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700000004

第4章 Chapter3 可可的公爵金主

香奈儿女士不只是一位贵妇,她堪称一位先生。

——法国Vogue杂志 2009年3月号

故事始于1923年的圣诞节,维拉·贝特当起了红娘:她央求香奈儿陪她去见一位儿时密友,还去他在蒙特卡洛港的游艇上吃饭。这位密友不是别人,正是西敏公爵。(曾有一位传记作者透露,西敏公爵为了感谢维拉介绍他和香奈儿认识,还付过维拉一笔不小的“介绍费”。)对于这次邀请,香奈儿并不抱多大热忱,反而不屑一顾,后来还是在她的朋友德米特里大公劝说下才心意有所回转。德米特里大公责备香奈儿说:“要是换作我,应该会对去游艇上吃饭蛮有兴趣。”就这样,几天之后,维拉、香奈儿还有德米特里大公乘着渡轮,一起来到了西敏公爵的“飞云号”,香奈儿或许还佯装着几分勉强。这艘游艇仿照17世纪的海盗船而建,为了迎合节日也布满了圣诞装饰,颇有圣诞的氛围。

公爵一边向香奈儿展示着他美丽的帆船,一边专程请来吉卜赛小提琴乐手在一旁伴奏。这艘船有着四根桅杆、精制的白橡木甲板和古朴的白帆,每个客舱都是由松木和橡木铺制,里面的家具和摆设是安妮女王风格,就像一个小小的英式乡村家园。不仅如此,船的舱壁上也挂着多幅上好的油画和印花。这样的布置很适合西敏公爵,也就是原名休·理查德·阿瑟·格罗斯温那的班德尔。身高六英尺的班德尔不仅风度翩翩、多金多情,还是一个战争英雄,曾在战争中勇猛杀敌。慢慢地,他捕获了香奈儿的芳心——当然也可以说是有备而来。

至于班德尔为什么对香奈儿如此着迷,其实很容易理解和揣测:个子娇小、肤色黝黑的香奈儿性感、机智、幽默,还有一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利嘴。即便是在42岁的年龄,她也经常一身假小子打扮,既不乏性感,又彰显了她标志性的奢华而简洁的风格。对于班德尔这样一个无论是在拘谨的英国淑女还是放荡不羁的熟女面前都能大献殷勤的男人,香奈儿倒让他有些无所适从。

用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他们又去了蒙特卡洛的一所卡巴莱舞厅跳了舞。班德尔觉得自己面前这个新认识的女人简直可以让所有男人为之倾倒——她会突然愠怒不已,鼻翼大张,连沙哑的嗓音也突然升高,不过很快又可以恢复慵懒平静的样子。时而是温顺的小猫,时而是长袖善舞的交际花,更多时候还是语出惊人的刁妇,让人捉摸不定。正因为如此,班德尔很快成了香奈儿的裙下之臣。后来,香奈儿评价班德尔说:“他和很多有教养的英国人一样,非常慷慨且彬彬有礼——起码在来法国以前是这样。在有女性的场合,他都表现得无比礼貌,但是没有女性在场的时候,他就像个流浪儿和机敏的猎人……而这也正是我喜欢他喜欢了十年的原因。”

当时香奈儿正在为《蓝色火车》设计戏服,这是一部由谢尔盖和柯克多导演的歌舞剧,即将由俄罗斯芭蕾舞团在巴黎上演。想必在“飞云号”的那顿宴席上,就着圣诞节的歌声,班德尔也和他的客人聊起过这部富于想象力的歌剧,因为其剧情完全是西敏公爵的菜。几个月后,班德尔也将坐进剧院观看这部芭蕾舞剧,并对香奈儿的设计钦慕不已。

现实中的火车则是由法国的铁路系统运行着。英法两国的精英们时常想要逃离阴冷潮湿的伦敦和巴黎,坐火车去阳光灿烂的蓝色海岸度假,而柯克多的这部歌剧也主要讲的是发生在海边的爱情故事。剧中的演员穿着香奈儿设计的衣服,在亨利·劳伦斯设计的海滩舞台背景前随着达律斯·米约谱写的伴奏音乐翩翩起舞。剧中的戏服包括泳装、网球服、水手服、高尔夫短裤以及条纹毛衣,而最主要的一幅幕布则是出自毕加索的油画。整个舞剧充满了先锋意识,让观众沉醉不已。

很快,圣诞假期结束了,香奈儿和维拉也回到了巴黎,开始为她来年的春季发布会做准备,同时也为《蓝色火车》的服装设计收尾。香奈儿仍然坚持说她对班德尔没兴趣,至少对维拉是这么表示的,而后者仍在充当班德尔的媒人。在英国城市切斯特附近的一个名叫埃克尔斯顿的村子,班德尔有一处巨大的乡村别墅——伊顿庄园,他就在那儿隔着海峡向香奈儿大献殷勤,譬如让仆人专程赶往巴黎,为的就是给香奈儿送一封情书,还有他亲手从花房和温室中采摘的草莓、番红花、栀子花和兰花,甚至把他在庄园里抓到的新鲜苏格兰三文鱼也通过飞机寄到巴黎去送给香奈儿。

就在维拉和香奈儿在蒙特卡洛跟班德尔聚会后不久,尽管西敏公爵隔着英吉利海峡对香奈儿展开了猛烈的追求,维拉又向香奈儿介绍了一位三十岁、蓝眼睛、面目英俊,甚至还有点女性化的男子,他是班德尔的朋友、维拉的表哥和儿时伙伴——威尔士亲王爱德华。在那一年的耶稣受难日,香奈儿和威尔士亲王在一个晚宴上相遇了。这次晚宴的主人是梅尔基奥侯爵和他的夫人尼娜·克罗斯比,地点在巴黎歌剧院后面的时髦饭店“亨利之家”,距离巴黎加永赌场也不远。在这次聚会上,爱德华王子也不出意外地拜倒在了香奈儿的石榴裙下——他请香奈儿叫他“大卫”,而通常只有他的亲朋好友才能这么叫他。

第二天晚上,两人又参加了同一场晚宴。不过在晚宴开始之前,爱德华特意到香奈儿的公寓,和她一起喝了一杯餐前鸡尾酒。多年以后,Vogue杂志总编戴安娜·弗里兰评论说:“香奈儿这个专注、独立、富于激情的女人和威尔士亲王共度了极为浪漫的时刻。”

但是班德尔并没有就此放弃。几周之后,这个从不轻易服输的公爵出现在巴黎。在一个早春的夜晚,香奈儿的门铃响了。她的管家约瑟夫应声前去开门,却发现有人拿着一大束花站在门口,脸也被挡得看不见。据说,当时那个管家在全身上下翻找硬币来付小费,还对送花人说:“就放这儿吧。”不过当他找到硬币正要付费时,却发现他面前的送花人竟是西敏公爵本人。不久之后,威尔士亲王又一次造访了香奈儿位于福宝大道的公寓,只不过这一次他来的目的是为西敏公爵当说客——很显然,连后者也被西敏公爵感化了。

不过即便如此,香奈儿对班德尔还是有一些防范。她曾对俄国演员艾雅·阿布迪吐露说:“西敏公爵让我害怕。”因为西敏公爵在两性关系上有着玩世不恭的过往和花边消息,而香奈儿对此完全知晓。她希望被当做平等的人来对待和爱慕:“我才不是那种可以同时属于好几个男人的女人。”

无论如何,在维拉·贝特的引荐下,香奈儿算是进入了以英王室为中心的欧洲上流社会:西敏公爵、威尔士亲王、丘吉尔,以及其他能自由进出白金汉宫的人士都是这个圈子的成员。不久之后,香奈儿就将跟西敏公爵这个原本和她八竿子打不着,并且性情迥异、经常意见相左的人展开一场长达五年的爱情冒险。据说,香奈儿“有点像灰姑娘……总是欲拒还迎……假装自己已经被征服,但下一秒又蓦地消失掉,而西敏公爵则在这场恋爱中扮演的是渴望冒险的海盗……一个爱着许多个女人的男人,不过他最爱的却是爱情本身”。

对于保守的法国社会对她的看法和种种诋毁,香奈儿也有着清醒的了解。香奈儿在他们眼中就是“那个不三不四的女人”,一边勾搭着德米特里大公,一边公然和法国官员、威尔士亲王,还有——一份法国警局报告显示——伦敦《每日邮报》的创始人兼老板罗瑟米尔爵士以及他的哥哥阿尔弗雷德都有一腿。有一次,香奈儿对她的朋友调侃说:“其实我想做个被包养的女人。在我的三个‘男人’,威尔士亲王、德米特里大公和西敏公爵中间,我会选择保护我的那个(西敏公爵)——也就是最简单的那个男人。”

1924年晚春的一天,香奈儿和西敏公爵悄悄溜上了停在比斯开湾巴约讷港的“飞云号”。对于他们刚在一起的这些日子,香奈儿后来回忆说:“他有一艘游艇,这是最好不过的事了——如果为爱‘私奔’的话。一开始,两个人都傻乎乎的,然后可能就会吵上一架;假如之后不见和好,那么再往后就可以随意在一个港口停下来。”

在香奈儿和西敏公爵“私奔”的头些日子里,后者简直为香奈儿建造了一个魔幻世界。当他们到达地中海时,一支来自蒙特卡洛的交响乐团被请上船为香奈儿和西敏公爵演奏,好让他们每晚都能在音乐下共舞,因为这是西敏公爵所钟爱的节目;他还在船上送了很多珍贵的珠宝和礼物给香奈儿。香奈儿后来对她的一位密友透露说:“我那时爱着他,或者说我以为我爱着他,但无论如何,这两者的结果都差不多。”

对香奈儿来说,西敏公爵巨大的财富肯定为他加分不少。要知道,作为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表亲,西敏公爵坐拥占地11000英亩的伊顿庄园,里面栽种了玫瑰、康乃馨和兰花,以及奇异的蔬果,还有大队的园丁全年专门照料。

此外,一条支线铁路将庄园和主线铁路连接了起来,还有一列西敏公爵的私人火车从庄园一直通往伦敦。而他在伦敦也有好几处房产,包括他后来租给美国政府做大使馆用的格罗夫纳大楼、波登大楼以及肯辛顿花园附近的出租房,此外他还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持有大量财产。

此外,西敏公爵的财富还包括两艘游艇,分别是由军舰改装过来的“卡蒂萨克号”和更为宽敞的 “飞云号”,成厩的骏马、遍布苏格兰和法国的小猎屋,包括劳斯莱斯和奔驰在内的各色豪车,还有家族流传下来的西敏头冠和著名的阿科特钻石。

和他的好友丘吉尔及其他贵族后嗣一样,西敏公爵出生在一个把贵族视作近似于神的存在的社会(贵族们自己也这样认为)。他们从成年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是统治大不列颠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帝国。

西敏公爵的好友,一位旧时贵族曾经这样描述他:“(班德尔)脾气很好,就像一只纽芬兰犬,还喜欢热闹,比如骑马、开车和追女人。他很适合寻欢作乐的生活,他看上去就无比健康、充满力量。”在老朋友丘吉尔看来,西敏公爵也“对打猎很在行,对猎物的习性了如指掌……无论是在战争还是运动里都是一员猛将……也不太会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总的来说,他是一个颇有智慧和决断,并且心思缜密的人,我对他的意见向来十分重视”。

还有一位法国夫人也对西敏公爵做了如下的描述:“他是一个纯粹的维多利亚时期的人,对猎枪、猎狗和赛马情有独钟——而和他同时代的英国女人却只能作为男人传宗接代的工具,一心想着讨丈夫欢心……班德尔是那种可以把一块方糖丢进热咖啡里,然后手持秒表记录它完全溶化需要多少时间的男人……还会把钻石藏在他情人的枕头下面……无论如何,追求女人对他来说就如同囊中取物,随他搓圆捏扁……想怎样对待都可以。”

不管在1925年之前香奈儿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什么看法,可以确定的是,在认识西敏公爵之后,后者向她灌输了不少对共产主义的坏话,并且对她厌恶犹太人也予以肯定。西敏公爵本人极其厌恶马克思主义,对同性恋者也极尽反感。不巧的是,他刚好有一个妹夫是同性恋,并且还是自由党的一个领导人。后来,后者积极倡导自由贸易工会,西敏公爵便把他是同性恋的秘密告诉了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此举毁掉了他这个妹夫的政治生涯,同时连他妹妹的婚姻也一并毁掉了。

和西敏公爵一样,香奈儿对同性恋者也有不小的反感。据说,1946年冬天,当时的香奈儿流落到瑞士的圣摩丽兹,她曾经在那儿对传记作者保罗·莫朗说:“同性恋?他们难道不是一直围着女人转,说什么‘我的美人、我的心肝、我的天使’这一类谄媚的话吗?我见过不少年轻女人都被这些同性恋者毁掉了——教她们吸毒、离婚,还有无穷无尽的流言蜚语。为了毁灭对手,他们不择手段,对于报复女人也同样如此。这些人想要成为女人——但是成不了好女人。可谁让他们那么有魅力呢!”

1924年的夏天,西敏公爵夫人瓦奥莱特 ·罗利正式和西敏公爵离婚了。西敏公爵把香奈儿接进了伊顿庄园,在那儿过着成天举办晚会、网球派对、骑马打猎以及流连于花园的日子。香奈儿时年已经四十岁,西敏公爵则四十七。法国的秋天是用来打猎的,而在苏格兰,人们更喜欢垂钓。香奈儿在这段时间拍摄的照片也展示了她多姿多彩的生活,譬如一张照片上的她正开怀大笑,穿着自己设计的费尔岛毛衣,似乎对于自己的魅力能征服这帮有钱有势的英国绅士小姐充满自信。

在另一张由美国时尚摄影先驱阿多尔夫·盖恩·德·梅耶男爵为她拍的肖像照里,香奈儿戴着一串西敏公爵送给她的珍珠项链,堪称“精美”。

在一张为Vogue杂志拍摄的照片中,香奈儿穿着一套经典的针织套装和开襟毛衣,面带微笑,脖子上也戴着好几串珍珠项链。在一张珍贵的照片里,香奈儿吸着烟——这是她终其一生的爱好(据说,只要能买得到,香奈儿就会“吸个不停”,尤其喜欢“骆驼”牌香烟)。在另一张抓拍的照片里,香奈儿和维拉穿着松松垮垮的裤子和厚重的粗花呢,牵着一条猎狗,香奈儿另一只手上还握着一支鱼叉,当然上面套了软木塞。除此以外,一张1929年11月抓拍的照片上也显示香奈儿和丘吉尔在伊顿庄园的一个狩猎派对上手挽手地走着。

这段时间,西敏公爵和香奈儿经常返回巴黎,参加一些晚宴或去看歌剧演出,有一天甚至出现在了《蓝色火车》的排演现场。之后,一位伦敦《星报》(The Star)的八卦专栏作家在1924年10月写道:“关于(西敏)公爵未来会何去何从,各种流言甚嚣尘上……他和前公爵夫人的婚姻刚开始出问题的时候,传说中的下一任公爵夫人非常漂亮,并且出身显赫……而现在,人们又传说她会是一位聪明而迷人的法国女人,并在巴黎拥有一家非常高档的制衣工坊。”

对西敏公爵来说,他想要的东西从来不会得不到,而香奈儿在这一点上也和他一样。曾经在一时脆弱时,香奈儿吐露说:“我的生活是在我遇到西敏公爵之后才真正开始的,在那之后我才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他身上没有一点‘势利’的成分,他就是单纯的化身。”不过,大约十三年前,香奈儿就以情妇的身份在巴尔赞的“皇家城堡”中住过六年,而现在,她又成了伊顿庄园非正式的女主人。维拉·贝特也经常去那儿,帮助香奈儿了解和掌握英国社交礼仪。然而以典型的香奈儿风格,她让那儿的每个人都说起了法语,甚至连西敏公爵也不例外——即便他说得非常不标准,而香奈儿自己则悄悄地学习着英语。

对香奈儿来说,和西敏公爵在一起的生活就像是一场无休止的假日狂欢,至少一开始如此。他们经常组织五六十个人的沙龙舞会,并扮演男女主人的角色。这些晚宴都有专人音乐伴奏,直到深夜,还有大队的男仆、女佣、管家、厨师、园丁以及侍者马不停蹄地为他们的客人提供服务和消遣——这些伊顿庄园的客人连手指都不用抬一下。

庄园里有五十四间卧房,好几间马厩,还有十七辆劳斯莱斯,都由珀西·史密斯这位不苟言笑的管家掌管。除此,珀西还掌管着庄园里所有的人和物,包括那些挂在庄园的墙上、出自各个名家,如鲁本斯、拉斐尔、伦勃朗、哈尔斯、委拉斯凯兹和戈雅等等之手的油画。

和班德尔一样,香奈儿热爱着骑马、打猎、钓鱼、开船以及热闹的派对。他们对于各种玩乐和消遣乐此不疲,却对1920年代中后期的劳工风潮和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置若罔闻——对他们来说,这些消息都太扫兴了。无论如何,香奈儿已经成了上流阶层的一员,在这个阶层看来,笙歌是不能停的,他们甚至还把派对开到了格外高档时髦的大使馆俱乐部,在那儿随着安布罗斯Benjamin Baruch Ambrose,1896—1971,英国20世纪30年代著名乐队领队和小提琴家。的乐队跳舞。在那儿,俱乐部的领班路易吉总是会为西敏公爵和香奈儿预留上好的一桌,窗外的露台和雕花的木制楼梯都可以尽收眼底。

1928年,香奈儿和西敏公爵的爱情童话还在继续。那一年,香奈儿和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一起在西敏公爵位于波尔多南部米米藏的别墅猎野熊。一张发布于伦敦《每日邮报》的新闻照片显示,丘吉尔和他的儿子伦道夫跟香奈儿一同出游,照片上的香奈儿穿着厚大衣,戴着圆顶礼帽,手里还拿着一根马鞭。她站在两个男人中间,被一群猎犬包围着,就像一位女皇。后来,对于这张照片,香奈儿本人还评论说:“照得非常好……只不过帽子上少了一根羽毛。”对于和香奈儿的这次相遇,丘吉尔在信中向他的太太克莱门斯倾诉道:

著名的香奈儿小姐来了,我对她很是钦慕。在我看来,她是一位非常能干又和蔼可亲的女士,简直就是比班尼(西敏公爵)性格更果敢的女人。她在昨天白天精力充沛地打了一整天猎,晚饭后又开车去巴黎。今天又忙着在一大堆塑料模特身上改衣服。她要在三周里为总共200个模特设计好衣服,而她全都是靠自己在做这些手工活,包括钉针、剪裁、缝线等等,有的衣服甚至要修改近十次。陪伴她的只有维拉·贝特,也就是阿克莱特。我问她:“维拉是你的工头吗?”她说:“不是。”“那是你的助手吗?”“也不是。”就她一个人做这些事。

后来,丘吉尔又从苏格兰的堆栈小屋酒店给克莱门斯写信道:“香奈儿在这儿完全取代了瓦奥莱特(西敏公爵的第二任妻子)的位置……她可以从早到晚地钓鱼,光三文鱼就钓了大约五十多条,有的还有二十几磅重;她的性格也很好,真的是个令人仰慕的角色——不要说驾驭一个男人,甚至统治一个王国也不在话下。班尼有了她的陪伴也甚是开心,因为他终于有了一个与他势均力敌的伙伴,香奈儿的能力与他的权力相得益彰。”

必须说,丘吉尔的这段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西敏公爵完全被香奈儿迷住了,而她的创造力和才华似乎也永远不会枯竭。她每天玩乐、骑马、钓鱼,和西敏公爵缠绵,然后再回到她的塑料模特身边,设计一套又一套让人心动不已的衣服,比如著名的“小黑裙”,其简洁又性感的风格就受到了时尚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在这些人中,香奈儿的传记作者兼造型师珍妮特·瓦拉赫曾经评论说:“(香奈儿)设计的服装集舒适、奢侈和时髦于一体;她交友广泛,经常高朋满座,兴趣从运动到沉思无所不包——甚至还(宣称)读过自己书房里全部的书。”所以在珍妮特看来,香奈儿总的说来“思维非常敏锐,喜欢语出惊人,还有着天然的幽默感,这能让最迟钝最无情的男人都被她感染”。

此外,香奈儿还有一种天赋的本领,那就是她能从自己遇到的所有人和事中挖掘出利用的价值,然后再基于西敏公爵的风格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然而,有利即有弊,她的野心和事业也让她和公爵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痕。班德尔对香奈儿非常依恋,而这使得他对香奈儿花在工作上的时间非常不满。对此,香奈儿的朋友艾雅·阿布迪就曾经透露说:“其实她(香奈儿)在这世上真正热爱的事物只有两个……一个是她自己……一个就是她的时装公司——其他任何的人和事物都是一时的激情或嗜好,没有未来的冒险以及处心积虑的交欢。”

对于西敏公爵想要“照顾”她的愿望,香奈儿当然知道那只是“你只需服从于我”的委婉叫法。当香奈儿开始不在身边,西敏公爵便开始变得不耐烦。他央求维拉帮他把香奈儿留在伦敦,想着如果能说服香奈儿在伦敦也开一家分店,那她就有的忙了,也能离他更近了。

很快,香奈儿在伦敦的分店便获得了成功。约克公爵夫人,也就是将来的英国女王,以及其他一众贵夫人和社交名媛都成了香奈儿的忠实客户。香奈儿的设计甚至成了大家的谈资。后来,香奈儿又在她巴黎的工作室推出了她的羽饰丝绒帽,也就是一种圆形小女帽。对于她设计的长袖双绉连衣裙,也就是让人如雷贯耳的“小黑裙”来说,这顶帽子无疑是锦上添花。

也正是在伦敦的这一段时间里,香奈儿推出了她经典的针织套装的雏形:包括一件开衫羊毛外套、束腰套头衫以及一条百褶裙。凡为香奈儿所见的服装方面的元素和主题——从班德尔的粗花呢外套到船上水手的帽子再到他管家的背心——无一不成为香奈儿灵感的来源。大胆又富于创意的香奈儿自己的着装也是喇叭裤配圆领毛衣,既性感又随意。在一张摄于她的拉普萨别墅的照片上,香奈儿系着装饰皮带,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而班德尔送给她的那只宠物大丹狗“吉戈特”(Gigot,在法语中的意思是“羊腿”)也在旁边正对着镜头。

即便时有争吵,班德尔从未停止向香奈儿赠送各式的礼物:艺术品、珠宝、一幢位于伦敦梅菲尔的房子,以及一块位于法国罗屈埃布兰卡马尔坦的面积五平方英里的地皮。这块地是班德尔在1928年用180万法郎(相当于今天的300多万美元)买下的,1929年2月9日正式转到了香奈儿名下。随后,他们在这里修建了他们梦想中的别墅,也就是后来的“拉普萨”(La Pausa)(当香奈儿于1929年将“拉普萨”装修完成时,他们在这幢别墅上的总投资已经超过600万法郎,约合2010年的1200万美元)。

截至这时,香奈儿终于完成了她的蜕变——从一个曾经一无所有的孤儿和寄人篱下的情妇脱胎成为一位童话般的公主——虽然她已四十多岁。

西敏公爵曾经有一个独子,但是在1909年刚满四岁的时候就夭折了,所以西敏公爵迫切需要一个可以继承遗产的儿子。从1926年起,公爵就开始一再要求香奈儿放弃她的事业,成为自己心无旁骛的生活伴侣。不过,至于他是否真的打算把香奈儿娶回家成为公爵夫人则很难说——毕竟香奈儿已经年逾四十,还能生育的几率不大。多年之后,香奈儿向一位德国记者透露了自己终生未婚的原因:“我觉得这是因为我的工作的缘故。我爱过的两个男人对这点从来都不能理解。他们都很有钱,所以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女人——还算是个有钱的女人——想要工作;然而我却永远不能把我的时装公司弃之不顾——它就像是我的亲生孩子,从白手起家一点一点让它走到现在。曾经,我对班德尔这样说过:‘我们干吗要结婚呢?只要在一起就可以了,人们对此也默许了。’所以我从来没想过依附于哪个男人生活。”

而在她的朋友看来,香奈儿在面对小孩的时候有点胆怯,甚至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说话。不过说起来,香奈儿也曾经和“男孩”卡培非正式地收养了她的侄儿安德烈·帕拉斯,还把他送去了英国最好的一所寄宿学校念书。后来,她对安德烈年长的女儿加布丽埃勒也疼爱有加,是个称职的姑婆——甚至可以说是养母;也是为了感念香奈儿的照顾,加布丽埃勒的名字才取得和她一样。

香奈儿和班德尔两个人都没有坚决要结婚的意愿。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不被别人看作被包养的情妇,香奈儿甚至把班德尔送她的支票簿原封不动退还给了他的秘书,说:“我自己的钱还够用。”有一次,西敏公爵邀请斯蒂芬妮·冯·霍恩洛厄公主和他一起去苏格兰钓鱼。这位维也纳公主在运动方面颇有建树,外貌也明艳动人。对此,香奈儿的回应就是去巴黎会了她的旧情人——诗人皮埃尔·勒韦迪。此举让班德尔怒不可遏,称:“香奈儿简直就是疯了!”不过,他还是忍不住一封接一封地往她的公寓写信。香奈儿的回复则是:“我所期盼于你的无非是你亲手采摘的一捧野花罢了。”就这样,公爵立马给她送去了大捧的鲜花——当然,花的叶子下也藏着更多的珠宝。

至于这位美丽又富有的霍恩洛厄公主是否对香奈儿造成了威胁,答案是多半没有。要知道,这位维也纳公主有部分的犹太血统,而班德尔则对犹太人避之不及。有一次,他因为误以为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萨克森 ·科堡·哥达亲王有犹太血统,还肆无忌惮地称英国王室为“那些个犹太人”。后来又有一次,几杯黄汤下肚后,班德尔当着一位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的面说:“我简直受不了那些可恶的犹太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纳粹党上台之后,霍恩洛厄公主却成了希特勒口中的“公主殿下”,而党卫军头子海因里希·希姆莱还亲自出面帮她洗脱了“犹太人的血统问题”,称她是一名“荣誉雅利安人”。从1932年开始,霍恩洛厄公主就在伦敦为纳粹的情报机构效力,为英国的亲纳粹人士和伦敦有权有势的大人物牵线搭桥,后者包括班德尔、威尔士亲王、《每日邮报》的老板罗瑟米尔爵士、玛戈特·阿斯奎斯夫人、埃塞尔·斯诺登夫人、伊迪斯·伦敦德里侯爵夫人等等。1937年,霍恩洛厄公主更是在希特勒与三位英国王室成员的会面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分别是哈利法克斯伯爵爱德华·伍德、温莎公爵——也就是后来的英国王爱德华八世及他的新婚妻子,离过婚的美国人沃利斯·辛普森。这三人都对共产主义恨之入骨,对苏维埃俄国也心存恐惧,因此宣扬要与纳粹德国共存——在他们眼里,这是欧洲抵制共产主义的一道重要防线。

而香奈儿和西敏公爵之间童话般的爱情故事终究也逃不过时间的侵袭而开始慢慢破灭。香奈儿对自己的自由意志视如珍宝——终其一生,她都在寻找真爱,但是每当她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的时候,却发现那不过是“无法善终的恋情”,而无法善终的原因正是她独立自主、特立独行的个性。

在和公爵一起生活五年之后,她终于对他的生活方式感到了厌倦,而他也不再那么渴望香奈儿的陪伴。班德尔开始反感和香奈儿的那些巴黎朋友聚会,譬如柯克多、佳吉列夫和他的同性恋人谢尔盖·里法的那些晦涩笑话和插科打诨简直让他头大。然而即便这样,西敏公爵还是离不开香奈儿,即便他们因为公爵时常的出轨而吵闹不止。终于有一天,丘吉尔提醒班德尔说,他应该履行自己作为王室成员的职责,那就是找一位公爵夫人,生出爵位继承人,而香奈儿在英国王室那里可能永远不会被接受。

这么多年以来,香奈儿和班德尔想不到的是,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已经处在了法国警方和国安局的严密监视之下。

譬如在一份报告中就有这样的记录:

(西敏)公爵频繁地造访法国,尤其是朗德省米米藏的伍尔萨克庄园。身在巴黎的时候,他则会住在香奈儿的公寓。这位从前的交际花(香奈儿)在政界和外交界都有很好的人脉,而离异的西敏公爵则对香奈儿时装公司里那些“心灵手巧”的女孩儿非常感兴趣(香奈儿的缝纫女工)。去年夏天,好几个(香奈儿的工人)都被邀请到伍尔萨克庄园度假,还被好吃好住招待着——这种事每年都有。

1929年,维拉·贝特和她的美国丈夫离了婚,改嫁给了一位名叫阿尔贝托·隆巴德的意大利军官,并随丈夫入了意大利籍。法国国安局随即把维拉和她的新丈夫也列入了调查范围。他们的电话、旅行以及和香奈儿及班德尔的关系都被法国国安局记录在册。1930年,维拉离开了香奈儿,去为另一家巴黎的时装公司,也是香奈儿的竞争者莫利纽克斯工作。不久,维拉突然又和她已经晋升为骑兵上校的丈夫一起搬去了罗马。法国国安局怀疑他在为意大利的军事情报机构工作。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班德尔总是忍不住去拈花惹草,却也割舍不了对香奈儿的占有欲。香奈儿后来说:“我从没想过要占有他。假如一个男人有钱、有地位,乃至富有得令人发指,他就会成为女人追逐的猎物,就像一只野兔、一只狐狸。英国女人都是厉害的猎手,她们总是在寻找猎物。而我却从来没有想过说:‘我想要这个男人,我要得到他——让我来给他一枪。’”

在1929年夏天,香奈儿和班德尔的爱情终于无可避免地走向了终点。原本香奈儿和弥希亚约好在“飞云号”上和公爵会合。不过想来,船上的景象还真是充满了不敬的讽刺——40多个船员、豪华的家具、有华盖的大床和其他所有的奢侈景象都与这两个亲密无间又尖酸刻薄的女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们调皮捣乱,在一起嬉笑打闹甚至吸毒作乐。不过很快,这场狂欢伴随着一封威尼斯的电报戛然而止了。电报称,香奈儿和弥希亚的朋友佳吉列夫快不行了。

“飞云号”一抵达威尼斯,弥希亚和香奈儿便匆匆赶到了利多的德班大酒店。到那儿之后,他们发现佳吉列夫已经病入膏肓,而照顾他的是他的情人,舞蹈演员鲍里斯·科什诺以及谢尔盖·里法。佳吉列夫对死亡惧怕不已,香奈儿和弥希亚的来访让他精神好了许多。后来,香奈儿把弥希亚留在了佳吉列夫身边照顾他,自己则回到了班德尔身边。弥希亚找来一位罗马天主教的神父给佳吉列夫做临终弥撒。一开始神父拒绝了这个要求,因为佳吉列夫信仰的是俄罗斯东正教,但弥希亚愤慨不已,使得神父终于点头同意了。就这样,佳吉列夫这位曾经提拔了米歇尔·福金、尼金斯基、莱奥尼德·马西涅以及乔治·巴兰钦等芭蕾舞名角的伯乐、芭蕾舞界的大师撒手人寰。

对弥希亚来说,佳吉列夫的死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她后来说:“我自己的一部分也随着他死去了。”里法和科什诺也一样无法接受他们导师的离世。这个悲伤的时刻似乎让香奈儿也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即刻动身返回威尼斯,和弥希亚一起操办佳吉列夫的葬礼和祷告弥撒。在一袭白衣的弥希亚、香奈儿、里法和科什诺等人的护送下,佳吉列夫的灵柩登上了一艘贡多拉,在威尼斯蜿蜒的水道中穿行,直到抵达圣米歇尔岛上的墓地,这位伟大的舞蹈家最后的归宿。

操办完佳吉列夫的后事,班德尔坚持让香奈儿回到船上,但是他们之间的激情早已是过去时,浪漫也不似从前。班德尔控制不了他“拈花惹草”的本性,对别的一个又一个女人发起了追求,香奈儿对此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两个人之间的争吵开始日渐频繁,无休无止。在香奈儿和班德尔共处的五年中,有无数的风流韵事流传于后世,但是其中最让人好奇的或许还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关于一件分手的纪念品。据说,当时的“飞云号”就停在法国蓝色海岸的维夫兰榭,香奈儿和班德尔在船上大吵一架之后,后者愤然离船上岸。当他再回到香奈儿身边时,身上带着一颗让人叹为观止的祖母绿。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公爵将那颗宝石塞到了香奈儿的手里,然而香奈儿想也没想,就让这颗宝石飞进了海里。

就这样,香奈儿结束了她和全英国最有钱的男人的恋情。之后,香奈儿短暂地回到了她的前任情人——皮埃尔·勒韦迪这个纠结的诗人身边。勒韦迪有着黝黑的皮肤和浓密的黑发,和香奈儿刚出生不久就离开的父亲颇有几分相似。和西敏公爵不一样,他和香奈儿有着相似的出身,可以算是香奈儿的精神伴侣。当勒韦迪在香奈儿位于福宝大街上的公寓住腻了时,香奈儿还立马为他在附近另找了一间小公寓。然而勒韦迪却不会让自己就此臣服于香奈儿裙下,他迅速地逃到了索莱姆,过了几个星期才回到香奈儿身边,且只顾着跟柯克多、马克斯·雅各布、布莱斯·桑德拉尔和布拉克饮酒作乐。

后来,勒韦迪开始对爵士乐产生了兴趣。爵士乐虽然产生于美国,但当时在巴黎已经很流行了。对此,香奈儿却不以为然;她曾经讥讽爵士乐演出说:“那儿的食物烂、酒水烂,去那儿的人也傻乎乎的,讲着老掉牙的故事,只是为了没话找话说。”事实上她也的确很少参与勒韦迪的夜生活,情愿待在家里,早早上床睡觉,以便第二天能一早就起来工作。

终于,香奈儿还是说服勒韦迪和她一起去了趟拉普萨,希望环境和天气的改变以及她那美丽的地中海式“世外桃源”,能让他们的感情进一步升温。

也就是在拉普萨的那段时间,勒韦迪帮助香奈儿编撰了她的一系列“格言”,并在多年以后发表于Vogue杂志。其实在她年轻的时候,香奈儿就曾经为巴黎的一些女性刊物,譬如《镜中世界》、《妇女与体育》和《新奢侈》等等写过文章。人到中年之后,香奈儿更是重燃了对文字工作的兴趣,甚至堪比她年轻时对唱歌弹琴的热忱。这些格言包括:“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牢狱,只能从装饰中找到自由。人们可以习惯丑陋,却永远不会习惯不修边幅”,“真正的慷慨是能接受别人的忘恩负义”。——听上去就像勒韦迪写的诗歌的提炼版。

回到巴黎之后,勒韦迪重又被香奈儿身边光鲜奢侈的生活所吸引,但同时又为之感到厌恶。但即便对巴黎上流社会充满反感,勒韦迪还是接受了香奈儿的资助,并且似乎还喜欢故意给她制造麻烦,让她难堪,譬如贸然闯入香奈儿的晚宴,然后又仓促离开。终于,香奈儿意识到,虽然她还深爱着勒韦迪,但他永远不能融入自己的生活。即便后来他们的友谊持续了一生,并且还保持着藕断丝连的情人关系,这两人都认为他们应该说再见了。临走之前,勒韦迪给香奈儿留下了几行感人至深的诗句,是这样写的:“我爱你,却也要离开你/我需要前行/或许我们还会再聚/交换回忆,叙叙昨日/你再回到我的身旁/重展笑颜。”(后来,巴黎解放时,勒韦迪加入了法国游击队,还亲手逮捕了一位香奈儿在二战期间的同谋——法国路易·德·沃弗里兰德男爵,并以勾结纳粹之名把他送入了监狱。)

在巴黎的上流社会中,香奈儿和勒韦迪分手的新闻并没有像她和西敏公爵分手那样有爆炸性。正如香奈儿之前的传记作者们曾经写道:“不可想象,一个出生在贫穷乡下的农民女孩竟然拒绝和西敏公爵结婚。”但是在孩童时期,香奈儿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逃脱她在修道院那样的贫苦生活。她努力、勤奋,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品味和女性魅力,再加上桀骜不驯、无所畏惧的野心——这一切终于使她脱离了贫困,步入了一个由丝绸、珠宝、财富和声色犬马构成的世界。当年她和班德尔分手的时候,香奈儿的事业正一片大好。她说:“一个人绝不能让自己被公众遗忘,必须永远坐在雪橇上,也就是必须站在公众的视野里,坐在席位的前排,不让自己被别人挤走。”

后来,班德尔又恋爱了。1930年的春天,他把自己年轻的未婚妻莉莉娅·庞森比特意带来巴黎和香奈儿见面。莉莉娅是英国王室财务官的女儿,教养颇好,年纪几乎只有班德尔的一半。要和班德尔的前任女友见面,这对莉莉娅来说简直可以算是残忍,至少也是没有顾及她的感受。然而班德尔不管怎样都坚持要让莉莉娅和香奈儿会面,还要就莉莉娅是否是自己合适的结婚人选听取香奈尔的意见。就这样,公爵携未婚妻又来到了他熟悉的位于福宝大街上的香奈儿公寓。正当他还在来回踱步时,香奈儿已经穿戴整齐地出现在了莉莉娅的面前。她身着一套海军蓝色套裙和一件白衬衫,举止优雅、成熟老练,顿时让时年二十八岁的莉莉娅觉得自己“相形见绌”。莉莉娅回忆说,她印象中的香奈儿“个子小小的,皮肤偏黑……并且活脱脱就是她服装品牌的活招牌……身上带着各式各样的项链和手镯,一动就碰在一起,咔嚓作响。她的客厅装饰得十分豪华,自己则坐在一张很大的椅子里,背后是一张科罗曼德尔屏风,把她衬托得愈发醒目。我自己则坐在一张她脚边的凳子上,很是不起眼。我觉得,我身上的粗花呢套裙和我本人都没有入她的法眼。为了制造点话题,我告诉她乔治·凯珀尔夫人送给了我一串香奈儿品牌的项链作为圣诞节礼物,而她当即就让我把这串项链向她描述一下。随后,她冷冷地说:‘不是,那条项链显然不是出自我的品牌。’”

在有的传记作者笔下,甚至还有传闻说班德尔在和莉莉娅举行婚礼之后的几天,就又去巴黎和香奈儿会面。

1929年秋,美国股市崩盘;很快,美国在全球发行的债券就遭受了令人咋舌的损失——260亿美元。不论在美国、英国还是欧洲大陆,人们都损失惨重,大量的财富化为乌有。在德国,政治暴力事件、行业大罢工、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恐惧以及恶性通货膨胀

让政治稳定也成为泡影,并最终引发了希特勒政府和纳粹党的上台。出于对希特勒政府和不断扩张的德国的恐惧,法国开始在法德边境修建马奇诺防线。

与此同时,德米特里大公和一位纽约的年轻富家小姐结了婚,而年逾五十的西敏公爵这时仍然想着要生一个儿子。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和香奈儿保持着断断续续的情人关系,继续扮演着花天酒地的“公子哥儿”角色。

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迎来了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股指暴跌,美国的工商业遭受重创, “经济大萧条”时代来临。很快,德国的魏玛政府也面临土崩瓦解,因为美国对德国政府和工业的贷款及投资都随之终结。法国的情况也非常不妙,经济萧条来临的各种迹象纷纷显现,山雨欲来风满楼。

而与此同时,丁克拉格却和他的妻子玛克西米丽安,也就是人们常称的“凯特西”,在法国阳光明媚的蓝色海岸逍遥自在。对丁克拉格夫妻来说,这是一段美妙的好日子,原因是他们被指派到法国执行任务,从而逃离了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喧嚣。

正当他们逍遥自在的时候,德国国内却有将近六百万民众丢掉了工作。丁克拉格出身军事世家,这使他受益匪浅,但是尤其让他受到器重的还是他将近十年的军情卧底经历——这让他收获了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将军的友谊,而后者在希特勒上台之后即被指任为德国陆军总司令。

丁克拉格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因此他用来掩人耳目的身份就是一位热爱玩乐和消遣的网球运动员,以及有时候自己做点生意的德国商人。他的妻子凯特西虽也是德国人,但是有着部分犹太血统,而这也对他掩护真实身份有所帮助。这对夫妻很快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与日益增加的逃去那儿的德国难民也相处甚好。1930年,一份滨海萨纳里的市政记录显示,凯特西从萨纳里的警察局获取了一份居住许可证;一同获得居住资格的还有一批意大利人和德国人,包括德国作家托马斯·曼、阿尔多斯·赫胥黎和出生于德国的英国作家西比尔·贝德福德,也就是凯特西同父异母的妹妹。后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德国知识分子和犹太人逃往萨纳里,以远离希特勒的统治。

在那里,丁克拉格夫妇过着安逸的生活:那儿物产丰饶、阳光明媚,还盛产新鲜的海鱼和土法酿造的葡萄酒。正如1930年代早期在那儿旅居的德国作家利昂·福伊希特万格写道:“我们就住在海边。从峭壁上望去,可以看到深蓝色的海湾和附近的岛屿,还有一片私人海滩……虽然只有巴掌大。那儿的岩石上长满了茂密的灌丛,有迷迭香、鼠尾草,还有百里香,气味沁人心脾。”

在萨纳里,如果一定要说丁克拉格夫妇的生活被什么干扰的话,那就是当地人和他们的客人玩地掷球时的金属撞击声,或是起风时海浪拍击海岸的声音。就在这个距离法国海军驻地及法国地中海舰队总部——土伦港几公里以外的避风港,丁克拉格沐浴着阳光,在海里悠闲地冲浪,享受着各种逸趣和玩伴,还少不了一杯上好本地葡萄酒的陪伴。在此后的几年,法国的地中海舰队和位于土伦的海军指挥中心就将成为丁克拉格的主要侦查目标;他还将通过大使馆收到来自德国军事情报局的资助。这些资金让他可以雇佣特工、收买官员,也为他们声色犬马的生活买单。丁克拉格和凯特西在柏林的雇主之所以会付这笔钱,就是要他们在此建立一所间谍机构,用雇佣或胁迫的方式招募一支秘密特工队伍,攫取法国海军基地的军事情报,包括法国海军的作战计划和秘密代码等。丁克拉格和他妻子在萨纳里站稳脚跟之后就对土伦的海军基地开展了初步侦查,然后便开始物色特工人选,也就是愿意为他们背叛法国的人,无论男女。

其实,丁克拉格夫妻也不是第一批被派往法国的德国军事情报局间谍。根据法国内政部国安总局的报告显示,早在八年前,三个德国军事情报间谍——分别是赫尔·冯·布林克曼、康特·冯·布仑肯多夫和梅杰·洛尔(报告没有给出他们的名字,以上皆为姓氏)就各自携带了50万法郎潜入法国。据另一份波兰军队高层的报告透露,他们的任务是在巴黎建立一张谍报网,渗入法国军队的高层,并获取法国军队的作战计划。没有任何记录显示这三个间谍曾被抓捕归案。

对于德国军事情报局来说,丁克拉格是在法国蓝色海岸开展谍报任务的绝佳人选。他在柏林的上级看中的是他的能力和家族背景——毕竟,丁克拉格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担任德军的高级将领,并且都曾在战争中为德皇效力。丁克拉格的母亲洛丽虽然出生于英国,但是她的弟弟,丁克拉格的舅舅也曾在德国海军担任将领。从儿时起,丁克拉格便浸淫于“老欧洲”的各式社交场合。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丁克拉格甚至还参与了德国对俄罗斯的战役,并拼杀在前线。如果不是生于战时的德国,或许他也会成为一名绝佳的美国中情局或英国军情六处的特工成员。

而丁克拉格的妻子凯特西虽然出生于德国,但是她的母亲是犹太人,这使得她的身份有了一层反纳粹的意味。对于在法国开展谍报任务来说,这是一个相当好的伪装。此外,凯特西也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一份1929年的德国民事文件记录了丁克拉格和凯特西在1927年的婚礼,其中显示:除了有一位犹太人母亲,凯特西还是一位德国陆军上校的女儿。该报告称,丁克拉格于1929年以少校的军衔从军队退役,然而这只是丁克拉格柏林的军事情报局上级帮他编造出来的故事——他不过是把军装换成了秘密情报员的便装。事实上,法国在二战以前就有军事情报记载:“丁克拉格,别名斯帕茨……从1919年开始为名为‘阿勃维尔’的德国军事情报机构工作。”

对于法国的军事情报机构国安局(Sreté)和反间谍机构第二分局(Deuxième Bureau,因Deux在法语中意为数字“2”,因此被常写作2ème)来说,充分掌握丁克拉格在蓝色海岸的间谍活动也花了不少的时间。

1934年,一份名为《萨纳里可疑的德国人》的法国国安局秘密文件记录了(当时还是德国驻法国大使馆特别专员的)丁克拉格是如何在法国南部开展间谍活动的:“(他)在靠近地中海的度假胜地滨海萨纳里有好几处别墅,距离土伦只有十三公里;后来,他又在‘小屋公馆’住了下来,一住就是许多年。”这份报告还称:“即便不住在蓝色海岸的时候,丁克拉格夫妇也一直租着这幢别墅。”

在萨纳里期间,丁克拉格夫妇的掩护还包括他们活跃的社交生活。他们积极与邻居亲善,包括英国作家阿尔多斯·赫胥黎和他的太太玛利亚都成了他们的朋友。1932年,另一位英国作家西比尔·贝德福德也在日记中记录了他们与丁克拉格夫妇丰富多彩的生活:丁克拉格和凯特西常在赌场出入,还常跟赫胥黎夫妇一起晚餐:“赫胥黎一家经常在傍晚时分举办野餐,有时在海滩,有时在橄榄树林,有时则在崖石上……食物有油炸野兔、烩西葫芦,还有阿尔多斯亲自调配的大罐冰镇潘趣酒,也就是用白葡萄酒、柠檬和朗姆酒调制的饮料。”

此外,丁克拉格一家在萨纳里的朋友还包括法国海军专员查尔斯·卡顿和他的犹太裔未婚妻阿丽达·李·萨罗蒙。在卡顿眼里,萨纳里是“一个充满了文艺气息的宜人小港,汇聚了艺术家、作家、画家和雕塑家”。这个镇上只有两个咖啡馆,但是均热闹非常:“我们常在一个名叫‘马林’的咖啡馆跳舞,而在另一个叫诺提克的咖啡馆交谈。”

后来,卡顿还写道他如何发现了丁克拉格的与众不同:“丁克拉格男爵,也就是大家习惯称呼的斯帕茨打得一手好(网)球,所以我们常在一起打球。据我所知,他们夫妇离开德国是因为不喜欢当政的德国政府,并且德国当局好像还因为一些种族原因来找他们的麻烦,具体是因为他太太是犹太裔还是什么……我还听这儿有的人说他是个德国间谍,并且他待在这儿的原因之一就是萨纳里距离土伦很近,至于是真是假我也说不清。就我个人经历而言,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倒是从没和我谈论过军事的话题。”

法国海军上尉查尔斯·卡顿和妻子阿丽达·李,摄于1930年代中期。他们都是丁克拉格手下在土伦海军基地为德国军事情报局工作的间谍。

不过事实上,卡顿这番描述绝对是言不由衷,一派谎言。早在1933年,法国的反间谍情报组织就已经盯上了卡顿,还怀疑他就是丁克拉格安插在土伦海军基地的间谍之一。后来,卡顿果然被证实为一名间谍,担任过丁克拉格的信使,频繁往来于土伦和巴黎之间。

1930年,丁克拉格的柏林上级把他调离了萨纳里,让他在德国驻波兰大使馆担任了一个临时外交官的职务。在那儿,一个名叫伯纳德·杜·普莱西的外交官同僚和他走得很近。伯纳德的女儿阿瑟·弗朗辛·杜·普莱西·格蕾后来对她父母(母亲名叫塔蒂阿娜)在华沙跟丁克拉格交好的情况有所记录,说她的父母认为丁克拉格“是德国大使馆的一个迷人临时代办”。然而奇怪的是,德国外交事务档案里却并没有丁克拉格担任临时代办的记录。

可以肯定的是,斯帕茨1931年的确身在华沙。

这座城市虽然由于奥地利的联合信贷银行、德国的达纳塔银行以及其他所有德资银行的破产而陷入政治阴谋和经济危机当中,但是它的外交晚宴和舞会却并没因此中止。

金融危机使得波兰的政坛被约瑟夫·毕苏斯基将军领导的右翼势力主宰。1931年,几位显要的德国工商大亨,包括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埃米尔·基尔多夫、佛利兹·蒂森以及科库尔特·冯·施罗德等均同意对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予以资助,德国政局向极右翼倾斜更加明显。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同年,丁克拉格辞掉了他在华沙的外交职务,回到萨纳里继续从事间谍工作,而他的妻子凯特西则一直留在萨纳里等他。

这时候,香奈儿已经51岁了,可是即便人到中年,她还是那么迷人、活力四射和野心不减,“让文化界的男男女女都为她倾倒”。然而法国时事艰难,愿意待在法国的美国有钱人越来越少。在蓝色海岸,很多高档酒店都关门大吉。值得一提的是,在1931年至1935年间,香奈儿的时装公司生意却兴隆不减,并且还几乎扩张了一倍:1931年,她聘请的工人数量为2440人;而到了1935年,这一数字涨到了近4000人,并在同年总共卖出了28000多件衣服,涵盖了欧洲、近东和美国等区域,尤其是在英国,初入社交舞台的年轻淑媛们纷纷选择香奈儿的棉质晚礼服,上面点缀着蕾丝、欧根第和新颖的拉链等装饰,让香奈儿名声大振。

与此同时,美国也等不及了,频频向香奈儿招手。

同类推荐
  •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明清风云人物大观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些风云人物的身上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和许多优良的品德,他们的奋斗历程和人生经验给了后人无穷的力量和有益的启示。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司马迁著史,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翻开历史,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上演了一幕幕王朝兴衰的悲喜剧。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旷代逸才冯梦龙

    旷代逸才冯梦龙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
  • 朱元璋发迹史

    朱元璋发迹史

    中国历史不乏奇迹,朱元璋更是奇迹中的奇迹,从社会最底层的乞丐和尚,爬上天朝上国的皇帝宝座。中间的秘辛固然数不胜数,但这种成功足以激励后人。朱元璋的一生,可以说是拼搏的一生,也可以说是杀戮的一生。在他成功的路上,智慧伴随着血腥,谋略混杂着阴暗,理性之中夹杂着疯狂……如何解读朱元璋这个人,是现代人乐此不疲的话题。朱元璋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也有很多让人唾弃的地方。翻开姚尧编写的这本《朱元璋发迹史》,它将带你认识这位草根皇帝,并揭秘其发迹之路。
热门推荐
  • 联盟穿越之斩魂

    联盟穿越之斩魂

    当一个纵横天梯的高玩随着巨龙的悲鸣穿越到了异世应用着脑海中的各种连招战技重生在了符文之地上那么,一个属于刺客的辉煌时代来临了……当折翼之舞杀出了狂风绝息斩的风采!当天崩地裂凿出了德玛西亚正义的荣光!当无尽之刃配合灭世者的死亡之帽造化出了全新的属性伤害!瓦洛兰大陆上的英雄们被震惊了这是一个无情的刺客,这是一个重情的刺客谢天把握着属于自己的刺客信仰,走上了群英称雄的道路。
  •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的一生著作27种,近200万字,除了散文,他的诗歌、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等均有传世名篇。书中精选了他的散文、诗歌、教育杂文、文学批评等各类型的经典篇章,从朱自清风格迥异又至情至性的文字中,体会他的匆匆流年,清浅人生。
  • 无尽战帝

    无尽战帝

    一掌动乾坤,一拳破九霄。无尽之域,我为战帝。
  •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中国的智谋学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谋略家成长故事》自历史黄籍之中精选了一百二十篇权谋故事,我们以现代的观点,将西人的智慧重新诠释、赋予新意,并采颉古今中外名人的金句名言加以呼应,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古人如何振兴国家、统军作战?如何克敌制胜、赢得生存?
  • The Woman-Haters

    The Woman-Ha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耍宝俊妞:狂傲夫君追求记

    耍宝俊妞:狂傲夫君追求记

    原本是个不良女汉子,一朝穿越成为江湖世家千金,她腹黑执拗不拘小节不经意的耍宝竟成吸引‘他’的原因,对于感情来说她是个迟钝的笨蛋,他外形俊美实力强悍却内心纠结:小妞你要闹哪样哦,怎么才能明白我的心啊?”
  • 带着爱去工作

    带着爱去工作

    个人生命力是什么?公司的生命力是什么?公司为何而存在?公司为何而死亡,公司为何而强大?十几年做企业的经历,令作者强烈感受到中国企业的危机:官僚气,牛烘烘;说了就等于做了,强调了就是落实了;一线员工的活力正在消退。作者首创“地头力”,强调个人潜能的开发,不把人当成工作机器,让企业每一个岗位都充分活起来。书中列举近百个管理案例、企业家的故事,如“一个小踏板差点儿葬送丰田”“油瓶子倒了该谁扶”等,辅以图表,以哲人的视角来解答企业人的种种困惑。
  • 将门丑媳

    将门丑媳

    一个是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女性,一个是古代旧社会少爷,两个没有感情的男女速配,一个腹黑,一个毒舌,互不妥协,上演一场古代史密斯夫妇。花心的王爷敢劈腿?那又如何,古代美男处处有,何必单恋一支草?美男们我来啦!
  • 高雅的恶魔绅士

    高雅的恶魔绅士

    我秦朝撒旦的儿子,唯一一个继承撒旦青色火焰的地狱之子。让我用我青色的火焰烧毁所有阻挡我继承王位的障碍
  • 转学生

    转学生

    晴雅:千金(和晴風是青梅竹马)晴風:喜欢和晴雅在一起轩墨:喜欢晴風,因为晴風在一次郊外救了轩墨,轩墨深受感动