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44800000015

第15章 西红柿“挺进”兰州之谜(1)

西红柿又名番茄,也叫洋柿子,原产南美,后传到欧洲,又从欧洲传入我国。是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全株有软毛,花为黄色,结浆果,呈球形或扁圆形,颜色为红黄两种,是一种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普通蔬菜。

但是,在很多年前的兰州,原本没有西红柿,多亏一个叫王尔黼的人,因为他的引进,西红柿才能够在兰州开花结果。可是,刚刚引进时却是一个稀罕物,被当地人称为“洋柿子”而不敢食用。

1932年,原兰州农校校长王尔黼从北平(今北京)西四新农种子店购买到西红柿种子后,于第二年春天在兰州农校试种。当年他在原北平大学农学院(北农前身)时,就对西红柿非常熟悉了,但当时兰州人却对西红柿非常陌生。

王尔黼任兰州农校校长后,就积极引进西红柿。那时的农校在萃英门内,西红柿就种在教学区后面(当时称作后场,相当于现在的实验农场)。在王尔黼和农校师生的精心培育下,引进兰州的西红柿诞生了。但是,当时的人们却把它当作观赏植物而不敢食用,王校长便大讲西红柿的营养价值和吃法,并亲自品尝。在王校长的启发下,胆子大点的亲自出马,小心品尝,赞声不断。听到消息后,人们互相转告:“大家吃科学去!”这虽说是笑话,但也看出当时的兰州人对西红柿的神秘感。随着对西红柿的不断宣传、推广,人们对西红柿从刚开始的敬畏逐渐转向欣然接受,西红柿首先在校园里广为流传,广大师生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西红柿也不负王尔黼及其农校师生的众望,它很快适应了兰州的自然条件,以其色泽鲜艳、肉质肥厚、汁液丰盛、酸甜适中、营养丰富而备受兰州人们的喜欢。西红柿“挺进”兰州初战告捷。

1935年,农校迁至新址(今铁路文化宫附近),由于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西红柿的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并推广到兰州近郊种植,而且产量逐年提高。

西红柿“挺进”兰州的成功,也有苏联人的一份功劳。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在原兰州农校设立苏联空军招待所,来华援助抗战的空军和军火运输队全都驻扎在这里。苏联人对西红柿的需求量很大,兰州的西红柿市场陡然旺盛起来。雁滩农民捷足先登,连忙种植西红柿,并喜获丰收,且供不应求,再加上兰州社会对西红柿的价值越来越了解,对西红柿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而西红柿的种植面积日益扩大。

从此,西红柿“挺进”兰州完全成功,不仅在兰州牢牢地站住了脚根,而且向周边地区发起攻击,不断向整个甘肃“挺进”。如今的甘肃大地,西红柿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外来明星”,不仅丰富了人们的“菜蓝子”,也增强了人们的体质,还鼓满了人们的“钱袋子”。

兰州“辣妹子”,重庆争面子

兰州“辣妹子”是指兰州的辣椒。兰州“辣妹子”最出名的是本地的“姊妹花”——“大羊角”和“灯笼”。

“大羊角”身材修长,色泽红亮,辣味浓烈,含有人体所需的辣椒维生素A、C等多种营养物质,早在清光绪年间就已经出类拔萃。“大羊角”不仅长得好看,也非常实惠。青椒可炒食、泡菜,老熟红果可腌制酱菜,干辣椒可碾成辣椒粉,是最佳的调味品。

“大羊角”在兰州种植普遍,主产区是兰州市安宁区。“大羊角”模样俊俏,株高80厘米,果实呈长羊角形,长约23厘米,单果重35克,成熟时面带红润,光泽度极好,青春逼人。“大羊角”早熟,抗旱,果实肉质细腻,水分多,亩产量2000千克~3000千克,是兰州著名的优良品种。

“灯笼”是兰州的又一“辣妹”,虽然模样没有“大羊角”好看,但它却比“大羊角”更丰满。“灯笼”比“大羊角”稍矮一些,身高76厘米左右,但身材肥硕,呈灯笼形,纵径7厘米~10厘米,横径8厘米~12厘米,单果重125克,个别可达250克以上。“灯笼”是普通老百姓谁家都能养得起的“辣妹”,适应性强,分布在兰州市及全省大部分地区,主产于安宁区十里店一带。“灯笼”虽然模样丑点,但丰产、果大、肉厚、嫩脆、味道甜美、微辣、水分多、生熟皆可食用,亩产2500千克,高者可达3500千克。抗日战争时期,“灯笼”被空运至重庆参加“选美”,没想到却受到达官贵人的喜爱,为兰州的“辣妹”争得了面子。1958年的《中国蔬菜优良品种》、1962年的《兰州植物通志》两书中,兰州的灯笼辣椒被列为名优蔬菜品种。

其实,无论兰州的“大羊角”和“灯笼”,还是全国其他地方的辣椒都不是本地所产,而是远嫁我国的“洋姑娘”。据说辣椒是明朝末年传入我国的,一经传入,很快就以其独特的风味风靡全国。清代陈淏子在《花镜》中说:“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辣椒不但能刺激胃口、增进食欲,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据测定,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185毫克,相当于苹果含量的18倍。辣椒还能抑制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形成,降低胃癌的发病率。辣椒的果皮与胎座组织中含有辣素和挥发油,因而具有发汗、消寒、刺激兴奋等效用。辣椒还含有胡罗卜素,以及钙、铁、糖等成分,热量较高。常吃辣椒,对于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也有一定的作用。

“荷兰48号”——不服输的外来户

“荷兰48号”是从荷兰引进的一种菜花的名字。

荷兰48号菜花是兰州市农牧局易文贵于1979年从荷兰引进的,最初在城关区雁滩乡试种观察,经过5年不断选优去劣和套袋自交,荷兰48号菜花逐渐适应兰州的气候土壤条件,从一个分离变异的杂合体中脱颖而出。因从荷兰引进序号是48号,1984年,经兰州市科委组织鉴定,定名荷兰48号菜花。

荷兰48号菜花属于十字花科芸薹类,质地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据科学鉴定,每100克菜花中含胡萝卜素0.08毫克,硫胺素0.06毫克,核黄素0.08毫克,尼克酸0.8毫克,抗坏血素88毫克,蛋白质2.4克,脂肪0.4毫克,碳水化合物3克,热量25千卡,粗纤维0.8克,灰分0.8克,钙18毫克,磷53毫克,铁0.7毫克。从中可以看出,荷兰48号菜花含有其它蔬菜无法替代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荷兰48号菜花的花球幼嫩、肥大、洁白,可以配肉炒着吃,也可以加佐料蒸煮食用,还可以供盐渍和制干等,是人们喜欢吃的美食。

荷兰48号菜花植株高大,有深绿色矮桩型和灰绿色高桩型两个类型。矮桩型株高55厘米~65厘米,开展度为65厘米~100厘米;高桩型株高68厘米~73厘米,开展度为90厘米~109厘米,两者叶簇基部直立,上部开展度大,叶片呈长椭圆形,大而肥厚,有皱纹,叶缘稍有浅波状皱纹,表面有一层蜡粉,叶柄淡绿色呈扁圆状。花球是菜花的主要部分,呈圆球形,颜色洁白,球体坚实紧密,单个花球约1.5千克~2千克,最大个重可达4.5千克。

荷兰48号菜花属于中晚熟品种,花球细嫩,纤维少,抗病丰产,适应性强,既可在水肥充足的沃土中栽培,也可在盐碱低洼地或光照不足的果园种植。荷兰48号菜花成熟期比较集中,亩产量2500千克,有些甚至高达4000千克,适宜春秋两季种植。

荷兰48号菜花来到兰州后,并不胆怯自己是“外来户”,反而以高产稳产和品质优良脱颖而出,受到专家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1985年,荷兰48号菜花获得甘肃省农业厅农技改进三等奖。同年,兰州市农牧局起草制定了《荷兰48号菜花栽培技术规程》,由兰州标准计量管理局发布实施,以推进该品质的推广。市委市政府的这一举措,使荷兰48号菜花面积进一步扩大,曾占兰州市菜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秋菜花基本上被荷兰48号菜花所占据。

兰州市城关区是荷兰48号菜花的第二故乡,也是它的大本营。

以此为根据地,荷兰48号菜花进行了艰难的创业之路。这个不服输的“外来户”东上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江苏、浙江,西下四川、云南、新疆、青海,足迹踏遍中华大地十多个省市,并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态势。

安宁刺黄瓜,走遍天下都不怕

如果您对菜市场比较熟悉的话,一定不会忘记黄瓜里的大牌明星——安宁刺黄瓜。无论是冬天夏天,当您走进菜市场,菜农会向您郑重其事地推荐:“来一点吧,刚上市的安宁刺黄瓜,新鲜得很哪!不嫩不要钱,不脆不要钱,不甜不要钱!”也许菜农的几句夸张的吆喝,您可能就会被吸引了,买了几个一尝,果然名不虚传。

安宁刺黄瓜是诞生在安宁的著名品牌,以嫩、脆、甜而驰名。

安宁刺黄瓜是1959年兰州市安宁区十里店大队科学试验站用北京的小刺黄瓜与汶上黄瓜自然串粉杂交的变异群体中选优培育,并与安宁区农技站共同开展亲本对比研究选育而成。实验亩产5000千克以上,经省市区有关领导专家研究定名为安宁刺黄瓜。

安宁刺黄瓜属于葫芦科黄瓜类,营养丰富。据科学测定,每100克黄瓜中含胡萝卜素0.26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坏血素14毫克,蛋白质0.8克,脂肪0.2毫克,碳水化合物2克,热量13千卡,粗纤维0.7克,灰分0.5克,钙25毫克,磷37毫克,铁0.4毫克,水分96克。从中可以看出,安宁刺黄瓜含有其他蔬菜无法替代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安宁刺黄瓜植株生长较强,叶大,节间短,主蔓3节~4节开始结瓜,节节有瓜,并出现1节有两三个瓜,有回头瓜。瓜呈长棒形,长40厘米~50厘米,横径3.5厘米~4.5厘米。表皮深绿色,有10条突起纵棱,顶部有10条绿色纵棱,果瘤上有白色刺毛,瓜基部稍细,瓜把稍长,单瓜重300克~450克。

安宁刺黄瓜属于早熟品种,产量高,品质优良,喜大水大肥,较耐寒,适应性强,适宜露地和保护地栽培,亩产量在5000千克~7000千克之间。可生吃,也可炒着吃,还可渍盐油拌着吃。

安宁刺黄瓜自诞生起,就以其优质高产而大面积推广。1973年,安宁区农技站先后组织全区建立安宁刺黄瓜三圃田,进一步提纯复壮原种。1975年又起草制定了《安宁刺黄瓜品种标准》和《黄瓜原种生产操作规程》。1976年兰州市农林局、粮食局、科技局联合发布实施这两个标准。经过多年坚持和努力,保持和提高了安宁刺黄瓜的品种特征特性。1985年,安宁区农技站又修订了《安宁刺黄瓜品种标准》,由兰州市标准计量管理局发布实施。目前,安宁刺黄瓜的种植面积已经占据兰州市黄瓜种植面积的70%,普遍亩产5000千克以上,塑料大棚最高亩产10000千克,并实现了冬季的鲜瓜不断。

现今,安宁刺黄瓜以其优质高产获得好评,不仅在兰州普遍栽培,还在我省的河西地区及青海、宁夏、西藏等省区安家落户,而且长势良好,效益颇佳。怪不得安宁菜农自豪地说:“安宁刺黄瓜,走遍天下都不怕!”

“菜篮子”雁滩的变迁

滚滚黄河从兰州呼啸而过的时候,造就了著名的黄河河谷盆地,其中的河心滩及两岸的边滩较为发育,堆积成了大小不等、互不相连的各类滩地,成为兰州盆地的一大奇观。

这些黄河冲积而成的滩地主要分布在西固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城关区。西固区有青春滩、新合滩、夹滩、蛤蟆滩,七里河区有崔家大滩、马滩、骚狐滩,安宁区有张家滩(七一滩)、河湾滩、黄家滩、夹河滩、马家滩、刘家滩、迎门滩、孔家滩、和平滩等,城关区有中心滩、雁滩等。近几十年来,除个别滩外,大部分在与河争地中被填平,与河岸连在了一起,改造成了兰州市区蔬菜生产基地。其中最著名的为雁滩。

雁滩是黄河中最典型的河心滩,也是黄河的I级阶地,高出黄河水面3米~5米。滚滚黄河从金城关峡谷穿过只有200多米宽的河槽以后,河面逐渐拓宽,到了镇原路口到东岗镇附近一段,河面竟然宽达2000米~3000米。由于河面突然开阔,流速急速减缓,河水中夹带的大量泥沙随即在此“沉淀”下来,天长日久,便堆积成了18块河心滩地。这里原来河汊纵横、芦苇丛生、树木成阴,是南北迁徙大雁的栖息地,故名雁滩。

雁滩过去被黄河的4条支流——南河(又称教场河)、小河、沙窝河(南北流向)和中河(又称夹河)纵横交叉穿过,分割成18个滩,前人依据各滩居民的姓氏以及方位、大小等都给18滩命有其名,旧时通称“东郊18家滩”,雁滩则是18家滩的总称。由于河道的不断改道,各滩的名称前后也在不断变更,已经由当年的段家滩、傅家滩、均家滩、宋家滩、刘家滩、李家滩、张家滩、苏家滩、杨家滩、刘家大滩、刘家小滩、大雁滩、小雁滩、南面滩、北面滩、骆驼滩、滩尖子、船滩、高滩18家扩大到红柳滩子、夹河滩子、张家滩子等20多个了。

据地方志记载,明代以前,这里就是芦苇丛生、大雁栖息的荒滩。从明末开始,才陆续有人上滩定居,直到解放前夕,全滩总共只有800多户居民,主要以种植小麦和烟叶为生,同时间作蔬菜。耕地靠天车提灌,遇到大旱之年,眼看着黄河水从身边滚滚而过却得不到灌溉。遇到夏秋汛期,滩上的农田则被河水淹没冲走。因此,当地流传有“黄河纵横穿滩流,滩滩水隔人发愁;三年两头遭洪灾,人去苗淹地冲走。”的民谣。每当河涨闹水灾,天旱地裂时,滩上的居民只能对河泪汪汪,讨荒当乞丐。

雁滩真正受到世人的注目,是源于民国。民国期间,农业改进所曾在滩西开辟了一处农场,分为农艺、园艺、森林三组,农场内种植果木,林中小径幽静修长,成为一处风景秀丽的“世外桃园”和“瓜果蔬菜基地”。抗日战争开始后,东南各地相继沦陷,避战乱者大量涌入成为大后方的兰州,一时间兰州人口猛增。鉴于五泉山、白塔山成为“军事禁区”,无处游玩的人们才开始把目光投向近郊的雁滩。到了1942年,兰州市政府将雁滩开辟为蔬菜区和旅游区,并在雁滩成立雁滩农业推广实验区,开展蔬菜病虫害防治、培育蔬菜良种等工作,引进实验成功西红柿等蔬菜新品种。《甘肃农推通讯》曾称赞“兰州是西北的蔬菜水果城,雁滩是兰州的蔬菜水果大本营”。

我国著名文学家叶圣陶满怀深情地细致地描述了对雁滩的感受:“兰州的夏天本来不怎么热,这雁滩尤其凉爽。在这凉爽的境界里头,看那庄严肃穆的山峦,浩荡渺茫的黄河,看那山光水色随着朝晚阴晴而变化,简直是精神上洗一回澡,洗得更见清新,更见深湛。”

当时,雁滩与外界的联系全靠皮筏和木船,正如叶圣陶的游记《坐羊皮筏子到雁滩》中记叙的一样,出入雁滩的交通工具主要靠皮筏。据说,昔日雁滩以及东滩来往城关的交通工具是一只大木船,此外全靠小皮筏来往摆渡。皮筏只能顺水而下,到岸后,筏客须将皮筏背到上游再放筏。所以,兰州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的谚语。

同类推荐
  •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

    《孙子与兵家思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穿越到晋初

    穿越到晋初

    一个失忆学生回到了晋初,他的爱情,他的友情编制了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罩住,既然你不要我活,那我就擎着手中这把沾满热血的冷剑杀出一个自我,那怕对面无意穿越到晋朝。
  • 盛装下的苍凉:宋帝国

    盛装下的苍凉:宋帝国

    本书包括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的宦海沉浮、君臣雪夜谋天下——先南后北战略的形成与实施、良驹亦有失蹄时——名相寇准的败笔等内容。
  •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打开尘封的历史,可以阅读文明的厚重,可以追寻时光的脚步,可以增加人生的领悟。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们读历史,不只是为了寻求知识,追寻事情的究竟,怀念伟大的古人,更重要的是寻找进步的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热门推荐
  •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中国的智谋学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谋略家成长故事》自历史黄籍之中精选了一百二十篇权谋故事,我们以现代的观点,将西人的智慧重新诠释、赋予新意,并采颉古今中外名人的金句名言加以呼应,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古人如何振兴国家、统军作战?如何克敌制胜、赢得生存?
  • 异世女仙

    异世女仙

    她,一个异世魂魄,来到了此大陆,因前世的情伤,她要踩遍天下臭男人!拜在她石榴裙下!!!!
  • 三界宅急送

    三界宅急送

    钟小魁是树妖裟椤的侄儿,捉鬼世家钟氏家族的传人,一个即将高考的17岁俊秀少年。他无意中被神秘的女人逼着签下了一份协议书,在未来的一年里必须自食其力,加入PKD快递公司赚钱。这家公司怎么看怎么不靠谱,用银餐具切油条的装十三HR总监姜南海,遍身名牌妖艳性感的员工玛丽欧,还有一个每次都拖油瓶的兼职林七七,他们就是每次都在钟小魁卖命工作的时候唧唧歪歪、游手好闲的“家事三人组”。
  • 逆破苍凌

    逆破苍凌

    因为未知的黑剑,林辰奇异穿越异界,附身在一个小家族的废材身上“呵呵,废材嘛?我就不信,看辰哥我如何成为这世间的主宰,玩转世间,美女暖床!以前瞧不起我的人,后悔吧…”
  • 小问

    小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荒仙庭

    天荒仙庭

    万域大世界,这里万族共存彼此血战争霸不休,这里天骄、妖孽、神女争鸣,这里世家、皇庭、学宫、圣地、神山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且看秦横天携带造化仙庭系统召唤众多华夏古国的文臣武将、武侠小说之中的绝世武者,在这方宇宙中建立一个亘古不朽的神话仙庭,谱写一曲让诸天万族、亿万生灵永世传承的,属于华夏人的史诗传说。
  • 冰山美人腹黑夫

    冰山美人腹黑夫

    他是情场猎手,而她只是他看上的一个猎物;他不懂情,她不信爱;两人却成了这场爱情游戏的主角。他是出名的花花公子,却遇见冷漠的她;他爱上了冷静而淡漠的她,而她却看不见他的付出。他说:“路沛菡,你是我见过最有趣的女人!”她说:“我很无趣!”他挑衅地说:“赌不赌?赌我们谁先爱上谁?谁先承认爱上对方,谁就输了!”
  • 哪怕等你半世纪

    哪怕等你半世纪

    故事,从我跟你说的第一句话开始生根发芽,蔓延了这整个寒冷的冬日,我能到的地方都有你的陪伴,呼出的热气里全是你的笑和美好,我喜欢拥抱就能听见你的心跳,我喜欢抬头就能望着你的笑脸,我喜欢你对着深情的唱《天梯》,你的一切好像我都喜欢并且深深的爱着,又怎么舍得在你说再见的时候怪你呢?又怎么舍得给你看那个远走的背影呢?你又怎么舍得扔下你那么爱的那个我呢?
  • 乱世古剑

    乱世古剑

    让我们一起见证一把古剑和一个人的翻天覆地。天下因他而乱,群雄因他而挣!来吧!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