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8000000024

第24章 试论严君平的学术思想

西汉的严君平是四川学术史上第一个写作学术专著,并建立起学说系统的学者。他的著作《老子指归》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严君平的学术思想是以道家为主,以法家、儒家的思想为辅。这里的所谓道家,已非原来意义上的老庄之学,而是指汉初盛行的黄老之学,所以三国的古朴说:“严君平见黄老,作《指归》。”本文从哲学、政治学两个方面对严君平的学术思想加以论证。

一、由无生有的自然生化的哲学理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严君平的哲学理论,就是由无生有的自然生化。这里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世界是由无生有的演化过程;其二,这个演化过程具有自然生化的特点。

《老子指归·上德不德篇》一开头就说:“天地所由,物类所以:道为之元,德为之始,神明为宗,太和为祖。”结合《道生一篇》所说:“夫天地之生也,形因于气,气因于和,和因于神明,神明因于道德。”两相印证,可以知道严君平的宇宙演化模式是:最先是道,道生德,德生神明,神明生太和,太和生元气,元气生有形的天地万物。

严君平又把这一宇宙演化模式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附合,并作出他的解释。他认为,道是一种虚之又虚的东西,是不可名状的:“无无无之无,始未始之始,万物所由,性命所以,无有所名者谓之道。”(《老子指归·道生一篇》。)无无是虚,无无无之无,就是虚之又虚。这就是严君平对道的规定。道虽是虚之虚,却是一切事物生化的始祖;它因虚之虚,所以,任何名称都不适合它,而只好称为道。

德,又可叫做一。严君平说:“一者,道之子,神明之母,太和之宗,天地之祖;于神为无,于道为有;于神为大,于道为小。”(《老子指归·得一篇》。)又说:“一,其名也;德,其号也。”(同上。)因此,德与一都是指道所生的东西。

一或德的规定是虚。具体讲来是这样的:“有物混沌,恍惚居起;轻而不发,重而不止;阳而无表,阴而无里;既无上下,又无左右;通达无境,为道纲纪;怀攘空虚,包裹未有;无形无名,茫茫,混混沌沌,冥冥不可稽之。亡于声色,莫之与比;指之无向,搏之无有;浩洋无穷,不可论谕;潢然大同,无终无始,万物之庐,为太初首者,故谓之一。”(《老子指归·道生一篇》。)相对道而言,德或一已经是“有物”了,但这个物却是混沌恍惚的,没有上下轻重的具体规定,因此,它只能称为“虚”。

二或神明,则是由一或德所生。它的具体情形是:“二物并与,妙妙纤微;生生存存,因物变化;滑淖无形,生息不衰;光耀玄冥,无向无存;包裹天地,莫睹其元;不可逐以声,不可逃以形,谓之神明。存物物存,去物物亡,智力不能接而威德不能运者,谓之二。”(同上。)如果说一是“有物混沌”,是矛盾双方的未曾分化;那么,二就是矛盾的双方已经分化,所以说是“二物并与”。但一、二所说的物都不是天地万物之物。所以,一是虚,二则是“无之无”。

三或称太和,严君平的规定是“无”,其具体情形是:“三物俱生,浑浑茫茫,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得其绪,望之不睹其门;不可揆度,不可测量,冥冥窅窅,满洋堂堂。一清一浊,与和俱行,天人所始,未有形联圻愕,根系于一,受命于神者,谓之三。”(同上。)三物指矛盾双方一与统一体,因而,三有些类似向一的回复。但一是矛盾双方未分化的统一,三则是经矛盾分化后的统一。经三或太和的阶段,就逐步产生出天地万物了。

严君平所说的这样一个宇宙演化过程,可分为三大阶段:①虚的阶段,包括道与德(或称一);②无的阶段,包括神明(或称二)与太和(或称三);③有的阶段,天地万物的出现。更细地划分则为:

虚之虚的道→虚的德或一→无之无的神明或二→无的太和或三→天地万物的出现。

虚与无都是无,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因此,我们可以将严君平的这一哲学思想,概括为由无生有的学说。

无能生有,在于道、德、神明、太和都具有无为的特征。严君平说:“道德无为而神明然矣,神明无为而太和自起,太和无为而万物自理。”(《老子指归·大成若缺篇》。)因其无为,道德才能生神明,神明生太和,太和生万物。

因此,无为就是宇宙演化的根本法则:“道德之化,变动虚玄,荡荡默默,泛泛无形,潢漭慌忽,浑沌无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开导察授,无所不存,功成遂事,无所不然;无为之为,万物之根。”(《老子指归·为学日损篇》。)从最初的道,到万物的形成,都贯穿着无为这一根本法则。

严君平这一认识是看到有为的局限性而生发的。他说:“天地之间,广大修远。殊风异俗,物类众巨,变化无穷,利害谬诡,故能不能制,而为不能为也。我为天下,而天下亦为我,彼我相遇,则彼众而我寡,以寡遇众,则众宁寡殆。故以己知立,则知夺之;以己巧立,则巧伐之;以己力立,则立威之;唯无所为,莫能败之。”(《老子指归·善建篇》。)就是说天地万物,物类聚多,范围极其广大,变化无有穷尽。如果有为,就只能在一定场合起作用,从更宽广的场合说,有为就不但不能起作用,而且只有走向反面。而只有无为,才能战胜一切。这种对无为的认识,看到了任何有为的相对性、局限性,因而较为深刻。

由宇宙的演化遵循无为的根本法则出发,合乎逻辑地引导出严君平的万物自生自化的观点。他说:“道德不生万物,而万物自生焉;天地不含群类,而群类自托焉;自然之物不求为王,而物自王焉。……何故哉?道体合和,无以物为,而物自为之化。”(《老子指归·江海篇》。)总之,由道德迄万物的演化生成,无不是“自生”、“自托”、“自王”的过程。这就排在物之外寻求事物生成的动因,因而具有合理的因素。

天地万物的生成是自为的过程,而它们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禀性,也是自然而然的:“母爱其子,子爱其母;男女相兼,物尊其主;巢生而啄,胎生而乳;鸟惊而散,兽惊而聚;阴物穴居,阳物巢处;火动炎上,水动润下;万物青青,春生夏长,秋成冬熟,皆归于土。非有政教,物自然也。”(《老子指归·大成若缺篇》。)一切事物都有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既非天命所赋,也非政教所生,而是事物自然而然就有了的。因此,天地万物的生成及其特性,全都是自然而然的。

《老子》以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著称。《老子指归》也承继了这一优秀传统,并作了很好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是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观点。他说:“夫虚生充实,无生常存,……微生彰显,寡则生众,柔生刚健,弱生坚强,卑则生高,损则生益,时则通达,和则得中,啬则有余。”(《老子指归·出生入死篇》。)反之亦然。虽然严君平认为,只有“虚生充实”才是“益生”的转化,而相反的变化“是俱不祥”(同上。),但相反的对立面相互依存,并且相互转化的思想却是很清楚的。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宝贵的思想成分。

其二,是渐变到突变,由微小到显大的变化的观点。严君平认为,凡事都由微小的渐变开始,这种渐变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显大的突变,因此,他主张防微杜渐,将大患大难消亡于微小的渐变之时。他说:“大难之将生也,犹风邪之中人,未然之时,慎之不来。在于皮毛,汤熨去之;入于分理,微箴取之;在于藏府,百药除之;入于骨髓,天地不能忧,而造化不能治。夫大事之将兴也,犹水之出于山也,始于润湿,见于涟涟,绵绵涓涓,流为溪谷,汩汩荡荡,济舟漂石;以成江海,深大不测。”(《老子指归·为无为篇》。)严君平这一思想,已经朴素地表达了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是古代中国哲学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兼摄道、法、儒特色的政治学说

中国学术是以人为本的学术,因而,古代诸子都无不有各自的政治学说,各家之说不同,但又有相同之处。严君平在《老子指归》中以黄老道家之学为主,强调无为而治;同时,又吸取法家的君主统治之术、儒家的重民理论,而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政治学说。

道家本来就是“君人南面之术”。班固早就说过:“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汉书·艺文志》。)因而晚周的黄老之学,既祖黄帝,更宗老子,并依《老子》之学,提出治国的方略。西汉初年,以黄老之学为指导,实行清静无为的统治,使民众得以休养生息,大大发展了社会的生产力。

严君平既精老氏之学,又亲闻亲见黄老无为而治对西汉初期发展的作用,因而,他认为无为的法则是政治的最高法则。他说:“是以将取天下,常于无事,不言为术,无为为教,无欲为宝,不知为要。能行以道,无不开导。”(《老子指归·为学日益篇》。)这是就夺取天下而论无为。在夺取天下后,治理国家,更需要无为的原则。严君平说:“是无为者,有为之君而成功之主也,政教之元而变化之母也;其除祸乱,优躁之胜寒而静之胜暑也。是以圣人去知去虑,虚心专气,清静因应,则天之心,顺地之意。政举化流,如日之光;祸乱消灭,若云之除。天下象之,无所不为;万物师之,无所不事。”(《老子指归·大成若缺篇》。)一个有为的君主,必须实行无为而治,才能无所不为,把祸乱消于无形。由此看来,严君平讲无为而治,目的则是无所不为,万民各得其所。

严君平强调无为,是因为他认识到有为的局限性。因而,他认为不知足一类的有为,都是危亡之道:“是故,威势尊宠穷极民上,名号显荣覆盖天下,而不知足者,猎祸之具而危亡之大数也。”(《老子指归·天下有道篇》。)从“穷极民上”、“覆盖天下”来看,这里讲的显然是最高统治者的君主。做君主的不知足,不无为而治,就一定会遭到危亡的祸殃。

同时,他更从社会的现实来论证有为的不足取。他说:“使天下之民皆执《礼》、《易》,通《诗》、《书》,明律比,知诏令;家一吏,里一令,乡一仓,亭一库,明察折中,强武求盗,天下重足而立,侧目而视,父子不相隐,兄弟不相容,此事之极,无益于治。……为国日益,百残尽备,为而不成,求而不得,天下相驱,归之于乱。”(《老子指归·为学日益篇》。)从这里所讲的情形来看,显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情形。而这一转变,也是汉初黄老之学占统治地位的结束。由此可见,严君平的强调无为而治,不仅是他专精黄老的学术表现,也含有他对武帝以来社会政治的批评。在这个意义上,他同之前的董仲舒都有着强烈的现实责任感。

严君平思想中的法家成分,反映在他对法与君臣之道的观念上。他说:“尊天敬地,不敢亡先;修身正法,去己任人;审名责实,顺物和神;参伍左右,前后相连;随时循理,曲因其当;万物并作,归之自然,此治国之无为也。”(《老子指归·出生入死篇》。)这里讲的正法,是指办事举措都要以法为依据,并使之符合法的规定。在《以正治国篇》,严君平又说:“得道以正心,正心以正身,正身以正家,正家以正法,正法以正名,正名以正国。”认为正法是治理国家所必不可少的。与此相联系的是,严君平强调刑的必不可少。他说:“天地之道,一阴一阳,阳气主德,阴气主刑,刑德相反,和在中央。”(《老子指归·以正治国篇》。)这里从天地之道的高度,论证刑同德一样都是治理国家所不可缺少的,二者相反相成,共同对治理国家起着作用。这种肯定法与刑的意义,正是法家重法的理论表现。

所谓“去己任人”,是讲君臣之道的原则,即君主无为,臣道有为。《民不畏死篇》具体论述这一观点说:“故君道在阴,臣道在阳。君主专制,臣主定名;君臣隔塞,万事自明。故人君有分,群臣有职;审分明职,不可相代;各守其圆,大道乃得,万事自明,寂然无事,无所不克。臣行君道,则灭其身;君行臣道,必伤其国。”严君平这一说法,与韩非的“臣事事,而君无事”之说十分相近,法家的色彩极为浓厚。

在《汉书》论严君平卜筮时,“与人子言依于孝”等数语中,以及上面的“正名”、德与刑不可缺一的观念中,我们都可看到严君平的儒家思想成分。而严君平的儒家思想,特别体现在如下两个论点上:

其一,“父慈子孝,兄顺弟悌”与“主明臣忠”乃是无为而治的必然结果。道家讲自然无为,以礼义忠信为道德衰败的产物。但严君平却在《善建篇》中说,无为而治,“治之于家,则夫信妇贞,父慈子孝,兄顺弟悌,九族和亲”;“治之于乡,则睹纲知纪,动合中和,名实正矣;白黑分明,曲直异理;是非自得,奸邪不起”;“治之于国,则主明臣忠,……道德有余,与天为常”。严君平所描绘的治理图景,正是一幅充满儒家伦常纲纪的图画。在这里,儒家所强调的人伦理想,成为无为而治的必然结果。

其二,重民的论点。先秦诸子学中,道家与法家都无重民的观念,唯有儒家特别重视人民,因而,重民的论点是严君平儒家思想最重要的体现。

严君平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表达他的重民的论点的。他说:“人之生也,悬命于君;君之立也,悬命于民。君得道也,则万民昌;君失道也,则万民丧。万民昌则宗庙显,万民丧则宗庙倾。故君者,民之源也;民者,君之根也。根伤,则华实不生;源衰,则流沫不盈;上下相保,故能长久。”(《老子指归·天下有道篇》。)君与民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民众的处境与君主的好坏直接相联系;另一方面,君主、宗庙的存亡又与民众的生存状态有紧密联系。因此,作为君主的人,一定要重民,才能永保宗庙。

为此,严君平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之说。在《万物之奥篇》中,他说:“古之将民,何弃之有?桀纣之吏可令顺信,齐楚之卒可令顺善。故能得其心,天下可有;不得其意,妻妾不使。”这实际上是把民众的人心背向,视为人君政治成败的根本。所以,严君平又说道:圣人治国要“去我情欲,取民所安”,“德连天地,民无赋役”(《老子指归·圣人无常心篇》。),给人民以安宁生存的保障。

但是,昏庸的统治阶级却不懂得这一点,只知“务顺其君”,丝毫不顾人民的死活。对此现象,严君平进行了痛斥。他说:“天下骚骚,不遑其亲;追习纤纤,务顺其君。故和五味以养其口,肥香甘脆,不顾群生;变五色以养其目,玄黄纤妙,不计民贫;调五音以养其耳,极钟律之巧,不忧世淫;高台榭,广宫室,以养其意,不惧民穷;驰骋田猎以养其志,多获其上,不顺天心。凡此数者,……以悦其君也。”(《老子指归·为学日益篇》。)而这样的结果只是“损民大命,以增民劳;伤人美性,以益民烦”,不仅人民生活毫无保障,统治阶级内部也会“臣杀其君,子弑其父”(同上。),带来社会政治的极度动乱。从这些言论中,我们看到了严君平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而这正是儒家思想的宝贵成分之一。

同类推荐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热门推荐
  • 婉若娇红

    婉若娇红

    娘说:乱世不是男人的乱世,亦可以是女人的天下。我不知道娘说这句话到底代表了什么。也从不知道如此幸福的娘为何要和我说这句话。我不懂,一直不懂,直到遇到,直到开始我才明白。在这沉浮的乱世中,在这辗转的情爱间,娘的这句话伴着我主宰沉浮。待到繁华落尽时,淡然离去的那一刹那,才明白它让我得到了太多,同样也失去了太多。
  • 绝滟废材太嚣张

    绝滟废材太嚣张

    她是苍武大陆人尽皆知的秦家废物六小姐。她是二十一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辣手女王。一朝穿越,当强者的灵魂取代弱者的意识,将会翻起怎样的一番波澜?1.面对诡计该怎么办?答曰:打脸!啪啪啪的打!2.面对仗势欺人的傻叉怎么办?答曰:揍到他麻麻都不认识他!3.那面对无耻又高冷的男神呢?答曰:睡之……
  • 创世天君

    创世天君

    武者以武入道,肉身为载体而修神通!大神通者移山填海,开天辟地!秦川穿越到一个元神天生与肉体完美融合,经脉却闭塞无法修出内力的青年身上。天生神通吞天!踏上无敌通天路!
  • 摇滚之娱乐王者

    摇滚之娱乐王者

    他的到来,开创了非情歌时代!他的歌曲琅琅上口,励志又好听!他的歌曲更是引领了一代人!罗大友说:“香江没有摇滚,除了陈凯峰!”我们期待这一位全民实力偶像带给我们的震撼。
  • 风极

    风极

    在另一个世界的风极大陆上,三位身世迥异的少年,因同一次动乱走到了一起,又因各自的宿命不得已共同踏上了奇幻而凶险的北地之旅。途中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一路上三人从互相猜疑到互为朋友。而三人的一次次凶险事迹亦流传到大陆各个角落。三人到达北海后,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 细语者

    细语者

    一个神秘的家族,一项特殊的能力,一段无法改变的命运,一生纠缠不清的恩怨情仇,最后一代细语者,即将为你诉说一个古老的秘密。
  • 文戏大宋

    文戏大宋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不杀士大夫的宋朝,是否是文人的天堂?抑或是地狱?当代的文人,一夜穿越,还做文人么?古文化还是新文化?友情推荐《人亦醉---宋》,作者阿枕,书号58359
  •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心灵体操自助训练(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家有群妖好种田

    家有群妖好种田

    传说,在洪荒时代,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湖泊。湖的名字叫做月泉湖,大到不可思议的月泉湖中央,有一座湖中岛,名为坑爹岛。【咦哪里不对】坑爹岛上,住着一群不可思议的……人和妖怪。故事,围绕着这群坑爹的家伙,开始了——
  • 还丹复命篇

    还丹复命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