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1100000031

第31章 魏晋至隋唐五代:(下)(3)

汉承秦制,专制国家操纵对臣民的生杀予夺之权,法禁复仇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宗法传统很快就在封建制的庞大躯体内找到新的生长点,封建宗法制粉墨登场,复仇观念得到新的权力和理论支撑。儒家将作为原始心态孑遗和个体情感冲动的复仇意识与传统宗法制度相结合,赋予复仇以亲情孝道的伦理内核和肯定性的道德评价。儒学的独尊,礼对法的干预,法向礼的屈从,更使复仇者赢得了合法的道义依据。唐代荀悦云:“复仇者,义也”,直到王夫之还认为:“父受诛,子雠焉,非法也;父不受诛,子弗雠焉,非心也。”所以有学者认为:“儒家伦理重视复仇,因为有时这是完成孝道所不能或缺者。”

儒家的亲亲、尊尊原则是复仇制度的伦理基础。按照儒家的宗法伦理,五伦亲疏等差观念决定了报仇责任轻重缓急的不同。

五伦之中,君最尊,父最亲,所以,《公羊传?隐公十一年》上说:“君弑,臣不讨贼,非臣也。子不复仇,非子也”,《礼记》云:“父之仇弗与共戴天”。若居父母仇未报,则“寝苫枕块,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复仇的主导动机是尽孝,复仇成为尽孝的极至。儒家带有强烈宗法家族主义色彩的复仇观,奠定了复仇意识作为传统文化心态有机组成部分的根基。

儒家的宗法伦理观念为社会心理所普遍接受认同,复仇意识深入民心,复仇之风甚嚣尘上,“俗称豪健,虽有怯弱犹勉而行之”,“人相杀伤,虽已伏法,而私仇怨结,子孙相报,后忿深前,至于灭户殄业”,以至于汉人把“怨仇相残”列为汉代百姓七大死亡原因之第五。汉章帝建初年间,有孝子为复父仇而杀人,章帝免去其死刑而予以宽大,以后发生的类似案件,均依此从轻发落,并由此而形成一个正式的法律——轻侮法。轻侮法的实施,使正在蔓延兴盛的复仇风气愈发不可遏制,“‘轻侮’之比,寝以繁滋,至有四五百科,转相顾望,弥复增甚”,和帝时不得不诏令废止此法,恢复杀人者死之旧制。

二、法律对复仇的禁止和纵容:礼与法的冲突

在诸多的复仇案件中,为父复仇作为礼法冲突的焦点,是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种。据统计,汉代已知的为父复仇的有26例,男子所为22例,女子所为4例,其中最有名的却是赵娥的故事。赵娥杀死父仇后诣县自首,在守尉预备弃官解绶而释放她的情况下,她却执意不肯贪生以负朝廷,“偷生以枉国法”,情愿为“肃明王法”而“陨身朝市”。礼与法的冲突开始凸显。

连卑微民女也深知复仇与国法的不相容,可见汉代法律是绝对禁止此类行为的。以后列朝也多次为此颁布诏书,屡加严禁。

如曹操、魏文帝、梁武帝都曾诏令禁止复仇,魏律对于复仇的处罚重至诛族,北魏律对于复仇者的处罚更严酷,诛及宗族和邻伍。除元律外,唐宋以后的法律也都严禁复仇。明、清律稍加变通,祖父母、父母为人所杀后,若子孙出于激忿而立即将凶手杀死,则无罪;若事过境迁再杀仇人,则要论罪杖六十。总之,在生杀权操于主权的封建君主专制下,“国家设法,焉得容此?”禁止私人蔑弃国法、擅自杀人复仇乃是各朝政府必然和一贯的选择。

严惩私自复仇,是法律禁止复仇的积极方面。另一方面,还通过法律手段消极地从各方面防范复仇事件的发生,以回避孝道与国法的矛盾。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杀人移乡”避仇的规定。这个规定主要是针对已经伏法的凶手,虽然国法已伸,私恨已泄,但若有幸遇上大赦,惟恐被害人家属于心不甘,为避免再度复仇,遂制定此法。移乡避仇与周代“调人”所司显然是一脉相传的。另外,自秦汉至清代,对复仇均有种种限制条件,力图使之回归并遵循公正的原则,同时把生杀之权牢牢地把握在国家手里,如“人君诛其臣民无报复之理”是两千年封建社会复仇制度中不可动摇的原则。

又如“杀人而义”、“父受诛”,既父获罪该杀,子不得复仇;过失杀人,不得复仇;已受国法制裁、逢赦免者不得复仇;复仇对象只限于仇人本身,不能滥杀无辜,等等。

既然历朝政府都三令五申禁止复仇,甚至对复仇者严加惩处,为何人们依然对此置若罔闻,收不到杀一儆百的实效呢?

这是因为,首先,最主要的是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宗法制国家。按照儒家传统的道德观念,为成仁可以杀身,为取义不惜舍生,“孝”为仁义之首,百行之先,若对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视而不见,则何以为人?何以面对列族列宗?

何以有面目立足于世?若不为被人所杀的父母复仇伸冤而荀且偷生,则不但于情于理所不容,而且为世人所谴责和不齿。在这种情况下,有父母仇者除了为报仇雪恨而以身试法、为成全孝道而牺牲自己的身家性命外,别无选择。其次,在以孝治天下的社会氛围下,为行孝道而置个人生死安危于度外,这就使复仇行为本身染上了一抹悲壮、亮丽的色彩,“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因而极易博得舆论的同情和赞誉,甚至获得执法者的矜怜和宽宥,更何况在许多执法者看来,“杀一罪人,未足弘宪;活一孝子,实广风德。”另外,作为人类最具恒常性质的恩怨情感纠葛,血亲复仇意识中正义对邪恶的无畏讨伐,经过先秦儒家的伦理定位和理性阐释,逐步酝酿产生了以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为表现模式的复仇主义文学主题。对邪恶的鞭挞,对正义的向往,对复仇者的同情、褒美和讴歌,是复仇文学,特别是武侠小说的核心内容。这反过来进一步激发了社会普遍的复仇心理,造成了有利于复仇者的社会氛围。

道德的自我肯定和社会的赞许这两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如果说,从道德的自我肯定讲,尚有孝子迫于孝道伦理的内在压力,以及社会舆论的外在压力,从而不得不选择复仇的话,那么,社会的赞许,即众人的誉美褒奖、法律的宽大处理、圣上的赐爵赏物,无疑等于对复仇行为的纵容、鼓励和怂恿,从而使居父母仇的孝子们更加有恃无恐,并且义无返顾、甚至怀着一丝侥幸奔赴复仇之途。复仇的习俗本已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再加上孝道伦理的深入人心,朝廷官吏的宥赦纵容,这样,即使朝廷三令五申,法律严惩不贷,仍不能根绝复仇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而且,从历代正史《孝义传》、《孝行传》皆载有为父复仇的孝子事迹来看,各朝政府也从来没有真正去禁止复仇,复仇禁令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在《清史稿?孝义传》中,我们还看到十多个为父复仇的孝子案例。复仇事件的屡禁不止,原因盖在于此。

当然,复仇本是一种自发性的惩恶行动,它带有蔑视政权法律、无视官吏权威的意味,若自首则表达了对法律、权威的尊重,这就在一定意义上既尽了一个孝子复仇的伦理义务,又尽了一个臣民守法的责任,“挥刀酬冤,既申私礼;系颈就死,又明公法。”所以复仇者受宽宥一般是以自首为前提的。

复父仇而被宥的案例历代皆时有所闻,即使在法律严惩复仇的时代也不例外。例如前引赵娥复仇自首后,乡人“为之悲喜慷慨嗟叹”,“海内闻之,莫不改容赞誉,高大其义”;汉郅恽替友复父仇后坦然就狱,县令为其倾倒,竞至以拔刀自杀相要挟,逼令郅恽出狱;晋代桓温因手刃父仇而扬名光祖,一时尊宠无比;魏孙男玉、孙益德、刘宋钱延庆、隋孝女王舜、唐王君操、梁悦、宋刘玉、金张锦、明何竟等等,举不胜举,书不胜书。

同类推荐
  •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是一部关于甘肃历史文化特色及其发展的专题性研究论著。《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又针对不同的特色及方向,对所研究的文化资源进行了重点的介绍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该历史文化资源对甘肃近现代文化的影响,
  • 菊与刀

    菊与刀

    本书讲述了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
  •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匡庐奇秀:庐山(文化之美)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间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这一切构成了人间仙境般的庐山。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

    《人一生不可不知的2000个文化常识》将一些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2000多个常识编辑成册,寻根探源,集纳中外灿烂文化,谈古论今,猎获古今丰富知识,让你轻松闻阅古今中外万事万物,开拓视野。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休闲书。
热门推荐
  • 四界迷途

    四界迷途

    四界,顾名思义,四界喽,我想营造出一个真正的四界,一个有血有肉的,每一界都有他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四界,而不是像现在的多数小说,分化不明显,一笔带过,可以想象喽,这绝对是一本规模宏大的小说,我也知道,刚开始写小说就弄的这么大可能会把控不住,会写不好,但是我还是想尝试一下,因为我是抱着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也可能是最后一本小说来写的,写好继续下一本,写不好就……当然了,绝对不会烂尾了
  • 决策的智慧

    决策的智慧

    生活就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每天,我们都会面对海量信息的轰炸,并且不得不做出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择与决策。例如,读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做哪类投资?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喝哪种口味的咖啡?那么,在这个“专家”云集的时代,我们又该相信谁?如何确定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如何避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错误决策?
  • 智力闯关西游记(第1集)

    智力闯关西游记(第1集)

    《智力闯关西游记》就不再是一本普普通通的纸质图书了,它更像一座沙盘——立体的游戏沙盘。读者可以闯进去,和书里的主人公一起玩儿,和他们较力。本来阅读都是读者跟着作者的思路转,这本书却把读者也拉进来,给读者一些事情做,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
  • 勾魂儿

    勾魂儿

    不可琢磨,难以想象,悬疑恐怖到令人窒息。朋友玩了一个很恐怖的游戏,结果惹祸上身……奔放程序员的最新力作。老约定:把悬念和恐怖进行到极致!
  • 鱼泪

    鱼泪

    千年前,人鱼公主被人类王子无情背叛及杀害当鲜血洒满大海,人鱼公主消失化为泡沫,千万只人鱼在海中悲鸣有谁听到那绝望的歌声?千年后,又有人鱼公主,被剥夺了魔力,视觉,听觉,却依旧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人类千年的悲剧是否会再次重演千年的仇恨是否能就此停止人鱼是容易动情的动物,一旦爱上了人类,便万劫不复······
  •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导论(第四版)

    文艺学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学科,这个学科的名称,是上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传入的。因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的文学活动,有人提议将它改称为文学学,但这三个字中却有两个相重,不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也有人沿袭古代文论用语,称之为诗学,但在现代人的心目中,诗学已不是文学理论的同义词,而是指专门研究诗歌的学问,容易引起误解,所以人们仍称它为文艺学。何况,文学和艺术原是相通的,它们有许多共同的规律,所谓“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冶,即此之谓也,因此,研究文学现象的文艺学,同时也必然包含许多艺术学原理。
  • 十里王城

    十里王城

    “在这个世界中,王的绝对能力领域有一座城池那么大,在其领域中,王的力量是绝对的,是无法抗衡的。”“当然,除了那个人。。。。。。”
  • 开在指尖的栀子花

    开在指尖的栀子花

    浪漫青春,少年时光你我之间的情愫,到如今是否还存在……
  • 午夜情缘:陆少的神秘恋人

    午夜情缘:陆少的神秘恋人

    午夜敲门声响,英俊的男人拿出了一叠钞票蛮横地入住了下来。暖身,暖心,什么?还要暖床!“我丢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夜半时分,男人神情哀伤,仿佛天塌下来一般,“我爱的那个人喜欢上了别人。”嘁,原来高高在上的陆少爷是为情所困。她无所谓,微微笑着:“陆少爷,只要你拿钱给我,想听多少句‘爱’,我都说给你听。”话音落,陆少爷更加哀伤了,搂着她直接吻了过去:“丫头,你为什么就不明白。我爱你啊,我真的好爱好爱你。”知道,知道,陆少爷千里迢迢来找她不就是因为那一份情吗。可是陆少爷,你又知道吗,比起嫁给你,我果然还是更加愿意成为随便敲诈你的小情人。
  • 告别的话,由风转达

    告别的话,由风转达

    沧浪亭边悲欢交织的《浮生六记》,秦淮河上关于董小宛的末代传奇。仆仆红尘中的可歌可泣,皆在这娓娓道来的爱情故事里。作者以婉转温存的笔墨重述那缱绻蕴藉的风花雪月,感受那情深不悔的绝代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