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6300000017

第17章 西域大漠(宁、甘、新、蒙民俗文化圈)(1)

“坎儿井” ——沙漠中结构巧妙的灌溉系统

新疆吐鲁番是一个盛产葡萄和美女的地方,但是因为是盆地,夏季气温极高,盆地内的火焰山更是燥热无比,高温天气一年中长达40多天,气温一般在40摄氏度以上。尽管如此,这里却奇迹般地存在着一片片的绿洲,著名的葡萄沟更是出产香甜可口的葡萄。

为什么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干燥的吐鲁番,竟然会出现大片绿洲?原来奥秘就在这里的坎儿井。吐鲁番的坎儿井中外闻名,与长城、运河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是坎儿井引出的地下水,使沙漠变成了绿洲,它在吐鲁番的开发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坎儿”是井穴的意思,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与这里的地理环境和构造密切相关。吐鲁番盆地附近戈壁地下含水层深厚,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由于引水效果独特,新疆其他许多地区也开凿了这种灌溉系统。迄今为止,新疆大约有1600多条坎儿井,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以及南北疆其他地区,其中吐鲁番的坎儿井数量约占新疆坎儿井总数的75%。据统计,在吐鲁番、鄯善、托克逊三地,现有坎儿井1100多条,总长度达3000多公里。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一种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竖井的深度和井与井之间的距离,一般都是愈向上游竖井愈深,间距愈长,约有30米至70米,愈往下游竖井愈浅,间距也愈短,约有10米到20米。竖井是为了通风和挖掘、修理坎儿井时提土用的。暗渠的出水口和地面的明渠连接,可以把几十米深处的地下水引到地面上来。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长者可达20—30公里,其间的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可达三百余口。

坎儿井的历史源远流长。汉代在今陕西关中就有挖掘地下窖井技术的创造,称“井渠法”。汉通西域后,塞外乏水且沙土较松易崩,就将“井渠法”传授给了当地人民,后经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逐渐趋于完善,发展为适合新疆自然条件的坎儿井。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兴建的。据史料记载,由于清政府的倡导和屯垦措施的实施,坎儿井曾得到大量发展。清末因坚决禁烟而遭贬并充军新疆的爱国大臣林则徐在吐鲁番时,对坎儿井大为赞赏。

坎儿井涌出的清泉浇灌滋润了吐鲁番大地,使这里的火洲戈壁染上了生机盎然的绿色,使得西北边疆也能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粮食、棉花和油菜籽等农作物。如今尽管吐鲁番已修建了新型的水利设施,但古老的坎儿井在现代化建设中仍发挥着特殊作用,实在无愧于“生命之泉”的称号。

·“罐罐馍”——流誉西北的传统民间面食

来到甘肃平凉地区,不能不尝尝泾川罐罐馍,尝到了罐罐馍保准你一辈子也忘不了。

罐罐馍是泾川县蓝家山的特产,用当地优质面粉精心蒸制而成,其形状上大下小,直立在盘中,如一只倒扣的小罐,色白如雪,面味纯正,香甜可口,精细耐嚼。泾川罐罐馍的制作工艺复杂,要经过和面、发酵、揉制、醒面、二次揉制等20多道工序,从磨面至出笼需历时30多小时。相传康熙帝当年访宁夏路过泾川,曾吃过泾川民间贡奉的罐罐蒸馍,吃毕赞曰:“天下扶麦之麦在泾川矣!”遂将罐罐馍定为贡品,使其身价倍增。

泾川是盛产小麦之地,所产小麦分红白两大类,红小麦面粉擀长面最佳,白小麦面粉蒸蒸馍最好。无论何时何地,.罐罐馍不失其味醇香、长期存放不馊不霉不变味的特性,放干的蒸馍用开水浸泡,如棉蕾试展,白莲初绽,加上白糖,比豆腐还好吃。除了食用,长久存放的干馍,泡软后还可以敷治一般的烧伤或烫伤。无论是中原还是西北的过客商人,都把罐罐蒸馍视为旅途长备之食物,或探亲访友之佳品。

除了罐罐馍以外,锅盔也是甘肃许多地区常见的面食,极为普通,而静宁县的锅盔却名传省内外。它的外形大而厚,黄亮美观。饼面常饰有“一串龙”、“一朵云”、“一枝花”等图案,让人看着就喜欢。制作这种锅盔,要选用当地旱地出产的红皮冬小麦,嚼之味道微甜。最为独特的是,静宁锅盔不易破碎,也不易变质,适宜长途携带。

平凉砂子馍则是另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面制小吃。它的做法独特,是将上等白面粉制成的饼坯放在加油炒热的小鹅卵石上焙制而成。砂子馍色泽微黄,馍面虽然凸凹不平,味道却香酥松软,而且营养丰富,携带方便,经久耐贮,是居家、旅游咸宜的面食佳品。难怪清代的袁枚在大名鼎鼎的《随园食单》中也对它详加描述,称赞不已。而它的起源,竟然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被称为是古代烹饪技术在今天的遗存,号称“古代食品的活化石”。

对新疆维吾尔族人来说,馕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在新疆到处都可以闻到馕的独特香味。馕可以用不同原料制做,用小麦粉烤制的,维吾尔族人称之为“阿克馕”;用玉米面烤制的,被称为“扎克尔馕”。馕的大小也不一,最大的“艾曼克馕”直径可达50厘米,制作一个就要用面粉2千克左右,堪称馕中之王。“吐喀西馕”则个头很小,只有茶杯口大小,做工却非常精细。从厚度上看,则以“格尔德馕”最厚,厚达5~6厘米,别称“窝窝儿馕”;最薄的自然要属薄脆无比的“喀克恰馕”。此外,叫上名的馕还有油馕、甜馕、肉馕等等,口感味道也是各具千秋。

馕不但是新疆各民族十分爱吃的食品,在他们的一些民俗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例如在维吾尔族人的婚礼仪式上,主婚人会给新郎新娘递上一碗盐水和一小块馕,让他们蘸着盐水将馕吃下,以示海誓山盟,白头偕老。

·祝酒歌 ——豪爽热情的蒙古族迎客礼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的蒙古族人在迎宾宴席上经常要用歌声来向客人劝酒、敬酒,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要把马奶酒放在哈达上双手捧给客人。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族人家家户户储备陈年酒,有客人来临时要Ⅱ昌着酒歌向客人连续敬酒三巡,祭拜成吉思汗的仪式上则要祭献特制的马奶酒。察哈尔地区蒙古族人在春节拜年时,要先用小杯向客人敬酒,再用大杯敬酒。

除喜爱饮洒之外,西北各民族在饮茶上也都乐此不疲,形成独特的饮茶习俗。他们有句俗语:“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说明饮茶在其生活中的重要性。蒙古族人喜欢砖茶 的历史至少已有数百年之久,特别爱 喝用砖茶冲煮的奶茶。宾客来临,热情好客的主人会先斟上香喷喷的奶茶,表示对客人的真诚欢迎。如果主人不斟茶,则被视为最不礼貌的行为。

蒙古族牧民的喝茶方法也独树一帜,因而使茶有了一种特别的味道。他们先将适量炒米放入碗里,再加少许奶酪,然后倒入奶茶,慢品缓啜地喝下。待到喝第二碗茶时,再在已经浸泡过的炒米上放上一点酥油、白糖和一些干炒米拌匀,此时再来品尝,那滋味真是香、甜、酥、脆俱全,可口无比,草原牧民生活的甜蜜也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奶茶同样也是新疆地区各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这是因为居住在牧区或高寒农区的人们肉食较多,蔬菜很少,需要以奶茶来助消化增营养,难怪他们会常饮不断。有些哈萨克牧民冬季时还要在奶茶里放些自胡椒面,使之略带些辣味,从而增强了其驱寒、抗寒的效力。

·蒙古包——逐草而居的游牧民居

与从事农耕民族居住于固定房屋的习俗不同,游牧民族常常会以易于搬迁的帐篷式住房为居。在内蒙草原上,蒙古包可以说是这种居住习俗的最典型代表。它那独特的风姿,可说是蒙古族浓郁的民族风俗文化的一个写照。

在《史记》、《汉书》等中国古代典籍中,都可以找到这种建筑的“踪影”。《后汉书·乌桓传》中描写北方草原民族“随水草放牧,居无常处,以穹庐为舍,东开向日”。这里所说的穹庐,大概就是今天的蒙古包。《黑龙江外纪》这样记载道:“以庐为室,最便揞析。穹庐,国语(即满语)日蒙古博,俗读博为包。”

历史悠久的蒙古包既实用又美观,特别适合于游牧生活和草原环境特点,因而至今仍为广大蒙古族同胞所钟爱。一座座乳白色的蒙古包,形成一道独有的美景,给内蒙大草原增添了无穷魅力。搬迁时,蒙古包可以随意拆装;安装时,蒙古包又可以随时随地拔地而起;夏日炎炎,蒙古包可以遮荫纳凉;冬季来临,蒙古包又可挡风阻雪。所以说,蒙古包是蒙古族人充满温馨的活动家园。每当忙完牧场上的活计之后,人们在包内安逸地喝着奶酒,唱起欢乐的蒙古族民歌,歌唱自己的幸福生活,也赞美自己的家乡,心中实在是惬意无比。

蒙古包建筑的构造形式体现了蒙古民族传统的审美意识和富于奇思妙想的智慧。奇特、明快的风格,使蒙古包外观典雅漂亮。简洁、省料的建筑工艺,又使蒙古包实现了建筑技术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那片片用细木杆编织的“哈那”网,可伸可缩,构思巧妙;那几十根“乌尼”杆和圆顶上开的天窗“套脑”,更增添了蒙古包“身段”的妩媚;洁白的羊毛毡子又给蒙古包穿上了洁美的外衣。圆形的包体,圆锥形的包顶,既大大降低了对风的阻力,又可防止雪片堆积;一件件拆装方便的“组件”,使这种建筑随时可以迁移到他地,难道还有比这更适合草原牧场使用的居室吗?

东蒙草原上流传着一首关于蒙古包的民歌,歌声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蒙古包的感情:

因为仿造蓝天的样子,才是圆圆的包顶;

因为仿造白云的颜色,才用羊毛毡制成;

这就是穹庐——我们蒙古族人的家庭。

因为模似苍天的形体,天窗才是太阳的象征;

因为模似天体的星座,吊灯才是月亮的圆形;

这就是穹庐——我们蒙古族人的家庭。

·新疆花帽——维吾尔服饰的另类风情

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有着美丽的雪山和草原,而且各民族的服饰也像珠宝把草原点缀得闪闪发光。尤其到了“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大节日时,新疆各地的各少数民族男女更要穿着锦绣衣装唱歌、跳舞,整个新疆简直就成了民族“时装”展示台。

来到新疆,随处都可见到维吾尔族人头上的花帽。花帽称得上是维吾尔人的标志,因为他们不论男女老幼都喜欢戴花帽。维吾尔族花帽又称“朵帕”或“四楞帽”。维吾尔族花帽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有巴丹姆花帽、塔什干花帽、格来木花帽、曼波尔花帽、吐鲁番花帽等等,不下20个品种。最具有代表性的维族花帽,则主要是曲曼花帽、可兰花 帽和巴丹姆花帽。

同样是头饰的组成部分,哈萨克族少女们的花帽另有一番风味。她们戴的马皮圆形小帽叫做“吐麻克”,多为红紫色,帽的顶端平坦,镶嵌有珠宝、 玛瑙之类的装饰,有的还插有猫头鹰的羽毛。猫 头鹰的羽毛被哈萨克人看作吉祥之物,同时也

是勇敢和坚定的象征。然而,在头饰上插猫头鹰羽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这可是未婚姑娘们的“专利”,为姑娘们平添了几分妩媚。

地处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山头白雪皑皑,草原绿草茵茵,勤劳勇敢的塔吉克族牧民就生活在这里。他们的服饰与当地的风光一样富有诗意,令人耳目一新。身材剽悍强壮的塔吉克族男子喜欢内穿衬衣,外套“袷袢”,这是一种无领双襟的长布袍,其颜色以青、蓝、白等颜色为主,腰间的花腰带右侧挂一把小刀,头戴高顶圆帽,足蹬鞋尖翘起的船形长筒红皮靴“乔努克”,身骑高头大马,一派威武英俊的形象,颇具骑士风度。他们的帽子更是别致,这是一种黑绒高筒羊皮帽,上绣数道细花纹和一道阔花边,里子也用黑羊羔皮制做。塔吉克牧民的成年男子冬夏都戴这种帽子,青少年则戴同样的白色帽子,更是显得富有活力。

塔吉克妇女的服饰则艳丽夺目,其色调大多以红色为主,头戴前部有可上下翻动帽檐的花布或白布绣花的圆顶小帽“库勒它”,再围披一块红、黄或白色长大头巾,佩戴各种珠玉金银项链、耳环等饰物及标志婚否的白色钮扣。走在塔什尔干地区处处可见打扮得如花似玉的塔吉克族妇女,犹如从天上降到人间的仙女,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白色素裳——宁夏回族的服饰文化

居住在宁夏地区的回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他们的服饰特点基本上以色彩素雅、样式简明为主。

西北地区回族的传统服饰与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大体一致,白色是他们最为崇尚的颜色,这与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不无关系。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说:“你们穿白色的衣服吧!它是你们最好的衣服。”但因地区和教派的不同,他们的服装也会呈现多种色彩。

无檐的白色小帽长期以来是回族穆斯林最喜欢的头饰,但也有一些回族人喜欢戴黑色的小帽。这种黑色小帽制作精细,用料高级,多以呢绒、绸缎制成,一般多见于冬季。此外,宁夏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族穆斯林多戴一种六角形的帽子,其颜色则有白有黑。在西北地区回族人中,也有人戴红色的平顶帽,此外还有一种是下圆上尖带棱的“弁冠”。此帽不仅轻便凉爽,而且简单易做,美观大方。上寺礼拜时,他们则常常头缠白包头。

回族男子还喜欢穿坎肩,春夏之交尤其如此,可能是因为这种服装保暖而不臃肿,穿着方便。在雪白的衬衣外面罩上一件青色坎肩,会显得轻爽干净,色调和谐,但这属于中年男子的习惯,回族老年男子则喜欢穿灰色或黑色的长衫。这表明,即使是同一民族,服饰上也会有差异。传说回族先人多善骑射,好拳术。为了使衣冠整洁利落,所以要穿上坎肩,打扮成武士模样。直到今天,从那些头戴白帽、身穿坎肩的回族人身上,仍可领略到回族人民的这种传统精神。

回族妇女喜欢用盖头或面纱的头巾遮面护发,其长度一般是从头直垂肩部。盖头的起源,主要是由于伊斯兰教教义把妇女头发列为“羞体”,要以此遮护。《古兰经》中说道:“你当告诉众穆民女子,俯首下视,遮其羞体”,“当令她们把头巾垂在衣领上,不要露出装饰。”于是,各族穆斯林妇女便以盖头来遮盖头发。不仅如此,盖头还可起到防沙保洁作用,因而成为回族妇女的必备传统服饰之一。

传统盖头的料子多为质地柔软的丝绸或细棉布,而现今的回族妇女也有不少人用尼龙纱头巾取代盖头,也有的戴用白的确良、棉布缝制或用白线织就的圆撮口帽。盖头的颜色也因年龄和婚否而有别:未婚少女戴绿色盖头,年轻媳妇戴黑色的,老妇则戴白色的。在城市里,回族青年男女如今已有许多喜爱穿西装革履、夹克衫、各种裙子等时髦服装,传统的服饰在他们身上已不多见。

·牛皮筏渡河 ——黄河上游古老的渡河方式

宁夏、甘肃一带的黄河流域,水流湍急,旋涡甚多,有的地方甚至礁石林立,不能行船。为了解决渡河的问题,这里的人民自古便“缝革为囊”,制成各种渡运工具。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奇言趣语

    本书是一本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价值于一体的、完美的语言文化读本。书中内容包括:琅琅上口的谚语,充满智慧的歇后语,诙谐幽默的精彩对联,深入浅出的日常俗语,知识丰富的谜语,意境优美的唐诗宋词,是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优秀读本。
  • 端午

    端午

    在传统节日中,端午是个大节,它的历史久远,传播广袤,节俗繁缛,内涵深广,旧时与年节、冬至并称“三节”。迄至于今,各地城乡仍有划龙船、吃粽子、挂菖蒲艾草等风俗活动。可以说,端午是上古风俗遗存最多的节日,也是风俗形成最复杂的节日。就岁时节令的研究来说,它的风俗意义比其他节日更为丰富。
  •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本书介绍了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春节的饮食与保健;元宵节的活动与饮食;清明节的习俗与疾病;端午节的医疗保健;中秋节饮食重时令等。
  • 品义士

    品义士

    书中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几十个侠义人物,这些英雄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或抗击外敌,保一方平安。他们的事迹或在正史中单独立传,或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本书将他们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现代人观点的点评,极富可读性,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气,在当下驰骋纵横。
  • 听三毛讲远行

    听三毛讲远行

    好想跟着三毛远行,一同去金色海洋吹风,聆听音乐王国的天籁之音,伴着大西洋的七颗钻石感受清风拂面的恬然情怀。
热门推荐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若没有初见

    若没有初见

    如果那些故事,没有了开始,是不是一切都不会发生?小倩:“公子,来嘛。”宁采臣:“鬼啊~~~”然后跑了。倩女幽魂完!刘备:“我们结拜为兄弟吧!”关羽:“想得美!”三国演义完!贾府,下人:“夫人生了,夫人生了,就是孩子嘴里含着个玉。”贾大人:“含着玉,会不会是妖怪,赶紧扔了。”红楼梦完!手下:“大哥,前面就是梁山了。”晁盖:“这么高,不高兴爬,换个。”水浒传完!清虚道长:“这孩子随异香出生,容易招惹灾祸!”花秀才:“啊,那我不要了!”(PS:不要问我,第四个为什么不是西游记,因为女蜗补天没剩下石头。)花千骨完
  • 挚爱红颜

    挚爱红颜

    五岁那年起,调皮捣蛋的她便倾心于救她一命的异国皇帝,她费尽心机,除掉了他身边一拨又一拨的女人,可纵然是得到了她的万千宠爱,却唯独动摇不了他那颗不愿娶她的心??????九五之尊的他雄霸天下,冷酷无情,‘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是他一贯的作风,然而,当遇到那个已心有所属,对他不屑一顾的小魔女时,却有了一种想征服她的强烈欲望??????
  • 绝色倾城:很魅很狐狸

    绝色倾城:很魅很狐狸

    她原是一只九尾雪狐,为逃避女娲娘娘与雷神的追杀,元神出窍穿越异世大陆。怎奈魂魄附体之时,选人不当,三天后,就沦为了亡国公主,开始了生死一线的逃难。天,这人类的世界怎么也得修炼?无奈小狐狸只好发挥魅力,攀升魔法巅峰。
  • 神之支配者

    神之支配者

    末世降临的百年,能力者横行的世界,无能力者,占据着绝大多数,却不影响他们对能力者的渴望。被检测出精神创伤不可能成为能力者的方零起,意外发现妹妹竟然是能力者,和妹妹一起,开启不平凡的生活。
  • 幸福的苹果控

    幸福的苹果控

    Loli控?正太控?No,No!关淑怡只是一个猪圆玉润、四季怀春、本城最大公司干活最多拿钱最少的“苹果控”。挖煤的?卖水果的?No,No!秦知其……
  • 妖孽美男的腹黑女王

    妖孽美男的腹黑女王

    她高傲腹黑不可一世的富家千金,绝美的容颜下隐藏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青梅竹马的保镖也是背叛她的男人,在她已经受伤的心上又插上一刀。他如同妖孽一般的美男子,不单纯的接近却单纯的为她倾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地下城与勇士之放弃练级

    地下城与勇士之放弃练级

    有点搞笑,很好看的小说-----------
  • 性格的力量

    性格的力量

    本书分别辨析了不同类型的人的性格特征、优点与缺点,并指导不同类型的人如何找到符合自己的成功捷径,在职场上如何与领导或下级交往,如何找对自己的另一半,如何赢得家庭的幸福。同时,通过阅读本书,将会学会如何认识自己,如何认识别人。读完后会觉得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或然明朗,一切都有规可循,这样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得心应手,少了许多困惑和迷茫。
  • 长门怨

    长门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