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37100000032

第32章 身正与心正

一、身正与心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华大地上的学校里开始了以“泥菩萨”、“机器人”的标准来塑造学生。一位长期驻欧洲的外交官写文章说,西方的幼儿教师看了中国孩子一连串整齐划一的动作和众口一词的答案,心里感到十分难受,认为这种教育不利于灵性的发挥、不利于培养下一代的创造性。这位外交官把这种塑造“泥菩萨”、“机器人”的教学方法批评为中国思维方式。

其实,“泥菩萨”、“机器人”的教学方法只是目前畸形教育的总结,而不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思维方式。因为,中华民族祖先所创造出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与引导式。

启发式与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周易》。《周易》六十四卦中,象征启蒙的《蒙》卦排列在第四的位置上,位于象征万物的《屯》卦之后,位于象征饮食之需的《需》卦之前。这个排列顺序告诉人们,有了人就有了启蒙问题,启蒙教育与饮食之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蒙》卦卦辞中有这样一句话:“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在卦辞里,首先强调的是“童蒙”——学童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两者关系中,应该充分调动“学”者的积极性,让学童主动求助于“教”者,即主动求教于老师。《周易·蒙·彖传》对这句卦辞的解释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学童主动求教于老师,而不是老师“填鸭式”的强迫学童,两者之间有一个“志应”问题即志趣相通、心情相应的问题。启蒙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所以在《周易·蒙·彖传》中有这样一个评价:“蒙以养正,圣功也。”用启蒙的方法培养学童纯正无邪的品德,是圣人应该建树的功业。

孔子是最早的民间教师,孔子对学生的要求是求知认知上的心正,而不是课堂上简单的身正。《论语·先进篇》中有一节记述了孔子的教学方法,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讲课时孔子诱导学生发言,抢先发言也可以,后面发言也可以;说错了也不要紧,和老师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要紧;课堂上居然还有弹琴的。学生的认识不一致,理想也不一致,孔子做总结时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自由发挥、自由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孔子所开创的启发式教学法一点也不比现代西方的教学方法落后。身体姿势上不要求整齐划一,问题答案中不要求整齐划一,培育学生的纯正之心、正直之心以及对问题的独立见解,这才真正是中国的思维方式。

二、《周礼》论教

《周礼·地官》中有专门论教育的记载。这里的教育有三项重要内容:第一项是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分六个方面:智慧、爱心、预见性、判断力、忠诚、中和。第二项是伦理教育。伦理教育表现在六方面的行动上:对父母行孝、对兄弟友爱、对亲族和睦、对姻亲亲密、对朋友信用、对贫穷的人怜悯。第三项是技能教育。技能教育表现在六个方面:礼仪、音乐、射箭、骑马驾车、书法、数学。

祖先这里的教育,教在做人与学问两个方面。育人育出一个理性而文明的人,育人育出一个有学问、有实际能力的人。祖先这里的教育,内容丰富而有趣,教学严肃而活泼。这样的教育,是正心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不是什么应试教育。

三、“中庸”之教

《礼记》中有一篇重要的文献名曰“中庸”,“中庸”里的教育思想是顺应天赋人性来进行教育。

性、道、教,是《中庸》一开篇所提出的三大问题。何谓性?何谓道?何谓教?人天赋的气质叫做“性”,顺从本性称之为“道”,修明道——“明明德”的方式方法就叫做“教”。例如,流动是水的天赋本性,大禹治水时引导水往低处流,是顺从了水的本性。大禹的父亲鲧,逆流治水——用堵的办法治水,是违背了水的本性,也就违背了“道”,所以失败了。好动,是孩子的天赋本性;联想与幻想,是孩子的本性。面对孩子的本性,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引导、启发,而不是把孩子填在一个固定的“模具”里,把孩子挤压成一个失去灵性的、只知道用标准答案去进行考试的考试机器。

教育的目的仅仅是考试成绩的高分数,文科考试中实行标准答案,这种教育方法所产生的危害实际上比鸦片的危害更严重。因为鸦片危害的仅仅是少数人,而愚蠢的、八股式的教育方法危害的却是一代人、几代人。

同类推荐
  •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周易与人生

    周易与人生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易经》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汉代立经学博士,《周易》被奉为经书。此后的两千余年间,它一直稳居封建时代主流学术的核心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
  •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研究

    国学与巴蜀哲学探索》是作者与唐赤蓉教授二十多年研究巴蜀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一个成果结集,所收论文曾发表在海内外的多家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刊物有加拿大的《文化中国》,国内的《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孔子研究》、《南京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浙江学刊》、《社会科学研究》、《甘肃社会科学》、《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等,绝大多数发表在上一个世纪。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军事战争的智慧

    军事战争的智慧

    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热门推荐
  • 朱锦流年

    朱锦流年

    “人笑我不如公,酒频中,更把平生湖海,问儿童。”——辛弃疾《乌夜啼》他们生就朱轮华毂,白玉为堂金作马,看似完美却总是有那样一件事,让人想要而终不得,让人耿耿于怀执着一线;一念之间,一世改变,遇见万欲可成的欲萝女孩,是美梦天成,还是终付流年,抑或恣意无悔,只为这一段梦后人生?——————————————————————————————————四卷故事人物背景不一,是甜文也是便当控,所以亲们请自行纠结,远目==~~~
  • 狂者实录

    狂者实录

    一个少年偷吃了由一株万古仙树生长出的冰霜果,学习了已经失传的霸天秘术,从此,体内的灵魂被淬炼,全家受人欺凌的他成为了不败的传说......
  •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

    《隋唐三教哲学》阐述隋唐时代的儒佛道三教哲学,运用过去较少涉及的儒教经注、佛教北宗材料,把老庄等作为唐代道教的主流。认为安史之乱是导致隋唐哲学发生根本转折的主要事件;转折使儒教哲学趋于建立自己的心性论,使佛教诸宗归禅,使道教丹术理论心性化。分析深入,且揭示三教哲学发展趋势。
  • 医神皇妃

    医神皇妃

    她是隐在乱世中不染尘埃的仙子,亦是个孤女他是一国皇子,他得她救命之恩,忘忧之上一见难忘深深王宫之中,他视她陌路,她淡然处之一纸休书,断了五年夫妻情份,她远走天涯,身边始终有另个他伴随五年后,她失忆,也已成了别人的王妃.-----------------------
  • 圣横都市

    圣横都市

    皇天氏,洪荒人族之祖,偶得鸿蒙紫气,成圣时被迫重生。且看都市中的皇天氏,快意恩仇,能不能一一化解,再上巅峰。
  • 萌到境界当高手

    萌到境界当高手

    一个神秘的十三岁小少年赵单纯,以极品校花表弟的身份进入一流大学。神童?可是,仅仅是这样吗?年龄这么小,姐姐来保护你,不怕!书读的应该不多,不懂的姐姐来教你!长得真可爱,可你还小,不许早恋!极品表姐的重重管束之下,他如何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动声色摆平一切!
  • 总裁的独家婚宠

    总裁的独家婚宠

    "他是安城只手遮天的的权贵,卓尔不凡,英俊矜贵。她是第一名媛,容貌楚楚,气质绝佳。他轻捏着她的下巴,笑容和煦,语气凉薄,“除却爱上你,我可以给你全部。”她笑语嫣然的回答,“霍先生你想多了,除却报仇外我什么都不想。”面对他用柔情深宠织就的网,她逐渐沉沦其中。直到真爱被绑架,对方要求用她来换,他毫不犹豫的答应。原来,深爱的背后是一场早就计划好的阴谋,救她,宠她,爱她,都只不过是因为她深爱女人的请求……一纸婚约,爱恨纠缠,她步步算计,唯独漏算了自己的心。一场盛宠,亦真亦假,他倾尽一切,只为了留她在身边,哪怕是她恨之入骨也不愿放手。"
  • 权谋天下:帝姬难为

    权谋天下:帝姬难为

    16岁生日的这天,她最崇拜的大将军却送给了她一份血淋淋的“生日礼物”——她父王的项上人头!两个曾经围着她团团转的男人联手葬送了她的全部荣华!一夜之间,国破家亡!当她从高位跌落谷底,在谷底拼命挣扎,有些真相才渐渐拨云见日。复仇的火种,就此点燃了与生俱来的力量……火凤涅槃,就在她披荆斩棘,君临天下之时,却意识到命运的齿轮早就在她与他之间悄然转动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PK的历史:历史上的PK

    PK的历史:历史上的PK

    PK,Penalty Kick的缩写,点球的意思,后引申为竞争、单挑的意思。PK的历史,是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有人的地方,就有PK,只是大家的招数不同。有人用钱来PK,比如石崇和王恺;有人以口才PK,例如毛遂以三寸之舌头敌百万之师;有人以性命PK,例如方孝儒“十族”PK朱棣“九族”…
  • 寒门

    寒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