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给孩子一个艺术的天地——比埃罗对达·芬奇艺术感的培养
【精彩小故事】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之一。他画蛋的故事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而他创作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和壁画《最后的晚餐》更是人们熟知的名画。
达·芬奇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很大的原因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绘画艺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452年,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他的父亲比埃罗是一名律师,母亲特丽娜是一位普通的农妇。
达·芬奇出生后不久,父母离婚,母亲离开了他和父亲,他是在父亲的抚育下成长起来的。
童年时代的达·芬奇对色彩很敏感,同时对画画也很有兴趣。有时候,他一个人蹲在草丛中,用心地观察着各种花草树木,饶有兴趣地描绘着那些花瓣和树叶的形状。
为了探索动物的秘密,达·芬奇还经常钻山洞。每次从山洞走出来时,身上总是弄得很脏,并总要捉几只小动物带回家里,以便按照小动物的样子进行描绘。开始时,他画的并不像,但是时间久了,他就画什么像什么了,镇上的人们都称他为小画家。
一天,邻村一位农民拿着一块大木板来到镇上,交给了达·芬奇的父亲,并说:“请你家的小画家在上面画点东西。”达·芬奇的父亲当即答应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却忘记告诉儿子了。
过了几天,达·芬奇偶然发现家里有一块白白的木板,就把它制作一番后弄成了一个盾牌。盾牌做成之后,他看上面什么也没有,不怎么好看,便想画点画作点缀。画什么呢?他琢磨来琢磨去,就将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画了上去。画好后,他拿去给父亲看。
比埃罗看到上面画有蛇、蝙蝠、蝴蝶、蜻蜓、蚱蜢,还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小动物,数量均匀,而且结构合理,栩栩如生。
比埃罗高兴极了,心想孩子真的能画出点东西来。他决心支持孩子去学习画画,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画家。
1466年的一天,比埃罗同儿子去了佛罗伦萨。他们遍访名师,终于找到了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和雕刻家罗基奥,向他说明了来意,并将达·芬奇的情况大致介绍了一番。
罗基奥看达·芬奇既有画画的天赋又有画画的毅力,就答应收下这个小徒弟。达·芬奇实在太高兴了。
从此,他就在画家罗基奥的细心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学习画画。后来,达·芬奇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父母就应当做一个善于发现孩子特长和兴趣的有心人。
达·芬奇成为画家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道理。
许多父母认为给孩子一个艺术天地,便是在家里摆架钢琴,墙上挂着小提琴,地上支着画架或乐谱架,每天不停地督促孩子学琴、练画、写毛笔字。实际上,这是一种浅层次的艺术活动追求。
给孩子一个艺术天地,是通过美的环境给孩子一个美的心境、美的理想、美的感受与美的追求。也许,这个孩子将来不会成为音乐家或画家,但他长大后却是一个具有较高层次审美情趣的人,他会区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懂得纯真的道德的是非标准,谁能说这与懂得“人类之美”没有关系呢?
4.把音乐融入智力教育——柴可夫斯基父母对儿子的音乐熏陶
【精彩小故事】
柴可夫斯基(1840—1893年),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出生在俄国维亚特斯基省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在彼得堡法律学校读书时开始学习钢琴和作曲。
他的作品被称为“俄罗斯之魂”,品种繁多,体裁广泛。歌剧《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都是他的作品。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维亚特斯基的一个矿区,父亲是一个送矿石原料的马车夫,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家庭妇女。
柴可夫斯基的父母都不是音乐家,但他们都很喜欢音乐,所以在无意之中培养了柴可夫斯基敏锐的节奏感。柴可夫斯基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的父亲使我在婴儿时期就感受到音乐节奏的魅力,这是我走上音乐道路的起点。”
柴可夫斯基在襁褓中的时候,母亲常常是横抱着他,一面哼唱着乡土味十足的俄罗斯民歌,一面轻轻地拍打他的小屁股,使他在和谐的节奏氛围中安然入睡。他醒过来以后,听见“的笃、的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便知道是父亲回来了,就随着声音挥动着小手臂。
柴可夫斯基的父亲一回到家就逗他玩耍:把他抱在双腿上,一面嘴里发出模拟马蹄的声音;一面轮流交换起左、右腿,使他东摇西晃,上下颤动,充分享受到了这一“节奏情趣”。
从小在父母那里受到的音乐熏陶,使得他练就了一双音乐的耳朵。他少年时期常到父亲工作的矿山附近的一所东正教教堂玩耍。他最爱听节奏分明的赞美诗歌曲,从中吸取了不少音乐养分,这为他以后创作节奏明快的芭蕾舞曲《天鹅湖》打下了基础。
有一次,他的父母发现他能够把从家乡圣彼得堡音乐会上听来的旋律用钢琴弹出来。他们相当惊讶,于是决定送柴可夫斯基去学校接受正式的音乐教育。
柴可夫斯基的父母并未有意培养孩子成为音乐家,但他们“哄孩子睡”和“逗孩子乐”的动作,却在无意之中培养了孩子敏锐的节奏感,使柴可夫斯基自此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音乐家舒曼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音乐家之所以能在笔端流淌出一串串悦耳的音符,一首首动听的歌曲,主要在于他有超常的节奏感,而节奏感的形成总是从童年开始的。”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音乐是智慧的源泉,对每个孩子来说,音乐有着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种种非常重要的功能。让孩子喜爱音乐,学会倾听音乐,学会理解音乐,学会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才能使他真正被音乐打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变得更高尚、更有智慧。
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而孩子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但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的特点,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好抒发了孩子的内心感受,所以孩子总是发自内心的喜欢音乐,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孩子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孩子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孩子认识、情感、意志和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5.用音乐发展孩子的思维——莫扎特父亲对儿子音乐才能的培养
【精彩小故事】
莫扎特是闻名全世界的音乐家,父亲列奥波里从小就非常注重对他的教育。列奥波里看出儿子虽然极有音乐天赋,但如果不加以严格训练就成不了才。
所以从儿子四岁起,他就开始对儿子进行严格训练。
列奥波里在教小莫扎特学习音乐时从不过多地加重学习任务,而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开始时只学习一些简单的曲子,但莫扎特很快就全部掌握了。
列奥波里怕儿子负担过重反而影响他对音乐的兴趣,所以没有过早地教他作曲,可是当5岁的儿子看到父亲书写乐谱,也就开始学着作曲了。
一天,父亲忙完自己的事后悄悄走进莫扎特的房间,看到孩子在纸上专心致志地写着什么,便问:“儿子,你在写什么呢?”他随手拿起儿子写的东西一看,不禁大为惊叹。原来儿子在谱写钢琴演奏曲,而且写得完全符合规则。
列奥波里故意逗儿子说:“莫扎特,你知道吗?你谱写的这个曲子能不能演奏啊!”
小莫扎特似乎早有准备地回答道:“又有哪个曲子在演奏前不需要修改呀!”列奥波里竟然被反问得说不出话来。
列奥波里对儿子的音乐天赋惊异不已,此后便开始加大教学难度。小莫扎特聪明好学又刻苦勤奋,同龄孩子在玩的时候,他却整天埋头于音乐在家里练习钢琴。
列奥波里为了能让儿子增长更多的音乐知识,从1761年秋天起,就带着6岁的小莫扎特到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演出。
没想到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接着,父亲又带他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瑞士相继演出。每去一个地方,都会获得观众的好评。
但在这次旅行演出中,列奥波里清楚地认识到了儿子身上存在的不足:莫扎特虽然有过人的音乐天赋,但是因为没有受过规范的普通教育,所以文化基础太差了。
旅行结束后,列奥波里为儿子制定了系统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拉丁文,学习音乐家必修的意大利文、法文和英文。
在列奥波里的严格要求下,再加上莫扎特自己的勤学苦练,最后莫扎特终于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对爸爸妈妈的启迪】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通过听觉作用于人的情感,会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能刺激人的智能发展。
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音乐才能的培养和教育,这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作为基础文化艺术修养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发人的右脑,能够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具有伟大的力量。音乐教育通过其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培植孩子高尚而丰富的情感,建造孩子充实的内心世界,有效地丰富和发展了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