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700000004

第4章 动了救国念头,从事研究政治(2)

1913年国会开始草制宪法后,吴贯因、梁启超和王宠惠等人都分别草拟了自己的宪法草案,供人们讨论,也供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参考。张东荪先后发表了《王氏宪法刍议之商榷》和《王氏宪法刍议之商榷补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反对分权主义,主张国家主义。1913年9月,《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公布,立即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激烈争论。这个宪法草案,确立了内阁制,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思想,是对袁世凯欲实行独裁专制统治的一大打击。所以,宪法草案披露后,大总统袁世凯首先表示不满,于是怂恿各级行政官吏纷纷驳议,互不相让,从而演变为宪法上激烈的争论。

9月16日,张东荪在《庸言》上发表《国民之声》,站在较公正的立场上对非难宪法草案者给以批评。认为在立法部与行政部因为宪法问题出现纷争时,必须设法解决,但不能用立法或行政部的某一机关来作调停,因为“是非之间决不容有调停者,且宪法者,国家之宪法也,非立法部行政部各得而专者也。”所以,“必有一机关立于两者之背后,主持正义,以为公判,则始克免纷争之弊也。”而能担当此任者,唯有国民。“最后之裁判机关自当属之国民,此法理上至公至允之主张也。”他主张:“解决今日宪法上之纷争者,舍国民末由。”其具体的办法“唯有借用议院选举法选举国民议会,由大总统颁布日期,同时命令停止国会,静待国民议会之批认及修正可也。”同时,他又发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略评》,对宪法草案全文逐条评述,以为“统观全文,尚为周密,要之与约法不啻天壤之判也。”表示赞同该宪法草案。

(三)呼吁救治道德堕落,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自幼受到正统儒家思想熏染的张东荪,对道德问题格外关注。早在1911年5月,张东荪在他的第一篇政论性文章——《论现今国民道德堕落之原因及时救治法》中,就曾对道德堕落原因及其救治方法提出过自己的见解,认为救治的关键在于政治革新。1913年5月16日,张东荪在《庸言》上发表《道德堕落之原因》,发展了前文中的观点,认为道德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范的;社会的规范有两种,一是自律的,即道德,一是他律的,即法律。道德堕落之原因,除了自律的规范失调外,还由于法律不全。所以“修正法律及整理执法机关,实今日振兴民德之要图。”开始从法治的角度讨论道德问题。此后,他又发表了《财政与道德》、《言论之道德》、《今后之政运观——一名守法与让德》等文章,继续讨论道德问题,呼吁为政者必须注重道德修养。

1912年10月,康有为、陈焕章等人在上海成立孔教会,次年2月在上海创刊《孔教会杂志》,以宣传孔教为宗旨。进步党人如梁启超、蓝公武等都是发起人,张东荪的兄长张尔田也是撰稿人之一。张尔田“晚尤笃信孔、孟,有犯之者,大声急呼以斥,虽亲旧,无稍假借。谓人心败坏至此,必有沧海横流之祸,屡有论述,归本礼教,欲为匡救。”张尔田在《孔教会杂志》第1卷5号上发表有《与人论昌明孔教以强固道德书》,认为孔教可以改善人们的道德,“立国之本,基乎法律与道德。法律所不能治,道德能治之。故道德之领域,较法律为尤广。其巩固国础也,较法律为尤要。”“而欲强固其信仰与敬畏,舍我孔教诚莫属矣。”在第8号上,张尔田又发表《论孔教与东南兵祸之关系及一年来对于孔教诋毁者之心理》,把国家的安定与否与孔教联系起来,认为“国教定,吾人身家性命财产始有安定之一日,国教不定则争杀劫夺,大盗横行,小则乱于野,大则乱于朝。吾人之身家性命财产,将永远为彼毁教者殉葬品矣。”赞同定孔教为国教。张东荪显然受其兄影响,对孔教抱有极大同情,“此所以有人提倡孔教,而荪即踊跃三百者也。”

然而,张东荪毕竟已经接受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他虽然对道德问题非常重视,主张设法挽救道德堕落的状况,并对孔教抱有十分同情的态度,但却与那种主张恢复固有道德的论调不同,这种不同差别,集中体现在对待是否定孔教为“国教”问题上。

1913年7月,张东荪发表《余之孔教观》,从理论上对陈焕章等人定孔教为“国教”的主张进行批评。张东荪从宗教和哲学两方面对孔教进行了系统考察,他认为,孔教哲学是包含有二元论的、人本主义的、实用主义的、进化论的和社会本位思想的哲学,所以“此则与近世西洋哲学倾向相同耳。”对其在哲学上的价值给予很高的地位,并且认为孔教为中国固有文明之结晶,若将之继承并发展,将来“东西思想相融合,世界又必放一异彩矣。”但从宗教上观察,“孔子毕生所述,皆为道德之教训,其言实为数千年中国立国道德之大原”,虽然他承认“孔教所诠乃中国独有之文明,数千年之结晶,已自然的为国教矣。”但他反对定孔教为国教和祭孔等做法,认为这“无足为孔子增光,殆亦画蛇添足之类,无足取也。”提倡孔教,是挽回今日道德堕落的一种方法,“但非谓今日道德之救济,仅恃孔教,不过言于生计政治教育之外,而孔教亦为不可轻忽者也。”这显然与孔教会的复古主张是迥异的。

(四)采取“硬教育”,养成“国民性”

在清末之时,张东荪赞同蓝公武提出的通过办“公学校”、设立图书馆、提倡公众演剧和办日报等方式,实施“社会教育”的主张。1913年7月,张东荪在《庸言》上发表《中国之社会问题》;11月又发表《司法问题与教育问题》,对教育腐败的原因及救治法进行了分析,提出要重视国民教育和人才教育,主张采用“硬教育”。

张东荪经过对民初教育现状的考察,主张在普通教育方面,应该提倡国民教育。他认为,国民性是“一国民特有之精神。其精神存,其国始存;其精神亡,国未有不亡者也”。所以,国民教育的目的,“自积极方面,则养成国民性,巩固民族之精神。”自消极方面,“则宜排除恶根性”,即匪徒性和奢侈性。他所谓的何谓匪徒性,实际上就是清末“革命教育”下所养成的国民性。他说,“革命教育者,以养成不安分及破坏精神为宗旨”,自清末以来,革命教育遍及全国。他认为“匪的根性最有害于共和政体”,所以,此后教育应该以排除此种特性为宗旨。至于奢侈性,就是指“消费教育”。他认为中国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无一知生计,仅知消费。”所以,必须加以排除。在人才教育方面,他主张“宜采社会教育法,以精密之统计而分配人才,以供社会之需用。”而统计、分配之责“必由中央政府以司其事”。

如何“养成国民性”并实行社会教育?张东荪主张采用自己早已在1911年便提出的“硬教育”。硬教育是相对于软教育而言的。所谓软教育,就是无论何事,必择学生易悟易读者以教授之。张东荪认为,此教育法的弊病在于“凡事皆易演为习惯。苟一旦遇难者,必瞠目而不得其解矣。”软教育之害,不仅所授知识为不足,且忽视德育。他认为,“人格之锻炼,意志之修养,品格之养成,气节之高尚,皆硬教育是赖焉。”硬教育能使“所授知识与道德同时融化,打成一片”,造成理想人格。所以,他主张必须改革中国目前的教授法,重新编定教科书,实施“硬教育”。稍后,张东荪又发表了《司法问题与教育问题》,对民国初年教育腐败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教育腐败的原因,第一在教师,第二在学风。改进之法应该是改造专门教师、改造师范教师并提倡德育。应该说,张东荪这些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在当时还是进步的。

(五)铲除财政恶德,主张“关税保护”

民国初年的经济问题,也是张东荪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他先后在《庸言》上发表《财政与道德》、《中国之社会问题》、《关税救国论》和《预算制度论》等文,对当时财政混乱的状况提出了批评,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关税保护”主张。

张东荪看到“地方官吏携款私逃也,议员面颜争公费”等现象,认为“凡此正所以表示其无经手财政之道德。”为此,他专门写了《财政与道德》一文,对官吏这种不讲道德行为进行激烈抨击。他认为,财政最大的问题是财政不公开,没有预算,同时也无人有效监督财政的实施。议员本有监督之责,但他们迷于党争,“除自己争公费外,即助政府张目。”他认为,“一国之人,哀莫大于无经手财务之道德。”以有此恶德,故一切事业均不发达也。此恶德所至,各地官吏皆视国税厅若利薮,致使“国与民两受其殃”,“国家之收入锐减,而私人之中饱无尽。”此恶德所至,漏税现象十分普遍,“中国人之漏税,为世界之第一。”在此恶德影响下,人们一见财货,即思据为己有;一经手其事,即致账目不清。“上至政府,下至小民,皆不免于此弊。”由此,张东荪痛心疾首地呼吁说:“此种恶德一日不除,非仅国家之财政一日不能处理,国民之经济一日不能发达,且国家人种不久必趋于灭亡。”然欲财政处理得当,经济能力发达,则必有经手财务之道德而始可。

张东荪认为,中国产业不发达,有九种原因:尚在手工时代未入资本时代、不利用机器、营业不自由、分化甚于合成、技术不发达、无工业教育、交通机关不备、保护主义未实行、关税不良。其中,外货倾销与租税不良是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解决的办法也有两种。一是对外的方法:“行保护贸易主义,采关税政策,以排外货。改良租税及裁厘以通交通。”二是对内的方法:奖励投资,确立信用;破除旧日之同业组合改良技术,破除其顽固性;分化适度而奖励合成;创立大本营业(即大工场之类);改良农业,以供给原料。

张东荪认为,中国今日,尚未脱离手工制时代,“苟欲发达,则必使之入资本制之时代也。”他将发展经济的主体寄望于中国有志于实业者和地方政府的扶植,“吾之所以主张属于地方政府者,地方政府较私人资格为有信用,且较有能力,易于举事。”地方政府应该在改良技术、奖励投资、提倡机器作业、改良农业,供给原料、启发自由竞争、树立模范等方面极力提倡。

1913年8月,张东荪发表《关税救国论》,提出了“关税救国”主张。他指出,20年来,国民日益贫穷,工商凋敝,百货飞腾,物价腾贵,导致小民相率流为盗匪,破坏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导致了道德衰颓。同时,也使国民减少了对于国家财政的负担,国家之财源受极大打击。而物价腾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不能保护关税,“输入过多,内国货物为之压倒,食之者众,生之者寡,固有之职业为之破坏”。张东荪认为,关税一方面是国家财政的重大来源;另一方面在于保护内国之产业。“实则保护产业尤为关税之目的”。中国低额的入口税率,导致洋货充塞全国、举国仰于外人产业之下的结果,造成“内国之产业,全行压倒”的危害。张东荪经过反复思考后认为:“欲除此害,则唯有实行关税政策,以保护贸易主义为宗旨”。实行保护贸易主义,产业幼稚国家发展经济不不可少的。英国在18世纪是农业国,其所以迅速成为工商国,“端赖历代之明君贤相,实行保护干涉特许奖励等政策”。而保护幼稚产业,“必恃保护税之关税”。保护税的积极功效,是为保护幼稚产业,而其消极功效,则为防止外国商品倾销。张东荪认为,中国早已成为发达各国的商品倾销场(即达冰场Dumping ield),“永久之计,对于达冰货品,以关税防之;暂时之计,对于达冰货品,唯有实行抵制,以所谓薄哀克特(Buycott)制其死命也。”

保护中国幼稚产业的手段,即在保护关税。应该对于本国不生产之加工品、外国之达冰品课以较重的输入税;对于本国所产之原料品,如铁碳米等输出,则他国得益,本国受损,应该以关税加以禁止。张东荪认为,保护的输入税之税率,有国定税率、协定税率和国定协定税三类,中国的关税向来“全为外人作主,已失关税主权”,稍加变更便会牵及外交。唯一可行的是实行国定协定税,而这也是不易做到的。但保护关税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只要“政府果能卧薪尝胆,或终有达目的之一日。否则,空具共和之美名,而永为他人之达冰场(Dumping ield)。”

(六)赞成“毁党造党”,提倡“在野主义”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甚嚣尘上,各种政党蜂拥而起。据统计,仅民国初年成立的政党就达200多个。但这些政党,鱼目混珠,参差不齐,很多腐败官僚被拉入其中,致使很多政党有其名而无其实,成为官僚政客的聚集地,徒然增加无谓的政争。对此,张东荪极为反感。他赞成章士钊的“毁党造党”论,主张必须对当时的政党进行一番彻底的改造,才能适应共和制度下政党政治的要求。1913年7月,在《乱后之经营》中,他除了对国民党进行带有谩骂性的责备外,还对当时国内的政党进行了激烈批评,认为政党不良,也是造成内乱的原因之一。他指出,同盟会以外的政党,“大多数为官僚所利用,而为小人之薮巢,心术行为皆与人以可攻击之资。”“时发其作官热,引起一班激烈者之恶感。”他批评说:结党营私为中国人种之天性,民初所建之政党,“其本视政党为进身之阶,利用之资,护身之符。政党之腐败,与其发生俱始。”他认为,今日各党的重要主持者,多为俭壬宵小卑鄙龌龊之徒,“此辈只知手段,不知目的;只知个人,不知国家;动则借稳健之名称以排异己,实则把握私利。祸一党不足,犹思祸全国。”所以,“盍今日无一政党而可谓为政党也,不过徒党而已”,都不合乎近代政党的标准,只是中国传统的朋党而已。欲政党之发达,不可不于根本上设法解决。而治疗之法,“则宜从事于改良政党。”而改良的目的,使“党”与“私”断绝关系;改良的方法,张东荪赞成章士钊提出的“毁党造党”说,即“以今日所有之党,尽数而毁之,别组织新党。”

张东荪提出了五条具体的实施办法:一是党员之集合,以政见为标准,不以感情为去就;二是视政党为利用品之党员,拒而不纳;三是注重党德,不事无味之争执;四是组织党内监督机关,不使个人因党而逞其私欲;五是坚持在野主义。

张东荪特别强调:中国素无政党,现在政党刚刚建立,正是“政党之养气时代”,非培养之不足树立。只有宣言在野,才能使腐败官僚无意加入,政党不致为官僚利用。他认为,今日的政党还十分幼稚,“政党不过为初生之婴儿”,根本就不具备掌握政权的能力。为此,他列举了政党不能骤握政权的原因:一,政党幼稚,内部组织不完全,无组织内阁之能力;二,国人对于政党本无明切的观念,苟急于接近政权,则必视政党为利薮,而政党前途及政治教育前途,均受极大之恶影响:三,苟以组织政府为宗旨,必使野心家起而觊觎政党,政党内部必茵野心家而腐败;四,各政党之主张极其幼稚,且没有鲜明的政见与互异的政策,根本没有组织政党内阁的必要;五,苟政党接近政权,当不仅在内阁,而总统亦必入党,夫以素不为党所拘束之人,使之入党,则党为宾,而彼为主,政党之真正作用无由发生;六,政党不能于议会中入正当之轨道,则无组织内阁的可能。

同类推荐
  • 才高八斗:曹植

    才高八斗:曹植

    本书介绍建安时代与建安文学,记录曹植的起伏人生与其文学创作生涯。
  •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杜修贤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专职摄影记者。本书展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政坛内外的伟岸形象,并提供了很多红墙内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二十位人性见证者

    20世纪上半叶,电影还不发达,电视刚刚起步,一批优秀的摄影家,开始用镜头叙述时代的变迁,记录人生百态,揭露最真实的人性。他们的镜头里有各色各样的人物、城市和农村、战争与和平、时间与细节……同时,这些作品都打上了强烈的个性化的印记,表达出摄影家的观念、情感以及他们观察和触摸外部世界的方式,他们是20世纪的“人性见证者”。作者阮义忠以亲切活泼的笔调及丰富的摄影作品,介绍了桑德、布列松、卡帕、阿勃丝、寇德卡等二十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杰出摄影家的生平经历与影像风格。
  •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世界伟人传记丛书:永乐大帝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明朝诸帝中,其丰功伟绩恐怕无人能与之匹敌: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借镇边扫北之机,在为国立功的同时,私蓄日后能为自己夺取皇位拼死效力的文臣武将。征漠北、平安南、通西洋、修大典、建北京,缔造了一个“永乐盛世”。人必有是非功过,他凶杀成性、冷酷无情,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议的皇帝。本书以精练的语言为读者朋友逐层揭开了永乐大帝神秘传奇的一生。
  •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

    《铁马红颜萧太后》主要内容分为姜霓编著的《铁马红颜(萧太后)》为该丛书之一,介绍了萧太后传奇的一生。《铁马红颜(萧太后)》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经营课

    选择与放弃的人生经营课

    学会选择,学会放下,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看待得与失。学会选择,学会放下,放下也许是一种痛苦,但也许是另一种幸福。珍惜你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不要浪费自己放下的权利,在选择与放下之中成长,你的人生就会越发明媚灿烂。
  • 九重天外天

    九重天外天

    天降吾辈入世间,山登绝顶我为仙。男儿当遂凌云志,笑傲九重天外天。
  • 失忆空间

    失忆空间

    一天夜晚,我突然从梦中惊醒,醒来来后发现书桌上出现一些奇怪的小说稿页,这部小说没有开头只有结尾,而且更离奇的是这些稿页竟然是我的笔迹,可我从来就没有写过什么小说,自从稿页出现后我的生活变得一片混沌,整个世界都变得黑暗模糊,我甚至无法分辨真实与虚幻,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 与美男同居的日子

    与美男同居的日子

    一个是成绩优异长相俊美的冰山腹黑校草,一个是差班吊尾车便利贴平凡少女。原本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两个人,突然因为父母的再婚,而住在了一起。美男要求一:白小雨,你在学校不许说我们住在一起。某雨委屈:咱明明只住在你对面。美男要求二:白小雨,你在学校不许说我们认识。某雨委屈:咱们明明说过的话不过两句半,谈何认识?可是在每天的朝夕相处中,某些情愫慢慢变了味道……某男再次改写同居条款:白小雨,你不可以找男朋友……这一次,雨妞彻底怒了,誓死不……从!
  • 异出菩萨本起经

    异出菩萨本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登陆有奖

    登陆有奖

    叶临,一个打工仔,奇遇一款名为登陆有奖的游戏系统!
  • 狼少年

    狼少年

    兄弟背叛,奇葩的重生,竟穿越到了未来。弱小的狼少年开始了他的变强之路!
  • 燃情密爱,帝少专宠复仇妻

    燃情密爱,帝少专宠复仇妻

    传言A市帝都身价上亿的帝少萧轲闫,不仅冷酷无情,还有非常严重的洁癖,不仅仅是对事和物,对女人也是,任何接近他的雌性必死无疑。然而……只有秦暖阳这个唯一可以接近他的秘书才知道传言有误,非常有误,这个男人其实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对她上下其手不说,明明每天都有从五星级餐厅送过来的超级豪华午餐,还每天从她带的饭盒里抢菜……这个样子的萧轲闫哪里冷酷无情了?哪里有像是有洁癖了?“喂,帝少,你手往哪里放?”“喂,帝少,把我碗里的鸡腿给我放下!”
  • 疯狂的舍利

    疯狂的舍利

    “原以为自己是颗舍利子,到头来才发现,不过是块尿结石。”这是一部足可比美《疯狂的石头》、充满喜剧色彩的黑色幽默,讲述的是落魄的白领在底层挣扎以及两位大龄青年平凡而浪漫的爱情故事。主人公吴耐,曾经是一位广告公司的白领,做过经理,开过公司,一下子跌入生活的底层,他不屈,他要挣扎,他要抗争。
  • 昭华宫帘

    昭华宫帘

    王氏贵女,一纸圣旨召入宫中封为公主。从此,再也离不开命运的漩涡。她表面是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公主,实际是牵制家族的工具。在皇族的命运漩涡里,她认识了他。她是他最敬重的皇姐,是大胤国辅政的长公主。他是她心里藏得最深的人。“因为我是公主,我才能遇见你。因为我是公主,我不能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