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09800000045

第45章 参禅悟道(3)

弘忍的十大弟子排首者乃神秀也!这神秀有多“神”呢?连五祖弘忍都有几分敬佩之意!五祖曾叹曰:“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命之洗足,引之并坐。”佛门自佛陀始,《金刚经》有注:“洗足已,敷座而坐。”用未出家人的语言讲:沐浴更衣,降阶而迎;又如执手而牵,相抵而坐。由此足可见神秀在五祖眼中的地位,亦足见神秀在禅宗中的影响,其“神”在众人仰望,包括君之臣、国之帝,连中国历史上的武则天女皇帝也视神秀为佛为宝。

久视年中,禅师春秋高矣。诏请而来,趺坐觐君,肩舆上殿。屈万乘而稽首,洒九重而宴居。传圣道者不北面,有盛德者无臣礼。遂推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圣敬日崇,朝恩代积。

纵观中国佛教两千余年,似无出神秀之右者,即使是历朝历代的大和尚,三藏法师,包括禅宗始祖至六祖,未见“两京法主,三帝国师”者也,且“圣敬日崇,朝恩代积”。让武则天屈万乘而稽首者,除神秀外绝无他人。“南顿北渐”,神秀大和尚为“北渐”之首。渐者,逐渐,缓慢,靠功夫养成,铁杵磨成针,是靠硬功夫、真功夫、死功夫磨炼而就,青灯照壁,几十年如一日;面壁而禅,十数年如一时。

弘忍大师寻找接班人不同于前面的四位祖师,他采用的办法是公开出题,公开答题,不论条件,不讲职称职务,择优而定。五祖大师出于何种想法?我认为当时五祖并不留意慧能,因为慧能尚未出众,尚未入眼,甚至尚未剃度出家,在寺庙中也仅为厨下做粗活的杂役;而五祖更多的是想在他十大弟子中选拔,优中选优。我不理解的是,他既然那么看重神秀,而且按《金刚经》中的典故,洗足敷座,似乎连交班的程序都开始履行了,为什么又搞无阶梯的公开选拔呢?我曾请教如禅和五台山上诸位大和尚,均未得到圆满答复。五祖弘忍怎么想的已经永远不可揭开了,留在世上的仅仅是弘忍的这一创举成就了慧能,张扬了禅宗的南派,弘达了禅宗的顿悟派。谁都没想到,包括五祖弘忍也没想到,真正优秀者竟是厨下的杂工,尚未剃度的毛小伙儿,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因慧能不识字,可以想象,他不可能挑灯夜读经书,刻骨钻研佛教,他只可能在和尚们做功课诵经时抽空去侧耳一听,再加上听和尚们私下在一起谈经论佛,仅此而已。慧能的修养、学问、思想、认识从何而来,循何而去?后人和慧能的弟子、信徒们的唯一解释是“顿悟”,即禅不是学的、念的、背的、看的、听的,而是悟的,一言为之开窍,则顿悟也!

细看求法偈和得法偈,平心静气地讲,一千三百年后看,“得”的确高于“求”,对禅宗而言,“得”之悟要深于“求”之悟。五祖眼中有水,悟中确有道。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求法偈和得法偈便先后显现在寺庙的南廊墙上。求法偈为: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做偈并未署名,但五祖一看便知。知人知心知意未有如弘忍者。

弘忍不等天明就叫来神秀,对神秀的“功课”做了直率而坦荡的评说。五祖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五祖的一席话讲得神秀心服口服,功夫未到,修道未到,但也只在门槛内外之间,一步之遥。

天下之事皆在于巧,巧即机遇。隔数日,时有江州别驾张日用来寺院,在南墙下见此偈即高声朗诵。时巧慧能亦在,听罢,慧能说,我亦有一偈,因不识字,还望别驾帮我写在壁上。这就是著名的得法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哲学讲比较鉴别,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菩提有无树,明镜有无台,一石知水深,一叶知秋至。五祖于佛教最伟大的贡献便在于此,他发现了六祖,他发现了慧能。慧能当为7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唯心论者,佛教至禅宗历经数百年才彻底完成中国本土化,慧能乃扛鼎执旗者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一个无字,一个非字,一束光芒,一道顿悟,五祖称之为“开悟”,神秀尚处于开悟于蒙悟之间。六祖对禅宗的理解更深刻,更完达,也更形象,更浅出。六祖把佛教中的禅宗发扬光大,创新完善,六祖的禅言坛经至今仍让万千善男信女虔诚笃信。

慧能真天才,即使有他的弟子为其诵记《六祖坛经》,但他一生多次在千人讲经会上,面对来自天南地北的高僧大德们讲经说法,仍不识字,不能自己读经书。慧能真神人,不但悟出禅道,而且是顿悟,让后人难解。

不过一些大和尚修行深了,德高觉深,也的确让人难以理解。一位叫世奇的大和尚,曾师从于龙门的佛眼大和尚,悟性奇高,顿悟出奇。佛眼大和尚曾经用一首偈来赞美世奇:

有道只因频退步,谦和原自惯回光。

不知已在青霄上,还将自身众中藏。

世奇大和尚在其最后一次讲法时也说了一偈:

诸法空故我心空,我心空故诸法空。

诸法我心无别样,只在如今一念中。

他问众僧:你们说是哪一念?众僧皆无言以对,世奇大和尚喝一声即逝去。

世奇不难解,慧能难解。对神秀的求法偈无大争议,后世对慧能的得法偈却有说法。一说此偈应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静,何处染尘埃。

后经陈寅恪大师考证《禅宗六祖传法偈之分析》,分析出来当年六祖慧能的得法偈应为: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我相信陈寅恪先生的分析考证。但我曾经问过如禅大和尚和五台山的释信等数位大和尚,也问过江苏栖霞寺和浙江灵隐寺的大和尚,他们都认为六祖的得法偈应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慧能难为俗人所理解的是顿悟,更难解的还在后面。

慧能得法后,为躲避同门的追袭,便遁入山林,隐迹在深山之中,风餐露宿,形同“野人”。为了维生,他不得不随猎人进山钻林去狩猎,因为偷偷放走小动物而差点让猎人赶走;他始终恪守佛门戒规,只吃锅中肉边的菜。我认为,慧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能一待就待十五年,实为意志毅力非常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依然严恪佛戒,可见其修行之深,道德之深。但同样有一点似乎也能成定论,在深山老林和猎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肯定不可能听佛诵经,肯定不会和人切磋提高,更不可能钻研佛经。十五年不是弹指一挥间,他从二十三岁远避人世,到三十八岁重新出山,他的佛教造诣是如何修养提高的?让我这样的凡人实难顿悟。慧能出山披发飘须,粗衣糙带,风尘满面。正让他赶上国恩寺中印宗大和尚要讲《涅槃经》,那时正巧风吹寺院当庭立的旗幡,这才有了传世的精彩对白,才有了慧能重新出世的道白。看着风吹幡动,一僧言,此幡动,皆因风动,风吹幡动;另一僧则认为此论谬然,是幡动非风动,感觉幡动才知道风动,没有幡动焉知有风动?两僧都据理力争。恰慧能入庭,对两僧言:既非风动,亦非幡动,是两者心动。一言而出,众僧皆惊。没有一定的修德顿悟,讲不出这么深博的禅定心语。

慧能出山以后,开庭讲经,下面坐着的僧人常常数百上千,其中不乏名僧大德,听者皆如醍醐灌顶,心悦诚服。

我的疑问是十五年的深山老林的隐循生活,十五年的与佛教佛经隔若两世,十五年未能听经讲法,他又不识一字,和猎人那些异教徒亦无可能有高端的佛理交流,慧能那时尚未正式剃度出家为僧,那么他是凭什么高深至此?熟悉至此?修行至此?这只能解释为顿悟须天才,天才方能顿悟。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不凡之人,确有天才,确有杰出的唯心论的先验论者,六祖慧能是也。至此方知,六祖慧能之顿悟是人可仰之,人可学之,人可悟之,但却实难顿悟如彻,顿悟如他。

据《弥勒下生经》记载,弥勒乃与佛陀为同时代之印度人,亦为婆罗门豪富之家。弥勒怎么出家成佛的呢?顿悟也!何以顿悟也?云其有一日观看到一座精美无比、世之无二的七宝幢楼阁竟然在顷刻间被毁坏无存,几乎化为一堆废墟,望着眼前的突然大变,他为之顿悟,天地之间繁荣华贵皆为无常,顿悟后,皈依佛陀座下出家。顿悟说易哉?说难乎?“南顿北渐”,我粗浅地认为“北渐北宗”的创始人神秀的修行之道予凡人俗夫更有实践意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学佛人不打诳语,阿弥陀佛。

神会是位神人,也是位天才,更是位辩才。

神会是六祖慧能的大弟子,顿悟出的家,顿悟出的才。在历时近两千年的佛教运动中,在万万千千的僧侣和尚中,神会也是佛榜有名。

神会自幼聪慧机灵,敏而好学,学而有思,思而出新。家贫早出家,十四岁他已是一个小沙弥了。他曾拜学于慧能,慧能也极欣赏他。有一日有人来拜见慧能,而六祖慧能正在坐禅。神会见此就走过去问六祖:有人来拜,执意要见,师父坐禅,当见还是不见?没想到六祖闻此言,并不答话,拿起旁边的杖子在神会头上连棒三下,神会挨了打莫名其妙,睁大双眼看着六祖。六祖问他:我打你,你痛还是不痛?神会聪明,立时顿悟,答曰:也痛也不痛。六祖慧能亦答:那我也见也不见。神会又云:为何也见也不见呢?六祖慧能云:见,乃常见自己的过失;不见,是不见他人的罪过。我这样说见与不见,你又如何理解痛与不痛呢?神会答道:若说不痛,与草木一般了;若说痛,又与凡夫一样了。神会终于顿悟于三棒子。看神会小小年纪就和六祖慧能言来语去,足见十几年后其辩才如雄。

神会出名就出在滑台大云寺设无遮大会,公开与北宗现场辩论南顿北渐谁为正宗,谁为五祖弘忍的真正传人,是顿悟为上还是渐悟为上。双方都誓要去伪存真辩出是非曲直。

相传佛教中的无遮大会延续了一千多年,当佛教教派、教门之间出现尖锐对立,互不拜服、难辨曲直之时,佛门之内常常设坛就对立的主题进行论证。对立的双方可以自由登坛,自由论述,自由辩解,但一般都有一位“主辩手”。辩论的问题都在对佛经佛教的理解和传播、考证和研究上,是一种纯学术的交锋。但这种交锋往往也是非此即彼,非直即曲,辩论的结果非黑即白。不仅仅是“争鸣”,其残酷在于败方的主辩手往往因辩论失败而被认为是玷污了佛陀的佛教思想,留给他的要么是自杀,要么是把自己的舌头割掉。当年唐代三藏大和尚玄奘去西土取经时,就曾遇上这类的辩会,法则非赢即负,负则有负佛法,佛门不允,唐三藏要辩清佛源、佛经、佛律,执意要登台辩论,多少西土高僧皆反对,都为东土大和尚捏一把汗。但玄奘自信、自觉,凭他对佛经的理解,对佛教的探索,对佛教传播的追求和思考,终于赢得了辩论的胜利。而败方的下场非死即残。皆佛门子弟,何须如此?我不是佛门子弟,不知道这条近乎“决斗”的公开辩论规则是哪位大僧大德定的,我亦不知欧洲19世纪盛行绅士之间的“决斗”是不是受佛教辩论之启发。我在全国多处寺院参拜,从未亲眼见、亲耳听过一次这种近乎“决斗”的辩论。这条残酷的规则可能已经被修改了?阿弥陀佛。

佛教进入大唐时代,学术氛围十分浓厚,对佛经的翻译和注释也日益繁荣,对佛教的传播更是日益广泛深入,高僧大德层出不穷,各地名僧荟萃中原。神会于大唐开元二十年,即公元732年,在东都洛阳附近的滑台开设无遮大会。之所以言之为无遮大会,是因其为佛教讲经论坛中最广泛最开放最受欢迎的一种辩经大会,不仅只在佛门之内,而是无遮,内外无别,僧尼道俗皆可进场听辩。那一年神秀大师已圆寂二十七年,六祖慧能也已圆寂二十年。生前两位大和尚的南北之争,在他们圆寂以后刚刚息停,又让神会挑旗立坛公辩。两位大和尚生前都说不清楚的事,圆寂后二十年神会非要替师父说个明白,辩个清楚。

佛教中也有一个说法,六祖慧能圆寂后仅二十年间,神秀的渐悟参禅法在华北中原地区广为流传,如日中天,像五台山这样的寺院群无不信奉北渐参禅的信仰,而慧能的顿悟禅法二十年间却日渐式微,如日行西落。作为慧能的首座大弟子,重振师父六祖的顿悟禅法,扭转乾坤,神会责无旁贷。神会在无遮大会上的辩词是:“修此论者,生命尚不惜,岂以名利关心?”神会真够胆大的,神会真够自信的,神会真够无畏的。他作为唐开元时代的大和尚,六祖慧能的五大高徒之首,当然深知如果一旦辩败,身败名裂,佛国之域绝再无他立足之地。神会不凡。在千人大会上他庄严宣布,设此大会,不为功德,只定宗旨,只辩是非。可以说,滑台无遮大会是神会弘扬光大慧能禅学的一座里程碑。在这场禅学理论辩论中,神会按照自己对慧能禅法的理解,或者说是修正,阐发了南禅的宗旨,第一次提出神秀与慧能“南顿北渐”的区别。此次辩论由当时在场的独孤沛记录,并写成《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一文,提到神会攻击神秀及弟子“师承是傍,法门是渐”,并说:“秀禅师在日,指第六代传法袈裟在韶州,口不自称为第六代。今普寂禅师(神秀禅师之大弟子)自称第七代,妄竖和尚(神秀)为第六代,所以不许。”在辩论大会上,神会还提出了禅宗的一个新的谱系:“(达摩)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授与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传惠能,六代相承,连绵不绝。”

同类推荐
  • 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

    2013年出版《徒步中国》之后,雷克在微博上爆红,先后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本书即为雷克在中国多家媒体的专栏结集。全书以一个德国人的视角看待中国当下最热门的时政,其中国包括:废除死刑、中日关系、中国教育问题、中国式过马路、韩寒现象等问题。雷克的每一篇文章已经发出虽然褒贬不一均能引起微博热议。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

    《思念随风》为聂世奇自选诗集,收录了他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创作的诗歌共计一百余首,作者为天津大港油田职工。他最熟悉的、日常生活接触的就是石油人的生活,石油人的生涯以及其间的磨难,使他饱获生活之赐;红蓼滩头的一草一木,使他葆有足够的淳朴,他的诗,是真诚的,是真实的。其描写的诗歌意象和内容也来自于最朴实的基层生活和朴素的情感,这也就足以使他的诗在诗国占有一席之地。
  • 写给年轻人

    写给年轻人

    当一个人降生于世时,除了父母给予的生命,一无所有。正因为如此,人生才有了希望与追求,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颜色你数不过来,但是应该会分辨它们。人生本是个艰辛的历程。我们总是在付出的同时,得到生命开出的灿烂之花。生活并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让我们轻松自在地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时常会陷入迷茫,我们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出路,在死胡同中极力搜寻。但如果我们始终深信不疑,总有一扇门会向我们打开,它或许不是我们曾经想到的那扇门,但我们始终会发现,它是一扇有益的门。
  • 命令我沉默

    命令我沉默

    这本诗集除去序言和编后记以及沈浩波诗歌创作年表之外,一共包括五个章节,收录了诗人沈浩波从1999年至2012年14年间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热门推荐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网王之不要背叛

    网王之不要背叛

    前世被男朋友背叛的她,不希望再次被人背叛,所以当她来到那个大家熟悉的动漫世界,她决定对待任何事都以旁观者的态度出现,可是谁知有时候人算不如天算。主立海,此乃本人一时之作,若不符你的心意,请离开,不要对我的文进行攻击。还希望多多支持。
  • 霁后贻马十二巽

    霁后贻马十二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嫡女心计之腹黑权妃

    嫡女心计之腹黑权妃

    她是神秘部队猎枭中唯一的女特战,代号红狐,一次任务让她葬身大海!再次睁眼,已然穿越异世,成了目睹亲娘惨死被亲爹送葬的可怜孤女苏兰玉……刮骨换血,十年噩梦缠身,为求安心,她踏入权力争斗的中心,装傻卖萌,玩弄权术,誓要让造就噩梦的他们万劫不复。亲爹心狠爱权?她便将他手里的权力一点一点瓦解。庶妹娇蛮欺辱?她便让她尝尝对心爱之人求而不得的凄苦滋味。他是天启国有名无权的帝王,为了拿回实权,机关算尽,步步为营,却算漏了自己的心。温柔呵护,舍命相陪,他的宠爱便是陪在她身边,看她翻手弄权,覆手为谋。倾心相爱,生死相随,她的爱情便是助他荡平天下,携手立于顶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Vailima Letters

    Vailima Le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亚森·罗宾探案集1

    亚森·罗宾探案集1

    《亚森·罗宾探案集》是一部风靡世界的侦探小说,她以其丰满的人物性格,广阔的社会背景,曲折多变、富于悬念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
  • 桃花劫:你的桃花,我的劫!

    桃花劫:你的桃花,我的劫!

    那一天最幸福,鲜花遍野;那一天最痛苦,满门被屠;既然不能替她痛苦,他愿做她复仇路上的一把利剑。拜堂成亲的万丈红就犹如那一日的血桃花,他脸上带着笑,刺痛她的眼。当烈焰桃花盛开的时候,将尸横遍野,无一生还!大仇终得报,他躺在她的怀里好看的笑着说,“你的桃花,我的劫!”……
  • 破解企业战略决策风险

    破解企业战略决策风险

    在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各种各样的风险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书便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根据无数知名企业的成败起伏,认真总结出企业面临的十大战略决策风险,它们分别是:经营决策风险、企业环境风险、多元化风队、市场决策风险、并购决策风险、目标决策风险、资金动作风险、合作战略风险、领导决策风险、企业文化决策风险,对每个风险都做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之道。通过这本书,你将学会如何以正确的战略决策去规避风险、少走弯路,最终抵达成功之巅!
  • 毒妃:庶女无双

    毒妃:庶女无双

    【完结】患难与共、一同打天下的深情夫君,坐享天下时,竟然告诉她,他相中的是嫡姐,为了除去她,废她皇后位,打入冷宫,赐白绫!“轩辕睿,你好狠的心!若有来世,我化作厉鬼都不要放过你,还有你安云莺,你要记得你欠我的,我必定血债血偿!”她发誓,若有来生,定让害她负她的人血债血偿!侯门深宅,祖母淡然,父亲嫌弃她、后母残害她,姨娘设计她。嫡姐伪善?狠狠撕开你美人皮!兄长刁难?狠狠践踏他,毁他一世前程!庶妹陷害?直接巧计送你上黄泉路!这一世,她愿做毒女,不让前世的悲剧从新来过,即使逆天行道,万劫不复,下十八层地狱,她都要让这一生为自己而活,为爱她的人,她爱的人而活,步步谋划,步步算计。她运筹帷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既然你们无情,就别怪我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