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35600000005

第5章 亲情不设限,在家中引爆幸福能量

我们可以决定生活在“丛林”里,还是“花园”里。在丛林里,我们被生存竞争、成功或失败,形象表现的价值所左右,大家生活在一个成功、魅力及权力为基础的社会阶层中,而主导这一切的则是内在害怕和恐惧的感受。

在花园中,世界应该是这样: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空间中表达他或她自己。在花园中,不管我们处于什么样状态,都是被接受的。在这个世界中的最高价值是接受本来的面目,大家互相支持去学习爱自己,无须比较,只要尽情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天赋就好了。我们要学的是,将别人视为资源,而非威胁。也许,我们心里会比较想过着花园的生活而我们的心智和行为却依然停留在丛林里。要改变我们的视野,需要意识上的微调。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学会示弱,在关系中享受爱的滋养

前几年,我被公司派驻印度,在那里待了一年多的时间。这是一个奇怪的地方,贫富差距极大,部分人的物质生活并不丰富,但当地人却享有丰富的心灵生活与终极信仰。当人们在恒河漱洗的时候,他们的神情是如此肃穆,足以感染每一个外来者。所以,我能部分理解我先生家明的精神痛苦,我也愿意尽己所能地去支持他,让他越来越健康。我随时都在提醒自己:我是他的太太,我不是他的心理咨询师。我必须要注意到我们的角色与界限,我要做我能做的。现在家明的状态好些了,他已经回去上班了。以后的路还很长,我愿意陪伴他慢慢探索。

苏西浑身散发着职业女性的干练和聪慧。我们相识已经有些年头了,常在一起聊天。所以,严格来讲,我们之间的交往并不止于工作关系,就像彼此影响、互相渗透的植物,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经由她,我认识了她的先生宋家明。

当时,正值家明遇到一些特殊的心理状况:他充满了焦虑,常常坐立不安,开车时不认得路,半个小时内会打来十几通电话,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对医生开的药物十分敏感,不愿意主动吃药,也不愿意主动接触家庭以外的人。基于他的身心状况,他没有办法继续完成他的工作。

苏西为此感到十分苦恼:作为一名独立的职业女性,她需要独立的职业空间来完成她的社会角色。同时,作为太太,她也知道家明非常需要她的抚慰与陪伴。

“我想整件事的起因,应该就是因为房子问题。”在家明接受治疗期间,苏西和我谈道,“我们现在居住的房子还是刚结婚不久买的,差不多有十来年了。随着家里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中心区的变迁,我一直想换套大点儿的房子,但是这个计划遭到了家明的反对。他列举了一百零一条不换房的理由,我听明白了,其实他就是担心将来的经济问题。我劝慰他:‘如果凭我们这样的能力还会失业的话,那中国经济肯定不行了。从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失业应该是不会的。即使真到了失业那天,我们再做打算也来得及。’我觉得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他的安全感出了问题。但是,我还是不能一味迁就他的感受,我也要照顾自己的需求啊,所以我就按自己的想法买了套大房子。这件事可能对家明触动很大。”

尽管苏西如此清晰地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可解决方案是什么呢?难道在生活中,一切矛盾皆是对立,皆是不可调解的吗?

所幸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家明的状况趋向好转,他逐步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也有能力正常工作了。而苏西的新家也装修完毕,择吉日迁入。

按照社会标准看,苏西算是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同时她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有爱她的先生和聪明伶俐又可爱的女儿。不过在苏西自己的标准里,她总觉得纵使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

不平究竟在哪里呢?这成了我和苏西讨论的重点。

“你是希望家明改变他的风格来配合你吗?例如变得更强势、更能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发展?以你所需要的方式来爱你?”我问她。

“不。起码从我所接受的教育来讲,我不认为我有能力去改变一个人。”苏西叹口气,她很快合理化了自己的需求。

“是的,苏西,你是我的好友,我最关心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受如何?你还好吗?”

苏西叹了口气,却没有顺着这口气描述,而是轻描淡写地说:“我很好,我在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关心与支持。”

正在这时,苏西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家里的事情:家明哥哥在婚姻方面出现了状况,哥哥现在身心状态不太好,不能处理这个问题,于是就打电话给苏西。苏西在电话中立场坚定,处理问题时条理清晰、态度果断,任谁看来,她都是家里家外的一把好手。

在她接听电话的过程中,我对苏西有了一个判断:正是因为她太过能干,所以过度承担了一些本该他人承担的责任。她无法示弱,也无法表达自己能力所限的部分。苏西的这种行为也怂恿了身边的人过度依赖她。从短期来看,她成了大家依赖的对象,知无不言,战无不胜;可是从长期来看,她取代了他人成长的机会,让他人不能有效开发自我的潜力。同时,我相信任何一个人在如此的重压下都不会感觉轻松自如的。

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开始提问:“苏西,你试着说:‘我没有办法’、‘我不行’。”

苏西果断地照办。就像我所猜测的一样,当苏西这样说的时候,作为旁观者,我觉得这不是事实。因为她看上去是那么沉着、冷静、理智和胸有成竹。她的整个人仿佛都在说:“没问题,交给我吧,我可以把这件事办好的。”

我掏出化妆镜,交给苏西,让她再说一遍。

苏西看着镜子,当她讲完,自己都笑了:“是挺硬朗的,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搞得定一样。”

“来,练习下。慢慢地,带着感觉说:‘我不行’、‘我没有办法’。重要的是,接触你内在柔软的那一面,承认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不是全知全能的,有时候也是无能为力的。然后,勇敢地把这一面呈现出来,让对方知道你也是需要帮助的。当大家知道你是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可能就会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来帮助你,唯有这样,关系才可能是平衡的。”

深呼吸后,苏西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这一次,她带着更多的感情和真实性说:“我不行,我没有办法。”

“现在感觉怎么样?”我问她。

“看样子以后真要多练习和表达这个部分,一方面有些事我确实是自己强撑着在做,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样也能给自己和对方留些周旋的空间。很多朋友都说我太强势了,压着家明,给他心理上造成了压力。我也想尽量温柔些,不过一直没有找到方法。这个方法应该有效。”她笑了。

“对,尤其是下次遇到事情的时候,试着真诚地说‘我不行’。这样的话,家明可能就真的自己解决了。试着表达你的需求,让他感觉施与比接受更幸福,他自己是有用的,而不是个废物,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赞同道。

“嗯。你这一讲,我想起来了,确实是这样。我上次故意让他给我买护肤品,他花了钱,反而很高兴。这样一想,以后孩子有些小小的要求,例如买个雪糕、文具或者交学费什么的,我也让家明去做。”苏西很开心。

“其实,苏西,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这是你的一种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造成了你身边的人都愿意依赖你,让他们觉得把事情交给你处理就放心了。你助长了身边人的惰性,同时也让自己超负荷运作,不仅你会很累,而且事情的效果还不一定好。如果这个行为模式是无意识进行的话,可能在你的职场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接着问。

“我同意,确实是这样。我在工作中也有同感。本来我升迁比较快,有些同事就存在看法,再加上我现在的职位又处于比较敏感的位置,一方面我的直属上司是董事会成员,他对我非常顾忌,担心我会给他造成威胁;另一方面我直属上司的上司其实是个实权派,是他把我提升上来的,他对我这个职位上的事非常关心,经常会给我一些直接暗示,要求我把结果直接汇报给他,于情于理,我没有理由拒绝他,但是告诉他吧,我就是越级了。他指示我,等于就越过了我的直属上司,我一度夹在他们中间非常为难。”

“听起来,你现在在职场中的情形好像好些了呢?”

“是。我可能是无意识地示了几次弱,留了些破绽给直属上司,以便他指导我的工作,也参与到工作中来,有时候我还故意让他承担些责任。他可能也感觉到我的‘好意’了。我们现在关系还不错,工作基本顺利。”苏西表示道。

“毕竟在社会角色中,大家的关系比较单纯,所以调整起来会相对容易一些。而在家庭这样亲密的关系里,因为大家情感层面太近,难以隐藏真实的自己与惯常的行为模式,反而需要更多的耐心。”我鼓励她。

苏西欣慰地微笑着接纳了我的建议。

不论男女,勇敢地在关系中呈现自己的不足、真实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往往可以为对方的成长打开空间。一位什么都不会的太太,她的先生往往什么都会;而一位勤劳的太太,往往会造就一位什么都不会的先生。不仅仅两性关系是如此平衡,企业的团队关系也是如此运作的:一位事事干预的领导必然造就一批事事推卸责任、不思进取的下属。

如果我们把人际关系比作花园,那么让每一种植物就其可能、如其所是地成为它本来应该成为的样子,便是对花园中每一种植物最富有滋养的尊重,而它们也将视花园中的其他植物为资源而非威胁。

根据生物本能,越是恐惧的时候,我们越想把自己伪装得更为强大。但其实最有力量的,是手无寸铁的婴儿,是亮出肚皮向主人撒娇的猫咪。

【1】检视在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职场关系中,你常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你所付出的与收获的是否平衡?如果存在不平衡,你表现得是过于强势还是过于弱势?

【2】你身边的人同意你处于一种收支平衡的状态吗?或者,他们以什么样的症状和行为表达他们的立场?

【3】邀请你认为重要关系中的伙伴,与你一起画一座花园。

【4】在绘画的过程中,了解你自己在花园中的角色,是一棵树、一朵花、一片蓝天、一朵白云、一缕清风抑或是某种小动物?

【5】讨论你们对这种关系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的话,要怎样调整?需要一方(自己或他人)或双方甚至多方做出什么样的配合?被涉及的那一方愿意配合吗?

【6】想象如果在关系中,你可以完全做自己,你会是怎样的?体验你的情绪和感受,和对方讨论。

接纳父母,以爱联结亲子关系

我和我父母基本不联系,因为没啥好说的,比较多的,是家里打电话给我,问我最近怎么样啊之类的,或者说家里最近经济不好,委婉地让我汇款回去。我很少给家里打电话,自己从太原跳槽到深圳,也只是在辞职时因为有一些东西要邮寄回家才跟家里打电话的。我所有的喜怒哀乐,家里根本不知道,我也不在乎,我有朋友,一大帮可以跟我分享快乐悲伤的朋友。

其实,我自己都说不清楚,为什么每次说起和家里的关系,都会很愤怒,很恼火父亲跟我的关系。我觉得,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没有给予我任何的支持和帮助,相反,他明显偏重弟弟。他给我电话就是要钱,让我觉得,有这个父亲,有这个家,还不如没有。我很生气,很愤怒,很纠结。所以,我选择不联络,过年也不回家。家里打电话给我时,我也是草草收线。

我觉得是命运让美丽善良的王莹来到我面前,让她交给我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

通过支持她,我以客观抽离又全然投入的旁观者角度面对我的人生。这个阶段的她的面貌,与某个阶段的我的面孔重叠交织、渐渐模糊一片:我们一样都对父母的爱充满了渴望、向往与不满足,我们一样都因为父母的某句无心的甚至玩笑般的负面评价而耿耿于怀,我们一样坚持自己并没有获得理想中的真爱,而在内心因为某种无力感充满了愤怒。我们似乎正在从对父母和权威的绝对接纳、盲目服从中迅速滑向另一个极端:以指责、挑剔的口吻彰显着内心的恐惧与渴望。

一代又一代孩子,像广袤大地上种植的庄稼,一季接一季地播种、成长和收获。人与植物最大的不同也许在于心灵,在于思考。庄稼也许永远不会思考它与土地的关系,亦不会感恩与抱怨。可对于人类来讲,厘清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情感关系,却是人生最重大且最有意义的话题之一。

一旦真正认识到我们所根植的大地的真实面貌并无条件地接受它,我们就在内心得到了重新诠释和架构你、我、他等诸多关系的机会,我们也才有机会从开始的地方真正重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提升个人的自尊,并以此为坚固基础,建筑起稳固的人生大厦。

在我们的一生中,与父母关系的好坏对于个人成长有着重大影响:我们往往无意识中会按照父母的样子来选择与之相同或相反的伴侣,并一再重复着某种关系周期,这叫致命吸引力。它同时还影响着我们与权威的关系,体现在企业中,就是我们与领导相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

对于王莹来讲,她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是被父母寄养到爷爷奶奶家。多年后,她重返家庭,却因为爸爸对弟弟的偏爱而心生疏离。

而在记忆中最伤害她的一幕来自于和爸爸的对话。她说:“当时我爸爸说了一句让我现在都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我就是喜欢男孩,我就是偏袒你弟弟,怎么样?不满意的话,你回你爷爷奶奶家啊。’”

最终王莹选择远离父母,寄身于这个喧嚣的南方城市。她告诉自己:“我已经有了男友,有了爱我的人,我不需要再为父母的态度而耿耿于怀。”

王莹还告诉我:“其实,我并不认为处理父母的关系对我现在有什么影响,我只是想到这些往事时,心里很难受。”

冰冻与父母的情感关系,以自以为成熟、无所谓的态度否定对他们的需求,甚至远走他乡、老大不归,然后摆出“我不需要你,所以你无法再伤害我”的姿态,一度也是我的想法与做法。然而,即使在这样麻木姿态的背后,却是我们对爱最大的渴望。纵然漠视爱、无视爱、否定爱,爱却依然存在。在心灵的阴影中,不被承认和对接纳的渴望就像一个黑洞,损耗着我们的能量与心力。在这样的关系中,个体被自我封锁,无法产生自我认同,从而导致自我价值感贬低和某种无力感的产生。

王莹带着她的生命背景,与当下头脑中并不清晰的困惑来到我身边。同时,满面的泪水也出卖了她内心的脆弱与渴望:一方面,她并不确定探索与父母关系的重要性究竟何在;另一方面,她的情绪波澜起伏、层层推进,这种内在的矛盾驱使她跌跌撞撞地前进着。

我想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开放一个安全的空间,支持王莹开始自我觉察,让她真正正视内在对爱与被爱的需求,以一个成年人的身份正视她曾经因为外界的轻视而受伤的内在。仅仅是“看到”,已经可以让阴影中隐藏的部分浮出水面,得以重见阳光,实现蜕变、转化与成长。

在此情境中,沟通的冰山模式①是最好的工具。沿着冰山,溯流而上,王莹看到了自己的故事以及她的应对方式、情绪、观点、期待、渴望与自我。她在沿途每个节点上与自己重新联结,感受内在,真实而一致地表达自己。

之后的某一周,王莹很高兴地和我分享:这周周二和周四,我都给家里打电话了,感觉心结已经解开了,所以,想什么时候给家里打电话就什么时候给家里打电话,没有之前那么纠结了。

在王莹的案例中,我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心态改变,而行动则跟着心态改变。我很感谢王莹邀请我参与、见证她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人的勇敢与善良,不论悲伤的情绪如何一次次袭击她,她都坚定不移地进行着自我探索。当她发现仅仅停留在行为层面的改变已经无法真正有效地支持她达成目标时,她立刻重新作出新的选择。

面对和呈现内心的脆弱,尤其是对我们视为权威的父母——我们理当服从的对象,是一件艰难的挑战和不容易完成的功课。但是,当勇敢面对和呈现内心的情绪时,也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站在这条长路的开端,就像沉睡一冬的河流刚刚被轻柔的春风拂动,有了小小的解冻,我们才刚刚接触到内心的柔软与渴望。而也许就在今晚,还会有风雪霜冻。可无论如何,我们都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并因为接触到内心柔软的部分而雀跃欣喜。也许在接下来的旅程中,一颗迈向苏醒、柔软了的心还会因为触碰到外界的坚硬而疼痛,但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和父母的关系是我们来到世界上最早面对和学习的关系,个体可以经由选择改变任何关系,却对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无能为力。但是,在很多心灵成长课程中,和父母的关系往往作为一个重要而非紧急的关系来处理。当我们可以无条件全然接纳父母时,我们才有机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全面负责的人,我们才有机会放下对外界僵化的期望,接纳自己和他人不同的面相。

在新世纪的曙光笼罩下,我们似乎正在从几千年来对父母和权威的盲从关系中苏醒。但握拳四望,前路何在,心中实在惘然。越来越开放的环境催生了越来越独立思考、敢于感受表达的新生代。儒家首倡“孝”,百善孝为先,彩衣娱亲、卧冰求鲤,都是以“孝”为基础的首善之举。可具体落实到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我们的关系却因为真实、复杂而充满了很多切身之痛。

我们与父母关系的最大悖论在于,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充满了各种“理所当然”的期望,父母的角色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望而生。在人生最开始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生存依赖的对象,我们理所当然地把他们放在标杆的高度,企图从他们那里获得人生的真谛。可人永远都不是角色、不是神,无法随时候命、全知全能,也不能将血肉之躯抽象成某种“理所当然”的应该。而父母在为孩子提供支持的同时,他们也是充满局限性、矛盾性,挣扎于生命河流的个体。社会角色与生命个体的矛盾和挣扎在一代代人之间制造着分裂。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和我所接触的诸多个体经验中,很多被外界视为童年幸福的孩子,在长大成人后,依然对其成长环境以及成长环境的营造者——父母,充满了不接纳和指责,甚至是敌意。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将其一生不幸的源头归咎于父母。

在父母所营造的伊甸园之外,拒绝长大的孩子是精神家园的自我放逐者、痛苦而孤独的自我惩罚者。在抱怨、指责、愤怒、痛苦、郁闷、自我破坏中,他们用自己一生的不幸证明了父母教育方式的错误。但另一部分人则在某个生命的特殊时刻翻然醒悟,在内心结束了这种负面能量带来的影响,开始了新生。

一旦我们能从自己编造的故事中抽身而出,拒绝出演悲剧的受害者,看到真相,拥抱当下,我们就拥有了某种新生的力量。所幸的是,在生命的终点,我们终将相遇。届时,我们将超脱于角色和身份,只是以人的方式紧紧相拥。我们不得不承认生之有涯,从而接纳自我与他人的有限性、平凡以及不足。透过每一个人,我们看到了自己生而为人的不同面相。

王莹的出现让我有机会作为一个成人重新反思我和父母的关系。通过王莹,我再次回到成长时的小楼,回到记忆中的童年。那时候我的父母还十分年轻,英俊的父亲与美丽的母亲坐在床边,轻轻哼唱着歌曲,在夏夜陪我入眠。在那里,我重新作为一个孩子,纯粹又全身心地在父母和我的爱与被爱中徜徉。

【1】回想:从小你和父母的关系如何?你们的主要相处模式是什么?你习惯如何与他们相处?

【2】扪心自问:这些关系在哪些层面影响着现阶段你与他人的关系,如亲密关系、和权威的关系等?

【3】在你眼中,你觉得父母最糟糕的地方是什么?你曾经想过如何改变这个部分?下一次在接触到这个部分的时候,你能尽量去接纳它吗?

【4】试着接纳父母不完美的地方,更深入地了解父母的故事以及他们的背景。设想自己如果是他/她的话,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家庭的镜子

昨晚波波又发脾气了。他没有考取自己理想的分数,气得直拉自己的头发,又哭又叫地跳来跳去。我劝他,他反而跟我发脾气,叫我不要理他,因为他不是一个优秀的好孩子。其实,我觉得成绩只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一个方面。他这么紧张,反而让我更加担心。作为一名单亲妈妈,平心而论,我认为家庭对孩子是有愧疚的。对此,我常常会产生一种无力感。毕竟对员工不满意,我可以炒掉员工;对老公不满意,我可以炒掉老公;对单位不满意,我可以炒掉单位。可是,我唯一不能改变的,是我和波波之间的亲子关系。我该拿他怎么办呢?

单亲妈妈周蕾,她的一些社会身份很让人瞩目:企业的总经理、职业经理人。周蕾的职业经历很让人佩服:她从事过十几年的外企HRD、五六年的民企行政总监。后来,她所在的民企上市,她成功地收获了第一桶金。然后,她急流勇退,现在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经营着一家新兴行业中的成长型小公司。

工作中的千头万绪,如销售压力、行业经验、人员变动、业绩、考核指标等这些问题虽然也让周蕾头疼,但她内心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孩子——她唯一的儿子波波。毕竟,这是她生命中最为重要和不可更改的关系。不论经营得如何,周蕾都必须面对自己创造的结果。

仅仅是和智慧的周蕾聊天,我每次都获益良多。“60后”的她,正茁壮成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也是职场中的中流砥柱。但是和父母那代人不同的是,她所生长的年代,正是中国价值观趋于多元化的年代。这些观念深层次的变动也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过去传统的“正确”做法渐渐被瓦解,而新的“正确”途径似乎又掩而不见;新一代接触资讯的途径、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成长过程,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电视剧《金婚》描述的是父辈的生活状态:他们往往从进入社会开始,就进入到企事业单位,生老病死都和单位有着不可变更的关系。同样,他们的婚姻状态也相对较为稳定,从相亲、恋爱到结婚、生子,携手到老的都是同一个人。同时,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下,稳定的婚姻状态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

但相对于《金婚》来说,《蜗居》也许更为契合时下。《蜗居》的剧情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观念的变迁,婚姻形式更为多样,离婚率攀升,多种婚姻形式并存,孩子的成长环境也更为多元化。

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几乎是每位家长最关注的话题。究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该留意些什么?怎么做才是真正对孩子最好的呢?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实践给出答案,也许没有任何一个答案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不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在完善着自己的功课。

我尝试着和周蕾沟通这个话题。毕竟她拥有一位母亲的身份,我所好奇的地方是她每天都在操练的实战。

“离婚时考虑过孩子吗?”我问她。

“考虑过。我自己觉得这个部分处理得还不错,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当时,双方的交集越来越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最重要的是我渐渐感觉不到对方的爱,这对一个女人来说实在太可怕了。所以,我们最终决定分开。我很慎重地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同时我还告诉他:‘尽管父母离婚了,你还是我们的宝贝。我们对你的爱不会有丝毫改变。’其实大多数时候,孩子对离婚并没有什么概念。只是看不到父母中的一方会令他产生不安全感、感到恐惧。与其遮遮掩掩,不如直接告诉孩子。当时我们也蛮注意周围环境对孩子观念的影响。只是别人看孩子的眼光可能会改变,尤其是他的爷爷奶奶,他们有时会无意识地给孩子灌输:‘爸爸妈妈离婚了,你很可怜,你跟别人不同了。’这样反而对孩子不好。其实,现在他们班不只他,还有些孩子的父母也离异了。渐渐地,这种现象变得很平常,就像人们在婚姻中一样。所以,我觉得这属于一个可控因素。”

“那现在你对孩子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我接着问。

“就像昨晚一样,波波突然发脾气。我觉得孩子这么小就很要强,还对自己采取肢体暴力,这让我很担心。其实,我觉得他的成绩已经很好了。我并不要求他每次都考第一,偶尔考个第二名、第三名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保持在前五名就行了。”

周蕾的回答让我哑然失笑。很明显,她的标准已经足够高到令大部分平凡普通如我之流感觉到压力了,但她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会不会太高了?这样会不会给波波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我问她。

周蕾显然并没有真正从旁观者的角度思考过这个问题。我问过她后,她认真仔细地思考了一下,严肃地回答我:“在我的认知里,这个标准不算高,很普通而已。”

“你童年时成绩一定很好吧?第一名、第二名应该是小菜一碟。”我蛮好奇这个答案的。

“我是家里的长女,还有个弟弟。弟弟天资聪慧,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我还在苦背九九乘法口诀表的时候,弟弟已经能很熟练地运用了。很多年,我一点儿都不敢松懈,以弟弟为目标,努力学习着。跟他这种天才儿童比,我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好,只能勉强维持。”

她的答案让我倒吸一口冷气:“那你小时候很用功?”

“当然。”周蕾骄傲地点点头,“哪里敢玩啊。别的小朋友在外面玩的时候,我都在用功学习。所以,我知道,我不会玩。好像在我所拟定的标准与目标下,我也没有尽情地享受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有时候我也在想,这可能就是我的缺失。”

“我有个猜测。”在征得周蕾同意后,我分享了我对她的亲子关系的猜测,“现在在儿子的教育问题上,你理性上并不希望他的童年和你的童年一样过得那么努力,希望他能得到弥补。可同时,因为努力耕耘,你的人生收获了很好的成果,你担心儿子不够优秀,不能创造丰盛幸福的人生。潜意识中,你希望儿子一定要努力和优秀。这些对立的信息在孩子的心里造成了混乱。我猜测他可能还是接受了你潜意识中‘一定要努力和优秀’的信息,并把它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当成绩不够理想时,他就自责了。”

这个猜测可能处于周蕾的认知盲区上,她理解了片刻,反问我:“你的意思是我令波波如此辛苦的?”

“我的意思是,孩子,家庭的镜子。孩子在出生时一无所知,他们往往将父母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波波在沿袭了你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同时,你又将自我疼惜的部分投射给他。看到他自我惩罚的时候,你觉得他不够疼惜自己。在你们的亲子关系中,信息是混杂的,所以行为上很难保持一致。毕竟让一个人既严格要求自己,又懂得玩乐,这是非常矛盾的。”我按自己的理解回答她。

这次周蕾点了点头,她没有沿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我对波波还有个不太满意的地方。每次我带他出去,他大多数时候都很有礼貌,会招呼人。可有时候,我让他叫别人‘叔叔’或‘阿姨’,他却半天不吱声。这让我觉得挺没面子的,我又不能当外人的面打骂他,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办。”

“那你跟波波讨论过这事吗?”

“我问过他,他并没有正面回答我。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依然不吱声。”片刻后,周蕾叹息一声,“也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是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看起来这件事对波波没有产生任何困扰,真正有困扰的是你。你对此的解读是孩子没礼貌,导致别人认为父母没有教育好,结果父母没面子。你想要改变波波的行为来满足你的需求,目前看来似乎又是操控失败。不过,你似乎并没有多么焦虑。”

“其实,刚才你有句话对我很有启迪,孩子,家庭的镜子。细想下,孩子本身确实没有任何问题,往往是我们家长在教育和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创造了很多问题。为人父母,很难对孩子没有任何期望。我也许过多地把自身的一些希望投射到他身上,反而是我创造了问题。”

“通过照镜子,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身成长过程中养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个过程可以让我们松动过去固执的观念,也许在松动的土壤中,我们能作出新的选择。随心所欲,不逾矩。”

在笑声中,我和周蕾结束了当天的谈话。

我觉得整个谈话让我获益匪浅。此后,我再见到周蕾,她都是身着精致服装,举止从容地处理着大大小小的事务。我很少再听到她讲关于波波的事,只偶尔听闻他们的生活安排:周日去爬山、一起吃自助餐、母子俩促膝谈心。

任何成人都是从小小的孩童成长起来的。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是一生中所有关系的原型。家庭如何教育儿童?儿童如何诠释他在成长过程中所接收的各种信息?这不仅仅关乎个人,而是更大层面关于“人”的功课。

几乎所有的心理学流派都非常重视童年成长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曾指出出生秩序对心理的影响。在精神分析中,俄狄浦斯情结对人一生的发展,尤其是两性关系,起着重大的作用与决定性的影响。还有理论认为,我们成人后所有的创伤皆源自童年时的受虐记忆。尽管这部分的信息富有争议,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却可以一窥儿童时心路历程的重要性。

我们不必将孩童视为必须修补和更改的破碎对象,或者将他们视为需要规范的理想人生范本。相反,他们的出现为父母的再次成长提供了极好的契机。通过陪伴孩童的成长,我们得到了绝佳的重返童年的机会,并重新审视我们是如何发展自我的。通过孩童的行为方式,我们也将看到自己是如何创造关系以及在关系中如何互动的。

孩子,家庭的镜子。

【1】你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和父母以及至亲的关系如何?你认为这个部分是如何影响你的行为模式或思维方式的?它们之间存在唯一和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2】如果你有机会乘坐时光机重返童年的某个特殊时光,你会选择什么时间?你的原因是什么?你想改变或重温什么?

【3】为人父母者,请思考你和孩子的关系如何?你认为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这和你童年成长过程中的什么情境类似?你有可能作出新的选择吗?

【4】如果孩子是家庭的镜子,你觉得目前什么是你最喜欢的?什么是你最不喜欢的?你会分别为此做些什么?

建立界限,保持敏感关系

我觉得平时和人沟通不存在什么问题,就是和太太的沟通好像有些难度。当我和太太讲道理的时候,她责怪我太理性,一点儿人情味儿都没有;当我和她谈感情的时候,她又说我要讲道理,不能一味地感性。这让我觉得很难办、左右为难,不晓得该如何跟她沟通。

天启从事研发工作,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基本不太需要经常和别人打交道。在一次成长团体的聚会中,他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并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女同学大多表现出心有戚戚焉,男同学则觉得自己也存在类似的困惑。

“这个话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即界限。我们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往往存在一层看不到却又真实存在的膜,这就是人际界限。”成长团体的带领导师王伟抛出了一个新议题。

“界限,这个名词有意思。我记得以前读过刺猬的故事。故事大体讲的是,到了冬天刺猬感到冷,于是它们试图彼此靠近取暖,可是它们很快发现,如果靠得太近,就可能会扎伤彼此。于是它们距离远了点,它们又发现距离太远的话就不能达到抱团取暖的目的,它们不得不又靠近一点,试图寻找彼此相处舒服的临界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界限吗?”天启试图用故事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这个专业名词。

“有点接近了,不过还不完全一样。”

“那有什么书可以帮助我理解这个名词吗?”天启惯性地拿出笔记本,准备记答案。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是专门讲界限的。”有同学给出了答案。

“我不同意你现在就去读书,这样的阅读反而可能给你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王伟快速给出自己的判断。

“为什么?那我该如何处理这种局面呢?”天启很是好奇。

“我有一个小小的活动,也许能帮助你更好地看清现在的状况。带着觉察去观照现状,才有可能作出新的选择。”王伟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同时做了一个邀请的姿态,“你愿意冒险吗?”

“当然。”天启并没有任何犹豫。

“你在教室中随便选一个地方站着。”王伟建议道。

紧接着,王伟告诉团队:“我需要三名志愿者。你们要按我的要求行动。首先你们站在离天启五米远的地方,然后朝天启走去。”

选定的三名志愿者满怀好奇地站了出来,等待着下一步的行动。

“在过程中,我要求你们都保持深长的呼吸,尽可能地关注自己身体的感受。天启,在这次活动中,你是交通警察,你要用你的手势来指挥对方。招手意味着对方可以继续朝你前进,手掌向前意味着对方必须停在原地,手掌向后意味着对方要在原地往后退一些。当你准备好时,你就可以用手势来表达你对对方的界限了。”

天启笔直地站着,开始深长的呼吸,然后招手让第一名男同学杨力朝自己前进。

五米、三米、半米……距离在一点点地拉近,直到杨力快要贴到天启身上,天启依然还在做着前进的手势。大家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杨力的体型小,面相平和可亲。我觉得这种类型的人是不会给我构成威胁的,所以我不介意他走近一点。”天启有点不好意思,向团体解释着自己的看法。

“好,下一位。”王伟并没有停留在此,给出要求。

第二位是一名女同学,在走走停停间,她离天启也越来越近,天启却一直没有给出停止的信号,直到女同学自己感觉尴尬,她停住脚步,驻足原地。

“好,我想在刚才短暂的体验中,大家可能都观察到了一些关于天启模式的部分。模式,就是透过行为所观察到的、从深层次贯穿和存在于一个人的表面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你可以给天启一些反馈。”王伟并没有拘泥于体验的完整性,反而请团体对天启的行为给予反馈。

“在刚才的活动中,我有种窒息的感觉。天启,你也许没有注意到,我们的距离太近了,我感觉不适应,也很不舒服。我想可能我的表情已经有所说明,但是你完全没有任何喊停的迹象。你对我太不敏感了。”杨力首先给出了自己的反馈意见。

“天启,我明白你太太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了。你好像只对自己定义为有危险的人才会叫停,其他的人你似乎没有任何界限,跟人太过于亲近,反而让我们觉得很不舒服。”大家纷纷告诉天启。

“天启,我现在要你到这个角落来,背对团体,将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同时注意你可能涌现出来的情绪。对任何涌现出来的情绪,你都不需要反抗或压抑,我们一起来探索它。其他朋友可以假装天启不在场,你们可以任意表达对于天启的任何看法。”

天启背对团体,其他朋友则开始了七嘴八舌的议论。

“天启是个好人,在生活中他一定是那种特别乐意和他人亲近的人。天生比较有亲和力,这也是他为人的优势之一。我要是他的同事,肯定很喜欢和他合作,感觉他会主动帮助我。”

“你要是他的同事就高兴了,那你要是他的另一半呢?我觉得他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同意他太太说的。而且,我要是他太太,我肯定特别不高兴,要把他看紧一点儿。他对他人的界限太迷糊了,他现在对我好,鬼知道他以后会不会也这样对别人好。危险啊,我得看牢一点儿。”一位同学大声说道。

“天启对他人的界限完全没有敏感度嘛。他这样对其他人,其他人也很容易误会的,可能还以为他别有用心。这一来二往的,多危险啊。”

看大家七嘴八舌说得差不多了,王伟就请天启转过身来面对团体。

天启满脸微笑地分享道:“你们所讲的很多话,也是我太太平时跟我讲的。你们都讲得很对,一方面我自己的心是比较开放的,尤其是对那些我解读为没有产生威胁的人群;另一方面我对他人的界限非常不敏感,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关系。有时候可能会给别人造成一些误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困扰,甚至可能会伤害到其他人。”

“天启,如果你的天性就是这样,那就好好享受它,但是要带着觉察地享受它。我祝福你。”王伟语调温柔地说。

“老师,我觉得我的个性跟天启完全不一样,对陌生人非常戒备,我会很强硬、很清晰地表达我要什么、不要什么。大多数时候,我是喜欢自己这样的。不过有时候,我这样的立场确实会伤害到他人,对此我又觉得很抱歉,我该怎么办呢?”一位同学提问到。

“界限对每个人而言是不一样的,重要的是我们能真正聆听到内在的那个小小的声音:我是谁?我要什么?我不要什么?这是界限的一个面相。同时,界限还有一个重要的面相,就是保持关系中的敏感。在不同性质的关系中,我们能否对他人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尊重地聆听他们故事的版本,在界限范围内选择我们愿意的相处方式。”王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我在知道自己要什么这个部分做得很好,但对其他人就比较没有耐心。”团体中马上有人分享道,并引起了共鸣。

“这就不是界限,而是墙。墙是我们为了保护自己树立起来的部分。也许在我们过去的经验中曾受过伤,为了保护自己不再受到同样的伤害,我们就树了一道墙,然后自己蜷在墙后,不去和外界接触。我们在避免自己受伤害的同时,也封闭了与他人的联结。墙的存在,就像战士的盾牌一样。它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受伤害,结果却造成了更深层次的孤独。”王伟微笑着将讨论导向结束的方向。

“所以,重要的是,对自己和他人要保持足够的觉察,并带着觉察作出选择。界限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就像不同的刺猬拥有长短不同的刺一样,我们对不同的人甚至相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下,都有着不同的界限。界限是流动的,它的存在提醒我们:要不断向内在学习,看看我们在不同关系中是如何发展不同面相的。那么,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就能真正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1】学习界限最好的场合是在团体中。

【2】在团体中学习界限可以按照本节中的方法进行练习,重要的是练习后的分享: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界限有什么新发现?他人身上什么样的特质会让我紧张,是我想要和对方保持距离吗?他人身上什么样的特质会让我放松,想要和对方更靠近一些吗?这些感受出现在我身体的什么部位?

【3】在团体中,每个人领取五米长的毛线,然后用毛线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界限。在表达界限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互动,如当我的界限被他人触动时,我的解读是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我采取了什么样的行动?这些行动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关系?

【4】更深入的探索可以以独自思考的方式进行: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界限?最早的记忆可以追溯到哪里?界限给我带来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我还可以为此做些什么?

观照“内在孩童”,放下恐惧

在法律意义上,我和前夫应该说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不过,因为房子的原因,我们过着“离婚不离家”的生活,并共同经营着我们共有的企业。在外人看来,我们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可我心里却觉得冰凉。在某种意义上,前夫依然在照顾我的生活,他非常细心,并竭尽所能。可是,我们之间好像已经不再存在燃烧的感觉。我向往那种燃烧的感觉,那让我感觉我还活着。我最近经常产生的感觉就是孤独,心里像有块冰在堵着。

汪雨在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时,禁不住潸然泪下。她的人生表面上看似完整无憾,实际上却是千疮百孔,不堪一击。

“我婚姻的实体已经不存在了,可是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我再也感受不到一种燃烧般的激情,就像过去我曾经在我爱人身上充分体验过的那种感觉?我猜测这也是我婚姻解体背后的真实原因。但我不知道这是我的问题,还是别人的问题。我讨厌过现在这种感觉不到自己的生活。我活着,但是没有生命。”汪雨并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正讲出了内心的疑惑,或者她对面这位支持她成长的心理咨询师刘伟是否能真正明白她的意思。可仅仅能得到一些目光和心的关注,并讲出真实的感受,她觉得都是一种莫大的奢侈。

“比起你认为失败的婚姻,我更有兴趣探索你所讲的‘燃烧般的激情’。毕竟失败的婚姻可能只是它呈现出来的一种结果。我想将我们今天探索的主题锁定在‘燃烧般的激情’上,你愿意吗?”刘伟征询道。

在取得汪雨的同意后,刘伟准备用完形治疗的方式开始这段心灵探索之旅。

“现在你面前有个垫子。我想邀请你看看这个垫子上坐的是谁。他也许是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人,可能是你爸爸,也可能是你妈妈,还可能是你前夫。不论是谁,你用自己的方式看。当你看到的时候,就告诉我。”

经过三五分钟的沉默,就在刘伟几乎以为汪雨可能过于沉溺沉痛的情绪而无法自拔时,她给出了答案:“是小时候的我。三五岁的样子。要过年了,穿着新衣服,扎着羊角辫,很开心快乐。”汪雨的泪水布满面孔,却依然坚持着勇敢地探索自己。

“很好,非常好。当你看到这个自己时,你有什么话要对她说?”

“我觉得我特别羡慕你。你是多么自由啊,拥有着无穷可能性的生命。而且不论得到什么或者失去什么,你都不在乎,还可以快乐地做自己。我羡慕你的自由。你看着天上的云彩,都能将它们幻想成美丽的图像,还能傻傻地呆上半天。你看今天的我,一定觉得我是如此失败:父亲早逝,我的婚姻也很失败。我常常感觉不到自己还活着,我渴望像你一样自由。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啊?”汪雨对着“小汪雨”尽情地哭出声来。

“来,我们看看自由智慧的‘小汪雨’有什么话要跟今天的你说。”刘伟扶着哭成一团的汪雨,并让她坐在代表内在孩童的垫子上。

“你并没有不自由。”片刻后,“小汪雨”开始说话,“我是你,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你的不自由来自你的心。当你把心打开,你就自由了。”

这席话显然出乎汪雨的意料。她渐渐收敛起泪水,陷入一种沉思的表情。

“是什么让你后来选择了关闭自己的心,不再感受?”刘伟对汪雨提问。

“恐惧。我心里的恐惧。”

“那又是什么让你感到恐惧?如果你能想起来的话,关于这部分最早的记忆是什么?”

“也许是在我年幼时,爸爸在军区医院重病区接受治疗那段时间。每天我都在面对死亡。有时,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隔壁床的病友已经被送到了太平间。死亡的阴影从那时起就围绕在我心头。世事无常,并没有什么是真正可以握在手上的,包括我一向倚重的婚姻。一切都会失去的。我很害怕,我很害怕。”

汪雨的声音越来越低,到最后几乎完全听不到。她抱着自己,越蜷缩越紧。

“是的,汪雨,死亡确实是件非常可怕的事。可是,我们依然是自由的,对吗?尽管没有人能长生不老,不过在我们活着期间,依然可以自由地感受爱、表达爱。”刘伟轻声跟汪雨说道。

汪雨的身体一直在颤抖。这种颤抖一直持续了十几分钟,刘伟耐心地陪伴着她。

当汪雨坐回原来的位置时,她的气色看上去比刚开始红润了不少,泪珠像梨花上的雨水般美丽晶莹,微笑似水波般荡开。

“谢谢你,小汪雨。和你的重逢让我知道了我真正要的是什么,我真正恐惧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巨大的启迪,尽管我还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我的收获,但是我知道我找到了那个答案中最重要的部分。我要谢谢你,小汪雨。以后我会常回来看你的。你和我都不孤独,我们彼此做伴。也谢谢你,刘伟。”

“不客气。”刘伟的声音如此温暖,“我想跟你分享的是,我对死亡也是如此恐惧,它是我们每个人的终极课题。我很高兴看到你在面对它时的勇气和智慧,我相信你有力量重新找回燃烧般的激情。因为,那激情从不曾真正远离你,它一直就在你心里。当恐惧的黑夜慢慢褪去,激情的朝阳便升上了黎明时的天空。那时,我们将并肩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1】如果可能的话,邀请一位专业人士或你感觉安全的朋友和你一起探索内在孩童。

【2】想象你进入了时光隧道,这条隧道会带你去任何你想要重温的童年时光,你会选择在哪一年?

【3】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件物品代表当时的你,然后和当时的你谈话:你将如何向他/她介绍现在的你?你有什么困难需要他/她的帮助吗?你是否满意现在的人生?

【4】回到你想探索的那个年龄,以你的方式重新面对现在的自己,并展开一场对话:你刚才听了成年后自己的介绍,有什么感受?你是否喜欢这个成年后的自己?你有什么特别想要跟对方表达的话?你们有什么共同的感受是需要特别处理的?

【5】回到成年的你,在你选择的童年时光里,发生了什么对你而言有着特殊意义的事?这件事如何影响成年后的你?当提到这件事时,你的感受是什么?跟这个涌现出来的感受在一起,谢谢它对你的提醒与关怀。同时告诉他:你已成年,已经拥有更多力量了。

同类推荐
  •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

    智慧做人的36张底牌

    本书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做一个成功人士应该采用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把握最佳时机,找到自己的出头术如何找到自己的心路,一步比一步走得更高明等。
  •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感恩·三文鱼的生命旅程

    本书分为八章,收录了《毕业的礼物》、《感恩之心》、《死亡玫瑰》、《真心无价》、《风中的红腰带》、《母亲的谎言》、《特殊的表白》、《赤脚之爱》、《苹果树和人生》、《信任的力量》、《上帝的礼物》等故事。
  • 被富人垄断的80个财富思维

    被富人垄断的80个财富思维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人脉是金牌,而思维则是王牌。富人爱创业,穷人爱打工;富人有投资意识,穷人则无;富人看趋势做事,穷人看结果做事;富人知道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穷人期待不劳而获;富人做事前先看积极和光明,穷人光看消极和失败的一面;富人不安分,有赚钱的野心,穷人吃饱、喝足、安逸“Ok”;富人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穷人字典里常常是“不可能”;富人热爱工作,工作并快乐着,穷人则热爱休息,工作并痛苦着;富人喜欢与人合作,为了壮大力量,穷人怕合作,怕吃眼前亏;富人眼光远大,因此不会计较眼前一点得失;穷人目光短浅,斤斤计较眼前得失。
  • 成功的资本(智慧生存丛书)

    成功的资本(智慧生存丛书)

    每一个人都想获得他人的肯定,在人生的舞台上创造一番伟业,这种想法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大部分的人终其一生,只能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如果悲叹时运不济不能施展抱负,不如先放眼看看四周。
  • 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文化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热门推荐
  • 红豆红

    红豆红

    只一年不到的时间,相貌平凡的伊豆却被惊为天人,原本漆黑的眼珠在发生着诡异的变化……而这张世人追逐的脸蛋竟然也同时出现在另一个遥远的国度一个被奉为“神子”的女人身上失忆没有改变她作为商人重利的本色,在经历了商场、战场一连串的风起云涌之后,她能否凭借一双紫眸找到生命中携手与共的人
  • 错将伯爵当猫养

    错将伯爵当猫养

    有没有搞错啊???她明明是在救人的,怎么一觉醒来人就全不见了的?还被人赶出来,好,她和他的婚事吹了她这辈子是不是都在救人中度过啊???看吧,又多事救了一个,只是这个人也太霸道了,白天是他的厨子,晚上是他的看护,到他走了,还不忘卷走她当抱枕她不干了。
  • 喜你如命

    喜你如命

    爱情像一本无字书,刻着我写下的相思苦。无论什么样的身份,无论什么样的故事,于真正深爱的人而言,轰轰烈烈是沧桑,平平淡淡亦是沧桑。15个迥然不同的故事,写尽这世间种种、爱恨情仇。无论是轻狂年少时的飞扬恣意,还是悲欢尝尽后的烽火永寂,或许未完待续,才是唯一的圆满结局。
  • 卿本筱筱

    卿本筱筱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某样东西,却往往在路上迷失。天若灵犀,或许会懂得我们所求,借造化送一程归途。心若灵犀,或许会知晓此生所寻,用悲喜赢一段不悔。愿天知心意,长随心迹
  • 致儿家书

    致儿家书

    P.D.切斯特菲尔德编著的《致儿家书》教人如何珍惜光阴,积极上进,树立良好的美德;如何恰当地对待享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何交友,受人欢迎,避免不应该犯的错误;如何读书,如何讲话,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等等。它是一本关于人生艺术的书,有理有据而不空谈,体现了一位家长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 网游之战神降临

    网游之战神降临

    大陆的组成,分为四大部份!由四个不同的超级种族来进行支配!由人类所占领的亚特兰蒂斯帝国。这里是人类的领地,人类、亚特兰蒂斯的主宰者。这些种族有的加入了光明联盟,也有的加入了黑暗联盟。接着,这片大陆不在安宁、一场种族大战便这样爆发了!
  • 菩提三生

    菩提三生

    她是仙界菩提的一枚菩提子,注定要历经三生三世及凄苦情劫才能成仙。他是她三生三世都要誓死守护的人,却不知,他只是为她度过三世情劫而创造的一抹假灵罢。他和她,她和他。终是,两两相望,两两相忘。不得相见。
  • 天人之战

    天人之战

    天野莽原,突遭横祸。昔日横扫七国的大秦王朝分崩离析,天下离心,太平不再。亿万凶兽横空出世,祸乱苍生。这是一个火头军在天灾末日中艰难求生,寻仙诛妖的故事。
  • 宠爱小夫郎

    宠爱小夫郎

    天真活泼的少年,和陪伴了自己六年的姐姐(非亲姐姐),说简单点就是姐姐攻陷萝莉弟弟的小故事,乡里乡下,家长里短,鸡飞狗跳的故事。说明,短篇小白文没什么计谋,但很有爱
  • 袖手天下:腹黑大小姐

    袖手天下:腹黑大小姐

    她,是二十一世纪顶尖的雇佣兵,似乎,开锁取物的手法更加娴熟啊;她,是将军府娇蛮横纵却无半点修炼天赋的大小姐。当有一天,嚣张跋扈的废物睁开双眸……谁告诉她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是将军府貌美大小姐,却惨遭退婚。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身体原主竟是因被退婚一时接受不了而自刎。不过,还好,起码这原主家世好。但是!树大招风啊,还有人想害她,眯起美眸,看谁阴死谁。自此,将军府少了一个娇蛮废物,世间多了一个绝世天才!一袭红衣,袖手天下,比谁更嚣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