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9200000052

第52章 关于公务员范围(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随着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的确立,解决组织路线问题就成为当务之急。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深刻地剖析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以及干部制度的种种弊端,强调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拔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希望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对干部制度进行改革的要求。人事立法随之起步。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起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时设想的公务员范围

根据中央的部署,中央组织部曾先后组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讨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并起草有关人事法规,1984年着手起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当初的人事立法是一种“先总后分”的思路,“第一步,先制定一个干部管理或人事管理的基本法;第二步,再根据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制定若干单项法规或实施细则。”当时,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在纵向上的适用范围有三种意见,一种主张上自副部长下至一般干部;一种主张上自国家主席下至一般干部;一种主张上自国家主席,下至机关工勤人员。当时倾向采取第二种意见。

在横向上的适用范围,也有三种意见:一是主张只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其他方面的干部暂不纳入;二是主张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三是主张包括所有干部。开始是按中方案起草的,后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又改为只适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包括在内。1985年,中央书记处听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的汇报后,决定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1986年经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讨论决定,将《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改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二)分别制定各类工作人员的基本法规:《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总体改革方案的构想》中的立法思路

1987年3月《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总体改革方案的构想》,提出了“分类立法”的人事立法思路:“第一步,根据干部分类管理的要求,分别制定各类工作人员管理的基本法规,并按照不同职业人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宏观管理法规,形成纵横交错的法规网络;根据各类基本法规的基本要求,制定有关各类人员的任用、考核、升降、奖惩、培训、轮换、工资福利、退休退职等方面的单项法规,使单项法规和基本法规相配套。”《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总体改革方案的构想》对如何进行分类,提出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按照人员的职业特点,将干部队伍分解为十二类:

(1)党务工作人员,包括党的各级委员会及所属机构、派出机构以及各部门和各单位专职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2)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政协机关中的行政工作人员;(3)后勤事务人员,包括从事审判、检察、辩护、公证等业务工作的人员;(4)司法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审判、检察、辩护、公正等业务工作的人员;(5)企事业管理人员,包括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和科技、教育、卫生等业务管理的人员;(6)经济工作人员,包括从事财会、统计、税务等业务工作的人员;(7)科技工作人员,包括从事科研、技术、勘探、设计、信息、科技咨询、检测业务工作的人员;(8)教育工作人员,包括各类学校中从事教学业务的人员;(9)卫生工作人员,包括各类卫生医疗机构中从事卫生医疗业务的人员;(10)文艺体育工作人员,包括从事文化、文艺、体育工作的专业人员;(11)新闻出版工作人员,包括从事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业务的人员;(12)群众团体专职工作人员,包括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和其他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专职管理人员。

对每一大类人员,再根据规范化的职务序列或职称序列,划分若干职类。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突出了人员的职业特点,有利于促进各类人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有利于逐步向“职位分类”的方向发展。其缺点是,由于社会分工比较复杂,某些类别不容易完全体现职业特点;按照职业特点分类,比较难以形成主管部门总管本类人员的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

第二种方案,以人员所在单位或行业的性质和特点为依据进行分类。

党政和有关部门的高级领导人(包括党和国家机关部长以上的领导人,全国性重要组织主要领导人和地方省级党政机关正职领导人)单独划出来,由党中央统一管理。任免程序,按照有关法律和章程规定执行;具体管理办法,可单独制定。

副部(省)级以下全体人员,可按他们所在部门的性质分为十一大类:

(1)党的机关工作人员;(2)国家立法、检察、审判机关工作人员;(3)人民政协机关工作人员;(4)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5)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科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教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8)卫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文化体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企业工作人员;(11)群众团体工作人员。

对每一大类人员,再按工作人员的职业特点划分为若干职类,如党务工作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后勤事务人员,等等。

第二种方案分类的依据是“人员所在单位或行业的性质和特点”,而不是第一种方案分类所依据的“人员职业”。这种方案的优点是,保证了党中央对高级领导人员的统一管理,有利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其他人员按部门性质进行分类,容易建立起各自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便于部门和单位进行管理;部门和单位用人自主权比较大,有利于协调单位内部各种职业的人员追求同一目标,便于单位实行目标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方案,党的机关工作人员与其他类别是区分开来的;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时而合,时而分;分类方案设计时,将政协机关中的工作人员考虑在内;没有设计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的归类。

(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专题研讨报告》中设想的公务员范围

1987年5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专题研讨报告》中提出,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分解干部队伍,实行分类管理,改变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干部的体制,建立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各类人员相对独立的管理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善管理办法,加强干部人事工作的法制建设,贯彻公开、民主、政绩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一套形式多样的、民主法制健全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实现上述目标的突破口是,首先把干部队伍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执行国家公务的这一部分干部分离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务员体系。这是干部人事制度的关键所在。”当时建立其他各类人员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的基本设想是:

按照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用人与治事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工作性质和部门行业特点,对国家公务员以外的其他干部,分别建立各具特点的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彻底改变用管理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员的管理办法。

党和国家机关经选举产生以及由人大决定任命的领导人,担负着决策和指挥的重大责任,对于正确制定和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这些领导人的选拔和任用,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或章程的规定进行。凡应选举产生的,要实行“差额报批、差额选举”的办法,如期进行选举,一般不得以临时任命代替选举。要完善选举。要完善选举程序和方法,使选举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凡应由人大决定任命的,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要保障选举机关对选举产生和决定任命的领导人,依法行使质询和罢免权。这些领导人要实行任期制。对他们的管理,要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其特点的办法和制度。

对党的机关和国家权力、审判、检察机关非选举产生和非经人大决定任命的工作人员的管理,可参照国家公务员法规,结合各自的特点,分别制定管理制度和办法。

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企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由企业主管部门或资产代表者管理;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由党委或政府有关部门管理。企事业单位的其他人员,由各单位自行管理。起草具体管理办法,按照放开搞活的要求,在现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完善。

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除工、青、妇等少数重要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分别由党委或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外,均由本组织按照自己的章程进行管理。其人事管理的改革,要有利于克服群众团体行政化、机关化的倾向。

建立健全社会调节机制。要赋予单位选择人员的自主权和个人的择业权,逐步实现单位和个人的“双向选择”,可首先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的流动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技术开发和经济开发事业。逐步形成人才市场,从根本上解决人员的正常流动与合理使用问题。

实行干部分类以后,各级党委除管理党务系统的工作人员以外,仍将管理国家机关由选举产生和人大决定任命的领导人以及某些重要组织的主要领导人。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适应建立公务员制度的要求,应适当调整中央与省两级党委和政府干部管理权限。党中央管理国务院组成人员和省级政府领导人;省级地方党委管理省级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和省辖市级政府领导人。国务院各部委和省级政府各部门行政副职领导人,分别由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管理。

随着实行干部分类管理以及管理权限的调整,各级党委组织部的主要职能要进行相应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适应党政分开后各级党委主要职能变化的要求,在协助党委管理好一定层次领导人员的同时,逐步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管理为主。

(四)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党的十三大关于公务员范围的决策

1987年党的十三大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部署以及关于人事立法的重大决策,是1982年以来艰苦探索的一个总结。

党中央的重大决策再一次确定了“干部分类管理”与“人事分类立法”的思路。

党的十三大认为,当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依然存在一些重大缺陷:

“‘国家干部’这个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事脱节;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这使我们长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年轻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二是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因此,干部分类管理成为解决干部人事制度实际存在弊端的逻辑起点与实际切人点。实行分类管理的实质与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变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根据各类人员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制定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为科学管理创造条件。

十三大报告指出:

“进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改变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改变用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员的现状,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变缺乏民主法制的现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即制定法律和规章,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在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同时,还要按照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和管人与管事既紧密结合又合理制约的原则,对各类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主要有:党组织的领导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由各级党委管理;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建立类似国家公务员的制度进行管理;群众团体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原则上由所在组织或单位依照各自的章程或条例进行管理。”当时的基本设想是:鉴于一开始起步就制定《公务员法》,还缺少经验,可以先搞一个《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由国务院下发执行,经过几年的试验,不断完善、修改,最后再改成《公务员法》,由全国人大通过实行。以后的《公务员法》立法基本是按这个设想进行的。

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做出了人事立法分两步走的部署:“要尽快制定《国家公务员条例》,研究制定《国家公务员法》。”在起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过程中,如何界定公务员范围有过两种意见:一是包括整个国家机关的干部,二是主张先从国家行政机关起步。鉴于国家公务员制度刚刚起步,缺乏经验,范围不宜扩大,最后采纳了第二种意见;否则,许多矛盾不好处理。今后如有条件,可逐步扩大。

(五)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的公务员范围

1993年4月24日,国务院第二次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8月24日总理签署发布,10月1日起施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适用于“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第3条)1993年12月,八届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公务员法》列入立法规划,以中央文件下发。

从此,公务员制度的实践过程,也是在逐步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公务员法》的过程。

(六)《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际调整的公职范围

1993年~2004年人事立法的实践表明,十三大关于“人事分类立法”的决策只有部分得以实现。1995年2月28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法官、检察官按照《法官法》、《检察官法》进行管理,其管理原则和主要管理内容与公务员制度相一致。法院、检察院中法官、检察官以外的其他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和群团机关的工作人员参照管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依照管理。一度起草过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工作者试行条例》始终没有面世。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公务员范围是一个小范围,但人事实践中“按照”、“参照”、“依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管理的确是一个大范围。在某种角度上说,旧的单一管理模式改变了,新的单一管理模式开始了。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 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本书浓缩了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法律小知识。涵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姻家庭、劳动就业、投资创业、经济生活、人身权益等领域。
  •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务工人员权益保护

    作为一本主要为农民工群体编写的维权工具书,作者本着为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的宗旨,力求在现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为农民工提供权益保护的有效帮助。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广大农民工朋友不仅可以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还能够学会维护权益的各种方法,在面对各种不法侵害时能够据理力争,拿起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热门推荐
  •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研究

    公民联合体理论是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政治思想的内核,经验及其模式是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哲学基础。不同模式在经验中具有特定的前提和界限,它们是不可混淆的。个人总是追求经验的统一性,只是在不同时刻统一的具体程度不同而已。政治哲学与现实始终保持距离才能丰富思想源泉,规避利益驱使与诱惑。哲学追求从整体上理解经验,而政治活动的目标是改变短暂的条件。如果政治哲学仅限于思考政治问题,就会沦为政治的奴隶。
  • 先婚厚爱:霸上温柔大叔

    先婚厚爱:霸上温柔大叔

    未婚夫要分手?没关系,她决定带着闺蜜砸了他的新婚礼!新娘竟是闺蜜?没关系,嫁给你叔叔做你婶婶给你穿小鞋!叔叔是个智障?没关系,她用聪明一样搅得你家天翻地覆!智障是假装的?没关系?有关系!新婚夜七岁智商的老公突然反转,变身霸道大叔,霸妻行凶的时候,她才知道,大叔很聪明,大叔很睿智,大叔很霸道……
  • 领主荣耀

    领主荣耀

    诸神消失后的一万年,晋之大陆人族昌盛,群国争雄。一次意外,地球杀手重生成为晋之大陆不能修行废柴领主?回返封地,以博城为起始,看杀手领主如何演绎一场谓之大陆风云变幻故事……陈晋的领主法则:凡我之庇护者,诸神避退!
  • 陌路殊途

    陌路殊途

    沈心原本认为自己自己的余生会在这个黑暗的小村庄里耗尽,可没想到,强大的求生欲帮助她逃离那里。逃回S市,曾经的生活似乎一一回到沈心的身边。可就在她贪恋这种安逸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是昙花一现。包括那个男人。—独—你说会永远陪我,然后转身露出了厌恶的神情
  • 超级透视

    超级透视

    当一事无成的唐潇,拥有超级牛叉的透视能力后,才知道什么是财源滚滚,什么是美女如玉,什么是洒脱。可当他在赌石界如鱼得水时,却得罪了黑帮成员,遭到接连暗杀,他的兄弟不幸被绑架,生意也遭到竞争对手的阴谋算计。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就这样付之东流吗?此时他的“九极真魔录”突破第一级……
  • 有朝一日 你我互诉衷肠

    有朝一日 你我互诉衷肠

    不经意的一瞥、不小心的触碰,点燃了澎湃的欲望之火。最初的邂逅、纯真的交往演变为一场改变彼此命运的恒久爱恋。1990年的夏天,在刚刚成为历史的东西德分界线旁有一个小村庄。父母离异的少女寄居在男友一家的庄园中。沉默孤单的她痴迷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喜欢在玉米地里做白日梦,或是在林间溪边徘徊游荡。邻近的庄园中住着一名离群索居的中年男子,他特立独行,放荡不羁,与猎犬、马匹为伴。猝不及防的邂逅点燃了两颗孤独的心。澎湃的爱欲之后是从未有过的恬淡与宁静。相约私奔的日子终于来临,等待他们的会是怎样的命运?
  • 都市仙王

    都市仙王

    九霄大陆一代灵宗百里云霄,死后重生三百年前,重返都市年少之时,改写人生,重登世界之巅,天上地下,有我无敌!重返学堂,拾起年少轻狂,一手绝世医术,一身至尊功法,一生挚爱相随,勇斗富少,揭露黑医,国难当头冲阵在前,以重生之躯,再闯九天云外,报血海深仇。
  • 笨笨高中姐妹勇闯架空古代

    笨笨高中姐妹勇闯架空古代

    她,胖妞,学霸一个,武术世家。她,胖姐,平平凡凡,学灰一粒。明明两个世界的人,却因为命中注定的缘分相遇相识,最终成为知己姐妹。共同的努力下考上了一个大学,可是,天公不作美,一场群架让两姐妹带着嗜血微笑与不舍自焚。“砰……轰……”两具灵魂在爆炸中紧紧相拥。似乎是感动了地府,又似乎是感动了上苍,这个世界给了姐妹重生的机会,继续维持这种没有血缘的真情,似乎……还带着某种目的……架空年代,架空王朝,又有哪些未知的一切等着她们呢?曼珠沙华,在黄泉路边,开的那样芬芳……
  • 古代皇帝追妻记

    古代皇帝追妻记

    什么?夫君?有没有搞错呢!这可是现代!皇帝?你是在玩cosplay!可是最头痛的,她肚子的娃到底是谁的啊?男明星?自称追妻的古人?难道她真的失忆了?一心寻妻而的他,面对众多现代挑战及情敌们,他能否抱得美人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Mr.Right不识相

    Mr.Right不识相

    台湾作家[黎斐]的免费全本小说《Mr.Right不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