事训练研究

    武道沧桑:宋代军事训练研究

    本书研究了宋代之前军事训练发展概况、宋代军事训练的时代特征、宋代步兵训练、宋代骑兵训练、宋代水军训练、宋代协同作战训练等内容。
  • 亡者童眼:大头娃娃,凶画诡事录(新惊魂六计)

    亡者童眼:大头娃娃,凶画诡事录(新惊魂六计)

    汇集当前都市公寓最可怕、最扑朔迷离的故事,不到最后一秒,你一定无法知晓真相。瞧,游走在噩梦边缘,令人窒息的惧意正在蔓延着……夜半三更,谁的高跟鞋在雾巷阁楼响起?扎纸刘、定风猴、血风扇、财神咒……谁在谋杀我们的似水年华?凶画降临,所有诡事绘出人间丑恶。
  • 曹操全传

    曹操全传

    曹操,字孟德,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成为曹腾养子而改姓并继承侯爵。曹操一生从陈留起兵到洛阳逝世,奋战30余年,参加大小战役近50余次,消灭了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代表了东汉末年的文风,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庭”。曹操一生有诸多作品,为众人称道的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很多诗文表现了他指点江山、壮怀:激烈的高远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 exo之最闪耀的星

    exo之最闪耀的星

    EXO和两个姐妹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敬请期待
  • 大神请帮忙

    大神请帮忙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当某女被某贱男无敌的洗白之后,她决定洗心革面,走上贱贱康康之路······恩,抱大腿是个好选择,特别是···某大神的大腿!***********************有网游,有现实,女主具有屌丝品质,经常神经性抽搐。喜欢就给俺收个藏,推个荐,打个赏,留个言吧~~
  • 奇术老师

    奇术老师

    新书【金鳞岂是池中物】已经上传,这是一部让大家爽到爆的小说,有直通车,大家可以去收藏、推荐、
  • 魔法少女的奇幻冒险

    魔法少女的奇幻冒险

    她,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却,因为朋友们的归来得知自己不是人类的真相,并开始了奇幻的冒险……
  • 错欢错爱:总裁大人坏透了

    错欢错爱:总裁大人坏透了

    为为帮好友的忙去接近那个男人,却不料把自己给卖了。再次相遇,却看到她出现在他父亲的房间,结果被他误会是想篡位的小三。“女人,我告诉你,想当我妈,你还嫩了点!”他无情的讽刺她。“抱歉,我也没兴趣有你这么个大儿子,”她微笑从容。一次意外,她被送到他面前。“女人你的胃口好大,睡过我父亲,又来睡我,你不恶心,我都嫌脏!”她苦涩一笑不解释。她于他是污不堪言,而他却不知,由始至终,她只是他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