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腾讯干部要有激情,不做富二代
马化腾在内部演讲时说:“干部要‘饥渴’,不做富二代。我希望打破过去富二代的概念,希望大家成为创二代、闯二代。腾讯资源会给你,让大家的起跑线好,但最终赢不赢一定取决于你能不能做出精品,是不是做得最好。”他认为,不要自视自己的资源比别人多就可以比别人少努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懒惰的习惯,别人就会一点一点地超过你。要充分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产品,因为最终胜利还是靠产品本身的质量,这已经多次被证明了。
马化腾表示,在变化情况下怎么才能打赢这场仗,怎么样才能走得更好,对人的要求很重要。腾讯提到要有激情,要好学,要开放……从很直观的感受来说,腾讯很希望管理干部对工作的态度是非常饥渴的。
就拿马化腾来说,马化腾除了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外,还是腾讯人力资源管理执行委员会负责人,负责人才培养;还被誉为中国互联网最大产品经理,时时刻刻关注产品的第一生产线。马化腾把每一天当成梦想的练习,完全不失创业时的激情。
马化腾在很多时间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腾讯的产品经理。“他会试用腾讯所有的产品或服务,然后提出问题,他这方面的感觉很好,是个天才。”腾讯员工如此说道。
开会时,严谨的工程师气质令员工感到与马化腾开会并不轻松。马化腾在会上说话很是一针见血,问得很细,想随便对付过去非常难。在微博上看到对腾讯产品有价值的意见,他会立刻转发给相应的负责人,而且常在后半夜凌晨时分。
腾讯副总裁、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说马化腾会花很多心思在产品上面,有任何意见都会提出来。马化腾经常很认真地发邮件讨论微信的用户体验,比如微信的摇一摇功能,真的很好,但是要做到最极致的简化,让对手想模仿的时候都没有办法微创新。马化腾追求细节的完美,对微信的很多细节如字体、像素、对话框等,都会给研发团队带来改进的灵感。
马化腾在对待生活与工作时,始终都充满了热忱与自信。这种自信让他一旦选择了自己的事业,就立马满怀激情地投奔进去,用热情融化前进途中的困厄、障碍,因此他能够取得事业上最后的成功。
然而,生活中许多的公司高管在对待生活和工作时,总是缺乏激情,没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业,往往这山望着那山高。生活中稍有挫折,便心灰意懒;工作中稍有不如意,便怨天尤人,等到多年后蓦然回首,却发现“坐吃空山”的自己原来一事无成。
马化腾回忆,以前,不少同事会抱怨,公司很多东西该变,但变得太慢,瞻前顾后,考虑的东西太多。想到行业里的诺基亚、BlackBerry等公司最后悲惨的结局,每个企业在这个动荡的行业里,一定要主动求变、主动应招,有问题尽快解决,时间拖长了就会积重难返,谁也救不了。
马化腾说:“要快速解决在公司中面临的问题,你真的要当成是自己家里的事情,要有很紧迫的使命感才有可能做得到。十几年过去了,很多同事加入公司时间也很长了,慢慢、慢慢地‘皮’了……有些业务做得不是太好,回头看不是钱的问题,不是资金或资源没有给够,关键的还是团队的精神,尤其是带团队的将帅相当重要。”
马化腾所说的情况,应该说是很多大公司的通病,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免不了有些人就会产生懒惰的心理,如果是企业的高管、干部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那将会对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公司内部的管理、激励政策就成了重要的手段。
腾讯的员工激励制度可以说是最完全的,主要包括调整利益关系,激发行为动机的物质激励;给予心灵关怀,传播正能量的情感激励;根据人员差异,满足不同需求的差异激励;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公平激励等激励措施,这些激励措施很大程度上为腾讯团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激情。人只要拥有激情,便习惯从任何事物中发掘其本质,激发自己的灵感。激情还使人敢于谋事,善于做事,让创意践于实际,这样公司才能更好地发展。
正如心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曾告诫我们的一样:“人们对待生活的心态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带着热忱、激情和希望的积极心态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能将一个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反之,带着失望、怨恨和悲观的消极心态,则能毁灭一个人。”
5.让员工心无旁骛,前提是帮他们解决“世俗”问题
在2011年之前,腾讯公司的管理理念有四条:关心员工成长、强化执行能力、追求高效和谐、平衡激励约束。如今的腾讯更是把“人”聚焦于管理,新的管理理念只有一条——关心员工成长。“人”一直是腾讯发展的重要因素。腾讯公司不仅在产品方面有“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理念,在用人方面也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如今,在腾讯公司工作的人都具有一种自发的行进动力,几乎所有人都沉浸于狂热却辛苦的产品氛围中。让员工心无旁骛的前提是——腾讯帮他们解决了大部分“世俗”问题。
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求。如果公司连员工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都满足不了,员工的流失则是必然的,而腾讯从建立发展到今天没有亏待过员工。据腾讯高级副总裁、人力资源负责人奚丹回忆,他加入腾讯时,公司处于上市前期,两件事让他颇感“惊讶”:一是腾讯全体员工都配有期权,这在那个年代很罕见;二是腾讯早期用户迅速增加却没有盈利模式时,管理层愿意为了让员工得到生活上的保障,自己“节衣缩食”,甚至做帮别人建网站之类的零活。
而发展到今天的腾讯,依旧把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并且以高薪著称。奚丹说:“腾讯员工的收入应该和腾讯在业界的地位相匹配。”每年,人力资源部都会对各岗位的薪酬水平做调研,并做出相应调薪方案,让腾讯始终保持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对员工来说,他们只需工作努力,自然会获得满意的收入,无须为此患得患失。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存之上是安全的需求。生存与安全的需求,往往和企业的各种福利体系挂钩。腾讯的福利可谓“无所不至”。如今腾讯的福利体系已经蔓延至“腾讯家庭”。腾讯团队通过调研发现刚毕业3~5年的员工离职率较高,主要原因就是买房压力。腾讯福利部门有关人士提到:“我们相信员工未来一定有能力安居乐业,只是在刚毕业的3~5年,特别是高房价的大环境下会有压力,很多人觉得现在不买,以后更没机会买了。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些资助,让员工提前买房,他们就会安心工作。”这正是腾讯“安居计划”出台的背景。
腾讯公司的福利还体现在对员工生活细节方面的关心。例如,每晚保安会推着餐车将加餐送至员工办公桌前;北京办公室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公司依旧会安排班车通往各大住宅区;还有,腾讯提供各类免费运动场所,甚至将班车开到运动场门口。
更深一层次的需要就是寻找爱与归属。拿在腾讯的培训课程举例。腾讯的入职培训不仅是“教化”,还包括很多社交内容,新员工会被分组完成各类任务,既促进团队合作,又培养主动工作意识。此外,新员工还会被指定一位老员工“导师”,导师负责解答在腾讯的任何问题,甚至包括“我想去哪里吃饭”等生活问题。
腾讯还推出了“健康加油站”项目,在公司内设有问诊室,返聘了很多退休医生。他们还开通了一条7×24小时专业医生值守的400热线电话,员工和员工家属都可以拨打。工作压力大了,和上级发生矛盾了,郁闷了可以求助;甚至细微到谁的老婆怀孕了,不知道如何照顾,也可以求助。
马化腾说:“在这个公司待得越长,激励就会逐渐追上,不能说完全追上早期人的水平,但是至少可以让他在与同行来比时体现出他的优势。在高速成长的企业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激励要跟上,这是我们的逻辑。”
正如马化腾说的一样,如今人才就是企业的资本,最具有竞争力,可以说谁拥有的人才资源多,谁就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头筹。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强调,在现代社会,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因为,在21世纪,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人才经济。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都要靠人才来实现。人才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的关键。
由于这类人才是利用头脑中的知识来谋生,他们在挑选工作时,拥有广于传统工人的职业选择权。因此,他们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不像体力劳动者,大多数会同企业维持长期的劳务关系。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对员工的激励就显得格外重要。腾讯公司就是做到了这一点,满足了所有员工的“世俗”要求,使得大量的人才得以保留下来,推进着公司的不断发展。
6.腾讯学院:腾讯自己的企业大学
腾讯公司每年都有大量新员工加入,腾讯的文化就会随之面临被稀释,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新员工不能认同公司文化,就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所以,这就需要用企业大学的模式来强化腾讯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可以说,腾讯学院的建立是非常必然的,并且腾讯学院还必须要发挥巨大作用才行。
腾讯学院院长马永武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大学是服务于公司战略目标的。于是他把企业大学做了三个角色定位。
第一个角色是员工成长顾问。这是很多企业大学最主要的、最本分的工作,里边包括构建培养体系,对一些核心人才、核心后备以及人才的培养、培训,整合公司分享和知识管理的平台。
马永武认为这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微博或微信圈子里,很多做培训的人都在讨论企业大学的定位,是不是要协助公司制定战略,马永武不是很认同这种观点。他一直觉得一个公司战略的制定、研究,不是企业大学的本分。公司业务战略制定下来后,应该分解成业务战略和人才策略,业务战略转化成人才策略才是人力资源应该做的,人才策略做好了之后,人才招聘、选拔、提升、培养,都应该按照人才策略做。
第二个角色是业务发展伙伴。企业对于实现现在的诉求,经常有一些新的业务变化、新的发展,对此,腾讯需要提供一些专项的解决方案,来适应业务发展变化以及培训预算规划。腾讯大学面向合作伙伴,已经开始向外辐射做企业培训计划。这里的培训包括有线下的培训和线上的培训。绝大部分的培训都是免费的,就是希望企业大学助力于业务,通过这些培训帮助腾讯的合作伙伴成长。
第三个角色是企业变革助手。企业变革助手干什么?就是辅助企业的战略落地。比如企业重大战略转型,这是最近腾讯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公司高层给腾讯大学也提了一个要求,即随着公司业务高速增长,人员高速增长,怎么样能让公司好的文化不被稀释,这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诉求。
马永武说:“腾讯学院创办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内部员工持续培训,注重企业内人才的系统发展与培养,做到内容腾讯化,从而形成完善内部人才培养体系。腾讯学院期望做到的,不仅仅是员工培训,而是提升到人才发展的高度,回归企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的。”
如今,腾讯学院在很多培养项目里边做了很多的设计,来帮助员工熟悉产品,了解企业文化。比如说在新员工培训里就加入了一个腾讯产品奥斯卡的项目,让刚加入腾讯的员工去体验腾讯产品,然后评哪个产品好哪个产品不好,甚至还有给腾讯产品找茬这样的项目。在培养后备中层管理者的飞龙项目里边特设了一个环节,叫产品体验环节。若干个小组体验腾讯某一款产品,每一组体验一款,然后用一个下午时间,每个组体验以后写体验报告,研究这款产品有什么好,同时跟竞争产品做比较。各种各样的项目都是腾讯团队根据市场精心开发出来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发展的人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推动公司更好地发展。
如今,人才市场上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在社会上进行招聘虽然范围广阔,但是并不能够保证招聘到的每一个大学生或者其他人能够迅速入职,并发挥其优秀的能力,对于腾讯这样一个两万多人的大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互联网上没有多少时间让腾讯不断地对人才进行调整,能否抓住机遇就在于能否赢得人才。当下的腾讯屹立于中国互联网界,但是互联网的下一步呢?腾讯创始人终将老去,他们必须把企业交给值得信赖、充满雄才大略的人。
同时,腾讯一直是竞争对手的“眼中钉”,其对手经常会用重金来“挖墙脚”。有的业务就很可能遭遇人才短板,尤其很多重要业务需要极为优秀的人才来开展,这样的人才是很难寻找的。所以腾讯学院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立志于培养腾讯员工的自我成长,为员工提供强烈的归属感,提高人才发展速度,从而更好地为腾讯服务。腾讯学院一直以来不断地为腾讯输送优秀人才,而且这些人才已经在学院里培养好了企业归属感,对腾讯非常熟悉,所以一进入工作就能够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