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4400000009

第9章 漫笔(4)

精装书“老底”有三:其一价格不菲。同样内容同样印刷质量,简装书价格仅为精装书的三分之二或一半;精装书一旦“洋装在身”则目空一切,身价扶摇直上。其二使用不便。精装书皮厚笨重,状如砖头,摆在书架上做装饰颇为壮观,随身阅读则殊为不便。鲁迅先生当年在“病后杂谈”中就对精装书有所指责:“但看洋装书要年富力强,正襟危坐,有严肃的态度。假使你躺着看,那就好像两只手捧着一块大砖头,不多工夫,就两臂酸麻,只好叹一口气,将它放下。”鲁迅先生说出了多数读者使用精装书的感受。其三,名实不符。精装书不仅封面“精装”,内容也应“精装”。但相当一批精装书,硬面烫金,但翻翻内容,谬误百出,不过了了。

其实,需要书读的工薪阶层,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并不富裕,或者可说是囊中羞涩。如果我们过高地估计了读书族的消费水平,恐怕又要走入超前消费的歧途。

笔者认为,当前读书族惊呼买不起书是与滥出精装书颇有关系的。现在一些出版社动辄就要“包装”“运作”,使读者不得不退避三舍。如果我们想让目前的读书潮继续升温,出版商就不能不“发发慈悲”,怜悯一下读书人,少出些精装书!

29.成都现象

今年以来,成都屡屡成为国人注目的焦点:国际电视节,全国戏剧节,全国足球甲A联赛,国家足球队、四川全兴队与桑普多利亚、AC米兰队的比赛,全国羽毛球公开赛……一大批国际性、全国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云集蓉城,使这个城市空前热闹。而且成都人更以其热情好客和守秩序赢得四方来客的赞誉,使蓉城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更加美好,因此笔者将其称为“成都现象”。从地理位置上讲,成都并不占优势。她地处西南一隅,置身盆地之中,既无海上通路,又有遥遥蜀道,就其敞开城门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成都的决策者有魄力有胆识,在一些城市不愿接或不敢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的时候,他们接下来,而且每次都组织得很成功。是他们经费好筹集吗?是他们甘愿赔钱吗?恐怕都不是。成都人的目光放得远得多,他们把提高整个城市的知名度,树立开放的成都的形象视为重中之重。我的一位朋友就感叹:真不知成都人是怎样运作的,要知道国际电视节和全国戏剧节间隔不足一个月。

成都现象引起人们关注,还应归功于文明守秩序的成都老百姓。热情好客礼貌有序,是四方来客对蓉城的一个普遍评价。全国足球甲A联赛今年火爆异常,以往的球场骚乱却与成都人无染。成都赛场热烈激昂而绝无骚乱,蓉城球迷爱球懂球却绝不动武。这种文明秩序的行为赢得人们的喜爱,以至到今年联赛下半段,四川全兴足球队屡屡垫底,时有降级危险时,足球界有识之士喊出了“保卫成都”的口号。因为成都球市太好了,成都球迷太可爱了,谁忍心让其跌入深渊呢?

人常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那么文化这个台你总要搭,而且要搭得好搭得巧。假若一心想唱戏,却又舍不得搭大台搭好台,这台戏又如何唱起呢?正是在这点上,“成都现象”对我们是有启迪的。

30.旅途·书

经常出门在外,笔者就发现一个现象:读书人最集中的是旅途上。你看在万米高空的飞机客舱里,在拥挤不堪的火车车厢中,在颠簸起伏的长途客车上,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室,旅客们大多拿着一本书、一份杂志、一张报纸在阅读,这大概也是打发旅途寂寞时光的最好办法了。

观察一下旅途上的人们手里拿的书刊,你不难发现大多属于消遣性的。想想也有道理,真的让旅客们都在轰轰隆隆的车厢里钻研“哥德巴赫猜想”,大概也不太现实。不过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旅途读物有两多:一是非法出版物多,一是档次低的书报多。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打击力度不够,发行渠道混乱,等等。但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版发行部门对旅途书刊的开发研究不够,缺少健康有益的适合旅途阅读的书刊。既然我们没有好书刊占领这个市场,那无异把这个大市场拱手让给非法出版商。

事实上,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增加,随着旅游热的兴起,人在旅途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的出版发行部门继续按过去的老办法行事,旅途上的读者当然不会买账。应当说旅途读物是有其共性的:如娱乐性——旅途寂寞,旅客需要好读好看的书刊打发时间,娱乐性书籍必然备受青睐;如消费的一次性——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的书刊更受欢迎。如果我们的出版发行部门抓准了这些特点,就一定能推出让旅途读者喜爱的有益的书刊。

31.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1995年是河北省戏剧创作的丰收年,是戏剧工作者重新鼓起勇气向新的高峰攀登的一年。在这一年有三件事是应该载入河北省戏剧创作发展史册的:

一是第四届河北省戏剧节的成功举办。我省戏剧工作者创作生产了二十多台戏参加戏剧节,涌现出唐剧《乡里乡亲》、话剧《这里一片绿色》、评剧《水墙》、晋剧《梳妆楼》等一批优秀剧目,显示出河北省戏剧创作新的崛起。

话剧《这里一片绿色》剧照二是五台大戏进北京。北京是首都,是文化中心,也是戏剧专家汇聚之地,是检验一个演员是否合格的大考场。进北京是需要实力的,经过充分的准备,在寒冷的冬季,《这里一片绿色》等五台戏挟着一股热风开进了北京,向戏剧界展示了河北戏剧的风采和魅力,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欢迎。李铁映同志为承德话剧团的《这里一片绿色》题词:“一片心灵的绿洲。”特别是大厂评剧团的《水墙》进京不进城,支起大篷在北京通县农村演出,更受到了首都戏剧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1995年河北五台大戏进北京圆了河北戏剧界多年的一个梦。

三是成功召开河北省戏剧发展战略研讨会。全省文化、戏剧部门的领导、专家济济一堂,集思广益,谋划了“九五”戏剧发展的新思路,勾画出戏剧创作的蓝图,确立了在20世纪内向戏剧强省迈进的基调。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当回首1995,河北戏剧工作者露出欣慰的笑容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32.兆头

一位在艺术教育部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近两年孩子们中间业余学民族器乐的多了,像学二胡的,学扬琴的,学笙的都比以往增加。许多家长不再动不动就抬回架钢琴,硬逼着孩子学了。他的话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学习兴趣的转移是不是民族艺术升温的兆头呢?

毋庸讳言,前几年,我们的民族艺术确实受到了严峻挑战:国画的审美作用被贬低,一些艺术院校报考民族器乐的人数大幅度减少,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门庭冷落……这些现象都不能不让热爱民族艺术的人感到忧心忡忡。

民族艺术是我们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维系民族兴旺发展的血脉和根,对她面临的困难,党和政府当然不会坐视。实际上,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关注着民族艺术的发展,始终在致力于振兴和繁荣民族艺术,尤其是去年更加大了推进的力度:先是1994年底、1995年初举办了隆重纪念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江泽民主席亲自出席讲话,号召弘扬民族艺术。接着成立了全国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以后又在成都和天津搞了第四届中国戏剧节和首届中国京剧节,推出了一批优秀新剧目。也恰在此时,从拍卖市场传来消息,中国画的市场价格在攀升。

除了党和政府的提倡和推动外,文艺界人士也开始自觉地推进民族艺术的普及。1995年,上海京剧院携带四台新戏,到北京搞了一次“京剧走向青年”的巡回展演,免费邀请大学生看戏,此举在青年中掀起不大不小的京剧热,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艺术的复兴。

1995年的最后一天,中央领导人几乎都出席观看了新年京剧晚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搞戏曲专题晚会近年并不多见,这应当是民族艺术进一步繁荣的兆头!

33.荧屏唱响正气歌

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出手不凡,六集电视剧《孔繁森》、电视连续剧《苍天在上》与观众相继见面。这两部电视剧虽然风格不同——一个纪实,一个虚构——但都以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视角和思维,使我们感受到一种荡气回肠的凛然正气。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常常显得错综复杂,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在荧屏上激荡起浩然正气。《孔繁森》和《苍天在上》进行了成功的实践。电视剧《孔繁森》让我们看到一位久违多时的真真切切的共产党人的形象,我们为之感动,为之流泪。尤其剧中那首为人民服务歌,它应该铭刻在每个正直的人心头。

同类推荐
  •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西方互文性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本文是一个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课题。从比较的视角,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本分析、社会批评、实证研究、文化研究等批评方法,对西方互文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影响和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本文所探讨的互文性仅限于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方面的研究层面,对于国内出现的从语篇分析角度进行的诸多研究中只是在必要时提及,不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互文性在中国的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只出版了一部专著,国内对互文性的研究和探讨可以说还处于有待深化和提升的阶段,因此本文将用较为浓重的笔墨对互文性理论的前历史、其在法国的诞生、其在欧美的流变及其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追根溯源、系统梳理和详尽描述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对文学作品的最高肯定,是世界各国文化的精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共收录了1905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片小说精品40余篇,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学习、欣赏、借鉴的世界短篇小说经典之作。该书1995年12月初版,现经修订整理后再版。《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短篇小说精品》由毛信德和李遵进担任编著。
  • 行读的快乐

    行读的快乐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企业任职时期在国内外游历的40余篇散文,如秦淮河、成吉思汗陵、香格里拉、湘西边城、独秀山、美国、俄罗斯、罗马、荷兰、法国等国家和旅游目的地,文字大多以记事抒怀咏物为主,也不乏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遗迹的评价,能够从侧面反映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趣向,对读者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

    《流浪的月亮》讲述了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

    张闻天早期译剧集

    本书收张闻天早期译剧五种。德国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最后一场《监狱》,写浮士德闯入监牢,企图救出马格雷,俄国安特列夫的《狗的跳舞》写亨利失恋后,由于无法解决人生的问题而自杀。
热门推荐
  • 冰山王爷的废妾

    冰山王爷的废妾

    捉奸在床反被算计,一朝穿越,啥,成了那冷酷王爷的小妾,不知哪辈子结了小仇,这辈子被死变态如此凌辱。女子报仇,十年不晚,能屈能伸。无耻为荣。她想做一只没有脚的小鸟,一直自由的飞翔,死的那刻便是自己落地的那刻。那么,江湖,我来了。只是,变态王似乎也追来了。怎么办呢?
  • 懒仙手札

    懒仙手札

    当一个连自己的年纪都懒得记的牛逼人物被天劫送到另一个修真世界之后,他会和这里的妖魔鬼怪们擦出怎样的激情火花?绝美师尊、冷艳师姐,要是不要?盖世神功、天纵奇才,修是不修?也许你觉得这个问题很二,可猪脚却说:“我懒得动....”且看一代懒人如何修真练道、九转成仙!
  • 九天仙尘录

    九天仙尘录

    韩虚,永远长不大的修士,巨阙门内门弟子,与人比试之时意外踏入一座阵法之中,被传送到了千万里外的海域。在这片强者为尊,杀机四伏的海外世界,他该如何立足,慢慢解开迷雾,最终踏上归途呢?
  • 原来是美狐啊

    原来是美狐啊

    因为天界的“体验凡人生活计划”,风若惜这只平日里与世无争的小狐仙带着那本完全是误导性质的《完全凡人伪装手册》来到了凡间……想当只狐仙却被陷害下凡,想当低调的小员工却要被裁员,她教训不了玉皇大帝,难道还教训不了一个人事部经理?只是风若惜没有想到这个毒舌、腹黑又抠门的人事部经理萧玉麒竟然天生一双阴阳眼,一眼就看出了她其实就是一只狐狸!可怜她堂堂狐仙大人为了保住这分薪水微薄的工作,不仅要当厕所清洁工、抓鬼天师、私家侦探、专属女佣,还得给经理大人当贴身保镖!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 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 《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 小说选刊(2012年第9期)

    小说选刊(2012年第9期)

    《小说选刊》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创刊于1980年,《发刊词》系茅盾先生亲撰,刊名题字亦为茅公手笔。《小说选刊》创刊以来以精心遴选全国各地文学期刊之优秀作品并从事全国中篇小说评奖的基础性工作,为文学界和广大读者所看重。
  • 樱花泪:不能爱的人

    樱花泪:不能爱的人

    她的人生就好像在不断的重复着空洞的灵魂,每一次醒来都是一次空白。她为他背叛族人,偷盗神物,最终却换来金伶穿心。她为他放弃尊位,甘心轮回,只为能在下一世记得。她为他守心一生,思郁成疾,却最终亦无法相见。此前,她受尽苦楚,却生生世世都等不到一句“我爱你”。最后,他们纠葛三世的情该如何结尾?光阴如梭,一梭才去一梭痴。情丝百转,丝丝缠乱却不知。织一段锦绣纹饰,并连理双枝。难寄托这相思。兜兜转转,朝花夕拾却已迟。寻寻觅觅,醉生梦死又一世。前生盟誓,欲言竟无词。恨对面,不相识。轮回彩蝶,化茧自缚,织就春蚕丝。剪不断,共缠绵,生生世世。
  • 末世狂血

    末世狂血

    一场变异风暴,一场复活仪式,让整个世界的人类濒临灭绝。一个死在僵尸群中的少年,被科技研究中心植入抗病毒基因。为了心中的牵挂,为了更好的未来,他接受了一项任务,就是终止这场风暴,独灭所有僵尸…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没有不行,没有做不到…“我的命运我主宰”“前路黑暗艰难,但有我勇往直前”“我的家园,应当有我来守护…”
  • 今夜公主未眠

    今夜公主未眠

    她曾经和那个他有过一段完美的爱情,当那个他得知她的公主身份,便痛苦地分手,当她身份转变回到那里时,他早已忘记昔日的那个情人了。。。
  • 爱我地久天长

    爱我地久天长

    某一天,她出去买菜,他在收拾房子。他无意中碰落了一本泰戈尔的诗集,飘出那张他们第一次的合影。那上面他的样子有点呆,而她笑得很淡。当他把照片夹回去的时候,却发现背面有她写的一行娟秀的小字,呆子,我选择的是你啊。他开始对着照片傻笑,屋外阳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