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62100000013

第13章 执政府大屠杀记

朱自清

三月十八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日子!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这个日子!

这一日,执政府的卫队,大举屠杀北京市民——十分之九是学生!死者四十余人,伤者约二百人!这在北京是第一回大屠杀,在民国史上,只有从前赵尔丰的屠杀和去年五卅的屠杀,沙基的屠杀,可以与之相比,而赵尔丰的事,尤与这一回相合,因为都是“同胞的枪弹”,更令人切齿呀!赵尔丰的屠杀引起了辛亥的革命,这一回段祺瑞的屠杀将引起什么呢?这要看我们的努力如何。总之,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让他接下去二次三次的屠杀,一条便是革命,没有平稳的中道可行!况且我们得知道,段祺瑞更与赵尔丰不同,赵尔丰只是屠杀以快己意,段祺瑞却是屠杀同胞以取媚于他的主子日本人的!我们更应早自为地,我们即使甘心被段祺瑞二次三次的屠杀,我们也决不甘心拿我们活鲜鲜的生命,换取日本人的满心高兴呀!

这一次的屠杀,我也在场,幸而直到出场时不曾遭着一颗子弹,请我的远房的朋友们安心!第二天看报,觉得除一两家报纸外,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之处。究竟是访闻失时,还是安着别的心眼儿,我可不得而知,也不愿细论。我只说我当场眼见和后来耳闻的情形,请大家看看这阴惨惨的二十世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的中国!——十九日“京报”所载几位当场逃出的人的报告,颇是翔实,可以参看。

我先说游行队。我自天安门出发后,曾将游行队从头至尾看了一回。全数约二千人,工人有两队,至多五十人,广东外交代表团一队,约十余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一队,约二三十人,留日归国学生团一队,约二十人,其余便多是北京的学生了,内有女学生三队。拿木棍的并不多,而且都是学生,不过十余人,工人拿木棍的,我不曾见。木棍约三尺长,一端削尖了,上贴书有口号的纸,做成旗帜的样子。至于“有铁钉的木棍”我却不曾见!

我后来和清华学校的队伍同行,在大队的最后。我们到执政府前空场时,大队已散开在满场了。这时府门前站着约莫两百个卫队,分两边排着,领章一律是红地,上面“府卫”两个黄铜字,确是执政府的卫队。他们都背着枪,悠然的站着:毫无紧张的颜色。而且枪上不曾上刺刀,更不显出什么威武。这时有一个人爬在石狮子头上照象,那边府里正面楼上,阑干上伏满了人,而且拥挤着,大约是看热闹的。在这一点上,执政府颇象寻常的人家,而不象堂堂的“执政府”了。照象的下了石狮子,南边有了报告的声音:“他们说是一个人没有,我们怎么样?”这大约已是五代表被拒以后了,我们因走进来晚,故未知前事——但在这时以前,群众的嚷声是绝没有的。到这时才有一两处的嚷声了:“回去是不行的!!!”“吉兆胡同!!!”“……!!!”忽然队势散动了,许多人纷纷往外退走,有人连声大呼:“大家不要走,没有什么事!”一面还扬起了手,我们清华队的指挥也扬起手叫道:“清华的同学不要走,没有事!”这其间,人众稍稍聚拢,但立刻即又散开,清华的指挥第二次叫声刚完,我看见众人纷纷逃避时,一个卫队已装完子弹了!我赶忙向前跑了几步,向一堆人旁睡下,但没等我睡下,我的上面和后面各来了一个人,紧紧地挨着我。我不能动了,只好蜷曲着。

这时已听到劈劈拍拍的枪声了;我生平是第一次听枪声,起初还以为是空枪呢(这时已忘记了看见装子弹的事)。但一两分钟后,有鲜红的热血从上面滴到我的手背上、马褂上了,我立刻明白屠杀已在进行!这时并不害怕,只静静的注意自己的运命,其余什么都忘记。全场除劈拍的枪声外,也是一片大静默,绝无一些人声,什么“哭声震天”,只是记者先生们的“想当然耳”罢了。我上面流血的那一位,虽滴滴地流着血,直到第一次枪声稍歇,我们爬起来逃走的时候,他也不则一声。这正是死的袭来,沉默便是死的消息。事后想起,实在有些悚然。在我上面的不知是谁?我因为不能动转,不能看见他,而且也想不到看他——我真是个自私的人!后来逃跑的时候,才又知道掉在地下的我的帽子和我的头上,也滴了许多血,全是他的!他足流了两分钟以上的血,都流在我身上,我想他总吃了大亏,愿神保佑他平安!第一次枪声约经过五分钟,共放了好几排枪,司令的是用警笛,警笛一鸣,便是一排枪,警笛一声接着一声,枪声就跟着密了,那警笛声甚是凄厉,但有几乎一定的节拍,足见司令者的从容!后来听别的目睹者说,司令者那时还有指挥刀指示方向,总是向人多的地方射击!又有目睹者说,那时执政府楼上还有人手舞足蹈的大乐呢!

我现在缓叙第一次枪声稍歇后的故事,且追述些开枪时的情形。我们进场距开枪时,至多四分钟,这其间有照象有报告,有一两处的嚷声,我都已说过了。我记得,我确实记得,最后的嚷声距开枪只有一分余钟;这时候,群众散而稍聚,稍聚而复分散,枪声便开始了。这也是我说过的。但“稍聚”的时候,阵势已散,而且大家存了观望的心,颇多趔趄不前的,所谓“进攻”的事是绝没有的!至于第一次分散之故,我想是大家看见卫队从背上取下枪来装子弹而惊骇了,因为第二次分散时,我已看见一个卫队(其余自然也是如此,他们是依命令动作的)装完子弹了。在第一次分散之前,群众与卫队有何冲突,我没有看见,不得而知。但后来据一个受伤的说,他看见有一部分人——有些是拿木棍的——想要冲进府去。这事我想来也是有的,不过这决不是卫队开枪的缘由,至多只是他们的借口。他们的荷枪挟弹与不上刺刀(故示镇静)与放群众自由入辕门内(便于射击),都足表示他们“聚而歼旃”的决心,冲进去不冲进去是没有多大关系的。证以后来东门口的拦门射击,更是显明!原来先逃出的人,出东门时,以为总可得着生路;那知迎头还有一支兵,——据某一种报上说,是从吉兆胡同来的手枪队,不用说,自然也是杀人不眨眼的府卫队了!——开枪痛击。那时前后都有枪弹,人多门狭,前面的枪又极近,死亡枕藉!这是事后一个学生告诉我的,他说他前后两个人都死了,他躲闪了一下,总算幸免。这种间不容发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长思了。

照这种种情形,就是不在场的诸君,大约也不至于相信群众先以手枪轰击卫队了吧。而且轰击必有声音,我站的地方,离开卫队不过二十余步,在第二次分散之前,却绝未听到枪声。其实这只要看政府巧电的含糊其辞,也就够证明了。至于所谓当场夺获的手枪,虽然象煞有介事地举出号数使人相信,但我总奇怪:夺获的这些支手枪,竟没有一支曾经当场发过一响,以证明他们自己的存在。——难道拿手枪的人都是些傻子么?还有现在很有人从容的问:“开枪之前,有警告么?”我现在只能说,我看见的一个卫队,他的枪口正对着我们的,不过那是刚装完了子弹的时候。而在我上面的那位可怜的朋友,他流血是在开枪之后约一两分钟时。我不知卫队的第一排枪是不是朝天放的,但即使是朝天放的,也不算是警告,因为未开枪时,群众已经分散,放一排朝天枪(假定如此)后,第一次听枪声的群众,当然是不会回来的了(这不是一个人胆力的事,我们也无须假充硬汉),何用接二连三地放平枪呢!即使怕一排枪不够驱散众人,尽放朝天枪好了,何用放平枪呢!所以即使卫队曾放了一排朝天枪,也决不足做他们丝毫的辩解;况且还有后来的拦门痛击呢,这难道还要问:“有无超过必要程度”?

第一次枪声稍歇后,我茫然地随着众人奔逃出去。我刚发脚的时候,便看见旁边有两个同伴已经躺下了!我来不及看清他们的面貌,又见前面一个,右乳部有一大块殷红的伤痕,我想他是不能活了!那红色我永远不忘记!同时还听见一声低缓的呻吟,想是另一位的,那呻吟我也永远不忘记!我不忍从他们身上跨过去,只得绕了道弯着腰向前跑,觉得通身懈弛得很,后面来了一个人,立刻将我撞了一跤。我爬了两步,站起来仍是弯着腰跑。这时当路有一副金丝圆眼镜,好好地直放着,又有两架自行车,颇挡我们的路,大家都很艰难地从上面踏过去。我不自主地跟着众人向北躲入马号里。我们偃卧在东墙角的马粪堆上。马粪堆很高,有人想爬墙过去,墙外就是通路。我看着一个人站着,一个人正向他肩上爬上去。我自己觉得绝没有越墙的气力,便也不去看他们。而且里面枪声早又密了,我还得注意运命的转变。这时听见墙边有人问:“是学生不是?”下文不知如何,我猜是墙外的兵问的。那两个爬墙的人,我看见,似乎不是学生,我想他们或者得了兵的允许而下去了。若我猜的不大错,从这一句简单的问语里,我们可以看出卫队乃至政府对于学生海样深的仇恨!而且可以看出,这一次的屠杀确是有意这样“整顿学风”的!我后来知道,这时有几个清华学生和我同在马粪堆上。有一个告诉我,他旁边有一位女学生曾喊他救命,但是他没有法子,这真是可遗憾的事。她以后不知如何了!我们偃卧马粪堆上,不过两分钟,忽然看见对面马厩里有一个兵拿着枪,正好装子弹,似乎就要向我们放。我们立刻起来,仍弯着腰逃走,这里场里还有疏散的枪声,我们也顾不得了。走出马号,就到了东门口。

这时枪声未歇,东门口拥塞得几乎水泄不通。我隐约看见底下蜷缩地蹲着许多人,我们便推推搡搡,拥挤着,挣扎着,从他们身上踏上去。那时理性真失了作用,竟恬然不以为怪似的。我被挤得往后仰了几回,终于只好竭全身之力,向前而进。在我前面的一个人,脑后大约被枪弹擦伤,汩汩地流着血,他也同样地一歪一倒地挣扎着。但他一会儿便不见了,我想他是平安的下去了。我还在人堆上走。这个门是平安与危险的界限,是生死之门,故大家都不敢放松一步。这时希望充满在我心里。后面稀疏的弹子,倒觉不十分在意。前一次的奔逃,但求不即死而已,这回却求生了,在人堆上的众人,都积极地显出生之努力。但仍是一味的静,大家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那有闲心情和闲工夫来说话呢?我努力的结果,终于从人堆上滚了下来,我的运命这才算定了局。那时门口只剩两个卫队,在那儿闲谈,侥幸得很,手枪队已不见了!后来知道门口人堆里实在有些是死尸,就是被手枪队当门打死的!现在想着死尸上越过的事,真是不寒而栗呵!

我真不中用,出了门口,一面走,一面只是喘息!后面有两个女学生,有一个我真佩服她,她还能微笑着对她的同伴说:“他们也是中国人哪!”这令我惭愧了!我想人处这种境地,若能从怕的心情转为兴奋的心情,才真是能救人的人。若只一味的怕,“斯亦不足畏也已!”我呢,这回是由怕而归于木木然,实是很可耻的!但我希望我的经验能使我的胆力逐渐增大!这回在场中有两件事很值得纪念:一是清华同学韦杰三君(他现在已离开我们了!)受伤倒地的时候,别的两位同学冒着弹将他抬了出来;一是一位女学生曾经帮助两个男学生脱险。这都是我后来知道的。这都是侠义的行为,值得我们永远敬佩的!

我和那两个女学生出门沿着墙往南而行。那时还有枪声,我极想躲入胡同里,以免危险,她们大约也如此的,走不上几步,便到了一个胡同口,我们便想拐弯进去。这时墙角上立着一个穿短衣的看闲的人,他向我们轻轻地说:“别进这个胡同!”我们莫明其妙地依从了他,走到第二个胡同进去,这才真脱险了!后来知道卫队有抢劫的事(不仅报载,有人亲见),又有用枪柄、木棍、大刀,打人,砍人的事,我想他们一定就在我们没走进的那条胡同里做那些事!感谢那位看闲的人!卫队既在场内和门外放枪,还觉杀的不痛快,更拦着路邀击,其泄愤之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区区一条生命,在他们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马粪一般,是满不在乎的!所以有些人虽幸免于枪弹,仍是被木棍、枪柄打伤,大刀砍伤,而魏士毅女士竟死于木棍之下,这真是永久的战栗啊!据燕大的人说,魏女士是于逃出门时被一个卫兵从后面用有楞的粗木棍儿兜头一下,打得脑浆迸裂而死!我不知道她出的是那一个门,我想大约是西门吧。因为那天我在西直门的电车上,遇见一个高工的学生,他告诉我,他从西门出来,共经过三道门(就是海军部的西辕门和陆军部的东西辕门),每道门皆有卫队用枪柄、木棍和大刀向逃出的人猛烈地打击。他的左臂被打好几次,已不能动弹了。我的一位同事的儿子,后脑被打平了,现在已全然失了记忆,我猜也是木棍打的。受这种打击而致重伤或死的,报纸上自然有记载,致轻伤的就无可稽考,但必不少。所以我想这次受伤的还不止二百人!卫队不但打人,行劫,最可怕的是剥死人的衣服,无论男女,往往剥到只剩一条裤为止,这只要看看前几天《世界日报》的照象就知道了。就是不谈什么“人道”,难道连国家的体统,“临时执政”的面子都不顾了么,段祺瑞你自己想想吧!听说事后执政府乘人不知,已将死尸掩埋了些,以图遮掩耳目。这是我的一个朋友从执政府里听来的,若是的确,那一定将那打得最血肉模糊的先掩埋了。免得激动人心。但一手岂能尽掩天下耳目呢?我不知道现在,那天去执政府的人还有失踪的没有?若有,这个消息真是很可怕的!

这回的屠杀,死伤之多,过于五卅事件,而且是“同胞的枪弹”,我们将何以间执别人之口!而且在首都的堂堂执政府之前,光天化日之下,屠杀之不足,继之以抢劫,剥尸,这种种兽行,段祺瑞等固可行之而不恤,但我们国民有此无脸的政府,又何以自容于世界!——这正是世界的耻辱呀!我们也想想吧!此事发生后,警查总监李鸣钟匆匆来到执政府,说:“死了这么多人,叫我怎么办?”他这是局外的说话,只觉得无善法以调停两间而已。我们现在局中,不能如他的从容,我们也得问一问:

“死了这么多人,我们该怎么办?”

同类推荐
  •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一段爱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可能让死亡毁掉一切。以青春换明天的爱情,从来凄怆。爱是难分彼此——彼此的优点和缺点。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你却说是缺点。你的缺点太多,我却喜欢你,这是我的优点。爱就是难分彼此。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它怎么会不知秋的气息呢?它以最美的舞姿向生灵们昭示:秋之将至。之后落叶回到温厚的泥土中以膜拜的姿态欣赏这场秋的绚然和精彩。是秋让张扬了一夏,身心俱疲的叶得以回归到根的港湾,在这恰好的温度和湿度里,它正酝酿着一场冬眠。散文正如落叶知秋一样,可以走近读者的内心,触动其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

    《乱世丽人》为“胡平文集”第五卷。《乱世丽人》讲述了:关于林立果“选妃”,坊间传言无数,真相到底为何?林彪折戟温都尔汗前夜,北戴河密室内,曾经发生过什么?张宁,你可能知道她的名字,却未必知道她的故事,以及她知道的故事。一名美丽的中国女子,一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一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缠绵的爱恋,之后是一个荒唐的罪名,一份劳动教养通知书,以及一出不可逆转的人生悲剧……红颜,为时代而薄命?彭德怀的妻姐,罗隆基的知己,新民报的著名记者,文汇报的右派先锋,周恩来暗中保护的朋友,却被毛泽东视为眼中钉……浦熙修,她到底为中国做了什么?
热门推荐
  • 太阳从西方升起

    太阳从西方升起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穿越之我是替补

    穿越之我是替补

    穿也就穿了吧,可怎么还有一个大姐一把泪一把鼻涕的让我帮她替嫁;嫁就嫁吧!没想到那个所谓的庄主,当场揭下我的红盖头!一脸阴沉的把我拉进房间!酷酷的丢了一句,“你只是个替补!”为了我的尊严,所以我逃了!江湖真的很大,美男真的很多!哈哈,我来也!
  • 鸳鸯瓦

    鸳鸯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以身相许。年轻潇洒的王厂长喜爱气质高雅漂亮的女会计秋香,买房金屋藏娇,一个人周旋在两个女人中间。不料英年早逝,留下来千疮百孔的两个家。王厂长的二女儿花季豆菀少女王璐云走不出父母辈感情的迷局,放弃高考辍学想自力更生,走出别样的人生。在厂子里遇上了英俊的石鹏,两个人随着一年时间的流逝,从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到相爱。以为美好生活的曙光就在前面招手。厂子变故,石鹏要到新疆淘金,天长地久有时尽,石鹏走了,他们的爱情海会是什么,风雨未知。
  • 抹去的再见

    抹去的再见

    他和她在薰衣草花海中分手,她因此迷茫而颓废她再次来到薰衣草花海,想起他与她的点点滴滴不禁泪如雨下,她又想到朋友对她的不离不弃她领悟了,她在薰衣草花海潇洒的转身她会笑着和朋友说:“我会笑着度过没有他的每一天!”他最后回来了,带着满腔热血,满载而归。但归来的原因只因她。她和他在薰衣草花海一微笑着说:“我们不会分离了。”
  • 你在阳光下

    你在阳光下

    她,令人闻风丧胆的顶尖杀手,代号04,本命夜凰,最擅长暗杀和以一敌百,从来没有人见过04的真容,知道她的人幻想了无数种04的性格,高冷,霸气,然而见过04的人都会一脸“孩子你想多了”的表情,狡黠,杀伐果断,有一丢丢的小逗逼,这才是真正的04。一朝穿越,04觉得穿越好!有美男,有法术!然而当她直到自己穿越成了一名女配,抓狂抽风……女配是什么存在!?女主成长路上的垫脚石,最先死的炮灰!她这是得罪谁了!既来之则安之,女主你找你的男主,我来找我的男配,但是……当女主来“勾搭”男配时……“你丫的!你都有男主了还来找男二号!老娘不发威你当老娘是病猫啊!!”
  • 大唐将军令

    大唐将军令

    猛将,用杀气修炼肉身,手拿绝世神兵,身后一支军队。谋将,用煞气修炼神魂,写兵书国策,决胜千里之外。重生的刘方,得到赵云传承,炼百鸟朝凤枪。一块将军令,重组上下五千年的传奇兵种,一座职业化的兵种龙城。
  • 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

    广福山胜觉寺密印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冥婚女主

    冥婚女主

    梁意接到通知参加中学校草的葬礼,可是葬礼过后,却神秘地失踪了。三天后,城市发生了碎尸案……
  • 被时光路过的青春

    被时光路过的青春

    在这个正直青春的时刻,你是否想起当年那些总会围在一起的男女们,是否想起每次难过时陪伴你的闺蜜们?一直以为大家能走到最后,班里的那几对情侣最后能如当初般相爱。可是多少年过去改变了不少人的情感,最后到底谁是谁的青春,谁是谁最后的结局。“以后我们不会分开,有她们走过的青春我无怨无悔!”
  • 理想de国

    理想de国

    这本小说和韩寒的《三重门》都是写关于成长的困惑和青年人对生活的思考,但我加入了一些科幻和一些小美好。与韩寒的相比,绝不会输在思想和论点上,因为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杂乱无章的,我们只能被生命的车轮推着前进,而来不及自己选择。在青春季节,面对着父母、学业、友情的压力,我们又不得不做出选择,就好像上的每一节课。我不想写一些风花雪月的爱情,所以写了一些幽默诙谐的东西。正如韩寒所说,把小说当杂文写。我加入了科幻元素。只想告诉别人希望无处不在,而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无所不能,并且生活在一个祥和的世界里,我把这个世界称之为理想的国,这也是书名的来历。如果某一两句话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我便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