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700000005

第5章 动了救国念头,从事研究政治(3)

所以,张东荪认为:“今日当务之急,在养成国民之政治常识及道德,而政党尤不宜首创恶例,以致政治常识及道德,未由而进也。”处于“政党修养时代”的政党,断不可操切于进行,应该坚持在野主义。

总之,张东荪在初涉政论之时,主要是对当时人们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进行评议,在批评中力图阐述自己独立的见解。此时,张东荪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他初步确立了自己改良与共和的政治立场,他所提出的许多观点,为日后所坚持并发挥,许多见解不乏精辟和深刻之处。但是,他的这些评议基本上是就事论事,尚未形成较成熟和见解,政治思想远未成熟,更谈不上系统,对当时国家政治制度的设想缺乏全盘与一贯的构想。

创办《正谊》与《中华杂志》,主张内阁制和法治国论

1913年11月,国会被袁世凯解散,制宪工作也停止,这对于试图在中国建立西方民主政体的人们是一个挫折,他们对袁世凯政府的态度有了较大的改变。国民党中的温和派与进步党人中的激进派人士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袁世凯。1914年1月15日,张东荪与谷钟秀等人在上海创办《正谊》杂志(月刊),共出9号,到1915年6月15日停刊。它分论说、译述、纪载、艺文等栏目。张东荪、杨永泰、丁佛言、沈钧儒等为主要撰稿人。

谷钟秀在《发刊词》解释宗旨说:“本杂志以促进政治之改良,培育社会之道德为宗旨”,“对于政府,希望其开诚心,布公道,刷新政治,纳入共和立宪之轨道;对于人民,希望其发展政治上之知识,并培育道德,渐移易今日之不良社会。”张东荪在《正谊解》中认为,“今日欲振兴社会,刷新政治,舍正谊莫由。”他把“正谊”的诠释为:“正谊者,阴谋之降符也”;“阴谋之为物,唯正谊足以制之,此人心之理性的趋势,事实之自然的结果”;“正谊者,法律之保障也”;“正谊者,社会所由而立也,法律、政治皆须得社会之保障,故舍正谊莫由”;“正谊者,政治之救济也”;“正谊者,道德之源渊也”。其含义相当于通常的“正义”。因而他主张:“一、集合一部分清流人士,以为正谊之保持者。此部分人士坚持正谊,百折不挠,发为舆论以为社会之中坚;二、提倡正谊之言论,使正谊之观念深入人心,普及全国。”可见,张东荪创办《正谊》杂志的目的,在于提倡正义,借社会正义的力量来改良政治、改造社会。

1914年4月16日,张东荪与丁佛言与在北京又创办《中华杂志》。它是进步党中期的机关刊物,编辑人有:李素、凌文渊、张东荪、汪馥言、杜师业、孙宸、胡家鑫、王常翰等人。到1915年1月,共出版13号。有论说、评论、中外大事、杂载等栏。其评论文章和报道涉及中外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的许多方面,反映了当时进步党对于国内外政局的立场和态度。

张东荪在《正谊》和《中华杂志》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一方面继续对当时政治上的许多问题进行讨论和评议,另一方面对袁世凯专制统治进行揭露和批驳。在评议政治时局、抨击袁氏专制统治、不断总结政治经验和失败教训的过程中,张东荪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和一贯的政治主张。在《正谊》创刊号上,他发表了《内阁论》,发挥了在《内阁制之精神》上的观点,积极鼓吹内阁制;1914年4月在《正谊》杂志上发表了《读章秋桐“政本”论》,进一步发挥了“对抗论”主张;同时,在《中华杂志》上发表《行政法与平政院之讨论》,继续主张采用行政裁判制度;在《中华杂志》上发表了《国民性与立法》、《用人与守法》、《美国宪法会议之大教训》、《公法私法之区别与行政法》等文章,鼓吹法治国论;他在《正谊》杂志发表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根本救国论》、《中国之将来与近世文明国立国之原则》,主张“社会与政治分离”,提出了“多数政治”、“以议代政”的主张;1914年5月,他在《中华杂志》发表《地方制之终极观》,率先提出了地方实行联邦制的主张;当他意识到进步党人与国民党人内部互相攻击、而为袁世凯所利用时,他便在《中华杂志》上发表了《泣血之言》、《自忏》、《匿敌与第三者之责任》等文,对自己民国以来的政治言论进行反思和检讨,促使两党消除隔阂,共同对付像袁世凯这样的野心家和官僚。1915年4月15日,张东荪在《正谊》上发表了《吾人之统一的主张》,他总结了民国成立以来政治经验和教训,对民国以来自己的政治主张也作了一番梳理,系统阐述了自己对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等方面问题的主张。此后,他又为章士钊主办的《甲寅》撰稿,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政治主张。可以说,到1915年初,张东荪政治主张开始趋于系统化,基本形成了以防止和铲除野心家和官僚政治为目的,以法治国论、对抗论、政治与社会分离论为基本原则,以中央采用内阁制、地方采用联邦制为主要框架,包括对军政、财政、教育等重大问题看法的政治思想。

(一)反对人治,主张“法治国”

在民国初年,张东荪与进步党人一样,主张法治,反对人治。起初他是针对国民党的,对民初国民党人在临时政府时实行总统制、而为了限制袁世凯却在《临时约法》中规定实行内阁制、扩大国会的权力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这种因人制法、因人变法的行为,足以损及法之尊严。他希望袁世凯政府按照法治国的原则处理政务。在“二次革命”后,他便劝告袁世凯政府不要徒恃武力,而要依法治国。他说:“此次内乱,全恃武力以镇压之,非根本之计也。吾所希望者,并以法律之力(Richtskraft)治之,始可期长治久安耳。”《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公布后,袁世凯极力反对,藐视法律,引起了张东荪等人的警惕和批评。1913年11月,他发表《法治国论》,提出要防止野心家利用法制不严,恢复帝制。强调国家各机关行动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决不允许“人民守法于下,而政府违法于上”的现象出现,认为“吾人欲进中国为法治国,不当仅求人民之守法,亦应求政府之守法矣。”为此,中国必须首先应有宪法,因为宪法是“法治国”最重要的标志。

张东荪分析了民国成立以来的政治状况,认为,中国宜为法治国,其理由为:一是中国国体已经由君主改民主,政体也应由专制改为立宪,有宪法之国当为法治国;二是立宪为人类进化的趋向,世界各国均由专制国进入立宪国,并进而为法治国,中国也应如此;三是行人治而不行法治,外不足以图存,内不足以自立,因为无法律规定各机关的权限,则难免争执隔阂之弊,轻者消耗国家元气,重者“或有野心之枭雄,窥窬其间,以逞其私,则帝制之恢复必在立谈倾耳。”他认为,今日中国不仅各种法律不完备,而且连最基本的宪法也未颁定,“政府与人民,均未循乎法律之轨道,其去法治国不知几千里也。”若继续下去,将会导致内乱亡国,因为:一是法治不进,不仅政体日在变动中,且国体也有变更之虞。“惟有速制定宪法,使中国为法治国,夫然后变更国体之祸,或可免也。”二是法治与立宪政体密不可分,由于现在仍是人治,法治未立,致使国体虽改为共和,而政体并未变为立宪。他警告国人说:全恃人治不恃法治,将会使枭雄“得籍共和之美名,以实行专制之私图。”中国历史上专制统治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内乱,就是由于法制不严,这样的教训值得汲取,否则,“此后十年,仍必有乱事。”三是法治不隆,不但人民的公权没有保障,即其私权也会遭到官僚的破坏。所以,“国家必先制法,严定国家自身之权限,以防枭雄恶吏,假借名义以自私。”这样方能做到“一方纳人民于法律范围之内,一方复使国家自身入乎一定法律制限,勐各得一定之规范,恪守以行而不相越。”鉴于多数人民并不知法治国的实质,张东荪比较了警察国与法治国的区别后,列举了法治国的四个特征:一是国家自行制限其国权之发动,且使其发动必由于一定之形式,此制限的形式,就是法律;二是人民之自由,皆以法律为范围;三是行政全受法律之拘束;四是国权之行动,必以法律形式出之故法律多多益善,使“公法发达”。

在《内阁论》中,张东荪集中对法治国的优点作了阐述。他认为,法治国是实行内阁制的前提,法治国就是“国权必由于法之形式而始可发动之为也”,国权包括立法权与执行权,立法的要求是“务使法之周密”。法治国的精神在于:“行政必纳法律乎之中,其多受法律拘束一分,即法治之精神多表现一分也”,在于“行政行为必等于司法上判决,不问自身有益无益,必毅然行之。”现在中国仍非法治国,必须努力成为法治国。中国应当励行法治的原因有六:一是可以使社会安定,即“国家行动循乎法律之规则,则无政治上之激变。人民服从法律而非屈服于强权,则其心帖然无反抗之思,则国可以常治久安。”二是可以国家发达,即“举国而拖命于法律之下,法律永存,则其国常治。法律可改进而不可全弃,则国家能逐渐发达而不生急变。”三是可以防止野心家专制,即“国家与人民之交涉,皆得其道,既以保障权利,复以防枭雄之自逞。”四是可以防止国家各机关滥用职权,即“国家内所以代表国权之机关,皆严分其权限,使不相越,然后居于各机关之自然人,始不能籍端以恣所欲为也。”五是可以制限人民的不法行为,即“无法之自由为法治所不许。”六是可以使国家各机关权利分配合理,防止专权,即“必以法律严密分配其权限者,所以使权力不趋于一点也。”所以,张东荪主张行政裁判,将政府的活动纳入法律的监督和惩治之下。只有励行法治,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立宪共和国。

在1915年发表的《行政与政治》上,他又强调,近世政治的核心是反对专制主义,其办法就是励行法治、以法治国,“非谓其国有法律,有宪法,亦非谓国家之立法,多多益善,盍言国家自身等于人民,同受一法之制裁耳。”即以法律制限政府行为的范围,规定其活动之趋向。张东荪曾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积极鼓吹“法治”,强烈要求用法律规范政府行为。1916年6月初,在袁世凯复辟帝制败亡之际,张东荪总结教训,认为过去那种轻视法律、利用法律的观念必须铲除,在处理善后问题上,仍然坚决主张依法律程序来制裁袁世凯及其罪行,即组织特别法庭,公开审判袁世凯,重树法律的尊严,借此机遇使国家走上法治轨道。他说:“吾以为勿论届时袁逆或已逃遁海外,或已为乱兵所杀,或暴病而死,或遭暗杀,要当于国会开会之第一日,由两院各依《临时约法》第19条第21款,提出弹劾,通过后更依同法第41条组织特别法庭以审判之。”表达了张东荪对中国走上法治轨道的渴望。随后,张东荪对制宪表现了较强的兴趣,他发表了《修改国会组织法及选举法私议》、《地方制草案的商榷书》、《宪法草案修正案商榷书》等一系列文章,修正宪法草案,力促宪法通过,使国家走上法制的轨道。但结果是:宪法功亏一篑,出现了张勋复辟,国会再度解散。

(二)赞同“政本”论,提出“对抗”论

1913年底,梁启超首先提出了政治上的“对抗论”,张东荪对此非常关注,并大加赞赏。11月16日,他在《庸言》上发表《对抗论之价值》,进一步阐述了“对抗论”的意义。1914年4月,章士钊在《甲寅》创刊号上发表《政本》,提出了“政本论”,随后,又发表《调和立国论》,进一步发挥前文主张。

张东荪对梁启超提出的“对抗论”表示关注,他认为,民国以来,政争不断,都是欲以一势力并兼并其他势力,梁启超有感于此而提出对抗力,张东荪“以为诚今日救国之不二法门也”。但他认为梁并不了解“对抗”论的真谛,“惟细观近日梁任公所言所行,似于对抗之理,尚不得其三味。”所以,张东荪乃作《对抗论之价值》,对其进行阐述。他认为,政治上的对抗,来源于物理学和生物学上的对抗现象,对抗是宇宙间万物构成的原理,物理界和生物界都存在着对抗现象。这种对抗现象运用到政治方面,便成为政治上的对抗。他认为,政治上的对抗现象有两种,一是无形的对抗,也称自然的对抗,即“国家社会内各分子互相对峙,而使各不相犯”,其主要是通过一部分人士依靠其所代表的社会各要素,“以谋调和各要素之利益,不使政象趋于专制”的方式展现;“可使国家内社会上各要素之分配利益,恒得平均,而免偏颇专制之弊”。二是有形对抗,也称“容许的对抗”即“政见必有真负二面,遂生相反对之政党,此相反之政党,各标反对之政策以运行,彼此虽为政敌,而必互相尊重。”“竞争于政见政策,互相交替,以促国家社会之发达焉”。西方近代国家的组织就是靠着这样的对抗原理。“泰西各国之所以优越于吾国也,未尝不以常保持此对抗之现象,以演进之。”何以使中国在政治上也形成对抗现象?张东荪提出了三原则:一是相反二势力不可使其中之一居于国家最高机关;二是对抗二势力和平竞争,不得动用武力;三是二势力之竞争在应限制在宪法之下。否则,对抗之势便会打破。

1914年春,章士钊有见于民初党争,乃提出了“政本”论,指出:“为政有本,本何在?曰:在有容。何为有容?曰:不好同恶异。”即在政治上必须容许对立面两方同时存在,这样才能互相监督,取长补短,促进政治进步。这与张东荪对抗论的观点不谋而合,而论述更加透彻,故张东荪对此十分赞赏,立即发表《读章秋桐“政本”论》,发挥了“对抗论”的主张。他认为,章氏的主张与自己的主张相同,“章君之所谓‘不好同恶异’与‘有容’正吾之所谓保持对抗也。”他认为章的主张“偏与内而忽于外”,因为“好同恶异之为恶德而摒禁之,此内的也,自律的也,必有外的,他律的同时并臻,然后始得以巩固所谓外的与他律的,即前言之对抗。”所以,好同恶异的恶德必须靠“对抗”来实现,“吾以为与其劝告欲人之同于己者,自敛其心,则毋宁劝告被人强迫而同于人者自振其气以为抵抗。”即“与其希望强有力者无好同恶异之念,则不如期望社会上各分子各要素各固守其政党之部分,保存固有之势力,维持平均之利益而不受外力之压迫为愈也。”他强调指出,“国家社会之进步,在调剂,不在统一;在竞争,不在专制;在活动,不在一定而不变也。”极力主张本“对抗之原理”,促进中国政治进步。

对于“对抗”论,张东荪自视甚高,认为颇得近世西方先进国家政治进步的真谛。若照此进行,民国成立后的政治会慢慢走上正轨的。1915年初,张东荪痛定思痛地追忆说:“捉摸近世文明国之根本意味者,有章秋桐之调和论及不佞之对抗论。不佞非敢自慢,实以为苟不及第二次革命以前,即保持对抗之局,维系至今,断无今日之黑暗可断言也。”对抗论并未能付诸实施的现实,使张东荪意识到,无论是政本论,还是对抗论,都是“社会上政治作用之理法,而非国家机关上政治作用之规律”,所以,“不佞今颇省悟,知泛言对抗与调和,而不从社会活气着想,终为无济耳。”其真正目的在于增进社会活力。这样,对抗论实际上便又与所谓“政治与社会分离”论相联系,成为阻遏政府干涉、培养社会活气的一种手段。

同类推荐
  • 歌德(名人传记丛书)

    歌德(名人传记丛书)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他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他涉猎的学科包括动植物形态学、解剖学、颜色学、光学、矿物学、地质学等,并在个别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本书客观叙述了歌德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辗转求学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树立学习的榜样。
  •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由商传编著。讲述了朱元璋可以说是成功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父母双亡,自己从社会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要饭的小和尚,不懈奋斗。
  •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1

    半壁史书历史上那些姐儿们1

    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此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以其戏谑、夸张的笔法,风行于百度魔兽世界吧和天涯煮酒论史论坛,受到网友追捧,被冠之以“欢乐版红颜史诗”。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 木兰将军

    木兰将军

    花木兰,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忠孝节义,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影响深远到全世界。本书写的是女英雄木兰乔扮男装替父从军,最后光荣还乡的故事。
  •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戴高乐(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热门推荐
  • 紫藤萝的泪

    紫藤萝的泪

    《紫藤萝的泪》三部曲第一部《爱伤累累》天灰蒙蒙的,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让所有人都讨厌的天气,却给了她一个不出门的理由。冲一杯咖啡,无聊地坐在电脑前,呆望了半天的显示屏,却不知道要干什么。浅抿了一口咖啡,离开了电脑桌。她本以为自己能够很快忘记他,可是她错了,随着时光的流失反而让她更加清楚地记住他。难道自己真的爱上了他吗?不,绝无可能,一个弄得她满身伤痕,无视和侮辱,甚至害得她直接净身出户的男人,她这辈子都不会爱上他,也不敢爱上他。因为爱上他,她伤痕累累
  • 夜半打更人

    夜半打更人

    天干物燥的小心火烛的下一句是什么?夜半打更声又包含着多少未知的恐怖?莫名其妙出现的铁箱子,铁箱子里又是老土老旧的打更装备。一切书本上说不该存在的现象一件件的出现,主角王立胜又该如何破解。乌鸦啄目,激战女鬼,治理学校灵异安危。正义里参杂了点邪,那就是恶。
  • 魔物娘之战

    魔物娘之战

    渔翁若是想要得利,就不能让鹬蚌发现自己,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被眼前这个可爱的少女异形娘用内口堵上嘴巴有一会儿了,为了防止御姐铁血娘听到声音,她搞得我的口里全都是滑滑的奇怪东西。这个样子,我没法向自称战斗力一千七的虎式娘呼救。好在,没被蛇娘媪润芝看到。呼,她松开嘴了。“呜,你这个无名者一定是传说中的天降之物!”“物?我这只高等生物的名字是张天佑,还有你这令人头疼的小萝莉刚对我做了些什么?”“妈咪告诉我说把卵吐进喜欢的人类嘴里这样他就会向你跪地求婚或者等着他愉快地生孩纸。”“等下,你刚才没断句,请再说...(异形娘要再说一遍)...不!不用说了!我跪了!等战争结束后,咱们结婚吧!”
  • 丑小鸭的一生

    丑小鸭的一生

    她——要相貌没相貌,要身材没身材,学习不好,没工作。还有比它更倒霉的吗?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
  • 修罗冥煜

    修罗冥煜

    阴差阳错星宗灭,苗泪泉的穿越,是偶然,还是必然?赫连明宸到底为何方神圣?他如此强大为何要附身于苗泪泉?真的只是缘分吗?鬼才信!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青春妖谈

    青春妖谈

    命运的交错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仅仅是在一个“外出不祥”目睹见世间罕有的“美丽的生物”,望月桐明的人生开始发生了扭曲。正以为如此,以“狐、人、贝、鹰、鬼、猫、兽、神”以这些故事作为展开步入青春的高中生们开始了他们的故事,青春的故事、怪异的故事。
  • 后宫:庶妃谋

    后宫:庶妃谋

    她从小就知道,自己是卑贱的庶女,姨娘死后更如弃猫一样蜷缩的活着。苦熬八年,恰巧在十四岁赶上了皇帝选妃。嫡庶有别,妾的女儿,只能做妾?她不想做任何人的妾,哪怕是那高高在上的帝王。落选之后,她便安心做一个针工局的小宫女,等着有朝一日升为女官,逢大赦出宫。但事实总是出人意料,几番错过她终究来到帝王身边,化去他半世孤独。可是,后宫从来不是谈情说爱的地方……
  • 相思成瘾,首席旧爱请入局

    相思成瘾,首席旧爱请入局

    宠文新坑:http://novel.hongxiu.com/a/1151250/猫系老公谈谈情——靳医生,你就是我的小幸运。————————————青城谁不知道,沐之晚爱冷西爵爱到深入骨髓。三年前,她愿为冷西爵背叛了那个对她有养育之恩的顾家,将宠她多年的顾莫臣送入监狱。三年前,她看着那个男人死在自己面前,冷漠淡然。三年里,她不求名分也要跟着冷西爵,甚至为他堕胎。所有人都以为,她爱惨了冷西爵。但只有沐之晚自己知道,她的爱,早已经死去。*******时光像是淹没了很多过往,直到那个叫做顾斯城的男人出现。她在冷西爵怀里看着那张熟悉而又陌生的脸,刹那震惊。“既然你这么想念死去的情人,我不介意今晚当他的替身,为沐小姐一解相思之苦。”他薄唇之间,是轻蔑,更是冷漠。*******当着他的面,她跪在那人的墓前。凉薄勾唇,笑意苦涩——“你不是他……他已经死了。”眼前的这个男人,不是那个说会宠她爱她一辈子的人。而他,步步紧逼,用最残忍的方式让她无法离开。都说沐之晚惜命,可当她站在当初那个男人死去的地方,以同样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时,那耳边传来的声音,那般熟悉——“晚晚……”之后的之后,都说顾氏总裁有一个一生最疼爱的女人。年年月月,他早晨会亲吻她的额头,晚上会拥她而眠,在她耳畔会说着旧时的回忆。只是那个拥有他无双爱情的女人,早已没有了声息。原来,你早了一步,我晚了一步,一念之间,就是错过。*******冷西爵曾说过:沐之晚,你就是毒,一旦染上,就不能放手。顾斯城却说:你是我的药,可这几年,我却已经习惯了被你所赐予的病痛折磨。人一生会遇上两个男人,一个温暖了岁月,一个惊艳了时光。然,沐之晚所遇上的,一个囚了她的身,一个锥了她的心。********简介无能,宠虐阴谋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完结宠文:http://novel.hongxiu.com/a/1046410/《竹马之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