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2500000032

第32章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是这样诞生的

江苏是近现代中国的人文荟萃之地,涌现了很多书香世家,东台戈氏就是其中杰出的一门。

徐家汇藏书楼是他去得最勤的地方

戈公振名绍龙,字春霆,生于1890年,东台戈氏的后人。他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所著有《新闻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书,代表作是《中国报学史》。此书拓宽了新闻史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为后来者继续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中国报学史》自1927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后,久销不衰,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以后日本人编写的《中华新闻史》、燕京大学新闻系美籍教授白瑞华所著《中国报业》,以及林语堂用英文所写《中国报业及舆论史》等书,都是据《中国报学史》为蓝本写成的。

《中国报学史》最受人推崇的特点之一是材料的丰富详实,这些材料的得来无一不凝聚着戈公振多年的精力和心血。1912年他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从那时起,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一点一滴,辛勤积累,十余年来,孜孜不倦,广泛搜集各种新闻史料,在他书房兼卧室里的4张高大的书架上,全都堆满了有关的新闻书籍和各种稀有报刊与剪报。这种如痴如醉的治学精神,使同事和朋友们都大为惊叹。某日,邹韬奋参观他的居所,看见房内满箱满架堆满中外新闻书籍和各种报刊,墙壁上也贴满各国的日报、周报,不由连声赞叹他“报迷程度之深”。

1925年春,戈公振应邀为上海国民大学报学系的学生讲授《中国报学史》,这使他趁机将多年积累的资料作一番认真的梳理,并开始着手撰写《中国报学史》。为了证实史料的可靠性,他多次写信虚心向别人求教。为了觅得第一手文献资料,还在《时报》上刊登“访求旧报”的广告,并不辞辛劳,频频出入沪上各家图书馆,其中,徐家汇藏书楼是去得最勤的地方。这所属于天主教耶稣会修道院的藏书楼创办于1847年,是上海最早的一家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中外文书刊。这家教会图书馆平时很少对中国人开放,尤其是教外人士。当时主持藏书楼日常事务的是徐宗泽修士。徐是徐光启的后裔,本人也是一位学者,著有《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等书。他和戈公振以学会友,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戈公振也因此得以自由出入藏书楼,像鸟人深山一般,畅游书林,充分利用藏书楼丰富的馆藏,尤其是上海开埠以来外国人所办的早期报刊。这使戈公振得益匪浅,也丰富了《中国报学史》一书的内容,日后还曾多次对侄儿戈宝权提起过徐宗泽和藏书楼对他著书提供的帮助。

“花了最少的钱,走了最多的路”

1927年1月,戈公振将《中国报学史》的书稿交给商务印书馆后,利用为《时报》工作15年后获得的休假,自费出国考察报业。这次考察历时整整两年,足及英、法、德、意、美、瑞士、比利时和日本等8国,别人曾形容为一次“花了最少的钱,走了最多的路,看了最多的东西”的环球之行。考察期间,戈公振仍念念不忘报学史写作。他在大英博物馆的东方图书室发现了清嘉庆年间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道光年间出版的《东西考每月统计传》,同治年间出版的《旧金山唐人新闻纸》等原件。这些都是戈公振在撰写《中国报学史》时只知其名而未见其书的珍稀文献,这些发现,弥补了以前的遗憾。他据此写成《英京读书记》一文,作为对《中国报学史》的补充。

戈公振在海外考察期间,发觉国外大报大都设有自己的图书馆和剪报室,有专人负责,平时勤加积累,一旦有要事、急事发生,马上就能提供相应的背景材料,十分迅捷方便。他对此大加赞叹,并对各报图书馆、剪报室的特点、设备及其工作方法作了详细了解,还写有《报馆剪报室之研究》的论文探讨。他在文章中指出:“世事极繁,千变万化,忽有一事之发生,一人之出处,足以引起社会之兴味者,欲借记忆之力,则事多辄致遗忘;若欲翻检旧籍,则正如大海捞针,何从觅得?而新闻记者又安有如许功夫!有此剪报,早于平日预为储蓄,则纲举目张,一检即得。其利之可言者,约有四端:一、可以省时间。二、可以得要领。三、可为新闻保存之便利。四、可为事物本原之考查。”他还在文中介绍了世界各国新闻界的剪报情况,然后详细解剖了美国《世界报》剪报室的工作方法和剪报分类。他认为,剪报之法,简而易行,因而对其在我国的推行寄予厚望:“吾国报馆,有起而行之者乎?”

1929年1月,戈公振自欧美考察后回国,应史量才之聘出任《申报》总经理助理,负责调查研究、机构调整和报纸内容改进等事宜,使他有机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5月,他创办成立了“申报图书资料参考部”,收集各类图书和报刊资料,开始剪报工作。他不惮烦琐,每天埋头于各类文献资料的剪贴、分类、统计和编目工作,忙得不亦乐乎。有人认为,干这种工作劳而无功。戈公振却认为:“有功无功在人,肯劳不肯劳在我,只要我肯劳,就不管有功无功了。”由于戈公振的努力,申报剪报室有一整套资料积累和管理的科学制度,成为当时报馆中惟一科学完备的资料室。

颇有特色的藏书

1935年10月22日,戈公振逝世于上海,逝世以后,当时有报纸建议:“戈氏三年中在外所搜寻之新闻事业书籍,闻有一千余种之多,将来或拟赠图书馆。愚意此图书馆当与寻常有别,地址宜在戈氏服务最久之上海。宜勿附属于任何图书馆,而特创一全国新闻事业专设之图书馆,以纪念戈氏。”这个建议为多人的赞同,但因时局转紧,很快又爆发了抗战,此事被耽搁了下来。

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军队进入租界,戈氏亲属考虑到这些书存放在家不安全,就把它装成几个藤箱和麻袋,藏于戈公振的儿子戈宝树就读过的徐汇公学(现上海徐汇中学)仓库里。

1955年,三联书店重新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戈宝权在《前言》中谈到戈公振和徐家汇藏书楼的关系,戈公振的藏书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和上海徐汇中学分别写信给戈宝权,征求他的意见。戈宝权接信后和姑母戈绍怡作了郑重研究,认为这些藏书对新闻史研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不宜由戈家收藏。考虑到戈公振在写作《中国报学史》时和徐家汇藏书楼结成的密切关系,决定将这批书捐赠给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接受捐赠后对戈公振的藏书进行了整理,并编制了《戈公振先生藏书目录》。根据这份目录,可以确切地知道,这批资料共有1533册之多,其中有不少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如清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二十三日出版的《申报》创刊号,1881年出版的《新报》,1882年出版的《沪报》、《时报》和宝记照相馆签订的合同等;还有戈公振两次赴国外考察保留下来的众多票证、门券,留存至今,有不少已成为罕有的历史见证;还有不少戈公振的手稿及与文化界名人的来往信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上海图书馆为戈公振的藏书辟了专室。今人编著的《上海新闻现代史》等专著,有不少章节就是借鉴了戈氏藏书。

(上海图书馆张伟)

链接戈公振曾送给侄儿戈宝权一盒积木。盒盖上写有“房子是一块砖头一块砖头建成的,学问是一本书一本书读出来的”。戈宝权后来说:“我就是按照这句话去做的”。

余思新闻工作者关注的对象是当下,图书馆藏书的价值在于其保存了以往;两者的关系如何?请结合戈公振的成就谈谈你的体会。

同类推荐
  •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2007—2008年甘肃省舆情分析与预测

    舆情是民众和国家管理者在中介性社会事项的作用下不断互动的过程。它不仅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同时又经常随各种社会事项的发生具有变动不居的特点。2007年呈现给大家的舆情蓝皮书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同2006年相比,其发展态势具有新的特点。细心阅读该书并同2006年的情况做对比,对我们了解社情民意,进一步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是有帮助的。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热门推荐
  • 伊人何方:世子朝歌

    伊人何方:世子朝歌

    爱情和生命紧密交织,无谓的情感生生不息。为了探究不为人知的宫廷秘辛,而变得岌岌可危的王府。沈桀莲身上挂着的郡主地位也变得如同虚设,她隔着多少人的心跳,去倾听那空虚王座上的低沉哀叹?
  • 霸力圣天

    霸力圣天

    一个穿越了的特种兵,在这个异世的圣冥界引起了新一番的变革,在强者之路上,多变的人生和情感纠葛,最终塑造了一个坚毅,勇敢,实力非凡的异界王者
  • 人与灵魂

    人与灵魂

    一名叫隗阳的少年,阴差阳错的获得了魔灵珠,破坏了‘十’的封印,而老道长因查询某些事巧遇了隗阳,将其带回南山,后因八大赤灵的袭击将其孙女赵清月托付于隗阳,因男人的一个承诺,女人的复仇,两大宿敌的较量,人与灵魂的宿命......
  • 青莲主宰

    青莲主宰

    混沌深处开青莲以武入道修仙缘败尽三界强敌手才知青莲道通天
  • Cap'n Warren's Wards

    Cap'n Warren's War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洞玄灵宝法身制论

    太上洞玄灵宝法身制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 混入流星美男窝

    混入流星美男窝

    为了照顾弟弟伊浩陌的伊甜晴来到了韩国的华宇艺术学院,在一次校园艺术节中,无意间混进了流星般璀璨的美男窝,成了他们的女管家于是展开了华丽丽的恋情
  • 芳兰轩集

    芳兰轩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鸟眺望的地方叫作远方

    本书是一本潘云贵个人作品集,精选了几十篇潘云贵创作以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为90后代表性作家,潘云贵的文章着墨于青春,把属于这个年龄的生活的精彩表露无遗,有人说青春是残酷的,但是潘云贵笔下的青春是温暖的,当你感觉青春令人窒息时,不妨读读这些美文,谁让他是最精湛的心灵治愈系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