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28300000022

第22章 神秘工具让间谍们如虎添翼

在隐秘战线的战斗中,间谍们高超的头脑、一流的身手、卓越的心理素质是其成功的基本因素,而间谍工具是间谍成功的助推器,一些神秘的间谍工具让间谍们的工作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工具大揭秘

乔治·布什情报中心是大名鼎鼎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总部,该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兰利市一条看上去很普通的林荫大道的尽头,这里设置着重重的安全哨岗。乔治·布什情报中心是美国庞大繁复的情报网络的枢纽。来自四面八方,以五花八门的工具窃来的情报先被传送到这儿,然后由局里的工作人员逐一分析整理。那么,间谍是靠什么“吃饭”——使用什么样的工具窃取情报呢?这一章,我们来揭秘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工具。

微型照片

微型照片不仅存在于小说和电影中,在真正的间谍工作中确实存在过,而且微型照片可能是诸多窃取情报的手段中最阴险的,因为它能把大容量的数据缩微到几乎无法检测的胶片里。在冷战时期,冷战双方间谍都曾用到微型照片,那时间谍们用一种微型相机进行拍摄,获取情报后把微型照片藏在邮票的后面或者是夹在明信片的夹层里,用最普通也是最安全的办法——邮寄送出情报。

机械蜻蜓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制出一种微型监听设备,与此同时需要一个派送装置将它送往目的地。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情局的科学家们考虑制作一只“大黄蜂”携带它,但是经过实验发现“大黄蜂”在飞行中路线很不稳定,于是放弃了该想法,但是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研究,后来一位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提议用蜻蜓做原型,因为蜻蜓飞行状态很稳定。于是,科学家们制出了一只机械蜻蜓模型,并成功进行了首例昆虫机器的试飞。这只机械蜻蜓靠激光束引导,一位精通手表制作的设计者还设计了一个微型振荡引擎使“蜻蜓”的翅膀可以拍动,几可乱真,而最为令人惊叹的是“蜻蜓”还携带有一个盛有液体燃料的燃料囊。

机器人鲶鱼

200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制造了一种可以游泳的机器人鲶鱼,并命名为“查理”。中情局对“查理”的使命讳莫如深,但根据专家们的猜测,“查理”可能负责在可疑化学或核武器工厂附近采集水样。“查理”与真正的鲶鱼并无二致,从上面看时,人们难以把它与真正的鲶鱼区别开来。

可折叠的摩托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特别军事行动领导小组研制出了一种可折叠的摩托车。这种摩托车长51英寸、高15英寸,排气量为98cc,最高时速可达30英里,最适合在方圆90英里的范围内纵横驰骋。当把摩托车折叠后,这台重约70磅的摩托车可以很容易地放进一个标准的鱼雷形降落伞的容器中。一旦空降落地之后,间谍们就可以展开这辆迷你摩托车在降落区内任意行驶。战后这种迷你摩托车被大量推往公众市场,可惜反响平平。

无处不在的商战间谍工具

一个看似很普通的办公用手提箱放在桌上,里面还有一些文件,乍一看,不会令任何人产生怀疑。不要太相信这些表面现象,反间谍专家会提醒你,这也许是一个间谍工具。如果细心观察手提箱的提手,它是向上翘起的,密码锁里很可能会藏有一个小麦克风。这就是现在西方商战中许多公司为了生存而借助的众多间谍装置之一。

聪明手枪

虽然这个间谍工具叫“聪明手枪”,实际上它不是枪械,只是外形是手枪的样子。它是一种快速制作钥匙模子的间谍工具。因为它可以从内部“学习”锁的结构,使用者只要把枪口对准锁眼,扣动扳机,它即会射出一种类似胶泥的膏状物,这种物质与锁的内部紧紧贴合。待膏状物冷凝,来人便可取出一个完美的钥匙模子。

老虎粪便式窃听器

几十年前,美国中央情报局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亚洲丛林的窃听装置,用于侦察敌方情况。为防被人识破或引起怀疑,中情局把它伪装成老虎粪便。果然,这一招非常奏效。试想,谁愿碰老虎粪便呢?越南战争期间,中情局的特工把这种只有拳头大小的棕色窃听装置放在丛林道路边,在追踪敌方军队的机动情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命降落”

冷战期间的间谍十分活跃,处境也十分危险,然而最危险的莫过于搜集情报然后将它们发送给上级。直接与处于明处的主子接头无异于引火烧身。因此,“致命降落”就显得非常关键,这是一个术语,简单地说,它是指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情报或者别的什么重要的东西放在事先约定好的地点。“致命降落”最要紧的性能就是绝对不能太扎眼,这样才可以把情报放在那上面而不引起路人的注意。有时候,“致命降落”的地方是一根插在地上的钉子,有时候则是一根不起眼的安在栅栏或者房门上的门闩。

科技一小步,间谍技术一大步

间谍真正的质变表现在活动能力和攻关技术上,而支配活动能力和攻关技术的物质载体则是日新月异的间谍工具。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间谍点染了科幻色彩,而间谍工具的进步便成为了这种色彩的代言人。

间谍工具作为间谍技术发展的客观标志,在现代科技的助推下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智能化。现代间谍工具已经在向高智能化发展,一方面间谍工具装备控制系统的运算和识别能力大大增强,这使得过去完全被动的间谍工具开始向主动的方向转变,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也更不容易被反间谍装置发觉;另一方面智能化系统使间谍工具的信息获取速度大大加快,侦察监视精度也大大提高。

第二,微缩化。间谍工具微缩化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它能够将数据接受设备自如地安放在便于采集信息的地方,又能充分保证该设备不会被察觉。通过它,使用者可以在通常情况下无法进行摄像的环境中非常隐蔽地进行摄像。

第三,多样化。间谍工具的多样化是现代科技应用于间谍技术的集中体现。同样是窥探某人物的行踪,可以有安装在其居所内部的摄像头、录音机,可以有黏附在其鞋底的行迹跟踪设备,甚至可以用GPS全球定位、间谍卫星锁定目标。间谍工具的多样化直接推进了间谍技术由二维技术向三维技术的演进,整个追踪过程已经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网络,从而将目标物牢牢地锁定在一定的时空之中。

第四,反侦察化。间谍工具在保证数据接收安全的同时,还同样关注数据存储的安全。设想当一个间谍获取一份绝密文件的时候,是应该放入保险箱还是深藏地下呢?事实上间谍工具早已用一种电击公文包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有人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去接触它,它能向接触它的手臂放出3万伏的高压电。

在间谍工具多元化的演进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也令一些反间谍专家顿然感到束手无策,这就是间谍工具的网络化。互联网已经超越了任何一种信息传输和储备方式。

与此同时,网络间谍也使出浑身解数寻找这条捷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间谍软件。一种名为Spyware的间谍软件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很可能是一个实用程序、MP5播放器或某种游戏,另一方面Spyware还具有一个次要的、较为隐秘的组件,这些隐秘组件的存在使它成为了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进行安装并把截获的机密信息发送给第三者的软件。间谍软件为窃密行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不但可以侦察出某人电脑的IP地址,喜欢去的网站,上网习惯,购买习惯,还可以侦察出该人银行卡的账号和密码,并将搜集到的个人隐私或单位的重要文件发送出去。2005年万事达国际信用卡公司宣布,位于亚利桑那州土桑市的一家信用卡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机网络被侵入,4000万张信用卡账号和有效日期等信息被盗,盗窃者采用的手段正是在这家信用卡数据中心的计算机系统中植入了一个间谍软件。

间谍软件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已经大面积侵入了网络生活。根据中国公安部发布的《2005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活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有将近90%的用户遭受间谍软件的袭击,比起2004年的30%,提高了六成。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对间谍软件也感到无能为力,他遗憾地说:“我的计算机从未被病毒入侵过,但却居然被间谍软件骚扰。”不难预见,如何有效防止间谍软件兴风作浪,守密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代科技的发展把间谍职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科技一小步,间谍技术一大步。

尽管形形色色的间谍工具往往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以间谍工具为主题的展览也在世界各地频频亮相,但目前人们知晓的间谍工具只是间谍世界中很小的一部分,因为大多数间谍工具处于绝密状态,普通人根本难以一睹真容。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间谍工具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旧的间谍工具往往被当成机密而销毁,这也在客观上大大推动了间谍活动的发展。

从理论上讲,间谍工具作为武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间谍武器是指以破坏和摧毁为目标的具有杀伤力的暴力器械,包括近战武器、无声武器、隐蔽武器等。

人们熟悉的近战武器有匕首、刺刀、勒绳等,它们能迅速和无声地制伏对方,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卫或帮助逃生。携带近战武器的既有奉命袭击人员目标的间谍,也有需要用武器进行自卫的间谍。

无声武器发出的声音可以小到不会招人注意,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声音。消声器可以消除枪口处的大部分爆炸气浪,但不能消除枪支活动部件发出的声音。无声武器所用子弹的飞行速度比声速慢,避免了超声速子弹产生的爆裂声。多数无声武器都是供暗杀或其他特别行动使用,和平时期不执行暗杀任务的特工携带无声武器是为了自卫后悄然离开。

隐蔽武器的大量研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武器可以给间谍提供隐蔽打击敌人的手段——有系在腰带上或装在袖子中的射击武器,也可以伪装成雪茄或者烟斗。苏联情报部1939年就研制成功专门用于暗杀的香烟盒手枪,英国情报部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还使用过“线轴”形手枪和烟斗手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报机构继续研制这种武器,最值得注意的是一种4.5毫米口径射击武器,它容易藏在许多地方包括口红的筒杆中,能让主人出其不意地置人于死地,然后迅速逃离现场。还有一种类似唇膏的手枪,是用于近距离射击的单发手枪,所以被称为“死亡之吻”。最近“流行”的隐蔽武器还有一种形似手机的手枪,看上去它和普通的手机毫无二致,但在外壳里却藏着一把手枪,只要触动一下扳机就有4发子弹连续发出。

广义的间谍工具则是指用于完成杀伤、窃听、干扰等一系列间谍任务的工具的总称,其中用于窃听的间谍工具发展尤其迅速,始终被间谍组织高度重视。1963年8月,美国中情局的科技部成立,这对间谍工具的科技化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大量的高技术间谍工具随之问世。

到了20世纪末,间谍工具科技化的“集群化”特征加强,突出表现在围绕某一种技术的勃兴而诞生一大批与之相关的科技产品。就广义的间谍工具而言,20世纪90年代开始迅速兴起的纳米技术成为了间谍工具科技化的典型代表。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微机电系统的初步成功,为间谍组织研制纳米武器奠定了物质基础。研制者尽情发挥想象力,研制出千奇百怪的间谍“精灵”,成为了间谍工具一族的后起之秀。

美国于1995年提出了纳米卫星的概念。这种卫星比麻雀略大,重量不足10千克,各种部件全部用纳米材料制造,采用最先进的微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整合,具有可重组性和再生性、成本低、质量好、可靠性强的特点,一枚小型火箭一次就可以发射数百颗纳米卫星。若在太阳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在任何时刻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连续监视,即使少数卫星失灵,整个卫星网络的工作也不会受影响。这种纳米卫星的一大优势便是难以被其他反间谍设施发现和摧毁,充分体现出易守难攻的特点。

“蚂蚁士兵”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破坏性间谍武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通过声波控制的微型机器人。这些机器人比蚂蚁还要小,但具有惊人的破坏力。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钻进敌方武器装备中,长期潜伏下来。一旦启用,这些“纳米士兵”就会各显神通:有的专门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其短路、毁坏;有的充当爆破手,用特种炸药引爆目标;有的施放各种化学制剂,使敌方金属变脆、油料凝结或使敌方人员神经麻痹、失去战斗力。“蚂蚁士兵”的发明还充分显现出了当代间谍职业发展的团队化趋势。

“苍蝇”飞机是一种如同苍蝇般大小的袖珍飞行器,是专门用来窃取间谍情报的智能飞行器,可携带各种探测设备,具有信息处理、导航和通信能力。其主要功能是秘密部署到敌方信息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内部或附近,监视敌方情况。这些纳米飞机可以悬停、飞行,敌方雷达根本发现不了它们。

“蚊子”导弹的发明大大减轻了间谍的“人力资源”压力。由于纳米器件比半导体器件工作速度快得多,可以大大提高武器控制系统的信息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可以制造出全新原理的智能化微型导航系统,使制导武器的隐蔽性、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发生质的变化。利用纳米技术制造的形如蚊子的微型导弹,可以起到神奇的战斗效能。纳米导弹直接受电波遥控,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目标内部,其威力足以炸毁敌方火炮、坦克、飞机、指挥部和弹药库。

纳米技术带动了纳米间谍工具产业群的繁荣,与传统技术相比,纳米技术充分凸现出微缩化、智能化和低成本的优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规划了未来间谍工具的发展方向。

隐藏在空气中的间谍

在间谍活动的领域里,对敌方通讯的“参与”占据着重要的分量。因为对于守密者而言,尽管某项技术的研发过程或某项战略的决策过程进行得何等神秘,知晓机密的内部人士是何等的如履薄冰、守口如瓶,但“封印”的秘密是没有意义的,秘密的价值就在于在别人不知晓的情况下付诸实施。

秘密的实施离不开内部人士的广泛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少不了一定的传播媒介,而这个传播媒介便成为了间谍人员刺探谍报的主要着力点,无怪乎有人风趣地说:“与其撬开他的嘴巴,不如藏在他说话时的空气里。”这种“藏在空气里”的间谍便是典型的通讯间谍。

毫不夸张地说,美国中情局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通讯间谍的形象代言人,而树立起这个形象的便是形态各异的通讯“窃听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针对中国的。在这些通讯间谍工具中,简单的只是玻璃纤维制的假树枝,它曾被用来收集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重要情报,复杂者则如价值5亿美元的间谍卫星。利用这些全方位的通讯间谍工具,美国中情局在中国建立了全方位的通讯间谍网络。

对中国海底电缆安装窃听装置。许多横跨太平洋的光缆经过关岛或夏威夷美军基地附近的某个海底地点,而且大多数跨太平洋光缆均以美国为起点或终点,即使光缆不经过美国或英美某一个谍报协议成员国控制下的地域,要想截取其信号传输也是有办法的。据报道,在冷战期间美国曾派遣装备有特殊装置的特制潜艇潜入中国港口,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窃听器”安装在海底电缆上。从中国发出的通讯或从国外发到中国的通讯,即发送或接收端在中国内地的通讯同样容易被窃听。如果这些通讯通过中国政府自己发射的卫星传送,美国也可以用另一个太平洋边缘站点,位于日本北部的见泽空军基地进行窃听。

利用间谍卫星监听。“猎户座”是美国一种较新的间谍卫星系列,被用来截获世界许多本地及长途电话所采用的点到点无线信号微波通讯。通过这种手段,美国可以窃听到中国内地深处的电话。“猎户座”原先的设计用途是侦听苏联内部重要的指挥控制系统的通讯。后来,利用北极上空的卫星,美国可以窃听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内的手机通话。这方面最为人熟知的是“梯队系统”。这套系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使用的监听网络,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都设立了监听点。1948年伦敦和华盛顿同意设立这个网络。“梯队系统”的强大功能令人吃惊。它利用美国的卫星网络,撷取移动电话通讯的微波讯号。在同一时间,记录数以百万个电话通讯,然后利用效能强大的搜寻设备,寻找一些可能对安全构成威胁的字眼。间谍卫星令美国在冷战时期的情报搜集工作出现巨大变化,直至今日,间谍卫星仍然是情报的重要来源。即使是商业卫星,对地面的图像清晰度解析能力也可以达到1米,这就足够监视地面上装甲车和大部分军事设备的移动状况了。

计算机窃听者可以在计算机键盘上放置一个偷听器,这样就可以监视使用者按的键码,因为按每一个键都会发不同的声音,只要把这些声音转化成字母就可以知道使用者的文件内容。

对中国的窃听仅仅是美国全球通讯间谍战略的一部分。在强化区域性通讯间谍的同时,美国还积极部署全球化的通讯间谍网络,这些全球化网络构成了通讯间谍网络的核心。英国英格兰北部约克郡哈罗盖特的曼维斯山上,地势较高,能见度极好,上看天,下看地,一眼可看数英里。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山上矗立着30多个巨大的白色的状如高尔夫球的东西,第一次见到它的人可能会认为那是一座天文台。然而,曼维斯山实际上是常人可望不可及的地方,它是美国的一个军事基地。那高尔夫球状的东西就是雷达天线罩,在每一个“高尔夫球”里都隐藏着一个碟形天线,它们都对准天上的卫星。

在这占地数英亩的建筑物里,安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卫星信号接受设备,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窃听能力。它能窃听到在地球上空飞行的众多人造卫星的信号。这就是西方环球间谍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监控全球通讯和破译密码,其在美国本土的主要任务是监控外国驻美使领馆,也监控被怀疑是国外间谍的美国公民。

几十年来,曼维斯山一直与世界范围内的窃听网络进行联系,该网由美国掌握“超级秘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控制。美国国家安全局控制的网络还与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监听站联接,比如与英国政府通讯总部有联系。曼维斯山就是政府通讯总部最大的窃听站。在冷战时期,该监听站主要负责监控所谓“铁幕”后面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军事和商业通讯系统。然而,冷战结束柏林墙倒塌后,该监听站不但没有萎缩,反而进一步扩大。

从通讯环节上窃取谍报,很难说是投入最小的一种窃密方式,因为在此过程中需要动用大量的富含技术性的间谍工具,但成效往往是显著的。美国中情局的官员就曾声称已经把中国的海岸线摸得像自己家的“后花园”一样了。这些隐藏在空气中的间谍在现代谍战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与通讯间谍工具相得益彰的是缜密的间谍交通网络,它就像一条条隐秘的高速公路,使获取的谍报能及时有效地传送到位,也正因为如此,有人把间谍交通设施称为间谍活动的“第一设施”。

在间谍活动领域里,交通是谍报得以传递和运行的沟通情报人员和特工人员之间的纽带,这里交通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还包括传递谍报的其他有线、无线设备,甚至包括间谍本人。

一提起 “特务接头”,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陌生,事实上它就是一种典型的由间谍作为交通工具的例子。它在不少影视剧中都有所体现。电影中两个特务接头,通常是东张西望、鬼鬼祟祟的猥琐样子。

这种由间谍亲自作为交通工具的交通方式表现出显著的隐蔽性、不确定性和安全性,但客观上却要求间谍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接近,这显然不能满足情报机关对谍报效率的需求,而且与现代通讯工具的繁荣格格不入。

与此同时,这种由人亲自携带情报完成交通任务的工作充满危险。为了确保情报的安全,避免消息外泄,间谍人员一方面尝试着运用一些巧妙的方式记载情报,最典型的要数用淀粉溶液(如米汤)书写情报,待情报机关收取信件之后再用碘酒洗刷,使上面的文字显现出来;另一方面也设计了一些情报自毁装置,从而使情报在不慎遗失的时候自动毁灭,防止消息被敌方了解。有的情报机关会把情报放在一个特殊的铁盒里,一旦该铁盒被盗,由情报机关进行无线遥控,铁盒中的自动毁灭装置便会喷出绿色的溶液,将记载情报的信件完全腐蚀。

当现代科学技术和交通工具广泛运用于军事、生活实践的时候,间谍的交通网络就变得丰富得多了。正因为有了马可尼的无线电发报机才有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因为有了地球同步卫星才有了“在太空中传递的谍报系统”,当然最典型的间谍交通工具莫过于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络。

不少人觉得互联网传递信息是天经地义的事,间谍也无非是利用一下互联网平台把情报发送出去。持这种观点的人忽视了谍报的保密性和重要意义,而对作为间谍工具的互联网,真正要做的恰恰是防止网络资源失窃,确保消息安全抵达。

为此,不少情报机构组建了一些秘密的网站,而情报只能通过这些网站的链接进行数据传输,还有的机构特制了一些计算机软件,只有安装这种软件的计算机才能实现“对话”……这些都是保证谍报安全的有益探索。

不能忽视的是,驰骋网络的电脑黑客和电脑病毒,夹杂着防不胜防的间谍软件,肆无忌惮地攻击着那些看似铜墙铁壁的间谍交通保障设施,其实后者难免会出现漏洞;有的间谍组织寻找情报传输的光纤,将其数据合成为谍报,这些潜在威胁都决定了单纯依靠网络传输还很难作为一种安全而理想的谍报交通工具。

伴随着立体化信息传输系统的构建,有的科学家提出了一个颇有创意的设想:把谍报分割成不同的数据元素,再分别利用卫星、互联网、传统运输工具、人力等工具进行传输,最后在接收方的情报机构将这些片断数据加以综合,还原出最初的谍报。美国国家测绘局目前正实施一项计划,该计划充分利用商业市场的信息技术,使美国的情报输送手段发生一场革命。

这项计划的重点是探索把侦察卫星与通过商业测绘数据、飞机侦察和电子监听等其他手段收集的情报相结合的技术,使高度集成的情报产品得到更迅速的利用。此外,美国国家测绘局还为地面、航海和航空提供数百万张地理图,并把所有地理图制作成数字图。除了情报的分析和迅速传递外,情报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发送”体系要求“地球空间定位”。

这意味着每一幅图像必须以时间为参考体系,并且带有地球和人工添加的三维特征,相对整个地球的误差在几英尺之内。这固然有益于情报传输的安全,但客观上加大了间谍作为谍报传输源头的压力和难度,就目前而言,这种传输方式的大量应用还需要时间。

不难看出,间谍交通工具归根结底就是信息传输的交通工具,追求快捷、安全与高效是间谍交通工具的不变主题。连接交通工具之间的各个“网点”,正反映出了间谍组织网络的分布状况,从这一点上讲,间谍交通网络的设置根本上体现了情报机构的思考习惯和工作思维,这就要求情报机构除了在技术和工具上做到精益求精的同时,还应该在头脑和思路上下工夫。

千奇百怪的微型间谍飞机

200多年前,法国革命党人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气球,此后空中侦察便成为情报搜集的重要手段。目前所有的空中侦察工具,不管是气球,还是各种侦察机,都难以藏匿,因此容易受到攻击,况且它们的造价都比较昂贵。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打算改变这种状况,研制了微型间谍飞机。这种微型机属自动驾驶飞行器,长度一般只有几厘米。由于体积极小,在远处很难发现。美国军方希望把它的成本降到能够配备给每个普通士兵。这样低的成本,即使损失了也无所谓。据微型飞机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这种微型飞机能够在空中滞留一个小时,可以实时发回图像,单个成本不超过1000美元。

微型间谍飞机的设计师们首先要确定这种飞机的形状。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把现在的飞机按比例大幅度地缩小,这正是麻省理工学院下设的军事研究机构——林肯实验室所采用的方法。根据这个实验室提出的设计方案,构想中的微型间谍飞机形同一个小小的玩具飞机。

小型物体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同大型物体并不相同,所以很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实验。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锡米谷的航空环境公司设计的“黑寡妇”,是第一架真正意义的微型间谍飞机。它的外观很怪异,像个飞碟,而亚特兰大佐治亚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微型间谍飞机“直升虫”,样子更为古怪,简直像个大蚊子。

另一个问题是采用何种推进系统。林肯实验室使用的是螺旋桨,但这种螺旋桨不可能采用通常的动力。由于电池体积笨重,释放的能量有限,尤其是容易爆炸,所以林肯实验室希望能用其他方式提供驱动螺旋桨所需要的电力。后来国防部的研究机构解决了这个问题,设计出一种小型燃料电池。

“直升虫”的推进方式和它的外形一样怪,它像蚊子似的靠扇动翅膀飞行。它的推动器靠的是所谓的“往复式化学力量”,即使用一种类似催化剂的化学系统,所释放的能量足以让翅膀上下扇动。

只有升力和推进系统还不够,微型间谍飞机还需要导航,这意味着还要安装导航系统。为此,美国的军事研究机构研制了一套微型陀螺仪和气流探测仪,用来测量“黑寡妇”的速度和方位。微型间谍飞机内部的导航仪,则可以接收来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信号,并把微型间谍飞机的飞行位置设定在几厘米的范围之内。

微型间谍飞机的体积虽小,但它还必须携带有效负荷,如一架摄像机和一台发报机。为此美国的军事研究机构当时专门为“黑寡妇”设计了一种长度为两厘米的照相机。

要把这些东西都拼凑在一起,又要尽量减少重量(“黑寡妇”的本身重量为50克),这意味着微型间谍飞机的某些部件要发挥几种功能,如机翼同时要做天线用,燃料箱还要对结构起支持作用,动力源要和机身合为一体。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投资1000万美元委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进行“黑寡妇”样机生产,1999年底,进行了首次试飞。

美国军方情报专家认为,这种微型间谍飞机在城市作战中尤为珍贵。“直升虫”可以在建筑物中以足够缓慢的速度飞行,并绕开障碍。它甚至还可以在空中盘旋,但对这么小的玩意儿,敌人将采取什么办法,目前还不得而知。

其实,美国军方在1996年就着手研制只有6英寸长的微型间谍飞行器,目前正在考虑研制新一代的袖珍间谍飞行器。这种飞行器只有一掌之长,至少能持续飞行一小时,航程达到10英里。这种微型间谍飞行器可以用于在建筑物之间进行侦察,可以用于搜集情报。一般的雷达很难发现它,对付飞机的武器,对它也很难起作用。对敌人的军事指挥系统和实验室等封闭的建筑物进行侦察,则是它的拿手好戏。

负责该项目的弗朗西斯上校说:“在这方面,我们是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正处在这种技术的前沿,它将把航空和动力技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不过也有人认为,尽管在动力和通信装置方面,美国已经没有什么问题,但在飞行控制和导航方面,问题则不那么简单,因为这种微型间谍飞行器的重量太轻,容易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偏离航线,甚至可能被风吹落在地上,再也飞不起来。

有些英国专家倒是对微型间谍飞行器抱乐观态度,他们说,这个只有巴掌大小的飞行器实在是个不引人注意的目标,很值得研制。再说,现在的高科技发展得这么快,等到这种微型飞行器研制出来时,没准到了该研制蜜蜂大小的间谍飞行器了。

目前美国的一些军事研究机构,还在潜心研制另一种微型间谍飞机。这种间谍飞机像个小鸟似的,靠上下拍动翅膀飞行,还可以根据指令,在目标上空悬停,向前或向后移动。

这种微型间谍飞机在战场上能够飞到附近的山头,在巷战时则可以飞到附近的街角,把观察到的所有情况的图像发回。

这种微型间谍飞机使用一些极为先进的部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造肌肉”,它利用电流和类似橡胶的物质,可以起到机械传动装置、齿轮和滑轮的作用。

军方人士说,如果有这种微型间谍飞机,北约要是往某地派遣地面部队,就会省老劲儿了!

这种微型间谍飞机的研究刚进行数年时间,目前除了在实验室取得了一些升力结果外,还没有多大进展。研究人员说,受控飞行非常复杂,依靠拍动翅膀的飞行器可能永远无法离开地面,但五角大楼对此却十分乐观。他们说:“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我们正在逐步取得进展。”

飞机的“固定翼”技术,在当前已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那么为什么还要花费时间和经费去研究上下拍动的机翼呢?据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负责人说,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体积只有一个小鸟那么大的飞行器,如果采用活动机翼,其效果远远优于固定机翼。带活动机翼的飞行器可以在空中悬停,比固定机翼飞行器的机动性要大得多。

多伦多大学设计了一种“梨展型”的活动机翼,这种机翼的翼展只有6英寸,装配这种机翼的飞行器可以携带半盎司重的“有效负荷”,机翼在悬停状态下每秒钟上下拍动40次。

斯坦福研究所设计的活动机翼由“人造肌肉”驱动,它看上去像一个橡胶软管,两端带有电针。这种“人造肌肉”在技术上叫做“电约束聚合物”,能在电流作用下伸展和收缩,从而使机翼上下拍动。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微型间谍飞机的最后探索领域,很可能是制造一种仿造苍蝇,并且只有一个苍蝇大小的活动翼飞行器。伯克利大学的研究机构正在承担这方面的研究项目,打算用计算机芯片研制这种极小的间谍飞机。

为什么非要仿造苍蝇研制微型飞行器?有关专家说,在所有会飞的昆虫当中,只有苍蝇的结构是最合理的,也是最先进的。他们设想,几年以后,把一大群“苍蝇”飞行器投入战场,使敌人防不胜防。这种飞行器也可以用于和平目的,比如说,可以用来监测污染物。

附:本章内容主要参考:

1.姜子钒编著,《世界特工全传》,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版。

2.江河编著,《间谍——历史阴影下的神秘职业与“幕后”文化》,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版。

同类推荐
  • 后宫细战

    后宫细战

    一个是久居佛堂的深宫后妃。一个是出身高贵的权臣之女。一个是英勇善战的异国将军。这三个看似不相关的人,却在彼此的生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当阴谋与伤害跌出时,他们又能否互相信任,一起走到最后。。。。。。
  •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

    舰艇基础科技知识(下)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欧洲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欧洲战场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欧洲战场篇》主要以欧洲战场为出发点,描述了一场又一场发生于欧洲的大型战争和激烈的战况。编者以客观的眼光、流畅的笔触和独到的见解,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清晰的战争图景。同时也阐述了二战的胜利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让人在阅读时,也在思考战争对世界带来的利与弊。
  • 一班忠魂之木棉花开

    一班忠魂之木棉花开

    那是一场不该忘记的战争,几个热血青年因机缘巧合进入部队,参加了那一场激烈的自卫战,小说讴歌了铁血写就的战友之情,还有朦胧美好的爱情,作者希望带给大家一本唯美精致的小说。人是时代的产物,无论你意识还是未意识到。人也是时代的开创者,无论你有意还是无意.张家寨的后生们走出这看不到边的大山后,湘人的特质和历史的舞台机缘巧合,注定了他们要创造一个个属于他们的英雄时代。
  •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解放战争国军中的奇人怪事儿

    本书主要讲述了1945——1949年国共第二次内战期间的一部分国军将领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种种怪事。本书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对国民党将领不夸大不掩饰不污蔑,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他们的故事,揭开面纱,还原出他们的真实面容,让枯燥乏味的历史有趣起来,同时让大家有兴趣去了解那段炮火纷飞的年代,去了解革命先辈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的巨大牺牲。本文毫不避讳地提及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作战失利的数次战役,诸如绥远战役、两次四平战役、陇东战役、两次榆林攻坚战、二打运城战役、西府战役、两淮战役、南麻临朐战役、青树坪战役、金门战役等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这些失利战役,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热门推荐
  • 重生天王之漠然

    重生天王之漠然

    他只是想好好的做他的影帝这可有错?努力了这般久远却得之陷害,一切都是阴谋所为!那就别再当个小小的影帝了,他要创造属于他自己的辉煌人生,做到,敌动我动,敌不动我还动!娱乐圈的天王他不屑,世界的天王宝座则是他的位置!“李天王,请问您就才三年就得到了奥斯卡影帝奖,有何感想?”抿了抿嘴唇,李漠然深沉的眸子闪出星点光芒,勾唇妖孽一笑,仿佛世界为他所闪耀。“我的感想嘛~这是理所当然的呢~”
  • THE EVIL GENIUS

    THE EVIL GENI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度记

    东度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果天使错过了你

    如果天使错过了你

    葳葳是喜欢十字架喜欢得疯狂的女孩,喜欢将自己的房间装扮得神秘而安静,墙壁上黑白镶嵌的十字架图案画得到处都是,窗台上有个小型的木制十字架,背面刻着————葳葳是大天才的字样,追溯起这个十字架葳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楚寒哥哥,那是曾经在N市和自己生活了8年的青梅竹马,可以这么说吧。
  • 君之贝贝

    君之贝贝

    女主很小白,男主很腹黑......女主长相太容易被人误会了π_π某次的聚会,一个人拍着莫君的肩膀说:“嘿!什么时候生的女儿啊!?”某俩位。。。。。。
  • 《征途苍穹》

    《征途苍穹》

    我要屠尽天下之罪恶!我要杀光世间之恶徒!我要除去负我之奸贼!......请看一位少年的崛起,开始一段属于他的征途!
  • 重生贵女

    重生贵女

    原以为自己的一生虽然短暂也算得上是平安幸福,哪只在她身死之时才知自己的死是相公一手策划。本为名门贵女,却被诬蔑不是清白之身,何家嫡女何瑶瑶死于自家夫君之手,且被夫君认为是不洁之人。一生安乐的她在恨意伤心之下死了,一睁眼竟回到了二八年华。何瑶瑶一时不知身在何方,重生而来的何瑶瑶不想报仇,只希望再也不见那个男人。大选之时,她不再逃避,名门贵女,锦绣容颜,她所求不过是一心人而已。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本书通过寓言故事,引出经济学中的内在秘密,并加以幽默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经济学的世界,看透经济现象的本质,为你的生活增添无限精彩。
  • 宠妻有隐,傲娇大少住我家

    宠妻有隐,傲娇大少住我家

    夏天恩跟顾城池把那最重要的红本本领了之后,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不是她在套路别人,而是她被套路了。然而,面对某人的宠妻攻势,她只想感慨一声,这样的套路麻烦再来一打!“少爷,夫人说她要把你的房子给拆了。”某人用力一拍桌子,“还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去帮夫人拿工具?”“粑粑,妈妈打我!”某人脸色煞白,一脸着急,“用哪只手打?她的手打疼了没?”
  • 盛世阴婚,冥夫缠上身

    盛世阴婚,冥夫缠上身

    她冰雪聪明,貌美如花,却是背有厄运的天煞孤星。只要有人跟她走的近了,总会莫名其妙发生或轻或重的意外。为了不让她爱的人因她不幸,她孤身来到一座古城,本以为这样可以安静的生活,却总有诡异的事情在她身边发生……他被封锁在镜子里千年的鬼,因她无意闯入,阴差阳错的破除他的封印,令他得以自由。某鬼说:“别怕,我会保护你。我是鬼,不怕被你这天煞孤星的命格给克到。”她是天煞孤星,一生注定没有什么朋友,她也认了,但她绝对不会堕落到跟鬼做朋友!什么?那个鬼还说要追求她?娶她为妻!某鬼: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尘缘,你可知,我心中的尘缘都来自于“你”,终我一生,守你平安快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